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257464U -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257464U CN219257464U CN202320261272.1U CN202320261272U CN219257464U CN 219257464 U CN219257464 U CN 219257464U CN 202320261272 U CN202320261272 U CN 202320261272U CN 219257464 U CN219257464 U CN 2192574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eering column
- mounting bracket
- instrument board
- stiffening beam
- shoc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包括: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仪表板加强梁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相连接,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邻近仪表板加强梁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设置。通过在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减震结构,可以对仪表板加强梁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的连接位置进行减震,从而可以充分降低仪表板加强梁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的连接位置区域震动能量灵敏度,有效阻碍震动传递,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乘驾舒适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转向管柱总成是汽车转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承载转向电机等关键激振源,因此,转向管柱总成是汽车行驶操稳性能核心影响部件。
相关技术中,转向管柱总成安装在仪表板加强梁总成,安装结构由仪表板加强梁、竖向连接管梁和四个连接支架等主体部件组成,整体结构以管状和钣金支架焊接组成,这样会导致转向管柱总成安装结构刚度薄弱,来自扭转电机及驾驶室外部激励易通过转向管柱总成传递至方向盘,从而引发方向盘抖动问题,导致整车驾驶性能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该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可以降低方向盘抖动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包括: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和仪表板加强梁,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与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相连接,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通过在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减震结构,可以对仪表板加强梁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的连接位置进行减震,从而可以充分降低仪表板加强梁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的连接位置区域震动能量灵敏度,有效阻碍震动传递,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乘驾舒适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包括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所述减震腔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为至少两个,所述减震腔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腔沿至少两个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间隔方向排布。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包括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位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的下方,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槽,所述减震槽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减震槽包括:第一减震槽,所述第一减震槽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槽朝向远离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的方向凹陷设置;所述减震槽包括:第二减震槽,所述第二减震槽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下方,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有倾斜的凸板部,所述凸板部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减震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还包括:转向管柱安装座,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相连接,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与所述转向管柱之间设置有减震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减震件设置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朝向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的一侧,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上设置有配合孔,所述减震件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配合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还包括:加强梁前连接支架,所述加强梁前连接支架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相连接且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加强梁前连接支架和/或所述仪表板加强梁上设置有避震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仪表板加强梁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之间的连接处为两个且具有对称中心面,所述避震孔为关于所述对称中心面对称的通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以上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仪表板加强梁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
2、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1、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2、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3、仪表板加强梁;31、减震腔;32、减震槽;321、第一减震槽;322、第二减震槽;33、凸板部;4、转向管柱安装座;41、配合孔;42、减震件;5、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1、避震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该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应用于车辆中。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包括: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仪表板加强梁3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相连接,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减震结构,减震结构邻近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可以理解的是,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相互连接,减震结构位于仪表板加强梁3上,而且减震结构靠近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位置,这样可以降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震动,从而提升驾驶舒适性。
由此,通过在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减震结构,可以对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的连接位置进行减震,从而可以充分降低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的连接位置区域震动能量灵敏度,有效阻碍震动传递,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乘驾舒适性。
其中,如图2所示,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包括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31,减震腔31邻近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也就是说,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位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上,靠近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位置的减震结构设置为减震腔31,从而可以降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位置的震动,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而且减震腔31可以实现车辆的轻量化设计,从而节省成本。
特别地,如图1所示,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为至少两个,减震腔31为多个,多个减震腔31沿至少两个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间隔方向排布。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以上的连接处可以使得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从而提升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的整体结构强度,多个减震腔31间隔排布,可以更大范围的减弱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的震动,从而降低震动能量灵敏度,有效阻碍震动传递,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乘驾舒适性。
另外,如图1和图3所示,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包括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位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的下方,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槽32,减震槽32邻近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也就是说,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位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而且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上下间隔设置,从而可以使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的更加紧固,减震槽32也靠近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位置,从而可以降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位置的震动,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
其中,如图3所示,减震槽32包括:第一减震槽321,第一减震槽321位于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上方,第一减震槽321朝向远离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的方向凹陷设置;减震槽32包括:第二减震槽322,第二减震槽322位于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下方,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倾斜的凸板部33,凸板部33与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形成第二减震槽322。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减震槽321和第二减震槽322位于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的上下两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降低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和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连接处的上下位置的震动,使第一减震槽321和第二减震槽322进行能量回旋抵消,进而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车辆驾乘的舒适性。
此外,1和图2所示,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还包括:转向管柱安装座4,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相连接,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转向管柱之间设置有减震件42。也就是说,减震件42位于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这样可以降低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得连接处的震动能量灵敏度,有效阻碍震动传递,从而进一步地解决转向管柱安装区域激振导致方向盘抖动问题,提升乘驾舒适性。
特别地,如图2所示,减震件42设置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朝向转向管柱安装座4的一侧,转向管柱安装座4上设置有配合孔41,减震件42的一部分伸入配合孔41。也就是说,减震件42位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和转向管柱安装座4的连接处,这样可以充分降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和转向管柱安装座4的连接处的能量传递,减震件42的小圆柱端与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过盈配合,从而可以在转向电机运动时,有效进行吸震作用,进而可以进一步地弱化震动强度,提升驾乘舒适性。例如,减震件42为减震胶塞。
除此之外,如图3和图4所示,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还包括: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相连接,而且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具有夹角,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避震孔51。可以理解的是,仪表板加强梁3是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的主承力件,从而对车身之间的连接刚度对外界激励的阻碍起到关键作用,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形成“V型”结构,从而可以使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具有高刚度和高强度的特点,并且在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避震孔51,从而可以降低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和仪表板加强梁3上连接处之间的震动传递,充分改善方向盘的操作稳定性,进而提升驾乘舒适性。
仪表板加强梁3作为安装结构的主承力件,与车身之间的连接刚度对外界激励的阻碍起到关键作用。仪表板加强梁3与车身前围之间设计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采用“V型”设计结构,“V型”结构沿安装点对称中心线设计避振孔,降低安装点两侧之间震动传递,避免两侧同时激励产生共振作用。仪表板加强梁3避振孔设计长方形孔组合,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设计避振孔竖向长圆形,避振孔的形式依托结构造型进行设计。
可选地,如图5和图6所示,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为两个,而且仪表板加强梁3和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具有对称中心面,避震孔51为关于对称中心面对称的通孔。也就是说,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V型”结构沿连接处中心对称设计避震孔51,从而可以对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进行避震,避免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连接处的两侧同时激励产生共振作用,进而可以有效降低驾驶室内外部激振源对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仪表板加强梁3连接处的震动影响,提升驾乘的舒适性。例如,仪表板加强梁3上的避振孔设计为长方形孔组合,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的避震孔51设计为竖向长圆形,避振孔的形式依托结构造型进行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以上实施例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
仪表板加强梁(3),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与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相连接,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减震结构,所述减震结构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包括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腔(31),所述减震腔(31)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为至少两个,所述减震腔(31)为多个,多个所述减震腔(31)沿至少两个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间隔方向排布。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柱安装支架(2)包括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位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的下方,所述减震结构包括:减震槽(32),所述减震槽(32)邻近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槽(32)包括:第一减震槽(321),所述第一减震槽(321)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上方,所述第一减震槽(321)朝向远离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的方向凹陷设置;和/或
所述减震槽(32)包括:第二减震槽(322),所述第二减震槽(322)位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下安装支架(22)之间的连接处下方,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倾斜的凸板部(33),所述凸板部(33)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形成所述第二减震槽(32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转向管柱安装座(4),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相连接,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4)与所述转向管柱之间设置有减震件(4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件(42)设置于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朝向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4)的一侧,所述转向管柱安装座(4)上设置有配合孔(41),所述减震件(42)的一部分伸入所述配合孔(4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所述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相连接且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之间具有夹角,所述加强梁前连接支架(5)和/或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上设置有避震孔(5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板加强梁(3)和所述转向管柱上安装支架(21)之间的连接处为两个且具有对称中心面,所述避震孔(51)为关于所述对称中心面对称的通孔。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1272.1U CN219257464U (zh) | 2023-02-20 | 2023-02-20 |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61272.1U CN219257464U (zh) | 2023-02-20 | 2023-02-20 |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257464U true CN219257464U (zh) | 2023-06-27 |
Family
ID=868597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61272.1U Active CN219257464U (zh) | 2023-02-20 | 2023-02-20 |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257464U (zh) |
-
2023
- 2023-02-20 CN CN202320261272.1U patent/CN219257464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921126B2 (en) | Upper mounting part structure of front strut assembly | |
KR20000060931A (ko) | 자동차의 파워 플랜트 마운트 | |
KR101188469B1 (ko) | 자동차의 프론트사이드멤버와 서브프레임 마운팅구조 | |
CN219257464U (zh) | 转向管柱的安装总成和车辆 | |
JP3697614B2 (ja) | 自動車エンジンのマウンティング構造 | |
KR100643961B1 (ko) | 차량의 쇽업소버 장착브라켓의 보강구조 | |
KR100527784B1 (ko) | 자동차의 엔진 마운팅 시스템 | |
CN215205060U (zh) | 车辆的车身组件以及车辆 | |
CN218577434U (zh) | 减震器安装结构及车辆 | |
KR102237071B1 (ko) | 서브프레임 부시 | |
KR100475889B1 (ko) | 자동차의 엔진 마운팅 브래킷의 보강구조 | |
KR19980045538A (ko) | 차량용 서브 프레임 마운팅 구조 | |
CN216783215U (zh) | 车身后减震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KR100369126B1 (ko) | 차량의 프론트 로워암 장착 어셈블리 | |
KR100348045B1 (ko) | 자동차용 섀시리어크로스멤버의 보강구조 | |
KR100802920B1 (ko) | 차량의 배기계 센터 행거 마운팅부의 구조 | |
CN209757276U (zh) | 车身组件和具有该车身组件的车辆 | |
KR20100054535A (ko) | 차량의 프론트 서스펜션용 서브 프레임 | |
KR100534342B1 (ko) | 자동차의 리어 서스펜션 마운팅구조 | |
KR0126057Y1 (ko) | 자동차의 트랜스미션 마운팅 | |
KR100314523B1 (ko) | 엔진 마운트 강성 보강구조 | |
KR100428152B1 (ko) | 자동차의 서브프레임 리어부의 마운팅구조 | |
JPH0324462Y2 (zh) | ||
KR100862423B1 (ko) | 자동차용 현가장치 | |
KR20020048489A (ko) | 차량의 바디 마운트 구조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