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21214243U -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21214243U
CN221214243U CN202420010496.XU CN202420010496U CN221214243U CN 221214243 U CN221214243 U CN 221214243U CN 202420010496 U CN202420010496 U CN 202420010496U CN 221214243 U CN221214243 U CN 2212142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vehicle
side wall
horizontal
plate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420010496.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立强
石荡赫
陈本念
颜海棋
凌扬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Seres New Energy Automobile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420010496.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212142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212142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212142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包括:主体框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划分为上部与下部,上部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的一端连接,下部的外侧壁与电池包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设置于上部内且在上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部的内侧壁连接;第三水平板,设置于下部内,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的内侧壁连接。因此,由于上部设置有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使得上部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通过上部更多地将外界的碰撞力传导到座椅安装横梁上,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此外,下部的结构强度较弱,即使碰撞导致较大的形变,下部发生严重的形变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

Description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背景技术
新能源车辆在侧面柱中需要进行结构设计保护电池包安全,门槛是柱碰中最重要的承载结构,需要进行合理的结构设计,保证电池壳内的模组不被挤压到。
目前,当前车型上的门槛设计多为钢制盒子件,而对于全铝门槛的车型,门槛截面设计仍然将过多的碰撞力传递到了电池包,增加了电池模组被挤压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上部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通过上部更多地将外界的碰撞力传导到座椅安装横梁上,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下部的结构强度较弱,即使碰撞导致较大的形变,下部发生严重的形变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包括:主体框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周向上呈封闭状设置,主体框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划分为上部与下部,上部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的一端连接,下部的外侧壁与电池包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设置于上部内且在上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部的内侧壁连接;第三水平板,设置于下部内,第三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的内侧壁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板设置于上部的顶壁与第二水平板之间,第一水平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第一板段水平设置且其第一端与上部远离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其中,第一板段的第二端与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第二端均与上部靠近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之间呈一夹角。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与座椅安装横梁的底壁在水平方向上对齐,第三板段与座椅安装横梁的顶壁在水平方向上对齐。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板还包括第四板段,第四板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板段的第二端连接,第四板段的第二端与上部靠近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且第四板段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板段与第三板段的第二端之间。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在上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板段的下方,第三板段在上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板段的上方,上部与座椅安装横梁连接的侧壁为连接壁,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的第二端与连接壁的内侧壁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板以及第二竖直板,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沿主体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竖直板与第二竖直板穿过第一水平板并与第二水平板的顶部连接。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的第一端与第一板段的连接处,位于第二竖直板远离第一竖直板的侧壁上。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包括第三竖直板,第三竖直板的顶部与第二水平板的底部连接,第三竖直板的底部与下部的底壁连接,第三竖直板与第一竖直板同层设置。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还包括防护板,防护板的顶部与主体框架的底壁连接,防护板沿主体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防护板的底部低于电池包的底壁。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项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座椅安装横梁以及电池包,座椅安装横梁位于电池包的上方,门槛组件位于座椅安装横梁与电池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本申请至少具备如下有益效果: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包括:主体框架,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周向上呈封闭状设置,主体框架在其高度方向上等分为上部与下部,上部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的一端连接,下部的外侧壁与电池包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设置于上部内且在上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部的内侧壁连接;第三水平板,设置于下部内,第三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的内侧壁连接。因此,由于上部设置有第一水平板与第二水平板,使得上部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通过上部更多地将外界的碰撞力传导到座椅安装横梁上,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此外,下部的结构强度相对于上部的结构强度较弱,即使碰撞导致下部发生较大的形变,下部靠近电池包的侧壁一般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
上述说明仅是本申请实施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申请实施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门槛组件与其它结构在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车辆的门槛组件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是图1中的车辆的门槛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车辆的门槛组件10、主体框架11、内腔12、上部13、下部14、第一水平板151、第一板段1511、第二板段1512、第三板段1513、第四板段1514、第二水平板152、第三水平板153、第一竖直板161、第二竖直板162、第三竖直板163、防护板17、加强板18、竖直部181、水平部182;
B柱连接板21、座椅安装横梁22、安装支架23、地板24、电池包25。
本申请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申请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若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10,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门槛组件10与其它结构在组合状态下的剖视图,图2是图1所示结构的俯视图。
结合图1以及图2,车辆的门槛组件10包括主体框架11,主体框架1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周向上呈封闭状设置。主体框架11呈条状设置,主体框架1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使其长度方向与车辆的长度方向一致。主体框架11在其周向上封闭设置使得主体框架11形成只在其两端开口的内腔12,内腔12中设置板状结构以加强门槛的强度。
继续结合图1与图2,车辆包括B柱连接板21,B柱连接板21用于安装B柱。应理解,B柱位于车辆的驾驶舱的前座和后座之间,就是两侧两扇门之间的那根纵向杠子,从车顶延伸到车底部。B柱作为汽车车顶和底盘的连接部分,是车辆很重要的受力结构,车辆B柱对来自侧面的撞击力度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B柱连接板21的底部与主体框架11固定连接,通过门槛实现对B柱连接板21的支撑。
车辆还包括座椅安装横梁22与安装支架23,座椅安装横梁22具体可以是前排座椅的后安装横梁,座椅安装横梁2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设置,并用于安装前排座椅。安装支架23具体可以是前排座椅后安装外侧支架,安装支架23的部分覆盖在B柱连接板21上实现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3的部分覆盖在座椅安装横梁22上实现固定连接,安装支架23的部分还与门槛的侧壁固定连接。此时,安装支架23起到连接B柱连接板21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作用。
进一步,座椅安装横梁22固定连接在地板24上,车辆的门槛组件10以及座椅安装横梁22均相对于地板24凸起设置,使得主体框架11的顶部差不多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顶部平齐。车辆设置有电池包25,电池包25位于地板24的下方。电池包25的顶部可以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下方的结构相固定,电池包25的侧部可以通过延伸出的结构与主体框架11的底部相固定,进而实现电池包25的固定安装。
结合上述内容,上述B柱连接板21与门槛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铆接,具体可以是通过铆钉连接的方式实现连接。同样地,对于B柱连接板21与安装支架23之间的连接方式,安装支架23与座椅安装横梁22之间的连接方式,座椅安装横梁22与地板24之间的连接方式均可以是铆接的方式。
图3是图1中的车辆的门槛组件10的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结合图1与图3,主体框架11在其高度方向上划分为上部13与下部14,其中,主体框架11可以在其高度方向上等分为上部13与下部14,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制。上部13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一端连接,下部14的外侧壁与电池包25的侧壁间隔设置。此时,上部13靠近车辆内部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一端连接,此时,座椅安装横梁22与上部13的部分外侧壁连接。
应理解,通过将主体框架11在其高度方向上等分为上部13与下部14,使得上部13仅仅与座椅安装横梁22相对,且座椅安装横梁22在水平方向上在主体框架11上的投影位于上部13内,使得上部的力能够良好地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下部14仅仅与电池包25正对,且下部14的顶部高于电池包25的顶部,使得下部14不会对电池包25造成较大的挤压(具体可见下面实施例中的内容)。
具体地,车辆的门槛组件10还包括第一水平板151及第二水平板152,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水平设置。在一些具体应用场景中,第一水平板151的部分水平设置,而其余部分并不水平设置,如附图所示。同样地,第二水平板也可以存在并不水平设置的部分(图未示)。在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全部水平设置时,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的上表面与车辆的门槛组件10的高度方向垂直。
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均设置于上部13内,即均位于上部13的内腔12里面。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在上部13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使得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水平设置的部分平行设置。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部13的内侧壁连接,此时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
具体地,车辆的门槛组件10还包括第三水平板153,第三水平板153的上表面与车辆的门槛组件10的高度方向垂直,第三水平板153设置于下部14内,即设置于下部14的内腔12之中。第三水平板153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14的内侧壁连接,此时第三水平板153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
应理解,通过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的设置,在门槛的外侧受到外部的挤压时,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将力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能够保证上部13结构的稳定,上部13不容易发生形变,能够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通过第三水平板153的设置,使得下部14的结构能能保证一定的稳定性,但在受到较大的力而发生形变时,由于仅仅具有一个水平板,下部14的外侧可能发生形变,但形变不容易传递到电池包25这一侧,即使下部14发生较为严重的形变,下部14靠近电池包一侧的侧壁一般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25。
因此,通过第一水平板151、第二水平板152以及第三水平板153的设置,一方面保证了上部13结构的强度,进而能够通过上部13将力传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另一方面使得下部14即使发生较为严重的形变,一般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25,保证电池包25的安全。
继续结合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板151设置于上部13的顶壁与第二水平板152之间,第一水平板151与上部13的顶壁之间的间距可以与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之间的间距相等。
具体地,第一水平板151包括第一板段1511、第二板段1512以及第三板段1513,第一板段1511水平设置且其第一端与上部13远离电池包25的内侧壁连接,第一板段1511的第二端与第二板段1512以及第三板段1513的第一端连接,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的第二端均与上部13靠近电池包25的内侧壁连接,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之间呈一夹角。其中,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之间的的夹角大小约为60°,但并不限于此。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1512的第二端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底壁在水水平方向上对齐,第三板段1513的第二端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顶壁在水平方向上对齐,进而使得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能够将碰撞力通过主体框架11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的顶壁与底壁,进而能够更好地将碰撞力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以承受更大的碰撞力。
应理解,由于第一水平板151包括第一板段1511、第二板段1512以及第三板段1513,使得门槛外侧受到的力从第一板段1511传递时,第一板段1511通过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传递到上部13的内侧壁上,将力进行了分散,保证了上部13结构的稳定性。
图4是图1中的车辆的门槛组件10的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结合图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一水平板151还包括第四板段1514,第四板段1514的第一端与第一板段151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板段1514的第二端与上部13靠近电池包25的内侧壁连接,且第四板段1514的第二端位于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的第二端之间。
具体地,第四板段1514可以水平设置,此时第四板段1514与第一板段1511同层设置,此时第二板段1512位于第四板段1514的下方,第三板段1513位于第四板段1514的上方。
应理解,通过第四板段1514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上部13的结构,进一步保证了上部13在受到碰撞时的结构稳定性。
结合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1512在上部13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板段1511的下方,第三板段1513在上部13的高度方向上位于第一板段1511的上方。此时,第二板段1512从第一板段1511处向下延伸设置,第三板段1513从第一板段1511处向上延伸设置。此时,将上部13与座椅安装横梁22连接的侧壁定义为连接壁,那么第二板段1512以及第三板段1513的第二端与连接壁的内侧壁连接。通过将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的第二端与连接壁的内侧壁连接,使得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能够良好地将力传递到连接壁上,进而通过连接壁将力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
继续结合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板161以及第二竖直板162,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二竖直板162的表面与主体框架11的高度方向平行。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二竖直板162沿主体框架11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即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二竖直板162沿车辆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二竖直板162穿过第一水平板151并与第二水平板152的顶部连接,此时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一水平板151以及第二水平板152的至少部分垂直,第二竖直板162也与第一水平板151以及第二水平板152的至少部分垂直。
通过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二竖直板162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主体框架11的结构的强度。在主体框架11的外侧受到外界较大的碰撞力时,主体框架11的内侧壁与第一竖直板161之间的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首先发生形变,进而吸收外界的碰撞力,进而提高上部13承受形变的能力。
继续结合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板段1512以及第三板段1513的第一端与第一板段1511的连接处,位于第二竖直板162远离第一竖直板161的侧壁上。此时,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位于第二竖直板162的一侧,进而使得第二板段1512与第三板段1513对第一水平板151以及第二竖直板162的支撑,进而加强车辆的门槛组件10的结构强度。
对于下部14的具体设置方式,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车辆的门槛组件10包括第三竖直板163,第三竖直板163的顶部与第二水平板152的底部连接,第三竖直板163的底部与下部14的底壁连接,第三竖直板163与第一竖直板161同层设置。
应理解,第三竖直板163设置在第二水平板152与下部14的底壁之间,此时第三竖直板163与第三水平板153垂直。结合上述内容,在主体框架11的外侧受到外界较大的碰撞力时,第三水平板153位于主体框架11远离电池包25的内侧壁与第三竖直板163之间的部分会首先发生形变,进而吸收碰撞的能量,进而保证下部14的结构强度。
对于第三水平板153与第三竖直板163与电池25包的侧壁正对的部分的结构强度,应该设置在一定范围内,以便于在承受很大的碰撞力时会发生形变,进而吸收碰撞力,进而减小下部14靠近电池包25的一侧因为形变而挤压到电池包25的可能性。
对于第三竖直板163与第一竖直板161同层设置的方式,可以便于第一竖直板161与第三竖直板163的一体成型,但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并不限于此。其中,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水平板、竖直板以及主体框架11可以通过一体成型的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的结构,此时车辆的门槛组件10可以是一个整体挤压型材件。
继续结合图3,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还包括防护板17,防护板17的顶部与主体框架11的底壁连接,防护板17沿主体框架11的高度方向延伸,防护板17的底部低于电池包25的底壁。此时,防护板17可以与第三竖直板163同层设置,以便于防护板17与第三竖直板163的一体成型,进而保证防护板17的结构的稳定性。
应理解,通过防护板17的设置,由于防护板17的底部低于电池包25的底部,因此在外界的物体可能会对电池包25的底部剐蹭时,防护板17能够起到一定的格挡作用,进而减少外界物体对电池包25的剐蹭。
为了进一步保证防护板17的结构的稳定性,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门槛组件还包括加强板18,加强板18包括竖直部181以及水平部182。竖直部181的顶部与主体框架11的底部连接,水平部182的一端与竖直部181的底部连接,水平部182的另一端与防护板17远离电池包25的侧壁连接。当然,水平部182的一端并不限于与竖直部181的底部连接,例如,水平部182的一端可以与竖直部181的中部连接。
应理解,竖直部181与水平部182一体成型,进而保证加强板18的结构的稳定性。通过加强板18的设置,进一步加强了防护板17的结构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防护板17对外界物体的格挡作用。
综上,上部13的结构强度较高,在门槛的外侧受到外部的挤压时,通过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对挤压力的传递,使得上部13能够将力良好地传递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上部13不容易发生形变,能够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
下部14的结构强度相对于上部13的结构强度较弱,即使碰撞导致下部14发生较大的形变,下部14靠近电池包25的侧壁一般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25。具体来讲,在下部受到较大的碰撞力时,主体框架11远离电池包25的部分发生形变实现对挤压力的吸收。进一步,第三水平板153与第三竖直板163发生形变,实现对挤压力的吸收,能够减小挤压力传递到下部14靠近电池包25的侧壁,进而避免下部14靠近电池包25一侧的侧壁发生形变导致损坏电池包。
并且,由于上部13能够较好地对碰撞力进行吸收,使得传递到下部14的挤压力较小,进而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小下部14的形变,进而减小下部14发生形变损坏电池包25的可能。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车辆的门槛组件10、座椅安装横梁22以及电池包25,座椅安装横梁22位于电池包25的上方,车辆的门槛组件10位于座椅安装横梁22与电池包25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对于车辆的门槛组件10、座椅安装横梁22以及电池包25的具体设置方式,可以参见上述实施例中的内容。
综上,基于本申请提供的车辆的门槛组件10及车辆,包括:主体框架11,沿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周向上呈封闭状设置,主体框架11在其高度方向上等分为上部13与下部14,上部13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22的一端连接,下部14的外侧壁与电池包25的侧壁间隔设置;第一水平板151及第二水平板152,设置于上部13内且在上部13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上部13的内侧壁连接;第三水平板153,设置于下部14内,第三水平板153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下部14的内侧壁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方式,由于上部13设置有第一水平板151与第二水平板152,使得上部13的结构强度较高,能够通过上部13更多地将外界的碰撞力传导到座椅安装横梁22上,减小碰撞导致的形变。此外,下部14的结构强度较弱,即使碰撞导致较大的形变,下部14发生严重的形变也不会挤压到电池包25。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申请的方案构思下,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主体框架,沿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且在其周向上呈封闭状设置,所述主体框架在其高度方向上划分为上部与下部,所述上部的外侧壁与座椅安装横梁的一端连接,所述下部的外侧壁与电池包的侧壁间隔设置;
第一水平板及第二水平板,设置于所述上部内且在所述上部的高度方向上间隔排布,所述第一水平板与所述第二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部的内侧壁连接;
第三水平板,设置于所述下部内,所述第三水平板在水平方向上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下部的内侧壁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板设置于所述上部的顶壁与所述第二水平板之间,所述第一水平板包括第一板段、第二板段以及第三板段,所述第一板段水平设置且其第一端与所述上部远离所述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板段以及所述第三板段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第三板段的第二端均与所述上部靠近所述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第三板段之间呈一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的底壁在水平方向上对齐,所述第三板段与所述座椅安装横梁的顶壁在水平方向上对齐。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水平板还包括第四板段,所述第四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段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上部靠近所述电池包的内侧壁连接,且所述第四板段的第二端位于所述第二板段与所述第三板段的第二端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段在所述上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板段的下方,所述第三板段在所述上部的高度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板段的上方,所述上部与所述座椅安装横梁连接的侧壁为连接壁,所述第二板段以及所述第三板段的第二端与所述连接壁的内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组件包括第一竖直板以及第二竖直板,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沿所述主体框架的宽度方向间隔排布,所述第一竖直板与所述第二竖直板穿过所述第一水平板并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顶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板段以及所述第三板段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板段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竖直板远离所述第一竖直板的侧壁上。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组件包括第三竖直板,所述第三竖直板的顶部与所述第二水平板的底部连接,所述第三竖直板的底部与所述下部的底壁连接,所述第三竖直板与所述第一竖直板同层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槛组件还包括防护板,所述防护板的顶部与所述主体框架的底壁连接,所述防护板沿所述主体框架的高度方向延伸,所述防护板的底部低于所述电池包的底壁。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门槛组件、座椅安装横梁以及电池包,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位于所述电池包的上方,所述门槛组件位于所述座椅安装横梁与所述电池包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
CN202420010496.XU 2024-01-02 2024-01-02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Active CN2212142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10496.XU CN221214243U (zh) 2024-01-02 2024-01-02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420010496.XU CN221214243U (zh) 2024-01-02 2024-01-02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21214243U true CN221214243U (zh) 2024-06-25

Family

ID=915751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420010496.XU Active CN221214243U (zh) 2024-01-02 2024-01-02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212142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20452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0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6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21214243U (zh) 车辆的门槛组件及车辆
CN114132383B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地板总成
CN10920448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6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8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5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2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217022691U (zh) 汽车门槛总成
CN109204503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9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4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3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9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48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1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56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07B (zh) 车身横梁和车辆
CN109204467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CN109204541B (zh) 车身结构和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