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883575U - 按压式书写笔 - Google Patents
按压式书写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883575U CN219883575U CN202222698393.0U CN202222698393U CN219883575U CN 219883575 U CN219883575 U CN 219883575U CN 202222698393 U CN202222698393 U CN 202222698393U CN 219883575 U CN219883575 U CN 21988357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en
- guide surface
- pen holder
- ink tube
- clamp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3825 press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1746 injection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2778 molding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935 neut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Mechanical Pencils And Projecting And Retracting Systems Therefor, And Multi-System Writing Instru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包括:笔杆,笔杆的头部设置有出入孔,笔杆的尾部设置有弹性部件,弹性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油墨管,油墨管的头部设置有笔尖,油墨管可滑动地设置在笔杆中,笔尖靠近出入孔,油墨管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件,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笔夹,笔夹设置在笔杆上并遮盖在第一卡接部的外部;弹簧,弹簧设置在笔杆中并对油墨管施加朝向笔夹方向的弹力;其中,连接件配置成可跟随油墨管移动并驱使弹性部件发生形变,第二卡接部配置成在跟随油墨管移动并选择性地与第一卡接部卡接定位。实现简化按压式书写笔的整体结构以方便组装,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具,尤其涉及一种按压式书写笔。
背景技术
目前,书写笔(签字笔、油性笔、中性笔等)是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文具。而书写笔根据使用方法不同,分为:按压式书写笔和盖帽式书写笔,而由于按压式书写笔操作方便被广泛的使用。对于采用油墨的按压式书写笔而言,笔尖防干燥保护尤其重要,如中国专利公告号CN114103357A分别公开了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其包括笔杆、笔尖、弹簧和笔夹等部件。通过用户按压可以驱动笔尖在笔杆中滑动,进而实现笔尖的笔尖伸出笔杆或回缩到笔杆。而为了保持笔尖在伸出到笔杆外后保持不动,则通过笔夹与笔尖上设置的卡环进行配合。但是,使用过程中,卡环在笔尖上转动以配合笔尖上的卡槽来实现定位,容易出现卡环转动不畅而造成卡顿,进而导致用户使用体验性较差。鉴于此,如何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方便组装并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的文具是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实现简化按压式书写笔的整体结构以方便组装,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杆,所述笔杆的头部设置有出入孔,所述笔杆的尾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油墨管,所述油墨管的头部设置有笔尖,所述油墨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笔杆中,所述笔尖靠近所述出入孔,所述油墨管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
笔夹,所述笔夹设置在所述笔杆上并遮盖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部;
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笔杆中并对所述油墨管施加朝向所述笔夹方向的弹力;
其中,所述连接件配置成可跟随所述油墨管移动并驱使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卡接部配置成在跟随所述油墨管移动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定位。
通过在笔杆上设置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弹性部件,并在弹性部件上配置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在油墨管上配置第二卡接部,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按动油墨管在笔杆中移动,以通过连接件驱使弹性部件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卡接部发生位置的变化,在笔尖从笔杆伸出后,利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来对连接件进行定位,以保持笔尖处于伸出的状态,弹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仅是发生形变而不会移动或转动,避免因转动的卡环卡死而导致使用不顺畅,进而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实现简化按压式书写笔的整体结构以方便组装,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部件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的卡接凸起;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凹槽为所述第二卡接部;
其中,在所述笔尖从所述笔杆中伸出至所述出入孔外后,所述卡接凸起卡在所述卡接凹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侧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卡接凸起,所述连接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笔杆的尾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笔杆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所述笔夹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笔夹的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部件布置在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凸起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侧部上还设置有所述卡接凹槽、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导向面;
其中,所述笔杆由尾部至头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笔杆的外壁至所述笔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卡接凹槽和所述第三导向面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导向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笔杆的外壁倾斜朝向所述卡接凹槽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面沿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卡接凹槽倾斜朝向所述第三导向面延伸,所述第三导向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边缘。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面, 所述第一引导面设置在所述卡接凹槽与所述笔杆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前侧;所述第一引导面沿第二方向由所述笔杆的外壁倾斜朝向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引导面倾斜朝向所述连接件的内侧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笔杆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油墨管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
进一步的,所述笔杆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弹性部件呈板装结构并位于所述容纳槽中。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的爆炸图;
图4为图3中A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区域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中笔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中笔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处于关闭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处于打开状态下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按压式书写笔实施例中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笔杆1;
出入孔11、定位部12、限位孔13、第一导槽14、弹性部件15、第二导向槽16、容纳槽17、安装座18;
卡接凸起151、第一导向槽152、缺口181;
弹簧2;
油墨管3;
笔尖31、安装部32、推动部33、第二滑块34、连接件35、导向块36;
卡接凹槽351、第一导向面352、第二导向面353、第三导向面354、第一引导面355、第二引导面356;
密封组件4;
连接管41、密封套42;
密封部411、连接部412、卡装孔413、延长部414、第一柔性部415、第二柔性部416、卡合部417、限位凸起418、第二导槽419、第一滑块401、限位块402、凸起部421;
笔夹5;
翻边结构51、限位凸起52;
笔帽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一,如图1-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包括:
笔杆1,笔杆1的头部设置有出入孔11,笔杆1的尾部设置有弹性部件15,弹性部件15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油墨管3,油墨管3的头部设置有笔尖31,油墨管3可滑动地设置在笔杆1中,所述笔尖靠近所述出入孔,油墨管3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件35,连接件35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
笔夹5,所述笔夹设置在笔杆1上并遮盖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部;
弹簧2,所述弹簧设置在笔杆1中并对油墨管3施加朝向笔夹5方向的弹力;
其中,连接件35配置成可跟随油墨管3移动并驱使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卡接部配置成在跟随油墨管3移动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定位。
具体的,在组装过程中,所述笔夹设置在笔杆1上,将所述弹簧和油墨管3均装配到笔杆1中。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油墨管3施加按压力,以驱动油墨管3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在笔杆1中滑动。
在油墨管3滑动过程中,将带动连接件35同步移动,而连接件35将沿着弹性部件15移动。在笔尖31从出入孔11伸出至笔杆1的外部的过程中,连接件35移动到弹性部件15的所述第一卡接部处,所述第一卡接部与连接件35接触以使得弹性部件15发生形变,进而使得所述第一卡接部与连接件35上的所述第二卡接部相卡接在一起,此时,笔尖31处于伸出至笔杆1外部的状态。
而当用户再次按压油墨管3后,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第二卡接部相互分离开,而在用户松手后,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油墨管3带动所述笔尖回缩到笔杆1中。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按压油墨管3,还可以在油墨管3上配置有笔帽6,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对所述笔帽施加按压力,以驱动油墨管3克服所述弹簧的弹力在笔杆1中滑动。对于第一卡接部和第二卡接部之间的关系而言,在所述笔尖从笔杆1中伸出至所述出入孔外后,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定位;在所述笔尖从所述出入孔外回缩到笔杆1中后,所述第二卡接部与所述第一卡接部相互分离。
另外,对于所述笔夹将在笔杆1的外部对弹性部件15进行遮挡保护,一方面所述笔夹能避免弹性部件15受外部因素影响发生磕碰而发生损坏,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另一方面所述笔夹遮盖住笔杆1上所形成的弹性部件15,使得整体外观更加完整和美观。
通过在笔杆上设置具有弹性形变功能的弹性部件,并在弹性部件上配置第一卡接部,相对应的,在连接件上配置第二卡接部,用户在使用时,通过按动油墨管在笔杆中移动,以通过连接件驱使弹性部件发生形变进而使得第一卡接部发生位置的变化,进而使得在笔尖从笔杆伸出后,利用第一卡接部与第二卡接部配合来对连接件进行定位,以保持笔尖处于伸出的状态,弹性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仅是发生形变而不会移动或转动,避免因转动的卡环卡死而导致使用不顺畅,进而提高了使用可靠性,实现简化按压式书写笔的整体结构以方便组装,并提高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弹性部件15沿笔杆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形成在弹性部件15上的卡接凸起151;
连接件35上设置有卡接凹槽351,所述卡接凹槽为所述第二卡接部;
笔杆1其中,在所述笔尖从笔杆1中伸出至所述出入孔外后,卡接凸起151卡在卡接凹槽351中并用于阻挡油墨管3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回缩。
具体的,弹性部件15上的第一卡接部为形成在弹性部件15上的卡接凸起151,相对应的,连接件35上形成卡接凹槽351与卡接凸起151相互配合。当所述笔尖伸出至笔杆1的外部需要定位时,卡接凸起151则卡装在卡接凹槽351中,以保持所述笔尖露在笔杆1的外部。
又进一步的,连接件35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部;弹性部件15设置有第一导向槽152,第一导向槽152沿笔杆1的长度方向延伸,第一导向槽152的两侧设置有相对布置的卡接凸起151,连接件35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向槽152中。
具体的,为了确保连接件35能够相对于弹性部件15平顺滑动的同时,使得卡接凸起151能够与卡接凹槽351可靠准确的定位配合,则在弹性部件15上设置第一导向槽152,以使得连接件35在第一导向槽152中导向滑动,同时,连接件35两侧的卡接凹槽351将与对应侧的卡接凸起151相互配合,以实现更加可靠的卡接定位。
再进一步的,笔杆1的尾部设置有安装座18,所述安装座位于笔杆1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181,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所述笔夹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具体的,为了方便的将连接件35装入到第一导向槽152中,则在安装座18上形成缺口181。在将油墨管3插入到笔杆1中时,连接件35能够经由缺口滑入到所述第一导向槽中,方便操作人员进行组装。
更进一步的,所述笔夹的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51,所述翻边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52,所述弹性部件布置在两个限位凸起52之间,限位凸起52位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凸起的外侧。
具体的,所述笔夹的边缘设置有朝向笔杆1方向延伸的翻边结构51,并利用在翻边结构51上形成限位凸起52来对弹性部件15变形时进行变形限位。即在按压使得笔尖31伸出过程中,连接件35在第一导向槽152中滑动并触碰卡接凸起151后使得弹性部件15的自由端部翘起并朝向两侧撑开。而在卡接凸起151卡入到卡接凹槽351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限位凸起52来对弹性部件15变形弹性部件15两侧撑开程度进行限制,进而使得卡接凸起151卡入到卡接凹槽351中后,弹性部件15能够快速回缩以提高笔尖31的回缩速度。
再进一步的,笔杆1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16,油墨管3上设置有导向块36,导向块36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二导向槽16中。
具体的,导向块36在第二导向槽16中滑动,以进一步的对笔夹5进行导向,以确保笔夹5能够相对于弹性部件15顺畅的滑动。
又进一步的,为了在所述笔尖伸出过程中引导卡接凸起151顺畅精确的卡入到卡接凹槽351中,并相对应的,在所述笔尖回缩后,引导卡接凸起151复位,连接件35的侧部上还设置有卡接凹槽351、第一导向面352、第二导向面353和第三导向面354;
其中,笔杆1由尾部至头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笔杆1的外壁至笔夹5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沿所述第二方向,第一导向面352、卡接凹槽351和第三导向面354依次排布;
第一导向面352沿所述第一方向由笔杆1的外壁倾斜朝向卡接凹槽351延伸,第二导向面353沿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由卡接凹槽351倾斜朝向第三导向面354延伸,第三导向面354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连接件35的边缘。
具体的,在使用过程中,所述笔尖从笔杆1伸出过程中,连接件35跟随油墨管3移动,在连接件35移动过程中,卡接凸起151先被连接件35挤压到连接件35的侧部,在用户按压到底后,所述笔尖伸出至笔杆1外部的距离最大,此时,卡接凸起151位于第一导向面352的后方;然后,用户松手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油墨管3回缩,卡接凸起151经由第一导向面352导向将卡入到卡接凹槽351中,这样,便可以阻挡笔夹5继续移动,以使得所述笔尖保持在笔杆1的外部。
而用户再次按压过程中,所述笔尖将再次伸出至笔杆1外部的最远距离,在此过程中,卡接凸起151从卡接凹槽351中脱离出并经由第二导向面353移动到上部的第三导向面354上,用户松手后,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卡接凸起151在第三导向面354上滑动并最终从连接件35上脱离下复位,同时,油墨管3也复位。
由于弹性部件15依靠自身弹性复位使得卡接凸起151始终紧贴在连接件35上,同时,第一导向面352、第二导向面353和第三导向面354之间形成阶梯状的表面,进而使得弹性部件15只能依次经由第一导向面352、第二导向面353和第三导向面354依次顺序移动,进而确保使用顺畅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连接件35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面355, 第一引导面355设置在卡接凹槽351与笔杆1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第一导向面352的前侧;第一引导面355沿第二方向由笔杆1的外壁倾斜朝向连接件35的外侧倾斜。
具体的,在所述笔尖从笔杆1伸出过程中,第一引导面355与卡接凸起151接触后,倾斜的第一引导面355能够对卡接凸起151施加向下的压力,以使得卡接凸起151能够顺畅的移动到第一导向面352的后侧而避免发生翘起。另外,连接件35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面356,第二引导面356沿所述第一方向由第一引导面355倾斜朝向连接件35的内侧倾斜。通过第二引导面356先与卡接凸起151接触,可以使得用户按压过程中更加平顺,以提高用户使用体验性。
又进一步的,弹性部件15与笔杆1为一整体结构,笔杆1上设置有容纳槽17,弹性部件15呈板装结构并位于容纳槽17中。
具体的,弹性部件15在不受力的情况下位于容纳槽17中,以使得笔杆1整体的外观效果更佳美观。另外,弹性部件15与笔杆1为一整体结构,更方便加工生产和组装。
实施例二,如图8-图12所示,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本实施例按压式书写笔,包括:
密封组件4,密封组件4包括连接管41和密封套42,连接管41的一端部设置有可活动地密封部411,密封部411上还设置有连接部412,密封部411用于选择性地遮盖密封套42的端口,连接部412连接密封套42;
其中,笔杆1的内壁靠近出入孔11的位置还设置有定位部12,油墨管3上还设置有安装部32;
其中,密封组件4设置在笔杆1内,连接管41密封套42均套在油墨管3上,密封套42还抵靠在定位部12上,弹簧2位于安装部32和密封套42之间;
在笔尖31回缩至出入孔11内部的状态下,笔尖31位于密封套42内,密封部411位于笔尖31和出入孔11之间并遮盖住密封套42的端口;
在笔尖31伸出至出入孔11外部的状态下,密封部411位于密封套42的一侧。
具体的,在实际组装过程中,密封组件4中的密封套42与连接管41的连接部412连接在一起,然后,密封套42和连接管41套在油墨管3的外部,并将弹簧2卡在安装部32与密封套42之间,最后,将油墨管3和密封组件4装入到笔杆1中,密封套42将抵靠在笔杆1中的定位部12上,以完成组装。
其中,对于按压式书写笔而言,其对应的配置有笔帽和按动结构等部件,笔帽一般安装在油墨管3上以方便用户按压笔帽带动油墨管3移动,按动结构则用于对油墨管3的笔尖31伸出后进行定位,具体结构形式可以参考常规技术中具有按动功能的笔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
而在使用过程中,用户在不使用笔的情况下,笔尖31回缩在笔杆1中并位于密封套42内,此时,密封部411遮盖住密封套42的端口,以使得笔尖31的外露部位位于密封套42和密封部411形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内,进而放置笔尖31变干。而用户当需要书写时,通过按压笔帽,使得油墨管3朝向出入孔11方向移动,油墨管3将带动连接管41一同在笔杆1中滑动,而由于密封套42与定位部12配合实现定位无法移动,进而密封套42通过连接部412拉动密封部411活动以开闭密封套42的端口,最终,笔尖31穿过密封套42的端口,笔尖31从出入孔11露出,密封套42通过连接部412将密封部411拉动至密封套42的一侧。
在组装过程中,对于密封组件4仅需要将连接部412安装在密封套42上,便可以完成组装,进而可以有效的简化组装过程;而在使用过程中,密封套42通过连接部412将密封部411拉动打开,可以密封部411的外部无需导向,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滑槽导向而发生卡死,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
进一步的,密封套42的外壁设置有凸起部421,凸起部421抵靠在定位部12上。
具体的,为了方便的对密封套42进行安装定位,则在笔杆1的内部形成第一台阶面,第一台阶面靠近出入孔11布置,将油墨管3和密封组件4安装到笔杆1中后,凸起部421将抵靠在第一台阶面上。
又进一步的,连接部412具有卡装孔413,连接部412通过卡装孔413卡在凸起部421上。
具体的,连接管41和密封套42进行组装时,连接部412形成的卡装孔413卡在凸起部421上,进而使得连接部412与密封套42连接在一起。而采用卡装的方式将连接管41和密封套42进行组装,可以更有效地提高组装效率并简化组装过程。另外,连接部412卡装在密封套42一侧的凸起部421上,使得连接部412能够轻易的将密封部411拉动密封套42的一侧以打开密封套42的端口。
优选地,连接管41、密封部411和连接部412为一体式结构。具体的,连接管41上的密封部411和连接部412采用一体成型的结构形式,例如: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而言。而为了实现密封部411可以相对于连接管41活动链接,则连接管41靠近出入孔11的端部设置有两个相对布置的延长部414,延长部414与密封部411之间设置有第一柔性部415,密封部411与连接部412之间设置有第二柔性部416。
具体的,连接管41采用注塑的方式加工而成,而注塑的材料一般为塑料等具有一定弹性的材质,对于第一柔性部415和第二柔性部416而言,则可以采用局部尺寸缩窄的方式加工而成,一方面使得密封部411与连接管41和连接部412进行可靠的连接,另一方面第一柔性部415和第二柔性部416自身能够在受力的情况下发生形变并在受力逐渐减小时自动复位,以满足密封部411活动连接的要求。
更进一步的,为了方便油墨管3带动连接管41在笔杆1中滑动,连接管4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卡合部417,油墨管3上还设置有推动部33,推动部33用于抵靠在卡合部417上以推动连接管41相对于笔杆1移动。
具体的,用户在按压笔以使得油墨管3朝向出入孔11方向移动时,推动部33抵靠在卡合部417上,以使得油墨管3带动连接管41一块移动,而连接管41移动过程中,密封套42通过连接部412对密封部411施加力,进而使得第一柔性部415和第二柔性部416发生形变,最终密封部411脱离开密封套42的端口并移动到密封套42的一侧位置处。有关卡合部417和推动部33的配合方式,可以采用常规技术中的结构形式,在此不做限制。
其中,由于笔尖31伸出所需要的行程较大,为了,避免连接管41移动行程过大而造成柔性部拉断,则对连接管41的移动行程进行限制。为此,卡合部417为设置在连接管41上的弹性件,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部用于与推动部33配合,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部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凸起418,笔杆1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限位凸起418配合的限位孔13;在密封部411离开密封套42的端口并位于密封套42的一侧的状态下,限位凸起418卡在限位孔13中。
具体的,在油墨管3带动连接管41朝向出入孔11方向移动过程中,推动部33将抵靠在所述弹性件的自由端部,而此时,所述弹性件上的限位凸起418将贴靠在笔杆1的内壁上,弹性件受笔杆1内壁的限制而无法向外弯曲,进而使得推动部33能够顶着弹性件以带动连接管41移动。而当限位凸起418移动卡入到限位孔13位置处,弹性件自身向外弯曲,进而使得弹性件的自由端部脱离开推动部33。推动部33跟随油墨管3继续移动并越过弹性件的自由端部,此时,连接管41因限位凸起418卡在限位孔13中而无法继续移动。
其中,推动部33为形成在油墨管3上的第二台阶面,所述第二台阶面的边缘形成倒角结构。具体的,第二台阶面的倒角结构能够与弹性件的自由端部进行导向配合,以使得推动部33能够顺畅的越过弹性件,进而使得按动顺畅度获得保证。另外,对于油墨管3而言,可以采用变径的结构形式,油墨管3的管径靠近笔尖31的部位较细,油墨管3的管径远离笔尖31的部位较粗,进而在粗细交会处形成第二台阶面。而变径设计,使得在油墨管3带动笔尖31回缩时,当弹性件从油墨管3较粗的部位越过第二台阶面后,所述弹性件不受较粗油墨管3管壁的挤压而发生弹性复位以从限位孔13中脱离出,进而使得连接管41能够跟随油墨管3复位。
而在笔尖31回缩过程中,为了使得连接管41能够可靠有效地复位,连接管41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导槽419,油墨管3的管壁上设置有第二滑块34,第二滑块34滑动设置在第二导槽419中。具体的,第二导槽419与第二滑块34配合,一方面能够使得连接管41与油墨管3之间能够平顺的相对滑动,另一方面在弹簧2驱动油墨管3复位时,第二滑块34卡在第二导槽419的端部以拉动连接管41一块移动,进而实现连接管41的有效复位。而连接管41在复位过程中,第一柔性部415、第二柔性部416也同时弹性复位,最终使得密封部411遮盖住密封套42的端口。
再进一步的,笔杆1的内壁设置有沿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槽14,连接管41的外壁设置有第一滑块401,第一滑块401滑动设置在第一导槽14中。具体的,连接管41在移动过程中,通过第一滑块401与第一导槽14配合以确保顺畅的滑动。其中,连接部412的外表面设置有限位块402,限位块402也位于第一导槽14中。这样,通过滑块、限位块和所述第一导向相互配合,以确保在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经由第一导槽14导向准确的安装油墨管3和连接管41。对于定位部12而言,其可以是第一导槽14靠近出入孔11的端面,相对应的,凸起部421也位于第一导槽14中并抵靠在第一导槽14的端部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按压式书写笔,通过配置密封组件来对油墨管上的笔尖进行密封处理,在不使用状态下,连接管上的密封部与密封套相互配合,密封部对密封套的端口进行遮挡以密封住密封套内的笔尖,而当用户按动书写笔以使得笔尖伸出至出入孔的外部过程中,密封套通过连接部拉动密封部活动,以使得密封部离开密封套的端口,进而使得笔尖能够穿过密封套伸出至笔杆的外部,而对于密封组件而言,其仅包含连接管和密封套,整体结构简单紧凑,使得组装更加方便简单,并且连接管和密封套之间通过连接部连接,连接可靠性较高,进而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更有利于提高书写笔的使用可靠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包括:
笔杆,所述笔杆的头部设置有出入孔,所述笔杆的尾部设置有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上设置有第一卡接部;
油墨管,所述油墨管的头部设置有笔尖,所述油墨管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笔杆中,所述笔尖靠近所述出入孔,所述油墨管上设置有凸起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第二卡接部;
笔夹,所述笔夹设置在所述笔杆上并遮盖在所述第一卡接部的外部;
弹簧,所述弹簧设置在所述笔杆中并对所述油墨管施加朝向所述笔夹方向的弹力;
其中,所述连接件配置成可跟随所述油墨管移动并驱使所述弹性部件发生形变,所述第二卡接部配置成在跟随所述油墨管移动并选择性地与所述第一卡接部卡接定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部件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一卡接部为形成在所述弹性部件上的卡接凸起;
所述连接件上设置有卡接凹槽,所述卡接凹槽为所述第二卡接部;
其中,在所述笔尖从所述笔杆中伸出至所述出入孔外后,所述卡接凸起卡在所述卡接凹槽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两侧部分别设置有所述第二卡接部;所述弹性部件设置有第一导向槽,所述第一导向槽沿所述笔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导向槽的两侧设置有相对布置的所述卡接凸起,所述连接件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的尾部设置有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位于所述笔杆的内壁上设置有缺口,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一导向槽连通,所述笔夹的一端部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安装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夹的边缘设置有翻边结构,所述翻边结构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弹性部件布置在两个所述限位凸起之间,所述限位凸起位于对应的所述卡接凸起的外侧。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侧部上还设置有所述卡接凹槽、第一导向面、第二导向面和第三导向面;
其中,所述笔杆由尾部至头部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笔杆的外壁至所述笔夹的方向为第二方向;
沿所述第二方向,所述第一导向面、所述卡接凹槽和所述第三导向面依次排布;
所述第一导向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笔杆的外壁倾斜朝向所述卡接凹槽延伸,所述第二导向面沿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卡接凹槽倾斜朝向所述第三导向面延伸,所述第三导向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至所述连接件的边缘。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引导面, 所述第一引导面设置在所述卡接凹槽与所述笔杆之间并沿所述第一方向布置在所述第一导向面的前侧;所述第一引导面沿第二方向由所述笔杆的外壁倾斜朝向所述连接件的外侧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引导面,所述第二引导面沿所述第一方向由所述第一引导面倾斜朝向所述连接件的内侧倾斜。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上还设置有第二导向槽,所述油墨管上设置有导向块,所述导向块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第二导向槽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压式书写笔,其特征在于,所述笔杆上设置有容纳槽,所述弹性部件呈板装结构并位于所述容纳槽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98393.0U CN219883575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按压式书写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98393.0U CN219883575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按压式书写笔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883575U true CN219883575U (zh) | 2023-10-24 |
Family
ID=884085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98393.0U Active CN219883575U (zh) | 2022-10-13 | 2022-10-13 | 按压式书写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883575U (zh) |
-
2022
- 2022-10-13 CN CN202222698393.0U patent/CN21988357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014771B (zh) | 一种扭转卡位笔 | |
US9340060B2 (en) | Slide type writing tool having device for preventing dryness | |
CN110356144B (zh) | 一种双向摁压伸缩笔 | |
CN219883575U (zh) | 按压式书写笔 | |
CN110171231B (zh) | 一种扭转伸缩笔 | |
US10525761B2 (en) | Knock type pen | |
CN217671901U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CN116968466A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CN114103527B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US7452147B2 (en) | Writing instrument with a lateral button | |
CN219947727U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CN116141850A (zh) | 按动式书写笔 | |
CN116215117A (zh) | 按压式书写文具 | |
CN216915313U (zh) | 按动式书写笔 | |
US12097723B2 (en) | Retractable writing implement | |
JP6204662B2 (ja) | 熱変色性筆記具 | |
US20170008331A1 (en) | Structure of writing instrument | |
CN213920430U (zh) | 具有收放式笔夹的按动笔 | |
CN110303800B (zh) | 一种可换笔芯的压缩笔 | |
US5632564A (en) | Writing implement | |
CN214928484U (zh) | 书写工具 | |
CN221678377U (zh) | 具有收放式笔夹的笔帽以及拔帽式笔 | |
US3438715A (en) | Writing tool | |
EP4311684A1 (en) | Writing instruments | |
JP2019051609A (ja) | 出没式筆記具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