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1678716U -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1678716U CN221678716U CN202323572867.8U CN202323572867U CN221678716U CN 221678716 U CN221678716 U CN 221678716U CN 202323572867 U CN202323572867 U CN 202323572867U CN 221678716 U CN221678716 U CN 22167871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escape
- slideway
- slide
- escape syste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521 glas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111 delay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699 permeabil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5341 toughened glas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Vehicle Step Arrangements And Article Storag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逃生梯系统作为车门安装在车辆上,包括滑道,第一端可脱离连接在车体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车体上,过渡滑板,第一端转动连接在安装板上,第二端用于在滑道打开时与滑道搭接。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滑道作为车门安装在车辆上,其中的滑道不仅仅作为逃生的滑道使用,还作为车辆的车门进行安装,当需要进行逃生时,该车门打开即可直接作为逃生滑梯,简化了该逃生梯系统,使得该逃生梯系统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快速,同时车门和逃生滑道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逃生梯系统的重量及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一般涉及逃生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车辆行驶时发生状况紧急停车,而车辆距离地面有较大距离时,人员在开启逃生门后需要在逃生门处下放逃生梯,以通过逃生梯及时从车内逃生至地面。相关技术中,人员开启逃生门后,需要手动将逃生梯下放至地面,不仅耗费较多体力,而且延误了逃生时间。
另外,现有的逃生系统采用的是逃生门和逃生梯分体的结构,在使用的时候,需要将逃生门翻转打开,将逃生梯向前推出旋转倒下,逃生梯伸展至逃生通道供乘客使用,该逃生系统中的逃生门和逃生梯为分体式结构,并且开启过程复杂,不利于普通乘客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或不足,期望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所述逃生梯系统作为车门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体,所述逃生梯系统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的第一端可脱离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滑道靠近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滑道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地板下方,
过渡滑板,所述过渡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第二端用于在所述滑道打开时与所述滑道搭接。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滑道靠近所述车体的一面凸出设有两条护栏,所述护栏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滑道两侧,沿所述滑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护栏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滑道上凸出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设置在两条所述护栏外侧,用于与所述车体密封连接。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滑道第一端设有锁销,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所述锁销配合的锁体,用于控制所述滑道的开启和关闭。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滑道上设有两个所述锁销,所述锁销设置在所述护栏上,与所述护栏一一对应。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还包括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可伸缩设置,一端固定在所述滑道上,另一端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包括两个所述电动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滑道的两侧,安装在所述护栏上。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护栏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电动撑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螺钉不超过所述护栏所在平面设置。
作为可实现的方式,所述滑道背离所述护栏的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至少设置在所述滑道的第一端位置。
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逃生梯系统,滑道中间为玻璃,
所述车辆包括车头,所述逃生梯系统安装在所述车头上。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通过将滑道作为车门安装在车辆上,其中的滑道不仅仅作为逃生的滑道使用,还作为车辆的车门进行安装,当需要进行逃生时,该车门打开即可直接作为逃生滑梯,简化了该逃生梯系统,使得该逃生梯系统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快速,同时车门和逃生滑道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逃生梯系统的重量及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施例中逃生梯系统关闭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逃生梯系统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安装逃生梯系统的车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主视图;
图5为图3车辆中逃生梯系统打开状态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滑道与车头罩连接部分截面图。
附图说明:
逃生梯系统10,
电动撑杆11, 安装支架12 安装板13,
过渡滑板14, 滑道15, 护栏16,
锁销17, 缓冲垫18, 翻边19,
车体20,
透明板21, 锁体22, 密封条23,
轨道梁30, 左右端墙40, 左右仪表台50,地板6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相关实用新型,而非对该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申请。
请参考图1、图2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10,所述逃生梯系统10作为车门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体20,所述逃生梯系统10包括:
滑道15,所述滑道15的第一端可脱离连接在所述车体20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20上,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滑道15靠近所述车体20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滑道15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
安装板13,所述安装板13安装在所述地板60下方,
过渡滑板14,所述过渡滑板14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13上,第二端用于在所述滑道15打开时与所述滑道15搭接。
本实施例中的逃生梯系统10应用在车辆上,将其作为车门安装在车辆上,其中的滑道15不仅仅作为逃生的滑道15使用,还作为车辆的车门进行安装,当需要进行逃生时,该车门打开即可直接作为逃生滑梯,简化了该逃生梯系统10,使得该逃生梯系统10的使用更加方便和快速,同时车门和逃生滑道15一体化的设计降低了逃生梯系统10的重量及成本。
该逃生梯系统10作为车门安装在车辆上,该车门是作为逃生梯系统10的车门,并不是车辆常用的车门,因此,可以将逃生梯系统10设置在车辆的正前方,形成如图3所示的形式,滑道15一方面作为逃生梯系统10的逃生装置使用,另一方面作为该逃生梯系统10的车门使用,打开该车门的同时形成一个可供逃生的滑道15,将滑道15复用,简化了逃生系统的复杂性。
本实施例中的滑道15包括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为滑道15顶端,第二端为滑道15底端,第二端与车体20转动连接,第一端与车体20可脱离连接,例如通过电子锁等实现第一端与车体20的连接,在需要使用逃生梯系统10的时候,电子锁打开,使得滑道15绕第二端的连接点转动,滑道15转动直至第一端与轨道梁30抵接,以实现轨道梁30与车辆之间的连接,便于用户逃生,并且由于滑道15是通过转动实现与轨道梁30的抵接的,轨道梁30的高度对于滑道15的影响不大,在转动的时候可以通过设置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的角度不同使得滑道15的第一端位于不同的高度,进而适用于不同高度的轨道梁30,使得本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梯系统10具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场景;
由于本实施例中的滑道15第二端转动连接在车体20上,因此,滑道15转动搭接在轨道梁30上的时候,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用户在进行逃生梯系统10的使用的时候容易在间隙位置产生磕碰,通过设置过渡滑板14将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的缝隙进行补充,实现车体20内部到轨道梁30上的顺滑过渡,逃生梯系统10使用的时候更加方便且更加安全;其中,过渡滑板14上也设置扶手,方便用户滑动的时候手扶。
本实施例中提供的过渡滑板14是通过安装板13进行固定安装的,过渡滑板14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过渡滑板14的第一端与安装板13铰接,优选的通过在安装板13上设置合页铰链与过渡板连接,逃生梯系统10在关闭状态下,滑道15向后压住该过渡板防止其晃动,在开启状态下,过渡板可以绕铰接点转动,转动一定的角度打开后,过渡滑板14的第二端与滑道15搭接,实现过渡滑板14至滑道15之间的平滑过渡;同时,为了使得车体20内部地板60保持平整度,将安装板13安装在车体20地板60下方。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的过渡滑板14与安装板13之间的连接可以增加弹簧结构,当滑道15收起作为车头的一部分使用时,过渡滑板14与滑道15抵接,在滑道15的阻挡下不产生转动,当滑道15打开时,过渡滑板14在弹簧结构的弹性作用力下自动产生如图1至图2变化过程中的逆时针转动,使得过渡滑板14搭接在滑道15上,以填充车头与滑道15之间的缝隙。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15靠近所述车体20的一面凸出设有两条护栏16,所述护栏16沿所述滑道15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滑道15两侧,沿所述滑道15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滑道15在打开后作为滑行通道使用,为了使得该滑道15的使用更加的方便并且更加安全,适用于更加广泛的人群,本实施例在滑道15上设有凸出的两条护栏16,两条护栏16在滑道15宽度方向上间隔设置,护栏16之间的空间则作为逃生的滑道15空间使用,并且护栏16沿着滑道15长度方向延伸,形成截面为U型的结构,并且类似滑梯,能够适用于更多的用户,并且使用较为简单。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16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本实施例中设置在滑道15上的护栏16采用分段式不同高度的设计,在滑道15的前端,也就是靠近滑道15第二端的位置是用户在进行逃生使用的时候首先接触的位置,其高度需要设置的高一些,以便于用户在使用的时候手扶更方便,并且滑道15打开后第二端为位置较高的点,通过较高的护栏16结构对用户进行阻挡,使得用户在逃生过程中更加的安全,降低因为慌乱导致从滑道15上摔落的风险。本实施例中护栏16的高度可以设置为渐变的形式,从第二端向第一端的高度逐渐降低,也可以设置为分段式的结构,将护栏16设置为多个分段,每个分段的高度不同,规律也为从第二端向第一端高度逐渐降低,参考图2所示,本实施例优选的将护栏16设置为两个分段,靠近第二端的为第一分段,靠近第一端的为第二分段,第一分段的高度设为150mm,第二分段的高度设为100mm,其中第一分段优选的设置为护栏16前1/3部分,第二分段设置为护栏16后2/3部分。
可选的,所述滑道15上凸出设有翻边19,所述翻边19设置在两条所述护栏16外侧,用于与所述车体20密封连接。
参考图2所示,滑道15上设置有翻边19结构,翻边19位于护栏16的外侧,通过翻边19实现与车体20的密封,使得滑道15作为车门安装在车体20上的时候,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能够密封,车辆为高速列车行驶过程中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车辆本身不受影响。参考图6所示,滑道15在作为车门使用的时候,滑道15上的翻边19与车体20密封连接,翻边19与车体20之间还设置密封条23,提高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的密封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15第一端设有锁销17,所述车体20上设有与所述锁销17配合的锁体22,用于控制所述滑道15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施例中滑道15第一端与车体20之间为可脱离连接,可以通过开关结构实现滑道15和车体20之间的连接,本实施例优选的在滑道15上设置锁销17,在车体20上设置锁体22,锁体22的开启和关闭实现了逃生梯系统10的开启和关闭,其中,锁销17为设置在滑道15上的销轴,优选的设置在护栏16上,不设置在滑道15上,不对滑道15本身产生影响,锁体优选的采用电磁锁,其可以通过控制系统进行控制,并且较为稳定。
可选的,所述滑道15上设有两个所述锁销17,所述锁销17设置在所述护栏16上,与所述护栏16一一对应。
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实现电磁锁与滑道15连接的稳定性,以及滑道15与车体20之间连接的密封性,优选的在滑道15上设置两个锁销17,对应的车体20上设置两个电磁锁与锁销17配合使用,由于锁销17是设置在护栏16上的,优选的将两个锁销17分别设置在不同的护栏16上,从两侧对滑道15进行固定。
进一步的,还包括电动撑杆11,所述电动撑杆11可伸缩设置,一端固定在所述滑道15上,另一端通过安装支架12固定在所述车体20上。
本实施例的逃生梯系统10还包括有电动撑杆11,其可伸缩结构可带动滑道15转动实现逃生系统的一键开启,该电动撑杆11一端固定在滑道15上,另一端安装在车体20上,具体的通过安装支架12与车体20进行连接,当电磁锁打开时,通过电动撑杆11的伸长带动滑道15转动至设定位置,实现逃生梯系统10的打开。
可选的,包括两个所述电动撑杆11,分别设置在所述滑道15的两侧,安装在所述护栏16上。
本实施例同样的对称设置两个电动撑杆11,对称的从两侧对滑道15进行驱动,使得滑道15打开的转动较为稳定,并且滑道15打开的方式也较为简单,相应的逃生梯系统10开启步骤较为简单,在需要的时候逃生效率更高。本实施例将电动撑杆11也安装在护栏16上,与上述锁销17结构相同,设置在护栏16上对滑道15本身不产生影响,滑道15作为车门使用的时候结构和性能都较好。
进一步的,所述护栏16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电动撑杆11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螺钉不超过所述护栏16所在平面设置。
本实施例在护栏16上设置安装孔用来进行电动撑杆11的安装,电动撑杆11的安装螺钉不超过护栏16的表面,参考图2所示,电动撑杆11在护栏16外侧面进行安装,安装的位置不超过护栏16内侧面,在用户逃生滑动过程中不会被安装位置碰伤,该逃生梯系统10使用起来安全性更高。
进一步的,所述滑道15背离所述护栏16的面上设有缓冲垫18,所述缓冲垫18至少设置在所述滑道15的第一端位置。
本实施例优选的还在滑道15上设置缓冲垫18,具体的将缓冲垫18设置在滑道15背离护栏16的一面,也就是滑道15作为车门使用的时候,滑道15的外面,当逃生梯系统10使用的时候,滑道15转动与轨道梁30接触,通过缓冲垫18减少了对滑道15的影响同时使得滑道15使用的时候更加稳定;缓冲垫18的设置范围不需要过大,将滑道15与轨道梁30接触的位置也就是靠近第一端的位置进行缓冲垫18的设置即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逃生梯系统10采用滑动逃生的方式,提高了逃生的效率和安全性,使得该逃生梯系统10应用更加广泛的人群,并且该逃生梯系统10在不作为逃生梯使用的时候,作为车辆的车门使用,实现车门与滑道15的结合,并且逃生梯系统10需要使用的时候直接打开滑道15就能使用,简化了使用过程,使得逃生梯系统10的打开和使用都更加的直接和方便,进一步提高了逃生的效率。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10。
本实施例中设置上述逃生梯系统10的车辆一般为轨道交通车辆,例如地铁或者高铁等等。
可选的,车门中间为透明板21,所述车辆包括车头,所述逃生梯系统10安装在所述车头上。
参考图3至图6所示,本实施例将上述逃生梯系统10安装在车辆的车头上,并且逃生梯系统10的滑道15上安装透明板21,例如采用钢化玻璃材质,作为透明的结构,不仅仅可以作为逃生梯系统10的一部分,还可以作为车头的一部分使用,优选的将逃生梯系统10安装在车头的中间部分,布置在车辆的正前方,在车辆宽度方向上居中布置,滑道15上的透明板21结构不会影响车辆正常行驶的需求,保证车辆前端的通透性。
其中,该逃生梯系统10中包括有安装板13,该安装板13用来与过渡滑板14铰接,实现对过渡滑板14的连接和固定,该安装板13作为固定和转动机构,设置在车辆地板60的下方,并且安装板13上设有竖直的连接件,通过该连接件与过渡滑板14铰接,在该逃生系统打开时,过渡滑板14沿着与连接件的铰接点转动,以图1为例,过渡滑板14进行逆时针转动,使其搭接在滑道15上,将滑道15与车头之间的缝隙进行填充过渡,形成如图5所示的结构,便于在使用该逃生滑道15的时候提高逃生效率以及安全性;
图3和图4中给出了车头的结构图,该逃生梯系统10位于车辆正前端中间位置,与车头罩融为一体,其中车头内部的左右端墙40、左右仪表台50分别位于该逃生通道的两侧,不会影响仪器本身的使用,同时也不影响逃生梯系统10的使用;在需要紧急逃生的时候,打开逃生梯系统10的门锁,可以自动控制电磁锁的打开,滑道15自动打开旋转连接到轨道梁30上,同时过渡滑板14也转动搭接在滑道15上,形成从车内到轨道梁30之间的连续滑道15,乘客通过形成的连续滑道15滑至轨道梁30上进行逃生。
需要理解的是,上文如有涉及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描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申请中所涉及的实用新型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所述实用新型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申请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Claims (11)
1.一种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逃生梯系统作为车门安装在所述车辆上,所述车辆包括车体,所述逃生梯系统包括:
滑道,所述滑道的第一端可脱离连接在所述车体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车体上,所述第一端为所述滑道靠近所述车体顶部的一端,所述第二端为所述滑道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一端,
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安装在所述车体的地板下方,
过渡滑板,所述过渡滑板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板上,第二端用于在所述滑道打开时与所述滑道搭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靠近所述车体的一面凸出设有两条护栏,所述护栏沿所述滑道长度方向延伸,且设置在所述滑道两侧,沿所述滑道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从所述第二端向所述第一端高度逐渐降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上凸出设有翻边,所述翻边设置在两条所述护栏外侧,用于与所述车体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第一端设有锁销,所述车体上设有与所述锁销配合的锁体,用于控制所述滑道的开启和关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上设有两个所述锁销,所述锁销设置在所述护栏上,与所述护栏一一对应。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电动撑杆,所述电动撑杆可伸缩设置,一端固定在所述滑道上,另一端通过安装支架固定在所述车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所述电动撑杆,分别设置在所述滑道的两侧,安装在所述护栏上。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栏上设有安装孔,所述电动撑杆的一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安装孔内,且所述螺钉不超过所述护栏所在平面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背离所述护栏的面上设有缓冲垫,所述缓冲垫至少设置在所述滑道的第一端位置。
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任一所述的逃生梯系统,滑道中间为玻璃,
所述车辆包括车头,所述逃生梯系统安装在所述车头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2867.8U CN221678716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3572867.8U CN221678716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1678716U true CN221678716U (zh) | 2024-09-10 |
Family
ID=92625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3572867.8U Active CN221678716U (zh) | 2023-12-26 | 2023-12-26 |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1678716U (zh) |
-
2023
- 2023-12-26 CN CN202323572867.8U patent/CN22167871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694547B1 (en) | Escape device for a rail vehicle | |
GB2291636A (en) | Vehicle gap bridge | |
US8413591B2 (en) | Passenger rail car sliding door with high platform threshold | |
CN221678716U (zh) | 用于车辆的逃生梯系统及车辆 | |
KR101309769B1 (ko) | 철도 차량용 가동 발판 장치 | |
RU201449U1 (ru) | Рельсовое транспортное средство с подвижной частью пола в дверном проёме | |
CN200985240Y (zh) | 用于电梯门的安全装置 | |
KR20100086158A (ko) | 도시철도차량의 안전발판 | |
JP2003291805A (ja) | 鉄道車両の非常用折り畳み式階段 | |
CN113799802B (zh) | 一种大开度轨道交通站台门 | |
WO2021127759A1 (pt) | Porta frontal de emergência para veículos de propulsão pneumática em via elevada | |
KR200230637Y1 (ko) | 전동차량의 안전발판 | |
KR102501194B1 (ko) | 스크린도어와 연동되어 작동할 수 있는 지하철 승강장용 입식 발빠짐방치패드 | |
CN113605823B (zh) | 一种站台门活动门结构 | |
CN220415190U (zh) | 防护门沟槽保护装置 | |
CN221073885U (zh) | 一种半高站台门体支撑装置 | |
CN220199287U (zh) | 一种地铁逃生梯 | |
CN215804176U (zh) | 一种站台门活动门结构 | |
CN221214465U (zh) | 一种新型可开式舱门 | |
IT201900012801A1 (it) | Parete di banchina | |
CN216069962U (zh) | 可移动的应急站台门 | |
KR102683148B1 (ko) | 철도차량용 플러그 인/아웃 도어 시스템 | |
CN221273005U (zh) | 一种用于列车紧急状况下逃生的逃生梯 | |
CN211869364U (zh) | 一种地铁屏蔽门防踏空结构 | |
CN214116380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道路限高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