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6772050U - 一种光模块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光模块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6772050U
CN216772050U CN202220407011.1U CN202220407011U CN216772050U CN 216772050 U CN216772050 U CN 216772050U CN 202220407011 U CN202220407011 U CN 202220407011U CN 216772050 U CN216772050 U CN 216772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optical
optical fiber
central axis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040701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旭霞
罗从文
杨思更
何鹏
葛君
邵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isense Broadband Multimedia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040701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6772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6772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6772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光模块,包括光纤支架和透镜组件。光纤支架内侧固定有光纤。透镜组件,罩设于光芯片上,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外表面设置反射面,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光纤,横穿光纤支架,端面为倾斜面。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上,以使射入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光纤端面为倾斜面,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反射光方向整体偏移,进而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因反射光影响光芯片造成的信息串扰。

Description

一种光模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
背景技术
光模块包括透镜组件和光纤支架,透镜组件包括透镜,光纤支架内固定有光纤。光芯片发出的发射光经透镜汇聚后耦合至光纤,再经光纤传输至光模块的光口以供外部光纤接收。
由于透镜与光纤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当发射光由空气耦合至光纤时,有部分发射光在光纤的光纤端面发生反射产生反射光。又由于光路可逆,反射光会返回至光芯片内,从而造成信息串扰。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避免反射光返回至光芯片内造成的信息串扰。
一种光模块,包括:
电路板;
光纤支架,固定于电路板上,内侧固定有光纤;
透镜组件,罩设于光芯片上,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外表面设置反射面,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
光纤,横穿光纤支架,端面为倾斜面;
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上,以使射入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纤支架和透镜组件。光纤支架,固定于电路板上,内侧固定有光纤。透镜组件,罩设于光芯片上,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外表面设置反射面,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光纤,横穿光纤支架,端面为倾斜面。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上,以使射入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光纤端面为倾斜面,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反射光方向整体偏移,进而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大部分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减少反射光影响光芯片造成的信息串扰。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信息串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光通信终端电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2为光网络终端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光模块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透镜组件的剖面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三角度结构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光纤阵列的第一角度结构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光纤阵列的第二角度结构图;
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的结构图;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的光纤结构图;
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的光纤结构图;
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路图;
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路图;
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光路图;
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光路图;
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光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公开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公开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公开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公开保护的范围。
光通信技术中使用光携带待传输的信息,并使携带有信息的光信号通过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至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以完成信息的传输。由于光信号通过光纤或光波导中传输时具有无源传输特性,因此可以实现低成本、低损耗的信息传输。此外,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传输的信号是光信号,而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能够识别和处理的信号是电信号,因此为了在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与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之间建立信息连接,需要实现电信号与光信号的相互转换。
光模块在光纤通信技术领域中实现上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功能。光模块包括光口和电口,光模块通过光口实现与光纤或光波导等信息传输设备的光通信,通过电口实现与光网络终端(例如,光猫)之间的电连接,电连接主要用于实现供电、I2C信号传输、数据信号传输以及接地等;光网络终端通过网线或无线保真技术(Wi-Fi)将电信号传输给计算机等信息处理设备。
图1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光通信系统连接关系图。如图1所示,光通信系统主要包括远端服务器10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光网络终端100、光模块200、光纤101及网线103;
光纤101的一端连接远端服务器1000,另一端通过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连接。光纤本身可支持远距离信号传输,例如数千米(6千米至8千米)的信号传输,在此基础上如果使用中继器,则理论上可以实现超长距离传输。因此在通常的光通信系统中,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距离通常可达到数千米、数十千米或数百千米。
网线103的一端连接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另一端连接光网络终端100。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可以为以下设备中的任一种或几种:路由器、交换机、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等。
远端服务器1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大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的物理距离。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与远端服务器1000的连接由光纤101与网线103完成;而光纤101与网线103之间的连接由光模块200和光网络终端100完成。
光模块200包括光口和电口。光口被配置为与光纤101连接,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纤101建立双向的光信号连接;电口被配置为接入光网络终端100中,从而使得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实现光信号与电信号的相互转换,从而使得光纤101与光网络终端100之间建立连接。示例的,来自光纤101的光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电信号后输入至光网络终端100中,来自光网络终端100的电信号由光模块200转换为光信号输入至光纤101中。
光网络终端100包括大致呈长方体的壳体(housing),以及设置在壳体上的光模块接口102和网线接口104。光模块接口102被配置为接入光模块200,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光模块2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网线接口104被配置为接入网线103,从而使得光网络终端100与网线103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光模块200与网线103之间通过光网络终端100建立连接。示例的,光网络终端100将来自光模块200的电信号传递给网线103,将来自网线103的信号传递给光模块200,因此光网络终端100作为光模块200的上位机,可以监控光模块200的工作。光模块200的上位机除光网络终端100之外还可以包括光线路终端(OpticalLine Terminal,OLT)等。
远端服务器1000通过光纤101、光模块200、光网络终端100及网线103,与本地信息处理设备2000之间建立了双向的信号传递通道。
图2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光网络终端结构图,为了清楚地显示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的连接关系,图2仅示出了光网络终端100的与光模块200相关的结构。如图2所示,光网络终端100中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PCB电路板105,设置在PCB电路板105的表面的笼子106,以及设置在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电连接器被配置为接入光模块200的电口;散热器107具有增大散热面积的翅片等凸起部。
光模块200插入光网络终端100的笼子106中,由笼子106固定光模块200,光模块200产生的热量传导给笼子106,然后通过散热器107进行扩散。光模块200插入笼子106中后,光模块200的电口与笼子106内部的电连接器连接,从而光模块200与光网络终端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此外,光模块200的光口与光纤101连接,从而光模块200与光纤100建立双向的电信号连接。
图3为根据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光模块结构图,图4为根据一些实施例的光模块分解结构图。如图3和图4所示,光模块200包括壳体、设置于壳体中的电路板300、透镜组件400、光纤支架500和光纤阵列600;
壳体包括上壳体201和下壳体202,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以形成具有两个开口204和205的上述壳体;壳体的外轮廓一般呈现方形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下壳体202包括底板以及位于底板两侧、与底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下侧板;上壳体201包括盖板,以及位于盖板两侧与盖板垂直设置的两个上侧板,由两个侧壁与两个侧板结合,以实现上壳体201盖合在下壳体202上。
两个开口204和205的连线所在方向可以与光模块200的长度方向一致,也可以与光模块200的长度方向不一致。示例地,开口204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图3的左端),开口205也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图3的右端)。或者,开口204位于光模块200的端部,而开口205则位于光模块200的侧部。其中,开口204为电口,电路板300的金手指从电口204伸出,插入上位机(如光网络终端100)中;开口205为光口,配置为接入外部的光纤101,以使光纤101连接光模块200内部的光收发器件。
采用上壳体201、下壳体202结合的装配方式,便于将电路板300、光收发器件等器件安装到壳体中,由上壳体201、下壳体202可以对这些器件形成封装保护。此外,在装配电路板300等器件时,便于这些器件的定位部件、散热部件以及电磁屏蔽部件的部署,有利于自动化的实施生产。
在一些实施例中,上壳体201及下壳体202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利于实现电磁屏蔽以及散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光模块200还包括位于其壳体外壁的解锁部件203,解锁部件203被配置为实现光模块200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或解除光模块200与上位机之间的固定连接。
示例地,解锁部件203位于下壳体202的两个下侧板2022的外壁,包括与上位机的笼子(例如,光网络终端100的笼子106)匹配的卡合部件。当光模块200插入上位机的笼子里,由解锁部件203的卡合部件将光模块200固定在上位机的笼子里;拉动解锁部件203时,解锁部件203的卡合部件随之移动,进而改变卡合部件与上位机的连接关系,以解除光模块200与上位机的卡合关系,从而可以将光模块200从上位机的笼子里抽出。
电路板300包括电路走线、电子元件(如电容、电阻、三极管、MOS管)及芯片(如MCU、激光驱动芯片、限幅放大芯片、时钟数据恢复CDR、电源管理芯片、数据处理芯片DSP)等。
电路板300通过电路走线将光模块200中的上述器件按照电路设计连接在一起,以实现供电、电信号传输及接地等功能。
电路板300一般为硬性电路板,硬性电路板由于其相对坚硬的材质,还可以实现承载作用,如硬性电路板可以平稳的承载芯片;硬性电路板还可以插入上位机笼子中的电连接器中,在本申请公开的某一些实施例中,在硬性电路板的一侧末端表面形成金属引脚/金手指,用于与电连接器连接;这些都是柔性电路板不便于实现的。
部分光模块中也会使用柔性电路板;柔性电路板一般与硬性电路板配合使用,如硬性电路板与光收发器件之间可以采用柔性电路板连接,作为硬性电路板的补充。
透镜组件400设置在电路板300上,采用罩扣式的方式罩设在光芯片的上方(光芯片主要指光发射芯片、驱动芯片、光接收芯片、跨阻放大芯片、限幅放大芯片等与光电转换功能相关的芯片),透镜组件400与电路板300形成包裹光发射芯片、光接收芯片等光芯片的腔体,透镜组件400与电路板300一起形成了封装光芯片的结构。光发射芯片发出的光经透镜组件400反射后进入光纤阵列600中,来自光纤阵列600的光经透镜组件400反射后进入光接收芯片中,透镜组件在光发射芯片及光纤阵列之间建立了相互的光连接。透镜组件不仅起到密封光芯片的作用,同时也建立了光芯片与光纤阵列之间的光连接。
透镜组件400可以采用聚合物材料经注塑工艺一体成型制成。具体地,该透镜组件400的制成材料包括PEI(Polyetherimide,聚醚酰亚胺)塑料(Ultem系列)等透光性好的材料。由于透镜组件400中的所有光传播元件均采用相同的聚合物材料单片形成,从而可以大大减少成型模具,降低了制造成本和复杂度。同时,本申请实施例基于上述所设置的透镜组件400结构只需调节入射光以及光纤的位置,安装调试简单。
光纤支架500,固定于电路板300上,内侧固定有光纤阵列600的光纤601。
光纤阵列600一端与透镜组件400之间通过光纤支架500建立光连接,另一端与光纤适配器建立光连接。光纤阵列由多根光纤组成,其将来自透镜组件的光传输至光纤适配器,实现对外发出光信号,其将来自光纤适配器的光传输至透镜组件,实现从光模块外部接收光信号。光纤阵列与透镜组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光耦合结构设计,来自透镜组件的多路汇聚光入射到光纤阵列的多路光纤中,利用透镜组件的光学结构实现与光发射芯片的光连接;将来自光纤阵列的多路光入射到透镜组件中,利用透镜组件的光学结构实现与光接收芯片的光连接。光纤阵列与透镜组件之间具有良好的固定结构设计,可以实现光纤阵列与透镜组件之间的相对固定,从而形成透镜组件与电路板相对固定,光纤阵列与透镜组件相对固定。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透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透镜组件的剖面图。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一角度结构图。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二角度结构图。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透镜组件的第三角度结构图。如图5-9可知,本申请实施例中,透镜组件400,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401,外表面设置有反射面402,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403。具体的,
透镜组件400的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401。具体的,垂直于光芯片上方的透镜组件400的内表面设置有第一透镜401。第一透镜401,为准直透镜,用于将光芯片发射的发射光信号准直为垂直向上的平行光。
第一透镜401还位于反射面402的垂直下方。第二透镜403发射的平行光射入反射面402中。
反射面402,设置于透镜组件400的外表面。具体的,透镜组件400的外表面向内凹陷,凹陷的侧壁为反射面402。其中,透镜组件400的外表面与透镜组件400的内表面对应。
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403。具体的,透镜组件400朝向光纤的一端包括两个限位柱404和位于两个限位柱404之间的中心面405。中心面405上设置有第二透镜403。
第二透镜403为聚焦透镜,用于将输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聚焦为一个光点。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光纤阵列的第一角度结构图。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与光纤阵列的第二角度结构图。图1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支架的结构图。如图5-12所示,光纤支架500朝向透镜组件400的一端设置有固定孔502和光纤凹槽503。具体的,
固定孔502和光纤凹槽503均由连接面501向内凹陷形成,并横穿整个光纤支架500。且两个固定孔502位于光纤凹槽503的两侧。
固定孔502,与固定柱404对应,用于连接透镜组件400与光纤支架500。具体的,透镜组件400的前端设置有两个固定柱404,两个固定柱404分别与两个固定孔502对应。两个固定柱404分别插入对应的固定孔502中,使得光纤支架500与透镜组件400连接。
光纤凹槽503用于固定光纤阵列500的光纤。具体的,光纤放置于光纤凹槽503内,并注入胶水,使光纤固定于光纤凹槽503内。
如图10-12所示,光纤支架500还包括表面开口504。
表面开口504,位于光纤支架500的表面,用于将光纤凹槽503暴露出来,便于向光纤凹槽503内注入胶水。
光纤支架500不仅用于固定光纤阵列500中的单根光纤,还用于固定光纤阵列500的多根光纤。
以上为光纤支架500的一种结构状态,但并不是光纤支架500唯一的结构状态。下面介绍光纤支架500的另一种结构状态。
该光纤支架500中远离光纤支架500端部的一端还设置有限位。该限位杆的存在,使得光纤支架500的前端设置有通孔。该通孔用于插入光纤阵列的光纤。使用时,光纤的末端插入通孔,并越过通孔沿着光纤凹槽503滑动,直至光纤延伸出光纤支架500的末端。
图1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的光纤结构图。图1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的光纤结构图。图1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光路图。图1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光路图。图1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光路图。图1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光路图。图1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光路图。如图5-19可知,透镜组件400与光纤支架500上的光纤的光传输过程如下:
首先,光芯片发射的发散光经第一透镜401准直后为平行光;其次,平行光经反射面402反射后射入第二透镜403;再次,射入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经第二透镜403聚焦至光纤601中;最后,部分光在光纤601端面发生反射。
根据光路可逆原理可知,部分光在光纤601端面发生反射后可经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中,容易引起信息串扰。为了避免信息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光纤601端面为倾斜面。
光纤端面为倾斜面,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反射光方向整体偏移,进而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大部分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
其中,光纤601端面包括第一种倾斜面(如图13)和第二种倾斜面(如图14),这两种倾斜面的倾斜角度均可为4°-12°。
如图5-19可知,为了避免信息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将光纤601端面设置为倾斜面外,还设置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利用第二透镜403的上半部分或者下半部分曲面进行聚焦,一方面与光纤601端面的倾斜角匹配提高光纤601的耦合效率,另一方面使得在光纤601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402上,可使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上,可使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重合。如图15所示。
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402上,包括以下两种情况:(1)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左侧;(2)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右侧。
如图17所示,当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左侧时,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下侧。
如图16所示,当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右侧时,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上侧。
而本申请实施例中,可通过第一透镜401、反射面401和第二透镜403之间的位置关系,以使得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具体的,
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向左移动;或者,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向下移动,均可使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左侧。
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向右移动;或者,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向上移动,均可使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的右侧。
其中,反射面402的位置上下移动和第一透镜401的位置左右移动,都是基于使得第一透镜401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交点在反射面402上确定的第一透镜401和反射面402的位置。
当光纤601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下侧时,光纤601的耦合效率较高(这相对于光纤601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且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上侧而言);当光纤601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上侧时,光纤601的耦合效率较高(这相对于光纤601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且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的上侧而言)。
即:光纤601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向左移动;或者,光纤601端面为第一种倾斜面,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向下移动,均可提高光纤601的耦合效率,且使得在光纤601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
或者,即:光纤601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向右移动;或者,光纤601端面为第二种倾斜面,第二透镜403的位置不动,第一透镜401的位置不动,反射面402的位置向上移动,均可提高光纤601的耦合效率,且使得在光纤601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
为了进一步避免信息串扰,本申请实施例中,除了将光纤601端面设置为倾斜面,且设置射入第二透镜403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403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外,还可将光纤601端面远离第二透镜403的焦点。
光纤601端面远离第二透镜403的焦点,则经第二透镜403聚焦的光点落在光纤601端面的前端,光点继续发散直至到达光纤601端面。由于射入光纤601端面的光为发射光,该发射光存在一定的发射角,则在光纤601端面发生反射的部分反射光无法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中,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进而减少信息串扰。
其中,光纤601端面与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50微米。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模块,包括电路板、光纤支架和透镜组件。光纤支架,固定于电路板上,内侧固定有光纤。透镜组件,罩设于光芯片上,内表面设置朝向光芯片的第一透镜,外表面设置反射面,朝向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光纤,横穿光纤支架,端面为倾斜面。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反射面上,以使射入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光纤端面为倾斜面,在光纤端面处的反射光方向整体偏移,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大部分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使得在光纤端面处的几乎所有反射光不会沿原路返回至光芯片,从而进一步减少反射光对光芯片的影响。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公开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公开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路板;
光纤支架,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内侧固定有光纤;
透镜组件,罩设于光芯片上,内表面设置朝向所述光芯片的第一透镜,外表面设置反射面,朝向所述光纤的一端设置有第二透镜;
所述光纤,横穿所述光纤支架,端面为倾斜面;
所述第一透镜的中心轴线和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交点不在所述反射面上,以使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不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下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射入所述第二透镜的入射光的中心轴线位于所述第二透镜的中心轴线的上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面远离所述第二透镜的焦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面与所述焦点之间的距离为10-50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端面的倾斜角为4°-12°。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支架内部设置有光纤凹槽;
所述光纤凹槽,用于固定所述光纤。
CN202220407011.1U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光模块 Active CN216772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7011.1U CN216772050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光模块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0407011.1U CN216772050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光模块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6772050U true CN216772050U (zh) 2022-06-17

Family

ID=81958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0407011.1U Active CN216772050U (zh) 2022-02-25 2022-02-25 一种光模块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677205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5199A (zh) * 2023-06-19 2023-09-15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组件、光电模组及安装方法、插头和有源线缆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755199A (zh) * 2023-06-19 2023-09-15 长芯盛(武汉)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光组件、光电模组及安装方法、插头和有源线缆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1239923A (zh) 一种光模块
WO2021223448A1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772050U (zh) 一种光模块
US12013581B2 (en) Optical module
WO2022057621A1 (zh) 一种光模块
US11927817B2 (en) Optical module
CN115097579A (zh) 光模块
CN116897308A (zh) 光模块
CN113740980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52641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7443588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8037454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8350552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7606136U (zh) 光模块
CN214795316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7606135U (zh) 光模块
CN21589503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411657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2230347B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449795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262321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6526387U (zh) 一种光模块
CN211669406U (zh) 一种光模块
CN111983759A (zh) 一种光模块
CN214795317U (zh) 一种光模块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