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724481U - 空气处理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空气处理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724481U
CN221724481U CN202323095079.4U CN202323095079U CN221724481U CN 221724481 U CN221724481 U CN 221724481U CN 202323095079 U CN202323095079 U CN 202323095079U CN 221724481 U CN221724481 U CN 22172448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water tank
outlet
machine body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309507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适之
张雪
卢九龙
陈来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Lexy Electric Green Energy Technology Suzhou Co Ltd, Suzhou Kingcle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Jiangsu Kingclean Intelligent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Kingclean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32309507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72448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72448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72448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下机体和上机体;下机体包括水箱和雾化组件,雾化组件用于将水箱提供的液体处理成汽雾;上机体连接下机体,包括风道、设于风道出风侧的出风组件,进入风道的外部空气由风道的出风侧流出;其中,雾化组件包括导雾管,出风组件包括出雾管和出雾口,出雾管连通导雾管与出雾口,导雾管和/或出雾管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以促进大颗粒汽雾在到达出雾口之前回流。本实用新型能够将大颗粒汽雾拦截在机体内,确保出雾口出雾均匀。

Description

空气处理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气处理设备。
背景技术
加湿器是一种常见的家用电器,能够对房间内的湿度进行调节,但现有的加湿器结构简单,雾化出来的汽雾颗粒大小不均匀,当汽雾中含有大颗粒的汽雾时,这些大颗粒汽雾会跟随气流散发到空中,导致加湿器不能细腻出雾,出雾不均匀,用户使用感差。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能够拦截大颗粒汽雾,确保出雾均匀。
本公开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
下机体,包括水箱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水箱提供的液体处理成汽雾;
上机体,连接所述下机体,包括风道、设于所述风道出风侧的出风组件,进入所述风道的外部空气由所述风道的出风侧流出;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雾管,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出雾管和出雾口,所述出雾管连通所述导雾管与所述出雾口,所述导雾管和/或所述出雾管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以促进大颗粒汽雾在到达所述出雾口之前回流。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还包括送风组件,所述送风组件设于所述风道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从所述风道的进风侧进入所述风道。
可选的,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前盖,所述前盖包括盖框,所述盖框内设有出雾通道,所述出雾口设在所述盖框上且连通所述出雾通道,所述出雾管的上端出口连通所述出雾通道。
可选的,所述盖框的两侧具有沿所述上机体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边柱,所述出雾口竖向设置在至少一根所述边柱上;
所述雾化组件制造的汽雾从所述出雾口自下而上喷出,所述汽雾的密度从所述出雾口的下部向所述出雾口的上部递减,所述出雾口的过流面宽度从所述出雾口的下部向所述出雾口的上部递增。
可选的,所述出雾口为沿所述边柱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从所述边柱的下部向所述边柱的上部递增;和/或,
所述出雾口包括沿所述边柱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过流面积随所述边柱的高度递增。
可选的,所述边柱上还设有导雾口,所述导雾口设于所述出雾口出雾方向的前方,所述出雾口暴露于所述导雾口。
可选的,所述前盖还包括设在所述盖框上的出风格栅,所述出风格栅与所述盖框可转动连接。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进风侧的进风组件,所述进风组件包括过滤模块,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道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可选的,所述出风组件包括加热模块,所述加热模块用于对流出所述风道的空气加热,所述出雾口处于所述加热模块的下风方向。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或者所述下机体上还设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分别与所述送风组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新风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送风组件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送风组件和所述雾化组件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热风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送风组件和所述加热模块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热风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送风组件、所述加热模块和所述雾化组件同时工作。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包括上机壳,所述上机壳包括下盖、上盖以及设于所述下盖与所述上盖之间的蜗壳,所述风道设于所述蜗壳内,所述蜗壳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至少一个所述侧板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蜗壳的蜗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连通,所述进风口构成所述风道的进风侧,所述出风口构成所述风道的出风侧。
可选的,所述前盖设在所述加热模块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送风组件包括电机和叶轮,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蜗壳的侧板,所述叶轮包括轮毂,所述轮毂的单侧或者双侧设有叶片组,所述叶片组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轮毂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所述叶片组包括多个沿轮毂边沿排列的叶片,当所述叶轮转动时,所述叶片组能够沿所述轮毂的轴向吸风,并沿所述轮毂的径向送风;所述进风口处于所述轮毂的轴向方向,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轮毂的径向方向。
可选的,所述过滤模块包括第一框架和海帕,所述第一框架具有正对所述进风口设置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海帕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上且遮蔽所述第一通风口。
可选的,所述进风组件包括侧盖,所述侧盖设在所述过滤模块远离所述进风口的一侧,所述侧盖上设有进风格栅,所述送风组件工作时,外部空气依次穿过所述进风格栅、所述过滤模块和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
可选的,所述加热模块包括第二框架和加热器,所述第二框架具有正对所述出风口设置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加热器设在所述第二框架上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加热器用于加热所述第二通风口附近的空气;
所述加热器上和/或所述第二框架与所述加热器之间还设有供所述风道内的空气通过的过风空隙。
可选的,所述第二框架上还设有隔离网,所述隔离网位于所述加热器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可选的,所述设备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近侧和远侧、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近侧为所述风道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风道的进风侧。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还设有用于检测外部空气质量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设备的远侧。
可选的,所述上机壳与所述出风组件相对的一侧还设有后盖,所述传感器设在所述后盖上。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或者下机体上还设有操作面板,所述操作面板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可选的,所述下机体设有下机壳,所述下机壳的内部具有雾化腔,所述导雾管设在所述雾化腔中,所述下机壳的外壁具有向所述雾化腔凹陷的水箱安装座,所述水箱可推拉地设于所述水箱安装座,当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水箱安装座上时,所述雾化腔连通所述水箱;所述雾化组件设在所述雾化腔中。
可选的,所述水箱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水箱安装座匹配。
可选的,所述水箱安装座设在所述设备的近侧,所述水箱沿所述第一方向推拉。
可选的,所述水箱与所述水箱安装座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和第一承接件,所述第一卡接件设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水箱安装座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一承接件设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水箱安装座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卡接件与所述第一承接件卡接配合。
可选的,所述水箱的上部设有让位槽和把手,所述把手部分进入所述让位槽中,所述第一卡接件设在所述把手的顶部;
所述第一承接件设在所述水箱安装座的顶部,所述第一承接件可相对于所述水箱安装座弹性形变;当所述第一卡接件沿着所述水箱的推入方向或者拉出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下方时,所述第一卡接件挤压所述第一承接件使所述第一承接件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接件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卡接件沿所述水箱的推入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的前方时,所述第一承接件复位并限制所述第一卡接件脱出;当所述第一卡接件沿所述水箱的拉出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的前方时,所述第一承接件解除对所述第一卡接件的限制。
可选的,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件和第二承接件,所述第二卡接件设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水箱安装座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二承接件设于所述水箱和所述水箱安装座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卡接件与所述第二承接件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水箱的底部脱离所述水箱安装座。
可选的,所述水箱的内部具有储水腔,所述水箱上设有水箱进水口和水箱出水口,所述水箱进水口和所述水箱出水口均与所述储水腔连通,所述水箱出水口位于所述水箱的底部;所述水箱出水口处还设有出水阀;
所述水箱安装座的底部设有接水槽,所述接水槽连通所述雾化腔;在所述水箱推入所述水箱安装座的过程中,所述接水槽推动所述出水阀打开,使所述接水槽与所述储水腔连通,在所述水箱撤离所述水箱安装座的过程中,所述出水阀恢复至封堵所述水箱出水口的状态。
可选的,所述出水阀包括阀芯、顶杆、阀芯密封件和顶杆复位件,所述阀芯设于所述水箱出水口,所述阀芯具有连通所述储水腔的中空通道,所述顶杆的上端穿过所述中空通道后与所述阀芯密封件相连、下端穿出所述中空通道,所述顶杆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杆的下部与所述阀芯,使所述阀芯密封件封堵所述中空通道;
在所述水箱推入所述水箱安装座的过程中,所述接水槽的槽底逐渐顶起所述顶杆,使所述顶杆带动所述阀芯密封件远离所述阀芯,解除对所述中空通道的密封;在所述水箱撤离所述水箱安装座的过程中,所述顶杆复位件推动所述顶杆复位,使所述阀芯密封件重新封堵所述中空通道。
可选的,所述接水槽的槽底沿所述水箱的推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槽底板、第二槽底板和第三槽底板,所述第三槽底板高于所述第一槽底板,所述第二槽底板自所述第一槽底板向所述第三槽底板向上倾斜。
可选的,所述水箱进水口与所述水箱出水口集成为一体;
所述水箱底部环绕所述水箱出水口设有下水管,所述出水阀与所述下水管可拆卸连接。
可选的,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震荡器,所述雾化震荡器设于所述雾化腔的底部,所述导雾管的下端入口设于所述雾化震荡器的上方、上端出口连通所述出雾管,所述导雾管和/或所述出雾管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
可选的,所述出雾管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5°。
可选的,所述雾化腔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位于所述导雾管内,用于驱动所述雾化震荡器制造的汽雾向上流动。
可选的,所述扰流装置的出风口偏离所述雾化振荡器。
可选的,所述接水槽与所述雾化腔之间通过导水管连通;在所述设备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雾化腔的底面低于所述接水槽的底面;在所述水箱安装在所述水箱安装座上时,所述水箱中的液体经由所述接水槽和所述导水管向所述雾化腔流动,直至所述雾化腔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接水槽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
可选的,所述雾化腔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接水槽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的状态下,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震荡器距离所述雾化腔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为38mm。
可选的,所述下机壳包括下壳体和雾化盖,所述下壳体的内部形成所述雾化腔,所述雾化盖设于所述下壳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导雾管的上端出口暴露于所述雾化盖。
可选的,所述导雾管和所述雾化盖相连,所述导雾管和所述雾化盖可作为整体从所述下壳体取出。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机体的底部设有上耦合器,所述下机体的顶部设有下耦合器,当所述上机体安装在所述下机体上时,所述下耦合器与所述上耦合器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的导雾管与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雾管连通。
可选的,所述导雾管与所述出雾管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密封件;
所述雾化密封件围绕所述出雾管的下端入口和/或所述导雾管的上端出口设置。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之间通过锁定机构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所述下机壳的按钮组件和设于所述上机壳的锁扣组件;当所述上机体安装于所述下机体时,所述锁扣组件部分进入所述下机壳并抵接所述按钮组件,以在轴向上限制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脱开,所述按钮组件能够被按压以推动所述锁扣组件退出所述下机壳。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的下盖上设有锁扣对接孔;所述锁扣组件包括锁扣盖、可相对于所述锁扣盖移动的锁扣、连接所述锁扣盖与所述锁扣以带动移动后的锁扣复位的锁扣复位件;所述锁扣盖设在所述下盖上,所述锁扣的前端伸出所述锁扣对接孔;
所述下机体包括下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内侧设有第一按钮对接孔、外侧设有第二按钮对接孔;所述按钮组件包括按钮盖、可相对于所述按钮盖移动的按钮、连接所述按钮与所述按钮盖以带动移动后的按钮复位的按钮复位件;所述按钮盖设在所述下壳体上,所述按钮的前端伸出所述按钮盖且正对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所述按钮的后端暴露于所述第二按钮对接孔;
当所述上机体安装于所述下机体时,所述锁扣的前端进入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并正对或者接触所述按钮的前端;所述按钮能够在被按压时推动所述锁扣退出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
可选的,所述下机体上的按钮组件与所述上机体上的锁扣组件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上机体上设有两个镜面对称的所述锁扣组件,所述下机体上设有一个与所述上机体上的其中一个所述锁扣组件配合的按钮组件。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与所述下机体之间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径向限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和定位凸块,所述定位凹槽设于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凸块设于所述上机体和所述下机体中的另一个上。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座支架和固定在所述底座支架上的第一齿轮;
所述下机体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下机体还包括下机壳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下机壳的底部,所述水箱和雾化组件设于所述下机壳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一齿轮配合,以带动所述下机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
可选的,所述下机壳的底部具有轴孔和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第一机体支架,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设在所述第一机体支架内,所述底座支架的上端穿过所述轴孔进入所述第一机体支架内与所述第一齿轮相连,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机体支架与所述第二齿轮相连;所述底座还包括轴承,所述轴承设在所述第一机体支架与所述底座支架和/或所述第一齿轮之间。
可选的,所述下机壳的底部设有底板和第二机体支架,所述轴孔开设在所述底板上,所述第二机体支架围绕所述轴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机体支架内,所述第二机体支架托载所述轴承。
可选的,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设备供电的第一电源线;所述底座支架上设有导电件,所述下机壳的底部设有碳刷组件,所述第一电源线穿入所述底座支架内部与所述导电件连接,所述碳刷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支架外部,所述碳刷组件分别与所述导电件和所述下机体的下耦合器连接,当所述下机体相对于所述底座旋转时,所述碳刷组件紧贴所述导电件做圆周运动。
可选的,所述导电件包括导电环和导电插片,所述导电环套设在所述底座支架的外壁,所述导电插片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环的内壁、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座支架内部,所述第一电源线连接所述导电插片;
所述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固定架、碳刷、支撑件和接线端子,所述支撑件和所述碳刷固定架设在所述下机壳的第二机体支架上,所述碳刷和所述接线端子设在所述碳刷固定架上,所述支撑件抵接所述碳刷固定架和/或碳刷,以使所述碳刷紧贴所述导电环的外壁,所述接线端子与所述下耦合器通过导线相连。
可选的,所述下机壳与所述底座之间还设有辅助旋转机构,所述辅助旋转机构包括轨道和可沿所述轨道移动的滑动件,所述轨道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下机壳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滑动件设于所述底座和所述下机壳中的另一个上。
可选的,所述上机体还包括用于为所述上机体单独供电的第二电源线。
可选的,所述设备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上机体、所述下机体和所述底座中的至少一个上。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的光源为光敏元件。
可选的,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上机壳的底部,并且,当所述上机体安装在所述下机体上时,所述发光组件至少部分不被所述下机体遮挡。
实施上述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中,雾化组件将水箱提供的液体处理成汽雾,通过导雾管和出雾管导出汽雾,将导雾管和/或出雾管上的至少部分管段倾斜设置,来促进大颗粒汽雾在到达出雾口之前回流,防止大颗粒汽雾会跟随气流散发到空中,确保出雾口出雾均匀细腻。同时,导雾管和出雾管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汽雾的流动路径,也能促进大颗粒汽雾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进一步确保出雾口出雾细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剖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空气处理设备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向下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体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的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前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体的爆炸图。
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体的局部剖视图。
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上部与下机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下部与下机壳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1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的局部剖视图。
图1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未安装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水箱安装到位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体的剖视图。
图2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下机体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座与下机体组装后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2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机体与底座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与下机体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2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机体与下机体组装后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100下机体,101下机壳,102下壳体,103雾化盖,104抓持部,105雾化腔,106水箱安装座,107雾化振荡器,108导雾管,109下耦合器,110第一卡接件,111第一承接件,112让位槽,113把手,114第二卡接件,115第二承接件,116接水槽,117第一槽底板,118第二槽底板,119第三槽底板,
120水箱,121储水腔,122水箱出水口,123下水管,124出水阀,125阀芯,126顶杆,127阀芯密封件,129中空通道,130顶杆支撑架,131导水管,
200上机体,201上机壳,202下盖,203上盖,204风道,205控制器,206蜗壳,207侧板,210上耦合器,211雾化密封件,212镂空支架,213光源,
214送风组件,215叶轮,216电机,217轮毂,218叶片,219电机支架,
220进风组件,221侧盖,222进风格栅,223过滤模块,224第一框架,225海帕,
227出风组件,228加热模块,229第二框架,230加热器,233隔离网,234出雾管,235出雾口,236前盖,237盖框,238出风格栅,239出雾通道,240边柱,241导雾口,242后盖,243传感器,244操作面板,
247风扇罩壳,248蜗轮风扇,
249锁扣组件,250锁扣对接孔,251锁扣盖,252锁扣,254按钮组件,255第一按钮对接孔,256第二按钮对接孔,257按钮盖,258按钮,259按钮复位件,
261定位凹槽,262定位凸块,
300底座,301第一齿轮,302驱动电机,303第二齿轮,304第一机体支架,305轴承,306底板,307第二机体支架,308第一电源线,309导电件,310底座支架,312导电环,313导电插片,314碳刷固定架,315碳刷,316支撑件,317接线端子,318轨道,319滑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请参见图1-图2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包括底座300和可转动地设于底座300上的机体。
其中,机体包括下机体100和设于下机体100上的上机体200。其中,上机体200包括风道204、设于风道204进风侧的进风组件220、设于风道204出风侧的出风组件227以及位于风道204内的送风组件214,送风组件214用于驱动外部空气从进风侧进入、出风侧流出。进风组件220包括过滤模块223,用于对进入风道204内的空气进行过滤,实现空气净化功能;出风组件227包括加热模块228和出雾模块,加热模块228用于对流出风道204的空气加热,实现加热功能。下机体100设有水箱120和雾化组件,雾化组件连通出雾模块,雾化组件用于将水箱120提供的液体处理成汽雾,汽雾由下至上流向上机体200,从出雾模块逸出,在上机体200送风组件214的作用下,汽雾可吹至更远的地方,提升加湿效果。
上机体200或者下机体100上还设有控制器205,控制器205分别与送风组件214、加热模块228和雾化组件电连接,用于使空气处理设备运行于不同的工作模式。其中,空气处理设备的工作模式包括新风模式、加湿模式、热风模式和热风加湿模式。当设备运行在新风模式时,控制器205控制送风组件214工作;当设备运行在加湿模式时,控制器205控制送风组件214和雾化组件工作;当设备运行在热风模式时,控制器205控制送风组件214和加热模块228工作;当设备运行在热风加湿模式时,控制器205控制送风组件214、加热模块228和雾化组件同时工作。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在对空气净化的基础上,叠加加湿、加热功能,是集冷风、暖风、加湿、净化功能为一体的一体机,适用于一年四季,能够满足人们在不同季节的空气调节需求,为用户营造舒适的空间环境。此外,本实施例将加热模块228设在风道204的出风侧,有利于更好的将加热模块228散发的热量向外送出,提升热量利用效率。
请参见图4、图6-图11,上机体200包括上机壳201。上机壳201包括下盖202、上盖203以及设于下盖202与上盖203之间的蜗壳206,风道204设于蜗壳206内,蜗壳206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07,至少一个侧板207上设有进风口,蜗壳206的蜗板上设有出风口,进风口和出风口均与风道204连通。进风口构成风道204的进风侧,出风口构成风道204的出风侧。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蜗壳206的两个侧板207上各设有一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处设有镂空支架212。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送风组件214包括电机216和叶轮215,电机216连接蜗壳206的侧板207,叶轮215包括轮毂217,轮毂217的单侧或者双侧设有叶片218组,叶片218组与进风口对应,轮毂217连接电机216的输出轴。叶片218组包括多个沿轮毂217边沿排列的叶片218,当叶轮215转动时,叶片218组能够沿轮毂217的轴向吸风,并沿轮毂217的径向送风。蜗壳206的进风口处于轮毂217的轴向方向,蜗壳206的出风口处于轮毂217的径向方向,外部空气可沿轮毂217的轴向方向进入风道204,并从轮毂217的径向方向流出风道204。在图7所示的结构中,蜗壳206的一侧板207上设有电机支架219,电机支架219与进风口处的镂空支架212相连,电机216安装在电机支架219中,电机216的输出轴穿过电机支架219伸入风道204中与叶轮215的轮毂217相连,叶轮215的叶片218与蜗壳206的侧板207之间有间隙,避免电机216带动叶轮215旋转时叶轮215的叶片218刮擦蜗壳206的侧板207。为了提升叶轮215的送风效率,使风道204出风侧出风均匀,叶轮215的轴向中心处于蜗壳206两侧板207之间的中心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图7和图8所示,过滤模块223包括第一框架224和海帕225,第一框架224连接上盖203与下盖202,第一框架224具有正对进风口设置的第一通风口,海帕225设置在第一框架224上且遮蔽第一通风口。外部空气需先通过海帕225才能进入风道204,海帕225对空气起到过滤净化作用,使风道204出风侧吹出洁净的空气。进一步的,进风组件220还包括侧盖221,侧盖221设在过滤模块223远离进风口的一侧,侧盖221上设有进风格栅222,送风组件214工作时,外部空气依次穿过进风格栅222、过滤模块223和进风口进入风道204。侧盖221罩设在过滤模块223外,起到保护功能部件及美化设备外观的作用。
如图6和图8所示,加热模块228包括第二框架229和加热器230,第二框架229连接上盖203与下盖202,第二框架229具有正对出风口设置的第二通风口,加热器230设在第二框架229上并至少部分遮挡第二通风口,加热器230用于加热第二通风口附近的空气。其中,加热器230可以是PTC加热器230。为了便于风道204内空气向出风侧流通,加热模块228上还设有过风空隙。具体地,过风空隙可单独设在加热器230上,也可以设在第二框架229与加热器230之间,或者在加热器230上和第二框架229与加热器230之间均设置过风空隙。进一步的,述第二框架229上还设有隔离网233,隔离网233位于加热器230远离出风口的一侧。由于加热模块228工作时温度较高,通过隔离网233设置,可以避免用户误触加热模块228,提高使用安全性。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风组件227包括前盖236和出雾管234,前盖236设在加热模块228远离出风口的一侧,前盖236包括盖框237和出风格栅238。出风格栅238与盖框237可转动连接,出风栅格可上下转动60°,用户可手动拨动出风格栅238以调整出风方向。盖框237内设有出雾通道239,盖框237上设有与出雾通道239连通的出雾口235,出雾管234的上端出口连通出雾通道239、下端入口穿出下盖202。其中,出雾管234和出雾口235构成上述的出雾模块,出雾管234连通雾化组件,雾化组件制造的汽雾沿出雾管234进入盖框237上的出雾通道239,再从出雾口235排出。
本实施例中,出雾模块的出雾口235设在加热模块228的下风方向,即,风道204中的空气依次经过加热模块228和出雾口235后吹出。将出雾口235设在加热模块228的下风方向,可以避免加热模块228直接与雾汽接触导致短路,提升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上机体200的结构排布从进风侧向出风侧依次是送风组件214、加热模块228、出风格栅238和出雾口235,出雾口235设在出风格栅238的前方的两侧,一方面可以确保出雾口235出来的汽雾都可以向前方吹出,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出风格栅238对汽雾产生向上吹或向下吹的导向作用。
具体的,盖框237的两侧具有沿上机体20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边柱240,出雾口235竖向设置在至少一根边柱240上。到达出雾口235的汽雾从出雾口235自下而上喷出,汽雾的密度从出雾口235的下部向出雾口235的上部递减,出雾口235的过流面宽度从出雾口235的下部向出雾口235的上部递增。本实施例根据汽雾从下向上流动过程中密度逐渐降低的特点,通过将出雾口235竖向设置,并且设计出雾口235的过流面宽度从下部向上部递增,使得出雾口235喷出的汽雾上下趋于均匀,提升用户体验。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雾口235为沿边柱2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通孔,条形通孔的宽度从边柱240的下部向边柱240的上部递增。在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出雾口235包括沿边柱2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通孔的过流面积随边柱240的高度递增,通孔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三角形及其他任意规则或者不规则形状,各通孔之间的距离可以相等或者不等。当然,盖框237的边柱240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前述的两种结构的出雾口235,例如每根边柱240上既有条形通孔结构的出雾口235,也有多个通孔构成的出雾口235。
请参见图8-图11,边柱240上还设有导雾口241,导雾口241设于出雾口235出雾方向的前方,出雾口235暴露于导雾口241。将不规则的出雾口235隐藏于形状规则的导雾口241中,在不影响出雾口235正常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了设备外观的美观度。
设备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近侧和远侧、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近侧为风道204的出风侧,第一侧和第二侧为风道204的进风侧。本实施例的空气处理设备为两侧进风、前侧出风,具有结构紧凑,空间利用率高的优点,此外,双向进风还扩大了进风面积,提升了空气过滤效果。
进一步的,上机体200上还设有用于检测外部空气质量的传感器243,传感器243位于设备的远侧。请参见图6,上机壳201与出风组件227相对的一侧还设有后盖242,传感器243设在后盖242上。本实施例中,后盖242远离出雾口235,后盖242附近的空气受汽雾影响较小,将传感器243设在后盖242上,可降低被检测空气受湿度的影响,提升空间质量检测的精准度。
请参见图5、图12-图23,下机体100设有下机壳101,下机壳101的内部设有雾化腔105,下机壳101的外壁具有向雾化腔105凹陷的水箱安装座106,水箱120可推拉地设于水箱安装座106,当水箱120安装在水箱安装座106上时,雾化腔105连通水箱120;雾化组件设在雾化腔105中。本实施例中,水箱120可推拉地设于水箱安装座106上,不必如传统加湿设备那样从设备的顶部取放水箱120,拆装水箱120更为便捷,用户体验好。并且,水箱120推入水箱安装座106实现稳固的安装,水箱120的注水口不会暴露在外,外部灰尘及杂质不会从注水口进入水箱120,确保水箱120内液体的洁净度。
水箱120的内部具有储水腔121,水箱120上设有水箱进水口和水箱出水口122,水箱进水口和水箱出水口122均与储水腔121连通,水箱出水口122位于水箱120的底部。水箱出水口122处还设有出水阀124。水箱安装座106的底部设有接水槽116,接水槽116连通雾化腔105;在水箱120推入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接水槽116推动出水阀124打开,使接水槽116与储水腔121连通,在水箱120撤离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出水阀124恢复至封堵水箱出水口122的状态。
请参见图17,出水阀124包括阀芯125、顶杆126、阀芯密封件127和顶杆复位件(图中未示出),阀芯125设于水箱出水口122,阀芯125具有连通储水腔121的中空通道129,顶杆126的上端穿过中空通道129后与阀芯密封件127相连、下端穿出中空通道129,顶杆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杆126的下部与阀芯125,使阀芯密封件127封堵中空通道129。在水箱120推入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接水槽116的槽底逐渐顶起顶杆126,使顶杆126带动阀芯密封件127远离阀芯125,解除对中空通道129的密封;在水箱120撤离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顶杆复位件推动顶杆126复位,使阀芯密封件127重新封堵中空通道129。具体的,中空通道129内设有顶杆支架,顶杆126的上端穿过顶杆支架后与阀芯密封件127相连,顶杆复位件为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顶杆支撑架130和顶杆126的下端,在弹簧的作用力下,阀芯密封件127向远离储水腔121的一侧移动以封堵中空通道129,当向顶杆126下端施加向储水腔121靠近的作用力时,弹簧被压缩,顶杆126带动阀芯密封件127向储水腔121移动,阀芯密封件127脱离阀芯125,储水腔121中的水可以从中空通道129流出。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13,接水槽116的槽底沿水箱120的推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槽底板117、第二槽底板118和第三槽底板119,第三槽底板119高于第一槽底板117,第二槽底板118自第一槽底板117向第三槽底板119向上倾斜。水箱120推入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出水阀124与第一槽底板117不接触,此时储水腔121与接水槽116不连通,第二阶段:出水阀124的顶杆126与第二槽底板118逐渐接触并被顶起,阀芯密封件127逐渐向储水腔121移动,阀芯密封件127与阀芯125之间的过水缝隙逐渐增大,储水腔121中的水可以沿着中空通道129流入接水槽116,第三阶段:出水阀124的顶杆126被第三槽底板119顶起,使阀芯密封件127保持在远离阀芯125的位置,此时阀芯125保持在打开状态,储水腔121与接水槽116连通。
其中,水箱进水口可以设于水箱120顶部,也可以与水箱出水口122集成为一体,即水箱120底部的出水口既作为出水使用也作为进水使用。水箱120的底部环绕水箱出水口122还设有下水管123,出水阀124与下水管123可拆卸连接,在图12和图17所示结构中,水箱进水口与水箱出水口122集成为一体,水箱120的下水管123上设有外螺纹、出水阀124的阀芯125设有内螺纹,阀芯125与下水管123螺纹连接,需要向水箱120加水时,将水箱120倒置,从出水管上取下出水阀124,通过水箱出水口122向水箱120注水,注水完毕后旋紧出水阀124,旋转水箱120使出水阀124向下,此时出水阀124封闭水箱出水口122,水箱120中的水不会流出。本实施例将水箱进水口与水箱出水口122集成为一体,减少水箱120开口,确保水箱120内部的洁净度。
接水槽116与雾化腔105之间通过导水管131连通。在设备的高度方向上,雾化腔105的底面低于接水槽116的底面。在水箱120安装在水箱安装座106上时,水箱120中的液体经由接水槽116和导水管131向雾化腔105流动,直至雾化腔105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当雾化腔105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时,接水槽116中的液体就会停止向雾化腔105流动,同时,储水腔121中的液体也会停止向接水槽116流动,因为连通器里的同一种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保持同一高度。随着雾化振荡器107开始工作,雾化腔105内的液体不断雾化,当雾化腔105内液体的液面低于图中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时,接水槽116中的液体便开始流向雾化腔105,与此同时,储水腔121中的液体也向接水槽116流动,直至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与雾化槽内液体的液面在同一高度,以此不断循环,直至水箱120内的水耗尽。
下机壳101包括下壳体102和雾化盖103,下壳体102的内部形成雾化腔105,雾化盖103设于下壳体102的顶部开口处,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暴露于雾化盖10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导雾管108和雾化盖103相连,导雾管108和雾化盖103可作为整体从下壳体102取出;此设计的优点在于:拿出雾化盖103后,可直接清理雾化腔105中脏污及水垢。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雾管108与雾化盖103也可以分体成型,清理雾化腔105时,可以先取出雾化盖103再取出导雾管108。为了便于取放雾化盖103,雾化盖103上还可以设置便于手指拿捏的抓持部104,抓持部104可以是设于雾化盖103顶部的凹槽或者凸起部件。
雾化组件包括雾化振荡器107和导雾管108,雾化振荡器107设于雾化腔105的底部,导雾管108的下端入口设于雾化振荡器107的上方、上端出口连通出风组件227的出雾管234。导雾管108和/或出雾管234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在图2所示的结构中,出雾管234以及导雾管108的上部均为倾斜设置。出雾管234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5°。本实施例将导雾管108和/或出雾管234上的至少部分管段倾斜设置,可促进大颗粒汽雾在到达出雾口235之前向雾化腔105回流,防止大颗粒汽雾会跟随气流散发到空中,确保出雾口235出雾均匀细腻。同时,导雾管108和出雾管234的设置,一定程度上延长了汽雾的流动路径,也能促进大颗粒汽雾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进一步确保出雾口235出雾细腻。
雾化腔105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扰流装置位于导雾管108内,用于驱动雾化振荡器107制造的汽雾向上流动。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扰流装置包括风扇罩壳247和蜗轮风扇248,风扇罩壳247设在雾化腔105中,风扇罩壳247具有下端开口和上端开口,蜗轮风扇248设在下壳体102的下部,蜗轮风扇248至少部分从下端开口伸入风扇罩壳247中,蜗轮风扇248运行时产生的风从风扇罩壳247的上端开口吹出,该上端开口构成扰流装置的出风口,扰流装置的出风口偏离雾化振荡器107,通过向雾化振荡器107附近的空气吹风,驱动雾化振荡器107制造的汽雾向上流动,同时减少汽雾快速聚集而凝结成大颗粒水珠,提升雾化效率。
水箱120与水箱安装座106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一承接件111,第一卡接件110设于水箱120和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其中一个上,第一承接件111设于水箱120和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另一个上;第一卡接件110与第一承接件111卡接配合。请参见图15,水箱120的上部设有让位槽112和把手113,把手113部分进入让位槽112中,第一卡接件110设在把手113的顶部。第一承接件111设在水箱安装座106的顶部,第一承接件111可相对于水箱安装座106弹性形变;当第一卡接件110沿着水箱120的推入方向或者拉出方向移动至第一承接件111下方时,第一卡接件110挤压第一承接件111使第一承接件111向远离第一卡接件110的方向移动;当第一卡接件110沿水箱120的推入方向移动至第一承接件111的前方时,第一承接件111复位并限制第一卡接件110脱出;当第一卡接件110沿水箱120的拉出方向移动至第一承接件111的前方时,第一承接件111解除对第一卡接件110的限制。
进一步的,卡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件114和第二承接件115,第二卡接件114设于水箱120和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其中一个上,第二承接件115设于水箱120和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另一个上;第二卡接件114与第二承接件115卡接配合,以限制水箱120的底部脱离水箱安装座106。请继续参见图16,第二承接件115为设在水箱120底部的凸起结构,第二卡接件114为设在水箱安装座106底部的凸起结构,当水箱120安装在水箱安装座106上时,第二承接件115与第二卡接件114相互配合限位,防止水箱120脱出水箱安装座106,由于第二卡接件114和第二承接件115的突出高度较底,在水箱120上部的第一卡接件110脱离第一承接件111限制的情况下,用户稍用力拉动水箱120,即可使第二承接件115与第二卡接件114脱开,将水箱120从水箱安装座106取下。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水箱安装座106设在设备的近侧,水箱120沿第一方向推拉,将水箱120设于设备的近侧,便于用户拆卸及安装水箱120。水箱120的形状和大小与水箱安装座106匹配,当水箱120安装在水箱安装座106上时,水箱120的外壁与下机体100的外壁圆滑过渡,不破坏下机体100的整体性,提升外观美观度。水箱120的储水腔121部分还可以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便于用户观察储水腔121中液体的液位,及时向水箱120加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机体200与下机体100可拆卸连接;上机壳201的底部设有上耦合器210,下机壳101的顶部设有下耦合器109,当上机体200安装在下机体100上时,下耦合器109与上耦合器210电连接,雾化组件的导雾管108与出风组件227的出雾管234连通。
为了防止汽雾从导雾管108与出雾管234的连接位置处溢出,导雾管108与出雾管234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密封件211,雾化密封件211围绕出雾管234的下端入口和/或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设置。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请参见图5,雾化盖103上环绕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设有一圈安装槽,安装槽中设有雾化密封件211,上机体200安装在下机体100上时,出雾管234的下端入口与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对接,雾化密封件211与上机体200的下盖202和下机体100的雾化盖103过盈配合。
当上机体200安装在下机体100上时,上机体200与下机体100之间通过锁定机构固定,锁定机构包括设于下机壳101的按钮组件254和设于上机壳201的锁扣组件249;当上机体200安装于下机体100时,锁扣组件249部分进入下机壳101并抵接按钮组件254,以在轴向上限制上机体200与下机体100脱开,按钮组件254能够被按压以推动锁扣组件249退出下机壳101。其中,下机体100上的按钮组件254与上机体200上的锁扣组件249一一对应设置;或者,上机体200上设有两个镜面对称的锁扣组件249,下机体100上设有一个与上机体200上的其中一个锁扣组件249配合的按钮组件254。
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机体200的下盖202上设有锁扣对接孔250;锁扣组件249包括锁扣盖251、可相对于锁扣盖251移动的锁扣252、连接锁扣盖251与锁扣252以带动移动后的锁扣252复位的锁扣复位件;锁扣盖251设在下盖202上,锁扣252的前端伸出锁扣对接孔250。下机体100包括下壳体102,下壳体102的内侧设有第一按钮对接孔255、外侧设有第二按钮对接孔256;按钮组件254包括按钮盖257、可相对于按钮盖257移动的按钮258、连接按钮258与按钮盖257以带动移动后的按钮258复位的按钮复位件259;按钮盖257设在下壳体102上,按钮258的前端伸出按钮盖257且正对第一按钮对接孔255,按钮258的后端暴露于第二按钮对接孔256。当上机体200安装于下机体100时,锁扣252的前端进入第一按钮对接孔255,并正对或者接触按钮258的前端;按钮258能够在被按压时推动锁扣252退出第一按钮对接孔255。
上机体200与下机体100之间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径向限位,定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261和定位凸块262,定位凹槽261设于上机体200和下机体100中的其中一个上,定位凸块262设于上机体200和下机体100中的另一个上。请参见图4和图5,下盖202的底部向远离上盖203的一侧凸起,下壳体102的顶部具有接纳下盖202底部凸起的凹陷结构;下盖202的外壁上设有定位凹槽261,下壳体102顶部的内壁上设有定位凸块262,当上机体200放置在下机体100上时,定位凸块262进入定位凹槽261中。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机体200或者下机体100上还设有操作面板244,操作面板244与控制器205信号连接。在图1所示的结构中,操作面板244设于上机体200的上盖203上。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发光组件,发光组件设在上机体200、下机体100和底座300中的至少一个上。其中,发光组件的光源213为光敏元件。在图4和图24所示的结构中,发光组件设在上机壳201的底部,并且,当上机体200安装在下机体100上时,发光组件至少部分不被下机体100遮挡。
底座300包括底座支架310和固定在底座支架310上的第一齿轮301。下机体100可转动的设于底座300上,下机体100还包括下机壳101和旋转组件,旋转组件设于下机壳101的底部,水箱120和雾化组件设于下机壳101上;旋转组件包括驱动电机302和第二齿轮303,第二齿轮303固定于驱动电机302的输出轴端部,第二齿轮303与第一齿轮301配合,以带动下机体100相对于底座300旋转。本实施例中,下机体100与底座300转动配合,随着下机体100旋转,雾化组件制造的汽雾向周围扩散,能够扩大加湿范围,提升加湿速度,避免固定向一方向喷射汽雾导致浸湿桌面或者地面的情况。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下机壳101的底部具有轴孔和围绕轴孔设置的第一机体支架304,第一齿轮301和第二齿轮303设在第一机体支架304内,底座支架310的上端穿过轴孔进入第一机体支架304内与第一齿轮301相连,驱动电机302固定在第一机体支架304上,驱动电机302的输出轴穿过第一机体支架304与第二齿轮303相连;底座300还包括轴承305,轴承305设在第一机体支架304与底座支架310和/或第一齿轮301之间。在如图21和22所示的结构中,下机壳101的底部设有底板306和第二机体支架307,轴孔开设在底板306上,第二机体支架307围绕轴孔设置且位于第一机体支架304内,第二机体支架307托载轴承305。
空气处理设备还包括第一电源线308,底座支架310上设有导电件309,下机壳101的底部设有碳刷组件,第一电源线308穿入底座支架310内部与导电件309连接,碳刷组件设于底座支架310外部,碳刷组件分别与导电件309和下机体100的下耦合器109连接,当下机体100相对于底座300旋转时,碳刷组件紧贴导电件309做圆周运动。
在图23所示的结构中,导电件309包括导电环312和导电插片313,导电环312套设在底座支架310的外壁,导电插片313的一端连接导电环312的内壁、另一端伸入底座支架310内部,第一电源线308连接导电插片313。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固定架314、碳刷315、支撑件316和接线端子317,支撑件316和碳刷固定架314设在下机壳101的第二机体支架307上,碳刷315和接线端子317设在碳刷固定架314上,支撑件316抵接碳刷固定架314和/或碳刷315,以使碳刷315紧贴导电环312的外壁,接线端子317与下耦合器109通过导线相连。其中,支撑件316可以为扭簧。第一电源线308接入外部电源,电流通过碳刷315、碳刷固定架314、支撑件316、接线端子317,同时为上机体200和下机体100供电。下机体100旋转时,碳刷315绕着导电环312做圆周运动,碳刷315贴着导电环312运动可以保证电流的流通;由于第一电源线308穿设在导电环312内部,所以第一电源线308在整机旋转过程中不会受到干扰。
进一步的,下机壳101与底座300之间还设有辅助旋转机构,用于提高下机体100相对于底座300旋转时的顺畅性。辅助旋转机构包括轨道318和可沿轨道318移动的滑动件319,轨道318设于底座300和下机壳101中的其中一个上,滑动件319设于底座300和下机壳101中的另一个上。其中,滑动件319可以为滚珠或者滚轮。在图22所示的结构中,底座300上设有圆环形轨道318,下机壳101的底板306上间隔设有多个滑动件319,每个滑动件319均可沿圆环形轨道318滑动。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上机体200还包括用于为上机体200单独供电的第二电源线,此设计使得上机壳201可独立使用。
注意,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实用新型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55)

1.一种空气处理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下机体(100),包括水箱(120)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将所述水箱(120)提供的液体处理成汽雾;
上机体(200),连接所述下机体(100),包括风道(204)、设于所述风道(204)出风侧的出风组件(227),进入所述风道(204)的外部空气由所述风道(204)的出风侧流出;
其中,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导雾管(108),所述出风组件(227)包括出雾管(234)和出雾口(235),所述出雾管(234)连通所述导雾管(108)与所述出雾口(235),所述导雾管(108)和/或所述出雾管(234)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以促进大颗粒汽雾在到达所述出雾口(235)之前回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机体(200)还包括送风组件(214),所述送风组件(214)设于所述风道(204)内,用于驱动外部空气从所述风道(204)的进风侧进入所述风道(2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组件(227)包括前盖(236),所述前盖(236)包括盖框(237),所述盖框(237)内设有出雾通道(239),所述出雾口(235)设在所述盖框(237)上且连通所述出雾通道(239),所述出雾管(234)的上端出口连通所述出雾通道(23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盖框(237)的两侧具有沿所述上机体(200)的高度方向延伸的边柱(240),所述出雾口(235)竖向设置在至少一根所述边柱(240)上;
所述雾化组件制造的汽雾从所述出雾口(235)自下而上喷出,所述汽雾的密度从所述出雾口(235)的下部向所述出雾口(235)的上部递减,所述出雾口(235)的过流面宽度从所述出雾口(235)的下部向所述出雾口(235)的上部递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雾口(235)为沿所述边柱(240)的长度方向设置的条形通孔,所述条形通孔的宽度从所述边柱(240)的下部向所述边柱(240)的上部递增;和/或,
所述出雾口(235)包括沿所述边柱(24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过流面积随所述边柱(240)的高度递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边柱(240)上还设有导雾口(241),所述导雾口(241)设于所述出雾口(235)出雾方向的前方,所述出雾口(235)暴露于所述导雾口(241)。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236)还包括设在所述盖框(237)上的出风格栅(238),所述出风格栅(238)与所述盖框(237)可转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还包括设于所述风道(204)进风侧的进风组件(220),所述进风组件(220)包括过滤模块(223),用于对进入所述风道(204)内的空气进行过滤。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风组件(227)包括加热模块(228),所述加热模块(228)用于对流出所述风道(204)的空气加热,所述出雾口(235)处于所述加热模块(228)的下风方向。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或者所述下机体(100)上还设有控制器(205),所述控制器(205)分别与所述送风组件(214)、所述加热模块(228)和所述雾化组件电连接;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新风模式时,所述控制器(205)控制所述送风组件(214)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205)控制所述送风组件(214)和所述雾化组件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热风模式时,所述控制器(205)控制所述送风组件(214)和所述加热模块(228)工作;
当所述设备运行在热风加湿模式时,所述控制器(205)控制所述送风组件(214)、所述加热模块(228)和所述雾化组件同时工作。
11.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包括上机壳(201),所述上机壳(201)包括下盖(202)、上盖(203)以及设于所述下盖(202)与所述上盖(203)之间的蜗壳(206),所述风道(204)设于所述蜗壳(206)内,所述蜗壳(206)具有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07),至少一个所述侧板(207)上设有进风口,所述蜗壳(206)的蜗板上设有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所述出风口均与所述风道(204)连通,所述进风口构成所述风道(204)的进风侧,所述出风口构成所述风道(204)的出风侧。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盖(236)设在所述加热模块(228)远离出风口的一侧。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送风组件(214)包括电机(216)和叶轮(215),所述电机(216)连接所述蜗壳(206)的侧板(207),所述叶轮(215)包括轮毂(217),所述轮毂(217)的单侧或者双侧设有叶片(218)组,所述叶片(218)组与所述进风口对应,所述轮毂(217)连接所述电机(216)的输出轴,所述叶片(218)组包括多个沿轮毂(217)边沿排列的叶片(218),当所述叶轮(215)转动时,所述叶片(218)组能够沿所述轮毂(217)的轴向吸风,并沿所述轮毂(217)的径向送风;所述进风口处于所述轮毂(217)的轴向方向,所述出风口处于所述轮毂(217)的径向方向。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模块(223)包括第一框架(224)和海帕(225),所述第一框架(224)具有正对进风口设置的第一通风口,所述海帕(225)设置在所述第一框架(224)上且遮蔽所述第一通风口。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进风组件(220)包括侧盖(221),所述侧盖(221)设在所述过滤模块(223)远离进风口的一侧,所述侧盖(221)上设有进风格栅(222),所述送风组件(214)工作时,外部空气依次穿过所述进风格栅(222)、所述过滤模块(223)和所述进风口进入所述风道(204)。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热模块(228)包括第二框架(229)和加热器(230),所述第二框架(229)具有正对出风口设置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加热器(230)设在所述第二框架(229)上并至少部分遮挡所述第二通风口,所述加热器(230)用于加热所述第二通风口附近的空气;
所述加热器(230)上和/或所述第二框架(229)与所述加热器(230)之间还设有供所述风道(204)内的空气通过的过风空隙。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框架(229)上还设有隔离网(233),所述隔离网(233)位于所述加热器(230)远离所述出风口的一侧。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具有沿第一方向相对的近侧和远侧、沿第二方向相对的第一侧和第二侧,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所述近侧为所述风道(204)的出风侧,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为所述风道(204)的进风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还设有用于检测外部空气质量的传感器(243),所述传感器(243)位于所述设备的远侧。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上机壳(201)与所述出风组件(227)相对的一侧还设有后盖(242),所述传感器(243)设在所述后盖(242)上。
2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或者下机体(100)上还设有操作面板(244),所述操作面板(244)与所述控制器(205)信号连接。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机体(100)设有下机壳(101),所述下机壳(101)的内部具有雾化腔(105),所述导雾管(108)设在所述雾化腔(105)中,所述下机壳(101)的外壁具有向所述雾化腔(105)凹陷的水箱安装座(106),所述水箱(120)可推拉地设于所述水箱安装座(106),当所述水箱(120)安装在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上时,所述雾化腔(105)连通所述水箱(120);所述雾化组件设在所述雾化腔(105)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120)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水箱安装座(106)匹配。
24.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水箱安装座(106)设在所述设备的近侧,所述水箱(120)沿所述第一方向推拉。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120)与所述水箱安装座(106)通过卡扣组件可拆卸连接,所述卡扣组件包括第一卡接件(110)和第一承接件(111),所述第一卡接件(110)设于所述水箱(120)和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一承接件(111)设于所述水箱(120)和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一卡接件(110)与所述第一承接件(111)卡接配合。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120)的上部设有让位槽(112)和把手(113),所述把手(113)部分进入所述让位槽(112)中,所述第一卡接件(110)设在所述把手(113)的顶部;
所述第一承接件(111)设在所述水箱安装座(106)的顶部,所述第一承接件(111)可相对于所述水箱安装座(106)弹性形变;当所述第一卡接件(110)沿着所述水箱(120)的推入方向或者拉出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111)下方时,所述第一卡接件(110)挤压所述第一承接件(111)使所述第一承接件(111)向远离所述第一卡接件(110)的方向移动;当所述第一卡接件(110)沿所述水箱(120)的推入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111)的前方时,所述第一承接件(111)复位并限制所述第一卡接件(110)脱出;当所述第一卡接件(110)沿所述水箱(120)的拉出方向移动至所述第一承接件(111)的前方时,所述第一承接件(111)解除对所述第一卡接件(110)的限制。
27.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扣组件还包括第二卡接件(114)和第二承接件(115),所述第二卡接件(114)设于所述水箱(120)和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第二承接件(115)设于所述水箱(120)和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中的另一个上;所述第二卡接件(114)与所述第二承接件(115)卡接配合,以限制所述水箱(120)的底部脱离所述水箱安装座(106)。
2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120)的内部具有储水腔(121),所述水箱(120)上设有水箱进水口和水箱出水口(122),所述水箱进水口和所述水箱出水口(122)均与所述储水腔(121)连通,所述水箱出水口(122)位于所述水箱(120)的底部;所述水箱出水口(122)处还设有出水阀(124);
水箱安装座(106)的底部设有接水槽(116),所述接水槽(116)连通雾化腔(105);在所述水箱(120)推入所述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所述接水槽(116)推动所述出水阀(124)打开,使所述接水槽(116)与所述储水腔(121)连通,在所述水箱(120)撤离所述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所述出水阀(124)恢复至封堵所述水箱出水口(122)的状态。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水阀(124)包括阀芯(125)、顶杆(126)、阀芯密封件(127)和顶杆复位件,所述阀芯(125)设于所述水箱出水口(122),所述阀芯(125)具有连通所述储水腔(121)的中空通道(129),所述顶杆(126)的上端穿过所述中空通道(129)后与所述阀芯密封件(127)相连、下端穿出所述中空通道(129),所述顶杆复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顶杆(126)的下部与所述阀芯(125),使所述阀芯密封件(127)封堵所述中空通道(129);
在所述水箱(120)推入所述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所述接水槽(116)的槽底逐渐顶起所述顶杆(126),使所述顶杆(126)带动所述阀芯密封件(127)远离所述阀芯(125),解除对所述中空通道(129)的密封;在所述水箱(120)撤离所述水箱安装座(106)的过程中,所述顶杆复位件推动所述顶杆(126)复位,使所述阀芯密封件(127)重新封堵所述中空通道(129)。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槽(116)的槽底沿所述水箱(120)的推入方向依次包括第一槽底板(117)、第二槽底板(118)和第三槽底板(119),所述第三槽底板(119)高于所述第一槽底板(117),所述第二槽底板(118)自所述第一槽底板(117)向所述第三槽底板(119)向上倾斜。
31.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箱进水口与所述水箱出水口(122)集成为一体;
所述水箱(120)底部环绕所述水箱出水口(122)设有下水管(123),所述出水阀(124)与所述下水管(123)可拆卸连接。
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组件包括雾化震荡器,所述雾化震荡器设于雾化腔(105)的底部,所述导雾管(108)的下端入口设于所述雾化震荡器的上方、上端出口连通所述出雾管(234),所述导雾管(108)和/或所述出雾管(234)上的至少部分管段为倾斜设置。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出雾管(234)与水平面的夹角大于25°。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腔(105)内还设有扰流装置,所述扰流装置位于所述导雾管(108)内,用于驱动所述雾化震荡器制造的汽雾向上流动。
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扰流装置的出风口偏离所述雾化振荡器。
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接水槽(116)与所述雾化腔(105)之间通过导水管(131)连通;在所述设备的高度方向上,所述雾化腔(105)的底面低于所述接水槽(116)的底面;在所述水箱(120)安装在所述水箱安装座(106)上时,所述水箱(120)中的液体经由所述接水槽(116)和所述导水管(131)向所述雾化腔(105)流动,直至所述雾化腔(105)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
37.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雾化腔(105)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与所述接水槽(116)中液体的液面高度持平的状态下,所述雾化组件的雾化震荡器距离所述雾化腔(105)中液体的液面高度为38mm。
3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下机壳(101)包括下壳体(102)和雾化盖(103),所述下壳体(102)的内部形成雾化腔(105),所述雾化盖(103)设于所述下壳体(102)的顶部开口处,所述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暴露于所述雾化盖(103)。
3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雾管(108)和所述雾化盖(103)相连,所述导雾管(108)和所述雾化盖(103)可作为整体从所述下壳体(102)取出。
4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与所述下机体(100)可拆卸连接;所述上机体(200)的底部设有上耦合器(210),所述下机体(100)的顶部设有下耦合器(109),当所述上机体(200)安装在所述下机体(100)上时,所述下耦合器(109)与所述上耦合器(210)电连接,所述雾化组件的导雾管(108)与所述出风组件(227)的出雾管(234)连通。
41.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雾管(108)与所述出雾管(234)的连接处设有雾化密封件(211);
所述雾化密封件(211)围绕所述出雾管(234)的下端入口和/或所述导雾管(108)的上端出口设置。
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与所述下机体(100)之间通过锁定机构固定,所述锁定机构包括设于下机壳(101)的按钮组件(254)和设于上机壳(201)的锁扣组件(249);当所述上机体(200)安装于所述下机体(100)时,所述锁扣组件(249)部分进入所述下机壳(101)并抵接所述按钮组件(254),以在轴向上限制所述上机体(200)与所述下机体(100)脱开,所述按钮组件(254)能够被按压以推动所述锁扣组件(249)退出所述下机壳(101)。
43.根据权利要求4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的下盖(202)上设有锁扣对接孔(250);所述锁扣组件(249)包括锁扣盖(251)、可相对于所述锁扣盖(251)移动的锁扣(252)、连接所述锁扣盖(251)与所述锁扣(252)以带动移动后的锁扣(252)复位的锁扣复位件;所述锁扣盖(251)设在所述下盖(202)上,所述锁扣(252)的前端伸出所述锁扣对接孔(250);
所述下机体(100)包括下壳体(102),所述下壳体(102)的内侧设有第一按钮对接孔(255)、外侧设有第二按钮对接孔(256);所述按钮组件(254)包括按钮盖(257)、可相对于所述按钮盖(257)移动的按钮(258)、连接所述按钮(258)与所述按钮盖(257)以带动移动后的按钮(258)复位的按钮复位件(259);所述按钮盖(257)设在所述下壳体(102)上,所述按钮(258)的前端伸出所述按钮盖(257)且正对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255),所述按钮(258)的后端暴露于所述第二按钮对接孔(256);
当所述上机体(200)安装于所述下机体(100)时,所述锁扣(252)的前端进入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255),并正对或者接触所述按钮(258)的前端;所述按钮(258)能够在被按压时推动所述锁扣(252)退出所述第一按钮对接孔(255)。
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机体(100)上的按钮组件(254)与所述上机体(200)上的锁扣组件(249)一一对应设置;或者,
所述上机体(200)上设有两个镜面对称的所述锁扣组件(249),所述下机体(100)上设有一个与所述上机体(200)上的其中一个所述锁扣组件(249)配合的按钮组件(254)。
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与所述下机体(100)之间通过定位机构实现径向限位,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相互配合的定位凹槽(261)和定位凸块(262),所述定位凹槽(261)设于所述上机体(200)和所述下机体(100)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定位凸块(262)设于所述上机体(200)和所述下机体(100)中的另一个上。
4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还包括底座(300),所述底座(300)包括底座支架(310)和固定在所述底座支架(310)上的第一齿轮(301);
所述下机体(100)可转动的设于所述底座(300)上,所述下机体(100)还包括下机壳(101)和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设于所述下机壳(101)的底部,所述水箱(120)和雾化组件设于所述下机壳(101)上;所述旋转组件包括驱动电机(302)和第二齿轮(303),所述第二齿轮(303)固定于所述驱动电机(302)的输出轴端部,所述第二齿轮(303)与所述第一齿轮(301)配合,以带动所述下机体(100)相对于所述底座(300)旋转。
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机壳(101)的底部具有轴孔和围绕所述轴孔设置的第一机体支架(304),所述第一齿轮(301)和所述第二齿轮(303)设在所述第一机体支架(304)内,所述底座支架(310)的上端穿过所述轴孔进入所述第一机体支架(304)内与所述第一齿轮(301)相连,所述驱动电机(302)的输出轴穿过所述第一机体支架(304)与所述第二齿轮(303)相连;所述底座(300)还包括轴承(305),所述轴承(305)设在所述第一机体支架(304)与所述底座支架(310)和/或所述第一齿轮(301)之间。
48.根据权利要求47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机壳(101)的底部设有底板(306)和第二机体支架(307),所述轴孔开设在所述底板(306)上,所述第二机体支架(307)围绕所述轴孔设置且位于所述第一机体支架(304)内,所述第二机体支架(307)托载所述轴承(305)。
49.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用于为所述设备供电的第一电源线(308);所述底座支架(310)上设有导电件(309),所述下机壳(101)的底部设有碳刷组件,所述第一电源线(308)穿入所述底座支架(310)内部与所述导电件(309)连接,所述碳刷组件设于所述底座支架(310)外部,所述碳刷组件分别与所述导电件(309)和所述下机体(100)的下耦合器(109)连接,当所述下机体(100)相对于所述底座(300)旋转时,所述碳刷组件紧贴所述导电件(309)做圆周运动。
50.根据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电件(309)包括导电环(312)和导电插片(313),所述导电环(312)套设在所述底座支架(310)的外壁,所述导电插片(313)的一端连接所述导电环(312)的内壁、另一端伸入所述底座支架(310)内部,所述第一电源线(308)连接所述导电插片(313);
所述碳刷组件包括碳刷固定架(314)、碳刷(315)、支撑件(316)和接线端子(317),所述支撑件(316)和所述碳刷固定架(314)设在所述下机壳(101)的第二机体支架(307)上,所述碳刷(315)和所述接线端子(317)设在所述碳刷固定架(314)上,所述支撑件(316)抵接所述碳刷固定架(314)和/或碳刷(315),以使所述碳刷(315)紧贴所述导电环(312)的外壁,所述接线端子(317)与所述下耦合器(109)通过导线相连。
51.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下机壳(101)与所述底座(300)之间还设有辅助旋转机构,所述辅助旋转机构包括轨道(318)和可沿所述轨道(318)移动的滑动件(319),所述轨道(318)设于所述底座(300)和所述下机壳(101)中的其中一个上,所述滑动件(319)设于所述底座(300)和所述下机壳(101)中的另一个上。
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机体(200)还包括用于为所述上机体(200)单独供电的第二电源线。
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设备还包括发光组件,所述发光组件设在所述上机体(200)、所述下机体(100)和所述底座(300)中的至少一个上。
54.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件的光源(213)为光敏元件。
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发光组件设在上机壳(201)的底部,并且,当所述上机体(200)安装在所述下机体(100)上时,所述发光组件至少部分不被所述下机体(100)遮挡。
CN202323095079.4U 2023-11-16 2023-11-16 空气处理设备 Active CN22172448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95079.4U CN221724481U (zh) 2023-11-16 2023-11-16 空气处理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3095079.4U CN221724481U (zh) 2023-11-16 2023-11-16 空气处理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724481U true CN221724481U (zh) 2024-09-17

Family

ID=92682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3095079.4U Active CN221724481U (zh) 2023-11-16 2023-11-16 空气处理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72448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24446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KR102275299B1 (ko) 에어 워셔
KR101972037B1 (ko) 가습청정장치
WO2016000413A1 (zh) 一种空气处理系统的顶盖及空气处理系统
CN114353185B (zh) 空调的室内机
CN114165875A (zh) 一种出风装置
CN216557493U (zh) 一种出风装置
CN203657130U (zh) 一种加湿装置
CN108006837B (zh) 空调柜机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21724481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21724479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21724478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221724480U (zh) 空气处理设备
CN111735091A (zh) 吸油烟机
CN221705706U (zh) 多功能空气处理设备
CN111947245A (zh) 一种空气加湿组件和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111868451A (zh) 空调设备的室内机
CN219494295U (zh) 一种家用半导体智能湿度机
CN212644838U (zh) 一种空气加湿组件和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110440376B (zh) 一种蒸发式加湿器
CN114526504A (zh) 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4526502A (zh) 吸油烟机及其控制方法、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KR20220019858A (ko) 공기 정화 겸용 진공청소기
CN205909430U (zh) 同时从两侧面进风的空调扇
CN219797381U (zh) 一种上加水上出风的蒸发式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