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778291U -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778291U CN210778291U CN201921867853.XU CN201921867853U CN210778291U CN 210778291 U CN210778291 U CN 210778291U CN 201921867853 U CN201921867853 U CN 201921867853U CN 210778291 U CN210778291 U CN 21077829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proof
- switch base
- sleeve
- contraction
- switc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ush-Butt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水按钮开关,涉及按钮开关的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开关座,开关座上端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按键,开关座内安装有下端从开关座底部穿出的引脚;所述开关座下端套有用于将引脚进行防水保护的防水套件,所述防水套件内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防水套件自上而下依次形成有卡接端、束缚端以及收缩端;所述卡接端内侧壁上周向环绕有水平的凸条,所述开关座下端插入在卡接端内,且所述凸条与开关座相互抵紧;所述束缚端的内侧壁相对平滑,所述收缩端的直径向下逐渐缩小;本实用新型具有能对接插件与金属连接脚的连接处起到防水保护,增强连接处密封性的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按钮开关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是一种结构简单,应用十分广泛的主令电器。在电气自动控制电路中,用于手动发出控制信号以控制电器设备的启动。
现有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03434011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按钮开关,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相互插套,其中上壳体上端安装有按钮,按钮配置有复位弹簧,所述按钮的下端配置有金属导电片,所述下壳体内带有金属连接脚,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采用塑料制成,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配置有促使两者相互固定的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中槽体的采用锁紧的结构,使上壳体与下壳体的安装加工更加方便,而且摒弃将上壳体的金属下沿内翻的锁紧方式后,使上壳体和下壳体均可采用塑料制造,可降低材料成本。
上述专利中的金属连接脚从下壳体底部穿出,在将上述按钮开关进行安装时,通过将金属连接脚与器件上的接插件进行连接,从而实现电路的连通;当将金属连接脚与接插件相互插合时,由于两者的连接处存在一定的间隙,工作时液体极易从间隙处流入,出现渗漏的情况;从而将会引发短路甚至烧坏电路的情况,防水效果较差,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在于提供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具有能对接插件与金属连接脚的连接处起到防水保护,增强连接处密封性的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包括开关座,开关座上端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按键,开关座内安装有下端从开关座底部穿出的引脚;所述开关座下端套有用于将引脚进行防水保护的防水套件,所述防水套件内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空腔,所述防水套件自上而下依次形成有卡接端、束缚端以及收缩端;所述卡接端内侧壁上周向环绕有水平的凸条,所述开关座下端插入在卡接端内,且所述凸条与开关座相互抵紧;所述束缚端的内侧壁相对平滑,所述收缩端的直径向下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开关座安装在接插件上时,先将接插件放置在防水套件的空腔内,再将接插件的连接线从收缩端下端的开口穿出;接着将开关座下端的引脚插入在接插件上端,将两者固定完毕后,再将防水套件向靠近开关座的方向移动,使卡接端从开关座的下端套入;设置在卡接端内侧壁上的凸条能与开关座的外侧壁相互压紧,从而能将防水套件套紧在开关座下端;此时引脚与接插件的连接处将位于束缚端内,束缚端的内侧壁将与接插件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能增强连接处的密封效果;由于收缩端的直径向下逐渐缩小,从而能增强防水套件下端的密封性,收缩端下端能将接插件的连接线进行限位固定,当连接线受到向外的拉力时,能避免连接线与接插件之间发生松动、断裂的情况;加强了对连接线与接插件间的防脱保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端的内径大于束缚端的内径,所述卡接端与束缚端的连接处形成有斜向下倾斜的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保证卡接端顺利的套在开关座下端,通过斜面能对卡接端下端起到收紧的作用,从而能提高卡接端与束缚端连接处的密封性,使卡接端下方能更加紧密的压紧在开关座外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接端上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周向环绕的包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在将卡接端套在开关座下端外侧壁上时,需先将卡接端的上端开口撑大才能顺利的将卡接端套在开关座下端,在将卡接端开口进行扩张时,卡接端将会受到较大的张力;通过加厚的包沿能提高卡接端上端的耐张强度,从而能避免卡接端的上端发生撕裂破损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缩端上形成有波纹状的凸沿,所述凸沿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波纹状的凸沿增强了收缩端的伸缩性,由于凸沿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从而当接插件受到连接线的拉力时,通过凸沿不仅能将接插件牢靠的束缚在防水套件内,而且在受到拉伸时不易使收缩端发生断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凸沿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隔分布的压条,所述压条的内径向下逐渐缩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条能与接插件下端外侧壁相互压紧,从而使接插件下端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收缩端内;由于压条的内径向下逐渐缩小,即使插件下端的规格大小不同,压条也能顺利的将接插件下端进行压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收缩端下端设置有进线套,所述进线套的轴心线与收缩端的轴心线相互重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线套具有一定硬度、不易发生形变,当连接线穿入进线套内时,进线套能将连接线卡紧,从而能防止连接线发生滑动,使连接线更加的牢靠。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座内设置有密封套,所述按键下端从密封套的中部插入;所述按键下端形成有朝向密封套的环槽,所述密封套中部压紧在环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将按键进行下压时,套在按键下端的密封套将跟随按键一同下移;通过密封套能避免液体或固体颗粒进入开关座内部,增强了按键与开关座间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开关座内开设有周向环绕在密封套下端的限位槽,所述密封套下端插入并固定在限位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在将密封套进行安装时,通过将密封套下端插入在限位槽内,密封套下端将压紧在限位槽内;通过限位槽与密封套下端的相互抵紧,便能将密封套进行限位固定,使密封套被牢靠的固定在开关座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当在将开关座安装在接插件上时,先将接插件放置在防水套件的空腔内,再将接插件的连接线从收缩端下端的进线套穿出;接着将开关座下端的引脚插入在接插件上端,将两者固定完毕后,再将防水套件向靠近开关座的方向移动,使卡接端从开关座的下端套入;设置在卡接端内侧壁上的凸条能与开关座的外侧壁相互压紧,从而能将防水套件套紧在开关座下端;此时引脚与接插件的连接处将位于束缚端内,束缚端的内侧壁将与接插件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能增强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收缩端上形成的波纹状凸沿增强了收缩端的伸缩性,由于凸沿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当接插件受到连接线的拉力时,通过凸沿不仅能将接插件牢靠的束缚在防水套件内,收缩端下端能将接插件的连接线进行限位固定,当连接线受到向外的拉力时,能避免连接线与接插件之间发生松动、断裂的情况;加强了对连接线与接插件间的防脱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隐藏开关座后凸显防水套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开关座;2、按键;3、引脚;4、防水套件;5、空腔;6、卡接端;7、束缚端;8、收缩端;9、凸条;10、包沿;11、凸沿;12、压条;13、进线套;14、密封套;15、环槽;16、限位槽;1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包括呈圆筒状的开关座1,开关座1上端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按键2,按键2的轴心线与开关座1的轴心线重叠。开关座1内安装有三用于与接插件插接配合的引脚3,引脚3从开关座1的底部穿出。
如图1、图2所示,开关座1的下端套有用于将引脚3进行防水保护的防水套件4,防水套件4内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空腔5。防水套件4自上而下依次形成有卡接端6、束缚端7以及位于底部的收缩端8。卡接端6内侧壁上周向环绕有朝向开关座1外圈侧壁的凸条9,凸条9沿水平方向设置。开关座1下端插入在卡接端6内,且凸条9与开关座1外侧壁相互抵紧。
如图1、图3所示,卡接端6的内径大于束缚端7的内径,卡接端6上端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周向环绕的包沿10。卡接端6与束缚端7的连接处形成有斜向束缚端7轴心线方向倾斜的斜面17。束缚端7的内侧壁相对平滑,并且束缚端7呈内径处处相等的套管状。
如图1、图3所示,收缩端8上沿竖直方向形成有三呈波纹状的凸沿11,三凸沿11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凸沿11的内侧壁形成有三均匀间隔分布的压条12,压条12的内径向下逐渐缩小。收缩端8下端固定连接有管状的进线套13,进线套13的轴心线与收缩端8的轴心线相互重叠。进线套13具有一定硬度、不易发生形变,当连接线穿入进线套13内时,进线套13能将连接线卡紧,从而能防止连接线发生滑动,使连接线更加的牢靠。
如图1、图4所示,开关座1内开设有呈周向环绕的限位槽16,限位槽16内限位固定有密封套14,密封套14的轴心线与开关座1的轴心线重叠。密封套14的下端边沿插入并压紧在限位槽16内。密封套14中部形成有贯穿的穿孔,按键2下端从密封套14的中部穿孔插入。按键2下端形成有朝向密封套14的环槽15(见图5),密封套14的中部卡紧在环槽15(见图5)内。
本实施例的具体效果如下:
当在将开关座1安装在接插件上时,先将接插件放置在防水套件4的空腔5内,再将接插件的连接线从收缩端8下端的进线套13穿出。接着将开关座1下端的引脚3插入在接插件上端,将两者固定完毕后,再将防水套件4向靠近开关座1的方向移动,使卡接端6从开关座1的下端套入。设置在卡接端6内侧壁上的凸条9能与开关座1的外侧壁相互压紧,从而能将防水套件4套紧在开关座1下端。此时引脚3与接插件的连接处将位于束缚端7内,束缚端7的内侧壁将与接插件的外侧壁紧密贴合,从而能增强连接处的密封效果。收缩端8上形成的波纹状凸沿11增强了收缩端8的伸缩性,由于凸沿11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当接插件受到连接线向外的拉力时,凸沿11不仅能将接插件牢靠的束缚在防水套件4内,收缩端8下端的进线套13能将接插件的连接线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连接线与接插件之间发生松动、断裂的情况;加强了对连接线与接插件间的防脱保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包括开关座(1),开关座(1)上端沿竖直方向滑动设置有按键(2),开关座(1)内安装有下端从开关座(1)底部穿出的引脚(3);其特征是:所述开关座(1)下端套有用于将引脚(3)进行防水保护的防水套件(4),所述防水套件(4)内部形成有上下贯通的空腔(5),所述防水套件(4)自上而下依次形成有卡接端(6)、束缚端(7)以及收缩端(8);所述卡接端(6)内侧壁上周向环绕有水平的凸条(9),所述开关座(1)下端插入在卡接端(6)内,且所述凸条(9)与开关座(1)相互抵紧;所述束缚端(7)的内侧壁相对平滑,所述收缩端(8)的直径向下逐渐缩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卡接端(6)的内径大于束缚端(7)的内径,所述卡接端(6)与束缚端(7)的连接处形成有斜向下倾斜的斜面(1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卡接端(6)上端外侧壁上形成有周向环绕的包沿(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收缩端(8)上形成有波纹状的凸沿(11),所述凸沿(11)的最大直径向下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凸沿(11)的内侧壁形成有间隔分布的压条(12),所述压条(12)的内径向下逐渐缩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收缩端(8)下端设置有进线套(13),所述进线套(13)的轴心线与收缩端(8)的轴心线相互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开关座(1)内设置有密封套(14),所述按键(2)下端从密封套(14)的中部插入;所述按键(2)下端形成有朝向密封套(14)的环槽(15),所述密封套(14)中部压紧在环槽(15)内。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按钮开关,其特征是:所述开关座(1)内开设有周向环绕在密封套(14)下端的限位槽(16),所述密封套(14)下端插入并固定在限位槽(16)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7853.XU CN210778291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867853.XU CN210778291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778291U true CN210778291U (zh) | 2020-06-16 |
Family
ID=710491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867853.XU Active CN210778291U (zh) | 2019-10-31 | 2019-10-31 |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778291U (zh) |
-
2019
- 2019-10-31 CN CN201921867853.XU patent/CN21077829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RU2198455C2 (ru) | Вставная муфта для электрических шланговых кабелей, в частности для применения в подземных горных разработках | |
US8657624B2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 |
EP1926181B1 (en) | Water resistant connector and connection connector | |
US7094094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including insulating boots and associated methods | |
EP2587594A1 (en) | Seal member, charging connector provided thereof, and mounting method for a seal member | |
EP3518349B1 (en) | Protective cover element and waterproof housing for electrically functional components | |
CN108292834B (zh) | 电缆的保持结构 | |
CN102629715A (zh) | 充电连接器及其安装方法 | |
JP4436198B2 (ja) | 電線保護キャップ | |
WO2010100974A1 (en) | Waterproof plug and wiring harness having the same | |
CN109075495B (zh) | 连接器 | |
US20020115328A1 (en) | Waterproof connector used for a flexible flat cable | |
WO2011005070A1 (en) | Overmoulded safety and waterproof photo voltaic connector | |
CN105981234B (zh) | 连接器 | |
CN210778291U (zh) | 一种防水按钮开关 | |
CN209374753U (zh) | 电连接器插座 | |
CN210350265U (zh) | 防水插头 | |
JP2003346970A (ja) | 防水コネクタ | |
CN220672965U (zh) | 一种防水线束连接器 | |
KR20160000451U (ko) | 전기배선관 커넥터 | |
CN213401544U (zh) | 一种电源线航空插对接头 | |
CN214849302U (zh) | 一种新结构多肉密封塞结构产品 | |
CN205355399U (zh) | 插头与插座组合 | |
CN209607987U (zh) | 一种连接器用的防水结构 | |
EP0760543A4 (en) | COAXIAL CABLE CONNECTOR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