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89436U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Google Patents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89436U CN211989436U CN201922215189.7U CN201922215189U CN211989436U CN 211989436 U CN211989436 U CN 211989436U CN 201922215189 U CN201922215189 U CN 201922215189U CN 211989436 U CN211989436 U CN 21198943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lue
- dispensing
- valve body
- valve
- spray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其中,该点胶装置包括组合阀及直线喷胶头,组合阀包括阀体及多个点胶阀芯,阀体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注胶通道,每个注胶通道具有进胶口及出胶口;多个点胶阀芯设在阀体上且与多个注胶通道一一对应,每个点胶阀芯用以控制对应地注胶通道的通断;直线喷胶头设在阀体的底部,且直线喷胶头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喷胶口,多个注胶通道的出胶口均与条形喷胶口相通,以通过条形喷胶口将胶体喷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装置,可以喷出直线状胶体,能够适用于矩形的待喷涂表面,并且,其覆盖面积大,形成的矩形喷涂面的厚度及均匀度更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点胶阀,尤其涉及一种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背景技术
点胶机又称涂胶机、滴胶机、打胶机等,是专门对流体进行控制,并将流体点滴或涂覆于产品表面或产品内部的自动化机器。在工业生产中,众多的产品需要利用点胶机进行点胶,比如集成电路、印刷电路板、显示屏、电子元器件。
点胶阀是点胶机中极为重要的部件,气压式点胶阀是利用气压将推动胶水流动,并从点胶针头点滴或涂覆于产品表面。相关技术中的点胶阀,点胶针头均是直径较小的针管,这种点胶针头点滴或喷涂时,在产品表面形成点状喷涂面,其覆盖面积小,而为了提高覆盖面积,只能将点胶针头抬高,以增大点胶针头与产品表面之间的距离,此时,虽然覆盖的面积可以增大,但是,喷涂的胶水厚度及均匀度均难以满足要求,并且,在产品表面形成的是圆形喷涂面,这种圆形喷涂面也无法适应产品的矩形表面,例如矩形的玻璃面板表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点胶设备。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装置,包括:
组合阀,所述组合阀包括阀体及多个点胶阀芯,所述阀体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注胶通道,每个所述注胶通道具有进胶口及出胶口;多个所述点胶阀芯设在所述阀体上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点胶阀芯用以控制对应地所述注胶通道的通断;
直线喷胶头,所述直线喷胶头设在所述阀体的底部,且所述直线喷胶头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喷胶口,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均与所述条形喷胶口相通,以通过所述条形喷胶口将胶体喷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装置,多个点胶阀芯与阀体构成多个点胶阀,多个点胶阀的出胶口均连通至直线喷胶头的条形喷胶口,如此,可以喷出直线状胶体,随着点胶装置的移动,可以在产品平面形成矩形喷涂面,如此,能够适用于矩形的待喷涂表面,并且,其覆盖面积大,形成的矩形喷涂面的厚度及均匀度更好。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的点胶装置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具有入胶口及多个排胶口;
所述阀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进胶口与多个所述排胶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进胶口与对应的所述排胶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线喷胶头上设有多个导胶孔,多个所述导胶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出胶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胶孔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连通,每个所述导胶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条形喷胶口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条形喷胶口向下贯穿所述直线喷胶头,所述条形喷胶口具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导胶孔包括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段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孔段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段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设有储胶槽,所述储胶槽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直线喷胶头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所述导胶孔设在所述基座上;
侧板,所述侧板设在所述基座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基座之间限定出所述条形喷胶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阀体具有多个阀腔,多个所述阀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阀腔包括活塞腔及针道,所述针道连通所述活塞腔及所述注胶通道;
每个所述点胶阀芯包括活塞、顶针及弹性件,所述活塞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活塞腔内,且将所述活塞腔隔离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顶针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针道内,且所述顶针的上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抵,以使所述活塞驱动所述顶针关闭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
所述阀体上还具有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出胶口设有胶塞,所述胶塞上设有通孔,所述顶针的下端插入所述通孔时关闭所述出胶口。
另一方面,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点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具有上述的点胶装置,因此,可以喷出直线状胶体,随着点胶装置的移动,可以在产品平面形成矩形喷涂面,如此,能够适用于矩形的待喷涂表面,并且,其覆盖面积大,形成的矩形喷涂面的厚度及均匀度更好。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装置的前视图;
图3是图2中A-A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装置的分解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点胶装置中直线喷胶头的分解图;
图8是图7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组合阀10;
阀体101;
点胶阀芯102;
活塞1021;
顶针1022;
弹性件1023;
胶塞1024;
通孔H13;
活塞腔P10;
第一腔体P101;
第二腔体P102;
注胶通道H10;
进胶口H101;
出胶口H102;
进气口H11;
排气口H12;
直线喷胶头20;
基座201;
侧板202;
储胶槽2021;
条形喷胶口H20;
第一侧面S20;
第二侧面S21;
导胶孔H21;
第一孔段H211;
第二孔段H212;
安装座30;
进胶通道H30;
入胶口H301;
排胶口H302;
进气通道H31;
入气口H311;
出气口H312;
排气通道H32;
导气口H321;
排出口H322。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径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参照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参照图1至图8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装置,包括组合阀10及直线喷胶头20。
具体地,组合阀10包括阀体101及多个点胶阀芯102,所述阀体101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注胶通道H10,每个所述注胶通道H10具有进胶口H101及出胶口H102;多个所述点胶阀芯102设在所述阀体101上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H10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点胶阀芯102用以控制对应地所述注胶通道H10的通断。在图1示例中,左右方向为水平方向。
直线喷胶头20设在所述阀体101的底部,且所述直线喷胶头2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喷胶口H20,多个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出胶口H102 均与所述条形喷胶口H20相通,以通过所述条形喷胶口H20将胶体喷出。
也就是说,每个点胶阀芯102对应控制一个注胶通道H10的通断,每个点胶阀与阀体101中对应的注胶通道H10构成一个点胶阀,该组合阀10即为多个点胶阀组成,多个点胶阀沿水平方向依次布置。而直线喷胶头20设在阀体101的底部,该直线喷胶头20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喷胶口H20,该条形喷胶口H20与多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均保持连通,各个注胶通道H10的进胶口H101进胶时,各个注胶通道H10内的胶体从出胶口H102 流出后,进入至直线喷胶头20的条形喷胶口H20,最终从条形喷胶口H20喷出。由于条形喷胶口H20沿水平方向延伸形成条形,所以,从条形喷胶口H20 喷出的胶体为直线状,而非点状。
需要说明的是,条形喷胶口H20的长度及宽度决定了喷出的直线状胶体的长度及宽度,因此,可以根据喷涂要求及待喷涂产品的尺寸要求,配置合适的长度及宽度的条形喷胶口H20,当然,条形喷胶口H20的长度越长,为了喷胶的厚度及均匀度等,可以配置越多的点胶阀芯102,进而满足不同的待喷涂产品的要求,适用于不同待喷涂产品。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点胶装置中,点胶阀芯102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的各种点胶阀芯102,例如顶针式点胶阀阀芯、柱塞式点胶阀阀芯、回吸式点胶阀阀芯等。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装置,多个点胶阀芯102与阀体101 构成多个点胶阀,多个点胶阀的出胶口H102均连通至直线喷胶头20的条形喷胶口H20,如此,可以喷出直线状胶体,随着点胶装置的移动,可以在产品平面形成矩形喷涂面,如此,能够适用于矩形的待喷涂表面,并且,其覆盖面积大,形成的矩形喷涂面的厚度及均匀度更好。
参照图1至图3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座30,所述安装座30内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胶通道H30,所述进胶通道H30具有入胶口H301及多个排胶口H302。阀体101固设于所述安装座30 上,多个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进胶口H101与多个所述排胶口H30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进胶口H101与对应的所述排胶口H302 连通。在图1示例中,多个排胶口H302设在安装座30的前侧面,并且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入胶口H301设在安装座30的左侧面。阀体101的后侧面与安装座30的前侧面贴合,各个注胶通道H10的进胶口H101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在的阀体101的后侧面,并且,每个进胶口H101与对应的一个排胶口 H302相通,各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设在阀座的底面。
也就是说,进胶通道H30的多个排胶口H302与各个注胶通道H10的进胶口H101是一一对应连通的,在具体应用中,进胶通道H30的入胶口H301 可以连接至供胶筒,供胶筒内的胶体从入胶口H301进入至进胶通道H30,再从进胶通道H30分流至各个排胶口H302,从各个排胶口H302分别进入至各个注胶通道H10,接着从各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流出。由于各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均连通至直线喷胶头2020的条形喷胶口H20,所以,各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流出的胶体直接汇流至直线喷胶头 2020,最后从直线喷胶头20的条形喷胶口H20喷出。
本实施例中,利用安装座30上的进胶通道H30实现为注胶通道H10提供胶体,并且,对外进通过一个入胶口H301连接至供胶筒,其连接方便。
参照图3至图4及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直线喷胶头20上设有多个导胶孔H21,多个所述导胶孔H21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胶孔H21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出胶口H102连通,每个所述导胶孔H21的另一端与所述条形喷胶口H20连通。
也就是说,多个导胶孔H21沿水平方向依次间隔设置,每个导胶孔H21 将对应的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与条形喷胶口H20连通,如此,利用导胶孔H21方便实现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与条形喷胶口H20之间的连通,确保出胶口H102流出的胶体能够通过导胶孔H21顺利流入至条形喷胶口H20。
参照图3至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条形喷胶口H20 向下贯穿所述直线喷胶头20,所述条形喷胶口H20具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S20及第二侧面S21,所述第一侧面S20与所述第二侧面S21相对。
导胶孔H21包括第一孔段H211及第二孔段H212,所述第一孔段H211 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段H211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出胶口H102连通;所述第二孔段H212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孔段H211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孔段H21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段H211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孔段H212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S21。
也就是说,导胶孔H21由第一孔段H211和第二孔段H212连接形成为L 型,第一孔段H211连通至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而第二孔段H212 贯穿至条形喷胶口H20的第二侧面S21,如此,实现导胶孔H21与条形喷胶口H20的连通。
由于条形喷胶口H20为条形结构,而导胶孔H21为圆形,所以,导胶孔 H21与条形喷胶口H20之间连通相对困难,本实施例中,利用L型的导胶孔 H21连通至条形喷胶口H20的第二侧面S21,如此,使得导胶口与条形喷胶口H20实现可靠的连通,导胶孔H21流出的胶体能够顺利可靠地进入至条形喷胶口H20,最后从条形喷胶口H20喷出,确保了胶体喷出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导胶孔H21也可以采用其他结构,例如导胶孔H21形成为自上之下直径逐渐减小的锥形,条形喷胶口H20位于导胶孔H21的下方,导胶孔H21的下端直接与条形喷胶口H20的顶面连通,如此,也可以实现导胶孔H21与条形喷胶口H20的连通。
有利地,第一侧面S20或第二侧面S21设有储胶槽2021,所述储胶槽2021 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由于各个注胶通道H10的出胶口H102是沿水平方向间隔设置的,所以,各个出胶口H102流出的胶体通过各个导胶孔H21流入至条形喷胶口H20中时,靠近导胶孔H21出的胶体量相对更多一些,造成出胶不均匀。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条形喷胶口H20的第一侧面S20或第二侧面 S21设置储胶槽2021,可以使得在胶体能够流入至该储胶槽2021内,在该储胶槽2021内,胶体能够保护均匀,最终使得从该条形喷胶口H20喷出的胶体更加均匀,提高喷胶效果。
参照图7至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直线喷胶头 20包括基座201及侧板202,基座201固设于所述阀体101的底部,所述导胶孔H21设在所述基座201上。侧板202设在所述基座201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基座201之间限定出所述条形喷胶口H20。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中,直线喷胶头20主要由基座201和侧板202组成,侧板202与基座201的侧面之间限定出条形喷胶口H20,如此,方便于条形喷胶口H20、导胶口的加工成型。
参照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阀体101具有多个阀腔,多个所述阀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H10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阀腔包括活塞腔 P10及针道,所述针道连通所述活塞腔P10及所述注胶通道H10。
每个所述点胶阀芯102包括活塞1021、顶针1022及弹性件1023,所述活塞1021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活塞腔P10内,且将所述活塞腔P10隔离为第一腔体P101和第二腔体P102;所述顶针1022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针道内,且所述顶针1022的上端与所述活塞1021连接;所述弹性件1023设在所述第二腔体P102内,且所述弹性件1023的一端与所述阀体101相抵,所述弹性件1023 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1021相抵,以使所述活塞1021驱动所述顶针1022关闭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H10的所述出胶口H102。
阀体101上还具有进气口H11及排气口H12,所述进气口H11与所述第一腔体P101连通,所述排气口H12与所述第二腔体P102连通。
当进气口H11进气时,第一腔体P101内的压力增大,推动活塞1021向上运动,第二腔体P102内的气体从排气口H12排出,活塞1021进一步带动顶针1022向上运动,进而使得顶针1022的下端打开出胶口H102,在此过程中,弹性件1023被压缩。当需要关闭出胶口H102时,可以停止进气口H11 进气,则弹性件1023恢复形成而伸长,在弹性件1023的作用下,推动活塞 1021向下运动,活塞1021进一步带动顶针1022向下运动,进而使得顶针1022 的下端关闭出胶口H102,如此,实现注胶通道H10的通断控制。
本实施例中,活塞1021、顶针1022及弹性件1023构成顶针式点胶阀芯 102,利用顶针1022实现注胶通道H10的通断控制,其结构简单,通断控制可靠。
有利地,出胶口H102设有胶塞1024,所述胶塞1024上设有通孔H13,所述顶针1022的下端插入所述通孔H13时关闭所述出胶口H102,更为有利地,胶塞1024可以为软胶材质,如此,顶针1022的下端可以封堵胶塞1024 上的通孔H13,进而实现出胶口H102的关闭,且密封效果好。
参照图3及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安装座30内还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气通道H31及排气通道H32,进气通道H31具有入气口H311及多个出气口H312,排气通道H32具有排出口H322及多个导气口H321,其中,入气口H311用于外部的气源连接,通过气源提供气体并通入至进气通道H31,多个出气口H312与各个第一腔体P101的进气口H11一一对连通,进气通道H31内的气体通过各个出气口H312分流至各个第一腔体 P101内,进而推动各个第一腔体P101内的活塞1021向上运动。而排出口H322 与外部大气相通,多个导气口H321与多个第二腔体P102的排气口H12一一对应连通,当活塞1021向上运动时,各个第二腔体P102内的气体通过各个导气口H321进入至各个排气通道H32,再从各个排气通道H32的排出口H322 排出至外部,如此,方便于活塞腔P10的气路连接,且确保活塞1021运动可靠。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点胶设备,具有如上所述的点胶装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点胶设备,具有上述的点胶装置,因此,可以喷出直线状胶体,随着点胶装置的移动,可以在产品平面形成矩形喷涂面,如此,能够适用于矩形的待喷涂表面,并且,其覆盖面积大,形成的矩形喷涂面的厚度及均匀度更好。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组合阀,所述组合阀包括阀体及多个点胶阀芯,所述阀体上沿水平方向间隔地设有多个注胶通道,每个所述注胶通道具有进胶口及出胶口;多个所述点胶阀芯设在所述阀体上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点胶阀芯用以控制对应地所述注胶通道的通断;
直线喷胶头,所述直线喷胶头设在所述阀体的底部,且所述直线喷胶头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条形喷胶口,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均与所述条形喷胶口相通,以通过所述条形喷胶口将胶体喷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所述安装座内具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进胶通道,所述进胶通道具有入胶口及多个排胶口;
所述阀体固设于所述安装座上,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进胶口与多个所述排胶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进胶口与对应的所述排胶口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喷胶头上设有多个导胶孔,多个所述导胶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的出胶口一一对应,每个所述导胶孔的一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连通,每个所述导胶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条形喷胶口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喷胶口向下贯穿所述直线喷胶头,所述条形喷胶口具有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相对;
所述导胶孔包括第一孔段及第二孔段,所述第一孔段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孔段的上端与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轴线与所述第一孔段的轴线垂直,所述第二孔段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孔段的下端连通,所述第二孔段的另一端贯穿至所述第二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设有储胶槽,所述储胶槽沿所述水平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线喷胶头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固设于所述阀体的底部,所述导胶孔设在所述基座上;
侧板,所述侧板设在所述基座的一侧面,并与所述基座之间限定出所述条形喷胶口。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具有多个阀腔,多个所述阀腔与多个所述注胶通道一一对应,每个所述阀腔包括活塞腔及针道,所述针道连通所述活塞腔及所述注胶通道;
每个所述点胶阀芯包括活塞、顶针及弹性件,所述活塞可滑动地设在所述活塞腔内,且将所述活塞腔隔离为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所述顶针可滑动地设在所述针道内,且所述顶针的上端与所述活塞连接;所述弹性件设在所述第二腔体内,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阀体相抵,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活塞相抵,以使所述活塞驱动所述顶针关闭对应的所述注胶通道的所述出胶口;
所述阀体上还具有进气口及排气口,所述进气口与所述第一腔体连通,所述排气口与所述第二腔体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点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胶口设有胶塞,所述胶塞上设有通孔,所述顶针的下端插入所述通孔时关闭所述出胶口。
9.一种点胶设备,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点胶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15189.7U CN21198943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2215189.7U CN21198943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89436U true CN211989436U (zh) | 2020-11-24 |
Family
ID=734079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2215189.7U Active CN211989436U (zh) | 2019-12-11 | 2019-12-11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8943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5592A (zh) * | 2019-12-11 | 2020-03-31 | 深圳市世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
2019
- 2019-12-11 CN CN201922215189.7U patent/CN21198943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935592A (zh) * | 2019-12-11 | 2020-03-31 | 深圳市世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CN110935592B (zh) * | 2019-12-11 | 2024-05-28 | 深圳市世宗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35592A (zh)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
CN105855073B (zh) | 粘合剂分配模块及喷射液体粘合剂的多个液滴的方法 | |
CN1986075A (zh) | 具有多个喷嘴出口的喷射分配器 | |
CN211989436U (zh) | 点胶装置及具有它的点胶设备 | |
CN109225763A (zh) | 涂布头、涂布装置及涂布方法 | |
US20220323981A1 (en) | Automatic adhesive spraying control system for progressive die of motor iron core of new energy vehicle | |
US20110210184A1 (en) | Device for mixing media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same ("aeroflair spray nozzle") | |
EP3621748B1 (en) | Nozzle and applicator system comprising the same | |
KR101720121B1 (ko) | 노즐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도포액 도포 장치 | |
EP1917107A2 (en) | Improved spray pattern valve body | |
CN111069559B (zh) | 可加强雾化效果的金属压铸机喷头装置 | |
CN218078776U (zh) | 出胶阀以及出胶设备 | |
CN201518714U (zh) | 一种多喷头食品浇注机 | |
US12083552B2 (en) | Adhesive dispenser with slotted nozzle assembly | |
CN214160279U (zh) | 喷嘴结构、喷涂机构及设备 | |
KR101670268B1 (ko) | 고정밀 액체정량토출장치 | |
CN210279691U (zh) | 一种用于提高点胶高度的节能点胶针头 | |
KR101672784B1 (ko) | 노즐 유닛 및 이를 이용하는 도포액 도포 장치 | |
CN101658321B (zh) | 一种多喷头食品浇注机 | |
CN217017218U (zh) | 多喷嘴出胶枪 | |
CN109731738B (zh) | 复合涂层流体涂布装置 | |
CN210906610U (zh) | 一种喷涂胶枪枪头 | |
CN215320188U (zh) | 一种双料道式注射机构 | |
CN220091939U (zh) | 可调式树脂喷嘴 | |
CN213315685U (zh) | 双流体喷枪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