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201325927A -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 Google Patents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TW201325927A TW201325927A TW100147116A TW100147116A TW201325927A TW 201325927 A TW201325927 A TW 201325927A TW 100147116 A TW100147116 A TW 100147116A TW 100147116 A TW100147116 A TW 100147116A TW 201325927 A TW201325927 A TW 201325927A
- Authority
- TW
- Taiwan
- Prior art keywords
- tool
- identification
- layer
- area
- preparing
- Prior art dat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58—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on metals and oxidised metal surfac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41—PRINTING; LINING MACHINES; TYPEWRITERS; STAMPS
- B41M—PRINTING, DUPLICATING, MARKING, OR COPYING PROCESSES; COLOUR PRINTING
- B41M5/00—Duplicating or marking methods; Sheet materials for use therein
- B41M5/0041—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 B41M5/0047—Digital printing on surfaces other than ordinary paper by ink-jet printing
Landscapes
- Electroplating Methods And Accessories (AREA)
- Application Of Or Painting With Fluid Materials (AREA)
Abstract
本發明涉及一種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特別係指一種高識別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包含有一鍛造、一成型、一熱處理、一表面處理、一上底色、一印刷及一電鍍等步驟,使工具表面形成有一具識別區之識別單元,讓識別單元之識別區與周緣形成明顯的色差,可有效的提升識別區的識別度,同時具有不掉色及防刮傷的功效,而能確保其識別有效性。
Description
本發明隸屬一種工具規格之識別技術領域,具體而言係指一種具有不掉色、防刮傷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藉以提高其識別度,從而長時間確保識別的有效性。
按,常見的螺絲起子、刀具、梅花扳手、開口扳手、套筒等工具,為了因應工作及施力大小等需求,工具會設計成各種不同的大小尺寸規格,甚至會有各種對應的商標或圖案,因此工具表面通常會設有供識別用的標記圖案。而傳統工具的標記圖案,係以印字設備於工具的表面印製而成,但這種作法不僅印字設備昂貴,同時其識別效果不佳,故無法被廣泛的應用。再者,亦有業者於工具外徑套設不同的色環,供做為識別之用,但色環一般係以橡膠材料所製成,在油污的場合中容易污損,不僅會影響到其識別度,且使用壽命不長,當色環剝落後即無法提供識別的功能。
而為了解決前述的問題,較常見的方式,係於成型後在工具的本體進行表面電鍍處理,使該本體之內、外周緣形成一電鍍層,但此種習知之表面電鍍處理方式,雖然具有防銹之功能,但是,由於其標記凹紋上具有呈銀色之電鍍層,與工具外表面之電鍍層係呈同一色系,使用時,極不易看出該工具上的標記凹紋所顯示之工具規格、尺寸,造成使用上的困擾。另外,有一種係藉由磷酸錳滲入工具內部之表面處理方法,雖然亦具有前述之防銹功能,但是經過磷酸錳表面處理後之工具,整體係呈黑色狀,更使得標記凹紋上的字體變得模糊、不清晰,前述之使用缺失,亦無法有效解決。
換言之,現有工具之識別結構存在有易掉色及易刮傷的問題,造成其識別有效性的壽命縮短,而無法滿足實際使用的需求,故有必要做進一步改良之必要。
緣是,本發明人乃針對前述工具識別結構在使用時所面臨的問題深入探討,藉由多年從事相關產業之研發與製造經驗,並積極尋求解決之道,經不斷努力之研究與發展,終於成功的開發出一種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藉以克服工具識別結構因易掉色、易刮傷所造成的困擾與不便。
因此,本發明之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識別有效性長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藉以能使工具的識別結構具有不易掉色及避免刮傷之效,並能產生明顯的色差,從而提升識別結構的識別度。
為此,本發明主要係透過下列的技術手段,來具體實現前述的目的與效能:其至少包含有一鍛造、一成型、一熱處理、一上底色、一印刷及一電鍍等步驟;首先,進行鍛造之步驟,其利用鍛造技術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粗胚;接著,進行成型之步驟,其利用車製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之後,進行熱處理之步驟,利用熱處理技術對該工具之本體進行硬化處理;接下來,進行上底色之步驟,於工具本體的表面形成一底色層;緊接著,進行印刷之步驟,以印刷技術於本體表面預定位置利用一漆層形成有一識別單元,該識別單元具有一對應文字或圖樣形狀的識別區及一圍繞於識別區周邊的周圍區,其中識別單元的識別區表面具有漆層,而周圍區則形成鏤空狀;以及最後,進行電鍍之步驟,利用電鍍技術於本體表面與識別單元中鏤空的周圍區表面鍍設有一電鍍層。
藉此,透過前述技術手段的展現,使得本發明工具表面之識別單元可利用底色層與電鍍層產生明顯的色差,而可有效的提升識別單元的識別度,同時能避免識別單元發生掉色及刮傷現象,進一步防止識別單元標記圖案的色層污損或剝落,以延長其識別單元的使用壽命,而能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並提升其經濟效益。
為使 貴審查委員能進一步了解本發明的構成、特徵及其他目的,以下乃舉本發明之較佳實施例,並配合圖式詳細說明如后,同時讓熟悉該項技術領域者能夠具體實施。
本發明係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隨附圖例示之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及其構件中,所有關於前與後、左與右、頂部與底部、上部與下部、以及水平與垂直的參考,僅用於方便進行描述,並非限制本發明,亦非將其構件限制於任何位置或空間方向。圖式與說明書中所指定的尺寸,當可在不離開本發明之申請專利範圍內,根據本發明之具體實施例的設計與需求而進行變化。
本發明係一種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工具可選自套筒、各式扳手、刀具、起子等,本發明以套筒為主要實施例,如第1圖所示,該工具之製備方法包含有一鍛造、一成型、一熱處理、一表面處理、一上底色、一印刷及一電鍍等步驟;其中首先,進行鍛造之步驟,其利用鍛造技術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10)粗胚,如第2圖所示,本發明係以套筒為例,該工具的本體(10)的其中一端具有一套合端(12),且套合端(12)可對應欲鎖卸之螺栓或螺帽【圖中未示】,又該本體(10)異於套合端(12)的一端具有一驅動端(11),其中驅動端(11)可供扳手桿嵌插【圖中未示】驅動工具;接著,進行成型之步驟,配合第2圖所示,其利用車製、銑製或鑽製等既有加工技術修飾該本體(10)粗胚,使其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10);之後,進行熱處理之步驟,於完成工具之本體(10)後,利用熱處理技術對該工具之本體(10)進行硬化處理,以提升本體(10)的硬度,減少本體(10)受到碰撞磨損的機率;緊接著,進行表面處理之步驟,於完成熱處理後,則以噴砂或研磨的技術將工具之本體(10)表面(15)的毛邊去除;進一步,進行上底色之步驟,其係如第3圖所示,在完成工具之本體(10)的表面處理後,於本體(10)的表面(15)形成有一底色層(20),該底色層(20)的形成方式可以染黑技術或磷酸錳或磷酸鋅或電鍍進行處理,其中染黑技術或磷酸錳或磷酸鋅可使本體(10)的表面(15)因而形成黑色面,具有較佳之色差;接下來,進行印刷之步驟,配合參閱第4A、4B圖所示,在本體(10)完成上底色後,以印刷技術於本體(10)表面(15)預定位置利用一漆層(40)形成有一識別單元(30),該識別單元(30)可選自對應規格、尺寸或商標之文字或圖樣,且該識別單元(30)具有一對應文字或圖樣形狀的識別區(31)及一圍繞於識別區(31)周邊的周圍區(32),其中識別單元(30)可如第4A、5A圖所示,於識別單元(30)的識別區(31)表面具有漆層(40),而周圍區(32)則形成鏤空狀,且周圍區(32)外圍進一步可利用漆層(40)形成一環圈(320),供將識別單元(30)限定在特定範圍內。又或如第4B、5B圖所示,識別單元(30)的識別區(31)係形成鏤空狀,而周圍區(32)表面則具有漆層(40),前述之漆層(40)可選自透明漆,以保護本體(10)表面(15)對應的底色層(20),該漆層(40)具有防銹作用,以避免對應之底色層(20)受潮生銹;最後,進行電鍍之步驟,其係如第6A、6B圖所示,在完成本體(10)表面(15)之識別單元(30)的印刷步驟後,進一步於利用電鍍技術於本體(10)表面(15)與識別單元(30)中鏤空的周圍區(32)【如6A圖所示】或鏤空的識別區(31)【如6B圖所示】表面鍍設有一電鍍層(50),使電鍍層(50)與透明之漆層(40)下的底色層(20)產生明顯的色差,以延長確保識別度的時間,而形成一具高識別度的工具本體(10),如第7A、7B圖所示即該工具本體(10)的外觀。
藉此,形成一種延長確保識別度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者。
透過前述的成型方法,本發明之工具識別結構具有下列的優點及實用價值;諸如:
1、本發明工具之本體(10)表面(15)形成有識別單元(30),該識別單元(30)上具有識別區(31)與周圍區(32),且令識別區(31)與周圍區(32)分別形成具漆層(40)之底色層(20)與電鍍層(50),而具有明顯的色差,進而提高其識別性,讓使用者易於透過識別單元(30)看清楚其標示的文字或圖案。
2、本發明工具之本體(10)表面(15)的識別單元(30)的識別區(31)或周圍區(32)之底色層(20)表面覆設有漆層(40),而能利用該透明漆層(40)來增進工具的防銹效果,同時可避免識別單元(30)受到污損或因外力而剝落,而能有效的長時間確保其識別效果,大幅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藉此,可以理解到本發明為一創意極佳之創作,除了有效解決習式者所面臨的問題,更大幅增進功效,且在相同的技術領域中未見相同或近似的產品創作或公開使用,同時具有功效的增進,故本發明已符合發明專利有關「新穎性」與「進步性」的要件,乃依法提出申請發明專利。
(10)...本體
(11)...驅動端
(12)...套合端
(15)...表面
(20)...底色層
(30)...識別單元
(31)...識別區
(32)...周圍區
(320)...環圈
(40)...漆層
(50)...電鍍層
第1圖:係本發明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的流程方塊示意圖。
第2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成型後的外觀示意圖。
第3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於上底色後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4A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於印刷後的外觀示意圖。
第4B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工具於印刷後的外觀示意圖。
第5A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於印刷後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5B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工具於印刷後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6A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於完成電鍍後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6B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工具於完成電鍍後的局部側視剖面示意圖。
第7A圖:係本發明之工具於製備完成後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第7B圖:係本發明另一實施例之工具於製備完成後的立體外觀示意圖。
(10)...本體
(11)...驅動端
(12)...套合端
(20)...底色層
(30)...識別單元
(32)...周圍區
(320)...環圈
(40)...漆層
(50)...電鍍層
Claims (7)
- 一種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至少包含有一鍛造、一成型、一熱處理、一上底色、一印刷及一電鍍等步驟;首先,進行鍛造之步驟,其利用鍛造技術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粗胚;接著,進行成型之步驟,其利用車製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之後,進行熱處理之步驟,利用熱處理技術對該工具之本體進行硬化處理;接下來,進行上底色之步驟,於工具本體的表面形成一底色層;緊接著,進行印刷之步驟,以印刷技術於本體表面預定位置利用一漆層形成有一識別單元,該識別單元具有一對應文字或圖樣形狀的識別區及一圍繞於識別區周邊的周圍區,其中識別單元的識別區表面具有漆層,而周圍區則形成鏤空狀;以及最後,進行電鍍之步驟,利用電鍍技術於本體表面與識別單元中鏤空的周圍區表面鍍設有一電鍍層;藉此,使周圍區之電鍍層與識別區之漆層下的底色層產生明顯的色差,而形成一可延長識別壽命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者。
- 一種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至少包含有一鍛造、一成型、一熱處理、一上底色、一印刷及一電鍍等步驟;首先,進行鍛造之步驟,其利用鍛造技術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粗胚;接著,進行成型之步驟,其利用車製形成對應工具形狀之本體;之後,進行熱處理之步驟,利用熱處理技術對該工具之本體進行硬化處理;接下來,進行上底色之步驟,於工具本體的表面形成一底色層;緊接著,進行印刷之步驟,以印刷技術於本體表面預定位置利用一漆層形成有一識別單元,該識別單元具有一對應文字或圖樣形狀的識別區及一圍繞於識別區周邊的周圍區,其中識別單元的識別區係形成鏤空狀,而周圍區表面則具有漆層;以及最後,進行電鍍之步驟,利用電鍍技術於本體表面與識別單元中鏤空的識別區表面鍍設有一電鍍層;藉此,使識別區之電鍍層與周圍區之漆層下的底色層產生明顯的色差,而形成一可延長識別壽命的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者。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熱處理步驟與上底色步驟之間具有一表面處理之步驟,係以噴砂或研磨的技術將工具本體的毛邊去除。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工具可選自套筒、扳手、刀具、起子。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上底色之步驟可選自染黑技術或磷酸錳或磷酸鋅或電鍍進行處理。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或2項所述之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漆層可選自透明漆,以保護本體表面對應的底色層,該漆層具有防銹作用,以避免對應之底色層受潮生銹。
-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其中該識別單元之周圍區外圍可利用漆層形成一環圈,供將識別單元限定在特定範圍內。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7116A TW201325927A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
RU2012154955/02A RU2530908C2 (ru) | 2011-12-19 | 2012-12-18 | Способ маркировки инструмента |
FR1262374A FR2984203B1 (fr) | 2011-12-19 | 2012-12-19 | Procede de marquage d'un outil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TW100147116A TW201325927A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TW201325927A true TW201325927A (zh) | 2013-07-01 |
TWI465349B TWI465349B (zh) | 2014-12-21 |
Family
ID=48538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TW100147116A TW201325927A (zh) | 2011-12-19 | 2011-12-19 |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FR (1) | FR2984203B1 (zh) |
RU (1) | RU2530908C2 (zh) |
TW (1) | TW201325927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6958B (zh) * | 2014-08-14 | 2017-01-21 | 泰兆企業有限公司 | 表面印刷方法及其印刷製品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49237A (zh) * | 2013-06-26 | 2014-12-31 | 景祥凯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手工具部件的制作方法 |
RU2611997C1 (ru) * | 2016-05-05 | 2017-03-01 | Общество с ограниченной ответственностью "РОЛТЭК" (ООО "РОЛТЭК") | Способ маркировки изделий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A2231205A1 (en) * | 1997-03-14 | 1998-09-14 | Anthony C. Garf | Process for the back side coating of metal components and product produced therefrom |
US20060027054A1 (en) * | 2004-08-03 | 2006-02-09 | Yao-Hung Wang |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for a sleeve tool |
US7987748B2 (en) * | 2006-12-20 | 2011-08-02 | Kuo Tung Chiu |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f a tool with two colors |
TW200836892A (en) * | 2007-03-13 | 2008-09-16 | King Friend Tools Co Ltd |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for hand tool |
TWM334007U (en) * | 2007-12-07 | 2008-06-11 | Yong-Yuan Liu | The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f tool box |
TW200944390A (en) * | 2008-04-29 | 2009-11-01 | Da-Sen Lin | Method of making electric appliance housing containing surface images |
TW200944391A (en) * | 2008-04-29 | 2009-11-01 | Jian-Liang Lin | Method of making vehicle casing with surface containing text/image |
TWM349821U (en) * | 2008-09-24 | 2009-02-01 | Jeoutay Liu Ind Co Ltd | Hand tool with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
TW201102228A (en) * | 2009-06-19 | 2011-01-16 | Pard Hardware Ind Co Ltd | Method for making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f hand tool |
TW201134614A (en) * | 2010-04-07 | 2011-10-16 | Pard Hardware Ind Co Ltd | Hand tool mark structure and preparing method thereof |
-
2011
- 2011-12-19 TW TW100147116A patent/TW201325927A/zh unknown
-
2012
- 2012-12-18 RU RU2012154955/02A patent/RU2530908C2/ru active
- 2012-12-19 FR FR1262374A patent/FR2984203B1/fr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TWI566958B (zh) * | 2014-08-14 | 2017-01-21 | 泰兆企業有限公司 | 表面印刷方法及其印刷製品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FR2984203A1 (fr) | 2013-06-21 |
RU2530908C2 (ru) | 2014-10-20 |
RU2012154955A (ru) | 2014-06-27 |
TWI465349B (zh) | 2014-12-21 |
FR2984203B1 (fr) | 2015-07-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201325931A (zh) | 工具標記製備方法 | |
US8020274B2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socket | |
US8960055B2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socket | |
TWI333462B (zh) | ||
TW201102228A (en) | Method for making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of hand tool | |
TW201325927A (zh) | 工具識別結構之製備方法 | |
TW201300206A (zh) | 工具識別結構及其製備方法 | |
TW201024037A (en) | Sleeve identification structure and its fabrication method | |
JP2014084527A (ja) | 工具標示構造の成形方法 | |
US20140209474A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TW201213055A (en) | Structure of spanner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03182625B (zh) | 工具识别结构的制备方法 | |
US20130167690A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TW201446429A (zh) | 手工具部件之製作方法 | |
US20140260810A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DE102012100064B4 (de) | Verfahren zur Kennzeichnung eines Werkzeuges | |
TW201431713A (zh) | 工具之識別結構製作方法 | |
US20140261038A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CN102956146B (zh) | 工具识别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 |
EP2818274B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EP2786837B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TW201431630A (zh) | 工具識別系統之製備方法 | |
EP2786838B1 (en) | Method for marking a tool | |
CN104077964A (zh) | 工具识别系统的制备方法 | |
TW201702011A (zh) | 雙色套筒製造方法及其製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