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804902U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804902U CN217804902U CN202222180772.0U CN202222180772U CN217804902U CN 217804902 U CN217804902 U CN 217804902U CN 202222180772 U CN202222180772 U CN 202222180772U CN 217804902 U CN217804902 U CN 21780490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unting
- bracket
- mounting portion
- main body
-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其中安装支架包括主体、登车梯安装部、纵梁安装部、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转向机托架安装部、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前横梁安装部及前下防护安装部。安装支架的主体固定安装在车身上,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登车梯安装部、纵梁安装部、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转向机托架安装部、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前横梁安装部及前下防护安装部,如此分别将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的安装部位集成至安装支架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身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的前端模块正在向高集成、轻量化方向发展。国内车辆的车架前端的零件数量多,且重量大,这使得传统车辆的车架前端总成的装配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车辆的车架前端总成的装配效率较低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根据本申请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主体;
登车梯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登车梯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登车梯;
纵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纵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纵梁总成;
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稳定杆;
转向机托架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用于安装转向机托架;
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
板簧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板簧安装部用于安装板簧;
前横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横梁总成;以及,
前下防护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总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横梁安装部、所述驾驶室悬置安装部、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及所述纵梁安装部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所述主体;
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及所述板簧安装部沿第二方向依次设于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且朝向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登车梯安装部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纵梁安装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第二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安装部包括板簧支架及设于所述板簧支架上的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板簧支架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板簧支架包括对应所述板簧设置且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相对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彼此连接,以在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围设出一用于安装所述板簧的安装间隙;
所述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登车梯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所述板簧安装部、所述前横梁安装部及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根据本申请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车架前端总成,所述车架前端总成包括前横梁总成、前下防护总成及两个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每一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主体;
登车梯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登车梯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登车梯;
纵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纵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纵梁总成;
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稳定杆;
转向机托架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用于安装转向机托架;
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
板簧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板簧安装部用于安装板簧;
前横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横梁总成;以及,
前下防护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总成;
所述前横梁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横梁安装部连接,所述前下防护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连接。
根据本申请的第三方面,提出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上所述的车架前端总成,所述车架前端总成包括前横梁总成、前下防护总成及两个如上所述的安装支架,每一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主体;
登车梯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登车梯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登车梯;
纵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纵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纵梁总成;
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稳定杆;
转向机托架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用于安装转向机托架;
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
板簧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板簧安装部用于安装板簧;
前横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横梁总成;以及,
前下防护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总成;
所述前横梁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横梁安装部连接,所述前下防护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连接。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对应车架前端的零件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从而将车架前端的零件集中安装至安装支架上,如此使得车架前端的零件的装配操作更加同一,从而增加装配效率。具体地,安装支架的主体固定安装在车身上,而安装支架上设置有登车梯安装部、纵梁安装部、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转向机托架安装部、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板簧安装部、前横梁安装部及前下防护安装部,如此分别将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的安装部位集成至安装支架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安装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安装支架的正视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申请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申请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随着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车辆的前端模块正在向高集成、轻量化方向发展。国内车辆的车架前端的零件数量多,且重量大,这使得车辆在生产时的装调精度低,且装配效率也会较低。
本申请的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传统车辆的车架前端总成中缺少一种安装支架将车架前端的零件进行集成安装,这导致车辆在生产时,车架前端的零件的装配操作较为复杂,装配效率低。
鉴于此,本申请针对传统车辆的车架前端总成中缺少一种安装支架将车架前端的零件进行集成安装,导致车架前端的零件装配操作复杂的问题,提供一种安装支架,能够将车架前端的零件进行集成安装,提高装配效率。
图1至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安装支架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1及图2,本申请提出的安装支架100应用于车辆的车架前端总成中,车辆包括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安装支架100包括主体1、登车梯安装部2、纵梁安装部3、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6、板簧安装部7、前横梁安装部8及前下防护安装部9。
登车梯安装部2设于主体1,登车梯安装部2用于固定安装登车梯。纵梁安装部3设于主体1,纵梁安装部3用于固定安装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设于主体1,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用于安装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设于主体1,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用于安装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6设于主体1,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6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安装部7设于主体1,板簧安装部7用于安装板簧。前横梁安装部8设于主体1,前横梁安装部8用于固定安装前横梁总成。前下防护安装部9设于主体1,前下防护安装部9用于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总成。
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支架100对应车架前端的零件设置有多个安装部,从而将车架前端的零件集中安装至安装支架100上,如此使得车架前端的零件的装配操作更加同一,从而增加装配效率。具体地,安装支架100的主体1固定安装在车身上,而安装支架100上设置有登车梯安装部2、纵梁安装部3、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6、板簧安装部7、前横梁安装部8及前下防护安装部9,如此分别将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的安装部位集成至安装支架100上,从而提高了装配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前横梁安装部8、驾驶室悬置安装部、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登车梯安装部2及纵梁安装部3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主体1。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登车梯安装部2及板簧安装部7沿第二方向依次设于主体1。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在本申请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相对方向。其中,第一方向为前横梁安装部8、驾驶室悬置安装部、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登车梯安装部2及纵梁安装部3之间的相对方向,第二方向为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登车梯安装部2及板簧安装部7之间的相对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支架100上的各种安装部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布设,而不是集中在安装支架100的某一部分,这使得车架前端总成中的零件安装至安装支架100上时不会出现应力集中,从而使得安装支架100更加稳固。此外,安装支架100上的多个安装部的排列方向并不只是第一方向。比如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登车梯安装部2及板簧安装部7是沿第二方向依次布设,如此使得在安装时,安装支架100上的应力能进一步的分散,减少安装支架100的损耗。
在一些实施例中,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41,多个第一安装孔41沿第一方向间隔设置。主体1上设置有与多个第一安装孔41一一对应且朝向登车梯安装部2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11,每一第一安装孔41通过对应的第一加强筋11与登车梯安装部2连接。
在本实施例,安装支架100上设有多个第一加强筋11,并且多个第一加强筋11将每一第一安装孔41与登车梯安装部2连接,从而加强了各个安装部之间的连接关系,使得安装支架100的强度更高。此外,多个第一安装孔41沿第一方向依次设置,这使得驾驶室稳定杆安装于第一安装孔41时,多个第一安装孔41产生的压力也较为分散,对安装支架100的损耗较小。
在一些实施例中,主体1沿第一方向远离纵梁安装部3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2设有多个用于安装前横梁总成的第二安装孔81。
在本实施例中,主体1的一侧壁上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2,第二加强筋12能够进一步加强安装支架100的强度。此外,第二加强筋1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孔81,第二安装孔81构成了前横梁安装部8,可供前横梁总成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簧安装部7包括板簧支架71及设于板簧支架71上的多个第三安装孔72,板簧支架71与主体1一体成型。板簧安装部7不只是简单的设置了安装孔14位,还设置有板簧支架71。板簧支架71与主体1一体成型,这使得板簧在安装于板簧支架71时更加稳固。除此之外,板簧支架71上还设置有第三安装孔72,第三安装孔72可供板簧安装,进一步增加板簧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板簧支架71包括对应板簧设置且与主体1连接的两个安装部711,两个安装部711相对间隔设置,且两个安装部711靠近主体1的一侧彼此连接,以在两个安装部711之间围设出一用于安装板簧的安装间隙。第三安装孔72设于安装部711。
在本实施例中,两个安装部711自主体1向外延伸设置,而两个安装部711间隔设置,从而在两个安装部711之间形成一个供板簧安装的安装间隙。在具体安装时,板簧位于安装间隙内,并且通过第三安装孔72与两个安装部711分别连接,从而完成固定安装。
在一些实施例中,登车梯安装部2、纵梁安装部3、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4、转向机托架安装部5、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6、板簧安装部7、前横梁安装部8及前下防护安装部9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14。
每一安装部的具体结构是根据对应的结构来设置的,并不是只有一种实施方式。比如每一安装部可以直接与对应的结构焊接,而在本实施例中,每一安装部可以通过间隔设置多个安装孔14,如此再通过螺栓或销轴可将对应结构与对应的安装部相连接。每一安装部通过安装孔14进行连接,可以让拆卸更加方便,方便有序的维修与更换。
在实际应用时,主体1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13。当安装支架100的强度足够时,主体1可以通过设置多个减重孔13,来减轻自身重量。安装支架100通过多个减重孔13,将自身的重量减小,从而减轻了车辆的负担
在本申请中,安装支架100可以应用于车辆中,安装支架100可以组成车架前端总成。在车架前端总成中,安装支架100与对应的各个部位连接。当然,安装支架100中设置的安装部的数量与分别对应的部位可以进行改变与调整,具体可以根据使用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安装支架,应用于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登车梯、纵梁总成、驾驶室稳定杆、转向机托架、驾驶室前悬置、板簧、前横梁总成及前下防护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主体;
登车梯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登车梯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登车梯;
纵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纵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纵梁总成;
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稳定杆;
转向机托架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用于安装转向机托架;
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用于安装驾驶室前悬置;
板簧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板簧安装部用于安装板簧;
前横梁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横梁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横梁总成;以及,
前下防护安装部,设于所述主体,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用于固定安装前下防护总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横梁安装部、所述驾驶室悬置安装部、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及所述纵梁安装部沿第一方向依次间隔设于所述主体;
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及所述板簧安装部沿第二方向依次设于所述主体;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呈角度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包括多个第一安装孔,多个第一安装孔沿所述第一方向间隔设置;
所述主体上设置有与多个所述第一安装孔一一对应且朝向所述登车梯安装部延伸的多个第一加强筋,每一所述第一安装孔通过对应的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登车梯安装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沿所述第一方向远离所述纵梁安装部的一侧设有第二加强筋,所述第二加强筋设有多个用于安装所述前横梁总成的第二安装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安装部包括板簧支架及设于所述板簧支架上的多个第三安装孔,所述板簧支架与所述主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簧支架包括对应所述板簧设置且与所述主体连接的两个安装部,两个所述安装部相对间隔设置,且两个所述安装部靠近所述主体的一侧彼此连接,以在两个所述安装部之间围设出一用于安装所述板簧的安装间隙;
所述第三安装孔设于所述安装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登车梯安装部、所述纵梁安装部、所述驾驶室稳定杆安装部、所述转向机托架安装部、所述驾驶室前悬置安装部、所述板簧安装部、所述前横梁安装部及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均包括多个间隔设置的安装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装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多个减重孔。
9.一种车架前端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前横梁总成、前下防护总成及两个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安装支架,所述前横梁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横梁安装部连接,所述前下防护总成分别与两个所述安装支架的所述前下防护安装部连接。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架前端总成。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0772.0U CN21780490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2180772.0U CN21780490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804902U true CN217804902U (zh) | 2022-11-15 |
Family
ID=839767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2180772.0U Active CN217804902U (zh) | 2022-08-18 | 2022-08-18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804902U (zh) |
-
2022
- 2022-08-18 CN CN202222180772.0U patent/CN21780490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6833939U (zh) | 车身前端结构及汽车车身 | |
KR20050085946A (ko) | 다용도 차량을 위한 전방프레임부품 | |
CN111634248A (zh) | 用于安装电动汽车动力总成各零部件的悬置结构及装置 | |
CN217804902U (zh) | 安装支架、车架前端总成及车辆 | |
CN211223604U (zh) | 一种无驾驶室的电动运输车底盘车架 | |
CN116161119A (zh) | 一种电车铝副车架 | |
CN116331353A (zh) | 一种电动汽车多型中梁应用前副车架 | |
CN212921711U (zh) | 仪表管梁总成及汽车 | |
CN210912602U (zh) | 车架纵梁、后纵梁以及c柱的多功能接头及汽车 | |
CN218489612U (zh) | 一种后保险杠骨架及车辆 | |
CN210191137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电驱系统的安装固定装置以及电动汽车 | |
CN214729108U (zh) | 副车架结构及汽车 | |
CN217969361U (zh) | 车辆前大灯安装结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 |
CN218536888U (zh) | 支撑组件、翼子板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220053931U (zh) | 全框式车架 | |
CN219215173U (zh) | 车辆前舱结构和车辆 | |
CN216783629U (zh) | 一种车架前悬组合支架 | |
CN220430283U (zh) | 前副车架和车辆 | |
CN218929575U (zh) | 一种汽车后副车架 | |
CN215826814U (zh) | 一种横梁、车架及车辆 | |
CN221418177U (zh) | 副防撞梁结构及车辆 | |
CN214057693U (zh) | 一种转向油罐安装支架 | |
CN113895519B (zh) | 前加长梁组合支架 | |
CN217672857U (zh) | 一种前舱部件安装总成及电动汽车 | |
CN218112361U (zh) | 一种轿卡燃油箱安装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