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657719U - 人工生态鱼礁 - Google Patents
人工生态鱼礁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657719U CN217657719U CN202221220142.5U CN202221220142U CN217657719U CN 217657719 U CN217657719 U CN 217657719U CN 202221220142 U CN202221220142 U CN 202221220142U CN 217657719 U CN217657719 U CN 21765771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sh reef
- outer body
- reef
- inner body
- fis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域生态牧场建设领域,特别是一种圆台嵌套上升流式人工生态鱼礁。包括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均呈圆台状,且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的凹面结构,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内均设有空腔,鱼礁内体位于鱼礁外体的空腔内,且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的环形表面均设有数个通水孔,通水孔之间形成圆周阵列;所述鱼礁外体的顶部固定有十字形框架,鱼礁外体的底部通过数根支撑柱与底座固定连接,鱼礁内体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其上升流效果更显著,在具有同等混凝土体积条件下,该礁体的表面积和空方体积更大,生物附着面积广,生存空间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域生态牧场建设领域,特别是一种圆台嵌套上升流式人工生态鱼礁。
背景技术
近些年来由于海洋生物栖息地破坏、环境污染以及过度捕捞,海洋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资源枯竭。为增强海洋的碳汇能力和解决渔业资源问题,人们建设了海洋牧场。海洋牧场是基于海洋生态系统原理,在特定海域通过投放人工鱼礁、增殖放流等措施,构建或修复海洋生物繁殖、生长、索饵或避敌所需的场所,能够增殖养护渔业资源,改善海域生态环境。
现有的人工鱼礁材料和结构上大同小异,功能比较单一,这些形式的鱼礁虽然有一定的表面积吸引藻类附着,聚集刺参、鲍鱼等海珍品,但其流场效应却并不显著。而现行的混凝土构件礁多以框架结构为主,所产生的上升流也比较微弱,难以对上下水层的营养交换产生明显的作用,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低。如何改善人工鱼礁的上升流效应,提高鱼礁的固碳潜能,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固碳,是人工鱼礁结构设计和工艺上的难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出了一种人工生态鱼礁,其上升流效果更显著,在具有同等混凝土体积条件下,该礁体的表面积和空方体积更大,生物附着面积广,生存空间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人工生态鱼礁,其中,包括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均呈圆台状,且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的凹面结构,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内均设有空腔,鱼礁内体位于鱼礁外体的空腔内,且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鱼礁外体和鱼礁内体的环形表面均设有数个通水孔,通水孔之间形成圆周阵列;
所述鱼礁外体的顶部固定有十字形框架,鱼礁外体的底部通过数根支撑柱与底座固定连接,支撑柱沿鱼礁外体的环形底部间隔设置,鱼礁内体的底部与底座固定连接,在与鱼礁内体固定连接的底座处设有通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鱼礁外体、支撑柱、底座和鱼礁内体之间呈一体式结构。
所述鱼礁外体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20-45°,弧线的曲率半径6-10米。鱼礁内体的环形侧壁也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40-75°,弧线的曲率半径为1-5米。
所述支撑柱沿鱼礁外体的环形底部均匀间隔设置,一般至少需要设置四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人工生态鱼礁为同轴圆台嵌套结构,且礁体侧面为弧线型,与现有的方形或圆管型鱼礁相比,本申请的鱼礁单位体积具有更大的空方体积和生物附着面积,嵌套的结构可以营造更大的上升流高度和体积,通过将海水深层营养物质提升到海水表层,促进表层浮游植物的生长,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提高生物固碳的效率,使得礁体本身具有良好的固碳能力和经济效益;
(2)本申请方便安装于海底,并能长期保持;鱼礁结构稳定,具备一定的抗台、抗风、抗潮汐、耐海水腐蚀的特点;生态修复作用明显;礁体蓄水量大、钻沙空间大、能遮阳,满足水生生物栖息、繁衍、规避日晒及天敌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鱼礁内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的A-A向剖面图。
图中:1鱼礁外体;2鱼礁内体;3支撑柱;4底座;5鱼礁外体孔;6鱼礁内体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以下描述中阐述了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人工生态鱼礁包括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均呈圆台状,且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的凹面结构。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内均设有空腔,鱼礁内体2位于鱼礁外体1的空腔内,且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之间呈同轴设置。当海水迎面来流,分别在鱼礁外体1的外表面和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空间内形成上升流,具有弧线型的凹面结构可有效减少水流动力的损失,起到向上导流的作用,使沉积在海底的营养物质上升,带动底层营养盐物质与上层水体交换,为上层水体内浮游生物等繁殖和生长提供养分,提高局部海域的初级生产力,进而给鱼类带来饵料,营造良好的海洋生物栖息环境,实现更好的聚鱼效果;同时在鱼礁上体侧面及背面形成大范围低流速的背涡流,为不同鱼类提供各种流场环境,从而形成适宜于鱼类栖息繁殖的空间,达到大型鱼礁类似的生态效果。
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环形表面均设有数个通水孔,通水孔之间形成圆周阵列。鱼类等水生生物可通过通孔进入内腔,在内腔聚集、生长和避敌。同时内腔的水流较为平缓,有利于鱼类等生物在此产卵繁殖,以达到保护、增殖渔业资源和提高渔获量的目的。鱼礁外体1的顶部固定有十字形框架,十字形框架与鱼礁外体1内的空腔配合,能够起到引流作用。
鱼礁外体1的下方设有底座4,底座4可以固定安装于海底,鱼礁外体1的底部通过数个支撑柱3与底座4固定连接,支撑柱3沿鱼礁外体1的环形底部间隔设置。本实施例中,包括八根沿鱼礁外体1的圆周底部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柱3。支撑柱3用于支撑鱼礁外体,这种组合式鱼礁比以往的圆台型构建礁更加稳定坚固,可承受更大的阻力,通过设立多根支撑柱,大大提高了鱼礁整体的稳定性和耐用性。鱼礁内体2的底部与底座4固定连接,在与鱼礁内体固定连接的底座4处设有通孔,通过底座通孔有利于人工鱼礁投放时垂直水流的流过,增加人工鱼礁的稳定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鱼礁外体1、支撑柱3、底座4和鱼礁内体2呈一体式结构。本申请中的所有组件均可以由钢筋混凝土材质浇铸而成。
本实施例中,鱼礁外体1的环形侧壁上间隔设有十四个鱼礁外体孔5,鱼礁外体1的高为4米,其顶部的外径为2米,内径为1.7米,鱼礁外体1底部的外径为5米,内径为4.7米。鱼礁外体1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30°,弧线的曲率半径8.4米。鱼礁内体2的环形侧壁上间隔设有四个鱼礁内体孔6,鱼礁内体2的高为2.65米,鱼礁内体2顶部的外径为1.3米,内径为1米,鱼礁内体2底部的外径为3.3米,内径为3米。鱼礁内体2的环形侧壁也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60°,弧线的曲率半径为2.5米。
本申请中,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尺寸并不限于本实施例中限定的尺寸值,其具体的尺寸值可以根据海域的实际情况和实际生产中的需要进行设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人工生态鱼礁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5)
1.一种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包括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均呈圆台状,且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的凹面结构,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内均设有空腔,鱼礁内体(2)位于鱼礁外体(1)的空腔内,且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之间呈同轴设置,所述鱼礁外体(1)和鱼礁内体(2)的环形表面均设有数个通水孔,通水孔之间形成圆周阵列;
所述鱼礁外体(1)的顶部固定有十字形框架,鱼礁外体(1)的底部通过数根支撑柱(3)与底座(4)固定连接,支撑柱(3)沿鱼礁外体(1)的环形底部间隔设置,鱼礁内体(2)的底部与底座(4)固定连接,在与鱼礁内体固定连接的底座(4)处设有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外体(1)、支撑柱(3)、底座(4)和鱼礁内体(2)之间呈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外体(1)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20-45°,弧线的曲率半径6-10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鱼礁内体(2)的环形侧壁呈弧线形凹面,其弧线的圆心角为40-75°,弧线的曲率半径为1-5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生态鱼礁,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3)沿鱼礁外体(1)的环形底部均匀间隔设置,至少需要设置四根支撑柱。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20142.5U CN217657719U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人工生态鱼礁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1220142.5U CN217657719U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人工生态鱼礁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657719U true CN217657719U (zh) | 2022-10-28 |
Family
ID=8374180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1220142.5U Active CN217657719U (zh) | 2022-05-20 | 2022-05-20 | 人工生态鱼礁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657719U (zh) |
-
2022
- 2022-05-20 CN CN202221220142.5U patent/CN21765771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8080312U (zh) | 一种高稳定性人工鱼礁 | |
CN206402945U (zh) | 一种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 |
CN102860272A (zh) | 敞开式网箱鲍鱼养殖方法及装置 | |
CN111280104A (zh) | 复合型贝藻礁聚鱼装置 | |
WO2014183446A1 (zh) | 一种水域生态养殖牧场的生态养殖方法及其围体结构单元 | |
CN204317262U (zh) | 一种适合游钓休闲渔业开发的贝壳礁 | |
CN206423362U (zh) | 一种塔形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 |
CN202444964U (zh) | 一种生态增殖抗风浪六面体人工鱼礁 | |
CN107912348B (zh) | 一种固定浮球式浮鱼礁 | |
CN206402943U (zh) | 一种框架上升流式人工鱼礁 | |
CN217657719U (zh) | 人工生态鱼礁 | |
CN105918187B (zh) | 阶梯型产卵育幼藻礁 | |
CN111713439A (zh) |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及其构建方法 | |
CN107751071B (zh) | 一种圆台型滩涂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 |
CN108308079B (zh) | 四孔式圆台型滩涂组合构建礁及其建设方法 | |
CN117121857A (zh) | 一种适用于热带海域的人工鱼礁 | |
CN212589663U (zh) | 一种功能复合型生态鱼礁 | |
CN211746266U (zh) | 浅水区抗浪流人工鱼礁 | |
CN203105330U (zh) | 一种用于海上网箱养殖的挡流装置 | |
CN114304026A (zh) | 一种具有微生态养殖功能的海上风电冲刷坑自修复装置 | |
CN221429911U (zh) | 上下阶梯式筒状中空诱集礁 | |
CN221949036U (zh) | 三角形堆叠式竹制诱集礁 | |
CN220308132U (zh) | 内部中空的镂空形塔式诱集礁 | |
CN220123718U (zh) | 一种八边形延展立柱框架式牡蛎礁 | |
CN212629568U (zh) | 一种野生橄榄蛏蚌驯养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