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199839U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Google Patents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8199839U CN218199839U CN202222636453.6U CN202222636453U CN218199839U CN 218199839 U CN218199839 U CN 218199839U CN 202222636453 U CN202222636453 U CN 202222636453U CN 218199839 U CN218199839 U CN 21819983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avity
- piston rod
- piston
- pump
- wa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ciprocating Pum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泵芯组件包括泵体、阀片、闷盖、活塞、活塞杆、第一弹性件和阀针,阀片位于泵体的腔体内且紧靠腔体进水口,闷盖组装在腔体开口处,活塞紧贴腔体内壁且可沿腔体轴向来回移动地设在闷盖与腔体内壁所限定空间内,活塞、腔体内壁及阀片形成随活塞移动不断变化大小的储水空间,储水空间内的压强也随之减小或者增大,达到泵芯组件吸水或喷水效果。由于第一弹性件位于泵体的腔体外侧,始终不会与流体通道中液体接触,避免了液体对第一弹性件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泵芯组件所喷出液体的卫生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喷雾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背景技术
泵芯组件已经被非常广泛地应用在诸如化妆用品和驱虫剂等瓶装液体用品领域。泵芯组件通常被组装到喷雾头上,以配合盛放液体的容器形成喷雾器,从而实现容器内液体以喷雾形式输出的效果。其中,喷雾枪便是一种常见的喷雾器形式。
现有的泵芯组件包括具有腔体的泵体、活塞杆、活塞、弹簧和阀球,弹簧和阀球均位于泵体的腔体内,活塞紧贴泵体的腔体内壁设置且可来回移动的设置在该腔体内,活塞杆在受推力作用下带动活塞在腔体内来回移动,即利用活塞沿一方向的移动而在腔体内形成负压,并且在弹簧做复位运动以带动阀球打开后,把泵体外的液体吸入到该泵体的腔体内,以及利用活塞沿反方向的移动而在腔体内形成高压,把腔体内的液体挤压出去,并以喷雾的形式喷出。
但是,现有的泵芯组件存在不足:泵芯组件虽然能够实现液体的压出,但是整体的液体压出效果欠佳;另外,由于弹簧位于泵体的腔体内,使得弹簧与腔体内的液体直接接触,容易导致弹簧因接触液体而生锈或者产生其他变化,这样,不仅影响泵芯组件的液体压出效果,而且还会因弹簧生锈或者发生变化影响压出的液体卫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压出效果更好且更卫生的泵芯组件。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泵芯组件的喷雾头。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喷雾头的喷雾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形成有一端具有开口的腔体,该腔体的另一端形成有进水口;
阀片,位于泵体的腔体内且紧靠腔体的进水口设置;
闷盖,组装在泵体的腔体开口处;
活塞,紧贴腔体内壁且可沿腔体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闷盖与腔体内壁所限定的空间内;
活塞杆,可沿腔体轴向来回移动,该活塞杆形成有第一流体通道,活塞杆的第一端位于腔体的开口外侧,活塞杆的第二端穿过闷盖且可沿腔体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腔体内,第一流体通道的出水端位于活塞杆的第一端;
第一弹性件,位于活塞杆的外侧且以可伸缩地方式被限定在活塞杆与闷盖之间;
阀针,组装在腔体内且能带动活塞沿腔体轴向来回移动,该阀针具有第二流体通道和进水孔,该阀针的第一端配合接受活塞杆推动,阀针的第二端穿过活塞且可来回移动地位于活塞、腔体内壁以及阀片所形成的储水空间内,进水孔位于该储水空间内,第二流体通道的进水端连通进水孔,第二流体通道的出水端与第一流体通道的进水端连通。
改进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活塞杆形成有容置腔,该容置腔连通第一流体通道,所述阀针的第一端设置在该容置腔内且与所述活塞杆紧固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二流体通道的出水端位于所述阀针的第一端。
进一步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活塞杆的容置腔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阀针的第一端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结构。
再改进,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活塞杆的第一流体通道与容置腔之间形成有抵挡部,该抵挡部形成有分别贯通第一流体通道和容置腔的贯通孔,所述阀针的第一端被该抵挡部所抵挡。
作为限定第一弹性件的实现方式,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所述闷盖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该第一限位结构与第二限位结构相互配合以将第一弹性件限定在活塞杆与闷盖之间。
进一步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为沿活塞杆周向的环状凸起,所述第二限位结构是一个凹槽。
为了增强活塞杆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出水端的出水效果,改进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该第二弹性件位于阀针的外侧且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活塞杆的容置腔内;位于所述泵体的腔体内且靠近阀片的位置设置有阻挡活塞朝向阀片移动的台阶;其中,该第二弹性件随活塞杆朝着所述活塞方向移动时产生弹性形变,以给所述活塞施加朝向阀片方向移动的推力。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阀针的第二端形成有配合活塞以实现阀针与活塞之间密封的斜面。
进一步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套设在活塞杆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套设在所述阀针的外侧。
改进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第一弹性件和所述第二弹性件均为弹簧。
为了配合组装到喷雾头主体内,以形成喷雾头结构,改进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位于所述泵体的外侧壁上且靠近腔体的开口位置形成有卡扣结构。即,该泵芯组件可以通过该卡扣结构固定到喷雾头主体上。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泵芯组件中,所述卡扣结构为沿所述泵体周向所形成的环状凸起。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二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雾头,其特征在于,应用有任一项所述的泵芯组件。
进一步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喷雾头包括:
喷雾头主体,具有喷雾头壳体和插板,插板组装到喷雾头壳体上;其中,所述活塞杆的第一端设置在头帽壳体的内侧;
扳手,可转动地设置在插板上;
盖体,固定在喷雾头壳体上,且该盖体用来配合固定到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处;
吸管,其第一端穿过盖体的上端后且与泵体的进水口连通,该吸管的第二端位于盖体的下方;
套管,组装在喷雾头壳体内侧且套设在泵芯组件的泵体外侧;
头帽,与套管组装连接,该头帽具有形成有喷水口的头帽壳体;以及,
喷片,位于头帽壳体内且靠近喷水口的位置设置,该喷片具有连通喷水口的喷雾孔;
其中,该扳手在扳动力作用下驱动头帽推动活塞杆朝着活塞的方向移动。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喷雾头中,所述扳手包括:
转动部,转动地设置在插板上;
连接部,形成有供所述头帽自由穿过的通孔;
握持部,承受用户施加的扳动力;
其中,连接部分别连接转动部和握持部。
为了对扳手受扳动后的移动距离做出限定,改进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喷雾头还包括锁扣部件。
进一步地,在所述喷雾头中,所述锁扣部件具有:
锁扣环,锁扣在所述套管的外侧;
底座,与锁扣环连接且配合抵挡住扳手的握持部。
本实用新型解决第三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所述的喷雾头。
进一步地,在该实用新型中,所述喷雾器还包括具有出水口的盛水容器,所述喷雾头的盖体通过紧固到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处。
再进一步地,在所述喷雾器中,所述喷雾头的盖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到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首先,在该实用新型的泵芯组件中,通过在活塞杆的外侧设置第一弹性件,且令第一弹性件以可伸缩方式被限定在活塞杆与闷盖之间,阀针和活塞杆具有相互连通的流体通道,阀针可以随活塞杆移动且阀针带来活塞在泵体的腔体内做轴向来回移动,这样,活塞、腔体内壁以及阀片就形成一个随活塞移动而不断变化空间大小的储水空间,储水空间内的压强也随之减小或者增大,达到泵芯组件吸水或喷水的效果。由于第一弹性件位于泵体的腔体外侧,该第一弹性件始终不会与流体通道中的液体(如水流)接触,避免了液体对该第一弹性件的不利影响,提高了泵芯组件所喷出液体的卫生情况和质量。
其次,通过在泵体的腔体内设置台阶,使得该台阶将移向阀片方向的活塞阻挡住,活塞停止运动,而阀针的第二端则继续朝向阀片方向移动一段距离,以在活塞与该阀针的第二端之间形成一段小间隙,达到瞬间减小储水空间,增大该储水空间内压强的效果,从而使得储水空间内的水经阀针的进水孔进入第二流体通道,并在活塞杆的出水端爆发喷出,增强了泵芯组件的出水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泵芯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泵芯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泵芯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泵芯组件的活塞杆插着活塞方向移动时所对应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喷雾头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所示喷雾头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所示喷雾头(已移除锁扣部件)未喷水时所对应状态的剖视图;
图8为图5所示喷雾头(已移除锁扣部件)喷水时所对应状态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适于应用到喷雾头上的泵芯组件。具体地,参见图1~3所示,该实施例的泵芯组件包括泵体11、阀片12、闷盖13、活塞14、活塞杆15、第一弹性件16和阀针17,泵体11形成有一端具有开口11a的腔体110,该腔体110的另一端形成有进水口11b;阀片12位于泵体11的腔体110内且紧靠腔体110的进水口11b设置;闷盖13组装在泵体11的腔体开口11a处;活塞14具有弹性,该活塞14紧贴腔体110内壁且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闷盖13与腔体110内壁所限定的空间(图中未标识)内;活塞杆15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该活塞杆15形成有第一流体通道150,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位于腔体110的开口11a外侧,活塞杆15的第二端15b穿过闷盖13且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腔体110内,第一流体通道150的出水端位于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第一弹性件16位于活塞杆15的外侧且以可伸缩地方式被限定在活塞杆15与闷盖13之间;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6采用弹簧且套设在活塞杆15的外侧,阀针17组装在腔体110内且能带动活塞14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该阀针17具有第二流体通道170和进水孔171,该阀针17的第一端17a配合接受活塞杆15推动,阀针17的第二端17b穿过活塞14的贯穿孔140且可来回移动地位于活塞14、腔体110内壁以及阀片12所形成的储水空间X内,进水孔171位于该储水空间X内,第二流体通道170的进水端连通进水孔171,第二流体通道170的出水端与第一流体通道150的进水端连通。其中,此处的储水空间X是随着活塞的移动发生变化,储水空间内的压强随之增大或者减小。
参见图4所示,在活塞杆15受推力作用而朝着腔体110内的活塞14方向移动时,移动的活塞杆15挤压第一弹性件16,并且该活塞杆15还推动阀针17,使得第一弹性件16发生弹性压缩,阀针17因活塞杆15的推动而带动活塞14朝着阀片12方向移动,活塞14远离闷盖13,活塞14与闷盖13之间形成一段不断增大的间隔空间,活塞14、腔体110内壁以及阀片12所形成的储水空间X的空间就会因活塞14的移动而变小储水空间X内的压强增大,原本位于储水空间X内的水就会被挤压后而经阀针17的进水孔171进入到阀针17的第二流体通道170内以形成冲击的水流,该水流再由第二流体通道170进入到活塞杆15的第一流体通道150内,并且从活塞杆15的出水端(也即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以冲击水流方式快速流出;
参见图3所示,在活塞杆15所受到的推力消失后,活塞杆15不再挤压第一弹性件16,该第一弹性件16发生弹性伸长,并且推动活塞杆15,使得活塞杆15朝着腔体110外侧的方向移动,活塞杆15也带动阀针17移动,再由阀针17带动活塞14朝着靠近闷盖13的方向移动,这样,活塞14、腔体110内壁以及阀片12所形成的储水空间X的空间就会因活塞14的反向移动而变大,该储水空间X内的气压减小,位于腔体110的进水口11b外侧的水流可以经该进水口11b进入到该腔体当前的储水空间X内,这样,储水空间X内就会再次储存了水。通过对活塞杆15往复施加朝着推力及消除推力,就可以不断令储水空间X内的水从活塞杆15的出水端(也即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以冲击水流方式快速流出。
作为阀针与活塞杆之间的联动设置方式,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5形成有容置腔151,该容置腔151连通第一流体通道150,阀针17的第一端17a设置在该容置腔151内且与活塞杆15紧固在一起;其中,第二流体通道170的出水端位于阀针17的第一端17a。
为了实现阀针可以随着活塞杆的移动而产生联动的移动,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5的容置腔15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扣结构(图中未示出),阀针17的第一端17a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结构172。例如,此处的第一卡扣结构可以是一个凹槽,而第二卡扣结构172则为卡入到该凹槽内的凸起。如此,通过第一卡扣结构与第二卡扣结构的卡扣配合,阀针17就与活塞杆15以卡扣方式固定连接在一起,这样,只要活塞杆移动,阀针就会随之也发生移动。
具体到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5的第一流体通道150与容置腔151之间形成有抵挡部152,该抵挡部152形成有分别贯通第一流体通道150和容置腔151的贯通孔1520,阀针17的第一端17a被该抵挡部152所抵挡。这样,在移动过程中,阀针17的第一端17a就会始终位于容置腔151内而不会移动至第一流体通道150内。
作为将第一弹性件限定在活塞杆与闷盖之间的实现方式,在该实施例中,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153,闷盖13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131,该第一限位结构153与第二限位结构131相互配合以将第一弹性件16限定在活塞杆15与闷盖13之间。其中,在该实施例中,第一限位结构153为沿活塞杆15周向的环状凸起,第二限位结构131则是一个凹槽。
为了增强活塞杆的第一流体通道的出水端的出水效果,作为改进措施,参见图3和图4所示,该实施例的泵芯组件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8,该第二弹性件18位于阀针17的外侧且可伸缩地设置在活塞杆15的容置腔151内,位于泵体11的腔体110内且靠近阀片12的位置设置有阻挡活塞朝向阀片移动的台阶11d;其中,该第二弹性件18随活塞杆15朝着活塞14方向移动时产生弹性形变,以给活塞14施加朝向阀片12方向移动的推力。此处的第二弹性件18也采用弹簧且套设在阀针17的外侧。这样,一旦阀针17随活塞杆15朝向靠近活塞14方向移动而产生移动时,该第二弹性件18会在产生弹性伸张后而以弹力方式推动活塞14朝着阀片12方向快速移动,活塞14、腔体110内壁以及阀片12所形成的储水空间X就会因活塞14的快速移动而快速变小,一旦移动的活塞14被腔体110内的台阶11d阻挡住后,活塞14不再继续移动,阀针17的第二端17a则继续快速地朝着阀片12方向移动一小段距离,形成间隙(例如,该间隙大概在0~0.5mm),达到瞬间减小储水空间,增大该储水空间内压强的效果,储水空间X内的水就会经进水孔171进入第二流体通道170,并在活塞杆15的出水端爆发喷出。其中,阀针17的第二端17b形成有配合活塞14以实现阀针17与活塞之间密封的斜面17c。
为了配合组装到喷雾头主体内,以形成喷雾头结构,在该实施例的泵芯组件中,位于泵体11的外侧壁上且靠近腔体110的开口11a位置形成有卡扣结构11c。例如,该卡扣结构11c可以是沿泵体11周向所形成的环状凸起。
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有上述泵芯组件1的喷雾头。具体地,参见图5~8所示,该实施例的喷雾头包括喷雾头主体2、扳手3、盖体4、吸管5、套管6和头帽7,喷雾头主体2具有喷雾头壳体21和插板22,套管6组装在喷雾头壳体21内侧且套设在泵芯组件1的泵体11外侧,头帽7与套管6组装连接,该头帽7具有形成有喷水口的头帽壳体,位于头帽壳体内且靠近喷水口的位置设置有喷片8,该喷片8具有连通喷水口的喷雾孔80,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设置在头帽壳体的内侧,插板22组装到喷雾头壳体21上,扳手3可转动地设置在插板22上,且在扳动力作用下驱动头帽7推动活塞杆15朝着活塞14的方向移动。其中,扳手3包括转动部31、连接部32和握持部33,转动部31转动地设置在插板22上,连接部32形成有供头帽7自由穿过的通孔320,握持部33承受用户施加的扳动力;其中,连接部32分别连接转动部31和握持部33。盖体4固定在喷雾头壳体21上,且该盖体4用来配合固定到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处,吸管5的第一端穿过盖体4的上端后且与泵体11的进水口11b连通,该吸管5的第二端位于盖体4的下方。
在使用该喷雾头喷水时,扳手受到扳动力而产生转动后,扳手在该扳动力作用下驱动头帽推动活塞杆朝着活塞的方向移动,以使得泵芯组件的储水空间内的水从活塞杆的出水端以冲击水流方式流出到头帽内,并且再经头帽内喷片的喷雾孔喷出,从而形成喷雾状的水流。
不需要使用该喷雾头喷水时,扳手不再受到扳动力作用,活塞杆朝着腔体外侧的方向移动,活塞杆推动头帽做复位移动,使得位于泵芯组件的进水口外侧的水流可以经该进水口进入到泵芯组件的储水空间内。
为了对扳手受扳动后的移动距离做出限定,该实施例的喷雾头还包括锁扣部件9。其中,该锁扣部件9具有锁扣环91和底座92,锁扣环91锁扣在套管92的外侧,底座92与锁扣环91连接且配合抵挡住扳手3的握持部33。这样,通过设置底座的所处位置,一旦扳手的握持部因被扳动而下移时,即便给扳手施加扳动力,该扳手的握持部因被底座抵挡住而无法继续移动,这样,就可以避免儿童操作该喷雾器。
该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应用有上述喷雾头的喷雾器。具体地,该实施例的喷雾器不仅包括上述的喷雾头,而且还包括具有出水口的盛水容器,该喷雾头的盖体通过螺纹连接方式紧固到盛水容器的出水口处。
尽管以上详细地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是应该清楚地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泵体(11),形成有一端具有开口(11a)的腔体(110),该腔体(110)的另一端形成有进水口(11b);
阀片(12),位于泵体(11)的腔体(110)内且紧靠腔体(110)的进水口(11b)设置;
闷盖(13),组装在泵体(11)的腔体开口(11a)处;
活塞(14),紧贴腔体(110)内壁且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闷盖(13)与腔体(110)内壁所限定的空间内;
活塞杆(15),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该活塞杆(15)形成有第一流体通道(150),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位于腔体(110)的开口(11a)外侧,活塞杆(15)的第二端(15b)穿过闷盖(13)且可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地设置在腔体(110)内,第一流体通道(150)的出水端位于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
第一弹性件(16),位于活塞杆(15)的外侧且以可伸缩地方式被限定在活塞杆(15)与闷盖(13)之间;
阀针(17),组装在腔体(110)内且能带动活塞(14)沿腔体(110)轴向来回移动,该阀针(17)具有第二流体通道(170)和进水孔(171),该阀针(17)的第一端(17a)配合接受活塞杆(15)推动,阀针(17)的第二端(17b)穿过活塞(14)且可来回移动地位于活塞(14)、腔体(110)内壁以及阀片(12)所形成的储水空间(X)内,进水孔(171)位于该储水空间(X)内,第二流体通道(170)的进水端连通进水孔(171),第二流体通道(170)的出水端与第一流体通道(150)的进水端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5)形成有容置腔(151),该容置腔(151)连通第一流体通道(150),所述阀针(17)的第一端(17a)设置在该容置腔(151)内且与所述活塞杆(15)紧固在一起;其中,所述第二流体通道(170)的出水端位于所述阀针(17)的第一端(17a)。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5)的容置腔(151)内侧壁上形成有第一卡扣结构,所述阀针(17)的第一端(17a)上形成有与该第一卡扣结构卡扣配合的第二卡扣结构(17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5)的第一流体通道(150)与容置腔(151)之间形成有抵挡部(152),该抵挡部(152)形成有分别贯通第一流体通道(150)和容置腔(151)的贯通孔(1520),阀针(17)的第一端(17a)被该抵挡部(152)所抵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杆(15)的第一端(15a)形成有第一限位结构(153),所述闷盖(13)形成有第二限位结构(131),第一限位结构(153)与第二限位结构(131)相互配合以将第一弹性件(16)限定在活塞杆(15)与闷盖(13)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件(18),该第二弹性件(18)位于阀针(17)的外侧且可伸缩地设置在所述活塞杆(15)的容置腔(151)内;位于所述泵体(11)的腔体(110)内且靠近阀片(12)的位置设置有阻挡活塞朝向阀片移动的台阶(11d);其中,该第二弹性件(18)随活塞杆(15)朝着所述泵体(11)的腔体(110)内侧移动时产生弹性形变,以给活塞(14)施加朝向阀片方向移动的推力。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件(16)套设在活塞杆(15)的外侧,所述第二弹性件(18)套设在所述阀针(17)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泵芯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泵体(11)的外侧壁上且靠近腔体(110)的开口(11a)位置形成有卡扣结构(11c)。
9.喷雾头,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泵芯组件(1)。
10.喷雾器,其特征在于,应用有权利要求9所述的喷雾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6453.6U CN218199839U (zh) | 2022-10-06 | 2022-10-06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636453.6U CN218199839U (zh) | 2022-10-06 | 2022-10-06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8199839U true CN218199839U (zh) | 2023-01-03 |
Family
ID=846395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636453.6U Active CN218199839U (zh) | 2022-10-06 | 2022-10-06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8199839U (zh) |
-
2022
- 2022-10-06 CN CN202222636453.6U patent/CN21819983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775405B2 (en) | Sprayer including pressure build-up discharge valve assembly with poppet valve having integrated spring | |
US8256648B2 (en) | Precompression system for a liquid dispens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assembling such precompressed system | |
JPS6028529Y2 (ja) | 蓄圧タイプの噴霧器 | |
EP0734783B1 (en) | Trigger sprayer having a pump chamber with an internal spring for biasing the pump piston | |
US4022354A (en) | Accumulator release pump | |
EP2694221B1 (en) | Pre-compression trigger sprayers | |
KR970069141A (ko) | 후방 흡입 특징을 갖는 예압축 펌프 분사기 | |
US6695176B1 (en) | Pump dispenser having an improved discharge valve | |
JP2809605B2 (ja) | 液体スプレー用手動予圧縮ポンプと該ポンプを備えた分配器 | |
CN218199839U (zh)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
US20040222243A1 (en) | Low-cost, in-line trigger operated pump sprayer | |
CN216187774U (zh) | 储压式喷雾泵以及储压式喷雾装置 | |
CN212557627U (zh) | 喷雾器 | |
US5435469A (en) | Pump for compression sprayers | |
GB1453014A (en) | Dispensing unit for liquid | |
CN108499769B (zh) | 一种具有延时自动喷液的高雾化装置 | |
CN214987292U (zh) | 一种用于高浓稠度液体的全塑可回收喷雾泵 | |
CN117886015A (zh) | 泵芯组件、应用有该泵芯组件的喷雾头及喷雾器 | |
CN113320838A (zh) | 储压式喷雾泵以及储压式喷雾装置 | |
JPH06219478A (ja) | 予圧ポンプを有する液体噴霧用アッセンブリ | |
CN115246536A (zh) | 储压式喷雾泵以及储压式喷雾装置 | |
CN113120420A (zh) | 一种用于高浓稠度液体的全塑可回收喷雾泵 | |
JP2002011389A (ja) | 蓄圧式噴霧器 | |
CN218282217U (zh) | 改进型预压微型喷雾器 | |
CN211070538U (zh) | 一种尺寸小且喷雾时间相对更长的喷雾阀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