TW201911566A -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 Google Patents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911566A TW201911566A TW107125125A TW107125125A TW201911566A TW 201911566 A TW201911566 A TW 201911566A TW 107125125 A TW107125125 A TW 107125125A TW 107125125 A TW107125125 A TW 107125125A TW 201911566 A TW201911566 A TW 201911566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filler
- substrate
- desiccant
- display device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ce
- Prior art date
Links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239000002274 desicc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0
- 239000000843 powd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5401 electroluminescenc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1
- 238000003475 lamin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9
- 229910052809 inorganic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0000006866 deteri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Ca]=O ODINCKMPIJJUC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776 aggreg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4 alkaline earth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150000001342 alkaline earth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220 aggreg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calc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2].[Ca+2] BRPQOXSCLDDYG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292 calc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395 magnesium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magnes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Mg]=O CPLXHLVBOLITM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magnesium;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2].[Mg+2] AXZKOIWUVFPNL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78 dama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894 organic compound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1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139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5020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834 transmitt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zinc indium(3+) oxygen(2-) Chemical compound [O--].[Zn++].[In+3] YVTHLONGBIQYB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Titanium Chemical compound [Ti] RTAQQCXQSZGOHL-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54 agglom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03 alk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298 atmosphe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QVQLCTNNEUAWMS-UHFFFAOYSA-N barium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Ba]=O QVQLCTNNEUAWM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0 cer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602 contr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68 electrolysis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2457 flexible plastic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86 illumin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520 organ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oxo(oxoceriooxy)cerium Chemical compound [Ce]=O.O=[Ce]=O BMMGVYCKOGBVEV-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UFQXGXDIJMBKTC-UHFFFAOYSA-N oxostrontium Chemical compound [Sr]=O UFQXGXDIJMBKT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112 polyethylene naphthal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25 ruthen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WOCIAKWEIIZHES-UHFFFAOYSA-N ruthenium(iv)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Ru]=O WOCIAKWEIIZHE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568 sex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32 silv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61 soda-lime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1
- MZLGASXMSKOWSE-UHFFFAOYSA-N tantalum nitride Chemical compound [Ta]#N MZLGASXMSKOWS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19 tita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6 tita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includ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6—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comprising getter material or desicc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2—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02—Details of OLEDs of OLED structures
- H10K2102/3023—Direction of light emission
- H10K2102/3031—Two-side emission, e.g. transparent OLEDs [T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7—Passive-matrix OLED display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具備: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主表面;框狀密封層,其與第一主表面相接並沿第一基板的邊緣設置;第二基板,其具有第二主表面,該第二主表面與密封層相接並與第一主表面相對向;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其被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且在密封空間內,該密封空間是被第一基板、密封層及第二基板包圍並被密封而成;及,填充劑,其被填充在密封空間內。填充劑具有:第一填充劑,其包含粉末乾燥劑,並在與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密封層的內側與密封層相接;及,第二填充劑,其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第一填充劑的內側與第一填充劑相接,並在積層方向上,被填充在至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
Description
本發明有關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近年來,作為顯示裝置,將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電致發光(EL):Electro-Luminescence)作為發光物質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備受矚目。以一對電極夾持有機電致發光材料所構成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容易受水分的影響,例如,會由於水的附著而發生電極的氧化或剝離等的劣化。因此,在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對於浸入設置有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區域的水採取了措施。
例如,在日本特開2012-038659號公報(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採用所謂的中空密封結構。在該專利文獻1中,在以元件基板和密封基板所密封的空間(密封空間)內設置有捕水劑(乾燥劑)。具體而言,在被形成於密封基板的凹部設置有捕水劑。在日本特開2014-201574號公報(專利文獻2)中,記載了所謂的填充密封結構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在該專利文獻2中,在上述密封空間內填充了分散有乾燥劑之填充劑。
在上述專利文獻1中所述之中空密封結構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為了設置密封空間而在密封基板形成有凹部。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的機械強度可能會因此而有不足的疑慮。由於需要形成凹部,所以存在了密封基板變厚而阻礙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薄型化這樣的問題。如此,當採用了中空密封結構時,不容易實現薄型化且具有可撓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相對於此,上述專利文獻2中所述之填充密封結構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無需在密封基板形成凹部,便能夠實現薄型化且具有可撓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在這樣的填充密封結構中,研究了使用填充劑的方法,該填充劑含有吸收水分之能力高的粉末乾燥劑。
然而,當使用了含有粉末乾燥劑之填充劑時,會由於該粉末乾燥劑的分散不均勻、或粉末乾燥劑凝集,從而會有粉末乾燥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接觸而損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疑慮。例如,會有下述疑慮:由於密封基板或元件基板變形,造成這些基板彼此靠近,使得粉末乾燥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接觸,而損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如此,當損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時,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陰極和陽極會相接而引起絕緣破壞並產生洩漏(leak),從而會有有機電致發光顯示部的可靠性降低的疑慮。
本發明中說明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能夠確保捕水性能並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可靠性降低。
本發明的一態樣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具備: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主表面;框狀密封層,其與第一主表面相接並沿第一基板的邊緣設置;第二基板,其具有第二主表面,該第二主表面與密封層相接並與第一主表面相對向;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其被設置在第二主表面上且在密封空間內,該密封空間是被第一基板、密封層及第二基板包圍並被密封而成;及,填充劑,其被填充在密封空間內。填充劑具有:第一填充劑,其包含粉末乾燥劑,並在與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密封層的內側與密封層相接;及,第二填充劑,其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第一填充劑的內側與第一填充劑相接,並在積層方向上,被填充在至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
在該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密封層的內側設置有與密封層相接之第一填充劑,該第一填充劑包含粉末乾燥劑。藉此,能夠將捕水性能高的粉末乾燥劑設置在密封層的內側。因此,能夠良好地吸收從外部浸入之水分,並且降低水分到達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可能性。其結果,可抑制水分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所造成影響並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劣化,從而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可靠性降低。
第一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可以比第二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高。該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中,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設置在外側的第一填充劑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設為比被設置在內側的第二填充劑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高。換言之,被設置在內側的第二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設為比被設置在外側的第一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低。如此,藉由在積層方向上降低被填充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的第二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便可抑制粉末乾燥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接觸的可能性。藉此,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損壞的可能性,因此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中的絕緣破壞的發生及洩漏的發生。其結果,能夠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可靠性降低。第二填充劑可以包含粉末乾燥劑,亦可以不包含粉末乾燥劑。當第二填充劑中不包含粉末乾燥劑時,第二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成為0wt%。
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填充劑可以設置成包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框狀。藉此,由於包含粉末乾燥劑之第一填充劑包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而被設置在全周,因此能夠在水分到達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之前,藉由第一填充劑的乾燥劑可靠地進行捕水。因此,能夠抑制水分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造成的影響,從而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劣化,並更進一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第一填充劑可以具有上述乾燥劑也就是第一乾燥劑。第二填充劑可以具有與第一乾燥劑不同種類的第二乾燥劑。如此,在第一乾燥劑和第二乾燥劑中,能夠使用彼此不同種類的乾燥劑。所謂的不同種類的乾燥劑,意指例如成分不同的乾燥劑。
第一填充劑可以具有硬化性樹脂、與上述乾燥劑也就是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第一填充劑中的該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可以為30wt(weight,重量)%以上且55wt%以下。藉此,能夠藉由第一填充劑中所包含之無機氧化物乾燥劑而良好地進行捕水,並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夠進一步抑制水分到達比第一填充劑更靠內側設置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
第二填充劑可以具有硬化性樹脂與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第二填充劑中的該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可以為5wt%以上且20wt%以下。藉此,將第二填充劑中所包含之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量抑制得較低,從而將在積層方向上存在於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中的粉末乾燥劑的量抑制得較低,粉末乾燥劑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接觸的可能性會被抑制。由於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存在有無機氧化物乾燥劑,因此假使當水分浸入時,亦能夠藉由無機氧化物乾燥劑而進行捕水。
第二填充劑可以包含有機金屬作為乾燥劑。
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及第二填充劑分別可以為具有透光性之結構。此時,能夠將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作成透視型顯示裝置。除此以外,該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能夠進行雙面發光。
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可以為薄膜狀基板或玻璃基板。藉此,能夠實現具有良好的可撓性並提高了柔軟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依據本說明書,能夠提供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能夠確保捕水性能並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可靠性的降低。
以下,參閱附圖來詳細地說明本發明的較佳實施形態。另外,在以下說明中,對具有相同要件或相同功能之要件使用相同符號,並且省略重複說明。
首先,參閱第1圖來說明第一實施形態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的結構。第1圖是本實施形態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的概略俯視圖,第2圖是第1圖中的沿A-A線的概要剖面圖。
第1圖和第2圖中所示之本實施形態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為被動矩陣型且透視型的顯示裝置。因此,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能夠雙面發光。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具備經積層的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線路部5、密封層6、填充劑7、積體電路8及FPC9(可撓性印刷基板)。以下,將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相互積層的方向簡單地作為「積層方向」來進行說明。
第一基板2為作為密封基板來發揮功能的基板,以與第二基板3相對向的方式來設置。第一基板2例如是玻璃基板或具有可撓性的基板(例如,塑膠基板等),且具有透光性。在第一基板2中,與第二基板3相對向的主表面2a(第一主表面)具有大致長方形的形狀。
從柔軟性的觀點來看,第一基板2的厚度例如較佳為200μm以下,進一步較佳為100μm以下。從確保強度及易於處理的觀點來看,第一基板2的厚度較佳為5μm以上,進一步較佳為10μm以上。
作為玻璃基板的材質,期望是與第二基板3相同的材質,例如可以舉出無鹼玻璃、鈉鈣玻璃等。作為第一基板2能夠使用薄膜狀基板。作為薄膜狀基板的材質,例如可以舉出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萘二甲酸乙二酯(PEN)及聚醯亞胺等的樹脂。薄膜狀基板的厚度例如為200μm。若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為薄膜狀基板,便能夠實現具有良好的可撓性且提高了柔軟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
在主表面2a上,邊緣2b側的邊緣區域2c為設置有密封層6之區域。邊緣2b形成有沿積層方向的面。自積層方向觀察時,邊緣區域2c具有四邊框形狀(框狀),邊緣區域2c的寬度W1例如為1mm~2mm左右。邊緣區域2c的寬度W1可以為與所對應的四邊形的各邊相同的寬度,亦可以為不同的寬度。
第二基板3為設置有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及線路部5之元件基板。第二基板3與第一基板2同樣地,例如為玻璃基板或具有可撓性的基板(例如,塑膠基板等),且具有透光性。第二基板3的主表面3a(第二主表面)與主表面2a同樣地,具有大致長方形的形狀。主表面3a的短邊與主表面2a的短邊大致相同,主表面3a的長邊設為比主表面2a的長邊更長。因此,當主表面2a、3a的短邊彼此重合時,主表面3a的一部分會從第一基板2露出。積層方向上的主表面2a、3a的距離例如為10μm~30μm。另外,本實施形態中的「大致相同」為並非僅表示完全相同,並包含些微的誤差(例如,最大數%左右)之概念。
第二基板3的厚度例如與第一基板2的厚度大致相同。第二基板3的厚度亦可以與第一基板2的厚度不同。第二基板3的材質例如與第一基板2的材質相同。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為藉由供給電流而產生光的部分,並被設置在第二基板3的主表面3a上。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被設置在密封空間S內,該密封空間S是被第一基板2、第二基板3及密封層6包圍並被密封而成,且該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自積層方向觀察時,是被邊緣區域2c包圍之區域。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設置有被設置成矩陣狀的複數個有機電致發光元件11及具有剖面為倒錐形(reverse tapered)的陰極分離層(未圖示)。
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11為例如具有陽極、陰極及被夾持在該等陽極及陰極的有機發光層之發光元件。例如,在第二基板3的主表面3a上形成有陽極,該陽極上依序形成有有機發光層和陰極。作為構成陽極的材料,例如可以使用具有ITO(氧化銦錫)或IZO(氧化銦鋅)等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有機發光層除了包含發光材料之發光層以外,亦可以具有電子注入層、電子傳輸層、電洞傳輸層及電洞注入層等。
發光材料可以為低分子有機化合物,亦可以為高分子有機化合物。作為發光材料,可以使用螢光材料,亦可以使用磷光材料。作為構成陰極的導電層的材料(導電材料),例如可以使用鋁、銀、或鹼土類金屬(鎂、鈣等)、或者IZO(氧化銦鋅)或ITO(氧化銦錫)等的具有透光性的材料。另外,在朝第一基板2側射出光時,陰極設定成具有透光性的厚度。
線路部5包含設置有複數個引繞線路的部分。線路部5包含連接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和積體電路8的複數個線路。線路部5包含連接積體電路8和FPC9的線路。線路部5可以同時形成有機電致發光元件11的陽極或陰極。線路部5中所包含之引繞線路由單獨或積層而成的金屬層來構成。在引繞線路的表面上,可以設置例如氧化矽膜或氮化矽膜等的阻隔膜(barrier membrane)。
密封層6作為用於接合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的黏合劑來發揮功能,並作為用於劃分密封空間S的側壁來發揮功能。密封層6沿第一基板2的主表面2a上的邊緣區域2c來設置,並與該邊緣區域2c和第二基板3的主表面3a相接。因此,密封層6的寬度W1被以與邊緣區域2c一致的方式穩定地形成。密封層6亦與構成線路部5的引繞線路的一部分相接。
自積層方向觀察時,密封層6具有沿邊緣區域2c的形狀的四邊框形狀(框狀)。密封層6包含例如具有黏合性的紫外線硬化樹脂。密封層6中可以包含二氧化矽粒子等間隔物等。
填充劑7被容置在密封空間S內,並填滿該密封空間S內的空間。填充劑7被填充在整個密封空間S中。如第2圖及第3圖所示,填充劑7具有第一填充劑12和第二填充劑13。
自積層方向觀察時,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且在密封層6的內側,第一填充劑12具有沿密封層6的四邊框形狀。第一填充劑12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與密封層6相接。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填充劑12被填充在不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填充劑12在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外側,包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且在全周連續地設置。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填充劑12的一部分可以設置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位置。第一填充劑12可以在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外側部分地形成。例如,可以僅在與矩形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角部的外側對應的部分設置有第一填充劑12。
第一填充劑12中,例如可使用液體狀或凝膠狀的材料。從黏度調整容易性的觀點來看,作為第一填充劑12的基底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各種硬化性樹脂。第一填充劑12包含粉末乾燥劑P1(第一乾燥劑)。作為粉末乾燥劑P1,例如可舉出包含無機氧化物之乾燥劑,作為無機氧化物,例如可舉出鹼土類金屬的氧化物。作為鹼土類金屬的氧化物,例如可舉出氧化鎂(MgO)、氧化鈣(CaO)、氧化鍶(SrO)及氧化鋇(BaO)等。鹼土類金屬的氧化物,可以是氧化鎂和/或氧化鈣。
自積層方向觀察時,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且在第一填充劑12的內側,第二填充劑13具有四邊形狀。第二填充劑13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與第一填充劑12相接。第二填充劑13在積層方向上至少被填充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第二填充劑13亦可設置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外側。第二填充劑13被填充在四邊框形狀的第一填充劑12內側的四邊形狀的區域。再者,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二填充劑13可以僅設置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本實施形態中,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填充劑12與第二填充劑13的邊界L1,存在於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外側。
在第二填充劑13中,例如可使用具有液體狀或凝膠狀的透光性的材料。第二填充劑13的可見光透射率較佳為80%以上。從黏度調整容易性的觀點來看,作為第二填充劑13的基底材料,例如可以舉出各種硬化性樹脂。第二填充劑13含有例如粉末乾燥劑P1。第二填充劑13中所包含之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wt%],成為比第一填充劑12中所包含之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wt%]低。
第二填充劑13中可包含與第一填充劑12中所包含之乾燥劑(第一乾燥劑)不同種類的乾燥劑(第二乾燥劑)。在第二填充劑13中,較佳是包含具有透光性的乾燥劑來作為第二乾燥劑。藉此,能夠藉由乾燥劑良好地抑制水往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浸入,並且防止阻礙光朝第一基板2側射出時受到阻礙。從捕水性能、可見光穿透性及黏度調整容易性的觀點來看,較佳是使用以金屬醇化物作成捕水成分的液體狀乾燥劑。
第二填充劑13可包含有機金屬作為乾燥劑。作為有機金屬,例如可舉出鋁、鈦、鎂等。由於有機金屬的乾燥劑捕水速度快,因此能夠有效地進行捕水。例如,有機金屬的乾燥劑能夠有效地去除吸附或吸藏於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水分。例如,有機金屬的乾燥劑能夠有效地去除吸附或吸藏於第一基板2的水分。
在此處,第一填充劑12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設為比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高(C1>C2)。第一填充劑12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例如可以為30wt%以上且55wt%以下。若第一填充劑12中的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C1為30wt%以上且55wt%以下,便能夠藉由無機氧化物乾燥劑良好地進行捕水,並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能夠良好地抑制水分到達被設置在比第一填充劑12更靠內側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
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例如可以為5wt%以上且20wt%以下。如此,藉由將第二填充劑13中所包含之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抑制得較低,從而減少在積層方向上存在於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量,並抑制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藉由使無機氧化物乾燥劑存在於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從而假使在水分浸入時,亦能夠藉由無機氧化物乾燥劑而進行捕水。藉此,便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可靠性的降低。
第二填充劑13可包含粉末乾燥劑P1(C2=0wt%)。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C2可以為藉由計算而算出的值,亦可以為經測量的值。例如,在開始使用之前,第一填充劑12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成為比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高(C1>C2)。
粉末乾燥劑P1的平均粒徑能夠設為例如0.1μm以上且2.0μm以下。
積體電路8為控制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發光與否的驅動電路。積體電路8在第二基板3的主表面3a上搭載於自第一基板2露出的區域,並連接於線路部5。積體電路8例如為IC晶片等。搭載於主表面3a的積體電路8的數量可以為1個,亦可以為複數個。
FPC9連接於線路部5且為連接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與外部裝置的線路。FPC9例如可使用具有可撓性的塑膠基板來形成。連接於FPC9的外部裝置例如為電源及電流控制電路等。
接著,說明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的製造方法。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的製造方法例如包括使用ODF(One Drop Filling:滴下式注入)法的填充劑7的填充方法。在該填充方法的說明中省略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及線路部5。
首先,準備第一基板2,該第一基板2的主表面2a上設置密封層6。密封層6沿第一基板2的主表面2a的外周設置,以自積層方向觀察時呈矩形形狀的方式來設置。
接著,將第一填充劑12塗佈在相對第一基板2的主表面2a為密封層6的內側區域。第一填充劑12以呈四邊框形狀的方式來設置。
接著,在第一基板2的主表面2a上,在第一填充劑12的內側區域滴下第二填充劑13。第二填充劑13的滴下量配合密封空間S中的第一填充劑12在內側區域的體積。第二填充劑13滴下的位置可以為1處亦可以為複數處。
接著,在低壓狀態或真空狀態下,將第二基板3重疊在第一基板2並密封。此時,分別對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施加壓力,來縮小積層方向上的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之間的間隔。此時,密封空間S內的第二填充劑13一邊填滿第二基板3與第二填充劑13之間的間隙,一邊向第一填充劑12側擴展。並且,第二填充劑13擴散至與第一填充劑12相接。將第二基板3貼附在第一基板2後,在常壓狀態下,對黏合劑照射紫外線,並且對該黏合劑進行加熱,來形成密封層6。另外,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的製造方法並不限定於上述製造方法,亦可以為其他製造方法。
接著,參閱第4圖A~第4圖D,說明粉末乾燥劑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所造成的影響。
第4圖A~第4圖D中所示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B中,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之間,在積層方向上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設置有填充劑7B。
第4圖A中顯示了未產生粉末乾燥劑P1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所造成的影響的狀態。
第4圖B中顯示了在填充劑7B內的區域D1中,發生粉末乾燥劑P1的凝集的情況。在該情況下,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高,若粉末乾燥劑P1機械性地破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會損壞且發生絕緣破壞,從而增加洩漏故障(Leak defect)的發生率。
第4圖C中顯示了在填充劑7B內的區域D2中,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均勻性不充分且產生局部濃度高的部分的情況。在該情況下,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高,若粉末乾燥劑P1機械性地破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會損壞且發生絕緣破壞,從而增加洩漏故障的發生率。
第4圖D中顯示了第一基板2局部變形而成為靠近第二基板3的情況。在該情況下,填充劑7B內的粉末乾燥劑P1會由於第一基板2被推向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藉此,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會變高,若粉末乾燥劑P1機械性地破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便會有下述情況:有機電致發光元件損壞且發生絕緣破壞,從而增加洩漏故障的發生率。
本實施形態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設置有在密封層6的內側與密封層6相接的第一填充劑12,該第一填充劑12包含粉末乾燥劑P1。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能夠使用捕水性能高的粉末乾燥劑,由於該粉末乾燥劑P1被設置在密封層6的內側,因此能夠良好地捕捉從外部浸入的水分。因此,水分到達設置得比第一填充劑12更靠內側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可能性會變低。其結果,可抑制水分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影響且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劣化,從而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可靠性的降低。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由於可抑制水分帶來的影響,因此能夠抑制陰極的氧化或剝離等並能夠防止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中的暗點的發生或收縮,從而能夠抑制發光區域減少。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在與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被設置在外側的第一填充劑12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設為比被設置在內側的第二填充劑13高。換言之,被設置在內側的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設為比被設置在外側的第一填充劑12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1低。亦即,相較於在填充劑7整體中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為均勻的情況,能夠設為: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增加被設置在不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粉末乾燥劑P1的量,並減少被設置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粉末乾燥劑P1的量。
如此,在積層方向上,藉由降低被填充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C2,從而能夠抑制產生粉末乾燥劑P1的凝集或局部產生高濃度部分。藉此,可抑制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並降低因粉末乾燥劑P1而損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可能性。因此,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中發生絕緣破壞並可抑制洩漏的發生。其結果,能夠實現謀求了提高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可靠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包含粉末乾燥劑P1之第一填充劑12包圍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而設置在全周。藉此,在水分到達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之前,藉由第一填充劑12的乾燥劑便能夠可靠地進行捕水。因此,可抑制水分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所造成的影響,從而可抑制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劣化,進一步抑制可靠性的降低。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因為在積層方向上,能夠將被填充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抑制得較低,所以即便當使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變形時,亦能夠降低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因此,能夠實現具有良好的可撓性,並且實現了謀求提高捕水性能和可靠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因為在積層方向上,能夠將被填充在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重疊的區域的第二填充劑13中的粉末乾燥劑P1的濃度抑制得較低,因此即使在縮小積層方向上的第一基板2與第二基板3的距離,亦能夠降低粉末乾燥劑P1與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接觸的可能性。因此,能夠實現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的薄型化,並且實現謀求了提高捕水性能和可靠性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實施例1] 接著,說明實施例1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另外,省略與上述實施形態相同的說明。
實施例1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使用UV黏合劑(Three Bond Holdings 股份有限公司製造)而形成了密封層6。實施例1中,在硬化性樹脂(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添加粉末無機氧化物乾燥劑(氧化鈣、產品名:OleDry-P3、雙葉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並將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C1設為30wt%~55wt%,來作為第一填充劑12。實施例1中,將第一填充劑12以圍繞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4的方式設置在全周。第一填充劑12中的捕水容量以理論值計為32wt%。
實施例1中,在硬化性樹脂(信越化學工業股份有限公司製造)中添加粉末無機氧化物乾燥劑(氧化鈣),並將粉末無機氧化物的濃度C2設為5wt%~20wt%,來作為第二填充劑13。第二填充劑13中的捕水容量以理論值計為15wt%。
實施例1中,將密封層6的寬度W1設為1.5mm,將第一填充劑12的寬度W2設為1.5mm。使用分注器(dispenser),對第一基板2塗佈了密封層6、第一填充劑12及第二填充劑13。在減壓環境下,貼合第一基板2和第二基板3,並進行藉由UV燈的紫外線照射及藉由加熱器的加熱處理,使UV黏合劑硬化來形成密封層6。
在密封層6的內側填充了粉末無機氧化物乾燥劑來作成比較例1。比較例1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於,在設置有第二填充劑13之區域,比較例1設置了與第一填充劑12相同的填充劑。比較例1中,作為填充劑7填充了均與第一填充劑12相同的填充劑。比較例1中的捕水容量以理論值計為32wt%。
接著,針對這些實施例1及比較例1進行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絕緣故障試驗和高溫高濕加速壽命試驗。作為絕緣故障試驗,針對有機電致發光元件判定陰極及陽極是否被絕緣,並在所有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中,將未被絕緣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比率當作洩漏故障的發生率。相較於實施例1中洩漏故障的發生率為0%,比較例1中洩漏故障的發生率為20%。該絕緣故障試驗中,在未使用的狀態下實施了試驗來當作初期檢查。
高溫高濕加速壽命試驗中,在溫度設定為60℃,且濕度設定為95%的條件下,將實施例1和比較例1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分別靜置了1400小時。在此,自試驗開始至1400小時為止,實施絕緣故障試驗,並在該等實施例1和比較例1中,獲得了相同的結果。
相較於比較例1,實施例1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未確認到收縮壽命的降低。相較於比較例1,實施例1降低了洩漏故障的發生率。
[實施例2] 接著,說明實施例2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另外,省略與上述實施形態及實施例1相同的說明。
實施例2與實施例1的不同點在於,應用了包含有機金屬(液狀乾燥劑)作為乾燥劑之第二填充劑13來替代包含粉末無機氧化物乾燥劑作為乾燥劑之第二填充劑13。作為有機金屬使用了鋁醇化物。第二填充劑13中的捕水容量以理論值計為14wt%。實施例2的第二填充劑13為不包含粉體的乾燥劑的填充劑。液狀乾燥劑是在製造時(塗佈時)和使用時為液狀的乾燥劑。
以與實施例1相同的方式製造了實施例2,對實施例2進行了有機電致發光元件的絕緣故障試驗和高溫加濕加速壽命試驗。試驗條件設為與上述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情況相同。在實施例2洩漏故障的發生率為0%。在高溫加濕加速壽命試驗中,實施例2的試驗結果與實施例1及比較例1的試驗結果相同。
實施例2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1中,相較於比較例1,未確認到收縮壽命的降低。實施例2中,相較於比較例1,降低了洩漏故障的發生率。
本發明並未限定於前述的實施形態和實施例,只要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便能夠進行如下所述的各種變化。
在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實施例中,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並未限定於被動矩陣型顯示裝置。例如,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亦可以為主動矩陣型顯示裝置。在該情況下,設置有對應於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之電晶體等。
在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實施例中,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可以不是透視型顯示裝置。例如,第一基板和第二填充劑中的至少任一者可以不具有透光性。
在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實施例中,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這兩者並未限定於大致矩形的形狀。例如,自積層方向觀察時,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這兩者可以具有多邊形狀,亦可以具有大致圓形的形狀。同樣地,自積層方向觀察時,被設置在第一基板的密封層可以具有多邊框形狀或大致環狀。
在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實施例中,第一填充劑12及第二填充劑13的黏度並無特別限定,例如可以為在室溫下能夠流動的值。第一填充劑12和第二填充劑13在進行填充時,並未限定於液狀或凝膠狀,亦可以為例如片狀。
在上述實施形態和上述實施例中,填充劑7設為具備2種填充劑(第一填充劑12及第二填充劑13)之結構,但填充劑7可以為具備3種以上的複數種填充劑之構成。例如,第一填充劑12亦可以具備複數種填充劑。同樣地,第二填充劑13可以具備複數種填充劑。「複數種填充劑」包含乾燥劑的種類不同的情況、和為相同種類的乾燥劑但乾燥劑的濃度(wt%)不同的情況。
1‧‧‧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1B‧‧‧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2‧‧‧第一基板
2a‧‧‧主表面
2b‧‧‧邊緣
2c‧‧‧邊緣區域
3‧‧‧第二基板
3a‧‧‧主表面
4‧‧‧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
5‧‧‧線路部
6‧‧‧密封層
7‧‧‧填充劑
7B‧‧‧填充劑
8‧‧‧積體電路
9‧‧‧可撓性印刷基板(FPC)
11‧‧‧有機電致發光元件
12‧‧‧第一填充劑
13‧‧‧第二填充劑
L1‧‧‧第一填充劑12與第二填充劑13的邊界
D1‧‧‧填充劑7B內的區域
D2‧‧‧填充劑7B內的區域
D3‧‧‧填充劑7B內的區域
P1‧‧‧粉末乾燥劑
S‧‧‧密閉空間
W1‧‧‧密封層6的寬度
W2‧‧‧第一填充劑12的寬度
第1圖是本實施形態中的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的概略俯視圖。 第2圖是第1圖中的沿A-A線的概要剖面圖。 第3圖是第2圖中的沿B-B線的概要剖面圖。 第4圖A是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概要剖面圖。 第4圖B是表示當發生粉末乾燥劑的凝集時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概要剖面圖。 第4圖C是表示當生成粉末乾燥劑的濃度高的部分時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概要剖面圖。 第4圖D是表示當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產生變形時的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概要剖面圖。
國內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國外寄存資訊 (請依寄存國家、機構、日期、號碼順序註記) 無
Claims (10)
-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一基板,其具有第一主表面; 框狀密封層,其與前述第一主表面相接並沿前述第一基板的邊緣設置; 第二基板,其具有第二主表面,該第二主表面與前述密封層相接並與前述第一主表面相對向;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其被設置在前述第二主表面上且在密封空間內,該密封空間是被前述第一基板、前述密封層及前述第二基板包圍並被密封而成;及, 填充劑,其被填充在前述密封空間內; 其中,前述填充劑具有: 第一填充劑,其包含粉末乾燥劑,並在與前述第一基板和前述第二基板的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前述密封層的內側與前述密封層相接;及, 第二填充劑,其在與前述積層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在前述第一填充劑的內側與前述第一填充劑相接,並在前述積層方向上,被填充在至少與前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重疊的區域。
- 如請求項1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比前述第二填充劑中的粉末乾燥劑的濃度高。
- 如請求項1或2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自前述積層方向觀察時,前述第一填充劑被設置成包圍前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框狀。
- 如請求項1~3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填充劑具有前述乾燥劑也就是第一乾燥劑,前述第二填充劑具有與前述第一乾燥劑不同種類的第二乾燥劑。
- 如請求項1~4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填充劑具有硬化性樹脂與前述乾燥劑也就是無機氧化物乾燥劑,前述第一填充劑中的該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為30wt%以上且55wt%以下。
- 如請求項1~5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二填充劑具有硬化性樹脂與無機氧化物乾燥劑,前述第二填充劑中的該無機氧化物乾燥劑的濃度為5wt%以上且20wt%以下。
- 如請求項1~6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二填充劑包含有機金屬作為乾燥劑。
- 如請求項1~7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基板、前述第二基板及前述第二填充劑分別具有透光性。
- 如請求項1~8中任一項所述之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中,前述第一基板和前述第二基板為薄膜狀基板或玻璃基板。
- 一種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其具備: 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環狀密封層,其介於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之間,並在前述第一基板與前述第二基板之間形成密封空間; 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其被配置在前述密封空間內;及, 填充劑,其被填充在前述密封空間內; 其中,前述填充劑具有: 第一填充劑,其包含第一濃度的粉末乾燥劑,並在前述密封空間內以包圍前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方式來設置,而與前述第一基板、前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及前述第二基板一起形成一空間;及, 第二填充劑,其包含第二濃度的粉末乾燥劑,並在前述空間內以覆蓋前述有機電致發光元件部的方式來設置; 並且,前述第二濃度為0、或大於0且小於前述第一濃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7-145604 | 2017-07-27 | ||
JP2017145604A JP2019029137A (ja) | 2017-07-27 | 2017-07-27 | 有機el表示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911566A true TW201911566A (zh) | 2019-03-16 |
Family
ID=650387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7125125A TW201911566A (zh) | 2017-07-27 | 2018-07-20 |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190036078A1 (zh) |
JP (1) | JP2019029137A (zh) |
CN (1) | CN208819914U (zh) |
TW (1) | TW201911566A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950417B (zh) * | 2019-03-14 | 2021-07-06 | 江苏壹光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封装结构 |
JP7362313B2 (ja) | 2019-06-28 | 2023-10-17 |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および電子部品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検査方法、機器 |
CN110828704A (zh) * | 2019-10-28 | 2020-02-21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封装方法及封装结构 |
JP7563388B2 (ja) * | 2019-12-10 | 2024-10-08 | ソニーグループ株式会社 | 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
CN114975551A (zh) * | 2022-05-25 | 2022-08-30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172971A1 (en) * | 2006-01-20 | 2007-07-26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Desiccant sealing arrangement for OLED devices |
JP5580690B2 (ja) * | 2010-08-10 | 2014-08-27 | 双葉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捕水剤及びこれを用いた有機電子デバイス |
TWI562422B (en) * | 2010-12-16 | 2016-12-11 | Semiconductor Energy Lab Co Ltd |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lighting device |
JP6022725B1 (ja) * | 2016-03-31 | 2016-11-09 | Lumiotec株式会社 | 有機el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2017
- 2017-07-27 JP JP2017145604A patent/JP2019029137A/ja active Pending
-
2018
- 2018-07-20 TW TW107125125A patent/TW201911566A/zh unknown
- 2018-07-24 CN CN201821173321.1U patent/CN208819914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 2018-07-24 US US16/044,041 patent/US20190036078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819914U (zh) | 2019-05-03 |
JP2019029137A (ja) | 2019-02-21 |
US20190036078A1 (en) | 2019-01-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911566A (zh) | 有機電致發光顯示裝置 | |
JP6070558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RU2413338C2 (ru) | Электролюминесцентное устройство | |
JP2010027599A (ja) | 有機発光ディスプレイ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9266922A (ja) | 有機発光装置 | |
JP2006228519A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8103254A (ja) | 有機elデバイス | |
JP6160107B2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発光装置、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照明 | |
JP2011034682A (ja) | 有機el表示装置 | |
US1047603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JP4798671B2 (ja) | 両面発光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照明装置 | |
US10524319B2 (en)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emitting device | |
JP2013131339A (ja) | 有機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645592B (zh) |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isplay device | |
JP2007265764A (ja) | 有機el素子 | |
JPWO2013011741A1 (ja)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TWI751707B (zh) | 有機el器件 | |
JP2006185679A (ja) | 有機elパネル及び有機el発光装置、並びに有機el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2015204132A (ja) | 有機el素子、照明装置及び有機el素子の製造方法 | |
JP2003068447A (ja) | Elランプ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2008130312A (ja) |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パネルの製造方法及び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パネル用封止基板 | |
JP2007200626A (ja) | 有機el素子 | |
JP2006032058A (ja) | 発光装置 | |
KR102580436B1 (ko) |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 |
KR100712183B1 (ko) | 유기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의 제조방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