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9812395U -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812395U
CN219812395U CN202320510234.5U CN202320510234U CN219812395U CN 219812395 U CN219812395 U CN 219812395U CN 202320510234 U CN202320510234 U CN 202320510234U CN 219812395 U CN219812395 U CN 21981239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radiator
heat dissipation
heat sink
dissipation mechanis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320510234.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杰
张宏韬
张凯
陈熙
王雷
黎桂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Ecoflow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Ecoflow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Ecoflow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2320510234.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81239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81239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81239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散热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应用于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发热元件,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固定于基板并与发热元件间隔设置。第二散热器与第一散热连接并可相对第一散热器移动,第二散热器被配置为贴合发热元件。本申请中第二散热器能够相对与第一散热器移动,以便于根据发热元件的位置,调整第二散热器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能够对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Description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散热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背景技术
储能移动电源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小型储能设备,广泛应用电力、旅游、家庭储能等领域,能够解决户外用电问题。
储能设备在工作时,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发热。目前,为了保证发热的电子元件能即时散热,电子元件上设置散热器,但散热器一般固定在基板上,无法根据电子元件来调整位置,以对不同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能够解决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的散热问题。
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应用于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发热元件,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固定于基板并与发热元件间隔设置。第二散热器与第一散热连接并可相对第一散热器移动,第二散热器被配置为贴合发热元件。
上述的散热机构,第二散热器能够相对于第一散热器移动,以便于根据发热元件的位置来调整第二散热器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能够更好的为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机构的应用范围。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机构还包括锁紧件,第二散热器设有安装孔,锁紧件被配置为贯穿安装孔,并将第二散热器固定于第一散热器,锁紧件与第一散热器可拆卸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锁紧件能够将第二散热器固定于第一散热器,以实现第一散热器与第二散热器的连接。锁紧件的拆卸,能够对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进行解锁,以使第二散热器相对于第一散热器移动,从而能够调整第二散热器的位置。根据发热元件的位置将第二散热器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锁紧件贯穿安装孔并与第一散热器连接,以使第二散热器连接于第一散热器,从而实现第二散热器的位置调节。通过锁紧件与第二散热器上安装孔的配合,能够调节第二散热器的位置,以便于第二散热器能够对电路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器包括散热部与安装部,安装孔设于安装部,散热部具有散热面,散热面被配置为贴附于发热元件。
上述实施例中,散热部通过散热面与发热元件贴附,能够增大散热部与发热元件的接触面积,使发热元件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从而提高第二散热器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散热机构还包括导热件,导热件设于散热面,且导热件被配置为贴附于发热元件。
上述实施例中,相对于散热面直接与发热元件贴附,本实施例中导热件作为散热面与发热元件之间导热的介质,能够更快的对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导热件为导热泥。
上述实施例中,导热泥作为一种高性能泥状导热材料,具有超低热阻。导热泥在散热面上服帖性良好,能够增加与散热面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面与第二散热器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部对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器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散热器设于第一散热器的不同侧边。锁紧件与第二散热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上述实施例中,多个第二散热器能够同时对位于第一散热器不同侧边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机构对基板上发热元件的散热效率。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具有安装面,第一散热器设于安装面,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一致。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孔的方向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一致,以便能够根据发热元件沿第一方向的高度,调节锁紧件在安装孔中的位置,从而调节第二散热器的高度,以使第二散热器能够适应不同发热元件的高度。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板具有安装面,第一散热器设于安装面,垂直于安装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垂直。
上述实施例中,安装孔的长度方向垂直于第一方向,以便能够根据发热元件在基板上的位置,调整锁紧件在安装孔中的位置,从而提高第二散热器与基面上不同位置发热元件的适配性。
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包括外壳、电池模块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机构,外壳设有容纳空间,电池模块与散热机构设于容纳空间,且散热机构设于电池模块。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散热机构中第二散热器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能够对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储能设备内部结构的散热效率,使储能设备不易因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
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储能设备还包括风机,风机设于容纳空间,外壳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风机被配置为自进风口吸入空气,空气流经第一散热器和/或第二散热器后从出风口排出。
上述实施例中,风机能够将储能设备外部的空气吸入外壳内,以提高储能设备内部的空气流通效果,以使空气能够把储能设备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减少储能设备的热量堆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储能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逆变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中储能设备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散热机构-100 储能设备-200
第一散热器-11 第二散热器-12 导热件-13
基板-21 发热元件-22 外壳-23
逆变模块-24 风机-25 导风罩-26
通孔-111 固定孔-112 安装孔-121
散热部-122 安装部-123 安装面-211
进风口-231 出风口-232 第一通风口-261
第二通风口-262 散热面-1221 第一方向-Y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申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元件。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说明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技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特定顺序或主次关系。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需要说明的是,附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种部件的厚度、长宽等尺寸,以及集成装置的整体厚度、长宽等尺寸仅为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对本申请构成任何限定。
储能移动电源作为一种安全、便携的小型储能设备,广泛应用电力、旅游、家庭储能等领域,能够解决户外用电问题。
储能设备在工作时,其内部的电子元件会发热。目前,为了保证发热的电子元件能即时散热,电子元件上设置散热器,但散热器一般固定在基板上,无法根据电子元件来调整位置,以对不同的电子元件进行散热。
有鉴于此,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应用于储能设备,储能设备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基板的发热元件,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第一散热器固定于基板并与发热元件间隔设置。第二散热器与第一散热连接并可相对第一散热器移动,第二散热器被配置为贴合发热元件。
上述的散热机构,第二散热器能够相对与第一散热器移动,以便于根据发热元件的位置来调整第二散热器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能够更好的为基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进行散热,从而提升散热机构的应用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应用于储能设备200的散热机构100,储能设备200包括基板21以及设置于基板21的发热元件22。散热机构100能够对基板21上不同的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以提高储能设备200内部结构的散热效率。
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基板21具有安装面211,发热元件22设于安装面211,且安装面211设有多个发热元件22。
参阅图2与图3,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机构100包括第一散热器11和第二散热器12。第一散热器11固定于基板21并与发热元件22间隔设置。这样设置使得第一散热器11能够对基板21进行散热。第一散热器11不仅能够利用自身的散热作用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而且第一散热器11与发热元件22之间存在间隔,也会使得第一散热器11与发热元件22之间通过空气流通进行散热。
第二散热器12与第一散热器11连接并可相对第一散热器11移动,第二散热器12被配置为贴合发热元件22。这样设置能够便于在散热机构100组装于储能设备200时,根据不同发热元件22的位置,调整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12能够更好的为发热元件22提供散热作用。
参阅图3与图4,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机构100还包括锁紧件(图中未示),第二散热器12设有安装孔121,锁紧件被配置为贯穿安装孔121,并将第二散热器12固定于第一散热器11,锁紧件与第一散热器11可拆卸连接。例如,锁紧件与第一散热器1共同对第二散热器12进行夹持,以使得第二散热器12与第一散热器11固定。
在一实施例中,锁紧件为螺钉,第一散热器11设有多个通孔111,每一通孔111内壁设有螺纹,锁紧件与第一散热器11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螺钉贯穿安装孔121并穿过其中一个通孔111,以使第二散热器12固定于第一散热器11。通过松脱螺钉,并使螺钉与不同的通孔111配合,能够调整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12适应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22。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例中,锁紧件也可以为螺栓或销钉。
锁紧件能够将第二散热器12固定于第一散热器11,以实现第一散热器11与第二散热器12的连接。锁紧件能够从第一散热器11拆卸,从而能够使第二散热器12相对于第一散热器11解锁,进而能够对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进行调整。根据发热元件22的位置将第二散热器12移动至所需位置后,锁紧件贯穿安装孔121并与第一散热器11连接,以使第二散热器12固定于第一散热器11,从而实现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调节。通过锁紧件与第二散热器12上安装孔121的配合,能够调节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以便于第二散热器12能够对电路板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
可以理解的,对于同一第一散热器11设有多个第二散热器12的情况,锁紧件的数量与第二散热器12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每个锁紧件能够将对应的第二散热器12固定于第一散热器11。
在一实施例中,同一第二散热器12也可通过两个锁紧件进行固定,以提高第二散热器12的安装稳定性。
参阅图2与图3,在一实施例中,第一散热器11设于安装面211,垂直于安装面211的方向为第一方向Y,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Y一致。这样能够根据不同发热元件22沿第一方向Y的高度,相应地调节锁紧件,使得锁紧件贯穿于安装孔121内的不同位置,从而调节第二散热器12的高度,以使第二散热器12能够适应不同发热元件22的高度。
可以理解的,在另一实施例中,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方向Y垂直。这样设置能够根据不同发热元件22在基板21上的位置,调整锁紧件在安装孔121中的位置,从而提高第二散热器12与安装面211上不同位置发热元件22的适配性。例如,第一散热器11呈长方体设置,第一散热器11的高度方向与第一方向Y一致,第二散热器12能够设置在第一散热器11的不同侧面,以使得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方向Y一致,也可使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与第一散热器11的长度方向或者宽度方向一致。
参阅图3与图4,例如,安装孔121为长腰孔,第一散热器11设有固定孔112。安装时,先将锁紧件穿过安装孔121与固定孔112,在固定锁紧件之前,沿安装孔121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散热器12,也即,使第二散热器12相对于锁紧件移动,从而使第二散热器12与锁紧件的相对位置改变。在调节第二散热器12的过程中,无需改变锁紧件的位置,也不必将锁紧件完全拆卸,只需松脱锁紧件使得第二散热器12能够相对于锁紧件移动即可。很显然,每个第二散热器12只需对应设置一个固定孔112即可改变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当然,为了提高第二散热器12的安装稳定性,每个第二散热器12也可对应两个固定孔112,并可通过两个锁紧件与第一散热器11连接,并且,设置两个固定孔112,也能够增加第二散热器12所能够移动的范围。
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实施中,固定孔112的数量不限于此,可根据具体进行设置。
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器12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二散热器12设于第一散热器11的不同侧边。例如,第一散热器11大致呈长方体,第二散热器12设有两个,两个第二散热器12设于第一散热器11相互垂直的两个面上。多个第二散热器12能够同时对位于第一散热器11不同侧边的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从而提高散热机构100对基板21上发热元件22的散热效率。
参阅图3与图4,在一实施例中,第二散热器12包括散热部122与安装部123,安装孔121设于安装部123,散热部122具有散热面1221,散热面1221被配置为贴附于发热元件22。散热面1221的形状可根据发热元件22的表面形状而设置,以提高散热面1221与发热元件22表面的服帖性。例如,发热元件22为电感,电感具有弧形表面,则散热面1221也为与电感表面相适配的弧形面。
散热部122通过散热面1221与发热元件22贴附,能够增大散热部122与发热元件22的接触面积,使发热元件22的热量能够传递至散热部122,从而提高第二散热器12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效率。
参阅图3与图4,在一实施例中,散热机构100还包括导热件13,导热件13设于散热面1221,且导热件13被配置为贴附于发热元件22。相对于散热面1221直接与发热元件22贴附,导热件13作为散热面1221与发热元件22之间导热的介质,能够更快的对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在一实施例中,导热件13为导热泥,导热泥作为一种高性能泥状导热材料,具有超低热阻。导热泥在散热面1221上服帖性良好,能够增加与散热面1221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高散热面1221与第二散热器12之间的热量传递效率,进而提高散热部122对发热元件22的散热效率。
在另一实施中,导热件13还可为导热垫片。导热垫片柔性较强,可以很好地覆盖零部件不平整的表面,而且这种材料使用寿命比较长,有利于设备的长期使用。导热原理为发热元件22使用过程中温度升高,导致导热垫片变软、蠕变,从而达到增加接触面积的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导热件13还可以为导热硅胶,导热硅胶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而且还具有电绝缘性能,并能够粘附于第二散热器12与发热元件22。
通过第二散热器12与第一散热器11能够相对移动的设置,以便于根据发热元件22的位置,调整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12能够更好的为基板21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22提供散热作用。
参阅图1、图2与图5,本申请的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储能设备200,包括外壳23、电池模块(图中未示)以及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散热机构100,外壳23设有容纳空间,电池模块与散热机构100设于容纳空间,且散热机构100设于电池模块。
参阅图2与图5,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设备200包括逆变模块24,逆变模块24设于容纳空间,且与电池模块电连接。逆变模块24包括基板21与发热元件22,发热元件22设有多个,且分布于基板21上。第一散热器11也设有多个,每个第一散热器11上第二散热器12的数量根据实际需要而设置。
参阅图2与图5,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设备200还包括风机25,风机25设于容纳空间,外壳23设有进风口231与出风口232,风机25被配置为自进风口231吸入空气,空气流经第一散热器11和/或第二散热器12后从出风口232排出。
风机25能够将储能设备200外部的空气吸入外壳23内,以提高储能设备200内部的空气流通效果,以使空气能够把储能设备200内部的热量带出,从而减少储能设备200的热量堆积。
在一实施例中,储能设备200还包括导风罩26,导风罩26设于第一散热器11和/或第二散热器12,导风罩26具有第一通风口261与第二通风口262,第一通风口261与进风口231连通,第二通风口262与出风口232连通。
导风罩26大体呈U形,并盖设于第一散热器11和/或第二散热器12。
导风罩26能够引导空气的流向,使空气能够从第一通风口261进入导风罩26,并从第二通风口262排出。在此过程中,空气流经第一散热器11和/或第二散热器12,能够将第一散热器11和/或第二散热器12的热量带出,以提高储能设备200内部的散热效率。
上述的储能设备200,通过调节散热机构100中第二散热器12的位置,以使第二散热器12能够对基板21上不同位置的发热元件22进行散热,从而提高储能设备200内部结构的散热效率,使储能设备200不易因内部温度过高而损坏。
另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在本申请精神内做其它变化,当然,这些依据本申请精神所做的变化,都应包含在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散热机构,应用于储能设备,所述储能设备包括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的发热元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包括第一散热器和第二散热器;
所述第一散热器固定于所述基板并与所述发热元件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散热器与所述第一散热连接并可相对所述第一散热器移动,所述第二散热器被配置为贴合所述发热元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锁紧件,所述第二散热器设有安装孔,所述锁紧件被配置为贯穿所述安装孔,并将所述第二散热器固定于所述第一散热器,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一散热器可拆卸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包括散热部与安装部,所述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部,所述散热部具有散热面,所述散热面被配置为贴附于所述发热元件。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机构还包括导热件,所述导热件设于所述散热面,且所述导热件被配置为贴附于所述发热元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件为导热泥。
6.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器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二散热器设于所述第一散热器的不同侧边;
所述锁紧件与所述第二散热器的数量相同且一一对应。
7.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安装面,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面,垂直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一致。
8.如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具有安装面,所述第一散热器设于所述安装面,垂直于所述安装面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安装孔的长度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一种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电池模块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散热机构,所述外壳设有容纳空间,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散热机构设于所述容纳空间,且所述散热机构设于所述电池模块。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储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设备还包括风机,所述风机设于所述容纳空间,所述外壳设有进风口与出风口,所述风机被配置为自所述进风口吸入空气,空气流经所述散热机构的第一散热器和/或所述散热机构的第二散热器后从所述出风口排出。
CN202320510234.5U 2023-03-09 2023-03-09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Active CN21981239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234.5U CN21981239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320510234.5U CN21981239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812395U true CN219812395U (zh) 2023-10-10

Family

ID=882098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320510234.5U Active CN219812395U (zh) 2023-03-09 2023-03-09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81239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151187B (zh) 一种电器盒冷媒散热结构及空调室外机
CN217283820U (zh) 具有风冷和液冷装置的电源
CN219812395U (zh) 散热机构及储能设备
CN113970135B (zh) 一种电控散热结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CN219066813U (zh) 电机控制器
CN211745110U (zh) 电器盒散热结构及空调器
CN210579892U (zh) 冷媒冷却装置及变频空调
CN210157562U (zh) 一种电子产品用快速散热装置
CN219322844U (zh) 控制箱及用电器
CN219628226U (zh) 一种提升散热效率的电源逆变器
CN112701880A (zh) 一种功率电源的电容器模块绝缘散热方式
CN216953295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1948667U (zh) 散热组件、控制电路板和烹饪设备
CN217031413U (zh) 空调室外机
CN220830616U (zh) 散热装置
CN219205084U (zh) 电子设备用的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CN220383422U (zh) 散热器及电子设备
CN220378368U (zh) 散热装置及发电设备
CN220359599U (zh) 一种应用于ehc控制器的散热结构
CN216953294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7057758U (zh) 空调室外机
CN214846537U (zh) 一种可降低进风温度的散热机箱
CN219395398U (zh) 一种散热效果好的网关设备
CN218920011U (zh) 一种充放电电源和化成分容设备
CN219535873U (zh) 一种工控开关电源散热裸板及工控开关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000 Factory Building 401, Runheng Industrial Plant 1, Fuyuan Road, Zhancheng Community, Fuhai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518000, 1st Floor, Building E, Jiehe Industrial City, Shuitian Community, Shiyan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Zhenghao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