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6196120U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Google Patents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6196120U CN216196120U CN202121944234.3U CN202121944234U CN216196120U CN 216196120 U CN216196120 U CN 216196120U CN 202121944234 U CN202121944234 U CN 202121944234U CN 216196120 U CN216196120 U CN 21619612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pport
- photovoltaic
- building
- roof
- suppor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Landscapes
- Roof Covering Using Slabs Or Stiff Sheets (AREA)
Abstract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支撑和排水,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二支撑梁;第二导水槽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与第一导水槽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中。本方案通过对各部件的合理、科学设计设计,减少了建筑用支架中零部件的使用,避免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本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构件,节约成本,且安装、维护方便,为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开拓、创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伏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背景技术
光伏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简称,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辐射能直接转换为电能的一种新型发电系统。随着光伏行业的发展,光伏板组件会被应用到天台及建筑物表面,甚至被用作窗户、天窗或遮蔽装置的一部分,这些光伏设施通常被称为设于建筑物的光伏系统。这一类的光伏系统主要分为BAPV 和BIPV ,BAPV是指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发电,不替代原有建筑物的功能;BIPV是指与建筑物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安装并与建筑物形成完美结合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它作为建筑物外部构件的一部分,既具有发电功能,又具有建筑构件和建筑材料的功能。
BAPV光伏发电系统作为传统的附着在建筑物上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光伏组件是用铝合金边框四周固定,再用支架固定在建筑屋面上,其屋面较凌乱、整体性较差,这种技术会对原建筑屋面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且牢固性欠佳,容易被台风、暴雨侵袭、损坏,目前市场上多数还是采用BAPV光伏发电系统。目前现有的BIPV解决方案中,比如中国专利CN213572699U于2021年06月29日公告授权了一件专利号为“202020838921.6”、名称为《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屋顶》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参见对比文件1的附图1至附图6,对比文件1公开了一种建筑光伏一体化光伏屋顶,包括平铺在屋顶部的光伏板组件,屋顶部设有横向檩条,在横向檩条与光伏板组件之间设有支撑光伏组件的纵向水槽和横向水槽,在纵向装置间隔中设有中压构件,纵向水槽上装有用于安装中压构件的横担,所述纵向水槽由两侧立板和底板构成的槽构件,立板顶部设有外翻的承载面,纵向水槽通过固定卡箍与横向檩条相接;横向水槽包括设置在纵向相邻光伏组件之间的横向装配缝中的竖向板,在竖向板的顶部设有弯向下方光伏组件并盖在下方光伏组件上表面的顺水板,在竖向板的底部设有弯向上方光伏组件并托在上方光伏组件下表面的接水板。对比文件1的构件属于传统的带有铝合金边框的光伏组件,是在光伏组件下面设接雨水槽,但是这种构件没有完全阻断雨水,如遇台风暴雨,雨水会从缝隙中进入屋内,纵向水槽和横向水槽连接点模糊,不能保证连接点处不漏水。
有鉴于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技术问题,便成为本实用新型所要研究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支撑和排水,其创新点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上的第二支撑梁;
所述第一支撑梁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第一支撑梁在第一导水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在所述第一支撑梁的下端部具有用于与建筑结构固定的支撑座;
所述第二支撑梁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第二支撑梁在第二导水槽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平台;
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被配置成: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建筑结构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之间搭接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由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两个第二支撑梁之间构成用于装配光伏组件单元的装配框架;第二支撑梁的第二导水槽搭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上,第二导水槽与第一导水槽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
1.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对建筑用支架中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设计,不需要传统光伏组件边框和固定在屋面上的支架,用压板把光伏组件直接固定在横、纵梁构筑的框架上,解决光伏组件传统安装工艺对建筑屋面造成破坏的问题,且能解决整体防雨漏水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通过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建筑用支架中零部件的使用,特别是能减少铝合金边框、过渡连接金属件的使用;对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的配合设计,避免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对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梁进行了更加优化的设计,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功能,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能有利于建筑用支架的安装和后续维护维修,拆除替换方便。
2.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为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这种腔体的设计,让第一支撑梁的力学结构更加合理,其结构强度高、能承受的载荷大,能让第一支撑梁的各功能部分合理划分区域,不冲突、不干涉,方便施工,腔体也可作为延展连续的过渡部位;第二支撑梁也可以是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
3.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支撑座上设置有托举平台,该托举平台位于第一安装平台的下方,且该托举平台相对于第一安装平台远离第一支撑梁的横剖面竖直中心,第二支撑梁的底部搭接在托举平台上,托举平台的设计有效得与第一安装平台相结合,托举平台搭接第二支撑梁下端部的底面,第一安装平台搭接第二支撑梁的第二导水槽。以此来进一步提升支架的稳定性、安全性,同时托举平台与第一安装平台的设计能够让支架的整体结构相较现有的比较复杂的框架结构更加合理、科学。
4.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导水槽作为工艺缝结构填充结构胶或密封胶,用以提升一体屋面的稳定性。
5.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沿所述第二导水槽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在加强筋处设置防滑动挡块,以让本方案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安装在坡屋面上或立面墙上时,防止倾斜或竖直设置的光伏组件单元的滑动脱落,进一步增加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安全性、稳定性。
6.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支撑梁的支撑座为弓字形结构,弓字形的支撑座在相同截面积下可以增高型材的屈服强度。支撑座底部具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在一个支撑面,“弓”字形结构是为了增加强度和牢固、稳定性,支撑座既能用于支撑、又能有安装固定一体作用。支撑座固定方式有二种:一、紧固件直接穿过支撑座连接固定在其它屋架上;二、通过另设固定压块,压住支撑座。
7.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8.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中心”、“前”、“后”、“轴向”、“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装配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9.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由于上述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通过对建筑用支架中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光伏组件单元、连接单元的设计,其中作为支架的部件只用到第一支撑梁、第二支撑梁;相比现有技术能够以较少的部件去实现一样的功能,能够减少建筑用支架的制造成本、安装成本及后续维护维修成本。
2.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对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的配合设计以及相应的密封设计均进行了设计上的突破,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设置成开口敞开在一体屋面的方式,而且第一导水槽和第二导水槽的水流道部位没有设置穿孔、没有设置接缝,第一导水槽中的水直接流入到第二导水槽中,第一导水槽再排入房屋排水系统,不会像现有技术一样在碰到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从结构设计上就避免了这种情况的出现,提升光伏屋面的防水性能。
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对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梁进行了更加优化的设计,第一上支撑部的第一导水槽用于光伏屋面在下雨天、水清洗时的排水,第一导水槽上端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用于第二支撑梁中第二上支撑部的搭接固定、也用于光伏组件单元第一边的搭接固定、同时还能用于设置第一胶条时对第一胶条的固定,第一下支撑部底部的支撑座既能用于支撑、又能有安装固定一体作用,能让第一支撑梁承受更大载荷,第一支撑梁的设计,能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功能,同时使排水的方式、排水的结构更合理、更具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也更高。
4.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方案中,由于采用的金属框架少,能有利于建筑用支架的安装和后续维护维修,拆除替换方便,减少对不同种类型材的物料配备,使物料统一,以此来减轻企业的物料成本;本方案能够最大程度减少构件,节约成本,且安装、维护方便,为实现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开拓、创新。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一;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一;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支架的搭接横剖面示意图;
附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二;
附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三;
附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三;
附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的横剖面示意图三;
附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使用状态下的横剖面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搭接到第一支撑梁的位置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使用状态下的爆炸示意图;
附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配到外部屋面建材状态下的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到平屋面的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到坡屋面的示意图;
附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与光伏组件单元配合并设置结构胶的示意图;
附图2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到坡屋面并设置防滑动挡块的示意图;
附图2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应用到立面并设置防滑动挡块的示意图;
附图2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单元的示意图;
附图2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胶条的示意图。
以上附图各部位表示如下:
1、第一支撑梁;
101、第一腔体;102、第二腔体;
11、第一上支撑部;111、第一导水槽;1111、第一开口;112、嵌置槽;1121、上限位部;11211、上限位面;1122、斜支撑面;113、第一安装平台;1131、安装槽;
12、第一下支撑部;120、支撑座;121、第一支撑脚;1211、第一支撑面;122、第二支撑脚;1221、第二支撑面;125、托举平台;
2、第二支撑梁;
21、第二上支撑部;211、第二导水槽;2111、第二开口;212、第二安装平台;2121、卡槽;201、上搭接部;213、加强筋;214、防滑动挡块;215、结构胶;
22、第二下支撑部;202、下搭接部;
3、光伏组件单元;31、第一边;32、第二边;
4、连接单元;41、限位压板;414、限位柱;42、第一胶条;421、安装凸块;422、挡水条;43、第二胶条;44、紧固件;441、紧固螺丝;442、螺母;4421、配合面;45、缓冲胶条;
501、建筑结构;502、外部屋面建材;503、调节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1至附图2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用于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支撑和排水。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1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1上的第二支撑梁2;其中第一方向、第二方向指向不同的方向,具体的,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可以是纵横垂直交叉的方向,以拼接成矩形形状,也可以是斜向交叉,以形成棱形形状。
如附图2至附图3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梁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11;第一支撑梁1在第一导水槽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113;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下端部具有用于与建筑结构501固定的支撑座120;如附图4至附图5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梁2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211,第二支撑梁2在第二导水槽21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平台212;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被配置成: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1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建筑结构501(该建筑结构501为不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特征中的外部的建筑屋架,建筑屋架包括:轻钢桁架梁上、钢筋桁架楼承板屋面上、轻钢结构屋架檩条上、轻钢结构彩钢瓦屋面上、混凝土屋面上等)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搭接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2的第二导水槽211搭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111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与第一导水槽111之间相联通,如附图1和附图6所示,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211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111中;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被配置成:由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两个第二支撑梁2之间构成用于装配光伏组件单元3的装配框架,光伏组件单元3装配在该装配框架中,光伏组件单元3通过连接单元4与支架定位连接。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实施,通过对建筑用支架中第一支撑梁1、第二支撑梁2、光伏组件单元3、连接单元4的设计,不需要传统光伏组件边框和固定在屋面上的支架,用压板把光伏组件直接固定在横、纵梁构筑的框架上,解决光伏组件传统安装工艺对建筑屋面造成破坏的问题,且能解决整体防雨漏水的问题。通过第一支撑梁1、第二支撑梁2的结构设计,减少了建筑用支架中零部件的使用,特别是能减少铝合金边框、过渡连接金属件的使用;对第一导水槽111和第二导水槽211的配合设计,避免台风暴雨时雨水会从缝隙进入到一体屋面内部;对其中一体成型的第一支撑梁1进行了更加优化的设计,整合了现有技术中的多种功能,密封性、稳定性、安全性更高;能有利于建筑用支架的安装和后续维护维修,拆除替换方便。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附图11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梁1为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这种腔体的设计,让第一支撑梁1的力学结构更加合理,其结构强度高、能承受的载荷大,能让第一支撑梁1的各功能部分合理划分区域,不冲突、不干涉,方便施工,腔体也可作为延展连续的过渡部位。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梁1为以横剖面竖直中心左右对称的铝合金型材。
更具体的,如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梁1具有三个在横截面上密闭的腔体,分别为位于中间的一个第一腔体101和位于第一腔体101两侧的两个第二腔体102;第一腔体101位于第一导水槽111的正下方,第一腔体101的宽度小于第一导水槽111的宽度;第二腔体102的一侧位于第一安装平台113的正下方、另一侧位于部分的第一导水槽111正下方;第一腔体101的底部低于第二腔体102的底部。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附图20所示,所述第二导水槽211作为工艺缝结构填充结构胶215或密封胶,根据光伏组件的变化和不同环境的变化来选择是否填充结构胶或密封胶,使整个屋面结构更加牢固,且防雨、耐候性更好,用以提升一体屋面的稳定性。进一步的,如附图12、附图13所示,沿所述第二导水槽211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213,如附图21、附图22所示,在加强筋213处设置防滑动挡块214,以让本方案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安装在坡屋面上或立面墙上时,防止倾斜或竖直设置的光伏组件单元3的滑动脱落,进一步增加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的安全性、稳定性。
在其中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支撑座120为弓字形结构,弓字形的支撑座在相同截面积下可以增高型材的屈服强度。更具体的,支撑座120底部具有多个支撑脚,多个支撑脚在一个支撑面,“弓”字形结构是为了增加强度和牢固、稳定性,支撑座120既能用于支撑、又能有安装固定一体作用。支撑座120固定方式有二种:一、紧固件直接穿过支撑座120连接固定在其它屋架上;二、通过另设固定压块,压住支撑座120。
在其中一种实施方式中,如附图3和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支撑座120上设置有托举平台125,该托举平台125位于第一安装平台113的下方,且该托举平台125相对于第一安装平台113远离第一支撑梁1的横剖面竖直中心,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搭接在托举平台125上,托举平台125的设计有效得与第一安装平台113相结合,托举平台125搭接第二支撑梁2下端部的底面,第一安装平台113搭接第二支撑梁2的第二导水槽211。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实施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中的更加具体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如附图14至附图24所示的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包括支架、配合安装在支架上的光伏组件单元3以及用于连接支架、光伏组件单元3的连接单元4。
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1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1上的第二支撑梁2;
所述第一支撑梁1包括一体成型的第一上支撑部11和第一下支撑部12;
所述第一上支撑部1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11,所述第一导水槽111上方顶部形成敞开的第一开口1111,第一开口1111的两侧内壁处剖设有相对的嵌置槽112;
所述第一上支撑部11上在第一导水槽111的顶端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113,第一安装平台113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安装槽1131;
如附图8所示,所述第一下支撑部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支撑脚121,第一支撑脚121底部具有用于与外部建筑结构501固定连接的第一支撑面1211,第一支撑梁1在第一支撑脚121的两侧向外延伸展开形成第二支撑脚122,第二支撑脚122底部具有用于与外部建筑结构50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面1221,第一支撑面1211和两个第二支撑面1221之间具有空隙,以此来形成弓字形结构的支撑座120;由紧固螺栓(螺丝)穿过第二支撑脚122,以使第一支撑梁1固定在外部建筑结构501上;所述第二支撑脚122的外缘向上弯曲形成有托举平台125,所述第一安装平台113位于托举平台125的上方,且第一安装平台113相对托举平台125靠近第一导水槽111的竖直中心设置;
如附图9所示,所述第二支撑梁2包括一体成型或分体组装的上下设置的第二上支撑部21和第二下支撑部22,所述第二上支撑构部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211,第二导水槽211上方形成敞开的第二开口2111,第二上支撑构部在第二导水槽211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安装平台212;所述第二上支撑部21朝向第一支撑梁1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上搭接部201,上搭接部201通过紧固件44在第二安装平台212和第一安装平台113处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下支撑部22的底部朝向第一支撑梁1的一侧延伸出一段距离形成下搭接部202,下搭接部202的底部搭接在托举平台125上;
如附图1所示,所述光伏组件单元3具有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边31和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边32;
如附图14所示,所述连接单元4包括限位压板41、紧固件44,所述紧固件44包括紧固螺丝和螺母,限位压板41与光伏组件单元3之间设置有缓冲胶条,所述限位压板41的下方设置有限位柱,限位柱的下表面与螺母的上表面配合以构成对限位压板41向下的位置限制;
如附图13至附图21所示,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被配置成:多个第一支撑梁1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外部建筑结构501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搭接沿第二方向放置的第二支撑梁2,第二导水槽211的槽口位于第一导水槽111的上方并且第二导水槽211与第一导水槽111之间相联通;由多个相邻的两个第一支撑梁1、相邻的两个第二支撑梁2之间构成用于装配光伏组件单元3的装配空间,光伏组件单元3的第一边31座落于安装平台的上方,光伏组件单元3的第一边31通过限位压板41与紧固件44的配合固定到第一支撑梁1中,在光伏组件单元3的第一边31与第一安装平台113之间设置第一胶条42,光伏组件单元3的第二边32座落于第二安装平台的上方,在光伏组件单元3的第二边32与第二安装平台212之间设置第二胶条43;位于最外侧的第一支撑梁1通过限位压板41、紧固件44与外部屋面建材502装配(外部屋面建材502(透光板等)可以镶嵌、过渡,或衔接山墙),可由调节块503来调节其中的间隙。该第一胶条和第二胶条具有密封和缓冲作用,同时,在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装配情况下,第一胶条、第二胶条的上表面是大致位于同一平面,以使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平整无缝隙,确保密封效果好。
进一步的,相对的嵌置槽112之间相对内侧形成卡持部,该卡持部对紧固件44底部的螺母进行固定连接。更进一步的,该嵌置槽112的顶部具有上限位部1121,该上限位部1121的朝向与第一开口的方向为反向,该嵌置槽112朝向第一导水槽111处有上向下斜伸有斜支撑面1122,以此来使紧固件44能更好得装配到嵌置槽112里,确保紧固后牢固、稳定。
更具体的,所述紧固件44包括紧固螺丝441和螺母442,螺母442的两翼嵌入到嵌置槽112中,以此来使紧固件44能更好得装配到嵌置槽112里,确保紧固后牢固、稳定。
进一步的,上限位部1121上设置有波浪形的上限位面11211;对应波浪形的上限位面11211,在螺母442上设置有波浪形的配合面4421,以此来使紧固件44能更好得装配到嵌置槽112里,确保紧固后牢固、稳定。
更具体的,所述安装槽1131的截面形状为多段圆弧相切形成,从该安装槽1131的中心点向上其开口先缩小再扩大,对应安装槽1131,所述第一胶条42的底部设置有向下凸起的与安装槽1131截面形状匹配的安装凸块421,安装凸块421、安装槽1131的设计,能让第一胶条42更牢固得装配到第一支撑梁1、光伏组件单元3之间,能提高密封防水性能;第一胶条42的底部在朝向第一导水槽111的一侧设置有向下凸起的挡水条422,能防止第一导水槽111一侧的水渗入第一胶条42底部和第一支撑梁1之间的缝隙中,能提高该建筑用支架在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下的防水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撑梁2的第二安装平台212上设置有卡槽2121,第二胶条43底部设置有凸起,第二胶条43底部的凸起卡入卡槽2121中,以此来完成第二胶条43与第二安装平台212的定位连接,能让第二胶条43更牢固得装配到第二支撑梁2、光伏组件单元3之间,能提高密封防水性能。
在以上实施例中,第二支撑梁2中的第二上支撑部21和第二下支撑部22为一体成型,但是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第二上支撑部21和第二下支撑部22也可以是分体组装的,由于第二上支撑部21和第二下支撑部22的结构比较简单,组合也方便,因此不对第二支撑梁2具体形成做具体限制,这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并接受的,因此不再对相关机构进行展开描述;
在上述实施例中,安装槽1131的形状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菱形等不同形状,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考虑到第一支撑梁1的型材制作工艺,采用圆形比较合理。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架包括长度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支撑梁(1)以及长度沿第二方向延伸并搭接在第一支撑梁(1)上的第二支撑梁(2);
所述第一支撑梁(1)上设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导水槽(111);第一支撑梁(1)在第一导水槽(111)的两侧均设有第一安装平台(113);在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下端部具有用于与建筑结构(501)固定的支撑座(120);
所述第二支撑梁(2)上设有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导水槽(211),第二支撑梁(2)在第二导水槽(211)的两侧均设有第二安装平台(212);
所述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被配置成:多个所述第一支撑梁(1)沿第一方向平行设置在建筑结构(501)上,相邻的第一支撑梁(1)之间搭接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支撑梁(2);第二支撑梁(2)的第二导水槽(211)搭接固定在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的底部搭在第一导水槽(111)两侧的第一安装平台(113)上,第二导水槽(211)与第一导水槽(111)之间相联通,在搭接状态下,第二导水槽(211)导水流入第一导水槽(111)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为在其横剖面具有至少一个腔体的铝合金型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支撑座(120)上设置有托举平台(125),该托举平台(125)位于第一安装平台(113)的下方,且该托举平台(125)相对于第一安装平台(113)远离第一支撑梁(1)的横剖面竖直中心设置,第二支撑梁(2)的底部搭接在托举平台(125)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水槽(211) 作为工艺缝结构填充结构胶(215)或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沿所述第二导水槽(211)长度方向设置有加强筋(213),在加强筋(213)处设置防滑动挡块(214)。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梁(1)的支撑座(120)为弓字形。
7.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其特征在于:该光伏建筑一体屋面使用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任一项所述的支架。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建筑一体屋面,其特征在于:光伏建筑一体屋面还包括光伏组件单元(3);所述光伏组件单元(3)与第一安装平台(113)之间设置第一胶条(42),光伏组件单元(3)与第二安装平台(212)之间设置第二胶条(43);在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的装配状态下,第一胶条(42)、第二胶条(43)的上表面大致位于同一平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4234.3U CN216196120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944234.3U CN216196120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6196120U true CN216196120U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9150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944234.3U Active CN216196120U (zh) | 2021-08-18 | 2021-08-18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6196120U (zh) |
-
2021
- 2021-08-18 CN CN202121944234.3U patent/CN216196120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101355881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의 고정구조, 태양전지 모듈용의 프레임 및 고정부재 | |
KR101219555B1 (ko) | 태양전지 모듈 프레임 | |
AU2021200300B1 (en) | Structural system support for civil building-integrated rooftop power generation system | |
CN113482253A (zh)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
CN216196121U (zh) |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 |
JP3652165B2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付け構造およびその取付け方法 | |
CN216196120U (zh)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用支架 | |
CN216196119U (zh) | 光伏建筑一体屋面 | |
JP5025125B2 (ja) | 太陽光利用機器用フレーム及びそれを用いた太陽光利用機器の設置方法 | |
CN211341455U (zh) | Bipv防水系统 | |
JP3269778B2 (ja) | 屋根構造体 | |
CN210780636U (zh) | 全结构式防水光伏支架 | |
CN110778031A (zh) | Bipv防水系统 | |
JPH11117479A (ja)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の取り付け構造 | |
CN209413162U (zh) | 一种防排水采光顶结构 | |
JPH10169127A (ja) | 太陽エネルギー変換装置 | |
CN208280480U (zh) | 一种光伏建筑一体化发电系统压块 | |
CN219654112U (zh) | 一种屋面光伏结构和光伏建筑一体化屋顶装置 | |
CN220598928U (zh) | 一种装配式拱形瓦框、屋面瓦及屋面系统 | |
CN217580900U (zh) | 一种bipv防水支架固定组件 | |
CN214785440U (zh) | 一种太阳能车棚全方位机械式防水结构 | |
CN218952632U (zh) | 一种光电建筑构件的封装结构 | |
CN221509455U (zh) | 屋面光伏系统连接结构及其屋面光伏系统 | |
CN216699925U (zh) | 光伏装置 | |
CN219643823U (zh) | 一种支架与光伏组件及导水槽两者的连接固定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