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726928U -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726928U CN221726928U CN202323585875.6U CN202323585875U CN221726928U CN 221726928 U CN221726928 U CN 221726928U CN 202323585875 U CN202323585875 U CN 202323585875U CN 221726928 U CN221726928 U CN 2217269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il
- conductive
- opening
- quick connect
- conductive par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76 solde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Tin Chemical compound [Sn] ATJFFYVFTNAWJ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810 insulat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713 electro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23 metal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47 pl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859 α-F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ils Of Transformers For General U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该连接端子包括绝缘壳体和至少一个导电部,导电部设置在绝缘壳体内,能够实现对导电部的绝缘保护,且通过导电部能够代替线圈本线的引出,在既能保证电路连接顺畅的情况下,避免了采用线圈本线引出而造成的绝缘破损,或线圈本线组装困难以及可靠性风险。该连接端子通过第一端的限位孔与线圈连接,通过第二端与外部电路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减少了线路组装的人员和成本投入。该连接端子的设置,减少了杂乱的线圈设置,节约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应用其的设备小型化设计,便于在有多条线路设计要求的场合中推广应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背景技术
在电路器件的实际应用场景中,经常出现需要将线圈的导电线路引出的情况,具体地,在新能源领域中,为了使得电动车能大量普及,需要建立大量的充电桩,充电桩的功率较大,而且工作环境温度较高,传统的变压器在高温状态下寿命较短,影响了充电桩的使用寿命。而且大功率变压器会使用铁氧体作为磁芯,线圈匝数较多且电流较大,为保证变压器的均流,变压器的线圈通常采用多根导线并绕的方式。并且为了节约空间和体积,通常采用线圈本线直接焊锡作为引出端子。本线引出时需要剥离部分绝缘层,以便露出导电内芯进行锡焊之后进行线路连接,容易引发绝缘层破损的不安全事故,同时该接线操作较为繁琐,也增加了施工的风险。另一方面,由于变压器引出线根数较多,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基本上难以实现快速标准化生产,且由于人工参与工作占比很大,从而导致变压器质量可靠性风险一直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该连接端子能够替代引出线,以解决引出线绝缘容易破损等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由绝缘材料制成,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容置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将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部连通;
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电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以插设安装线圈的引出段,所述第二端用以与外部电路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部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多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相互绝缘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配置为片状结构,所述导电部的堆叠方向与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方向平行。
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沿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的方向错开设置。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配合;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地配合。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轴线相互垂直。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圆柱形或方形。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的内壁具有卡接部,用以限制固定所述线圈的引出段。
根据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应用如上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包括:
线圈骨架;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多个缠绕段和引出段,多个所述缠绕段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缠绕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引出段与末端的所述缠绕段连接;
两个线圈挡板,两个所述线圈挡板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两侧,且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设置,用以避免所述线圈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移动,所述线圈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接口;
以及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挡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接口;
其中,所述导电部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且所述线圈的引出段一一对应地卡设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孔内,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接口,用以与外部电路连接。
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接口和第二安装接口为圆心或矩形。
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包括绝缘壳体和至少一个导电部,导电部设置在绝缘壳体内,能够实现对导电部的绝缘保护,且通过导电部能够代替线圈本线的引出,在既能保证电路连接顺畅的情况下,避免了采用线圈本线引出而造成的绝缘破损,线圈直接插入连接,也简化了线圈线路连接的工序,解决了传统线圈本线剥离绝缘层再焊接,再线路连接的组装困难以及可靠性风险的问题。该连接端子通过第一端的限位孔与线圈连接,通过第二端与外部电路连接,结构简单,连接方便,减少了线路组装的人员和成本投入。该连接端子的设置,减少了杂乱的线圈设置,节约了占用空间,有利于应用其的设备小型化设计,便于在有多条线路设计要求的场合中推广应用。
依据上述实施例中的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该变压器通过使用连接端子替代原有的引出线,减少了杂乱的线圈设置,节约了占用空间,由于连接端子通过插接的方式实现与变压器的骨架结构的连接,简化了操作工序,减少了人工参与工作占比,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人力和成本。由于连接端子外部设有绝缘壳体,相比引出线的绝缘层,其不易破损,能够避免由于绝缘层的破损,不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了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另一种实施例中连接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一种实施例中导电部层叠设置的示意图;
图4为一种实施例中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导电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一种实施例中绝缘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变压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线圈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底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绝缘壳体,110、容置腔,120、第一开口,130、第二开口,200、导电部,210、第一端,211、限位孔,220、第二端,230、第一连接段,240、第二连接段;
300、线圈骨架,400、线圈,500、线圈挡板,510、第一安装接口,600、底板,610、第二安装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不同实施方式中类似元件采用了相关联的类似的元件标号。在以下的实施方式中,很多细节描述是为了使得本申请能被更好的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毫不费力的认识到,其中部分特征在不同情况下是可以省略的,或者可以由其他元件、材料、方法所替代。在某些情况下,本申请相关的一些操作并没有在说明书中显示或者描述,这是为了避免本申请的核心部分被过多的描述所淹没,而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详细描述这些相关操作并不是必要的,他们根据说明书中的描述以及本领域的一般技术知识即可完整了解相关操作。
另外,说明书中所描述的特点、操作或者特征可以以任意适当的方式结合形成各种实施方式,各实施例所涉及的操作步骤也可以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能显而易见的方式进行顺序调换或调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只是为了清楚描述某一个实施例,并不意味着是必须的组成和/或顺序。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
变压器是利用电磁感应的原理来改变交流电压的装置,通常采用线圈本线直接焊锡作为引出端子。由于变压器引出线根数较多,在实际生产制造中基本上难以实现快速标准化生产,且由于人工参与工作占比很大,从而导致变压器质量可靠性风险一直居高不下,且由于线圈外部的绝缘层容易破损,导致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参考图1-6,本申请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包括绝缘壳体100和至少一个导电部200,所述绝缘壳体100具有容置腔110、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所述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均将所述容置腔110与所述绝缘壳体100的外部连通,所述导电部200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0内,所述导电部200具有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所述第一端210自所述第一开口120伸出所述容置腔110,所述第二端220自所述第二开口130伸出所述容置腔110,所述第一端210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211,所述限位孔211用以插设安装线圈400的引出段,所述第二端220用以与外部电路连接。
通过以连接端子替代现有的引出线,在既能保证电路连接顺畅的情况下,避免了采用线圈400本线引出而造成的绝缘破损,或者线圈400尺寸超规格、组装困难以及可靠性风险。该绝缘壳体100选用绝缘材料制成,可以有效的实现导电部200周围的绝缘处理,提高整个结构的绝缘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绝缘壳体100可以采用注塑成型的方式一体加工而成,加工方便,材料易得,生产产品时,可以直接在导电部200的外部注塑成壳,操作简单。
在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1,所述导电部200设有一个,其对应设置在一个绝缘壳体100内,通过其第一端210上设置的多个限位孔211,实现多个线圈400并联。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200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部200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腔110内,且多个所述导电部200之间相互绝缘设置。参考图2,所述导电部200设有两个,其层叠设置在绝缘壳体100的容置腔110内且彼此之间绝缘设置。具体制备时通过注塑成型,既可以实现导电部200的固定,也能实现导电部200之间的绝缘处理。
通过在绝缘壳体100内设置多个导电部200,且多个导电部200之间相互绝缘,每个导电部200可以作为一个导体,能够代替多个不同的引出线进行电路导通,减少了引出线的外置,保护了电气设备本身的线路安全,且该导电部200设置在绝缘壳体100内,绝缘壳体100能够对其进行保护,避免漏电短路发生不安全事故,提高了电气设备使用的安全性和便利性。且通过限位孔211的设置能够解决引线连接时的电气可靠性及接触电阻过大问题。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200配置为片状结构,所述导电部200的堆叠方向与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方向平行(图3中X方向)。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导电部200可以相互套设,即沿垂直于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方向依次堆叠。
进一步的,为了确保电路使用安全,多个所述导电部200的第二端220沿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的方向错开设置,避免多个导电部200短接。
进一步的,使得多个导电部200更好的彼此绝缘设置,所述第一开口120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200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200的第一端210与所述第一开口120一一对应地配合;所述第二开口130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200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200的第二端220与所述第二开口130一一对应地配合,即每一个导电部200的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分别从各自对应的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伸出至绝缘壳体100的外部。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大的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导电部200之间进行绝缘处理。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200还包括第一连接段230和第二连接段240,所述第一连接段230和第二连接段240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210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230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240的一端,所述第二端220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段240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230的一端,所述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的轴线(图4中a为第二端220的轴线,b为第一端210的轴线)相互垂直,第一端210、第二端220、第一连接段230和第二连接段240组成近似“Z”型结构,所述绝缘壳体100的形状与所述导电部200相匹配;所述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的轴线(第一开口120的轴线与b平行或重合,第二开口130的轴线与a平行或重合)相互垂直,方便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分别从第一开口120和第二开口130伸出至绝缘壳体100外部。
进一步的,为了适应不同的设备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段230和第二连接段240的尺寸可以根据需求设置,参考图4和5,即为两种不同尺寸形状的导电部200。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孔2111为多边形结构,与线圈400形状适应,方便实现线圈400的引出段的插入。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为圆柱形或方形,以方便与电气设备连接,第二端220形状的设计还方便与外部电路连接。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更好的实现线圈400引出段的固定,实现电路的稳定和可靠连接,所述限位孔211的内壁具有卡接部(图中未示出),用以卡接固定所述线圈400的引出段,该卡接部可以为凸出所述内壁的凸棱,也可以为凹槽。
在一种实施例中,为了适应不同尺寸的线圈,所述限位孔211的内壁还可以设置卡接件,所述卡接件为设置于所述限位孔211内壁的弹性凸起或凸棱,线圈400的引出段能够插接固定在弹性凸起内,利用弹性将引出段插接牢固,且该弹性凸起为导电结构,能够实现线圈400的引出段与导电部200的电路连接,或线圈400的引出段能够插接固定在凸棱形成的空间内,使得其不易脱落。
在另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卡接件也可以为设置在限位孔211内部的凹槽,能够将线圈400的引出段卡设固定在凹槽内,且线圈400的引出段与限位孔211的至少部分内部贴合连接,能够实现电路导通。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部200由导电性能优良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的,所述导电部200由铜制成,以实现良好导电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导电部200上设有电镀层,以增加所述导电部200的焊接性,能够解决焊锡不良,残留金属颗粒的问题,同时防止氧化,延长其使用寿命,且保证线路连接的稳定性。生产时,分别将多个导电部200进行电镀处理形成电镀层后,再依次层叠设置,通过注塑成型的方式镶嵌在塑料绝缘壳体100内形成整体。
参考图7-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应用上述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该变压器包括但不限于充电桩用变压器,在其他领域的变压器也可以采用该连接端子替代线圈本线的引出。该变压器包括线圈骨架300、线圈400、两个线圈挡板500以及底板600,所述线圈400包括多个缠绕段410和引出段(图中未示出),多个所述缠绕段410沿所述线圈骨架300的轴向(两个线圈挡板500的中点连线)缠绕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00上,所述引出段与末端的所述缠绕段410连接;两个所述线圈挡板500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00的两侧,且沿所述线圈骨架300的轴向设置,用以避免所述线圈400沿所述线圈骨架300的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线圈400能够缠绕设置在线圈骨架300上。所述线圈挡板5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接口510,所述底板600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300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挡板500连接,与所述线圈挡板500共同形成支撑所述线圈骨架300的支撑结构,所述底板600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接口610。所述导电部200的第一端21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510,且所述线圈400的引出段一一对应地卡设于所述第一端210的限位孔211内,所述导电部200的第二端22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接口610,能够避免线圈400本线直接引出时绝缘破损、尺寸超规格、组装困难的问题。
进一步的,所述线圈挡板500和底板600垂直设置,连接端子的整体结构与其适应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接口510和第二安装接口610为圆心或矩形,与第一端210和第二端220的外形结构匹配,方便实现将连接端子快速的插接在变压器上,通过连接端子替代部分变压器的线圈400引出线,从而能够避免引出线破损导致的不安全事故的发生,且通过第一安装接口510和第二安装接口610的设置能够保证连接端子设置的一致性。
进一步的,由于现有的变压器包括多个绕组,即包括多组线圈400,每组线圈400均设有引出线,用来与外部电路连接,因此,用以代替部分该引出线的导电部200也对应设有多个,为了节约占用空间,可以将多个导电部200通过注塑的方式注塑在同一个绝缘壳体100内,且为了避免导电部200之间串联短路,各个导电部200之间应做好绝缘处理,可以采用逐步注塑的方式既能将多个导电部200连接为一体结构,还能在多个导电部200之间以注塑的形式形成绝缘结构。
该变压器的组装过程是:先将处理完成的线圈400各预留的引出线分别插入在第一端210的限位孔211内,通过卡接部实现自锁固定,之后将线圈骨架300、线圈挡板500、底板600、连接端子按照位置组装成成品,实现产品的高效快速组装和标准化作业,成品参考图7所示。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Claims (10)
1.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绝缘壳体,所述绝缘壳体具有容置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将所述容置腔与所述绝缘壳体的外部连通;
以及至少一个导电部,所述导电部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所述导电部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自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容置腔,所述第一端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所述限位孔用以插设安装线圈的引出段,所述第二端用以与外部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电部堆叠设置于所述容置腔内,且多个所述导电部之间相互绝缘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配置为片状结构,所述导电部的堆叠方向与所述片状结构的厚度方向平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沿垂直于所述堆叠方向的方向错开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开口一一对应地配合;所述第二开口的数量与所述导电部的数量相同,且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开口一一对应地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部还包括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相互垂直,所述第一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一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二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二端垂直设置在所述第二连接段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段的一端,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轴线相互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为多边形结构;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为圆柱形或方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孔的内壁具有卡接部,用以限制固定所述线圈的引出段。
9.一种应用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圈骨架;
线圈,所述线圈包括多个缠绕段和引出段,多个所述缠绕段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缠绕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上,所述引出段与末端的所述缠绕段连接;
两个线圈挡板,两个所述线圈挡板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两侧,且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设置,用以避免所述线圈沿所述线圈骨架的轴向移动,所述线圈挡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安装接口;
以及底板,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线圈骨架的一侧,且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线圈挡板连接,所述底板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安装接口;
其中,所述导电部的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且所述线圈的引出段一一对应地卡设于所述第一端的限位孔内,所述导电部的第二端插接于所述第二安装接口,用以与外部电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应用该连接端子的变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接口和第二安装接口为圆心或矩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85875.6U CN221726928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85875.6U CN221726928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726928U true CN221726928U (zh) | 2024-09-17 |
Family
ID=926902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85875.6U Active CN221726928U (zh) | 2023-12-27 | 2023-12-27 |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726928U (zh) |
-
2023
- 2023-12-27 CN CN202323585875.6U patent/CN221726928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1726928U (zh) | 一种快速连接端子及应用该快速连接端子的变压器 | |
CN201829300U (zh) | 小体积平面共模电感 | |
KR102155455B1 (ko) | 다목적 코일 인덕터 및 그 제조방법 | |
CN215955034U (zh) | 磁性元件 | |
CN204558189U (zh) | 共模滤波器 | |
CN212230221U (zh) | 一种变压器和电感器的一体线圈 | |
KR101684429B1 (ko) | 충전기용 변압기 | |
CN212032835U (zh) | 大功率车载充电组合变压器装置的电感组件 | |
CN210403491U (zh) | 一种带引出线卡线槽的电流互感器 | |
CN114188130A (zh) | 一种磁芯骨架、倍压组件、变压器及x射线高压发生器 | |
CN212934368U (zh) | 一种光伏逆变器立绕共模电感器 | |
CN209133329U (zh) | 一种大电流大功率多相共模电感 | |
CN220067028U (zh) | 电机及具有其的压缩机 | |
CN219321145U (zh) | Emi滤波器 | |
CN217361334U (zh) | 一种具有新型引线结构的变压器 | |
CN220895302U (zh) | 磁性元件 | |
CN217134176U (zh) | 一种带有次级绕组出线导线槽的开关电源变压器 | |
CN214012723U (zh) | 一种塑壳式漏电断路器互感器模块相间绝缘结构 | |
CN210628070U (zh) | 绕组组件、制动器和电机 | |
CN218525440U (zh) | 一种融合式电流互感器 | |
CN214541859U (zh) | 一种调容变压器低压引线结构 | |
CN217280393U (zh) | 一种低压大电流次级直接出线变压器 | |
CN217607506U (zh) | 充电装置、受电装置和充电系统 | |
CN216212778U (zh) | 一种多功能互感器 | |
CN218214955U (zh) | 引线结构及变压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