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465425U -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465425U CN220465425U CN202322166304.2U CN202322166304U CN220465425U CN 220465425 U CN220465425 U CN 220465425U CN 202322166304 U CN202322166304 U CN 202322166304U CN 220465425 U CN220465425 U CN 22046542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mper
- section
- clamping
- vehicle
- whole vehic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10000001503 joint Anatomy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保险杠结构及车辆,所述保险杠结构包括相连接的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均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保险杠上段的底部设有凹型结构,保险杠下段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且格栅部分适配于凹型结构,并与凹型结构相连。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通过相连的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以及将格栅部分一体成型在保险杠下段的顶部,相较于传统的保险杠结构,在保证模态和刚度满足要求前提下,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利于保险杠的轻量化,并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能够提升前保险杠的刚度性能;还通过将格栅部分与保险杠上段底部的凹型结构适配并相连,利于提高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之间的连接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保险杠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设有该保险杠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工业的发展,各车厂对零部件的精益化设计越来越重视。现有的前保险杠由上下相连设置的多个部件组成,整体结构较为复杂,且装配使用的零部件数量较多,强度较低。不仅导致保险杠的生产成本高,而且安装过程复杂,装配效率低,同时对于各部件的制造精度要求较高。同时,保险杠的模态及刚度也对其性能有重要影响。因此如何在满足模态和刚度需求的前提下,合理的改进保险杠以减轻车重并降低油耗,已然成为保险杠设计的重要关注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保险杠结构,以减少零部件的数量,提高结构强度,并利于降低重量及生产成本。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保险杠结构,包括相连接的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且所述保险杠上段和所述保险杠下段均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保险杠上段的底部设有凹型结构,所述保险杠下段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且所述格栅部分适配于所述凹型结构,并与所述凹型结构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下段的顶部设有插槽;
所述保险杠上段的底部设有翻边,所述翻边插设在所述插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上段与所述保险杠下段之间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将所述保险杠上段与所述保险杠下段卡接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保险杠下段上的卡接口,以及设于所述保险杠上段上的卡扣,所述卡扣卡接在所述卡接口内;
所述卡接口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筋,所述限位筋与所述卡扣抵接,能够限制所述卡扣脱出所述卡接口。
进一步的,所述翻边上设有限位凸起;
所述卡扣抵接在所述保险杠下段的内侧,所述限位凸起抵接在所述保险杠下段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下段的底部设有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的延伸板;
所述延伸板的后端设有上凸的连接凸起,所述连接凸起用于和车身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下段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溅垫安装部;和/或,
所述格栅部分上设有雷达安装部。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上段与所述保险杠下段在整车左右方向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前后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保险杠上段的左右两端与所述保险杠下段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上下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左右方向。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保险杠结构,通过包括相连的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以及在保险杠下段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结构,在保证模态和刚度满足要求前提下,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利于降低保险杠的重量、降低模具开发费用及生产成本,而利于简化装配工艺,利于保险杠结构的轻量化,同时能够提升前保险杠的刚度性能;还通过格栅部分与保险杠上段底部的凹型结构适配并相连,利于提高保险杠上段和保险杠下段之间的连接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此外,保险杠上段底部的翻边插设在保险杠下段顶部的插槽内,利于防止保险杠上段和下段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进一步提升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之间的连接效果。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之间通过卡接部相连,利于两者之间的连接效率。卡接口和卡扣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实施,卡接口的顶部的限位筋能够限制卡扣脱出卡接口,从而提升卡接的牢固性。限位凸起能够与卡扣配合抵接在保险杠下段的内外两侧,进一步提高卡接部的卡接强度。
另外,延伸板及其上连接凸起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成型,且利于实现前保险杠结构在车身上的安装。防溅垫安装部利于防溅垫在保险杠下段的安装;雷达安装部则利于雷达部件在格栅部分上的安装。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的中部通过沿整车前后方向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连,利于防止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两者在整车前后方向上相对移动。
此外,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的两端通过沿整车上下方向相连的第二连接部相连,利于防止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两者在整车上下方向上相对移动;而通过沿整车左右方向相连的第三连接部相连,利于防止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两者在整车作用方向上相对移动,而利于提高保险杠上段与保险杠下段之间的连接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保险杠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保险杠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结构的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上段在其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A部放大图;
图5为图3中的B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上段在另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部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D部放大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下段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的E部放大图;
图11为图9中的F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保险杠上段;2、保险杠下段;
101、贯通孔;102、翻边;1021、卡扣;1022、卡头;1023、限位凸起;1024、第二连接配合孔;1025、第三连接配合孔;1026、第一定位孔;1027、第二定位柱;103、轮眉安装孔;104、凹型结构;
201、格栅部分;2011、第一连接孔;2012、连接臂;2013、插槽;2014、卡接口;2015、限位筋;202、延伸板;2021、连接凸起;2022、防溅垫安装孔;2023、雷达安装孔;2024、第二连接孔;2025、第三连接孔;2026、第一定位柱;2027、第二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方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是以车辆的上下方向、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为基准进行定义的。其中,车辆的上下方向也即车辆的高度方向,车辆的前后方向也即车辆的长度方向,车辆的左右方向也即车辆的宽度方向。另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保险杠结构,旨在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达到降低重量和生产成本的效果,提高结构强度,简化装配工艺。
整体构成上,该保险杠结构包括相连接的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且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均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保险杠上段1的底部设有凹型结构104,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201,且格栅部分201适配于凹型结构104,并与凹型结构104相连。
本实施例的保险杠结构,通过相连的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以及将格栅部分201设置在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相较于现有技术中的保险杠结构,在保证模态和刚度满足要求前提下,能够减少零部件的数量,利于降低保险杠的重量及生产成本,而利于保险杠结构的轻量化,同时能够提升前保险杠的刚度性能;还通过格栅部分201与保险杠上段1底部的凹型结构104适配且相连,利于提高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连接效果,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基于如上整体介绍,本实施例所述的保险杠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两者上下布置且相连,其中,保险杠上段1作为整个保险杠的主体,其在整车左右方向上延伸的同时,还在整车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在保险杠上段1上还设有贯通孔101,且贯通孔101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保险杠下段2位于整个保险杠的底部,并随形于保险杠上段1。另外,保险杠下段2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201,相较于现有技术,可减少零部件数量,减少装配工艺,降低模具开发费用和生成成本,有利于提高结构强度,以及整体装配精度。
本实施例中格栅部分201适配于凹型结构104是指两者的位置、外轮廓的形状规格等相同,使得格栅部分201和凹型结构104两者在连接状态下能够相接设置。作为优选的一种实施方式,格栅部分201位于保险杠顶部的中间位置,且沿整车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因格栅部分201的设置,使得保险杠下段2整体呈“凸”字形。相应的,凹型结构104设置在保险杠上段1底部的中间位置,且沿整车的左右方向延伸设置,因凹型结构104的设置,并使得保险杠上段1整体呈“凹”字形。
具体实施时,格栅部分201的结构形式可如图3中所示的,格栅部分201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沿整车高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列格栅孔。此处格栅孔的结构简单,便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当然,格栅部分201上格栅孔的结构形式及布置位置等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本实施例中通过格栅部分201位于凹型结构104内,一方面可增加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连接长度,而利于提升两者的连接效果,另一方面还能够防止连接状态下,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两者在整车左右方向上相对移动,而进一步提高两者的连接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3和图4中所示,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设有插槽2013,保险杠上段1的底部设有翻边102,翻边102插设在插槽2013内。通过翻边102在插槽2013中的插设能够起到初步定位的效果,防止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两者在整车高度方向上相对移动。且翻边102和插槽2013的结构简单,两者插装配合的效果较好。具体来说,插槽2013的槽口朝向整车的前部设置,插槽2013位于整个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边缘,既包括沿格栅部分201边缘设置的中间部分,还包括位于格栅部分201左右两侧的侧部部分。
如图6和图7中所示,对应于插槽2013,翻边102朝向整车后部翻折设置,翻边102位于整个保险杠上段1的底部边缘,既包括沿凹型结构104的周向设置的中间区域,还包括位于凹型结构104左右两侧的侧部区域。翻边102和插槽2013为连续设置在保险杠上段1底部和保险杠下段2顶部,利于增加保险杠上段1底部和保险杠下段2顶部之间的连接强度。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时,翻边102和插槽2013除了采用连续的结构形式外,还可在满足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将翻边102和插槽2013设置成断开设置的多段,此时,翻边102和插槽2013的位置和规格相匹配即可。
为提高保险杠的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之间设有卡接部,卡接部将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卡接相连。此处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通过卡接部卡接相连,利于提高装配效率。
作为卡接部的一种优选的结构示例,结合图9和图10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卡接部包括设于保险杠下段2上的卡接口2014,以及设于保险杠上段1上的卡扣1021,卡扣1021卡接在卡接口2014内。此处卡扣1021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延伸设置,卡扣1021的端部具有卡头1022。卡接口2014和卡扣1021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且卡接效果好。作为优选的,卡接口2014为沿整车的左右方向间隔设于插槽2013槽底的多个,卡扣1021为与卡接口2014一一对应设于翻边102上的多个,以提高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卡接牢固性。并且,在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连接时,随着翻边102在插槽2013中的插入,卡扣1021即可插入卡接口2014并卡入,并通过朝下设置的卡头1022抵接在保险杠下段2的内侧,从而将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进行初步连接,且利于提升保险杠的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翻边102在插槽2013中的插入还能够对安装过程中的卡扣1021进行导向,使得卡扣1021能够精准的卡入卡接口2014,进而提升装配精度。
此处,通过多个卡扣1021与多个卡接口2014的卡接,利于提高卡接部的卡接效果,从而提升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连接强度。并通过将卡接口2014设置在插槽2013的槽底,将卡扣1021设置在翻边102上,能够防止翻边102在插槽2013内脱出,从而进一步提高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连接强度。
更进一步的,如图10中所示,卡接口2014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筋2015,限位筋2015与卡扣1021抵接,能够限制卡扣1021脱出卡接口2014。该限位筋2015的底端和卡接口2014的下边缘之间限定出卡扣1021通过的空间。并且,为便于卡扣1021卡入卡接口2014中,限位筋2015以悬臂状设于卡接口2014内,以能够使其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卡扣1021插入卡接口2014的过程中,限位筋2015,能够因卡扣1021的抵接而向上翻折,并在卡扣1021与卡接口2014卡接时复位,从而抵接在卡扣1021的顶部,进而防止卡扣1021由卡接口2014中脱出。此处限位筋2015的结构简单,利于提升卡接口2014与卡扣1021的卡接强度。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翻边102上设有限位凸起1023,卡扣1021抵接在保险杠下段2的内侧,限位凸起1023抵接在保险杠下段2的外侧。本实施例中,限位凸起1023能够与卡扣1021配合抵接在保险杠下段2的内外两侧,进一步提高卡接部的卡接强度。
详细结构上,结合图6和图7中所示,限位凸起1023为沿翻边1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各限位凸起1023均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设置,以提高使用时的限位稳定性。作为优选的各卡扣102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限位凸起1023,以在卡扣1021与卡接口2014卡接时,限位凸起1023抵接在插槽2013槽底的外侧,卡扣1021的卡头1022抵接在插槽2013槽底的内侧,从而具有较好的卡接牢固性。
为进一步提高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之间的连接效果,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在整车左右方向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前后方向。具体结构上,如图1和图9中所示,第一连接部包括设于保险杠上段1底部中间处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连接孔2011,以及设于保险杠下段2顶部的多个连接臂2012,各连接臂2012上设有与第一连接孔2011对应设置的第一连接配合孔。
第一连接孔2011和第一连接配合孔均沿整车前后方向贯通设置,并通过沿整车前后方向穿经两者的第一连接件实现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中部之间的连接。此处第一连接部的结构简单,能够防止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两者在整车的前后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进而提升两者的连接牢固性。
进一步的,保险杠上段1的左右两端与保险杠下段2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相连,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上下方向,第三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左右方向。此处通过第二连接部能够防止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两者在整车的上下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第三连接部能够防止保险杠上段1与保险杠下段2两者在整车的左右方向上产生相对移动,从而提升两者的连接牢固性。
具体结构上,如图8和图11中所示,本实施例中的第二连接部包括设于保险杠下段2翻边102左右两端的第二连接孔2024,以及对应于第二连接孔2024设于保险杠上段1底部左右两端的第二连接配合孔1024,第二连接孔2024和第二连接配合孔1024均沿整车的上下方向贯通设置,两者经由沿整车上下方向穿经设置的第二连接件实现连接。为提高第二连接件的安装便利性,在各第二连接配合孔1024的一侧还设有第一定位孔1026,在第二连接孔2024的一侧设有与第一定位孔1026插装配合的第一定位柱2026。
本实施例中的第三连接部包括设于保险杠下段2翻边102左右两端的第三连接孔2025,以及对应于第三连接孔2025设于保险杠上段1底部左右两端的第三连接配合孔1025。第三连接孔2025和第三连接配合孔1025均沿整车的左右方向贯通设置,两者经由沿整车左右方向穿经设置的第三连接件实现连接。为提高第三连接件的安装便利性,在各第三连接孔2025的一侧还设有第二定位孔2027,在第三连接配合孔1025的一侧设有与第二定位孔2027插装配合的第二定位柱1027。需要注意的是,具体实施时,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两者仅设置其一的方案也是可行的。
为便于保险杠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如图9中所示,保险杠下段2的底部设有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的延伸板202,延伸板202的后端的中部设有上凸的连接凸起2021,连接凸起2021用于和车身相连。通过设置连接凸起2021,可使该部位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从而可提高保险杠结构的安装牢固性。并且,具体实施时,可将连接凸起2021的凸出高度设置较高,以充分提高其结构强度。
另外,优选地,连接凸起2021为沿延伸板2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在延伸板202中部之间的多个,连接凸起2021上均设有安装孔。保险杠通过多个安装孔与车身相连。此处延伸板202和连接凸起2021及安装孔的结构简单,便于布置和连接。当然,具体实施时,连接凸起2021的数量还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增减。
另外,保险杠下段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溅垫安装部,格栅部分201上设有雷达安装部,如此设置便于防溅垫和雷达部件的安装。如图9中所示,防溅垫安装部包括设于延伸板202左右两端的防溅垫安装孔2022。雷达安装部包括设于格栅部分201内侧中部,以及格栅部分201左右两端内侧的多个雷达安装孔2023,此处的雷达安装孔2023具体用于安装雷达控制器。具体实施时,防溅垫安装孔2022和雷达安装孔2023的数量及位置还可根据使用需求进行适应性的调整。
此外,在保险杠上段1的左右两侧还设有轮眉安装部,具体来说,轮眉安装部包括沿保险杠上段1左右两侧边缘间隔设置的多个轮眉安装孔103,以便于保险杠和轮眉之间的安装。
本实施所述的保险杠结构,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之间通过翻边102与插槽2013插装相连,卡扣1021与卡接口2014卡接相连,以及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第三连接部的设置,不仅利于提高装配效率,而且具有较高的连接牢固性。而且,经过实验验证,在材料及厚度相同的前提下,该结构的保险杠结构相较于现有结构,可减重1.3千克,模态性能提升0.3Hz,刚度提升10%以上,因而具有较好的使用效果。
除此之外,本实施例还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中设有如上所述的保险杠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车辆与上述的保险杠结构具有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相连接的保险杠上段(1)和保险杠下段(2),且所述保险杠上段(1)和所述保险杠下段(2)均沿整车左右方向延伸;
所述保险杠上段(1)的底部设有凹型结构(104),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格栅部分(201),且所述格栅部分(201)适配于所述凹型结构(104),并与所述凹型结构(104)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顶部设有插槽(2013);
所述保险杠上段(1)的底部设有翻边(102),所述翻边(102)插设在所述插槽(2013)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上段(1)与所述保险杠下段(2)之间设有卡接部,所述卡接部将所述保险杠上段(1)与所述保险杠下段(2)卡接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包括设于所述保险杠下段(2)上的卡接口(2014),以及设于所述保险杠上段(1)上的卡扣(1021),所述卡扣(1021)卡接在所述卡接口(2014)内;
所述卡接口(2014)的顶部设有向下延伸的限位筋(2015),所述限位筋(2015)与所述卡扣(1021)抵接,能够限制所述卡扣(1021)脱出所述卡接口(20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翻边(102)上设有限位凸起(1023);
所述卡扣(1021)抵接在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内侧,所述限位凸起(1023)抵接在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底部设有沿整车前后方向向后延伸的延伸板(202);
所述延伸板(202)的后端设有上凸的连接凸起(2021),所述连接凸起(2021)用于和车身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防溅垫安装部;和/或,
所述格栅部分(201)上设有雷达安装部。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上段(1)与所述保险杠下段(2)在整车左右方向的中部通过第一连接部相连,所述第一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前后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保险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保险杠上段(1)的左右两端与所述保险杠下段(2)的左右两端通过第二连接部和/或第三连接部相连;
所述第二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上下方向,所述第三连接部的连接方向为整车左右方向。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辆中设有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保险杠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66304.2U CN220465425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2166304.2U CN220465425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465425U true CN220465425U (zh) | 2024-02-09 |
Family
ID=898049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2166304.2U Active CN220465425U (zh) | 2023-08-11 | 2023-08-11 |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465425U (zh) |
-
2023
- 2023-08-11 CN CN202322166304.2U patent/CN22046542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1265049A (zh) | 一种沙发生产方法 | |
CN220465425U (zh) | 保险杠结构及车辆 | |
CN107401028B (zh) | 一种台面板装配结构及洗衣机 | |
CN204870811U (zh) | 一种汽车立柱饰板一体成型卡接机构 | |
CN204978572U (zh) | 一种雨刷连接结构 | |
CN217100199U (zh) | 后地板连接结构及车辆车身 | |
CN213973722U (zh) | 一种头枕装配板件和汽车座椅头枕装配结构 | |
CN222392368U (zh) | 一种舞台设备安装滑架 | |
CN219192357U (zh) | 后轮罩总成及车辆 | |
CN217917882U (zh) | 雨刷及其刷头 | |
CN216709450U (zh) | 车辆及其挡泥板 | |
CN220430067U (zh) | 一种汽车左下a柱线束连接器固定支架 | |
CN211000768U (zh) | 一种电动汽车后桥易装配型卡合紧固装置 | |
CN214404206U (zh) | 一种定位组合金属部件 | |
CN220904757U (zh) | 一种儿童座椅下固定点遮蔽件 | |
CN218258389U (zh) | 仪表板 | |
CN210859425U (zh) | 一种型材钢加工调节紧固装置 | |
CN219382170U (zh) | 一种车门扶手总成及车辆 | |
CN205524118U (zh) | 汽车后排前安全气囊的安装结构 | |
CN219214938U (zh) | 卡接结构及汽车 | |
CN211809875U (zh) | 一种汽车副仪表板外框结构 | |
CN222004984U (zh) | 一种坐盆固定件及座椅 | |
CN211567843U (zh) | 一种装饰板及车辆 | |
CN217227312U (zh) | 一种充电口结构 | |
CN215561339U (zh) | 一种洗衣机用牵引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