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199172U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9199172U CN219199172U CN202320212433.8U CN202320212433U CN219199172U CN 219199172 U CN219199172 U CN 219199172U CN 202320212433 U CN202320212433 U CN 202320212433U CN 219199172 U CN219199172 U CN 21919917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ain body
- burner
- sprayer
- air supply
- supply fa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pray-Type Bur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属于农用机械领域。本实用新型包括主体壳体、供风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主体壳体的一端,主体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端部封盖;在主体壳体内,位于燃烧器与端部封盖之间区域形成防火腔室,供风风机设置于防火腔室外侧,供风风机用于向防火腔室内供风;端部封盖与燃烧器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至少为3mm,使得防火腔室内能够形成燃烧器工作风压。本实用新型克服现有技术中喷雾器残油回火燃烧容易损坏其他部件,导致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情况,可以在回火燃烧时进行有效防护,避免烧坏其他部件,显著提高使用安全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用机械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背景技术
喷雾器是农林植保机械设备,被广泛应用于杀虫、消毒杀菌或施肥。喷雾器包括烟雾机和蒸汽式喷雾器,蒸汽式喷雾器是将药剂和助剂分开并单独对助剂进行加热,然后再将常温的药剂与高温加热后的助剂混合喷洒,保证药剂的药性,且蒸汽式喷雾器相对烟雾机具有体积更小,重量更轻的优势。因此,蒸汽式喷雾器的应用更为广泛。
目前蒸汽式喷雾器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设置专门的供风机构以促进燃烧器内的充分燃烧,实现对助剂的加热,而现有的喷雾器结构,当供风机构停止供风时,燃烧器内一般仍有一定的残留燃油会继续燃烧,且容易回火燃烧损坏其他部件,导致其他部件尤其是供风机构的频繁损坏,影响设备的正常安全使用,有较高的安全隐患。如何实现喷雾器的长期稳定使用,尤其是供风机构的长期稳定应用对于生产实践有重要意义。
经检索,申请号201210141935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远程风送喷雾喷烟机,该专利直接将风机设置在燃烧器后侧,线路容易因回火而损坏。
申请号2022209320363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蒸汽喷雾器的安全保护结构,该专利的离心风机与燃烧机构分别位于喷雾器本体内部的两端,一旦发生回火燃烧,难以避免烧损风机。
申请号2022203863652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高效燃烧器;申请号2022203898435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蒸汽式喷雾器的燃烧器;申请号2022200952245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蒸汽式喷雾器上的静电机构;申请号2022201104347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用于蒸汽式喷雾器上的隔热防护结构;申请号2022208698929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喷雾器电喷供油系统;申请号2022202144341的申请案公开了一种大口径喷头的蒸汽式喷雾器,以上申请案均设有专门的供风风机以促进燃烧,但同样不可避免的是,当燃烧器出现供风停止回火燃烧时,供风风机均有被回火火焰烧坏的风险,且难以更换维修。
实用新型内容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喷雾器残油回火燃烧容易损坏其他部件,导致使用安全性较差的情况,拟提供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可以在回火燃烧时进行有效防护,避免烧坏其他部件,显著提高使用安全性。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包括主体壳体、供风风机和燃烧器,燃烧器设置于主体壳体的一端,主体壳体的另一端设有端部封盖;在主体壳体内,位于燃烧器与端部封盖之间区域形成防火腔室,供风风机设置于防火腔室外侧,供风风机用于向防火腔室内供风;端部封盖与燃烧器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至少为3mm,使得防火腔室内能够形成燃烧器工作风压。
更优化地,端部封盖与燃烧器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为10-150mm。
更优化地,主体壳体外侧设有把手,把手与主体壳体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防火腔室的位置相对应。
更优化地,主体壳体和端部封盖均采用耐高温材质。
更优化地,供风风机的内部控制电路与外界之间具有密封隔绝层。
更优化地,端部封盖设置于主体壳体的非端面位置,主体壳体的端面延伸超出端部封盖。
更优化地,供风通道与防火腔室外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更优化地,供风通道与防火腔室外壁的接触面外周密封。
更优化地,主体壳体远离供风风机的一端连接有加热内壳,加热内壳内设有供助剂流通的内盘管,且燃烧器与内盘管的中心轴线保持一致。
更优化地,加热内壳外侧还设有外盘管,且外盘管至少部分延伸位置对应于燃烧器所在的壳体之外。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燃烧器与端部封盖之间区域形成防火腔室,并将供风风机设置在防火腔室外侧,当供风停止,燃烧器内有残油继续燃烧出现回火时,回火外散的火焰能够在防火腔室内进一步燃烧,而避免燃烧损坏供风风机,能够实现对供风风机的有效防护,保障其长期稳定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端部封盖与燃烧器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至少为3mm,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对供风风机的防回火损害保护,同时能够保障供风风机对燃烧器产生充分的供风风压,保障燃烧器能够快速点燃高效燃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采用轴流风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端部封盖设于非端面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外盘管延伸盘设于排烟管外侧且不设防护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设有外盘管且不设防护外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开设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仅设有内盘管并设置排烟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中燃烧喷雾器仅设有内盘管并开设排烟口的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主体壳体;101、火花塞;102、端部封盖;103、防火腔室;
200、供风风机;201、供风通道;
300、加热内壳;301、排烟管;302、防护外壳;303、把手;304、外盘管出液管;305、内盘管进液管;306、喷头;307、燃烧器;308、外盘管;309、内盘管;310、密封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
本实施例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包括主体壳体100、供风风机200和燃烧器307,燃烧器307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一端,主体壳体100的另一端设有端部封盖102;在主体壳体100内,位于燃烧器307与端部封盖102之间区域形成防火腔室103,供风风机200设置于防火腔室103外侧,供风风机200用于向防火腔室103内供风;端部封盖102与燃烧器307首端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至少为3mm,使得防火腔室103内能够形成燃烧器307工作风压,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中主体壳体100远离供风风机200的一端连接有加热内壳300,加热内壳300内设有供助剂流通的内盘管309,燃烧器307朝向靠近加热内壳300的方向延伸,加热内壳300的尾端即远离燃烧器307的一端设有密封盖310,内盘管309的一端设有内盘管进液管305用于连接助剂,内盘管309的出液口则穿出密封盖310之外且连接有喷头306,喷头306一侧还连接有药液管道。燃烧器307上连接有燃油管道和火花塞101用于点火燃烧,使用时通过供风风机200供风,燃油和空气气流形成的油气混合物被点燃,火焰进入加热内壳300从而对内盘管309内助剂加热。
实践中,燃烧器307的进风孔普遍开设于周向侧壁,燃油可能从底部侧壁的进风孔泄漏进入防火腔室103内,尤其当供风风机200停止供风时,燃烧器307内通常仍残留有部分未充分燃烧的燃油会继续燃烧,且由于供风停止,火焰难以有效进入加热内壳300继续加热,而是会在燃烧器307内燃烧,并容易经燃烧器307侧壁的进风孔外散,在主体壳体100内产生回火燃烧,导致传统燃烧器结构中供风结构极易被损坏,维修更换频繁,影响正常作业。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防火腔室103可以有效缓解改善此类问题,将供风风机200设置于防火腔室103之外,端部封盖102与燃烧器307首端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至少为3mm;当出现回火燃烧时,回火外散的火焰能够在防火腔室103内进一步燃烧,而避免经供风通道201直接燃烧损坏供风风机200,能够实现对供风风机200的有效防护,保障其长期稳定使用。对应地,主体壳体100和端部封盖102均采用耐高温材质,以及位于防火腔室103内的其他部件结构均采用耐高温材质,包括金属、陶瓷、铁氟龙、电工胶木、石墨、碳纤维等行业内各种同性质的耐高温材质,能够承受火焰高温燃烧,保证使用安全性。
作为实践中不同的实施方式,供风风机200可以安装设置于端部封盖102外侧,端部封盖102上对应开设有与供风风机200相通的进风通孔以供进风;供风风机200亦可以安装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外壁上,优先设置于主体壳体100非底部区域的顶部或两侧外壁区域,主体壳体100的外壁上对应开设有与供风风机200相通的进风通孔以供进风。
作为端部封盖102的不同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端部封盖102可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一端端面位置;如图4所示,端部封盖102亦可以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非端面位置,即主体壳体100的端面延伸超出端部封盖102,此时供风风机200安装于端部封盖102外侧,主体壳体100延伸区域能够对供风风机200进行一定的外部防护。
作为更优选的实施方式,端部封盖102与燃烧器307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为10-150mm,进一步的轴向距离L可以为15-100mm,例如具体为20mm、50mm、80mm等,通过距离的控制,不仅能够有效实现对供风风机200的防回火损害保护,同时能够保障供风风机200对燃烧器307产生充分的供风风压,保障燃烧器307能够快速点燃高效燃烧。
燃烧器307在工作时,温度相对较高,为了避免烫伤,一般都会带有把手。作为把手的一种实施方式,将把手303沿长度方向设置在主体壳体100外侧,把手303与主体壳体100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防火腔室103的位置相对应,即远离燃烧器307主体所在区域,有助于减缓把手303的高温受热情况,提升隔热防烫效果。且将把手303设置于主体壳体100外侧,结合整机结构的重力分布和操作习惯,使其更便于人手抓握和喷雾作业,提高持握舒适度和作业便利性。
更优选地,供风风机200的内部控制电路与外界之间具有密封隔绝层,具体实践中可采用灌胶密封、镀膜密封、喷漆密封等多种结构形式,能够有效防止外部异物或药液等进入损坏内部控制电路,具有防水防腐蚀性能,以充分保障内部电路的长期使用安全性。作为供风风机200的不同实施方式,具体可采用行业内各种供风机构,如蜗壳风机或轴流风机等,如图2所示为采用蜗壳风机,图3所示为采用轴流风机,且风机安装位置可以灵活调整,其进风口朝向燃烧器307的上方或下方或侧面方向均可。
更优选地,供风风机200的供风通道201与防火腔室103外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如可采用螺栓连接或卡接等多种方式,即当供风风机200安装于端部封盖102上时,供风通道201与端部封盖102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当供风风机200安装于主体壳体100侧壁上时,供风通道201与主体壳体100侧壁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便于供风风机200的安装更换。与此相配合地,供风通道201与防火腔室103外壁的接触面外周密封,如可采用密封胶、密封垫等各种密封结构,充分保障供风效果和供风风压,保障燃烧器307高效燃烧。
更优化地,燃烧器307与内盘管309的中心轴线保持一致,当端部封盖102上开设进风通孔时,端部封盖102上的进风通孔、燃烧器307与内盘管309这三者的中心轴线保持一致,使整机结构更加紧凑,且由于燃烧器307的进风孔均开设于外侧周向壁面上,如此设置有助于进一步避免回火外散火焰直接进入供风通道201中损坏供风风机200,提升对供风风机200的防护效果。
作为其他实施途径,如图6所示,除内盘管309之外,加热内壳300外侧还设有外盘管308,且作为不同的实施方式,燃烧器307可安装完全位于主体壳体100内或有部分延伸至加热内壳300内,当燃烧器307有部分延伸至加热内壳300中,则此时外盘管308至少部分延伸位置对应于燃烧器307所在的加热内壳300壳体之外,外盘管308用于提升对加热内壳300的降温防烫效果,外盘管308内可以直接通入助剂,如图1所示,此时外盘管308出口端的外盘管出液管304与内盘管309的内盘管进液管305相连通,外盘管308的进口端与助剂箱连接,助剂经外盘管308预加热后进入内盘管309中进一步加热,不仅有助于提高热效率,且利用外盘管308能够进行有效隔热降温,人手抓握把手303作业时,能够有效防止被烫伤。可替换地,外盘管308亦可以通入其他冷却介质如空气、流体等,以实现降温隔热效果,此时外盘管308不与内盘管309连接,内盘管309单独连通助剂。更优选地,外盘管308的进液端位于靠近燃烧器307的一端,管体向远离燃烧器307的方向流通延伸,即从对应于燃烧器307所在的壳体之外的位置进液并逐渐向后延伸,进一步提升降温隔热效果。
可选择地,外盘管308外侧还设置有防护外壳302,进一步增强把手303的隔热防烫效果,如图1、图2、图4、图7所示,具体在实践中,防护外壳302可采用环绕分布于加热内壳300周向的筒状结构,或防护外壳302仅设置于对应遮挡在把手303下方的区域,且具体可采用平板或弧形板结构,防护外壳302上还可开设散热孔。
作为其他实施方式之一,加热内壳300的端部直接开设有与外界相通的排烟孔,保障加热内壳300的内部充分燃烧,如图7和图9所示。更优化的设计是,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及图8所示,加热内壳300远离燃烧器307的一端设有与内部相通的排烟管301,且排烟管301的出口背向把手303,使用过程中排烟管301能够有效避免燃烧加热内壳300内的明火外现,保障使用安全,防止烫伤使用者或燃烧其他物品。进一步可选择地,如图3和图5所示,外盘管308可有部分管体盘绕于排烟管301外周,对排烟管301进行一定降温。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包括主体壳体(100)、供风风机(200)和燃烧器(307),其特征在于:燃烧器(307)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一端,主体壳体(100)的另一端设有端部封盖(102);
在主体壳体(100)内,位于燃烧器(307)与端部封盖(102)之间区域形成防火腔室(103),供风风机(200)设置于防火腔室(103)外侧,供风风机(200)用于向防火腔室(103)内供风;
所述端部封盖(102)与燃烧器(307)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至少为3mm,使得防火腔室(103)内能够形成燃烧器(307)工作风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封盖(102)与燃烧器(307)端面之间的轴向距离L为10-15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主体壳体(100)外侧设有把手(303),把手(303)与主体壳体(100)的连接位置至少部分与防火腔室(103)的位置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主体壳体(100)和端部封盖(102)均采用耐高温材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供风风机(200)的内部控制电路与外界之间具有密封隔绝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端部封盖(102)设置于主体壳体(100)的非端面位置,主体壳体(100)的端面延伸超出端部封盖(10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供风通道(201)与防火腔室(103)外壁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供风通道(201)与防火腔室(103)外壁的接触面外周密封。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主体壳体(100)远离供风风机(200)的一端连接有加热内壳(300),加热内壳(300)内设有供助剂流通的内盘管(309),所述燃烧器(307)与内盘管(309)的中心轴线保持一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加热内壳(300)外侧还设有外盘管(308),且外盘管(308)至少部分延伸位置对应于燃烧器(307)所在的壳体之外。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2433.8U CN21919917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320212433.8U CN21919917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9199172U true CN219199172U (zh) | 2023-06-16 |
Family
ID=867164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320212433.8U Active CN219199172U (zh) | 2023-02-01 | 2023-02-01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9199172U (zh) |
-
2023
- 2023-02-01 CN CN202320212433.8U patent/CN21919917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9199172U (zh) | 一种防回火蒸汽式燃烧喷雾器 | |
CN105757666A (zh) | 应用于家用燃气灶燃烧器的三环组合型全直喷式分火器 | |
CN102486309B (zh) | 气化油燃烧器 | |
CN201875708U (zh) | 气化油燃烧器 | |
CN105889922B (zh) | 一种防回火自吸式安全长明灯 | |
CN2359570Y (zh) | 一种废液焚烧炉 | |
US4628832A (en) | Dual fuel pilot burner for a furnace | |
CN210831968U (zh) | 一种二元卧式燃烧器 | |
CN210275639U (zh) | 一种农业植保弥雾机 | |
CN212511120U (zh) | 高频次高闪点商用炉头 | |
CN208671063U (zh) | 一种燃烧室结构 | |
CN209960486U (zh) | 炉头及蒸煮饭桶 | |
CN202660546U (zh) | 空气雾化油枪及两级气化油燃烧器 | |
CN208983347U (zh) | 一种裂解燃烧器 | |
CN2901064Y (zh) | 自热式引射预混二合一燃烧器 | |
CN221403108U (zh) | 一种隔热燃烧室管 | |
WO2014117625A1 (zh) | 燃烧器 | |
CN219530874U (zh) | 一种浓缩废水焚烧销毁装置 | |
CN207936064U (zh) | 一种高温高压烟气发生器 | |
CN205746839U (zh) | 一种防回火自吸式安全长明灯 | |
CN206682929U (zh) | 一种低NOx燃烧器 | |
CN201203110Y (zh) | 加水燃料燃烧装置 | |
CN212901498U (zh) | 一种喷火枪 | |
CN213840903U (zh) | 一种提高热效率的醇基燃料燃烧器 | |
CN218269041U (zh) | 一种甲醇燃烧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