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1015663U - 一种电子钥匙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子钥匙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1015663U CN211015663U CN202020461512.9U CN202020461512U CN211015663U CN 211015663 U CN211015663 U CN 211015663U CN 202020461512 U CN202020461512 U CN 202020461512U CN 211015663 U CN211015663 U CN 21101566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electronic key
- target device
- authentication
- fingerprin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钥匙,可解决现有技术安全性较差、不便携的问题。所述电子钥匙包括:指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纹信息;认证单元,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采集的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开启单元,用于开启目标设备。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电子钥匙内安装了指纹采集单元和认证单元,必须首先确认电子钥匙使用者的身份和权限之后再执行诸如开锁或启动设备之类的开启目标设备功能,从而为多种场合解决了安全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钥匙,尤其涉及一种电子钥匙。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各种钥匙的作用都是用于打开锁或者启动设备,几乎所有的钥匙都可以直接完成开锁功能或启动设备功能,因此拿到钥匙的人就获得了打开锁或启动设备的权利和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开锁方式或者启动设备方式在一些场合是很不安全的,如,对于需要特定的人员才有权使用该钥匙的情形,当钥匙被非法盗窃后,盗窃者利用盗窃的钥匙去打开锁或者启动设备,就有可会带来重大损失。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方便用户开锁或启动设备,将指纹采集器设置在锁或被启动设备上,当用户将其手指放在指纹采集器处时,指纹采集器采集指纹信息,然后对该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通过认证,则会成功开启锁或被启动设备,否则,不能开启锁或被启动设备。对于这种情况,使得用户可以不需要携带钥匙,就可开启锁或设备,从而方便了用户。然而,这种技术方案的缺点是,由于锁或被启动设备通常为固定装置,因此,开启锁或被启动设备的方式不具有便携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钥匙,可解决现有技术安全性较差、不便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钥匙,其包括:指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纹信息;认证单元,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采集的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开启单元,用于开启目标设备。
所述开启单元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开启信号。
所述开启单元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指纹信息。
所述电子钥匙还包括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目标设备中的用户信息;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所述认证单元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和接收单元所接收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目标设备中的目标设备信息;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目标设备信息;所述认证单元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目标设备信息和接收单元所接收的目标设备中的目标设备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所述目标设备包括锁、设备开关、U盾、电子签章装置、可加密U盘、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
所述电子钥匙与U盾、电子签证装置、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为一体。
所述开启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目标设备相互通信。
所述开启单元和接收单元可通过USB接口和/或SIM卡标准触点与目标设备相互通信。
所述电子钥匙还可以包括供电单元。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通过在电子钥匙内安装了指纹采集单元和认证单元,可以首先确认持有电子钥匙者的身份和权限之后再执行诸如开锁或启动设备之类的开启目标设备功能,从而为多种场合解决了安全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子钥匙;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优选电子钥匙;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优选电子钥匙;
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优选电子钥匙。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包括:指纹采集单元11,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纹信息、用户信息和目标设备信息,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特征值;认证单元13,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的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14;开启单元14,用于开启目标设备200。在使用中,指纹采集单元11首先进行指纹信息的采集,认证单元12可采用比对指纹信息来识别和认证当前正在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是否是一位已经预先获得授权从而有权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对当前使用者的身份认证成功完成之后,该电子钥匙100才能使开启单元14对目标设备200进行启动。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内安装了指纹采集单元11和认证单元13,可以首先确认持有电子钥匙者的身份和权限之后再执行诸如开锁或启动设备之类的开启目标设备200功能,从而为多种场合解决了安全问题。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是一个小型电子装置,其具有便携的特点。
所述目标设备200可以是锁、设备或者设备开关、U盾、电子签章装置、可加密U盘、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等,但是锁和设备都不是本专利寻求保护的对象。这里所说的“锁”的实例可以为箱柜上的锁、门闸上的锁;这里所说的“设备”的实例可以为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电力装备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可以具有多功能和多用途,如,它最少与一把锁或一台设备相对应,也可以与多把锁或/和多台设备相对应,也就是可以打开多把锁或者启动数个设备。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还可与某些目标设备200集成在一起,实例为与银行卡、U盾、电子签章装置、加密U盘、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等集成在一起。此时,电子钥匙100所集成的这些目标设备200的使用场景都是现实中已经存在的装置,实例为银行的ATM机、收银台的POS机、公交车上的交通卡刷卡收费机具、地铁站的刷卡收费机具、社保卡的读卡器、园区的门禁机具、个人电脑、手机等。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所适应的上述应用场景中的现有装置不需要做任何改动。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完成对使用者的指纹身份认证之后,下一步骤是与诸如锁或设备对象之类的目标设备200之间进行相互认证;这一步骤的认证流程全部完成并认证通过后即可执行该电子钥匙100所具备的启动目标设备200的功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由于目标设备200和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可以设置在一起,如将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与诸如银行卡、电子签章装置、加密U盘、U盾、社保卡等一些安全要求较高之类的目标设备200集成于一体,因此,这些目标设备200需要在本申请的电子钥匙100成功完成对使用者的指纹识别和认证之后才能够正常使用,因此目标设备200可获得高安全级别的保护。与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集成于一体的交通卡、园区卡等安全要求较低的目标设备200也可无需经过指纹采集、识别和认证而直接使用。
所述开启单元14可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41,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开启信号,以便启动目标设备200;第二发送单元142,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指纹信息,以便目标设备200对该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开启目标设备200。
必要时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还可包括供电单元、电池,以便为认证单元的工作提供电能。第一发送单元141和第二发送单元142可以是无线通信天线、USB接口硬件、标准SIM卡触点等。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的功能也可通过软件来实现,其工作过程包括: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数据,从采集的指纹数据中提取指纹特征值,将该指纹特征值与预存在电子钥匙100的存储单元12中的有权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值及目标设备200中的指纹特征值相互比对,并在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进行相互认证。为了在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进行相互认证,这就要求在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分别存储用户的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以便根据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完成彼此之间的认证功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的指纹采集单元11采集指纹信息后,认证单元13可对指纹采集单元11所采集的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12所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认证通过后,直接启动目标设备200,即通过第一发送单元141向目标设备200发送开启信号,以便启动目标设备200。也可通过第二发送单元142将指纹采集单元11所采集的指纹信息发送给目标设备200,以便目标设备200对该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开启目标设备200。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还包括接收单元15,其用于接收目标设备200中的用户信息;所述存储单元12还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所述认证单元13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和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目标设备200中的目标设备信息;所述存储单元12还用于存储目标设备信息;所述认证单元13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目标设备信息和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目标设备200中的目标设备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这样就实现了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互相认证。而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仅通过目标设备200对电子钥匙100进行认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确保了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的匹配性,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可以完成对目标设备200的认证,防止有人将电子钥匙100加以利用或改造并试图打开其权限范围之外的目标设备200。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在使用之前必须完成授权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上述开启单元14和接收单元15可通过USB接口和/或SIM卡标准触点实现,从而可以与目标设备200直接通信,此时不需要无线通信。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在技术设计上可分为无源和有源两种实现方案;所谓“有源”是指其内部安装了电池。
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的外形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例如可以与银行卡相同,可以是钥匙链挂件、手机挂件,外形可以类似于汽车的电子钥匙等。
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原理,简单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几个具体实施例子。
实施例一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包括:指纹采集单元11,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纹信息,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特征值;认证单元13,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的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14;开启单元14,用于开启目标设备200。在使用中,指纹采集单元11首先进行指纹信息的采集,认证单元12可采用比对指纹信息来识别和认证当前正在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是否是一位已经预先获得授权从而有权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对当前使用者的身份认证成功完成之后,该电子钥匙100才能使开启单元14对目标设备200进行启动。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设备200与电子钥匙100集成与一体,所述目标设备200可以是U盾、电子签章装置、可加密U盘、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等。
实施例二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包括:指纹采集单元11,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纹信息,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特征值;认证单元13,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的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14;开启单元14,用于开启目标设备200。在使用中,指纹采集单元11首先进行指纹信息的采集,认证单元12可采用比对指纹信息来识别和认证当前正在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是否是一位已经预先获得授权从而有权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对当前使用者的身份认证成功完成之后,该电子钥匙100才能使开启单元14对目标设备200进行启动。
所述开启单元14可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41,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开启信号,以便启动目标设备200;或第二发送单元142,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指纹信息,以便目标设备200对该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开启目标设备200。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设备200与电子钥匙100是分离的两个个体,所述目标设备200可以是锁、设备或者设备开关。这里所说的“锁”的实例可以为箱柜上的锁、门闸上的锁;这里所说的“设备”的实例可以为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电力装备等。
实施例三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包括:指纹采集单元11,用于采集指纹信息;存储单元12,用于存储指纹信息,指纹信息可以是指纹特征值;认证单元13,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的指纹信息和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14;开启单元14,用于开启目标设备200。在使用中,指纹采集单元11首先进行指纹信息的采集,认证单元12可采用比对指纹信息来识别和认证当前正在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是否是一位已经预先获得授权从而有权使用该电子钥匙100的人;对当前使用者的身份认证成功完成之后,该电子钥匙100才能使开启单元14对目标设备200进行启动。
所述开启单元14可包括:第一发送单元141,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开启信号,以便启动目标设备200;第二发送单元142,用于向目标设备200发送指纹信息,以便目标设备200对该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开启目标设备200。
在本实施例中,目标设备200与电子钥匙100是分离的两个个体,所述目标设备200可以是锁、设备或者设备开关。这里所说的“锁”的实例可以为箱柜上的锁、门闸上的锁;这里所说的“设备”的实例可以为机械设备、电子设备、电力装备等。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还包括接收单元15,其用于接收目标设备200中的用户信息;所述存储单元12还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所述认证单元13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和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目标设备200中的目标设备信息;所述存储单元12还用于存储目标设备信息;所述认证单元13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目标设备信息和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目标设备200中的目标设备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其工作过程包括:通过指纹传感器采集指纹数据,从采集的指纹数据中提取指纹特征值,将该指纹特征值与预存在电子钥匙100的存储单元12中的有权使用者的指纹特征值进行认证、认证单元13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用户信息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认证单元13还根据存储单元12中存储的目标设备信息和接收单元15所接收的目标设备200中的目标设备信息进行认证,上述三种认证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中任意认证组合,若认证组合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以启动目标设备。
为了在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进行相互认证,这就要求在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分别存储用户的指纹信息、用户信息及目标设备信息,以便根据指纹信息、用户信息和目标设备信息完成彼此之间的认证功能。
这样就实现了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互相认证。而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仅通过目标设备200对电子钥匙100进行认证。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确保了电子钥匙100与目标设备200之间的匹配性,从而本实用新型的电子钥匙100可以完成对目标设备200的认证,防止有人将电子钥匙100加以利用或改造并试图打开其权限范围之外的目标设备200。
虽然通过实施例描绘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知道,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就可使本实用新型有许多变形和变化,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指纹采集单元,用于采集指纹信息;
存储单元,用于存储指纹信息;
认证单元,用于对指纹采集单元采集的指纹信息与存储单元中存储的指纹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开启单元,用于开启目标设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单元包括第一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开启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单元还包括第二发送单元,用于向目标设备发送指纹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钥匙还包括接收单元,其用于接收目标设备中的用户信息;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用户信息;所述认证单元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用户信息和接收单元所接收的用户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单元还用于接收目标设备中的目标设备信息;所述存储单元还用于存储目标设备信息;所述认证单元还用于根据存储单元中存储的目标设备信息和接收单元所接收的目标设备中的目标设备信息进行认证,若认证通过,则启动开启单元。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设备包括锁、设备开关、U盾、电子签章装置、可加密U盘、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钥匙与U盾、电子签证装置、银行卡、社保卡、交通卡、园区卡其中的一个或多个集成为一体。
8.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单元和接收单元可以通过无线方式与目标设备相互通信。
9.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单元和接收单元可通过USB接口和/或SIM卡标准触点与目标设备相互通信。
10.根据权利要求1-6其中之一所述的电子钥匙,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钥匙还包括供电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1512.9U CN211015663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子钥匙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0461512.9U CN211015663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子钥匙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1015663U true CN211015663U (zh) | 2020-07-14 |
Family
ID=715086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0461512.9U Active CN211015663U (zh) | 2020-04-01 | 2020-04-01 | 一种电子钥匙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1015663U (zh) |
-
2020
- 2020-04-01 CN CN202020461512.9U patent/CN211015663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1998292B1 (en) | Mobile Based Identification in Security and Asset Management Systems | |
US7868733B2 (en) | System for identifying an individual in an electronic transaction | |
CA2571811C (en) | User authentication for contact-less systems | |
US20180359635A1 (en) | Securitization of Tempora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Via Authentic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Wireless User and Access Devices | |
CN106296199A (zh) | 基于生物特征识别的支付及身份认证系统 | |
CN109712300A (zh) | 一种基于网络身份证认证的开锁系统 | |
US9922473B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location-based automated authentication | |
CN106097519B (zh) | 一种电子锁的控制装置、电子锁、控制方法及其应用 | |
JP5146872B2 (ja) | 非接触icカード、携帯端末装置、起動制御方法、および起動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05857246A (zh) | 汽车发动锁的控制方法、装置及系统 | |
Govindraj et al. | Smart door using biometric NFC band and OTP based methods | |
CN211015663U (zh) | 一种电子钥匙 | |
JP2008057112A (ja) | 入退室管理システム及びそのプログラム | |
US20190028470A1 (en) | Method For Verifying The Identity Of A Person | |
JP2003253940A (ja) | キーレスエントリシステム | |
CN217386408U (zh) | 一种无感门禁系统 | |
CN110223420A (zh) | 一种指纹开锁系统 | |
CN210924713U (zh) | 基于iBeacon技术的门禁系统 | |
US10645070B2 (en) | Securitization of temporal digital communications via authentication and validation for wireless user and access devices | |
CN106204833A (zh) | 一种基于无线传输网络的智能电磁锁装置 | |
TWI726613B (zh) | 密碼鎖系統及其操作方法 | |
US11341226B2 (en) | Combination lock system and method of operating the same | |
JP3457930B2 (ja) | 指紋認証式携帯電話 | |
CN113294033B (zh) | 密码锁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 |
Wu et al. | The digital signature technology for access control system of mobile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