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3605141U -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 Google Patents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3605141U CN213605141U CN202021864298.8U CN202021864298U CN213605141U CN 213605141 U CN213605141 U CN 213605141U CN 202021864298 U CN202021864298 U CN 202021864298U CN 213605141 U CN213605141 U CN 21360514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ign indicating
- indicating number
- reinforcing
- angle sign
- support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rniture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其技术方案要点是柜台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横梁和立柱,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加强梁和加强柱,所述加强梁、加强柱与横梁之间共同形成可供隔板安装的安装口,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加强柱朝向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可供隔板插置固定的安装槽。利用加强梁、加强柱与横梁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隔板进行拆装,实现对架体内容纳空间的自由分割,适用性更高,而且加强梁和加强柱内开设的安装槽也便于隔板的快速拆装,加装隔板更加方便;另外,当安装口内不安装隔板时,加强梁和加强柱也起到了加强架体结构的作用,提高柜台支撑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背景技术
中岛台是一种用来摆放和展示常用物品的家具,常见有全木质的中岛台,也有采用金属支撑框架和大理石面板组成的中岛台。一般为了对中岛台进行功能分区,会采用隔板进行分隔,形成各个摆放空间。但是现有的中岛台中,隔板通常在出厂时已经组装完毕,用户无法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隔板是否安装以及隔板的安装数量,适用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首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适用性较高的柜台支撑框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采用上述柜台支撑框架的中岛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柜台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多根相互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的横梁和立柱,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加强梁和加强柱,所述加强梁、加强柱与横梁之间共同形成可供隔板安装的安装口,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加强柱朝向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可供隔板插置固定的安装槽。
进一步设置: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安装于架体底部的托板,所述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对应连接于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多根所述下横梁与立柱共同围合形成供托板安装固定的容纳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托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下横梁靠近容纳口的一侧凸出形成插置于插槽内的插块。
进一步设置: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顶边角码,所述顶边角码的两端分别对应穿入并固定于所述加强梁和加强柱的端部内,所述上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顶边角码通过的安装缺口。
进一步设置:所述加强梁和加强柱内均分别开设有供顶边角码穿入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顶边角码上开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顶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内从而与加强梁和加强柱固定,所述上横梁顶面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顶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一避让孔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内从而与上横梁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于加强柱和下横梁之间的底边角码,所述底边角码的一端穿入至加强柱的安装通道内,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横梁上,所述底边角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加强柱的底端也开设有所述连通孔,所述下横梁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底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内从而与加强柱固定,且所述底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二避让孔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内从而与下横梁固定。
进一步设置: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角端角码,所述角端角码连接于立柱和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横梁之间,所述立柱的端部开设有供角端角码嵌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上相互垂直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角端角码的端部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穿入固定于对应的横梁端部内。
进一步设置:所述角端角码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部和倾斜连接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调节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插入固定于两个上横梁内,所述调节部嵌入固定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调节部上开设有调节避让孔,所述立柱上对应所述调节避让孔开设有调节紧固孔,所述角端角码借助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避让孔并旋入调节紧固孔从而带动上横梁靠近并抵紧于所述立柱。
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内壁凸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可供装饰件卡接固定从而对安装槽形成遮挡。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中岛台,包括面板,还包括上述的柜台支撑框架,所述面板承托于所述架体上方。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柜台支撑框架中,利用加强梁、加强柱与横梁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隔板进行拆装,实现对架体内容纳空间的自由分割,适用性更高,而且加强梁和加强柱内开设的安装槽也便于隔板的快速拆装,加装隔板更加方便;另外,当安装口内不安装隔板时,加强梁和加强柱也起到了加强架体结构的作用,提高柜台支撑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柜台支撑框架中,利用顶边角码和底边角码实现了加强梁、加强柱、上横梁和下横梁之间相互固定,连接结构稳定牢固,而且在顶边角码和底边角码隐藏于加强梁和加强柱内,同时紧固件(如螺钉)由安装槽穿入进行紧固,使紧固件不会外露,整体更加美观平整。
3.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柜台支撑框架中,利用连接部连接两个上横梁,并借助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部上的调节避让孔,与调节紧固孔进行连接,在调节紧固件紧固的过程中,带动角端角码沿立柱的斜对角方向移动,使两个上横梁均往靠近立柱方向移动,并逐渐抵紧于立柱,从而减小上横梁与立柱之间的安装间隙,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紧密性,提升柜台支撑框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中岛台中,通过采用上述的柜台支撑框架,柜台支撑框架的连接紧密性较高,对面板的支撑强度更高,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这些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柜台支撑框架与隔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柜台支撑框架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加强柱与下横梁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加强柱、加强梁与上横梁连接处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2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7为图2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立柱与上横梁连接处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立柱与上横梁连接结构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中立柱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柜台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多根相互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的横梁和立柱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架体包括八根横梁和四根立柱1。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加强梁2和加强柱3,所述加强柱3呈竖直设置并连接于两根上下设置的横梁之间,所述加强梁2呈水平设置并连接于位于同一水平面的两根横梁之间。所述加强梁2、加强柱3与横梁之间共同形成可供隔板安装的安装口,所述加强梁2和所述加强柱3朝向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可供隔板插置固定的安装槽21。
利用加强梁2、加强柱3与横梁的可拆卸连接结构,可便于用户根据需要对隔板进行拆装,实现对架体内容纳空间的自由分割,适用性更高,而且加强梁2和加强柱3内开设的安装槽21也便于隔板的快速拆装,加装隔板更加方便;另外,当安装口内不安装隔板时,加强梁2和加强柱3也起到了加强架体结构的作用,提高柜台支撑框架的结构稳定性和承重能力。
结合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安装于架体底部的托板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托板4采用木质材料制成,所述架体、加强梁2和加强柱3采用铝合金材料制成。所述横梁包括上横梁5和下横梁6,所述上横梁5和下横梁6分别对应连接于立柱1的顶端和底端,四根所述下横梁6与立柱1共同围合形成供托板4安装固定的容纳口。
通过设置托板4,既可以便于物件的放置,又可以对架体底部进行加固,使柜台支撑框架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不容易发生晃动和垮塌。
优选地,所述托板4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41,所述下横梁6靠近容纳口的一侧凸出形成插置于插槽41内的插块6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插块61的侧壁上呈锯齿状结构。利用托板4上插槽41与下横梁6上插块61的插接结构,使托板4与下横梁6沿竖直方向相互卡接固定,使托板4不易与下横梁6发生分离,提高了托板4的承重能力。另外,插块61上锯齿状的结构提高了插块61与插槽41内壁的摩擦力,提升了托板4与下横梁6的连接紧密性和可靠性。
结合图5和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顶边角码7,所述顶边角码7呈直角薄边结构,其两侧板长度和结构相同。所述顶边角码7的两端分别对应穿入并固定于所述加强梁2和加强柱3的端部内,所述上横梁5上开设有供所述顶边角码7通过的安装缺口51。
进一步地,所述加强梁2和加强柱3内均分别开设有供顶边角码7穿入的安装通道31,所述安装槽21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31连通的连通孔22,所述顶边角码7上开设有第一紧固孔71,所述顶边角码7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22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71内从而与加强梁2和加强柱3固定,所述上横梁5顶面上设有第一避让孔52,所述顶边角码7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一避让孔52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71内从而与上横梁5固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紧固件采用螺栓,所述第一紧固孔71为螺纹孔。
结合图4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连接于加强柱3和下横梁6之间的底边角码8,所述底边角码8的一端穿入至加强柱3的安装通道31内,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横梁6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底边角码8为非对称结构,其两个侧板的长度不相同,穿入至加强柱3内的侧板较长,而与下横梁6连接的侧板较短。所述底边角码8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紧固孔81,即底边角码8的两个侧板上均开设有第二紧固孔81,所述加强柱3的底端也开设有所述连通孔22,所述下横梁6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62,所述底边角码8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22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81内从而与加强柱3固定,且所述底边角码8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二避让孔62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81内从而与下横梁6固定。
通过上述结构的设置,当加强梁2、加强柱3与上横梁5进行组装时,顶边角码7的两端穿入至加强梁2和加强柱3内,并通过螺栓由安装槽21穿入对顶边角码7进行固定,螺栓隐藏于安装槽21内,加强梁2、加强柱3的外表面不会外露螺栓。在顶边角码7与上横梁5进行连接时,螺栓由上横梁5上方拧入对顶边角码7进行固定,利用盖设于柜台支撑框架上方的面板可对上横梁5上的第一避让孔52和螺栓进行遮挡,使螺栓不外露。在加强柱3与下横梁6进行连接时,同样地,利用底边角码8穿入加强柱3内固定后,借助螺栓由下横梁6下方穿入对底边角码8进行固定,实现了加强柱3与下横梁6的固定,同时,由于下横梁6贴近地面,也避免了下横梁6下方的第二避让孔62和螺栓外露。综上可见,采用这样的结构避免了螺栓的外露,整体结构更加美观。
结合图7所示,优选地,所述下横梁6的上方开设有供底边角码8穿过的定位缺口63。通过开设定位缺口63,在加强柱3与下横梁6进行组装时,定位缺口63可为底边角码8的安装提供定位作用,便于底边角码8与下横梁6的连接固定,同时底边角码8与下横梁6也形成了沿水平方向的卡接结构,提升了两者的连接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柜台支撑框架的结构强度。
结合图3所示,优选地,所述安装通道31的两内壁上凸出形成限位块311,所述顶边角码7卡置于安装槽21底壁和限位块311之间。利用限位块311和安装槽21底壁的相互夹持作用,对顶边角码7或底边角码8形成了定位夹持的作用,使顶边角码7或底边角码8在安装固定时更加稳定,不易发生晃动,提供了安装的便利性。
结合图8至图10所示,进一步地,所述柜台支撑框架还包括角端角码9,所述角端角码9连接于立柱1和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横梁之间,所述立柱1的端部开设有供角端角码9嵌入的卡接槽11,所述卡接槽11上相互垂直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避让缺口12,所述角端角码9的端部穿过所述避让缺口12并穿入固定于对应的横梁端部内。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于上横梁5与立柱1之间的角端角码9与安装于下横梁6与立柱1之间的角端角码9的结构相同。在立柱1与横梁进行组装时,利用角端角码9穿入至横梁内,再将角端角码9卡入至卡接槽11内,同时使角端角码9的两端穿过避让缺口12,实现了横梁与立柱1的连接固定,安装较为简便,且角端角码9不外露,提高整体的美观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角端角码9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部91和倾斜连接于两个连接部91之间的调节部92,两个所述连接部91对应插入固定于两个上横梁5内,所述调节部92嵌入固定于所述卡接槽11内,所述调节部92上开设有调节避让孔921,所述立柱1上对应所述调节避让孔921开设有调节紧固孔13,所述角端角码9借助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避让孔921并旋入调节紧固孔13从而带动上横梁5靠近并抵紧于所述立柱1。在本实施例中,由于下横梁6与托板4连接,且托板4抵接于立柱1侧壁上,下横梁6与立柱1的连接处无需通过调节紧固件进行拉紧调节。
利用连接部91连接两个上横梁5,并借助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部92上的调节避让孔921,与调节紧固孔13进行连接,在调节紧固件紧固的过程中,带动角端角码9沿立柱1的斜对角方向移动,使两个上横梁5均往靠近立柱1方向移动,并逐渐抵紧于立柱1,从而减小上横梁5与立柱1之间的安装间隙,提高了两者的连接紧密性,提升柜台支撑框架整体结构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91上沿垂直于其与调节部92形成的平面的方向开设有第三避让孔911,所述立柱1上对应所述第三避让孔911开设有锁固孔14,所述角端角码9借助锁固件穿过第三避让孔911后连接于锁固孔14内从而与立柱1固定,所述锁固件为自攻螺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立柱1两相互垂直内壁上连接有弧形板15,所述弧形板15限定出所述锁固孔14并在弧形板15的两端之间形成变形缺口16。优选地,两个所述弧形板15上的变形缺口16呈相互垂直朝向,弧形板15上的变形缺口16的开设方向背向与该弧形板15连接的立柱1的内壁。
通过采用弧形板15形成锁固孔14的结构,锁固孔14为自攻螺钉提供了安装紧固的位置,利用自攻螺钉穿过角端角码9后与锁固孔14连接,使角端角码9预固定于立柱1上。由于弧形板15上形成了变形缺口16,使弧形板15具有一定的弹性变形能力,在自攻螺钉拧入弧形板15内部时,利用弧形板15的弹性变形能力可夹紧自攻螺钉,实现了自攻螺钉的固定。另外,当角端角码9通过自攻螺钉与立柱1预固定后,转动调节螺栓,角端角码9可带动上横梁5抵紧于立柱1上,同时由于角端角码9需要相对立柱1发生了小距离的位移,变形缺口16也为角端角码9提供了一定的位移的空间,确保上横梁5与立柱1连接的紧密性。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弧形板15的变形缺口16均对应朝向上横梁5的拉紧方向,使自攻螺钉可朝变形缺口16方向发生位移,也使立柱1整体的受力更加均衡,不易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部91上开设有第三紧固孔912,所述横梁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避让孔53,所述角端角码9借助紧固件穿过第四避让孔53并穿入第三紧固孔912内与横梁连接固定,所述紧固件为螺栓。优选地,上横梁5上的第四避让孔53开设于其顶面上,下横梁6上的第四避让孔53开设于其底面上。通过这样的结构设置,对横梁上的第四避让孔53进行遮挡,防止第四避让孔53和螺栓外露,确保整体外观的一致性和美观性。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槽21的槽口内壁凸出形成卡块211,所述卡块211可供装饰件卡接固定从而对安装槽21形成遮挡。优选地,所述立柱1的内侧壁上开设有可供装饰件嵌入安装的嵌入槽17,所述嵌入槽17的槽口处凸出形成可供装饰件卡接固定卡接部171。通过在安装槽21的槽口处设置卡块211,便于装饰件的安装,当无需安装隔板时,可利用装饰件对安装槽21进行掩盖,同样地,利用装饰件卡入嵌入槽17内,使立柱1更加平整,而防止螺栓的外露,进一步提升整体的美观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中岛台,包括面板以及上述的柜台支撑框架,所述面板承托于所述架体上方。通过采用上述的的柜台支撑框架,柜台支撑框架的连接紧密性较高,对面板的支撑强度更高,整体结构更加牢固可靠。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柜台支撑框架,包括架体,所述架体包括多根相互垂直连接并共同围合限定出容纳空间的横梁和立柱,其特征是:还包括可拆卸地连接于横梁之间的加强梁和加强柱,所述加强梁、加强柱与横梁之间共同形成可供隔板安装的安装口,所述加强梁和所述加强柱朝向安装口的一侧开设有可供隔板插置固定的安装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还包括安装于架体底部的托板,所述横梁包括上横梁和下横梁,所述上横梁和下横梁分别对应连接于立柱的顶端和底端,多根所述下横梁与立柱共同围合形成供托板安装固定的容纳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所述托板的侧壁上开设有插槽,所述下横梁靠近容纳口的一侧凸出形成插置于插槽内的插块。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还包括顶边角码,所述顶边角码的两端分别对应穿入并固定于所述加强梁和加强柱的端部内,所述上横梁上开设有供所述顶边角码通过的安装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加强梁和加强柱内均分别开设有供顶边角码穿入的安装通道,所述安装槽底部开设有与所述安装通道连通的连通孔,所述顶边角码上开设有第一紧固孔,所述顶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内从而与加强梁和加强柱固定,所述上横梁顶面上设有第一避让孔,所述顶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一避让孔后连接于第一紧固孔内从而与上横梁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还包括连接于加强柱和下横梁之间的底边角码,所述底边角码的一端穿入至加强柱的安装通道内,其另一端固定于下横梁上,所述底边角码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二紧固孔,所述加强柱的底端也开设有所述连通孔,所述下横梁的底面开设有第二避让孔,所述底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连通孔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内从而与加强柱固定,且所述底边角码借助紧固件穿过第二避让孔后连接于第二紧固孔内从而与下横梁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还包括角端角码,所述角端角码连接于立柱和相邻的两个相互垂直的横梁之间,所述立柱的端部开设有供角端角码嵌入的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上相互垂直的两侧壁上开设有避让缺口,所述角端角码的端部穿过所述避让缺口并穿入固定于对应的横梁端部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所述角端角码包括两个相互垂直的连接部和倾斜连接于两个连接部之间的调节部,两个所述连接部对应插入固定于两个上横梁内,所述调节部嵌入固定于所述卡接槽内,所述调节部上开设有调节避让孔,所述立柱上对应所述调节避让孔开设有调节紧固孔,所述角端角码借助调节紧固件穿过调节避让孔并旋入调节紧固孔从而带动上横梁靠近并抵紧于所述立柱。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内壁凸出形成卡块,所述卡块可供装饰件卡接固定从而对安装槽形成遮挡。
10.一种中岛台,包括面板,其特征是:还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柜台支撑框架,所述面板承托于所述架体上方。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4298.8U CN213605141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4298.8U CN213605141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3605141U true CN213605141U (zh) | 2021-07-06 |
Family
ID=766462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64298.8U Active CN213605141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3605141U (zh)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64298.8U patent/CN21360514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3009258U (ja) | 外装板を有する機器キャビネット用の骨組 | |
US20080224579A1 (en) | Modular storage system | |
US5191986A (en) | Storage organizer system and method for installing the same | |
CN213605141U (zh) | 柜台支撑框架和中岛台 | |
JP2008190153A (ja) | 壁面構造 | |
CN110430783A (zh) | 用于抽屉的面板结构 | |
CN1213954A (zh) | 贮存装置 | |
JPH0236806A (ja) | デスク脚の取付金具 | |
CN210055177U (zh) | 一种衣柜的外侧板安装结构 | |
KR100806924B1 (ko) | 타공형 인테리어 패널의 브라켓 조립 구조 | |
JP3519067B2 (ja) | 電子装置の筺体構造 | |
JPS634808Y2 (zh) | ||
FI130558B (en) | Storage arrangement | |
JPH10272022A (ja) | 天板連結装置 | |
US11901717B2 (en) | Bracket for mounting an electrical box to the open face of a metal stud | |
US20050253489A1 (en) | Self-squaring modular cabinetry | |
CN216490934U (zh) | 一种壁挂式安装音响装置 | |
JPH0712540Y2 (ja) | 吊り戸棚のブラケット取付構造 | |
CN213509101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幕墙 | |
JP4918838B2 (ja) | 壁面構造 | |
CN211286491U (zh) | 新型墙板安装结构 | |
KR200201274Y1 (ko) | 바닥 패널 설치부재 | |
CN210713427U (zh) | 石材面板装配式安装结构 | |
KR200406549Y1 (ko) | 유리칸막이 테이블 | |
JP2000192582A (ja) | 間仕切パネルの安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