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2950220U -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2950220U CN212950220U CN202021866523.1U CN202021866523U CN212950220U CN 212950220 U CN212950220 U CN 212950220U CN 202021866523 U CN202021866523 U CN 202021866523U CN 212950220 U CN212950220 U CN 2129502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lamping
- fixing
- fixed
- mounting sleeve
- clamping por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72—Electromobility specific charging systems or methods for batteries, ultracapacitors, supercapacitors or double-layer capacitor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or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T90/10—Technologies relating to charging of electric vehicles
- Y02T90/12—Electric charging station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充电桩包括桩本体,桩本体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桩本体包括安装面,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夹持组件,固定座固定在安装面上,夹持组件与固定座活动连接,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电动汽车上以使桩本体固定在电动汽车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组件和固定座实现了将充电桩的桩本体固定在电动汽车上的效果,避免了便携式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桩本体容易落地上,容易被别的移动物体碾压或绊倒行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地解决了现有桩本体生产成本高,需经过抗碾压测试工序的问题,提高了桩本体的生产效益。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电动汽车的充电基础设施不足的问题日益明显。尤其是在偏远地区,严重缺乏充电站等专用充电设施,电动汽车无法方便快捷地进行补电。为此,相关技术中通常会给电动汽车配备一台便携式充电桩,以使电动汽车能够使用市电进行补电,但是由于便携式充电桩一般充电较为缓慢,充电时间较长,在长时间的户外充电过程中,充电桩一般都放置在地面,容易被别的移动物体碾压或绊倒行人。因此,行业内要求,凡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放在地上使用的装置结构,其必须满足抗碾压的国家标准。基于此要求,桩本体的用料、结构及生产工艺均需满足一定标准,尤其是用料方面,并且成品生产出来以后还需要经过层层检测、试验,以保证成品在实际使用中可以满足抗碾压的条件。由此可知,相关技术中桩本体的生产成本较高,生产效益有待提升,并且其使用方式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以改善上述问题。
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所述充电桩包括桩本体,所述桩本体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所述桩本体包括安装面,所述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汽车上以使所述桩本体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柱和限位台,所述固定柱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限位台固定在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一双扭簧,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一双扭簧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臂依次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并被所述限位台限位,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上。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以及将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双扭簧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筒依次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双扭簧包括第一弹簧体和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体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抵压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抵压所述第三夹持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臂还包括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夹持臂还包括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套筒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所述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三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弹簧体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套筒依次叠加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卡嵌安装。
优选地,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端均设有“L”型夹块,两个所述“L”型夹块互相匹配抵接后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配合使用。
优选地,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所述第四夹持部远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分别设有夹持爪,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所述夹持爪方向相反,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上的所述夹持爪方向相反,所述夹持爪固定夹持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上。
优选地,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固定架和固定销,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板和设置于所述夹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第二双扭簧,所述夹板通过所述固定销枢接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双扭簧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双扭簧同时对所述夹板和所述固定底座产生抵压作用。
优选地,所述夹板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在所述夹板上的垂直部和连接在所述垂直部上并远离所述夹板的末端且与所述垂直部形成直角的抵压部;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夹板靠近所述安装面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夹板夹持固定在电动汽车轮毂上并通过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有固定钩,所述夹板设有贯穿所述夹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钩穿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夹板固定。
优选地,所述第二双扭簧包括第二弹簧体和第三弹簧体以及将所述第二弹簧体与所述第三弹簧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弹簧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弹簧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夹板固定,所述第二弹簧体和所述第三弹簧体套设于所述固定销上,所述连接部抵压所述固定底座。
本实用新型通过夹持组件和固定座实现了将充电桩的桩本体固定在汽车轮毂上的效果,避免了便携式充电桩在使用过程中,桩本体容易落地上,容易被别的移动物体碾压或绊倒行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地解决了现有桩本体生产成本高,需经过抗碾压测试工序的问题,提高了桩本体的生产效益。
附图说明
图1为便携式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与汽车轮毂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2的爆炸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第一双扭簧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2与汽车轮毂固定后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3的爆炸图;
图12为实施例3与汽车轮毂固定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便携式充电桩300、电源接头30、桩本体20、充电枪40、汽车轮毂400。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10、桩本体20、安装面230、固定座100、夹持组件200、固定柱101、限位台102、第一夹持臂201、第二夹持臂202、第一双扭簧203、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夹持部2012、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三夹持部2021、第四夹持部2022、第二安装套筒2023、第一弹簧体2031、第一接触部2032、第二接触部2033、第一转动槽2014、第二转动槽2024、第一固定压片103、第二固定压片104、第一限位槽210、“L”型夹块2101、夹持爪220、固定底座110、固定架120、固定销130、夹板250、第二双扭簧260、第二弹簧体2601、第三弹簧体2602、连接部2603、第一固定部2604、第二固定部2605、限位块2501、垂直部2502、抵压部2503、固定钩2606、固定孔2504、卡座140、卡槽141、第一支撑脚1201、第二支撑脚1202、第一安装孔1203、第二安装孔1204、第一固定吊环1205、第二固定吊环1206、限位凸缘130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10,其应用于便携式充电桩300,便携式充电桩300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源接头30和插入汽车充电口对汽车蓄电装置进行充电的充电枪40,以及通过电线分别与电源接头30、充电枪40连接并位于电源接头30和充电枪40之间、起电压转换作用的桩本体20。
在现有技术中,对汽车进行充电操作时,将电源接头30插入固定的放电设备,将充电枪40插入车体,而位于此两者之间的桩本体20通常被直接放置于地面,这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如桩本体20易遭碾压引起安全事故,或绊倒行人等。而现有技术中用于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法是强制要求该类桩本体20生产需满足抗碾压测试的要求,即要求桩本体20具备一定的抗碾压能力,以避免被碾压后容易损坏的问题。而为了符合抗碾压标准,桩本体20的用料及工艺均需满足一定水准,而随之带来的问题是桩本体20的生产成本较高但生产效益不高。
基于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可以应用于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10,其主要通过将桩本体20固定在其他固定物上的方法来解决桩本体20易遭碾压、损坏的问题,固定物可选汽车轮毂、固定杆等。
实施例1:如图2-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10的其中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固定座100和夹持组件200,充电桩包括桩本体20,桩本体20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桩本体20设有用于安装固定装置10的安装面230,夹持组件200与固定座100活动连接,夹持组件200夹持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以使桩本体20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
参照图2、图3,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座100包括固定柱101和限位台102,固定柱101一端固定在安装面230上,限位台102固定在固定柱101远离安装面230的另一端;夹持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以及第一双扭簧203,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一双扭簧203以及第二夹持臂202依次套装在固定柱101上并被限位台102限位。
参照图3、图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臂201包括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以及将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二夹持臂202包括第三夹持部2021和第四夹持部2022以及将第三夹持部2021和第四夹持部2022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筒2023,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一双扭簧20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依次套装在固定柱101上,第一双扭簧203包括第一弹簧体2031和第一接触部2032、第二接触部2033,第一接触部2032和第二接触部2033分别与第一弹簧体2031连接并位于第一弹簧体2031一侧,第一接触部2032抵压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接触部2033抵压第三夹持部2021。
参照图3、图4,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臂201还包括第一转动槽2014,第二夹持臂202还包括第二转动槽2024;第一安装套筒201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高度均低于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夹持部2012、第三夹持部2021以及第四夹持部2022,第一夹持部2011靠近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一端和第二夹持部2012靠近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一端以及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顶部形成第一转动槽2014;第三夹持部2021靠近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一端和第四夹持部2022靠近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一端以及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顶部形成第二转动槽2024;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一弹簧体2031以及第二安装套筒2023依次叠加套装在固定柱101上,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通过第一转动槽2014与第二转动槽2024以叠套的方式式卡嵌安装,第一双扭簧203套装在固定柱101上,并位于第一转动槽2014和第二转动槽2024之间;第一双扭簧203对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起到抵压、复位作用。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夹持组件200还包括第一限位槽210,第二夹持部2012和第四夹持部2022远离安装面230的一端均设有“L”型夹块2101,两个“L”型夹块2101互相匹配抵接后形成第一限位槽210。可选的,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为一体成型。
如图5所示,是实施例1夹持在汽车轮毂400上的效果示意图,由图可知,夹持组件200通过固定座100固定在桩本体20上,然后通过控制夹持组件200的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即向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施加相向的压力,使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相向运动,从而使与第一夹持部2011连接的第二夹持部2012和与第三夹持部2021连接的第四夹持部2022张开,并将其夹持在汽车轮毂400的车辐条上,然后松开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此时,第二夹持部2012和第四夹持部2022在第一双扭簧203的复位作用下相向收拢并将车辐条夹持,第一限位槽210对车辐条起到进一步的限位、固定,防止脱落的作用。可选的,本实施例适用于车辐条较细的汽车轮毂400。
实施例2:如图6-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固定座100和夹持组件200,充电桩包括桩本体20,桩本体20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桩本体20设有用于安装固定装置10的安装面230,夹持组件200与固定座100活动连接,夹持组件200夹持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以使桩本体20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
参照图6-图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座100包括固定柱101和限位台102以及第一固定压片103、第二固定压片104,固定柱101一端固定在安装面230上,限位台102固定在固定柱101远离安装面230的另一端;夹持组件200包括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以及第一双扭簧203,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一双扭簧203以及第二夹持臂202依次套装在固定柱101上并被限位台102限位。
参照图7、图8,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臂201包括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以及将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二夹持臂202包括第三夹持部2021和第四夹持部2022以及将第三夹持部2021和第四夹持部2022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筒2023,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一双扭簧20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依次套装在固定柱101上,第一双扭簧203包括第一弹簧体2031和第一接触部2032、第二接触部2033,第一接触部2032和第二接触部2033分别与第一弹簧体2031连接并位于第一弹簧体2031一侧,第一接触部2032抵压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接触部2033抵压第三夹持部2021。
参照图6、图7,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臂201还包括第一转动槽2014,第二夹持臂202还包括第二转动槽2024;第一安装套筒201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高度均低于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夹持部2012、第三夹持部2021以及第四夹持部2022,第一夹持部2011靠近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一端和第二夹持部2012靠近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一端以及第一安装套筒2013的顶部形成第一转动槽2014;第三夹持部2021靠近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一端和第四夹持部2022靠近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一端以及第二安装套筒2023的顶部形成第二转动槽2024;第一安装套筒2013、第一弹簧体2031以及第二安装套筒2023依次叠加套装在固定柱101上,第一转动槽2014与第二转动槽2024交叉式卡嵌安装。
参照图6、图7,第一固定压片103设置为长片状,其设置有用于与安装面230固定的固定螺丝孔,第二固定压片104呈拱桥状固定在第一固定压片103中部。第二固定压片104与第一固定压片103之间形成两端开口的限位腔(图未示),第一安装套筒201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以及第一弹簧体2031套装在固定柱101上后位于上述限位腔内,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位于上述限位腔的其中一个开口端,第二夹持部2012和第四夹持部2022位于上述限位腔的另一个开口端。
限位台102及部分固定柱101凸出于第二固定压片104顶部,第一安装套筒2013和第二安装套筒2023以及第一转动槽2014和第二转动槽2024组合安装后均位于第二固定压片104与第一固定压片103所形成的中空处。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第三夹持部2021以及第四夹持部2022远离固定柱101的一端分别设有夹持爪220,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二夹持部2012上的夹持爪220方向相反,设置于第三夹持部2021和第四夹持部2022的上的夹持爪220方向相反。可选的,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为一体成型。
如图9所示,是实施例1夹持在汽车轮毂400上的效果示意图,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互相卡嵌安装后组成“X”型结构的夹持组件200。夹持组件200通过固定座100固定在桩本体20上,然后通过控制夹持组件200的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即向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施加压力,使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相向运动,从而使与第一夹持部2011连接的第二夹持部2012和与第三夹持部2021连接的第四夹持部2022也同时相向收拢,此时两个夹持臂所占用的空间缩小,其可通过汽车轮毂400上的间隙,将夹持组件200完全放置于汽车轮毂400的间隙中后,松开第一夹持部2011和第三夹持部2021,则第二夹持部2012与第四夹持部2022也将在第一双扭簧203的作用下恢复原本的位置,当设置于第一夹持部2011、第二夹持部2012、第三夹持部2021以及第四夹持部2022上的夹持爪220抵靠在汽车轮毂400的间隙中时,四个夹持爪220将受到汽车轮毂400间隙的内壁对其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此时,第一夹持臂201和第二夹持臂202共同通过抵压作用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可选的,本实施例适用于车辐条之间距离较宽的汽车轮毂400。
实施例3:如图10-1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10的另外一个实施例,其包括固定座100和夹持组件200,充电桩包括桩本体20,桩本体20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桩本体20设有用于安装固定装置10的安装面230,夹持组件200与固定座100活动连接,夹持组件200夹持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以使桩本体20固定在汽车轮毂400上。
参照图11,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固定座100包括固定底座110、固定在固定底座110上的固定架120和固定销130,固定底座110固定在安装面230上;夹持组件200包括夹板250和设置于夹板250与固定座100之间的第二双扭簧260,夹板250通过固定销130枢接在固定架120上;第二双扭簧260包括第二弹簧体2601和第三弹簧体2602以及将第二弹簧体2601与第三弹簧体2602连接的连接部2603,第二弹簧体2601远离连接部2603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2604,第三弹簧体2602远离连接部2603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2605,第一固定部2604和第二固定部2605与夹板250固定,第二弹簧体2601和第三弹簧体2602套设于固定销130上,连接部2603抵压固定底座110。固定底座110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连接部2603,并被连接部2603抵压的卡座140,卡座140垂直于固定底座110并位于夹板250下方,卡座140上设有卡槽141,连接部2603位于所述卡槽141内,并抵压所述卡槽141。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夹板250还包括限位块2501,限位块2501包括固定在夹板250上的垂直部2502和连接在垂直部2502上并远离夹板250的末端且与垂直部2502形成直角的抵压部2503;限位块2501设置在夹板250靠近安装面230并远离固定座100的一侧。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第一固定部2604和第二固定部2605均设有固定钩2606,夹板250设有贯穿夹板250的固定孔2504,固定钩2606穿过固定孔2504将夹板固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固定架120包括垂直于固定底座110的第一支撑脚1201和第二支撑脚1202,两个支撑脚上分别设有相对的第一安装孔1203和第二安装孔1204,夹板25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吊环1205和第二固定吊环1206;固定销130依次穿过第一固定吊环1205、第一安装孔1203,第二弹簧体2601、第三弹簧体2602、第二安装孔1204以及第二固定吊环1206后固定在固定架120上;固定销130凸出于第一固定吊环1205和第二固定吊环1206的两个末端处均设有限位凸缘1301。
如图12所示,是实施例3夹持在汽车轮毂400上的效果示意图。夹持组件200通过固定座100固定在桩本体20上,然后通过控制夹持组件200的夹板250,使夹板250设有限位块2501的一端远离安装面230,将其通过汽车轮毂400上的间隙,并将夹板250夹持在汽车轮毂400的辐条处。使用时,大力按压夹板250,使夹板250打开,然后夹板250穿过轮毂400间隙并到达另一间隙,使得夹板250将辐条固定夹持,夹板250上的限位块2501将辐条锁住,防止夹板250脱落。可选的,本实施例适用于多种汽车轮毂400,尤其适用于车辐条较宽的汽车轮毂400。
综上,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可夹持在汽车轮毂上的固定装置,解决了桩本体放置于地面易损坏及发生安全事故的问题,并避免了行业内对此技术的相关抗碾压要求,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以及提高了生产效率,进而提高桩本体的生产效益,值得市场推广并适用于各种场所。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驱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所述充电桩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所述充电桩包括桩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桩本体设置为收容有工作电路的盒体,所述桩本体包括安装面,所述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包括固定座和夹持组件,所述固定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夹持组件与所述固定座活动连接,所述夹持组件夹持固定在汽车上以使所述桩本体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柱和限位台,所述固定柱一端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限位台固定在所述固定柱远离所述安装面的另一端;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以及第一双扭簧,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一双扭簧以及所述第二夹持臂依次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并被所述限位台限位,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夹持固定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包括第一夹持部和第二夹持部以及将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连接的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二夹持臂包括第三夹持部和第四夹持部以及将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连接的第二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双扭簧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筒依次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双扭簧包括第一弹簧体和第一接触部、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和所述第二接触部分别与所述第一弹簧体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弹簧体一侧,所述第一接触部抵压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抵压所述第三夹持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还包括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二夹持臂还包括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套筒和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高度均低于所述第一夹持部、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所述第四夹持部,所述第一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一安装套筒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一转动槽;所述第三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夹持部靠近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一端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套筒的顶部形成所述第二转动槽;所述第一安装套筒、所述第一弹簧体以及所述第二安装套筒依次叠加套装在所述固定柱上,所述第一转动槽与所述第二转动槽卡嵌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远离所述安装面的一端均设有“L”型夹块,两个所述“L”型夹块互相匹配抵接后形成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配合使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所述第三夹持部以及所述第四夹持部远离所述固定柱的一端分别设有夹持爪,设置于所述第一夹持部和所述第二夹持部上的所述夹持爪方向相反,设置于所述第三夹持部和所述第四夹持部上的所述夹持爪方向相反,所述夹持爪固定夹持在所述电动汽车的轮毂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座包括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固定底座上的固定架和固定销,所述固定底座固定在所述安装面上;所述夹持组件包括夹板和设置于所述夹板与所述固定座之间的第二双扭簧,所述夹板通过所述固定销枢接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双扭簧通过所述固定销固定在所述固定架上,所述第二双扭簧同时对所述夹板和所述固定底座产生抵压作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板还包括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包括固定在所述夹板上的垂直部和连接在所述垂直部上并远离所述夹板的末端且与所述垂直部形成直角的抵压部;所述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夹板靠近所述安装面并远离所述固定座的一侧,所述夹板夹持固定在电动汽车轮毂上并通过所述限位块进行限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双扭簧包括第二弹簧体和第三弹簧体以及将所述第二弹簧体与所述第三弹簧体连接的连接部,所述第二弹簧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三弹簧体远离所述连接部的一端设有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夹板固定,所述第二弹簧体和所述第三弹簧体套设于所述固定销上,所述连接部抵压所述固定底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有固定钩,所述夹板设有贯穿所述夹板的固定孔,所述固定钩穿过所述固定孔将所述夹板固定。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6523.1U CN21295022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1866523.1U CN21295022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2950220U true CN212950220U (zh) | 2021-04-13 |
Family
ID=753616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1866523.1U Active CN212950220U (zh) | 2020-08-31 | 2020-08-31 |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295022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2201A (zh) * | 2021-11-30 | 2022-03-04 | 广东易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迷你充电桩 |
-
2020
- 2020-08-31 CN CN202021866523.1U patent/CN21295022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32201A (zh) * | 2021-11-30 | 2022-03-04 | 广东易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便携式迷你充电桩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950220U (zh) | 便携式充电桩的固定装置 | |
CN204954224U (zh) | 一种汽车顶盖定位夹具 | |
CN111688447B (zh) | 一种安装有钉柱的玻璃总成 | |
CN210037444U (zh) | 一种斜支撑节点抗滑移试验静力加载装置 | |
CN217477114U (zh) | 一种壁挂式充电桩的挂架 | |
CN216759672U (zh) | 一种风动气缸式空重车限压阀装配用阀盖定位工装 | |
CN218966719U (zh) | 一种汽车交流充电桩 | |
CN104501683A (zh) | 车体连接板的移动检测机构 | |
CN219365579U (zh) | 一种集装箱停车库 | |
CN220504671U (zh) | 一种电力线路横担 | |
CN218727863U (zh) | 电池包测试工装 | |
CN219337525U (zh) | 制动器装配定位支撑装置 | |
CN217827244U (zh) | 一种插接组装式横梁 | |
CN215801179U (zh) | 一种市政工程建筑施工用警示装置 | |
CN115817266B (zh) | 一种可以快速更换电动汽车电池包的吊装组件 | |
CN214028574U (zh) | 一种高适应性房车移车器 | |
CN215361186U (zh) | 一种车载无感信息识别设备 | |
CN202944258U (zh) | 车用脚踏梯 | |
CN219085821U (zh) | 一种电力电容器接地结构 | |
CN220605110U (zh) | 一种防脱插座 | |
CN221353699U (zh) | 一种电缆检修平台 | |
CN216576478U (zh) | 铁路空重车阀支架压装工装及专用气动台案 | |
CN200941483Y (zh) | 电连接器 | |
CN218648307U (zh) | 一种电缆压接钳 | |
CN103029753A (zh) | 车用千斤顶支撑限位装置、车身及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