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8808944U - 上下料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上下料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808944U
CN218808944U CN202223384751.7U CN202223384751U CN218808944U CN 218808944 U CN218808944 U CN 218808944U CN 202223384751 U CN202223384751 U CN 202223384751U CN 218808944 U CN218808944 U CN 218808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eding
material box
transmission
driving wheel
clamp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38475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请求不公布姓名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Sam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38475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808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808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808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pecific Conveyance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零部件加工制造领域,公开了一种上下料装置。该上下料装置包括进料传输机构、导向机构、出料平台、夹持机构和推料机构,进料传输机构用于传输料盒以将料盒上料;导向机构设置于进料传输机构的进料端且能根据料盒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以抵接于料盒上并对料盒导向;出料平台用于将料盒下料;夹持机构位于进料传输机构的出料端,夹持机构用于夹持进料传输机构输送的料盒,并在进料传输机构和出料平台之间转换位置;推料机构位于进料传输机构的出料端,推料机构能将料盒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成品的料盘推入料盒内。该上下料装置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上下料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零部件加工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上下料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业的发展,3C产品逐渐兴起,3C产品是指计算机类(computer)、通信类(communication)、消费类(consumer)电子产品,例如手机、电脑、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零部件也向着精细、牢固、耐用等方面发展。
电子产品的零部件通过生产线进行加工制造,首先需要将待加工零部件上料至生产线上进行加工,最后将加工后的成品下料。在加工时,一般通过料盒进行上下料,每个料盒内能层叠放置10-30盘料盘,每个料盘上放置有若干个零部件。上料时需要将各料盘依次放置于生产线上,使各料盘依次输送至每个工位,然后对零部件进行加工。加工完成后,需要将各料盘再依次放置于空料盒内,以完成成品的下料。
现有技术中,在料盘上下料时,通常采用人工操作,即上料时,人工将各料盘逐一放置于生产线上,成品下料时,人工将各料盘再放置于空料盒内。这种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人工成本较高,且增加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效率低,从而影响生产线的生产效率。
因此,亟需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了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上下料装置,包括:
进料传输机构,用于传输料盒以将所述料盒上料;
导向机构,设置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进料端且能垂直于所述料盒的传输方向移动,所述导向机构能根据所述料盒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以抵接于所述料盒上并对所述料盒导向;
出料平台,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出料平台用于将所述料盒下料;
夹持机构,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出料端,所述夹持机构用于夹持所述进料传输机构输送的所述料盒,并在所述进料传输机构和所述出料平台之间转换位置;
推料机构,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出料端,当所述夹持机构夹持所述料盒后,所述推料机构能将所述料盒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成品的料盘推入所述料盒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导向机构包括:
调整块,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进料端设置有型材支架,所述型材支架上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调整块设置于所述型材支架上;
第一进料导向板,连接于所述调整块上且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能与所述料盒抵接以对所述料盒导向;
连接件,其一端穿设所述调整块并伸入所述滑槽内,所述连接件能够带动所述调整块和其上的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沿所述滑槽移动;
锁紧螺母,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件上,以将所述调整块锁紧于所述型材支架上。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一侧立设有第二进料导向板,所述第二进料导向板与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相对设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传输机构包括:
安装件;
传输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
传动组件,连接于所述传输驱动件的输出端;
进料传输组件,所述进料传输组件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的输出端,所述传输驱动件能通过所述传动组件驱动所述进料传输组件移动,以传输所述料盒。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传动组件包括:
主动轮和从动轮,所述主动轮连接于所述传输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与所述主动轮间隔排布;
转轴,穿设于所述从动轮且与所述从动轮固定连接,所述转轴的两端均铰接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进料传输组件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上;
同步带,套设于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的外周且被所述主动轮和所述从动轮共同张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进料传输组件包括:
第一传动轮,套设于所述转轴上且能与所述转轴同步转动;
第二传动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件上,所述第二传动轮与所述第一传动轮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一传动轮和所述第二传动轮共同张紧。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平移组件;
第一升降模组,设置于所述平移组件的输出端;
夹持组件,用于夹持所述料盒,所述夹持组件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的输出端,所述平移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和其上的所述夹持组件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能够驱动所述夹持组件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第一安装板;
上夹爪和下夹爪,所述上夹爪和所述下夹爪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夹爪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
第二升降模组,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上,所述上夹爪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模组能驱动所述上夹爪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料盒夹紧或释放。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推料机构包括:
安装底板;
推料驱动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上;
推料块,设置于所述推料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推料驱动件能够驱动所述推料块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料盒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已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入所述料盒内。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出料平台包括:
出料运送底板,设置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的上方;
多个接触块,多个所述接触块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接触块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出料导向板,立设于所述出料运送底板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既可以用于待加工工件的上料,也可以用于成品下料。该上下料装置包括进料传输机构、导向机构、夹持机构、推料机构和出料平台,进料传输机构用于传输料盒以将料盒上料。当料盒放置于进料传输机构的进料端时,导向机构能垂直于料盒的传输方向移动,以根据料盒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从而抵接于料盒上并对料盒导向,使得料盒只能沿着进料传输机构的传输方向移动,防止料盒跑偏。当料盒输送至进料传输机构的出料端时,夹持机构将料盒夹持住,上料时,推料机构将料盒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依次推至生产线上,成品下料时,推料机构将生产线上承载已加工工件的料盘依次推入空料盒内。之后,夹持机构夹持料盒移动至出料平台上,以对空料盒或者满载料盒下料。该上下料装置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明显易懂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介绍,下面描述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料传输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安装件与传输驱动件的配合关系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进料传输机构隐去支撑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平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升降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出料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进料传输机构;11、安装件;111、水平安装板;112、竖直安装板;113、底部加强板;114、第一支撑座;115、第二支撑座;1151、限位凹槽;116、第一支撑钣金;117、提手;118、第二支撑钣金;12、传输驱动件;13、传动组件;131、主动轮;132、从动轮;133、转轴;134、同步带;14、进料传输组件;141、第一传动轮;142、第二传动轮;143、传送带;15、支撑板;
2、导向机构;21、调整块;22、第一进料导向板;23、连接件;24、锁紧螺母;25、型材支架;252、滑槽;26、第二进料导向板;
3、夹持机构;31、平移组件;311、平移驱动件;312、第一丝杆组件;313、滑动板;314、第一导轨;315、第一滑块;32、第一升降模组;321、安装型材;322、第二安装板;323、第一升降驱动件;324、第二丝杆组件;325、第二导轨;326、第二滑块;33、夹持组件;331、第一安装板;332、上夹爪;333、下夹爪;334、第二升降模组;3341、第二升降驱动件;3342、第三丝杆组件;3343、导向杆;3344、导向套;
4、推料机构;41、安装底板;42、推料驱动件;421、丝杆;43、推料块;44、支撑型材;45、直线导轨;46、固定块;47、第二防护罩;
5、出料平台;51、出料运送底板;52、接触块;53、出料导向板;54、避让孔;
6、料盒;
7、第一防护罩;71、面板;72、把手;73、急停按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上下料装置,可以应用于手机、电脑或数码相机等电子产品的零部件加工,例如在电路板上焊接元器件,或者在基片上贴合镜头以完成手机摄像头的贴合组装等。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需要与生产线上的其他设备配合使用,该上下料装置可以同时设置于生产线的始端和末端,以分别用于待加工工件的上料和成品的下料,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仅用于上料或者仅用于下料,使用灵活。该上下料装置可以设置为壁挂式,即悬挂固定于生产线设备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也可以放置于工作台上,只要与生产线设备的进料口和/或出料口对接即可。
具体而言,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包括进料传输机构1、导向机构2、出料平台5、夹持机构3和推料机构4,进料传输机构1用于传输料盒6以将料盒6上料。其中,进料传输机构1可同时放置3~10个料盒6,料盒6的两端具有开口,每个料盒6中可层叠放置10~30盘料盘,料盘上承载有若干个工件。导向机构2设置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进料端且能垂直于料盒6的传输方向移动,导向机构2能根据料盒6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以抵接于料盒6上并对料盒6导向。出料平台5与进料传输机构1上下间隔设置,出料平台5用于将料盒6下料;夹持机构3位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夹持机构3用于夹持进料传输机构1输送的料盒6,并在进料传输机构1和出料平台5之间转换位置;推料机构4位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当夹持机构3夹持料盒6后,推料机构4能将料盒6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成品的料盘推入料盒6内。
示例性地,参考图1,对待加工工件进行上料时,操作人员首先将装载有待加工工件的料盒6放置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进料端,此时操作人员驱动导向机构2垂直于料盒6的传输方向移动,以根据料盒6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从而使导向机构2抵接于料盒6上以使料盒6归正,并对料盒6导向,使得料盒6只能沿着进料传输机构1的传输方向移动,防止料盒6跑偏。然后进料传输机构1传输料盒6以将料盒6上料,当料盒6输送至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时,夹持机构3将料盒6夹持住,推料机构4将料盒6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逐一推送至生产线输送轨道的进料端。当料盒6内的料盘被全部推出后,夹持机构3夹持住空的料盒6移动至出料平台5上,以对空的料盒6下料。
进一步地,各料盘通过生产线的输送轨道依次输送至每个工位上,然后对各工件进行加工,最终形成成品,并通过生产线末端的上下料装置对成品进行下料。继续参考图1,成品下料时,操作人员首先将空的料盒6放置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进料端,此时操作人员驱动导向机构2垂直于料盒6的传输方向移动,以根据料盒6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从而使导向机构2抵接于料盒6上以使料盒6归正,并对料盒6导向,使得料盒6只能沿着进料传输机构1的传输方向移动,防止料盒6跑偏。然后进料传输机构1传输料盒6以将料盒6上料,当料盒6输送至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时,夹持机构3将料盒6夹持住,推料机构4将生产线输送轨道出料端的成品料盘依次推送至空的料盒6内。当料盒6被装满时,夹持机构3夹持住满载的料盒6移动至出料平台5上,以对满载的料盒6下料。由此,上下料装置能够节省人工成本,提高生产线的自动化程度,进而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而言,如图2-图5所示,进料传输机构1包括安装件11、传输驱动件12、传动组件13和进料传输组件14,传输驱动件12设置于安装件11上,传动组件13连接于传输驱动件12的输出端,进料传输组件14连接于传动组件13的输出端,传输驱动件12能通过传动组件13驱动进料传输组件14移动,以传输料盒6。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实现进料传输组件14的自动移动,自动化程度较高,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安装件11包括水平安装板111、竖直安装板112和底部加强板113,传输驱动件12、传动组件13和进料传输组件14均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11上,竖直安装板112立设于所述水平安装板111的一侧,底部加强板113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11的底部且其一端与竖直安装板112上连接,用于提高水平安装板111和竖直安装板112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传动组件13包括主动轮131、从动轮132、转轴133和同步带134,主动轮131连接于传输驱动件12的输出端,从动轮132与主动轮131间隔排布;转轴133穿设于从动轮132且与从动轮132固定连接,转轴133的两端均铰接于水平安装板111上,进料传输组件14的一端连接于转轴133上;同步带134套设于主动轮131和从动轮132的外周且被主动轮131和从动轮132共同张紧。当传输驱动件12工作时,传输驱动件12驱动主动轮131转动,以使同步带134转动,从而带动从动轮132转动,转轴133与从动轮132固定连接,因此转轴133与从动轮132同步转动,进而能够驱动进料传输组件14移动。在本实施例中,传输驱动件12优选为步进电机,其承载力较大,传动精度较高,噪音较低且传动效率较高。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5,进料传输组件14具体包括第一传动轮141、第二传动轮142和传送带143,第一传动轮141套设于转轴133上且能与转轴133同步转动,转轴133沿第一方向延伸,第二传动轮142转动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11上,第二传动轮142与第一传动轮14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传送带143套设于第一传动轮141和第二传动轮142的外周且被第一传动轮141和第二传动轮142共同张紧。其中,为了方便说明,将第一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第二方向定义为Y轴方向,第三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两两相互垂直。
当传输驱动件12驱动转轴133转动时,由于第一传动轮141与转轴133固定,因此第一传动轮141与转轴133同步转动,在第一传动轮141和第二传动轮142的共同张紧下,使得传送带143转动,从而实现料盒6的移动。通过采用上述带传送方式,结构简单、传动平稳,且成本较低,不需要润滑,容易维护。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5,水平安装板111上沿X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座114,转轴133的两端通过轴承铰接于对应的第一支撑座114上。水平安装座上还设置有第二支撑座115,第二传动轮142铰接于第二支撑座115上。优选地,第二支撑座115上开设有限位凹槽1151,当料盒6被传输至第二支撑座115的位置时,料盒6能够卡止在限位凹槽1151内,从而对料盒6形成限位,防止料盒6从传送带143上掉落。
优选地,如图5所示,第一传动轮141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第一传动轮141沿转轴133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于转轴133上,从而实现多个第一传动轮141的同步转动,每个第一传动轮141均对应配合一个第二传动轮142和传送带143,从而保证了多个传送带143的同步性,通过上述设置,能够保证料盒6的稳定传输。示例性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传动轮14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对应地,第二传动轮142和传送带143设置为三个。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传动轮141和对应配合的第二传动轮142及传送带143还可以设置为两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优选地,如图2和图5所示,水平安装板111沿第一方向的两端分别立设有第一支撑钣金116和第二支撑钣金118,进料传输组件14上方覆盖有支撑板15,支撑板1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支撑钣金116和第二支撑钣金118上。支撑板15覆盖后,传送带143的上侧能从支撑板15上露出,用于传输料盒6,支撑板15对位于其上侧的传送带143和料盒6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证料盒6的稳定传输。优选地,第一支撑钣金116的外侧设置有提手117,以方便进料传输机构1的搬运和移动。
进一步地,如图6所示,导向机构2包括调整块21、第一进料导向板22、连接件23和锁紧螺母24,水平安装板111的进料端连接有型材支架25,型材支架25上开设有滑槽252,滑槽252沿X轴方向延伸,调整块21设置于型材支架25上;第一进料导向板22为L形的板状结构,第一进料导向板22连接于调整块21上且位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上方,第一进料导向板22能与料盒6抵接以对料盒6导向;连接件23的一端穿设调整块21并伸入滑槽252内,连接件23能够带动调整块21和其上的第一进料导向板22沿滑槽252移动;锁紧螺母24螺纹连接于连接件23上,以将调整块21锁紧于型材支架25上。
参考图6,当料盒6被放置于传送带143的进料端时,此时操作人员松开锁紧螺母24,然后手持连接件23端部的旋钮沿滑槽252滑动,从而带动调整块21和第一进料导向板22沿X轴方向滑动,以根据料盒6的尺寸适应性调整第一进料导向板22的位置,从而使第一进料导向板22抵接于料盒6上以使料盒6归正。调整好第一进料导向板22的位置之后,将锁紧螺母24拧紧于连接件23上,使调整块21和第一进料导向板22固定于型材支架25上,此时料盒6开始上料,第一进料导向板22能对料盒6上料进行导向,使得料盒6只能沿着传送带143的传输方向移动,防止料盒6跑偏。
优选地,参考图5和图6,进料传输机构1的一侧立设有第二进料导向板26,第二进料导向板26连接于第二支撑钣金118上,第二进料导向板26与第一进料导向板22相对设置且沿Y轴方向延伸,第二进料导向板26固定不动,第一进料导向板22可以推动料盒6并将料盒6抵接于第二进料导向板26上,以使料盒6归正,在第一进料导向板22和第二进料导向板26的共同导向作用下,使得料盒6只能沿着传送带143的传输方向移动,进一步防止料盒6跑偏。
进一步地,如图7所示,夹持机构3具体包括平移组件31、第一升降模组32和夹持组件33,第一升降模组32设置于平移组件31的输出端;夹持组件33用于夹持料盒6,且夹持组件33设置于第一升降模组32的输出端,平移组件31能够驱动第一升降模组32和其上的夹持组件33沿第二方向移动,第一升降模组32能够驱动夹持组件33沿第三方向移动。
结合图5和图7,以工件上料过程为例,该夹持组件33的工作过程为:当传送带143将料盒6传输至出料端时,平移组件31驱动第一升降模组32带动夹持组件33沿Y轴方向移动至料盒6的位置,第一升降模组32沿Z轴方向升降调整夹持组件33的位置,以将料盒6夹持住,然后平移组件31和第一升降模组32分别驱动夹持组件33移动,以调整夹持组件33的位置,使得料盒6与推料机构4正对,以使推料机构4从料盒6一侧将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逐一推出,当料盒6内的料盘被全部推出后,平移组件31和第一升降模组32再驱动夹持组件33移动至与出料平台5对接的位置,并将料盒6放置于出料平台5上,以对空的料盒6下料。
具体而言,如图8所示,平移组件31包括平移驱动件311、第一丝杆组件312、滑动板313、第一导轨314和第一滑块315,平移驱动件311优选为电机,平移驱动件311固定于水平安装板111上,第一丝杆组件312的丝杆连接于平移驱动件311的输出端且沿Y轴方向延伸,滑动板313连接于第一丝杆组件312的螺母上,第一升降模组32连接于滑动板313上,第一导轨314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11上且沿Y轴方向延伸,第一滑块315连接于滑动板313且能沿第一导轨314滑动。
在工作时,平移驱动件311驱动第一丝杆组件312的螺母移动,从而带动滑动板313和第一滑块315沿着第一导轨314滑动,最终实现夹持组件33沿Y轴方向的移动。在第一滑块315和第一导轨314的配合下,能够减小滑动摩擦力,从而保证滑动板313的移动平稳顺畅,同时对滑动板313沿Y轴方向的移动提供了导向作用。
优选地,如图8所示,第一导轨314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导轨314沿X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于水平安装板111上,每个第一导轨314上均对应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一滑块315。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滑动板313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从而提高了夹持组件33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9所示,第一升降模组32具体包括安装型材321、第二安装板322、第一升降驱动件323、第二丝杆组件324、第二导轨325和第二滑块326,安装型材321固定于滑动板313上,第二安装板322连接于安装型材321上,第一升降驱动件323优选为电机,且第一升降驱动件323固定于第二安装板322上,第二丝杆组件324的丝杆连接于第一升降驱动件323的输出端且沿Z轴方向延伸,夹持组件33连接于第二丝杆组件324的螺母上,第二导轨325设置于第二安装板322上且沿Z轴方向延伸,第二滑块326连接于夹持组件33上且能沿第二导轨325滑动。
在工作时,第一升降驱动件323驱动第二丝杆组件324的螺母移动,从而带动夹持组件33和第二滑块326沿着第二导轨325滑动,最终实现夹持组件33沿Z轴方向的移动。在第二滑块326和第二导轨325的配合下,能够减小滑动摩擦力,从而保证夹持组件33的移动平稳顺畅,同时对夹持组件33沿Z轴方向的移动提供了导向作用。
优选地,如图9所示,第二导轨32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二导轨325沿X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二安装板322上,每个第二导轨325上对应设置两个或多个第二滑块326。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夹持组件33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从而提高了夹持组件33的移动稳定性。
进一步地,如图10所示,夹持组件33具体包括第一安装板331、上夹爪332、下夹爪333和第二升降模组334,第一安装板331连接于第二滑块326上,上夹爪332和下夹爪333沿Z轴方向间隔设置,下夹爪33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31上,第二升降模组334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31上,上夹爪332连接于第二升降模组334的输出端,第二升降模组334能驱动上夹爪332沿Z轴方向移动,以将料盒6夹紧或释放。通过采用这种设置,能够将料盒6夹紧,保证料盒6在转移过程中的稳定性,且该夹持组件33能够适用于不同尺寸的料盒6,通用性较强。
具体而言,继续参考图10,第二升降模组334包括第二升降驱动件3341、第三丝杆组件3342、导向杆3343和导向套3344,第二升降驱动件3341优选为电机,且第二升降驱动件3341固定于第一安装板331上,第三丝杆组件3342的丝杆连接于第二升降驱动件3341的输出端且沿Z轴方向延伸,上夹爪332连接于第三丝杆组件3342的螺母上,导向杆3343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31上且沿Z轴方向延伸,导向套3344套设于导向杆3343上且能沿导向杆3343滑动,上夹爪332连接于导向套3344上。
在工作时,第二升降驱动件3341驱动第三丝杆组件3342的螺母移动,从而带动上夹爪332和导向套3344沿着导向杆3343滑动,最终实现上夹爪332沿Z轴方向的移动。在导向套3344和导向杆3343的配合下,能够对上夹爪332沿Z轴方向的移动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从而保证上夹爪332在移动过程中的平稳性。
优选地,如图10所示,导向杆3343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导向杆3343平行且间隔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31上,每个导向杆3343上对应设置一个导向套3344,这种设置方式能够保证上夹爪332在移动过程中更加平稳。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导向杆3343和导向套3344的数量还可以设置为三个、四个或者更多个,根据需求灵活设置即可,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推料机构4具体包括安装底板41、推料驱动件42和推料块43,安装底板41的底部连接有支撑型材44,支撑型材44用于和外部设备进行连接,以将推料机构4固定,推料驱动件42设置于安装底板41上,推料块43连接于推料驱动件42的输出端,当夹持机构3夹持料盒6移动到与推料块43正对的位置时,推料驱动件42驱动推料块43沿X轴方向移动,以从料盒6的一侧将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成品的料盘推入料盒6内。其中,推料块43需要和料盘直接接触,因此推料块43优选为橡胶或塑料材质,能够防止料盘损坏。
优选地,参考图11,推料驱动件42为丝杆步进电机,其输出端为丝杆421,丝杆步进电机将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丝杆421的直线运动,推料块43直接连接于丝杆421上,无需中间传动环节,结构简单且精度较高。
进一步地,如图11所示,推料机构4还包括直线导轨45和固定块46,直线导轨45设置于安装底板41上且沿X轴方向延伸,固定块46连接于丝杆421上且能沿直线导轨45滑动,当推料驱动件42驱动丝杆421移动时,能够带动固定块46沿直线导轨45滑动。首先,固定块46对丝杆421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其次,通过固定块46与直线导轨45的配合,能够对丝杆421的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1,推料机构4上扣设有第二防护罩47,第二防护罩47连接于安装底板41上。第二防护罩47用于对安装底板41上的所有部件进行防护,起到防尘和保护的作用。
进一步地,如图12所示,出料平台5包括出料运送底板51、出料导向板53和多个接触块52,出料运送底板51位于进料传输机构1的上方,接触块52为条状结构,多个接触块52均沿Y轴方向延伸,且多个接触块52沿X轴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出料导向板53连接于出料运送底板51的一侧且沿Y轴方向延伸,出料导向板53与第二进料导向板26对接后连接于竖直安装板112上。
参考图12,需要说明的是,当夹持机构3夹持料盒6移动至与出料平台5对接的位置时,夹持机构3将料盒6放置于出料平台5上并将料盒6松开,料盒6沿着接触块52和出料导向板53移动至出料口,从而对料盒6下料。其中,接触块52为宽度较窄的条状结构,能够减小与料盒6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力,从而使得料盒6能够沿接触块52顺畅移动,出料导向板53能够对料盒6出料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2,出料运送底板5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间隔设置的避让孔54,避让孔54用于避让下夹爪333的位置,避免夹持组件33与出料运送底板51产生干涉,从而方便夹持组件33将料盒6放置于接触块52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上下料装置还包括第一防护罩7,第一防护罩7罩设于夹持机构3外且连接于水平安装板111上,且第一防护罩7能对夹持组件33的形成避让,第一防护罩7内部设置电控相关部件,主要起到防尘和保护的作用。
优选地,继续参考图1,第一防护罩7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有面板71,面板71上设置有把手72。当电控部件出现故障时,这种设置可以方便操作人员手持把手72将面板71拆卸下来,以方便对电控部件进行维修。
进一步地,继续参考图1,第一防护罩7上设置有急停按钮73,当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处于危险状态时,通过急停按钮73能够将上下料装置的电源切断,从而保护人身和设备安全。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进料传输机构(1),用于传输料盒(6)以将所述料盒(6)上料;
导向机构(2),设置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进料端且能垂直于所述料盒(6)的传输方向移动,所述导向机构(2)能根据所述料盒(6)的尺寸适应性调整位置,以抵接于所述料盒(6)上并对所述料盒(6)导向;
出料平台(5),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上下间隔设置,所述出料平台(5)用于将所述料盒(6)下料;
夹持机构(3),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所述夹持机构(3)用于夹持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输送的所述料盒(6),并在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和所述出料平台(5)之间转换位置;
推料机构(4),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出料端,当所述夹持机构(3)夹持所述料盒(6)后,所述推料机构(4)能将所述料盒(6)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成品的料盘推入所述料盒(6)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机构(2)包括:
调整块(21),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进料端设置有型材支架(25),所述型材支架(25)上开设有滑槽(252),所述滑槽(252)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调整块(21)设置于所述型材支架(25)上;
第一进料导向板(22),连接于所述调整块(21)上且位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上方,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22)能与所述料盒(6)抵接以对所述料盒(6)导向;
连接件(23),其一端穿设所述调整块(21)并伸入所述滑槽(252)内,所述连接件(23)能够带动所述调整块(21)和其上的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22)沿所述滑槽(252)移动;
锁紧螺母(24),螺纹连接于所述连接件(23)上,以将所述调整块(21)锁紧于所述型材支架(2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一侧立设有第二进料导向板(26),所述第二进料导向板(26)与所述第一进料导向板(22)相对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包括:
安装件(11);
传输驱动件(12),设置于所述安装件(11)上;
传动组件(13),连接于所述传输驱动件(12)的输出端;
进料传输组件(14),连接于所述传动组件(13)的输出端,所述传输驱动件(12)能通过所述传动组件(13)驱动所述进料传输组件(14)移动,以传输所述料盒(6)。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组件(13)包括:
主动轮(131)和从动轮(132),所述主动轮(131)连接于所述传输驱动件(12)的输出端,所述从动轮(132)与所述主动轮(131)间隔排布;
转轴(133),穿设于所述从动轮(132)且与所述从动轮(132)固定连接,所述转轴(133)的两端均铰接于所述安装件(11)上,所述进料传输组件(14)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133)上;
同步带(134),套设于所述主动轮(131)和所述从动轮(132)的外周且被所述主动轮(131)和所述从动轮(132)共同张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传输组件(14)包括:
第一传动轮(141),套设于所述转轴(133)上且能与所述转轴(133)同步转动;
第二传动轮(142),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件(11)上,所述第二传动轮(142)与所述第一传动轮(141)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
传送带(143),套设于所述第一传动轮(14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142)的外周且被所述第一传动轮(141)和所述第二传动轮(142)共同张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机构(3)包括:
平移组件(31);
第一升降模组(32),设置于所述平移组件(31)的输出端;
夹持组件(33),用于夹持所述料盒(6),所述夹持组件(33)设置于所述第一升降模组(32)的输出端,所述平移组件(31)能够驱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32)和其上的所述夹持组件(33)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第一升降模组(32)能够驱动所述夹持组件(33)沿第三方向移动,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互垂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33)包括:
第一安装板(331);
上夹爪(332)和下夹爪(333),所述上夹爪(332)和所述下夹爪(333)沿所述第三方向间隔设置,所述下夹爪(333)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上;
第二升降模组(334),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331)上,所述上夹爪(332)连接于所述第二升降模组(334)的输出端,所述第二升降模组(334)能驱动所述上夹爪(332)沿所述第三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料盒(6)夹紧或释放。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料机构(4)包括:
安装底板(41);
推料驱动件(42),设置于所述安装底板(41)上;
推料块(43),设置于所述推料驱动件(42)的输出端,所述推料驱动件(42)能够驱动所述推料块(43)沿第一方向移动,以将所述料盒(6)中承载待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出,或者将承载已加工工件的料盘推入所述料盒(6)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上下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平台(5)包括:
出料运送底板(51),设置于所述进料传输机构(1)的上方;
多个接触块(52),多个所述接触块(52)均沿第二方向延伸,且多个所述接触块(52)沿第一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出料导向板(53),立设于所述出料运送底板(51)的一侧且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
CN202223384751.7U 2022-12-16 2022-12-16 上下料装置 Active CN218808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4751.7U CN21880894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上下料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384751.7U CN21880894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上下料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808944U true CN218808944U (zh) 2023-04-07

Family

ID=872493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384751.7U Active CN218808944U (zh) 2022-12-16 2022-12-16 上下料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808944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7144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北京智能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六轴机器人
CN118386318A (zh) * 2024-06-27 2024-07-26 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料装置及切割机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277144A (zh) * 2023-05-24 2023-06-23 北京智能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六轴机器人
CN116277144B (zh) * 2023-05-24 2023-07-18 北京智能智造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模式六轴机器人
CN118386318A (zh) * 2024-06-27 2024-07-26 沈阳和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下料装置及切割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8808944U (zh) 上下料装置
CN112547422B (zh)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pcb和散热片的自动装配设备
CN112109999B (zh) 一种图书姿态调整系统及方法
CN210438045U (zh) 一种进料调整机构及点胶机
US12090588B2 (en) Automatic locking device and assembling apparatus therewith
CN113387171A (zh) 自动下料设备
CN112171265B (zh) 一种滑动开关滑盖装配设备及滑动开关装配系统
CN111653919A (zh) Usb胶芯组装设备
CN113772383B (zh) 双面贴膜设备及方法
CN214367099U (zh) 一种用于3d打印机的pcb的自动贴散热片设备
CN110654856A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114615816B (zh) 板材曝光设备
CN217263019U (zh) 手机配件贴合系统
CN212380712U (zh) Usb胶芯组装设备
CN218771672U (zh) 定子装配设备
CN211077634U (zh) 一种循环供料系统
CN112589224B (zh) 一种自动组装设备
CN215699606U (zh) Cpu模组装配装置和机箱组装系统
CN214421761U (zh) 一种自动上下料设备
CN110342255B (zh) Pcba板的分板与测试对接移栽设备
CN113423259A (zh) 自动铆压设备
CN218875636U (zh) 一种送料加工装置及电路板加工设备
CN216888965U (zh) 贴装设备
CN216376417U (zh) 平移式料盘供料器
CN114762924A (zh) 装配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