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907762U - 电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907762U CN211907762U CN202020715939.7U CN202020715939U CN211907762U CN 211907762 U CN211907762 U CN 211907762U CN 202020715939 U CN202020715939 U CN 202020715939U CN 211907762 U CN211907762 U CN 21190776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ool
- base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ontact pin
- insul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插座组件包括插孔和设置在插孔内的金属导电件;金属导电件呈圆筒状结构,并围绕插孔的内壁设置;插头组件具有插针,插针的外径尺寸大于金属导电件的内径尺寸,插针内设有间隔槽;插头组件与插座组件插接配合时,插针插设于金属导电件内,并与金属导电件的内壁抵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防止了电连接的接触不良现象,提高了电接触的稳定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连接器。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是通过插头和插座之间对接,实现电流导通的结构。现有的电连接器中的插头和插座之间通常采用弹簧或弹片的结构,以使得插头和插座之间紧密配合以保证电接触的畅通,但是此种方式在经过长时间的拔插使用之后,容易发生变形,导致电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电连接器,旨在解决电连接器中插头与插座之间电接触不良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和插头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插孔和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呈圆筒状结构,并围绕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所述插头组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径尺寸,所述插针内设有间隔槽;所述插头组件与所述插座组件插接配合时,所述插针插设于所述金属导电件内,并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针包括多个呈弧状的插接部,所述多个插接部首尾相间设置围合形成圆筒状结构,所述间隔槽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插接部之间;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壁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针的端部倒圆角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插针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的内壁设有防呆筋条;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绝缘座,所述插孔设于所述绝缘座上,所述绝缘座的外壁设有防呆槽;所述防呆筋条插设于所述防呆槽时,所述绝缘壳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座的外部。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防呆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轴向方向一致。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防呆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所述绝缘座对应所述第一防呆部的侧部设有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二防呆部的外廓形状与所述第一防呆部的内廓形状相适配。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防呆部包括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斜侧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斜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斜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斜侧板自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端向外凸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插孔和多个所述插针,每一所述插针对应插设一所述插孔。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一基座,所述绝缘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以与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插针之间;
所述绝缘座上设有隔离凸台,所述隔离凸台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插孔之间;所述隔离凸台卡合固定于所述隔离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二基座,所述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金属导电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以与电线电连接;所述插头组件与所述插座组件插接配合时,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端面贴合设置。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插座组件包括插孔和设置在插孔内的金属导电件,金属导电件围绕插孔的内壁设置,插头组件具有插针,该插针的外径尺寸大于金属导电件的内径尺寸,同时插针内设有间隔槽使得插针具有足够的挤压空间以能够顺利插入到金属导电件内,进而使得插针的外壁能够与金属导电件的内壁紧密贴合,防止了电连接的接触不良现象,提高了电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插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头组件的俯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插座组件的俯视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插座组件 | 101 | 插孔 |
110 | 绝缘座 | 111 | 防呆槽 |
112 | 第二防呆部 | 113 | 隔离凸台 |
120 | 金属导电件 | 130 | 第二基座 |
200 | 插头组件 | 210 | 插针 |
211 | 间隔槽 | 212 | 插接部 |
220 | 绝缘壳体 | 221 | 防呆筋条 |
222 | 第一侧板 | 223 | 第一防呆部 |
223a | 斜侧板 | 223b | 连接板 |
230 | 第一基座 | 231 | 隔离槽 |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连接器。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2和图3所示,该电连接器包括插座组件100和插头组件200,插座组件100包括插孔101和设置在插孔101内的金属导电件120;金属导电件120呈筒状结构,并围绕插孔101的内壁设置;插头组件200具有插针210,插针210的外径尺寸大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径尺寸,插针210内设有间隔槽211;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插接配合时,插针210插设于金属导电件120内,并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抵接。
电连接器通过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之间插接配合,使得插头组件200侧的插针210能够插设到插座组件100的插孔101内,以与金属导电件120电接触,从而实现两侧电线的电流导通的功能。
金属导电件120设置在插孔101内,并且围绕插孔101的内壁设置以呈筒状结构,使得插针210插设到插孔101内时是直接插设到金属导电件120内,此时插针210与金属导电件120的接触面为插针210的外周面,增大了电接触面积。同时,插针210的外径尺寸大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径尺寸,且插针210内设有间隔槽211,间隔槽211起到让位的作用,使得插针210在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时能够有被挤压的空间,以使得插针210能够顺利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并且具有挤压力使得插针210的外壁能够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抵接贴合,以保证了电接触的稳定性,防止了接触不良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间隔槽211起到的是供插针210有足够的被挤压形变的空间,则该间隔槽211优选从插针210的端部开始向内延伸,可选地,间隔槽211的延伸方向可与插针210的轴向方向一致,增大插针210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的长度,从而增大了插针210与金属导电件120的电接触面积。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该插针210上的间隔槽211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如该间隔槽211可为1个、2个、3个等等,只要保证插针210具有足够的被挤压空间以能够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即可。间隔槽211的形状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选地,间隔槽211可为长条状、圆柱状或者其它异形状等。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插座组件100包括插孔101和设置在插孔101内的金属导电件120,金属导电件120围绕插孔101的内壁设置,插头组件200具有插针210,该插针210的外径尺寸大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径尺寸,同时插针210内设有间隔槽211使得插针210具有足够的挤压空间以能够顺利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进而使得插针210的外壁能够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紧密贴合,防止了电连接的接触不良现象,提高了电接触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插针210包括多个呈弧状的插接部212,多个插接部212首尾相间设置围合形成筒状结构,间隔槽211设于相邻两个插接部212之间;插接部212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抵接。插针210包括多个呈弧状的插接部212,多个插接部212首尾相间设置围合形成筒状结构,以使得插针210的外廓形状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廓形状相适配,从而使得插针210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时能够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紧密贴合,此时插接部212的外壁与金属导电件120的内壁抵接,保证的电接触的稳定性。
可以理解的是,相邻两个插接部212之间为间隔槽211,使得相邻两个插接部212在受到金属导电件120挤压的时候,能够有足够的相向运动空间。该插接部21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可选地,插接部212可选为2个、3个、4个、5个等。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3和图4,插针210的端部倒圆角设置。插针210端部的圆角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插针210能够更加方便地插入到金属导电件120内。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插头组件200还包括绝缘壳体220,插针210设于绝缘壳体220内,绝缘壳体220的内壁设有防呆筋条221;插座组件100还包括绝缘座110,插孔101设于绝缘座110上,绝缘座110的外壁设有防呆槽111;防呆筋条221插设于防呆槽111时,绝缘壳体220套设于绝缘座110的外部。
绝缘壳体220围设在插针210的外部,插孔101设于绝缘座110上,当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插接配合时,绝缘壳体220套设在绝缘座110的外部,以实现对插针210与插孔101的插接配合的保护作用,保证了电连接的安全性。绝缘壳体220的内壁设有防呆筋条221,绝缘座110的外壁设有防呆槽111,使得当防呆筋条221插设入防呆槽111内时,绝缘壳体220才能顺利套设在绝缘座110的外部,从而才能够使得插针210顺利插入到对应的插孔101内,进而实现了防止插针210与插孔101插反插错的功能,保证了用电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防呆槽111的延伸方向与插孔101的轴向方向一致。此时,防呆槽111与防呆筋条221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插接的过程中更加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绝缘壳体220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222和连接在两个第一侧板222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防呆部223,第一防呆部223设置在绝缘壳体220远离第一连接板的一侧;绝缘座110对应第一防呆部223的侧部设有第二防呆部112,第二防呆部112的外廓形状与第一防呆部223的内廓形状相适配。
绝缘壳体220具有第一防呆部223,绝缘座110具有第二防呆部112,第一防呆部223的内廓形状与第二防呆部112的外廓形状相适配,使得当第一防呆部223和第二防呆部112相对应时,绝缘壳体220才能够套设在绝缘座110的外部,防止插反插错的情况发生。
可以理解的是,该第一防呆部223的形状结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只要保证与第一连接板的形状结构不同,同时第二防呆部112与第一防呆部223的形状结构相适配。可选地,第一防呆部223可为向外凸设的结构也可为向内凹设的结构,可为梯形结构、三角形结构、多边形结构或者其它异形结构等。
可选地,第一防呆部223包括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斜侧板223a和连接在两个斜侧板223a之间的连接板223b,斜侧板223a与第一侧板222呈夹角设置,且斜侧板223a自与第一侧板222的连接端向外突出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5,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插孔101和多个插针210,每一插针210对应插设一插孔101。可选地,插孔101的数量为2个或3个,插针210的数量对应位2个或3个。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2至图5,插头组件200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一基座230,绝缘壳体220设于第一基座230上,插针210穿设于第一基座230以与电线电连接;第一基座230上设有隔离槽231,隔离槽231位于相邻两个插针210之间;绝缘座110上设有隔离凸台113,隔离凸台113位于相邻两个插孔101之间;隔离凸台113卡合固定于隔离槽211内。
第一基座230用于连接电线,插针210穿设于第一基座230与电线电连接,使得插针210插设到金属导电件120内时,能够实现电路的导通功能。第一基座230对应相邻两个插针210之间的位置设有隔离槽231,绝缘座110对应相邻两个插孔101之间的位置设有隔离凸台113,当插头组件100与插座组件200插接配合时,隔离凸台113卡合固定于隔离槽211内,以将两侧的插针210插孔101隔离开,防止在通电状态下产生电弧而烧坏插针210和金属导电件120或者造成短路等安全故障,达到了保障安全性的效果。
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参照图1至图3,插座组件100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二基座130,绝缘座110设于第二基座130上,金属导电件120插设于第二基座130以与电线电连接;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插接配合时,绝缘壳体220的端面与第二基座130的端面贴合设置。
第二基座130用于连接电线,金属导电件120穿设于第二基座130与电线电连接,使得插针210插设到金属导电件120内时,能够实现电路的导通功能。插头组件200与插座组件100插接配合时,绝缘壳体220的端面与第二基座130的端面贴合设置,以起到防水防尘的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座组件,所述插座组件包括插孔和设置在所述插孔内的金属导电件;所述金属导电件呈圆筒状结构,并围绕所述插孔的内壁设置;和
插头组件,所述插头组件具有插针,所述插针的外径尺寸大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径尺寸,所述插针内设有间隔槽;
所述插头组件与所述插座组件插接配合时,所述插针插设于所述金属导电件内,并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壁抵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包括多个呈弧状的插接部,所述多个插接部首尾相间设置围合形成圆筒状结构,所述间隔槽设于相邻两个所述插接部之间;所述插接部与所述金属导电件的内壁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针的端部倒圆角设置。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绝缘壳体,所述插针设于所述绝缘壳体内,所述绝缘壳体的内壁设有防呆筋条;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绝缘座,所述插孔设于所述绝缘座上,所述绝缘座的外壁设有防呆槽;所述防呆筋条插设于所述防呆槽时,所述绝缘壳体套设于所述绝缘座的外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插孔的轴向方向一致。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壳体还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侧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的第一连接板以及第一防呆部,所述第一防呆部设置在所述绝缘壳体远离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侧;
所述绝缘座对应所述第一防呆部的侧部设有第二防呆部,所述第二防呆部的外廓形状与所述第一防呆部的内廓形状相适配。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部包括两个呈轴对称设置的第一斜侧板和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斜侧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第一斜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呈夹角设置,且所述第一斜侧板自与所述第一侧板的连接端向外凸出设置。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多个所述插孔和多个所述插针,每一所述插针对应插设一所述插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头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一基座,所述绝缘壳体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上,所述插针穿设于所述第一基座以与电线电连接;所述第一基座上设有隔离槽,所述隔离槽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插针之间;
所述绝缘座上设有隔离凸台,所述隔离凸台位于相邻两个所述插孔之间;所述隔离凸台卡合固定于所述隔离槽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组件还包括用于连接电线的第二基座,所述绝缘座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上,所述金属导电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基座以与电线电连接;所述插头组件与所述插座组件插接配合时,所述绝缘壳体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基座的端面贴合设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15939.7U CN21190776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电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715939.7U CN21190776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电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907762U true CN211907762U (zh) | 2020-11-10 |
Family
ID=732713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715939.7U Active CN211907762U (zh) | 2020-04-30 | 2020-04-30 | 电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907762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98184A (zh) * | 2021-06-11 | 2022-05-13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插座组件及音响 |
-
2020
- 2020-04-30 CN CN202020715939.7U patent/CN211907762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498184A (zh) * | 2021-06-11 | 2022-05-13 | Tcl通力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 插座组件及音响 |
CN114498184B (zh) * | 2021-06-11 | 2024-04-09 | 通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插座组件及音响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8498497U (zh) | 电连接器及其底座 | |
CN219246994U (zh) | 电连接器、底座及电连接器与底座组合 | |
CN211907762U (zh) | 电连接器 | |
CN111293473A (zh) | 一种内置插头组件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2626146U (zh) | 连接器 | |
CN214254911U (zh) | 电连接器装置 | |
CN216289233U (zh) | 一种板对板连接器 | |
CN211530345U (zh) | 连接器及电子装置 | |
CN211789865U (zh) | 连接器 | |
CN220155881U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530268U (zh) | 一种电源线接头 | |
CN218123755U (zh) | 电连接组件和电连接装置 | |
CN221041604U (zh) | 一种插座母头 | |
CN217740846U (zh) | 插排的插座模块和插排 | |
CN215343091U (zh) | 一种连接端子及插座连接器 | |
CN215119343U (zh) | 连接器 | |
CN209981654U (zh) | 大电流高电压连接器 | |
CN217469009U (zh) | 一种保险丝连接器 | |
TWI837807B (zh) | 電連接器及其底座 | |
CN210092427U (zh) | 一种连接器母座 | |
CN216720439U (zh) | 防插错电连接器装置 | |
CN220189936U (zh) | 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1351038U (zh) | 电连接器 | |
CN221947555U (zh) | 连接器及电气设备 | |
CN211789699U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