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619076U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619076U CN211619076U CN201921663434.4U CN201921663434U CN211619076U CN 211619076 U CN211619076 U CN 211619076U CN 201921663434 U CN201921663434 U CN 201921663434U CN 211619076 U CN211619076 U CN 21161907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rrier
- track
- carrying device
- rail
- heav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69 carri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924 continuous prod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484 grav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Automobile Manufacture Line, Endless Track Vehicle, Trailer (AREA)
Abstract
现今重载轨道的运输形式和结构仅限于平面直线式单向、往复运输,即在同一水平面上,运输设备进行直线式来回运动。极少有能实现平面内角度运动。对重量较大的设备或物品而言,往往造价比较高,因此开发一种结构简单,运行可靠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重载物料运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背景技术
重载轨道的运输在生产上多用于连续化生产的设备更换,以及生产规模较大的大批量原料及产品的运输。现今重载轨道的运输形式和结构仅限于平面直线式单向、往复运输,即在同一水平面上,运输设备进行直线式来回运动。除吊装外,极少有能实现平面内角度运动,即在同一平面内,运输设备除在已有轨道实现直线运输外,亦可实现与这一已有直线轨道成一定角度的运动及运输,能实现此类运输的设备,当属现今的智能机器人,但其造价极高,对一些低成本低利润的生产来说,得不偿失,而且其承载重量有很大限制,对于重载物品,其胜任程度有限,吊装式运输固然可以实现空间内任意轨道的移动,但受当今技术限制,对重量较大的设备或物品而言,精准度及稳定性较差,因此其仅适用于定位要求不高的输送设备,因此开发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显得尤为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能够实现重载物料在不同轨道间切换,从而实现重载物料的变轨道运输。
一方面,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至少包括两个运输单元:第一运输单元(1)和第二运输单元(2),其中第一运输单元(1)中设有第一运载装置(11),第二运输单元(2)中设有第二运载装置(21),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均设有架体,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用于转运重载物料,其架体上可以放置运载物或者运载物承载车,架体下可以设有轮子用于方便运输。所述第一运输单元(1)和第二运输单元(2)为不同的运输单元且处于不同的运输方向,用于将物料运输至不同的位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之间设有可以相互叠加的固定装置用于实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之间的相互叠加,从而实现重载物料运输过程中的轨道切换。例如第一运载装置(11)可以叠加在第二运载装置(21)之上,通过第二运载装置(21)的运动,实现对放置于第一运载装置(11)上的物料进行变轨运输。或者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叠加在第一运载装置(11)之上,通过第一运载装置(11)的运动,实现对放置于第二运载装置(21)上的运载物进行变轨运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有镶嵌位(111)和夹紧装置(112),所述镶嵌位(111)设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设有与之配合的被镶嵌物,所述镶嵌位(111)与被镶嵌物相互配合用于定位第二运载装置(21),所述夹紧装置(112)同样设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所述夹紧装置(112)可以开合,用于夹紧和释放第二运载装置(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输单元(1)还设有第一运输轨道(12),所述第二运输单元(2)还设有第二运输轨道(22),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和第二运输轨道(22)可以是直线滑轨、轮轨等也可以是虚拟的轨迹。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交错布置,所述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之间设有便于第一运载装置(11)与第二运载装置(21)相互叠加的高度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还设有一段与第二运输轨道(22)相同的轨道(113),当承载第二运载装置(21)从第二运输轨道(22)脱离开始进入第一运输单元(1)时,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通过轨道(113)更加方便的叠加于第一运载装置(11)之上,轨道(113)便于移动承载第二运载装置(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还设有回转装置(114),所述回转装置(114)分为上下两个的配合面,其上配合面与下配合面可以相对回转运动,其上配合面用于承载重物,其下配合面用于与架体装配,所述轨道(113)设于回转装置(114)的上配合面上,所述轨道(113)可跟随回转装置(114)相对于第一运载装置(11)回转,便于释放第二运载装置(21)进入不同的轨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还设有升降装置(115),所述升降装置(115)设于架体上。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上设有定位台(121),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上还设有定位座(211),所述定位台(121)与定位座(211)不限于一套,可以是多套。所述定位台(121)与定位座(211)可以相互配合,使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脱离第一运载装置(11)并稳定的定位在第一运输轨道(12)上。所述升降装置(115)可实现升降动作从而实现第二运载装置(21)与第一运载装置(11)的脱离并实现定位座(211)与定位台(121)的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升降装置(115)设于所述回转装置(114)下,回转装置(114)设于轨道(113)下,升降装置(115)的升降可带动回转装置(114)和轨道(113)同时升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夹紧装置(112)设有摆动杆(1121)和伸缩缸(1122),所述摆动杆(1121)可在伸缩缸(1122)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运载装置(21)的夹紧和释放。所述夹紧装置(112)不限于本方案一种结构,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其他夹紧结构,例如伸缩缸的伸出直接将第二运载装置(21)压紧在第一运载装置(11)上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上均设有独立的动力装置,可驱动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独立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序号说明:第一运输单元(1)、第一运载装置(11)、镶嵌位(111)、夹紧装置(112)、摆动杆(1121)、伸缩缸(1122)、轨道(113)、回转装置(114)、升降装置(115)、第一运输轨道(12)、定位台(121)、第二运输单元(2)、第二运载装置(21)、定位座(211)、第二运输轨道(22)。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分体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相互叠加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具备回转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俯视轨道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具备回转装置俯视轨道布局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运载装置进入定位台区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第二运载装置定位在定位台上的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发明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即本发明不限于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垂直”、“平行”不只是数学意义上的绝对意义,可以理解为“大致垂直”、“大致平行”。
图1本发明实施例两个运载装置分体状态示意图。
根据图1所示,一方面,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至少包括两个运输单元:第一运输单元(1)和第二运输单元(2),其中第一运输单元(1)中设有第一运载装置(11),第二运输单元(2)中设有第二运载装置(21),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均设有架体,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用于转运重载物料,其架体上可以放置重载物料或者重载物料承载车,架体下可以设有轮子用于方便运输。所述轮子也可以采用其他方案代替,例如直线滑轨,可在架体下设置与滑轨相配合的滑块,使运载装置可以在直线滑轨上滑动从而实现转运重载物料。所述轮子还可以采用磁悬浮或者空气悬浮等其他便于运输的方案代替,由于这里采用轮子的常规技术方案最为廉价,所以这里采用轮子与钢轨配合使用来实现转运重载物料。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俯视轨道布局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具备回转装置俯视轨道布局示意图。
根据图4、图5所述,所述第一运输单元(1)和第二运输单元(2)为不同的运输单元且处于不同的运输方向,用于将运载物运输至不同的位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之间设有可以相互叠加的固定装置用于实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之间的相互叠加,从而实现运载物运输过程中的轨道切换。例如第一运载装置(11)可以叠加在第二运载装置(21)之上,通过第二运载装置(21)的运动,实现对放置于第一运载装置(11)上的物料进行变轨运输。或者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叠加在第一运载装置(11)之上,通过第一运载装置(11)的运动,实现对放置于第二运载装置(21)上的运载物进行变轨运输。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还可以叠加于多个第二运载装置(21)上,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位于不同的运输单元并通往不同的运输方向。当需要将运载物运输向不同的运输方向时,第一运载装置(11)可以载着运载物在不同的第二运载装置(21)上穿梭,以实现对运载物的运输要求。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两个运载装置相互叠加状态的示意图。
根据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用于固定转运至第一运载装置(11)的第二运载装置(21),用于防止第一运载装置(11)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对第二运载装置(21)和运送物产生影响。所述固定装置设有镶嵌位(111)和夹紧装置(112),所述镶嵌位(111)设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所述镶嵌位(111)由设于架体上的一块挡板组成,所述挡板也可以不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所述挡板固定于架体上,所述挡板可以是焊接在架体上,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装配在架体上。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设有与之配合的被镶嵌物,所述被镶嵌物由设于载装置(21)架体下的一块或者多块定位块组成,所述被镶嵌物固定于架体上,所述被镶嵌物可以是焊接在架体上,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装配在架体上。所述镶嵌位(111)与被镶嵌物相互配合用于定位第二运载装置(21),当第二运载装置(21)移动到第一运载装置(11)上完成与之的相互叠加后,被镶嵌物恰好位于镶嵌位(111)的嵌入空间,镶嵌位(111)对被镶嵌物形成了定位的作用,使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停在指定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镶嵌位(111)还可以是设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的凹槽,所述凹槽相对于架体向内凹陷,所述凹槽也可以不限于一个,可以是多个。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设有与之配合的被镶嵌物,所述被镶嵌物由设于载装置(21)架体下的一块或者多块定位块组成,所述被镶嵌物固定于架体上,所述被镶嵌物可以是焊接在架体上,也可以是通过螺栓装配在架体上。所述定位块可以陷入所述凹槽并在重力的作用下稳定的定位第二运载装置(21),当第二运载装置(21)移动到第一运载装置(11)上完成与之的相互叠加后,被镶嵌物恰好位于镶嵌位(111)的嵌入空间,镶嵌位(111)对被镶嵌物形成了定位的作用,使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停在指定的位置上。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夹紧装置(112)同样设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所述夹紧装置(112)可以开合,用于夹紧和释放第二运载装置(21)。所述夹紧装置(112)设有摆动杆(1121)和伸缩缸(1122),所述摆动杆(1121)为一个可以转动的摆杆,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设有第一支座,所述第一支座上设有第一转轴,所述摆动杆(1121)的一端通过第一转轴与架体转动连接。所述伸缩缸(1122)可以是伸缩气缸也可以是伸缩油缸或者电动推杆。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设有第二支座,所述第二支座上设有第二转轴,所述伸缩缸(1122)的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架体转动连接。所述摆动杆(1121)的另一端设有一孔,所述孔中设有第三转轴,所述伸缩缸(11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三转轴与摆动杆(1121)转动连接。在这样的机构中,所述摆动杆(1121)可在伸缩缸(1122)的伸缩作用下相对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实现摆动,当所述摆动杆(1121)向上摆动时,摆动杆(1121)可以夹紧被定位在第一运载装置(11)上的第二运载装置(21),当所述摆动杆(1121)向下摆动时,摆动杆(1121)可以远离被定位在第一运载装置(11)上的第二运载装置(21),从而实现对第二运载装置(21)的固定和释放。所述夹紧装置(112)不限于本方案一种结构,也可以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用的其他夹紧结构,例如伸缩缸的伸出直接将第二运载装置(21)压紧在第一运载装置(11)上等。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输单元(1)还设有第一运输轨道(12),所述第二运输单元(2)还设有第二运输轨道(22),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和第二运输轨道(22)可以是直线滑轨、轮轨等也可以是虚拟的轨迹。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交错布置,所述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之间设有便于第一运载装置(11)与第二运载装置(21)相互叠加的高度差。所述高度差等于第一运载装置(11)的高度,所述高度差可使第二运载装置(21)平稳的运动到第一运载装置(11)上,完成第一运载装置(11)与第二运载装置(21)的叠加。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还设有一段与第二运输轨道(22)相同的轨道(113),所述轨道(113)可与第二运输轨道(22)对其并衔接,当承载运载物的第二运载装置(21)从第二运输轨道(22)脱离并开始进入第一运输单元(1)时,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通过轨道(113)更加方便的叠加于第一运载装置(11)之上,轨道(113)便于移动承载第二运载装置(21)。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过程为,首先将运载物放置于第二运载装置(21)上,然后第二运载装置(21)带动运载物向第一运输单元(1)移动,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提前移动到承接第二运载装置(21)的位置上并与第二运输轨道(22)对齐并衔接。然后第二运载装置(21)带动运载物从第二运输轨道(22)脱离并进入第一运输单元(1),并与第一运载装置(11)相叠加。而后所述镶嵌位(111)定位第二运载装置(21),夹紧装置(112)启动并固定第二运载装置(21)。然后第一运载装置(11)开始移动,带动第二运载装置(21)和运载物沿着第一运输轨道(12)运行。
图3是本发明另一种实施例具备回转装置的示意图。
根据图3所示,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的架体上还设有回转装置(114),所述回转装置(114)分为上下两个的配合面,其上配合面与下配合面可以相对回转运动,其上配合面用于承载重物,其下配合面用于与架体装配。所述回转装置(114)为圆形,其回转中心与第一运载装置(11)的中心重合,所述轨道(113)设于回转装置(114)的上配合面上,所述轨道(113)可跟随回转装置(114)相对于第一运载装置(11)回转,当回转装置(114)回转运动时,所述轨道(113)可以转动到与其它轨道对其并衔接的位置,便于释放第二运载装置(21)进入不同的轨道。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载装置进入运输轨道定位台区域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运载装置定位在运输轨道定位台上的示意图。
根据图6、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还设有升降装置(115),所述升降装置(115)设于架体上。所述升降装置(115)可以是大于等于一个的油缸、电动推杆等,也可以是连杆机构等可以实现重载升降的结构。所述升降装置(115)通过螺栓螺钉固定在架体。
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上设有定位台(121),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上还设有定位座(211),所述定位台(121)与定位座(211)不限于一套,可以是多套。所述定位台(121)与定位座(211)可以相互配合,使第二运载装置(21)可以脱离第一运载装置(11)并稳定的定位在第一运输轨道(12)上。所述升降装置(115)可实现升降动作从而实现第二运载装置(21)与第一运载装置(11)的脱离并实现定位座(211)与定位台(121)的配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升降装置(115)设于所述回转装置(114)下,回转装置(114)设于轨道(113)下,升降装置(115)的升降可带动回转装置(114)和轨道(113)同时升降。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上均设有独立的动力装置,可驱动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独立运行。
应当理解,说明书对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的描述是示例性的,而不应当解释为对于本发明保护范围的不当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其权利要求限定,并涵盖落入其范围内的所有实施方式及其明显的等同变例。
Claims (9)
1.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包括第一运输单元(1)和第二运输单元(2),其中第一运输单元(1)中设有第一运载装置(11),第二运输单元(2)中设有第二运载装置(21),其特征在于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之间设有可以相互叠加的固定装置,用于实现运载物的轨道切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设有镶嵌位(111)和夹紧装置(112),所述镶嵌位(111)用于定位第二运载装置(21),所述夹紧装置(112)用于固定第二运载装置(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输单元(1)还设有第一运输轨道(12),所述第二运输单元(2)还设有第二运输轨道(22),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交错布置,所述一运输轨道(12)与第二运输轨道(22)设有便于第一运载装置(11)与第二运载装置(21)相互叠加的高度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还设有一段与第二运输轨道(22)相同的轨道(113),便于移动和承载第二运载装置(2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还设有回转装置(114),所述轨道(113)设于回转装置(114)其上,所述轨道(113)可跟随回转装置(114)相对于第一运载装置(11)回转,便于释放第二运载装置(21)进入不同的轨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上还设有升降装置(115),所述第一运输轨道(12)上设有定位台(121),所述第二运载装置(21)上还设有定位座(211),所述升降装置(115)可实现升降动作从而实现定位座(211)与定位台(121)的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115)设于所述回转装置(114)下,升降装置(115)的升降可带动回转装置(114)同时升降。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装置(112)设有摆动杆(1121)和伸缩缸(1122),所述摆动杆(1121)可在伸缩缸(1122)的作用下实现对第二运载装置(21)的夹紧和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上均设有独立的动力装置,可驱动第一运载装置(11)和第二运载装置(21)独立运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63434.4U CN211619076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663434.4U CN211619076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619076U true CN211619076U (zh) | 2020-10-02 |
Family
ID=72617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663434.4U Active CN211619076U (zh) | 2019-10-08 | 2019-10-08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619076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68858A1 (zh) * | 2019-10-08 | 2021-04-15 | 大连富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CN114151647A (zh) * | 2021-11-25 | 2022-03-08 | 南方科技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一种雨污管网检测机器人的行走装置 |
-
2019
- 2019-10-08 CN CN201921663434.4U patent/CN21161907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1068858A1 (zh) * | 2019-10-08 | 2021-04-15 | 大连富地重工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CN114151647A (zh) * | 2021-11-25 | 2022-03-08 | 南方科技大学台州研究院 | 一种雨污管网检测机器人的行走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45065C (zh) | 集装箱码头布置方案及装卸流程 | |
EP3428093B1 (en) | Aerial railway-based multimodal transport interconnecting system | |
CN211619076U (zh)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 | |
KR20090082129A (ko) | 컨테이너 터미널용 적재/하적 시스템 | |
CN104411603A (zh) | 交叉带分拣机系统和物品分拣方法 | |
CN206142431U (zh) | 用于变速箱装配的传送装置 | |
US4273053A (en) | Material handling apparatus | |
CN107662800B (zh) | 一种智能仓储搬运车及智能仓储系统 | |
CN106627603B (zh) | 一种多式联运互通控制系统 | |
CN101734460A (zh) | 自动管理货架及传动方法 | |
CN111762585B (zh) | 一种高效多功能全自动拆垛、码垛、装车一体机 | |
CN112340336A (zh) | 分拣设备及分拣方法 | |
CN111054637A (zh) | 双层直线交叉带分拣系统 | |
CN111960329A (zh) | 一种搬运机器人及搬运装置 | |
KR100702263B1 (ko) | 자동이송시스템용 각도전환장치 | |
CN208485326U (zh) | 一种自动装车机 | |
CN110606339A (zh) | 一种重载轨道交换运载装置及方法 | |
CN103420148A (zh) | 集装箱部件的转向输送机构 | |
CN201873462U (zh) | 连续回环岸壁式港口集装箱装卸桥 | |
CN108840122A (zh) | 一种自动装车机 | |
CN110182506B (zh) | 一种基于激光导引的移动式智能堆垛搬运平台及堆垛方法 | |
CN107777273A (zh) | 一种物流分拣机构 | |
CN209112971U (zh) | 集装箱转运系统 | |
CN207698641U (zh) | 一种物流分拣机构 | |
CN112720429B (zh) | 搬运机械手及货运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