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546080U -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 - Google Patents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546080U CN216546080U CN202121189256.3U CN202121189256U CN216546080U CN 216546080 U CN216546080 U CN 216546080U CN 202121189256 U CN202121189256 U CN 202121189256U CN 216546080 U CN216546080 U CN 21654608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mber
- additional
- main
- occupant
- airbag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13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specially adapted for side prot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 B60R21/264—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flation fluid source or means to control inflation fluid flow using instantaneous generation of gas, e.g. pyrotechnic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1/00—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on vehicles for protecting or preventing injuries to occupants or pedestrians in case of accidents or other traffic risks
- B60R21/02—Occupant safety arrangements or fittings, e.g. crash pads
- B60R21/16—Inflatable occupant restraints or confinements designed to inflate upon impact or impending impact, e.g. air bags
- B60R21/23—Inflatable members
- B60R21/231—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 B60R21/233—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 B60R2021/23308—Inflatable member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construction or spatial configuration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comprising two or more bag-like members, one within the other the individual compartments defining the external shape of the ba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Fluid Mechanics (AREA)
- Air Bag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囊模块(1),特别地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以用于在碰撞时以气囊(2)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在出现事故情况时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4)充气,所述气囊包括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所述主约束室和所述附加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6)相互连接。在此根据本发明规定,将所述主约束室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将所述附加约束室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所述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和所述主约束室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和所述主约束室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气囊模块,特别地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用于在碰撞时借助气囊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可在出现事故情况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充气。
背景技术
已知使用气囊模块来减少或限制乘员在侧面或正面碰撞时的运动自由度,所述气囊模块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可在出现事故情况时通过气体发生器充气。
在此,除了在充气状态中位于乘员和处在乘员附近的车身或门内饰之间的所谓的侧气囊之外,还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交互气囊、中心气囊或中室气囊,所述气囊在充气状态中布置在两个并排地位于车辆内的乘员之间。此外,越来越多地使用所谓的门护板气囊和后座侧气囊,其安装在门护板内或车身的后座区域内,并且在侧碰撞以及可能在倾斜载荷(在此,指的是倾斜地定向的前碰撞和侧碰撞,以及涉及相对于车辆主轴线错开地发生的前碰撞) 情况中作为侧气囊工作。
换言之,在侧碰撞以及可能地在倾斜载荷的情况中,气囊或侧气囊可以布置在乘员侧部以及布置在乘员之间。但是,此类侧气囊特别地在倾斜载荷的情况中仅在有限的范围内进行保护,因为此类碰撞中,例如两个车辆的碰撞中,不仅作用有侧向力,而且作用有很大的前向力。
为克服上述缺点,DE 10 2012 216 896 A1公开了一种在机动车辆内使用的气囊,其中所述气囊布置在座椅的靠背内并且包括保持索。在此,在气囊被触发时,保持索导致气囊朝向乘员成形,并且由此减少乘员的侧向和向前运动。但是,通过由保持索导致的气囊的顶侧上室区域沿乘员的方向的成形或弯曲,仅有限地或受限地可实现了可能的前向力的直接接收,因为不保证直接地支撑乘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气囊模块,通过所述气囊模块即使在可能的侧向力和前向力的相互作用时也将乘员保持在其座椅内。换言之,由于侧碰撞或可能的倾斜载荷情况而处于侧向以及可能的向前运动中的乘员应被保持在座椅内,或被压回到其乘坐位置中。
因此,本发明基于一种气囊模块,其中气囊包括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所述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相互连接。
在此,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规定,主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附加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
根据本发明的解决方案基于以下构思:提供带有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的气囊,其中主约束室约束或减少乘员的侧向运动,而附加约束室约束或减少乘客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这通过如下方式实现,即将附加约束室和主约束室重叠布置,即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这意味着,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至少部分地在相对于车辆横向轴线y错开的x-z平面内延伸,使得乘员的侧向间隔开的身体区域,例如一方面肩部区域而另一方面胸部区域或腹部区域可以特别地通过两个室被约束。
换言之,本发明的特征在于,附加约束室从减少了侧向运动的主约束室起至少以一个部分在车辆乘员前方展开。此展开可以与车辆竖直轴线成角度地或平行地进行,以及从上向下或从下向上进行。
作为变化实施例,将附加约束室设置并且设计为至少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的特征包括:使附加约束室在其整个长度上在乘员前方延伸。如果附加约束室仅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则在此可以涉及连接到连通开口的部分,或涉及形成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的部分,这取决于附加约束室是否从主约束室起以沿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向前)或逆着车辆纵向轴线的方向(向后)的方向分量延伸。在后一情况中,在乘员前方延伸的部分通过附加约束室的连接到连通开口上的区域形成,其中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起倾斜地向上和向后延伸。
本发明还包括如下构造,即其中附加约束室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主约束室起以一个部分在乘员前方延伸,并且以另一部分在乘员侧面延伸,并且在此也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例如,在上述示例中,即其中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起倾斜地向上和向后延伸,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作为另一部分延伸在乘员侧面延伸,并且导致对于侧向运动的附加约束。
侧视图是沿其中安装有气囊模块的机动车辆的沿车辆横向轴线y的视图。x轴是车辆的纵向轴线。z轴是车辆的竖直轴线。
在此,附加约束室优选地被设计为使得其端部中的一个在事故情况中在展开和充气的状态下接合在乘员的肩膀或胸部的前方。
本发明的一个构造规定,主约束室在气囊展开和充气状态中包括背对乘员的主约束室外层和朝向乘员的主约束室乘员层,所述主约束室外层和主约束室乘员层通过周向缝相互连接,其中周向缝具有形成连通开口的中断。根据此构造,附加约束室从主约束室中的开口开始,所述开口通过主约束室的周向缝的中断形成。在此典型地规定,附加约束室也具有周向缝,所述周向缝在连通开口的区域内中断。
然而,连通开口的此构造仅应被理解为是示例的。气囊的每个收缩部可以限定连通开口,所述连通开口将气囊的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相互分开。在此例如也可以规定,连通开口是一体式编织气囊中的收缩部。
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优选地通过连通开口相互流体连接,使得附加约束室在主约束室几乎被完全填充之后才通过气体发生器被填充,以此在侧面碰撞时首先通过主约束室进行保护,然后在前面碰撞时才通过附加约束室来确保保护。在此应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而易见的是,取决于连通开口的大小,也可以调节节流并且因此可以调节用于填充附加约束室的速度和压力,由此在侧面碰撞中两个室可以用于乘员的保护,但是所述保护是以在时间上错开的方式进行的。
在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案中,附加约束室被设计为软管形,其带有布置在主约束室的连通开口上的打开的端部和对置的封闭的端部。其优点是,尽管较晚地填充了附加约束室,但是通过将连通开口布置在主约束室的沿气体流动方向与气体发生器对置的侧,附加约束室的填充被设计为在气囊的充气状态下在形状或位置方面尽可能地快。
换言之,为确保较晚地填充附加约束室,气体发生器和连通开口优选地布置在主约束室的对置地布置的端部上,其中术语“对置”应被理解为从气体发生器沿气体流动方向逸出的气体最后到达主约束室的其中设计有连通开口的区域。
如果附加约束室是软管形的、带有封闭的端部的附加约束室,则规定了一种封闭的端部与主约束室重叠的构造。
在另一优选实施方案中,在气体发生器的区域内,主约束室通过内部引入的织物层来构造,使得在气囊充气时通过此类“收缩部”将来自气体发生器的气体分为两个气体流,以此确保针对性地并且快速地对主约束室进行填充,同时使附加约束室未被填充。因为由此在空间上界定了主约束室向气体发生器的延伸程度,所以此类“收缩部”也用于对于可能的内饰件的减载。
为了确保用于不同的或尽可能多的乘员的身体尺寸,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构造,可与附加约束室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被布置为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成20度至70度的角度,优选地成45度的角度。在此,附加约束室具有纵向延伸,所述纵向延伸限定了附加约束室轴线。在此,所述角度是附加约束室轴线与垂直或水平方向之间的两个可能的角度中的较小者。
通过以这种方式提供的附加约束室的L形布置,也减少了气囊的可能的 (例如,在敞篷车或车窗打开的情况下的)向车辆外部的倾斜运动。
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可以构思使附加约束室轴线平行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或水平方向走向。在此优选地规定,主约束室也具有平行于垂直或水平方向延伸的主约束室轴线,使得附加约束室轴线和主约束室轴线相互平行地走向。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为了确保尽可能简单的制造,附加约束室包括背对乘员的附加约束室外层和面向乘员的附加约束室乘员层。在此,附加约束室外层和附加约束室乘员层通过周向缝相互连接,其中优选地布置有密封元件,例如具有硅树脂或缝带或一个/一些错开的粘着层的形式的密封元件,以用于确保附加约束室沿周向缝的快速展开。附加约束室的周边接缝具有中断,所述中断在附加约束室的侧面上形成连通开口。
替代地,附加约束室可以被设计为由织物件制成的软管形状。
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中,气体发生器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室内,所述气体发生器室被设计为主约束室的部分。
也可以构思使主约束室外层和主约束室乘员层由单独的织物层形成,其中围绕对称轴线进行折叠以形成主约束室,由此可以节约用于缝的材料以及密封元件。在此,气体发生器室优选地布置在对称轴线的区域内。
在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以与主约束室相同的方式,附加约束室外层和附加约束室乘员层也可以由织物层形成,其中围绕对称轴线进行折叠以形成附加约束室。
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优点也在于,气囊模块可根据其安装位置和方向在机动车辆的不同位置处用作约束系统。
因此,可实现的是,在气体发生器垂直定向的情况下,将气囊模块布置在座椅的靠背内,使得从主约束室经由连通开口到附加约束室的气体流动方向为与行驶方向相反,从而使得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沿行驶方向形成。在此,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可以在座椅的左侧和/或右侧分别相互镜像地布置,其中在气囊模块布置在车辆乘员之间的情况中,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作为中心气囊或中室气囊工作。同样,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可以在左侧和右侧布置在并排地布置在座椅排内的座椅上以及布置在座椅靠背内。
但是也可构思,附加约束室被布置成使得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形成为与行驶方向相反。在此情况中,从主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到附加约束室内的气体流动方向逆着行驶方向,使得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逆着行驶方向形成。
也可以实现,在气体发生器水平定向的情况下,将气囊模块布置在门框的门护板内或后座侧内饰内或车辆控制台或中控台内,使得从主约束室通过连通开口到附加约束室内的气体流动方向逆着行驶方向,从而使得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逆着行驶方向朝向乘员形成。在此情况中,气囊模块从门框或车辆控制台或可能的中控台的所属的内饰件向上展开出来。通过此布置,在气囊模块的展开和充气状态中,主约束室例如定位在内饰或所属的门护板的上方或后座侧内饰的上方,以此确保在侧碰撞时的保护。通过与指向乘员的主约束室重叠布置的附加约束室来确保在前面碰撞和倾斜载荷情况中的约束。
由于碰撞中的运动情况,车辆几何形状和乘员的头部运动情况导致乘员的头部沿内饰件的方向向下运动,并且可能碰到所述内饰件上,其中预先规定了气囊模块通过内饰件中的小开口从内饰件离开,或者内饰件具有单独的打开机构。
根据本发明的附加约束室的填充的优点在于,首先仅填充和定位主约束室。在主约束室填充期间,附加约束室未填充而随同展开,以此避免了施加到内饰件上的可能的附加力。由于折叠和展开,附加约束室首先是未填充而未翻开的,然后才被填充。由此,乘员不受到由于已填充的并且沿乘员的方向翻开的附加约束室导致的载荷。通过将主约束室与附加约束室连接,主约束室沿乘员的方向压附加约束室。连接还导致乘员的头部不被向下推离附加约束室,而是确保乘员的头部被两个室抓住并且被保护。
附图说明
为进一步解释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在说明书的随后的部分中参考附图,从所述附图中获得本发明的另外的有利构造、细节和改进方案。在此各图为:
图1示出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
图2示出处于展开和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
图3示出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 (与图1的气囊模块镜像地布置);
图4示出处于展开和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与图2的气囊模块镜像地布置);
图5示出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 (带有向上定向的附加约束室);
图6示出处于展开和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带有向上定向的附加约束室);
图7示出处于展开和未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 (气囊模块的水平定向);
图8示出处于展开和充气状态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正视图(气囊模块的水平定向);
图9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实施例,其中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在此垂直地走向;
图10示出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实施例,其中主约束室和附加约束室相互平行地布置并且在此水平地走向;
图11示出图8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后视图;和
图12示出图8和图11所示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的沿行驶方向从后方的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垂直定向的气囊模块1,以此在车辆向前行驶时,气体发生器14被布置成垂直于行驶方向17,其中图1仅示出了展开的气囊模块1,而在图2中气囊模块1被图示为处于充气状态。行驶方向17在此与其内安装有气囊模块1的车辆的车辆纵向轴线x相同。
图1和图2在此示出了一种变化实施例,其中气囊作为中心气囊在驾驶员右侧展开,或作为侧气囊在副驾驶右侧在副驾驶和窗玻璃之间展开。
在此类布置中,气体发生器流出开口15至少部分地平行于行驶方向17 定向,其中气体发生器14通过气体发生器流出开口15围绕气体发生器14 径向地喷出气体。详细而言,气囊模块1除包括气体发生器14之外还包括气囊2,所述气囊2包含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其中主约束室3具有在气囊2的展开和充气状态中背对乘员的主约束室外层4和朝向乘员的主约束室乘员层5,所述主约束室外层4和主约束室乘员层5通过主周向缝13 相互连接。
附加约束室7也具有附加约束室外层8(见图11和图12)和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所述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通过附加周向缝 130相互连接。
在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之间形成有连通开口6。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连通开口6通过主周向缝13的中断和附加周向缝130的对应的中断形成,使得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通过连通开口6相互流体连接。在此,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的相应的层4、8和5、9在连通开口的区域内被相互缝合、粘合或以其他方式连接。
替代地,连通开口6由气囊内的收缩部或主约束室3内的孔形成,在此情况中附加约束室7连接到所述孔上。
附加约束室7和主约束室3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并且附加约束室7朝向乘员布置。
气囊模块1优选地安装在座椅或座椅靠背内,其中优选地布置在作为主约束室3的一部分的气体发生器室12内的气体发生器14通过作为气体发生器固定部16的螺栓或螺钉布置在座椅或座椅靠背上,以此通过气体发生器固定部16将整个气囊模块1固定在座椅或座椅靠背上。在此,空缺或死区 21(不可填充的区域)用于将气体发生器室12与主约束室3的其余部分分隔开,其中也可以将气体发生器14直接布置在主约束室3内而没有可能的气体发生器室12和死区21,或可以在此情况中将气体发生器室12形成为主约束室3的一部分。在此,附加约束室7是软管形的,其带有布置在主约束室3的连通开口6上的开口的端部10和对置的封闭的端部11,其中所述封闭的端部11与主约束室3重叠。通过附加约束室7的细长的软管形状限定了附加约束室轴线19。
详细而言,连通开口6布置在主约束室3的沿气体流动方向20与气体发生器14对置的侧,由此从主约束室3通过连通开口6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逆着行驶方向17,其中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 沿行驶方向17形成或示出。换言之,气体发生器14和连通开口6布置在主约束室3的对置的端部上。
然而,根据图5和图6,根据本发明,图1至图4所示的附加约束室7 也可以朝向车顶的方向定向,由此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形成或示出,但是其中在此构造中所述封闭的端部11与主约束室3 重叠地布置。
在此情况中,从主约束室3通过连通开口6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逆着行驶方向17,使得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形成。端部11例如在待保护的乘员的胸部前方靠放,其中附加约束室 7防止或减少了待保护的乘员的向前运动。
在此,在图1和图2中可见,附加约束室7和主约束室3至少部分地相互重叠地布置,其中,特别地,在气囊模块1作为相互作用气囊或中心气囊使用时,附加约束室7朝向乘员布置,以确保在事故中的可能的前向力的情况下对于乘员的约束,从而主要约束了乘员的向前运动。在此,可与附加约束室7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19相对于垂直方向以20度至70度的角度定向,优选地以45度的角度定向,其中所述角度是相对于垂直方向的两个可能的角度中较小的一个。
可以规定,主约束室3也具有限定主约束室轴线18的纵向延伸。这是在所图示的实施例中的情况,但这不是必须的。在此,主约束室轴线18沿垂直方向走向,使得所述角度相对于主约束室轴线18成20度至70度、优选地成45度。
这样的角度在事故情况中导致附加约束室7的约束力增大,因为例如在附加约束室7平行于主约束室3构造的情况中,在事故情况中乘员的头部可能被推向侧面。
然而,在根据本发明的另一实施方案中,可设想的是,附加约束室轴线 19被布置成平行于可与主约束室3相匹配的主约束室轴线18。根据图9和 10描述与此相关的实施例。
如已解释,在一个优选的实施方案中,附加约束室7包括背对乘员的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面向乘员的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二者通过附加周向缝130 相互连接。
为确保气囊2的快速填充,在此沿主周向缝13布置密封元件,所述密封元件优选地具有硅树脂或缝带或一个或多个错开的粘着层的形式。
在替代实施方案中,主约束室外层4和主约束室乘员层5也可以由织物层形成,其中所述织物层围绕对称轴线折叠以形成主约束室3,其中在此情况中气体发生器室12布置在对称轴线的区域内。以相同的方式,也可构思由织物层形成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其中围绕对称轴线进行折叠以形成附加约束室7。在两种情况中,主周向缝13、附加周向缝130 从由通过折叠所形成的对称轴线开始,使得可以形成更短的周向缝。
图3和图4分别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与图1和图2的实施方案镜像对称的气囊模块1,其中图3与图1相同地示出了展开的气囊模块1,而图4与图2相同地图示了处于展开并且充气状态的气囊模块1。在此,气囊例如作为中心气囊在副驾驶左侧展开,或作为侧气囊在驾驶员左侧在驾驶员和窗玻璃之间展开。
图7和图8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水平定向的气囊模块1,气体发生器14 因此沿行驶方向17或沿车辆纵向轴线x的方向布置,其中图7仅示出了展开的气体气囊模块1,而在图8中气囊模块1被图示为处于展开和充气的状态。在结构方面,图7和图8中的气囊模块对应于旋转了90°的图3和图4 中的气囊模块。
在此,在气体发生器14水平定向的情况中,气囊模块1优选地布置在门框的门护板内或后座侧内饰内或车辆控制台内,使得从主约束室3通过连通开口6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逆着行驶方向,从而使得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朝向乘员形成。在此情况中,气体发生器流出开口15垂直于行驶方向17。在此情况中,气囊模块1从门框的所属的内饰件内或后座侧内饰内或车辆控制台或可能的中控台向上展开。在图7和图8中的定向使得气囊从右侧后座侧内饰或右侧门框展开,以保护坐在右侧的乘客。替代地,可以从车辆控制台或可能的中控台展开,以保护坐在左侧的驾驶员或坐在左侧后排的乘客。
根据图8,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终止于乘员的胸部或肩部区域内,并且主要导致乘员的向前运动的减少。封闭的端部11在此与主约束室3重叠,所述主约束室3沿y方向错开布置并且在侧向运动方面保护乘员。
在此,一个变化实施例规定,仅附加约束室7的连接到通向主约束室3 的连通开口6上的第一部分71在乘员前方延伸并且用于约束乘员的向前运动。由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形成的附加约束室7的第二部分72则在乘员侧面延伸,使得所述第二部分72提供了附加约束,以防止乘员的侧向运动。在另一所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变化实施例也可以将附加约束室7进行此类的划分,即划分成在乘员前方延伸的部分和在乘员侧面延伸的另一部分。
图9示出了一个实施方式,其中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形成了主约束室轴线18和附加约束室轴线19。相应的轴线18、19在此由相应的室3、 7的主纵向延伸限定。因此,附加约束室轴线19由附加约束室7的细长的软管形状限定。
很好地可见,如果从气体发生器14流出的气体必须流过气体发生器14 的整个长度然后方可到达连通开口6并且从连通开口6流入到附加约束室7 内,则主约束室3中的气体发生器14和通道开口6被布置在气囊的相互对置的端部上。
在图9中,主约束室轴线18和附加约束室轴线19都沿垂直方向走向,即沿车辆竖直轴线的方向走向。在气体发生器基本上沿垂直方向布置在车辆座椅的靠背内时,特别地得到此定向。
图10示出一种变化实施例,其中如图9所示,主约束室轴线18和附加约束室轴线19相互平行地走向。但是,在此两个轴线18、19都沿水平方向走向。其它布置与图9中的布置相同。在气体发生器在门框的门护板内或在后座侧内饰内或在车辆中控台内基本上沿水平定向布置时,特别地得到此定向。
图11示出了根据图6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1的后视图,其中显见通道开口6布置在主约束室3的沿气体流动方向20与气体发生器14对置的侧,以此从主约束室3通过连通开口6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 沿行驶方向17进行。通过此布置,从气体发生器14由气体发生器流出开口 15流出的气体在直至填充附加约束室7时几乎历经了最远的距离,以此确保延迟进行附加约束室7的填充。
图12示出了沿行驶方向17(在车辆向前行驶时)在后方观察的根据图 7和8的根据本发明的气囊模块1,其中可见附加约束室7与主约束室3重叠。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沿车辆横向方向y间隔开,并且被设计成沿不同的x-z平面至少部分地侧向错开。在侧视图中(即,沿车辆横向轴线y 的方向),附加约束室7与主约束室3部分地相互前后放置。以此实现了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的不同功能,即通过主约束室3保护乘员防止侧向运动,并且通过附加约束室7保护乘员防止向前运动。
附图标记列表
1 气囊模块
2 气囊
3 主约束室
4 主约束室外层
5 主约束室乘员层
6 连通开口
7 附加约束室
8 附加约束室外层
9 附加约束室乘员层
10 附加约束室的开口的端部
11 附加约束室的封闭的端部
12 气体发生器室
13 主周向缝
14 气体发生器
15 气体发生器流出开口
16 气体发生器固定部
17 行驶方向
18 主约束室轴线
19 附加约束室轴线
20 气体流动方向
21 空缺或死区
71 附加约束室7的第一部分
72 附加约束室7的第二部分
130 附加周向缝
x 车辆纵向轴线
y 车辆横向轴线
z 车辆竖直轴线
Claims (23)
1.一种气囊模块(1),特别地是用于机动车辆的气囊模块,所述气囊模块(1)用于在碰撞时以气囊(2)来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所述气囊(2)在出现事故情况时能够通过气体发生器(14)充气,其中,所述气囊(2)包括主约束室(3)和附加约束室(7),所述主约束室(3)和所述附加约束室(7)通过连通开口(6)相互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并且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所述主约束室(3)起至少以一个部分(71)在乘员前延伸,并且约束乘员的至少一个向前运动,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7)和所述主约束室(3)至少部分相互重叠地布置,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7)和所述主约束室(3)在侧视图中至少部分地前后地形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在所述气囊(2)展开和充气状态中包括背对乘员的主约束室外层(4)和朝向乘员的主约束室乘员层(5),所述主约束室外层(4)和所述主约束室乘员层(5)通过主周向缝(13)相互连接,其中,所述主周向缝(13)具有形成连通开口(6)的中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和所述附加约束室(7)通过所述连通开口(6)相互流体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计为软管形,其带有布置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连通开口(6)上的开口的端部(10)和对置的封闭的端部(1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1)被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软管形的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向乘员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开口(6)形成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如下区域内,所述区域背对所述气体发生器(14),使得从所述气体发生器(14)沿气体流动方向(20)流出的气体最后到达所述主约束室(3)内形成有所述连通开口(6)的所述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4)和所述连通开口(6)布置在所述主约束室(3)的对置地布置的端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具有纵向延伸,所述纵向延伸限定了可与所述附加约束室(7)相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19),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被布置为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成20度至70度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被布置为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成45度的角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具有纵向延伸,所述纵向延伸限定了可与所述附加约束室(7)相匹配的附加约束室轴线(19),其中,所述附加约束室轴线(19)平行于安装在机动车辆内的气囊模块的垂直方向或水平方向走向。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包括背对乘员的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朝向乘员的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朝向乘员的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通过附加周向缝(130)相互连接,其中所述附加周向缝(130)具有中断,所述中断在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侧面形成所述连通开口(6)。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沿所述附加周向缝(130)布置有密封元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14)布置在气体发生器室(12)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室(12)被设计为所述主约束室(3)的一部分。
1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外层(4)和所述主约束室乘员层(5)由织物层形成,其中,围绕对称轴线进行折叠以形成所述主约束室(3)。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发生器室(12)布置在对称轴线的区域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外层(8)和所述附加约束室乘员层(9)由织物层形成,其中,围绕对称轴线进行折叠以形成所述附加约束室(7)。
1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1)被设置和设计为在所述气体发生器(14)垂直定向的情况下布置在座椅的座椅靠背内,使得从所述主约束室(3)通过所述连通开口(6)到所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逆着行驶方向(17)进行,从而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沿着或逆着行驶方向(17)形成。
2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模块(1)被设置和设计为在所述气体发生器(14)水平定向的情况中布置在门框的门护板内或后座侧内饰内或车辆控制台或中控台内,使得从所述主约束室(3)通过所述连通开口(6)到所述附加约束室(7)内的气体流动方向(20)逆着行驶方向(17)进行,从而使得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逆着行驶方向(17)朝向乘员形成。
2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软管形的所述附加约束室(7)的封闭的端部(11)与所述主约束室(3)重叠地形成。
2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置和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从所述主约束室(3)起以一个部分(71)在乘员前方延伸,并且以另一部分(72)在乘员侧面延伸,并且在此也约束乘员的侧向运动。
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气囊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约束室(3)和所述附加约束室(7)被设计为在充气状态中沿由车辆纵向轴线(x)和车辆高度轴线(z)所限定的不同的x-z平面至少部分地侧向错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DE102020114750.3 | 2020-06-03 | ||
DE102020114750.3A DE102020114750A1 (de) | 2020-06-03 | 2020-06-03 | Gassackmodul zur Reduzierung einer schlagartigen Seitwärts- als auch Vorwärtsbewegung eines Insassen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546080U true CN216546080U (zh) | 2022-05-17 |
Family
ID=786050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189256.3U Active CN216546080U (zh) | 2020-06-03 | 2021-05-31 |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458925B2 (zh) |
CN (1) | CN216546080U (zh) |
DE (1) | DE10202011475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3120093A (ja) * | 2022-02-17 | 2023-08-29 | 株式会社Subaru | 後席用エアバッグおよび後席用エアバッグ装置 |
JP2024061008A (ja) * | 2022-10-20 | 2024-05-07 | 株式会社Subaru | エアバッグ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3456754B2 (ja) * | 1994-06-14 | 2003-10-14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エアバッグの展開方法 |
US7549672B2 (en) | 2004-05-27 | 2009-06-23 | Toyoda Gosei Co., Ltd. | Side airbag device |
US8684408B2 (en) | 2011-09-24 | 2014-04-01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 Side impact airbag cushion |
CN103448660B (zh) * | 2013-09-17 | 2015-07-22 |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正面保护功能的车辆侧气帘装置 |
DE102014002536A1 (de) | 2014-02-21 | 2015-08-27 | Audi Ag | Seitenairbag für Fahrzeuge |
US20170210329A1 (en) * | 2016-01-25 | 2017-07-27 |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 Door-mounted airbag assembly |
JP6332308B2 (ja) * | 2016-03-10 | 2018-05-30 |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 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を備えた車両用シート |
CN105946778B (zh) * | 2016-05-25 | 2018-05-25 | 延锋百利得(上海)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 | 安全气囊 |
US10336283B2 (en) * | 2017-05-09 | 2019-07-02 | Autoliv Asp, Inc. | Oblique impact airbag mitts and related systems and methods |
KR102530685B1 (ko) * | 2017-08-18 | 2023-05-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
KR102452467B1 (ko) * | 2017-08-24 | 2022-10-11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
KR102565349B1 (ko) | 2018-03-19 | 2023-08-14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에어백 |
KR102647195B1 (ko) * | 2018-12-12 | 2024-03-12 | 현대자동차주식회사 | 차량용 안전장치 |
-
2020
- 2020-06-03 DE DE102020114750.3A patent/DE102020114750A1/de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5-31 CN CN202121189256.3U patent/CN216546080U/zh active Active
- 2021-06-02 US US17/336,956 patent/US11458925B2/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458925B2 (en) | 2022-10-04 |
DE102020114750A1 (de) | 2021-12-09 |
US20210380065A1 (en) | 2021-12-0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493940B2 (en) | Side airbag device | |
CN110893832B (zh) | 用于车顶安装式安全气囊的支撑件 | |
US10589708B2 (en) | Vehicle airbag system | |
KR102069226B1 (ko) | 조수석용 탑승자 보호 장치 | |
KR102656870B1 (ko) |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이것을 구비한 차량용 시트 및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JP7215064B2 (ja) | 乗員保護装置 | |
US11766985B2 (en) | Airbag device | |
US20210031718A1 (en) | Overhead airbag with leg interaction chamber | |
KR102625278B1 (ko) |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 및 사이드 에어백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 |
US10974681B2 (en) | Vehicle occupant restraint system | |
CN105774741A (zh) | 气囊装置及车辆 | |
US11351947B2 (en) | Passenger protection apparatus | |
CN112292290B (zh)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具备该侧面安全气囊装置的车辆用座椅 | |
CN216546080U (zh) | 用于减少乘员的突然侧向和向前运动的气囊模块 | |
JP3595997B2 (ja) | ピラーレス型車両のサイド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14312650B (zh) | 用于车辆的乘员碰撞保护装置 | |
US11254276B2 (en) | Side airbag apparatus and vehicle seat including the same | |
US20180290620A1 (en) | Airbag device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airbag cushion for an airbag device | |
US10059298B2 (en) | Head airbag system for a vehicle and vehicle with a head airbag system | |
JP3821076B2 (ja) | 車両のエアバック装置 | |
JP6872373B2 (ja) | エアバッグ | |
JP2013075568A (ja) | 頭部保護エアバッグ装置 | |
CN112533797A (zh) | 侧面安全气囊装置 | |
JP2015123878A (ja) | ピラーガーニッシュ及び車両構造 | |
CN117897311A (zh) | 安装在座椅上的乘客约束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