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24006U -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524006U CN219524006U CN202320863427.9U CN202320863427U CN219524006U CN 219524006 U CN219524006 U CN 219524006U CN 202320863427 U CN202320863427 U CN 202320863427U CN 219524006 U CN219524006 U CN 21952400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electric control
- power head
- assembly
- mounting cover
- shel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Power Steering Mechanis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的上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上安装盖,所述的壳体的下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下安装盖,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螺杆轴和一机械循环球组件,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摇臂轴,所述的上安装盖的中心设有一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与所述的螺杆轴同轴设置,所述的上安装盖上设有一第一动力头,所述的下安装盖上设有一第二动力头,所述的第一动力头和第二动力头同步驱动所述的螺杆轴。通过传感器以及第一电控和第二电控,实现第一电控和第二电控同步工作,轻松实现同步助力,输出扭矩大幅度增加,可以满足大载荷车辆的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转向器,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用于智能驾驶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背景技术
目前商用车智能驾驶转向研发普遍采用单个动力头循环球转向器,以实现L1-L4级别驾驶辅助,提高转向手感和驾驶体验。由于助力大部分来源于动力头的电控输入,故在前桥载荷比较大的车辆上,目前的电动循环球无法达到足够的助力要求,影响驾驶体验。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包含一壳体,所述的壳体的上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上安装盖,所述的壳体的下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下安装盖,
所述的壳体内设有一螺杆轴和一机械循环球组件,所述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一摇臂轴,所述的螺杆轴通过所述的机械循环球组件驱动所述的摇臂轴,
所述的上安装盖的中心设有一输入轴,所述的输入轴与所述的螺杆轴同轴设置,所述的上安装盖上设有一第一动力头,
所述的下安装盖上设有一第二动力头,
所述的第一动力头和第二动力头同步驱动所述的螺杆轴。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上安装盖内设有一传感器,
所述的第一动力头包含一第一蜗轮、一第一蜗杆分总成和一第一电控,所述的第一蜗轮与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相互配合,所述的第一电控驱动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
所述的第二动力头包含一第二蜗轮、一第二蜗杆分总成和一第二电控,所述的第二蜗轮与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相互配合,所述的第二电控驱动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
所述的第一电控和第二电控同步采集所述的传感器的电信号。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第一电控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第二电控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所述的输入轴与螺杆轴通过销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通过传感器以及第一电控和第二电控,实现第一电控和第二电控同步工作,轻松实现同步助力,输出扭矩大幅度增加,可以满足大载荷车辆的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中的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个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如下:1、输入轴;10、第一电控;11、第二电控;2、传感器;3、第一蜗轮;4、第一蜗杆分总成;5、螺杆轴;51、机械循环球组件;6、第二蜗杆分总成;7、第二蜗轮;9、摇臂轴;M1、第一动力头;M2、第二动力头;S1、壳体;S2、上安装盖;S3、下安装盖。
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如图1和图2所示,该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包含一壳体S1,该壳体S1的上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上安装盖S2,该壳体S1的下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下安装盖S3。
该壳体S1内设有一螺杆轴5和一机械循环球组件51,该壳体S1的侧壁上设有一摇臂轴9,该螺杆轴5通过该机械循环球组件51驱动该摇臂轴9。
该上安装盖S2的中心设有一输入轴1,该输入轴1与该螺杆轴5同轴设置。需要说明的是,该输入轴1靠方向盘端,为手力输入点。该上安装盖S2上设有一第一动力头M1,该下安装盖S3上设有一第二动力头M2。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动力头M1和第二动力头M2同步驱动该螺杆轴5。
另外,该上安装盖S2内设有一传感器2。
该第一动力头M1包含一第一蜗轮3、一第一蜗杆分总成4和一第一电控10,该第一蜗轮3与该第一蜗杆分总成4相互配合,该第一电控10驱动该第一蜗杆分总成4。
该第二动力头M2包含一第二蜗轮7、一第二蜗杆分总成6和一第二电控11,该第二蜗轮7与该第二蜗杆分总成6相互配合,该第二电控11驱动该第二蜗杆分总成6。
该第一电控10和第二电控11同步采集该传感器2的电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该第一蜗杆分总成4通过联轴器与该第一电控10相连接,该第二蜗杆分总成6通过联轴器与该第二电控11相连接。
另外,该输入轴1与螺杆轴5通过销连接。
下面对该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的工作过程进行说明。
当驾驶者转动方向盘,输入轴1开始转动,传感器2感应到输入轴1的转动,并对手力输入进行识别,输出手力电信号。此时,该第一电控10和第二电控11同步读取到传感器2的手力电信号。以第一动力头M1为例,第一电控10开始驱动该第一蜗杆分总成4,第一蜗杆分总成4继而驱动第一蜗轮3,第一蜗轮3带动螺杆轴5。最后,螺杆轴5通过机械循环球组件51驱动摇臂轴9,最终实现转向助力。同样的道理,第二动力头M2同步完成对螺杆轴5的驱动。
通过传感器2以及第一电控10和第二电控11,实现第一电控10和第二电控11同步工作,轻松实现同步助力,输出扭矩大幅度增加,可以满足大载荷车辆的使用。
不局限于此,任何不经过创造性劳动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4)
1.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包含一壳体(S1),所述的壳体(S1)的上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上安装盖(S2),所述的壳体(S1)的下部设有一可拆卸的下安装盖(S3),
所述的壳体(S1)内设有一螺杆轴(5)和一机械循环球组件(51),所述的壳体(S1)的侧壁上设有一摇臂轴(9),所述的螺杆轴(5)通过所述的机械循环球组件(51)驱动所述的摇臂轴(9),
所述的上安装盖(S2)的中心设有一输入轴(1),所述的输入轴(1)与所述的螺杆轴(5)同轴设置,所述的上安装盖(S2)上设有一第一动力头(M1),
所述的下安装盖(S3)上设有一第二动力头(M2),
所述的第一动力头(M1)和第二动力头(M2)同步驱动所述的螺杆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安装盖(S2)内设有一传感器(2),
所述的第一动力头(M1)包含一第一蜗轮(3)、一第一蜗杆分总成(4)和一第一电控(10),所述的第一蜗轮(3)与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4)相互配合,所述的第一电控(10)驱动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4),
所述的第二动力头(M2)包含一第二蜗轮(7)、一第二蜗杆分总成(6)和一第二电控(11),所述的第二蜗轮(7)与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6)相互配合,所述的第二电控(11)驱动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6),
所述的第一电控(10)和第二电控(11)同步采集所述的传感器(2)的电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第一蜗杆分总成(4)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第一电控(10)相连接,所述的第二蜗杆分总成(6)通过联轴器与所述的第二电控(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输入轴(1)与螺杆轴(5)通过销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63427.9U CN219524006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863427.9U CN219524006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524006U true CN219524006U (zh) | 2023-08-15 |
Family
ID=875857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863427.9U Active CN219524006U (zh) | 2023-04-18 | 2023-04-18 |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524006U (zh) |
-
2023
- 2023-04-18 CN CN202320863427.9U patent/CN219524006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009979B (zh) | 电源装置及具备电源装置的电动动力转向装置 | |
JPS6369671U (zh) | ||
CN113335371B (zh) | 一种商用车多功能电动循环球转向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5154991U (zh) | 一种齿条助力式线控转向系统及齿条助力式转向装置 | |
CN202508145U (zh) |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 |
CN217048757U (zh) | 用于转向致动器的传感器设备 | |
CN108093665A (zh) | 无刷电动机及搭载无刷电动机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和车辆 | |
CN219524006U (zh) | 一种双动力头结构的线控转向器 | |
CN114834524A (zh) | 一种多模式双余度主动转向系统总成及控制方法 | |
CN216102359U (zh) |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系统传动装置 | |
CN212447769U (zh) | 用于城市物流车的电动循环球助力转向装置 | |
CN209795592U (zh) | 一种汽车内侧转向助力系统控制模组单元 | |
CN213948563U (zh) | 一种车辆辅助转向系统 | |
CN115257915A (zh) | 滑板底盘转向系统、滑板底盘及车辆 | |
CN215826804U (zh) | 一种电动助力式商用车转向管柱 | |
CN211336161U (zh) | 一种电动车转向系统 | |
CN218594421U (zh) | 一种双冗余线控转向系统 | |
CN211568076U (zh) | 一种用于自动驾驶车辆的可伸缩线控方向盘 | |
CN211252756U (zh) | 一种汽车方向盘主动转向辅助装置 | |
CN216734460U (zh) | 一种电动转向助力装置 | |
CN218316896U (zh) | 双小齿轮电动助力转向机构、电动助力转向装置及汽车 | |
CN112499525A (zh) | 电动平衡重式叉车及其电助力转向系统 | |
CN207510496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动助力转向装置 | |
CN220974320U (zh) | 电液转向装置 | |
CN215794011U (zh) | 一种电控助力转向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