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7036067U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7036067U CN217036067U CN202220102906.4U CN202220102906U CN217036067U CN 217036067 U CN217036067 U CN 217036067U CN 202220102906 U CN202220102906 U CN 202220102906U CN 217036067 U CN217036067 U CN 21703606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connector
- wire
- groove
- bas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该接线端子包括:插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和弹性抵接部,弹性抵接部包括沿着插接部的插入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肋条,肋条的中部相对两端向外凸出设置,以使弹性抵接部形成笼状结构;安装部,包括与弹性抵接部相连的筒状定位部,安装部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内并被定位;接线部,与安装部相连,用于与导线电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安装于连接器内后,插接部能够直接插接进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内并与连接插孔保持可靠的弹性连接,电气连通性和连接稳定性都较好,并且连接操作简便,还能够节约电路板上的空间,降低成本;该接线端子的插接部也可以插入母端连接器的插孔内。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是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常用部件,能够起到通电或者是信号传输的作用。随着应用对象、应用场景的不同,连接器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接线式连接器是一类常用的连接器,这类连接器可以用来实现电路板与其他外部模块之间的电连接,进而可以通过外部模块对包括该电路板的设备进行升级、检修、供电等操作。
相关技术中,接线式连接器与电路板连接时,通常需要配套使用公端连接器和母端连接器,二者之一被预先固定在电路板上,在需要建立电气连接时与另一个连接有导线的连接器插接配合,如此,连接时操作比较方便,然而预先固定在电路板上的连接器占用了的一定的空间,无法满足设备小型化的需求。
公端连接器上的插针也可以直接插接在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中,然而插针与连接插孔的插接关系不稳固,容易出现虚接的现象,影响电流或者信号的传输,甚至可能直接从电路板上脱落,影响正常作业。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该接线端子安装于连接器内后,插接部能够直接插接进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中并与连接插孔保持可靠的弹性连接,电气连通性和连接稳定性都较好,并且连接操作简便,还能够节约电路板上的空间,降低成本。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包括:
插接部,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和弹性抵接部,所述弹性抵接部包括沿着所述插接部的插入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肋条,所述肋条的中部相对两端向外凸出设置,以使所述弹性抵接部形成笼状结构;
安装部,包括与所述弹性抵接部相连的筒状定位部,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内并被定位;
接线部,与所述安装部相连,用于与导线电连接。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为公端子,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内后,接线端子的一端的插接部能够直接插接进电路板的连接插孔内或者母端子内并通过呈外凸的笼形结构的弹性抵接部弹性抵接在连接插孔的内壁或者母端子的内壁上,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电气连通性较好,不会发生虚接的现象;插接稳定性也较好,插接部不会从连接插孔或者母端子中脱落,连接导通可靠。接线端子的另一端与导线连接,进而通过导线可以与其他电子模块或者电源连接。
由于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的插接部包括呈外凸且具有弹性的弹性抵接部,因此可以直接插入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内实现电气连通,无需预先在电路板上固定另一配套的连接器配合插接,一方面能够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并且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在对一些已经封装在设备内的电路板进行升级、测试、供电等操作时,通常需要使电路板与外部模块相连接,插接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连接可靠,尤其便于用户在进行户外作业时进行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也可以直接插接进现有的母端子中以实现电气导通。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向部的前端面由多个瓣片围合构成并形成锥面或者弧面,相邻的所述瓣片之间具有间隙。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安装部还包括三角支撑部,所述三角支撑部包括两个侧板和支撑底板,两个所述侧板的一端通过所述筒状定位部相连并形成夹角,两个所述侧板的另一端沿着径向伸出于所述筒状定位部,并通过所述支撑底板相连;所述接线部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上。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接线部包括:
接线底板,与所述支撑底板相连;
接线压片和固定压片,所述接线压片用于电连接所述导线的线芯,所述固定压片用于压紧固定所述导线的绝缘外壳。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支撑底板上向外凸设有倒刺,所述倒刺的端部向所述接线部的方向倾斜。
可选地,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一体结构。
具体地,所述接线端子由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优异的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接线端子由铜合金材料制成,不仅能够满足弹性和导电的性能需求并且成本低廉。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以及前述第一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接线端子;所述绝缘主体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接线端子的底座以及扣接盖合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盖;
所述底座上设有端子槽,所述压盖上对应形成有定位槽,所述端子槽与所述定位槽对接以形成孔状结构,所述筒状定位部被固定于所述孔状结构内,所述插接部伸出于所述孔状结构。
根据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连接器的绝缘主体由相互扣接的底座和压盖形成,在向底座中安装接线端子时,由于底座整体形成槽状结构来容纳接线端子,即顶部为开口状态而非封闭的孔状结构,接线端子尤其是外凸的弹性抵接部能够顺利的通过,弹性抵接部具有的弹性不会在装配的过程中被破坏。通过在底座上扣合压盖,可以在筒状定位部的外周形成孔状结构,并且孔状结构的尺寸与筒状定位部的尺寸匹配,从而实现将筒状定位部定位也即将整个接线端子定位在绝缘主体内。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的绝缘主体通过两件式扣接固定巧妙的结构,既实现了对接线端子的定位,同时也解决了弹性抵接部的外凸部分无法穿孔组装的问题,并且组装过程简单、方便,组装后的结构可靠。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端子槽和所述定位槽均为弧形槽,所述筒状定位部为圆筒形。
结合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底座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端子槽连通,以供所述接线端子穿过进入所述端子槽内的穿孔。
结合第二方面,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底座,所述压盖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两个所述底座分别扣接于所述压盖的两个侧面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整体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侧视图;
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
图4是图3示出的连接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a)图为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过程示意图,(b)图为接线端子连接导线后的状态示意图,(c)图为接线端子与底座装配的示意图,(d)图为底座与压盖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主体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盖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接线端子;110、插接部;111、导向部;111a、瓣片;112、弹性抵接部;112a、肋条;120、安装部;121、筒状定位部;122、三角支撑部;122a、侧板;122b、支撑底板;122c、倒刺;130、接线部;131、接线底板;132、接线压片;133、固定压片;
200、绝缘主体;201、孔状结构;202、容纳槽;210、底座;211、卡槽;212、端子槽;213、穿孔;214、限位部;215、手持部;220、压盖;221、卡勾;222、定位槽;
300、导线;310、线芯;320、绝缘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内”、“外”、“上”、“底”、“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若有的话)为基于附图1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者暗示所指的装置或者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首先,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该接线端子为公端子,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内,可以直接插接进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内,与连接插孔的内壁保持可靠的弹性连接,电气连通性和连接稳定性都较好,并且连接操作简便,还能够节约电路板上的空间,降低成本;该接线端子也可以直接插入其他母端子中,建立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100,该接线端子100应用于连接器中,图1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接线端子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的侧视图,图3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如图1~图3所示,接线端子100包括依次连接的插接部110、安装部120以及接线部130。
其中,插接部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111和弹性抵接部112,弹性抵接部112包括沿着插接部110的插入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肋条112a,每个肋条112a的中部相对于两端向外凸出设置,以使得弹性抵接部112形成笼状结构;安装部120包括与弹性抵接部112相连的筒状定位部121,安装部120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200内并被定位,也即使得接线端子100安装于绝缘主体200内并被定位;接线部130与安装部120相连并用于连接导线300。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部111和弹性抵接部112以及筒状定位部121为同轴设置的一体圆筒结构。
在这里,弹性抵接部112的每个肋条112a平行于插接部110的插入方向设置,即肋条112a沿着插接部110的插入方向延伸,肋条112a长度方向的两端,一端与导向部111的末端连接,另一端与筒状定位部121的头端连接。多个肋条112a间隔设置是指,多个肋条112a以插接部110的插入方向为中心轴线,环绕一周设置并且相邻的肋条112a之间具有间隙,以使得弹性抵接部112形成笼状结构。
并且,每个肋条112在长度延伸方向上均呈弧形,其中部相对于两端向外凸出,即在笼状的弹性抵接部112的径向方向上,弹性抵接部112的中部向外凸出并且凸出于导向部111。
通过上述设置,弹性抵接部112整体呈外凸形的灯笼结构,肋条112a即为支撑灯笼的骨架。
在使用时,插接部110用于插接进连接插孔内,导向部111位于插接方向的最前端,用于在插入时进行导向,以使得连接于导向部111后的弹性抵接部112能够顺利进入连接插孔内。弹性抵接部112形成外凸的笼形结构,内部为空心,并且中部外凸部分的直径大于连接插孔的直径,肋条112a在受到径向来自连接插孔的内壁的挤压时,能够向内发生弹性形变,使得弹性抵接部112整体在轴向上伸长,而肋条112a在形变后又具有恢复原状的趋势即向外凸出的趋势,故而能够与连接插孔的内壁保持可靠的连接。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该接线端子100为公端子,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内后,接线端子100的一端的插接部110能够直接插接进电路板的连接插孔内或者母端子内并通过呈外凸的笼形结构的弹性抵接部112弹性抵接在连接插孔的内壁或者母端子的内壁上,使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的电气连通性较好,不会发生虚接的现象;插接稳定性也较好,插接部110不会从连接插孔或者母端子中脱落,连接导通可靠。接线端子100的另一端与导线300连接,进而通过导线300可以与其他电子模块或者电源连接。
由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的插接部110包括呈外凸且具有弹性的弹性抵接部112,因此可以直接插入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内实现电气连通,无需预先在电路板上固定另一配套的连接器配合插接,一方面能够节省电路板上的空间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并且节约了成本;另一方面能够方便用户的使用,在对一些已经封装在设备内的电路板进行升级、测试、供电等操作时,通常需要使电路板与外部模块相连接,插接的方式操作简单、方便并且连接可靠,尤其便于用户在进行户外作业时进行连接。本申请提供的接线端子100也可以直接插接进现有的母端子中以实现电气导通。
图4是图3示出的连接器的装配过程示意图,(a)图为接线端子连接导线的过程示意图,(b)图为接线端子连接导线后的状态示意图,(c)图为接线端子与底座装配的示意图,(d)图为底座与压盖的装配示意图,图5是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主体的示意图,如图3~图5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包括绝缘主体200以及前述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绝缘主体200包括用于安装接线端子100的底座210以及扣接盖合在底座210上的压盖220。
具体地,如图4中的(c)图和(d)图所示,底座210上设有端子槽212,压盖220上对应形成有定位槽222,端子槽212与定位槽222对接以形成孔状结构201,筒状定位部121被固定于孔状结构201内,插接部110伸出于孔状结构201。
具体地,底座210和压盖220均由塑胶材料制成,起到绝缘、支撑和固定接线端子100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制作简单、方便并且成本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可以容纳多个接线端子100,例如4个、8个等,接线端子100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根据连接器所要连接的电子模块的规格而定。示例性地,如图4的(c)图所示,底座210上并排设置有4个端子槽212,并且每个槽之间都被槽壁隔离开来,以使得并排设置的多个接线端子100也被隔离开,此时,连接器的规格为1x4pin。
具体地,如图4的(d)图所示,底座210和压盖220通过卡勾221和卡槽211的配合扣接在一起。卡槽211设置有两个,分别位于底座210的左右两个侧面上,卡勾221对应设置。卡勾221和卡槽211也可以对调设置。
本申请对底座210和压盖220实现扣接盖合的具体结构不做限定,卡勾-卡勾、卡勾-卡槽等结构均可,只要能够将二者扣合固定在一起即可。
如图4的(a)图~(d)图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装配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a)图所示,首先使接线端子100的接线部130与导线300电连接,导线300的前端露出能够导电的线芯310,其余部分被绝缘外壳320包裹,沿(a)图示出的方向将导线300插入接线端子100的接线部130中,与接线部130建立电连接并被固定,接线端子100连接好导线300后的状态示意图如(b)图所示;
步骤二:将(b)图示出的接线端子100沿(c)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插入底座210中,并使插接部110伸出于端子槽212的前端,筒状定位部121放置于端子槽212内;将当底座210上容纳多个接线端子100时,重复多次步骤二;
步骤三:将压盖220沿(d)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扣合在底座210上,压盖220与底座210组成绝缘主体200,形成图3示出的连接器的结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连接器的绝缘主体200由相互扣接的底座210和压盖220形成,在向底座210中安装接线端子100时,由于底座210整体形成槽状结构来容纳接线端子100,即顶部为开口状态而非封闭的孔状结构,接线端子100尤其是外凸的弹性抵接部112能够顺利的通过,弹性抵接部112具有的弹性不会在装配的过程中被破坏。通过在底座210上扣合压盖220,可以在筒状定位部121的外周形成孔状结构201,并且孔状结构201的尺寸与筒状定位部121的尺寸匹配,从而实现将筒状定位部121定位也即将整个接线端子100定位在绝缘主体200内。本申请提供的连接器通过两件式扣接固定巧妙的结构,既实现了对接线端子100的定位,同时页解决了弹性抵接部112的外凸部分无法穿孔组装的问题,并且组装过程简单、方便,组装后的结构可靠。
优选地,孔状结构201的延伸长度与筒状定位部121的延伸长度相同,以能够起到更好的定位作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一端通过插接部110与电路板上的连接插孔连接,另一端为导线300用于与另一个电子模块或者电源连接,以此完成连接器的相关功能。
可选地,端子槽212和定位槽222均为弧形槽,筒状定位部121为圆筒形。具体地,端子槽212和定位槽222都为半圆弧槽,对接形成圆柱形孔。
可选地,端子槽212和定位槽222的弧度大小可以不同,例如一个为优弧,另一个为劣弧,最终能够对接形成圆柱形孔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端子槽212和定位槽222也可以呈方形等,此时,筒状定位部121也呈方筒形,只要对接后形成与筒状定位部121的尺寸匹配的孔状结构201即可,本申请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4中的(c)图所示,底座210的端部设有与端子槽212连通的穿孔213,以供接线端子100穿过进入端子槽212中。具体地,穿孔213为方孔形状,并且尺寸较大,使得外凸的弹性抵接部112也能够顺利的从中通过。
通过上述设置,底座210的端部形成封闭结构的穿孔213,能够增强底座210也即整个绝缘主体200的强度,当压盖220扣合在底座210上后,压盖220的表面与穿孔213的上外壁平齐。
如图4的(c)图和(d)图所示,底座210上还设有用于容纳接线端子100的三角支撑部122和接线部130的容纳槽202,容纳槽202的底壁低于端子槽212的底壁,压盖220上也对应设有容纳槽202,容纳槽202呈方形,两个容纳槽202对接后形成方孔,并且方孔的尺寸较大,因此能够适应直径大小不同的导线300。
底座210上的容纳槽202位于端子槽212和穿孔213之间,连通二者;压盖220上的容纳槽202一端与定位槽222连通,另一端为敞口结构。
应理解,底座210和压盖220上形成的槽状结构或者孔状结构在接线端子100的安装插入方向上都是贯通的。
如图4的(c)图所示,穿孔213的上下外壁上还设有向外凸出的手持部215,该手持部215用于供用户握持进行插拔操作,并且上下两个手持部215的长度不同,便于用户区分连接器的正反面,连接操作更方便。
图6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压盖的示意图,图7是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器的整体示意图,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器包括两个底座210,压盖220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定位槽222,两个底座210分别扣接于压盖220的两个侧面上。
通过上述设置,压盖220的上下两个侧面均形成有定位槽222,本连接器能够在横向上并排容纳多个接线端子100,也能在纵向上并排容纳两排接线端子100,能够满足不同规格的连接需求。示例性地,图7示出的连接器为2x4pin的规格。
具体地,当连接器包括两个底座210时,可以通过在一个底座210上设置手持部215而另一个不设置来区分连接器的正反面。
如图1和图2所示,导向部111的前端面由多个瓣片111a围合构成并形成锥面或者弧面,相邻的瓣片111a之间具有间隙。
在这里,瓣片111a至少为两个,也可以是三个或者四个等,多个瓣片111a围合使得导向部111也呈空心的筒状结构,示例性地,形成圆锥体或者半球体,从而具有倾斜或者弯曲的导向面,从导向部111的前端到后端,其半径逐渐增大,在插接部110插入连接插孔内的过程中能够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弹性抵接部112能够顺利的进入连接插孔内,并且瓣片111a与瓣片111a之间的间隙使得导向部111也具有弹性形变的能力。
如图1所示,接线端子100的安装部120还包括三角支撑部122,三角支撑部122包括两个侧板122a和支撑底板122b,两个侧板122a的一端通过筒状定位部121相连并形成夹角,两个侧板122a的另一端沿着径向伸出于筒状定位部121,并通过支撑底板122b相连;接线部130连接于支撑底板122b上。
优选地,三角支撑部122的截面呈等边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腰即两个侧板122a。
当接线端子100安装于底座210内时,三角支撑部122和接线部130位于容纳槽202内,并且三角支撑部122的前端面(未连接接线部130的一端)恰好抵接在端子槽212的后端,故而在向外拔出连接器时,接线端子100也不会前移。三角支撑部122的截面呈三角形,结构强度高,支撑性能和连接可靠性能都较好。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底板122b上向外凸设有倒刺122c,并且倒刺122c的端部向接线部130的方向倾斜。
如图3所示,接线部130用于与底座210上的限位部214配合对端子进行限位。具体地,限位部214即容纳槽202的底壁,并且限位部214的端部与底座210的前端之间形成有间隙,此间隙用于容纳倒刺122c,当接线端子100安装于底座210内后,倒刺122c的端部抵接于限位部214的端部,使得连接器在插入连接插孔的过程中,接线端子100不会向后移动被顶出连接器,此限位结构简单可靠。
如图1和图2所示,接线部130包括与支撑底板122b相连接的接线底板131、接线压片132和固定压片133,接线压片132用于电连接导线300的线芯310,固定压片133用于压紧固定导线300的绝缘外壳320。具体地,接线底板131连接于支撑底板122b上并向后延伸,在向后延伸的方向上,依次设有接线压片132和固定压片133,接线压片132包括两个,分别连接于接线底板131的左右两侧,固定压片133也包括分别连接于接线底板131左右两侧的两个。
如图1所示和图4的(a)图所示,在接线端子100未连接导线300的情况下,接线底板131以及两侧的接线压片132呈“U”形,且“U”形的开口外扩,固定压片133与接线底板131也呈开口外扩的“U”形;如图4的(b)图所示,接线端子100在连接并固定导线300时,两个接线压片132向内弯折压接于线芯310上实现接线端子100与导线300的电连接,两个固定压片133向内弯折压接在绝缘外壳320上实现对导线300的固定。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00由冲压工艺制成一体结构,具体地,由金属片一体冲压成型。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接线端子100由具备良好的弹性和优异的导电性的金属材料制成。优选地,由铜合金材料制成,例如磷铜、铍铜等,这些材料能够满足弹性和导电性能的需求,在耐磨损、抗疲劳等方面的性能也较好,可靠度高,并且成本较低,由这些材料制成的接线端子100的连接可靠性和稳定性都较好。
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接线端子100由片状的铍铜合金或者磷铜合金一体冲压形成,具体地,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铜合金片施加压力,使铜合金片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形成图1示出的接线端子100的结构。使用模具通过冲压工艺进行生产,生产效率高、消耗的材料少,适用于大批量的生产,并且操作工艺方便,冲压后形成的一体结构的端子的尺寸精度和强度都较好,良品率高,加工成本低,有利于提升本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包括:
插接部(110),包括相互连接的导向部(111)和弹性抵接部(112),所述弹性抵接部(112)包括沿着所述插接部(110)的插入方向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肋条(112a),所述肋条(112a)的中部相对两端向外凸出设置,以使所述弹性抵接部(112)形成笼状结构;
安装部(120),包括与所述弹性抵接部(112)相连的筒状定位部(121),所述安装部(120)用于安装于连接器的绝缘主体(200)内并被定位;
接线部(130),与所述安装部(120)相连,用于与导线(300)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部(111)的前端面由多个瓣片(111a)围合构成并形成锥面或者弧面,相邻的所述瓣片(111a)之间具有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部(120)还包括三角支撑部(122),所述三角支撑部(122)包括两个侧板(122a)和支撑底板(122b),两个所述侧板(122a)的一端通过所述筒状定位部(121)相连并形成夹角,两个所述侧板(122a)的另一端沿着径向伸出于所述筒状定位部(121),并通过所述支撑底板(122b)相连;所述接线部(130)连接于所述支撑底板(122b)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部(130)包括:
接线底板(131),与所述支撑底板(122b)相连;
接线压片(132)和固定压片(133),所述接线压片(132)用于电连接所述导线(300)的线芯(310),所述固定压片(133)用于压紧固定所述导线(300)的绝缘外壳(32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底板(122b)上向外凸设有倒刺(122c),所述倒刺(122c)的端部向所述接线部(130)的方向倾斜。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端子通过冲压工艺形成一体结构。
7.一种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绝缘主体(200)以及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所述绝缘主体(200)包括用于安装所述接线端子的底座(210)以及扣接盖合在所述底座(210)上的压盖(220);
所述底座(210)上设有端子槽(212),所述压盖(220)上对应形成有定位槽(222),所述端子槽(212)与所述定位槽(222)对接以形成孔状结构(201),所述筒状定位部(121)被固定于所述孔状结构(201)内,所述插接部(110)伸出于所述孔状结构(2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槽(212)和所述定位槽(222)均为弧形槽,所述筒状定位部(121)为圆筒形。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210)的后端设有与所述端子槽(212)连通,以供所述接线端子穿过进入所述端子槽(212)内的穿孔(213)。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包括两个所述底座(210),所述压盖(220)的两个侧面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222),两个所述底座(210)分别扣接于所述压盖(220)的两个侧面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2906.4U CN21703606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20102906.4U CN21703606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7036067U true CN217036067U (zh) | 2022-07-22 |
Family
ID=8244563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20102906.4U Active CN217036067U (zh) | 2022-01-12 | 2022-01-12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7036067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13586A (zh) * | 2023-06-12 | 2023-08-18 | 东莞市思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 |
-
2022
- 2022-01-12 CN CN202220102906.4U patent/CN217036067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613586A (zh) * | 2023-06-12 | 2023-08-18 | 东莞市思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 |
CN116613586B (zh) * | 2023-06-12 | 2024-02-09 | 东莞市思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950727B (zh) | 一种插座连接器及其组件 | |
CN217036067U (zh)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
US7273398B2 (en) | Electrical device carrier contact assembly | |
CN114914749A (zh) | 电连接器、制造方法以及连接器组件 | |
CN220544389U (zh) | 一种直流连接器 | |
CN218770162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114336127A (zh) | 一种连接器的接线端子和连接器 | |
CN219477045U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117154441B (zh) | 高频二合一连接器组件 | |
CN219247026U (zh) | 弯头fak连接器 | |
CN111293473A (zh) | 一种内置插头组件的电源连接器 | |
CN218160929U (zh) | 一种储能连接器 | |
CN215579373U (zh) | 电脑风扇连接器的结构 | |
CN115513694A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4797799U (zh) | Ffc连接器 | |
CN115882279A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20797180U (zh) | 一种具有可变插槽的排针组件及连接器 | |
CN221747572U (zh) | 一种竖簧式接插结构 | |
CN212908446U (zh) | 一种整合式转接数据线 | |
CN115207664B (zh) | 一种方便正反插拔的小型化继电器连接插座 | |
CN216980938U (zh) | 一种多pin电连接器 | |
CN219760029U (zh) | 接线端子及断路器 | |
CN212462167U (zh) | 快速组装的防水连接器 | |
CN220368176U (zh) | 线缆电连接器 | |
CN116073201B (zh) | 一种5g通讯电连接器组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