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923100U - 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923100U CN210923100U CN201921557104.7U CN201921557104U CN210923100U CN 210923100 U CN210923100 U CN 210923100U CN 201921557104 U CN201921557104 U CN 201921557104U CN 210923100 U CN210923100 U CN 21092310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supporting
- steering system
- base
-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3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7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Carbo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O CURLTUGMZLYLD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02092 carbon di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1569 carbon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284 exci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其中,底座用于与NVH试验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靠近方向盘的部位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第三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的尾部进行支撑。本实用新型能够稳定地对转向系统进行固定,并能够根据转向系统在整车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调节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在底座上的位置,便于模拟转向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减少了检测误差,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转向系统是整车上一组很重要的零部件,其功能是按照驾驶员的意愿控制汽车的行驶方向,对汽车的行驶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车辆行驶过程中传统发动机的轰鸣声不再出现,其它零部件的噪音开始突显出来,而汽车转向系统是最直接接受到路面激励的一组零部件,其NVH性能是影响整车NVH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转向系统零部件在装车前对NVH 性能检测非常有必要。通常,转向系统的NVH性能检测的传统做法是:车辆下线在动态路试过程中进行检测。然而,随着车辆产量的增大,传统的检测方法根本无法进行快速地检测。
专利申请号CN201811415963.2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试验的通用固定装置,该装置是在背板上设置多条第一滑槽,背板上侧连接有上下滑动的上安装板,上安装板上横向设有第二滑槽,上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有与第二滑槽配合的滑块,横向滑动设于上安装板的侧面。在背板的下侧连接有上下滑动的垫板,下安装板固定连接于垫板侧面,下安装板上横向设有第三滑槽,下安装支架固定连接有与第三滑槽配合的滑块,横向滑动设于下安装板侧面。在垫板侧面还固定有螺栓安装支架,螺栓安装支架位于下安装板下方,在螺栓安装支架上竖向固定有顶升螺栓,顶升螺栓用于顶住转向管柱的下芯轴。该装置虽然能够满足不同型号的转向管柱的固定需求,通用性好,并无需在整车状态下进行检测,但是,该装置无法模拟汽车转向系统中各零件在整车上的安装状态,并且,结构复杂较为笨重,容易影响NVH性能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支撑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系统的固定装置无法模拟汽车转向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易影响NVH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底座、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其中,底座用于与NVH试验台可拆卸地连接;第一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靠近方向盘的部位进行支撑;第二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第三支撑机构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的尾部进行支撑。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机构包括:第一底板、支撑架和第一安装板;其中,第一底板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支撑架的第一端与第一底板相连接,支撑架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并且,第一安装板与转向系统靠近方向盘的部位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机构还包括:调节体,调节体的底面与支撑架的第二端相连接,调节体的顶面呈倾斜状态且与第一安装板相连接;至少一个调节垫片,夹设于调节体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之间,以通过增减调节垫片的数量调节第一安装板的倾斜角度。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支撑架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纵梁,第一端均与第一底板相连接,第二端均与第一安装板角度可调地相连接,两个纵梁之间具有预设间距;横梁,横设于两个纵梁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底座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一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各第二安装孔与部分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第二支撑机构包括:调整机构、第二底板、支撑梁和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安装板;其中,第二底板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支撑梁的第一端与第二底板相连接,支撑梁的第二端与两个第二安装板均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具有预设距离,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夹设于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且与两个第二安装板均可拆卸连接;调整机构设置于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用于调节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调节片;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片,以通过增减调节片的数量调节转向系统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之间的位置。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底座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二底板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各第三安装孔与部分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第三支撑机构包括:第三底板、连接板和安装轴;其中,第三底板与底座位置可调地相连接,连接板与第三底板相连接,安装轴倾斜地设置于连接板,并且,安装轴设置有花键以与转向系统的尾部相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支撑装置中,底座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第三底板开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各第四安装孔与部分第一安装孔通过螺栓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共同对转向系统进行支撑,能够稳定地对转向系统进行固定,并能够根据转向系统在整车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调节第一支撑机构、第二支撑机构和第三支撑机构在底座上的位置,便于模拟转向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进而便于检测转向系统的NVH性能,测试各部件的振动耐久和噪音情况,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减少了检测误差,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进一步保证了 NVH性能检测的准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系统的固定装置无法模拟汽车转向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易影响NVH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第一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第二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第三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中,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使用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见图1和图6,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支撑装置的优选结构。支撑装置用于对汽车的转向系统进行支撑,并且,该支撑装置可拆卸地设置于NVH试验台,使得转向系统与NVH试验台相对固定,便于NVH试验台对转向系统进行性能检测。
如图所示,支撑装置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其中,底座1与NVH试验台可拆卸地连接,优选的,底座1 与NVH试验台通过螺栓连接。
第一支撑机构2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一支撑机构2在底座1 上的位置可调节。参见图6,第一支撑机构2用于对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 的部位进行支撑。在汽车整车安装时,转向系统5的顶部与方向盘6相连接,则第一支撑机构2,对转向系统5的顶部进行支撑。
第二支撑机构3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二支撑机构3在底座1 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二支撑机构3用于对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
第三支撑机构4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三支撑机构4在底座1 上的位置可调节,第三支撑机构4用于对转向系统5的尾部进行支撑。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共同对转向系统5进行支撑,能够稳定地对转向系统5进行固定,并能够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调节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在底座1上的位置,便于模拟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进而便于检测转向系统5的NVH性能,测试各部件的振动耐久和噪音情况,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减少了检测误差,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进一步保证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汽车转向系统的固定装置无法模拟汽车转向系统在整车上的安装状态易影响NVH性能检测结果准确性的问题。
参见图1和图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底板21、支撑架22和第一安装板23。其中,第一底板21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一底板2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便于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位置来调节第一底板21的位置。
优选的,参见图5,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各第一安装孔11 在底座1上的排布方式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具体实施时,各第一安装孔11为非等距排布,以装配不同型号零件的支撑机构,实现了不同产品的共用和快速切换,扩大了使用范围。具体实施时,第一安装孔 11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第一底板21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11,各第二安装孔211与部分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确定第一底板21在底座1上的位置,再将第一底板21上的各第二安装孔211与底座1上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支撑架22的第一端(图2所示的下端)与第一底板21相连接,支撑架22 的第二端(图2所示的上端)与第一安装板23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并且,第一安装板23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可拆卸连接。具体地,可以根据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倾斜角度,对第一安装板23 与支撑架22的第二端之间的角度进行调节,以使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角度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的倾斜角度相匹配,进而保证第一安装板23 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相接触,并且,第一安装板23与转向系统5 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可以通过螺栓连接,以实现可拆卸连接。
具体实施时,支撑架22的第二端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可以为可拆卸连接,优选的,为螺栓连接。支撑架22的第一端与第一底板21之间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根据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第一安装板23与支撑架22之间的角度,能够更好地模拟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并且,第一底板2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也能够模拟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安装位置,有效地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
参见图2,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机构2还可以包括:调节体24和至少一个调节垫片。其中,调节体24的底面与支撑架22的第二端相连接,调节体 24的顶面呈倾斜状态,即顶面为一斜面。调节体24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23 相接触且相连接,该连接方式可以为可拆卸连接,如螺栓连接等。
具体实施时,调节体24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在调节体24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可以夹设至少一个调节垫片,以通过增减调节垫片的数量调节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角度。
使用时,根据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倾斜角度,调节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角度,如果调节体24顶面的倾斜程度能够使得第一安装板23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的倾斜程度相匹配,则无需在调节体24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设置调节垫片。如果调节体24顶面的倾斜程度无法使得第一安装板23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的倾斜程度相匹配,则在调节体24的顶面与第一安装板23之间夹设调节垫片,并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调节垫片的数量,以调节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程度,保证第一安装板23与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相接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体24的顶面倾斜能够使得第一安装板 23呈倾斜状态,以适应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的倾斜,并且,通过增减调节垫片来调节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角度,能够更好地适应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倾斜程度,从而准确地模拟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
参见图2,上述各实施例中,支撑架22可以包括:横梁222和两个纵梁 221。两个纵梁221并列设置,即两个纵梁221相平行,两个纵梁221之间具有预设间距,该预设间距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
两个纵梁221的第一端均与第一底板21相连接,两个纵梁221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安装板23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并且,两个纵梁221的第二端均与第一安装板23可拆卸连接。横梁222横设于两个纵梁221之间,具体地,横梁 222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梁221一一对应连接。
具体实施时,横梁222可以为两个、三个或者多个,本实施例对于横梁222 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作任何限制。当横梁222为至少两个时,各横梁222在两个纵梁221之间并列且均匀设置。
具体实施时,调节体24可以为两个,两个调节体24与两个纵梁221的第二端一一对应,并且,每个调节体24的底面与对应纵梁221的第二端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第一底板21可以为分体式,即第一底板21可以包括:两个第一底板分板,两个纵梁221的第一端分别与两个第一底板分板一一对应连接。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两个纵梁221的设置能够对第一安装板23进行稳定支撑,横梁222的设置能够提高支撑架的强度,并且,两个纵梁221和横梁222构成了“H”型结构,使得支撑架更为稳定可靠,进而能够稳定地对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进行支撑。
参见图1、图3和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机构3可以包括:调节机构、第二底板31、支撑架和两个第二安装板33。其中,第二底板31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二底板3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便于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来调节第二底板31的位置。
优选的,参见图5,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各第一安装孔11 在底座1上的排布方式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第二底板31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311,各第三安装孔311与部分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确定第二底板31 在底座1上的位置,再将第二底板31上的各第三安装孔311与底座1上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支撑梁32的第一端(图3所示的下端)与第二底板31相连接,具体地,支撑梁32呈竖直状,支撑梁32与第二底板31垂直设置。
两个第二安装板33并列设置,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均有预设距离,该预设距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本实施例对此不做任何限制。支撑梁32 的第二端(图3所示的上端)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均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二安装板33呈竖直状设置于支撑梁32的第二端的端面,两个第二安装板33 的长度方向(图3所示的由左至右的方向)与第二底板31相垂直。
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夹设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并且,转向系统5 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均可拆卸连接。优选的,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为螺栓连接。具体地,两个第二安装板33均开设有穿设孔,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开设有通孔,螺栓穿设两个穿设孔和通孔后与螺母相连接。
调整机构设置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调整机构用于调节转向系统5 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以使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的位置能够与整车状态下的位置相匹配。
具体实施时,支撑梁32的第一端与第二底板31之间、支撑梁32的第二端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均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具体实施时,支撑梁32的第二端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还可以设置有盖板35。具体地,盖板35与支撑梁32的第二端相连接,两个第二安装板33 设置于盖板35上。更为具体地,盖板35与支撑梁32的第二端之间、两个第二安装板33与盖板35之间均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调整机构调节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以与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匹配,更好地模拟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并且,第二底板3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也能够模拟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状态下安装位置,有效地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
参见图3,上述实施例中,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调节片34。转向系统 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调节片34,具体地,参见图3,两个第二安装板33分别记做左边第二安装板和右边第二安装板。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右边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至少一个调节片34,并且,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左边第二安装板之间也设置至少一个调节片34,以通过增减调节片34的数量调节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
具体实施时,调节片34开设有通孔,螺栓在穿设两个第二安装板33的穿设孔和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的通孔时还会穿设调节片34的通孔,并且,螺栓与螺母相连接,以实现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可拆卸连接。
使用时,根据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位置,确定转向系统 5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并确保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稳定地保持在该位置,则在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左边第二安装板之间设置调节片34,并且,在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右边第二安装板之间也设置调节片34,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左右两侧的调节片34的数量应保证转向系统5 的中间部位在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与整车状态下的位置相匹配,并且,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左右两侧的调节片34与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相接触并对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进行夹设固定,避免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的移动。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通过在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 33之间增减调节片34,来对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的位置进行调整,以与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状态下的安装位置相匹配,更好地模拟转向系统5 的中间部位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
参见图1、图4和图6,上述各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机构4包括:第三底板41、连接板42和安装轴43。其中,第三底板41与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即第三底板4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以便于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来调节第三底板41的位置。
优选的,参见图5,底座1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各第一安装孔11 在底座1上的排布方式并不是均匀分布,而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排布。第三底板41开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411,各第四安装孔411与部分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具体地,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确定第三底板41 在底座1上的位置,再将第三底板41上的各第四安装孔411与底座1上对应位置处的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连接板42与第三底板41相连接,并且,连接板42与第三底板41相垂直。安装轴43倾斜地设置于连接板42,安装轴43与连接板42之间的角度可以根据转向系统5的尾部在整车状态下所处的位置来确定。也就是说,由于转向系统5的尾部在整车状态下呈倾斜状态,所以安装轴43的倾斜程度与转向系统5 的尾部的倾斜程度相同。转向系统5的尾部设置有花键结构,则安装轴43也设置有花键,以与转向系统5的尾部相匹配且相连接。
具体实施时,连接板42与第三底板41之间、安装轴43与连接板42之间均为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保证强度和刚度。
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中,第三支撑机构4通过安装轴43与转向系统5的尾部相连接,并且,安装轴43上设置花键能够更好地适应转向系统5的尾部处的结构,保证安装轴43对转向系统5的尾部的支撑和固定,并且,第三底板41在底座1上的位置可调节,能够模拟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整车状态下安装位置,有效地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
结合图1至图6,对支撑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介绍:将底座1通过螺栓固定在NVH试验台上,并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状态的安装位置将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安装在底座1上,并根据转向系统5 在整车状态的安装角度和安装位置,调节第一支撑机构2中的第一安装板23 的倾斜程度。首先,将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固定在第二支撑机构3中的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并增设调节片34以使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的位置与在整车状态下的位置相匹配。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第二安装板33之间通过螺栓连接,但是此时不打紧扭矩。然后,将转向系统5的尾部与第三支撑机构4中的安装轴43通过螺栓连接,但此时不打紧扭矩。再将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放置于第一支撑机构2的第一安装板23上,并通过螺栓连接,此时将所有螺栓进行打紧至规定扭矩。再将方向盘6安装在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上。最后,将NVH试验台上的信号传感器连接到转向系统 5的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中间部位和尾部以及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上,开启NVH试验台的电源,打开测试软件开始试验。收集数据后,关闭NVH试验台,取下转向系统5的各部件,试验结束。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共同对转向系统5进行支撑,能够稳定地对转向系统5进行固定,并能够根据转向系统5在整车的安装位置和安装状态,调节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在底座1上的位置,便于模拟转向系统5在整车上的安装情况,进而便于检测转向系统5的NVH性能,提高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度,减少了检测误差,并且,结构简单,重量较轻,进一步保证了NVH性能检测的准确。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第一支撑机构(2)、第二支撑机构(3)和第三支撑机构(4);其中,
所述底座(1)用于与NVH试验台可拆卸地连接;
所述第一支撑机构(2)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进行支撑;
所述第二支撑机构(3)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进行支撑;
所述第三支撑机构(4)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用于对转向系统(5)的尾部进行支撑。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2)包括:第一底板(21)、支撑架(22)和第一安装板(23);其中,
所述第一底板(21)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所述支撑架(2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底板(21)相连接,所述支撑架(22)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角度可调地相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安装板(23)与所述转向系统(5)靠近方向盘(6)的部位可拆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机构(2)还包括:
调节体(24),所述调节体(24)的底面与所述支撑架(22)的第二端相连接,所述调节体(24)的顶面呈倾斜状态且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相连接;
至少一个调节垫片,夹设于所述调节体(24)的顶面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之间,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垫片的数量调节所述第一安装板(23)的倾斜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2)包括:
两个并列设置的纵梁(221),第一端均与所述第一底板(21)相连接,第二端均与所述第一安装板(23)角度可调地相连接,两个所述纵梁(221)之间具有预设间距;
横梁(222),横设于两个所述纵梁(221)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一底板(21)开设有多个第二安装孔(211),各所述第二安装孔(211)与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机构(3)包括:调整机构、第二底板(31)、支撑梁(32)和两个并列设置的第二安装板(33);其中,
所述第二底板(31)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所述支撑梁(32)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底板(31)相连接,所述支撑梁(32)的第二端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均连接;
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具有预设距离,所述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夹设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且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均可拆卸连接;
所述调整机构设置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用于调节所述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至少一个调节片(34);
所述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与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均设置有至少一个所述调节片(34),以通过增减所述调节片(34)的数量调节所述转向系统(5)的中间部位在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33)之间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二底板(31)开设有多个第三安装孔(311),各所述第三安装孔(311)与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机构(4)包括:第三底板(41)、连接板(42)和安装轴(43);其中,
所述第三底板(41)与所述底座(1)位置可调地相连接,所述连接板(42)与所述第三底板(41)相连接,所述安装轴(43)倾斜地设置于所述连接板(42),并且,所述安装轴(43)设置有花键以与所述转向系统(5)的尾部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开设有多个第一安装孔(11),所述第三底板(41)开设有多个第四安装孔(411),各所述第四安装孔(411)与部分所述第一安装孔(11)通过螺栓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7104.7U CN21092310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支撑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557104.7U CN21092310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支撑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923100U true CN210923100U (zh) | 2020-07-03 |
Family
ID=713517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557104.7U Active CN210923100U (zh) | 2019-09-18 | 2019-09-18 | 支撑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923100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8845A (zh) * | 2022-03-08 | 2022-06-10 | 苏州睿集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汽车智能驾驶eps在环仿真测试台架 |
-
2019
- 2019-09-18 CN CN201921557104.7U patent/CN210923100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8845A (zh) * | 2022-03-08 | 2022-06-10 | 苏州睿集汽车技术有限公司 | 汽车智能驾驶eps在环仿真测试台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120090907A1 (en) | Vehicle with structural battery pack | |
CN106053096B (zh) | 一种电动自行车性能测试平台 | |
KR101679962B1 (ko) | 차량 테스트용 대차 구조 | |
CN210923100U (zh) | 支撑装置 | |
US5000038A (en) | Road test simulator | |
CN210269198U (zh) | 一种悬架系统的多通道台架试验装置 | |
CN110082131A (zh) | 一种道路模拟试验台架 | |
CN103439123B (zh) | 一种用于测量轨道车辆车端关系的装置 | |
CN107478442B (zh) | 副车架疲劳试验弯矩、转矩消除装置 | |
CN106827995A (zh) | 一种v型推力杆支架构成的车架横梁总成 | |
CN202693330U (zh) | 一种汽车离合及油门踏板性能测试台架的专用夹具 | |
CN211978336U (zh) | 一种汽车前转向节台架试验工装 | |
CN208731107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前盖闭合装配的主体框架 | |
CN109282974A (zh) | 车辆骨架快速验证的方法 | |
CN205449281U (zh) | 一种汽车滚动噪声测试装置 | |
CN108760207B (zh) | 一种评价车轮结构可靠性的装置及可靠性评价方法 | |
CN110749459B (zh) | 一种平衡悬架式驱动桥总成台架试验的辅助紧固装置 | |
CN212078529U (zh) | 一种便于拼接的铝蜂窝板 | |
CN209115184U (zh) | 一种汽车排气系统热端的减振支架 | |
CN203337354U (zh) | 汽车驾驶室振动试验过渡连接装置 | |
CN208291023U (zh) | 一种座椅后框架下部接头装置 | |
CN208383457U (zh) | 导向臂类悬架试验车架 | |
CN214565177U (zh) | 一种汽车安全气囊控制器安装支架结构 | |
CN204514618U (zh) | 一种汽车减振器噪声试验台架 | |
CN212646103U (zh) | 一种车胎耐磨度的检测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