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72879U -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72879U CN217672879U CN202221956734.3U CN202221956734U CN217672879U CN 217672879 U CN217672879 U CN 217672879U CN 202221956734 U CN202221956734 U CN 202221956734U CN 217672879 U CN217672879 U CN 2176728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rossbeam
- seat
- mounting
- cross member
- mounting structur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229910000838 Al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125000003003 spiro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34 disappearanc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6185 disper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439 repair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585 weight reduc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座椅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为腔体构造,且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腔体内设有加强筋,所述横梁本体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包括所述的座椅横梁,还包括连接所述横梁本体和门槛梁的横梁安装支架,所述横梁安装支架与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门槛梁均为螺接固定。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座椅横梁存在碰撞性能低和难以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问题,以及平台通用性差、难以满足多样化装配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燃油车向电动车改换的趋势逐渐加深,电动汽车的市场占有量正在逐渐加大。在电池续航里程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搭配电池的车身结构也在进行相应的改变。相对于现有的燃油车而言,随着燃油车固有的排气零部件等相关约束限制的消失,车身结构更加注重平台化结构的发展,以实现多款车型的搭载。对消费者而言,因增加了高压电池,电动汽车的碰撞安全性能就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然而,在实际生产中发现,现有车身结构中的座椅横梁一般为冷冲压钣金件,与车身面板采用焊接工艺成型,由于燃油排气等中央通道处的限制,座椅横梁多为左右两段式,或是中间凸起的几字形结构。同时,由于人机位置,车高等相关因素影响,座椅横梁截面高度也深受影响,导致侧面碰撞时,入侵量较大,侧碰性能差,只能通过增加加强板等方式增加强度,从而又不满足车身轻量化要求。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提高通用性及碰撞安全性,且同时满足轻量化的座椅横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横梁,以解决现有座椅横梁存在碰撞性能低和难以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的问题;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及车辆,以解决现有座椅横梁的安装存在平台通用性差、难以满足多样化装配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座椅横梁,包括横梁本体,所述横梁本体为腔体构造,且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本体的腔体内设有加强筋,所述横梁本体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
根据上述技术手段,通过将横梁本体设为腔体结构,并在腔体内设置加强筋,既有效提升了横梁的碰撞性能,还节约了装配空间,同时,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横梁,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
优选的,所述加强筋沿矩形框架的对角交叉设置,且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横梁本体的腔体,所述加强筋与所述横梁本体为一体成型。
通过将加强筋沿矩形框架的对角交叉设置,且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横梁本体的腔体,为车辆侧向碰撞提供了充分的传力路径,进一步提升了座椅横梁的碰撞性能,有效保证了驾乘人员的安全。
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用于与门槛梁装配固定的第一安装孔。
通过在横梁本体靠近两端的位置设置用于与门槛梁装配固定的第一安装孔,使得座椅横梁通过螺栓与门栏梁装配固定,实现了座椅横梁安装的灵活性,避免了采用焊接固定,造成更改布局困难的问题。
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上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沿汽车Z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以实现不同高度的座椅的安装。
通过在横梁本体上沿汽车Z向间隔布置多个第二安装孔,在安装座椅时,只需通过更换不同高度的安装支架,即可实现不同高度座椅的安装,从而满足匹配不同车型的车高,提升了平台通用性,且使得装配方式更加多样化,有效兼顾平台化发展。
优选的,所述横梁本体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梁本体1的固定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横梁,还包括横梁安装支架和门槛梁,所述横梁安装支架与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门槛梁均为螺接固定。
通过在横梁本体与门槛梁之间设置横梁安装支架,并采用螺接方式固定,实现了座椅横梁安装的灵活性。
优选的,所述横梁安装支架具有与所述横梁本体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部和与所述门槛梁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部。
通过将横梁安装支架设成与横梁本体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部,以及与门槛梁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部,使得横梁安装支架与横梁本体和门槛梁的接触面积增大,不仅有效保证了横梁安装支架与横梁本体和门槛梁之间连接的稳固性,还能增大在碰撞过程中力的传递路径,使碰撞能量快速分散,从而提升碰撞性能。同时,还方便了后期的维修和更换。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二安装部相互垂直或趋于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横梁本体和所述门槛梁装配固定的安装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通过将横梁本体设为腔体结构,并在腔体内设置加强筋,既有效提升了横梁的碰撞性能,还节约了装配空间,方便了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同时,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横梁,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且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通过在横梁本体与门槛梁之间设置横梁安装支架,并采用螺接方式固定横梁本体和横梁安装支架,以及门槛梁和横梁安装支架,实现了座椅横梁安装的灵活性,且方便了售后维修和更换,在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与横梁安装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横梁为座椅前横梁);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与横梁安装支架装配的结构示意图(横梁为座椅后横梁);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与横梁安装支架装配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横梁为座椅前横梁);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与横梁安装支架装配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横梁为座椅后横梁);
图5为图1中沿A-A处的断面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横梁本体,11-加强筋,12-第二安装孔,13-固定孔;2-横梁安装支架,21-第一安装部,22-第二安装部,23-安装孔;3-门槛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附图和优选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中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应当理解,优选实施例仅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实施例中所提供的图示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构想,遂图式中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中有关的组件而非按照实际实施时的组件数目、形状及尺寸绘制,其实际实施时各组件的型态、数量及比例可为一种随意的改变,且其组件布局型态也可能更为复杂。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座椅横梁,包括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为腔体构造,且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本体1的腔体内设有加强筋11,所述横梁本体1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
通过将横梁本体设为腔体结构,并在腔体内设置加强筋,既有效提升了横梁的碰撞性能,还节约了装配空间,方便了其他零部件的布置,同时,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横梁,满足了汽车轻量化要求。
加强筋11沿矩形框架的对角交叉设置,此种布置方式,既能有效避让出座椅横梁四面的螺栓安装空间,又能充分增强座椅横梁的截面抗弯强度,为了提升在碰撞过程中的侧向抵抗能力,加强筋11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横梁本体1的腔体,加强筋11与所述横梁本体1为一体成型。
横梁本体1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用于与门槛梁3装配固定的第一安装孔。使得横梁本体1可通过螺栓与门槛梁3装配,方便了拆装,如需焊接也不会存在任何影响。
横梁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的第二安装孔12,第二安装孔12沿汽车Z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且第二安装孔12可设置在横梁本体1的侧壁上,也可以设置在横梁本体1的顶部,以实现不同高度的座椅的安装。在实际装配过程中,可根据座椅安装高低的需求,选取对应高度的第二安装孔12,然后再选择相应的安装支架,将座椅安装在横梁本体1上,从而满足了多车型对座椅高度的不同需求,提升了平台通用性。
横梁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横梁本体1的固定孔13。横梁本体1通过螺栓穿过固定孔13与地板面板装配固定在一起,当地板面板集成到电池包上时,固定孔13可直接通过螺栓与电池包内部梁结构相连,从而既能增加电池包的安装点强度,又能增加车身整体的扭转刚度。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4和图6所示,一种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包括实施例1中的座椅横梁,还包括横梁安装支架2和门槛梁3,为了实现座椅横梁安装的灵活性,横梁安装支架2分别通过螺栓与横梁本体1和门槛梁3相连,从而不用必须在焊接车间通过焊点将座椅横梁安装在车身上,方便了其他零部件的装配。
横梁安装支架2具有与所述横梁本体1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部21和与门槛梁3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部22,以增加横梁安装支架与横梁本体和门槛梁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在碰撞过程中的传递路径,提升碰撞性能。
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相互垂直或趋于垂直,在侧面碰撞过程中,能有效使门槛梁3受到的力最小的传递给横梁本体1。
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横梁本体1和门槛梁3装配固定的安装孔23,其中,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上分别设有多个安装孔23,多个安装孔23分别通过螺栓与横梁本体1和门槛梁3相连。
本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
以上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横梁本体(1),所述横梁本体(1)为腔体构造,且沿宽度方向的截面呈矩形框架结构,所述横梁本体(1)的腔体内设有加强筋(11),所述横梁本体(1)采用铝型材挤压成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11)沿矩形框架的对角交叉设置,且沿长度方向贯穿整个所述横梁本体(1)的腔体,所述加强筋(11)与所述横梁本体(1)为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在靠近两端的位置设有用于与门槛梁(3)装配固定的第一安装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上设有用于安装座椅的第二安装孔(12),所述第二安装孔(12)沿汽车Z向间隔布置有多个,以实现不同高度的座椅的安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横梁,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本体(1)的底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横梁本体(1)的固定孔(13)。
6.一种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任一所述的座椅横梁,还包括横梁安装支架(2)和门槛梁(3),所述横梁安装支架(2)与所述横梁本体(1)和所述门槛梁(3)均为螺接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安装支架(2)具有与所述横梁本体(1)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一安装部(21)和与所述门槛梁(3)的侧壁相贴合的第二安装部(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与所述第二安装部(22)相互垂直或趋于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1)和第二安装部(22)上分别设有用于与所述横梁本体(1)和所述门槛梁(3)装配固定的安装孔(23)。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座椅横梁的安装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56734.3U CN217672879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956734.3U CN217672879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72879U true CN217672879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193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956734.3U Active CN217672879U (zh) | 2022-07-27 | 2022-07-27 |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72879U (zh) |
-
2022
- 2022-07-27 CN CN202221956734.3U patent/CN2176728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204496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UA126934C2 (uk) | Кузовна платформа автомобіля (варіанти) | |
CN211568102U (zh) | 一种小型电动车下车体框架 | |
CN109204513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60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64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7672879U (zh) | 一种座椅横梁、安装结构及车辆 | |
CN109204561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2401376U (zh) | 一种汽车底板结构及电动汽车 | |
CN221049786U (zh) | 车身中部结构及车辆 | |
CN217623792U (zh) | 一种连接件及车身地板总成 | |
CN109204518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68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485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525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215883812U (zh) | 机舱前纵梁及汽车 | |
CN114987624A (zh) | 用于车辆的前机舱总成及车辆 | |
CN212220374U (zh) | 汽车的车身骨架 | |
CN212890610U (zh) | 电动车下车体结构 | |
CN210454434U (zh) | 电池包安装结构及包括其的电动汽车 | |
CN114802485A (zh) | 一种车身地板总成及车辆 | |
CN113910940A (zh) | 电动汽车dcdc转换器总成与mcu电机控制器总成的安装结构 | |
CN109204495B (zh) | 车身结构及车辆 | |
CN109204503B (zh) | 车身结构和车辆 | |
CN109204507B (zh) | 车身横梁和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1200 floor 5, block a, Kechuang building, Huizhi Industrial Park,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Blue Automobile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211200 floor 5, block a, Kechuang building, Huizhi Industrial Park, Lishui District, Nanjing,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Chang'an new energy Nanjing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