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408871U -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408871U CN219408871U CN202320623509.6U CN202320623509U CN219408871U CN 219408871 U CN219408871 U CN 219408871U CN 202320623509 U CN202320623509 U CN 202320623509U CN 219408871 U CN219408871 U CN 21940887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upper frame
- lower frame
- overhead hoist
- fram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00—Technologies for solid waste management
- Y02W30/50—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 Y02W30/56—Reuse, recycling or recovery technologies of vehicles
Landscapes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包括: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顶部固定有若干起吊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框架的若干连接锁链;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锁链远离上框架的一端的下框架,车辆置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吊运技术领域,特指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中,经常需要使用车辆搬运货物或是抬升物料并周转于不同的楼层之间,而常规的手段是通过连接上下楼层的斜坡面进行上下楼,或是通过专用的施工电梯进行楼层转移,若施工现场没有合适的斜坡面或专用的电梯,则只能通过将车辆吊运至施工平台,有些车辆未设置吊挂点,若直接在车体外围绑扎吊绳,即在安全方便不能得到保证,且在车体上绑扎吊绳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和吊绳,且部分车辆由于体积过大、重量过重原因,也不适合通过货梯转运,只能通过吊运的方式进行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车辆吊运装置,通过将车辆驶入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使得所述下框架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后通过起吊装置吊挂于所述上框架的起吊环以对车辆进行吊运。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包括: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顶部固定有若干起吊环;
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框架的若干连接锁链;以及
固定于所述连接锁链远离上框架的一端的下框架,车辆置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和车辆的轮胎的侧壁之间卡设有楔块。
进一步的,所述楔块通过防丢链连接于所述下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楔块对应车辆的轮胎数量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起吊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
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一扣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
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杆的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置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扣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将车辆驶入上框架和下框架之间,使得所述下框架的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后通过起吊装置吊挂于所述上框架的起吊环以对车辆进行吊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吊运装置的使用效果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吊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1、第一横杆;2、第一连接杆;3、连接锁链;4、第二横杆;5、第二连接杆;6、楔块;7、防丢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和图2,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包括: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顶部固定有若干起吊环;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框架的若干连接锁链3;以及固定于所述连接锁链3远离上框架的一端的下框架,车辆置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较佳的实施方式是:在施工现场,较为常见的车辆为叉车或是升降平台车,先将起吊机下方的钩锁设置于所述上框架顶部的起吊环,抬升所述上框架,在保证下框架贴合于地面的同时并使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的距离高于所述车体的高度,将车辆行驶至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的两个相对的框边置于所述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较佳的,所述框边贴靠于车辆的前轮的后方和车辆后轮的前方;通过起吊机抬升所述上框架,所述上框架通过所述连接锁链3拉动处于下方的下框架,以抬升车辆。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和车辆的轮胎的侧壁之间卡设有楔块6。所述楔块6卡设车辆,以避免在抬升的过程中发生晃动,并且通常车辆的轮胎是橡胶材质,通过楔块6卡设在所述轮胎侧边,不会对车辆造成损伤。
进一步的,所述楔块6通过防丢链7连接于所述下框架。所述防丢链7固定安装于所述下框架的顶部,所述防丢链7可以避免所述楔块6在抬升过程中因为脱离与车辆轮胎和所述下框架的卡设而掉落,造成的安全隐患。
进一步的,所述楔块6对应车辆的轮胎数量设置有多个。
进一步的,所述上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杆2,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起吊环,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3;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两个第一横杆1,所述第一横杆1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2的底面。较佳的,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形成井字结构,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由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杆2和所述第一横杆1通过第一扣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在本实用新型中,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2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辆的宽度,以避免在吊运的过程中下方的所述连接锁链3束缚在车辆的车身而造成的破坏。
进一步的,所述下框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横杆4,所述第二横杆4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3;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杆4的两个第二连接杆5,所述第二连接杆5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4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杆5置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较佳的,所述第二横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成井字形设置,所述第二横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由钢制成,较佳的所述第二连接杆5的杆身包裹有胶皮,在增大车辆底盘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之间的摩擦力的同时,也对车辆底盘进行缓冲吸收部分压力。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横杆4和所述第二连接杆5通过第二扣件固定连接。通过所述第二扣件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5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横杆4上,较佳的,可以调节两个所述第二连接杆5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第二连接杆5能根据车辆的底部的前轮和后轮之间的距离进行调整,以对车辆进行吊设。
进一步的,两个所述第二横杆4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两个所述第二横杆4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车辆的宽度以避免处于上方的所述连接锁链3束缚车辆,而对车辆造成的破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车辆吊运装置的使用过程进行说明。
在施工现场,最多所使用的车辆为叉车或是升降平台车,先将起吊机下方的钩锁设置于所述上框架顶部的起吊环,抬升所述上框架,在保证下框架贴合于地面的同时并使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的距离高于所述车体的高度,将车辆行驶至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的两个相对的框边置于所述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较佳的,所述框边贴靠于车辆的前轮的后方和车辆后轮的前方,将楔块6卡入轮胎和所述第三水片杆之间的间隙,通过起吊机抬升所述上框架,所述上框架通过所述连接锁链3拉动处于下方的下框架,以抬升车辆。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包括:
上框架,所述上框架的顶部固定有若干起吊环;
固定设置于所述上框架的底部且位于所述上框架的若干连接锁链;以及
固定于所述连接锁链远离上框架的一端的下框架,车辆置于所述上框架和所述下框架之间,所述下框架相对设置的两个框边置于车辆的前轮与后轮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框架和车辆的轮胎的侧壁之间卡设有楔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楔块通过防丢链连接于所述下框架。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楔块对应车辆的轮胎数量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上框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的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起吊环,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
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两个第一横杆,所述第一横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底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一横杆通过第一扣件固定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下框架包括:
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二横杆,所述第二横杆的顶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锁链;
相对设置且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横杆的两个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二连接杆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二横杆的顶面,所述第二连接杆置于车辆的前轮和后轮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二横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通过第二扣件固定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车辆吊运装置,其特征是:两个所述第二横杆之间的距离根据车辆的宽度确认。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23509.6U CN219408871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623509.6U CN219408871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408871U true CN219408871U (zh) | 2023-07-25 |
Family
ID=872097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623509.6U Active CN219408871U (zh) | 2023-03-27 | 2023-03-27 |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408871U (zh) |
-
2023
- 2023-03-27 CN CN202320623509.6U patent/CN219408871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433040Y (zh) | 侧架整体砂芯吊钩装置及其吊钩 | |
CN201597493U (zh) | 一种平板拖车 | |
CN219408871U (zh) | 一种车辆吊运装置 | |
CN204714124U (zh) | 一种液压登车桥 | |
CN213738231U (zh) | 一种钢结构生产用搬运装置 | |
CN114634094A (zh) | 一种环形锻件用转运装车装置 | |
CN211056541U (zh) | 一种随车起重机吊臂 | |
CN215590744U (zh) | 一种路缘石搬运装置 | |
CN212269245U (zh) | 一种稳定性高的起重机 | |
CN213356854U (zh) | 一种饲料装车的叉车吨包装车架装置 | |
CN215663433U (zh) | 气动多功能轨道自动装卸车装置 | |
CN215558364U (zh) | 一种汽车零部件吊装运输装置 | |
CN217578217U (zh) | 用于设备搬运的叉车举臂 | |
CN206521216U (zh) | 一种跨楼层装卸货天车 | |
CN217201762U (zh) | 一种小型港口吊装装置 | |
CN211444906U (zh) | 一种用于吊装的运输车 | |
CN219885455U (zh) | 一种门式起重机防坠落结构 | |
CN211920822U (zh) | 一种防撞墙模板搬运举升装置 | |
CN216105702U (zh) |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用吊装设备 | |
CN221917172U (zh) | 一种钢结构安装施工用的吊具 | |
CN215558542U (zh) | 移动式幕墙板吊装装置 | |
CN210418501U (zh) | 一种登车桥支腿 | |
CN218507491U (zh) | 一种可吊装的简易电动化叉车 | |
CN205346679U (zh) | 随车起重机用自动收钩偏心机构 | |
CN217921008U (zh) | 一种吨袋吊运小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