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006965U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0006965U CN210006965U CN201921279121.9U CN201921279121U CN210006965U CN 210006965 U CN210006965 U CN 210006965U CN 201921279121 U CN201921279121 U CN 201921279121U CN 210006965 U CN210006965 U CN 21000696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ulating block
- terminal group
- connector
- novel
- conductive termin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自基部向前突伸的位于所述插接口后呈前后延伸的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矩形状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的扁平状对接槽,所述基部设有凹陷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持于第一、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一、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第二绝缘块上分别包设有用以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进行隔离的第一、第二金属件,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对接槽内突伸的凸起状接触部,所述第一、第二端子组的凸起状接触部分别位于对接槽内的相对两侧。如此,使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更小型化,且具有更好的屏蔽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用以传输光电信号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光电信号传输连接器,尤其是用以连接网络线缆的电连接器,一般包括绝缘本体、自绝缘本体向内凹陷的插接口以及固持于绝缘本体上也延伸至插接口的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呈左右排列同一排排列,用以对接水晶头插头,传输网络信号。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对于电连接器的小型化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在网络机房机柜中,对于布线密度要求越来越高,更加需要连接器的小型化发展;并且,对于电连接器本身的屏蔽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光电连接器予以改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化且提高屏蔽性能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用以连接网络线缆对接插头传输光电信号,包括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围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口,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自基部向前突伸的位于所述插接口后呈前后延伸的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矩形状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的扁平状对接槽,所述基部设有凹陷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持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分别包设有用以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进行隔离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对接槽内突伸的凸起状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凸起状接触部分别位于对接槽内的相对两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槽内设有前后延伸且偏心设置的防呆隔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对接部与外侧的金属壳体之间设有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间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绝缘块为扁平状,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贴覆于第一绝缘块侧方的主体部、自主体部顶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上方的上端壁、自主体部底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下方的底端壁、自主体部后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后方的后端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端壁、底端壁、后端壁上均设有用以与第一绝缘块实现卡扣的扣持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端壁底部向后弯折延伸有用以贴置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弯折壁,所述弯折壁设有自后想前凹陷的焊接缺口,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自上而下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插接口沿前后方向延伸。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左右对称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包括5条导电端子,其中位于中部的第3条导电端子为接地端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后侧还包覆有金属后盖,所述弯折壁向后延伸出金属后盖的后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符合RJ45信号传输标准。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的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的扁平状对接槽,所述基部设有凹陷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持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分别包设有用以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进行隔离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对接槽内突伸的凸起状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凸起状接触部分别位于对接槽内的相对两侧。如此设置。所述对接槽可电性连接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性接触部的舌片,且所述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之间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使导电端子之间具有屏蔽作用,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用以传输信号的差分对将会被完全隔离开,又因为电磁波辐射特性,同一端子组左右的差分对的串扰也可以极大地减小,这样整体的前端的路径段串扰会大大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的前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中分离出金属壳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4是图3中进一步分离出绝缘本体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5是图4中进一步分离出第一绝缘块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6是图4中进一步分离出部分导电端子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图7是图部分导电端子与第二绝缘块的立体组合图。
附图标记: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100 绝缘本体 1
基部 11 收容腔 110
对接部 12 对接槽 121
端子收容槽 122 防呆隔板 123
第一绝缘块 13 第二绝缘块 14
导电端子 2 接触部 21
固持部 22 焊接部 23
第一端子组 201 第二端子组 202
接地端子 203 第一金属件 3
主体部 31 上端壁 311
后端壁 312 弯折壁 3121
缺口 3122 底端壁 313
扣持孔 301 第二金属件 4
金属壳体 5 插接口 50
引导壁 51 间隙 52
金属后盖 6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图1至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的结构示意图。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用以连接网络线缆对接插头(未图示)传输光电信号,包括绝缘本体1、位于绝缘本体1上的导电端子2以及位于绝缘本体1外侧的金属壳体5,金属壳体5围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口50,所述绝缘本体1设有基部11、自基部11向前突伸的位于所述插接口50后呈前后延伸的用以插接所述对接插头的矩形状对接部12,所述对接部12自前向后凹设的扁平状对接槽121,如此,所述对接槽121可与对接插头的平板状舌片(未图示)对接。所述基部11设有凹陷的收容腔110,所述绝缘本体1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110内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块13和第二绝缘块14,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分别固持于第一绝缘块13和第二绝缘块14上的第一端子组201和第二端子组202,所述第一绝缘块13和第二绝缘块14上分别包设有用以将第一端子组201和第二端子组202进行隔离的第一金属件3和第二金属件4,所述导电端子2设有向对接槽121内突伸的凸起状接触部21,所述第一端子组201和第二端子组202的凸起状接触部21分别位于对接槽121内的相对两侧。如此,所述对接槽121可电性连接左右两侧均设有电性接触部(未图示)的舌片,且所述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之间的第一金属件3和第二金属件4使导电端子2之间具有屏蔽作用,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的用以传输信号的差分对将会被完全隔离开,又因为电磁波辐射特性,同一端子组左右的差分对的串扰也可以极大地减小,这样整体的前端的路径段串扰会大大减小,能使整颗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传输速度高达500MHz。
所述对接槽121内设有前后延伸且偏心设置的防呆隔板123。如此设置,所述防呆隔板123可与对接插头的防呆缺口(未图示)相配合,从而防止对接插头反插。所述对接部12与外侧的金属壳体5之间设有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间隙52。如此,所述间隙52可供对接插头的框口壁面(未图示)插接。
所述第一绝缘块13为扁平状,所述第一金属件3包括贴覆于第一绝缘块13侧方的主体部31、自主体部31顶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13上方的上端壁311、自主体部31底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13下方的底端壁313、自主体部31后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13后方的后端壁312。如此设置,所述第一金属件3可完整地包覆于第一绝缘块13外侧,能够使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之间实现更为完整的屏蔽效果。
所述上端壁311、底端壁313、后端壁312上均设有用以与第一绝缘块13实现卡扣的扣持孔301。如此所述第一金属件3可稳定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3上,便于整体式插接至绝缘本体1的收容腔110内,便于组装。
所述后端壁312底部向后弯折延伸有用以贴置焊接至电路板(未图示)上的弯折壁3121,所述弯折壁3121设有自后想前凹陷的焊接缺口3122。如此,所述弯折壁3121可贴置焊接于安装电路板上,且所述焊接缺口3122内焊接焊料可提高焊接效果。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自上而下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插接口50沿前后方向延伸。所述弯折壁3121除了屏蔽功能以外还增加了焊板的强度,所述弯折壁3121可使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能够正常自上而下焊接至电路板外,还可以自下而上倒置焊接至电路板上。
所述第一金属件3与第二金属件4左右对称设置。如此,所述第一金属件3与第二金属件4可使左右两侧第一端子组201与第二端子组202之间的具有更佳的屏蔽效果。且便于组装和制造。
所述第一端子组201和第二端子组202分别包括5条导电端子2,其中位于中部的第3条导电端子2为接地端子203。如此设置,所述接地端子203可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阻断部分的电磁线,减小路径段串扰。
所述插接口50外侧外翻有引导对接插头插入的引导壁51。如此,所述引导壁51可引导对接插头插入对接。
所述绝缘本体1与金属壳体5后侧还包覆有金属后盖6,所述弯折壁3121向后延伸出金属后盖6的后侧。如此,所述金属后盖6能够使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具有更完整的屏蔽效果。
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符合RJ45信号传输标准。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的插接口50的上下宽度大致为9.1毫米左右,插接口50的左右宽度大致为5.4毫米左右,远小于普通连接器插接口50尺寸。如此,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可用以与网线对接,并传输RJ45信号,且符合小型化趋势。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100也可兼容其他型号的信号传输。
所述导电端子2包括连接接触部21的固持部22,所述固持部22固持于所述第一绝缘块13或第二绝缘块14中,所述固持部22向下进一步延伸有焊接部23,所述焊接部23水平状弯折用以贴置焊接于前述电路板上。所述导电端子2均为细长状。所述对接部12内设有前后延伸的与对接槽121侧向连通的端子收容槽122,所述端子收容槽122用以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2。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或/及”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用以连接网络线缆对接插头传输光电信号,包括绝缘本体、位于绝缘本体上的导电端子以及位于绝缘本体外侧的金属壳体,其特征在于:金属壳体围设有前后延伸的插接口,所述绝缘本体设有基部、自基部向前突伸的位于所述插接口后呈前后延伸的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矩形状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自前向后凹设的扁平状对接槽,所述基部设有凹陷的收容腔,所述绝缘本体还包括收容于所述收容腔内且左右相对设置的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分别固持于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的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所述第一绝缘块和第二绝缘块上分别包设有用以将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进行隔离的第一金属件和第二金属件,所述导电端子设有向对接槽内突伸的凸起状接触部,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的凸起状接触部分别位于对接槽内的相对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槽内设有前后延伸且偏心设置的防呆隔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与外侧的金属壳体之间设有用以插接对接插头的间隙。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块为扁平状,所述第一金属件包括贴覆于第一绝缘块侧方的主体部、自主体部顶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上方的上端壁、自主体部底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下方的底端壁、自主体部后部弯折包覆于第一绝缘块后方的后端壁。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端壁、底端壁、后端壁上均设有用以与第一绝缘块实现卡扣的扣持孔。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端壁底部向后弯折延伸有用以贴置焊接至电路板上的弯折壁,所述弯折壁设有自后想前凹陷的焊接缺口,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自上而下安装至所述电路板,且所述插接口沿前后方向延伸。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金属件与第二金属件左右对称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子组和第二端子组分别包括5条导电端子,其中位于中部的第3条导电端子为接地端子。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与金属壳体后侧还包覆有金属后盖,所述弯折壁向后延伸出金属后盖的后侧。
10.如权利要求1至9项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符合RJ45信号传输标准。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9121.9U CN210006965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1279121.9U CN210006965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0006965U true CN210006965U (zh) | 2020-01-31 |
Family
ID=69311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1279121.9U Active CN210006965U (zh) | 2019-08-08 | 2019-08-08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0006965U (zh) |
-
2019
- 2019-08-08 CN CN201921279121.9U patent/CN21000696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5256B2 (en) | Plug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component | |
CN108832338B (zh) | 高速连接器 | |
US8579519B2 (en) | Cable assembly transmitting with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 |
US8292669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contact modules | |
US7736186B2 (en) |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housing with arms | |
US7946887B1 (en) | Combo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102709752A (zh) | 插头电连接器 | |
CN113422243B (zh) | 电连接器 | |
US8033866B2 (en) |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 |
CN107658593B (zh) | 电连接器 | |
CN115347395A (zh) | 电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110994297B (zh) | 射频插头 | |
CN114024160A (zh) | 插头连接器组件、插座连接器组件以及连接器组合件 | |
US10431932B1 (en) |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metal housing for connection between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ors | |
CN210006965U (zh)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
CN217387647U (zh) | 电连接器 | |
US11990708B2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 |
CN210576830U (zh) | 低串扰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 |
CN210111112U (zh) | 光电混合插头连接器 | |
CN114784548A (zh) | 电连接器 | |
CN211789651U (zh) | 新型光电混合插座连接器 | |
CN109066138B (zh) | 热插拔式接口连接器 | |
CN215528002U (zh) | 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的接地共电位结构 | |
CN110797691A (zh) | 一种柔性电路插座、插头及连接器组件 | |
CN217562867U (zh) | 电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