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20016012U -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20016012U CN220016012U CN202321074922.8U CN202321074922U CN220016012U CN 220016012 U CN220016012 U CN 220016012U CN 202321074922 U CN202321074922 U CN 202321074922U CN 220016012 U CN220016012 U CN 22001601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uffer
- outer side
- upper shell
- block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633 protec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61 lubr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939 shock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General Details Of Gearing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壳盖,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边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侧活动套设有U形卡块,所述U形卡块的底部设置有梅花螺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在变速箱缓冲结构中设置的缓冲机构,进而起到了对防护罩进行缓冲防护的目的,避免了防护罩出现破损的情况,有效的对连接轴进行保护,有利于后续变速箱的运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所使用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经检索发现,在专利申请号CN202021843237.3的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包括变速箱本体和转轴,所述变速箱本体的左侧设置有第一防护罩,且第一防护罩的内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第一防护罩的左侧设置有第一连接端,所述变速箱本体的上方设置有润滑油槽,且润滑油槽的内部设置有旋杆,所述旋杆的上方设置有转把,且旋杆的下方设置有堵油塞,所述堵油塞的下方设置有漏孔,所述转轴设置于变速箱本体的下方,且转轴的下方设置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该变速箱缓冲结构设置有第一防护罩能够对第一连接端进行安装防护,缓冲弹簧能够在装置发生距离晃动时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防止第一防护罩受损对第一连接端造成损坏。
以上专利中虽然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但是还是存在以下不足:1.其变速箱中连接端的外侧依靠缓冲弹簧和防护罩来实现对其的缓冲防护,而缓冲弹簧所提供的缓冲效果有限,致使防护罩容易出现破损的情况,进而降低了对变速箱的连接端防护效果,不利于后续变速箱的运行;2.其变速箱不具备便捷拆卸性,使得维护人员无法对其进行快速拆装,致使维护人员需耗费大量的拆卸时间,不利于维护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包括上壳体,所述上壳体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壳盖,所述上壳体的顶部边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销轴,所述销轴的外侧活动套设有U形卡块,所述U形卡块的底部设置有梅花螺栓,所述上壳体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所述上壳体和下壳体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
所述缓冲机构包括固定套设在防护罩外侧的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缓冲座,所述缓冲座的内部开设有缓冲仓,且其远离支撑环的一端设置贯穿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缓冲仓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滑槽,且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阻尼缓震器,所述滑槽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滑块,所述阻尼缓震器的外侧匹配套设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套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壳盖的底部外侧表面与上壳体的顶部表面密封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固定块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块关于上壳体的外侧表面呈左右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U形卡块的内侧表面与下壳体的顶端边侧表面相接触,所述梅花螺栓的顶端依次螺纹贯穿于U形卡块的底部表面、下壳体的顶端边侧表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防护罩的相向端分别与下壳体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其的内壁与连接轴的外侧表面不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支撑块的底端延伸至缓冲仓的内部并与缓冲滑块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滑块的外侧表面与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方案,所述阻尼缓震器的顶部表面与缓冲滑块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变速箱缓冲结构中设置的缓冲机构,从而利用缓冲机构中的结构设计,实现了对橡胶套环的柔性支撑,进而起到了对防护罩进行缓冲防护的目的,避免了防护罩出现破损的情况,有效的对连接轴进行保护,有利于后续变速箱的运行。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从而利用固定块、安装槽、销轴、U形卡块和梅花螺栓的结构设计,实现了U形卡块与上壳体、下壳体间的紧密接触,进而起到了对上壳体和下壳体间进行便捷安装或拆卸的目的,便于后续对变速箱内部的零件进行维修或更换,提高了维护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点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缓冲机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壳体;101、壳盖;102、固定块;1021、安装槽;1022、销轴;1023、U形卡块;1024、梅花螺栓;2、下壳体;3、连接轴;301、防护罩;4、缓冲机构;401、支撑环;402、缓冲座;403、缓冲仓;404、支撑块;405、滑槽;406、阻尼缓震器;407、缓冲滑块;408、支撑弹簧;409、橡胶套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实施例,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包括上壳体1,上壳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壳盖101,上壳体1的顶部边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2,固定块10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021,安装槽1021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销轴1022,销轴1022的外侧活动套设有U形卡块1023,U形卡块1023的底部设置有梅花螺栓1024,上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2,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3,连接轴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护罩301;
具体的,固定块102有多个,多个固定块102关于上壳体1的外侧表面呈左右对称设置,U形卡块1023的内侧表面与下壳体2的顶端边侧表面相接触,梅花螺栓1024的顶端依次螺纹贯穿于U形卡块1023的底部表面、下壳体2的顶端边侧表面;
本实施方案中,梅花螺栓1024的设置主要用来对U形卡块1023进行固定,而U形卡块1023能够保证了上壳体1与下壳体2间紧密接触,从而便于后续对变速箱进行安装或拆卸。
具体的,防护罩301的相向端分别与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其的内壁与连接轴3的外侧表面不接触;
本实施方案中,防护罩301的设置主要用来对连接轴3进行保护,有效的防止了连接轴3受到碰撞作用力,便于后续变速箱的正常运行。
优选的,壳盖101的底部外侧表面与上壳体1的顶部表面密封接触。
在该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和图3,防护罩30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4,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套设在防护罩301外侧的支撑环401,支撑环401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缓冲座402,缓冲座402的内部开设有缓冲仓403,且其远离支撑环401的一端设置贯穿设置有支撑块404,缓冲仓403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滑槽405,且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阻尼缓震器406,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滑块407,阻尼缓震器406的外侧匹配套设有支撑弹簧408,支撑块4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套环409;
具体的,支撑块404的底端延伸至缓冲仓403的内部并与缓冲滑块407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缓冲滑块407的外侧表面与滑槽405的内壁滑动连接,阻尼缓震器406的顶部表面与缓冲滑块407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
本实施方案中,阻尼缓震器406和支撑弹簧408的设置主要为缓冲滑块407提供弹性支撑力,在缓冲滑块407与缓冲仓403的滑动配合下,使橡胶套环409得以产生形变,从而到达了对防护罩301进行作用力缓冲的作用,满足了使用人员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在对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进行使用时,先将变速箱移动到所需要的位置并确保变速箱的底部表面与安装点完全接触,随之对其进行固定,而后将连接轴3与所需装置相连接并可对变速箱进行运行,进一步的,当作用力施加在橡胶套环409的外侧时,橡胶套环409产生形变并挤压缓冲滑块407,随之缓冲滑块407与滑槽405发生滑动下移,而缓冲滑块407则逐渐挤压阻尼缓震器406和支撑弹簧408,随之支撑弹簧408产生弹性反作用力,在该弹性反作用力的租用下,实现了对橡胶套环409的弹性支撑并与所施加的力相互制衡,由此达到了对防护罩301进行缓冲的作用,保证了防护罩301的完整性,再进一步,当需要对变速箱内部进行维护时,转动梅花螺栓1024,使其远离逐渐下移,直至梅花螺栓1024与下壳体2分离,此时,转动U形卡块1023即可使其与下壳体2脱离,随之移动上壳体1即可实现了其与下壳体2的拆卸操作,便于维护人员进行操作,提高了变速箱的实用效果。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7)
1.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包括上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中间位置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壳盖(101),所述上壳体(1)的顶部边侧固定设置有固定块(102),所述固定块(102)的顶部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021),所述安装槽(1021)内部的左右两侧固定安装有销轴(1022),所述销轴(1022)的外侧活动套设有U形卡块(1023),所述U形卡块(1023)的底部设置有梅花螺栓(1024),所述上壳体(1)的底部设置有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和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连接轴(3),所述连接轴(3)的外侧分别设置有防护罩(301),所述防护罩(301)的外侧设置有缓冲机构(4);
所述缓冲机构(4)包括固定套设在防护罩(301)外侧的支撑环(401),所述支撑环(401)的外侧分别固定安装有缓冲座(402),所述缓冲座(402)的内部开设有缓冲仓(403),且其远离支撑环(401)的一端设置贯穿设置有支撑块(404),所述缓冲仓(403)内壁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滑槽(405),且其的内部底端固定安装阻尼缓震器(406),所述滑槽(405)的内部设置有缓冲滑块(407),所述阻尼缓震器(406)的外侧匹配套设有支撑弹簧(408),所述支撑块(404)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橡胶套环(40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盖(101)的底部外侧表面与上壳体(1)的顶部表面密封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02)有多个,多个所述固定块(102)关于上壳体(1)的外侧表面呈左右对称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U形卡块(1023)的内侧表面与下壳体(2)的顶端边侧表面相接触,所述梅花螺栓(1024)的顶端依次螺纹贯穿于U形卡块(1023)的底部表面、下壳体(2)的顶端边侧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301)的相向端分别与下壳体(2)的左右两侧表面固定连接,且其的内壁与连接轴(3)的外侧表面不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块(404)的底端延伸至缓冲仓(403)的内部并与缓冲滑块(407)的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缓冲滑块(407)的外侧表面与滑槽(405)的内壁滑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缓震器(406)的顶部表面与缓冲滑块(407)的底部表面固定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74922.8U CN220016012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1074922.8U CN220016012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20016012U true CN220016012U (zh) | 2023-11-14 |
Family
ID=886806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1074922.8U Active CN220016012U (zh) | 2023-05-08 | 2023-05-08 |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2001601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8659A (zh) * | 2024-04-29 | 2024-05-28 | 福建明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室盖罩连接结构 |
-
2023
- 2023-05-08 CN CN202321074922.8U patent/CN22001601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088659A (zh) * | 2024-04-29 | 2024-05-28 | 福建明泰船舶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齿轮室盖罩连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20016012U (zh) | 一种变速箱缓冲结构 | |
CN101190769B (zh) | 重载荷平衡机构 | |
CN208578182U (zh) | 一种可减震的建筑结构 | |
CN113883213A (zh) | 一种基于金属橡胶的组合式减振器及其工作方法 | |
CN203066854U (zh) | 动力头缓冲装置及旋挖钻机 | |
CN201024029Y (zh) | 新型液压滚动罐耳 | |
CN214578274U (zh) | 一种高强度曲轴 | |
CN210948339U (zh) | 一种轻质坚固人防门 | |
CN101773875B (zh) | 一种碟式分离机立轴的弹性支承装置 | |
CN211259401U (zh) | 一种结构简单的销柱式联轴器 | |
CN208605498U (zh) | 一种汽车悬挂球头总成 | |
CN216895334U (zh) | 一种具有阻尼效果的铰链 | |
CN2539876Y (zh) | 分级安全离合器 | |
CN207150340U (zh) | 一种电机蜗杆安装结构 | |
CN101649855B (zh) | 一种两转动自由度的组合式铰链 | |
CN212240941U (zh) | 一种多自由度运动平台 | |
CN210068782U (zh) | 万向联轴器 | |
CN211667073U (zh) | 一种安全性高的弹簧减震器 | |
CN205766129U (zh) | 一种自动平衡式机械手 | |
CN220706255U (zh) | 一种锁紧机构及磨煤机润滑油泵传动轴 | |
CN221697587U (zh) | 硫化机上顶盖防掉落装置 | |
CN217925366U (zh) | 一种防止链条滑脱的链条锁扣 | |
CN214367357U (zh) | 一种新型弹性联轴器 | |
CN221194683U (zh) | 一种防爆门门轴 | |
CN218625981U (zh) | 一种装配式抗震支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