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816483U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816483U CN215816483U CN202121277202.2U CN202121277202U CN215816483U CN 215816483 U CN215816483 U CN 215816483U CN 202121277202 U CN202121277202 U CN 202121277202U CN 215816483 U CN215816483 U CN 21581648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nductive
- terminal
- disposed
- connector assembly
- electrical connecto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4—Securing in base or case composed of a plurality of insulating parts having at least one resilient insulating par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0—Sockets for co-operation with pins or blades
- H01R13/11—Resilient sockets
- H01R13/113—Resilient sockets co-operating with pins or blades having a rectangular transverse se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tamped-out resilient tongue snapping behind shoulder in base or cas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8—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34—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by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the contact members; by locking means on resilient contact members by separate resilient locking means on contact member, e.g. retainer collar or ring around contact member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4/0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 H01R4/10—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 H01R4/18—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 H01R4/183—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 H01R4/184—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conductive members in direct contact, i.e. touching one another; Means for effecting or maintaining such contact; 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having two or more spaced connecting locations for conductors and using contact members penetrating insulation effected solely by twisting, wrapping, bending, crimping, or other permanent deformation by crimping for cylindrical elongated bodies, e.g. cables having circular cross-section comprising a U-shaped wire-receiving por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15—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 H01R13/18—Pins, blades or sockets having separate spring member for producing or increasing contact pressure with the spring member surrounding the socke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01R13/506—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assembled by snap action of the parts
Landscapes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电连接器组件。电连接器组件包括一壳体以及两个导电连接件。每一导电连接件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连接至少一导电线缆,每一导电连接件包括导电端子、线缆连接件以及端子夹。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导电端子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以及连接在两个弹片之间的U型连接部。线缆连接件连接导电端子与对应的导电线缆,线缆连接件呈垂直弯折且包括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端子夹设置在壳体内部且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周围,端子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片体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使端子夹呈一ㄇ字型结构。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涉及一种提升结构强度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目前,电连接器组件内部结构设计复杂且零件较多,造成用户在拆卸及组装时不易。此外,电连接器组件在多次插拔的过程中,内部的构件容易产生松脱或者移位而造成接触不良。
故,如何通过结构设计的改良,来克服上述的缺陷,已成为该领域所欲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其中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包括一壳体与两个导电连接件。壳体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口而另一侧开设有一开口。每一导电连接件设置在壳体内部并且连接至少一导电线缆。每一导电连接件包括一导电端子、一线缆连接件以及一端子夹。导电端子设置在壳体内部,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导电端子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以及连接在两个弹片之间的一U型连接部,每一弹片分别包括一基部与多个弹性接触臂,多个弹性接触臂连接于基部的一边,且两个弹片的多个相对的弹性接触臂之间形成一第二插口。线缆连接件连接导电端子与对应的导电线缆,线缆连接件呈垂直弯折且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压接方式连接于导电线缆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耦接于U型连接部。端子夹设置在壳体内部且设置在导电端子的周围,端子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片体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使端子夹呈一ㄇ字型结构且端子夹的侧边形成一相对板状连接部的导引口,且两个片体以朝向彼此的方向弯折并且形成一第三插口,且第三插口邻近第二插口。当两个导电连接件由开口插入而组装于壳体内部时,两个导电端子的第二插口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插口,且每一导电端子的第二插口与对应的第一插口相连通。
优选地,当导电端子未组装于端子夹时,第二插口的宽度小于第三插口的宽度。
优选地,壳体还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侧壁以及一第四侧壁,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两个导引件,每一导引件包括一滑槽与设置在滑槽的一端的一凸块,第二侧壁设有两个悬臂件,每一悬臂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连接于第二侧壁而第二端悬空,且第二端的厚度大于第一端的厚度。
优选地,板状连接部抵靠在两个悬臂件的第二端。
优选地,U型连接部设置在其中一滑槽且抵靠在对应的凸块。
优选地,壳体还具有一隔板,隔板设置在壳体内部且连接在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之间,以将壳体内部区隔出一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容置空间,两个导电连接件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与第二容置空间,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止挡块与一第二止挡块,第三侧壁的内侧设有一第三止挡块,第四侧壁的内侧设有一第四止挡块,第一止挡块与第三止挡块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第二止挡块与第四止挡块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
优选地,端子夹还包括两个弯折段,两个弯折段相邻导引口并且分别连接在两个片体;其中,当其中一导电连接件组装于第一容置空间时,端子夹的两个弯折段分别抵靠在第一止挡块与第三止挡块;其中,当另一导电连接件组装于第二容置空间时,端子夹的两个弯折段分别抵靠在第二止挡块与第四止挡块。
优选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盖体,盖体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设有开口的一侧,且当盖体设置在壳体上时,盖体的内侧会抵靠于隔板。
优选地,端子夹还包括两个贯孔,导电端子还具有对应两个贯孔的两个悬臂勾,每一悬臂勾设置在基部与多个弹性接触臂之间;其中,当导电端子由导引口插入端子夹中时,且每一悬臂勾卡设在对应的贯孔中。
优选地,每一悬臂勾的端部具有一倾斜面,倾斜面的延伸方向是沿着导电端子插入端子夹的插入方向向内倾斜。
优选地,U型连接部包括两个条状支臂与一U型支臂,两个条状支臂分别连接于两个弹片的两个基部,U型支臂连接在两个条状支臂的相同侧,且U型支臂与板状连接部分别位于导电连接件的相对两侧。
优选地,导电连接件包括至少一紧固件,两个条状支臂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一通孔,线缆连接件的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条状支臂之间,且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至少一第二通孔位于两个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之间,至少一第二通孔与两个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相连通,导电连接件通过至少一紧固件贯穿至少一第二通孔及两个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以使第二连接部耦接于U型连接部。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其能通过“导电端子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以及连接在两个弹片之间的U型连接部”、“第一连接部以压接方式连接于导电线缆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耦接于U型连接部”以及“端子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以及连接在两个片体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使端子夹呈一ㄇ字型结构且端子夹的侧边形成一相对板状连接部的导引口”的技术方案,以简化电连接器组件内部组件数量及组装步骤,并且提升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在组装后的结构强度,使其不容易在多次使用后造成内部组件的松脱或移位。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件连接导电线缆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夹的立体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导电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8为图7的VIII-VIII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7的IX-IX剖面的剖面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移除盖体后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公开有关“电连接器组件”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本实用新型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进行各种修改与变更。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应当可以理解的是,虽然本文中可能会使用到“第一”、“第二”、“第三”等术语来描述各种元件,但这些元件不应受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主要是用以区分一元件与另一元件。另外,本文中所使用的术语“或”,应视实际情况可能包括相关联的列出项目中的任一个或者多个的组合。
实施例
首先参阅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Z,其包括一壳体1以及两个导电连接件2。壳体1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口101而另一侧开设有一开口102。两个导电连接件2可由开口102中插入且设置在壳体1内部,并且每一导电连接件2连接至少一个导电线缆S。每一导电连接件2包括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一导电端子21、一线缆连接件22以及一端子夹23,线缆连接件22的两端分别连接导电线缆S与导电端子21,端子夹23则卡接在导电端子21。
参阅图1与图2所示,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壳体的立体示意图。壳体1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壁11与一第二侧壁12,以及设置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侧壁13以及一第四侧壁14。第一侧壁11的内侧设有两个导引件15。每一导引件15包括一滑槽151与设置在滑槽151的一端的一凸块152。第二侧壁12设有两个悬臂件16,且两个悬臂件16分别与两个导引件15相对设置。进一步来说,第一侧壁11、第二侧壁12、第三侧壁13以及第四侧壁14共同形成壳体1,壳体1内部具有一中空腔体,可容置两个导电连接件2。进一步来说,壳体1还具有一隔板17,隔板17设置在壳体1内部且连接在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之间,以将壳体1内部区隔出一第一容置空间A1与一第二容置空间A2,两个导电连接件2分别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A1与第二容置空间A2。须说明的是,从开口102的方向来看,隔板17的高度高于第三侧壁13与第四侧壁14而几乎与第一侧壁11与第二侧壁12等高。此外,壳体1还具有分别设置在第三侧壁13与第四侧壁14的两翼部132、142,两翼部132、142分别设有螺丝孔,可供插设螺丝件以将电连接器组件Z固定在适当位置。
参阅图1与图3所示,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导电端子21设置在壳体1内部,导电端子21为一体成型,导电端子21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211以及连接在两个弹片211之间的一U型连接部212,每一弹片211分别包括一基部2111与多个弹性接触臂2112,多个弹性接触臂2112连接于基部2111的一边。由于两个弹片211相对设置,因此两个弹片211的多个相对的弹性接触臂2112也相对设置,也就是其中一弹片211的多个弹性接触臂2112与另一弹片211的多个弹性接触臂2112之间相对设置,且多个相对设置的弹性接触臂2112之间形成一第二插口201。
参阅图1与图4所示,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线缆连接件连接导电线缆的示意图。线缆连接件22连接导电端子21与对应的导电线缆S,线缆连接件22呈垂直弯折且包括第一连接部221与第二连接部222。第一连接部221以压接方式连接于导电线缆S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22耦接于U型连接部212。具体来说,导电线缆S是由导线本体S2与包覆导线本体S2的绝缘材S1构成,而导电线缆S连接第一连接部221的一端则是去除绝缘材S1而裸露出导线本体S2,也就是以导线本体S2连接第一连接部221。
参阅图1与图5所示,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端子夹的立体示意图。端子夹23设置在壳体1内部且设置在导电端子21的周围,端子夹2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231以及连接在两个片体231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232。因此,如图5所示,若由上而下(往负Z轴的方向)视之,端子夹23基本上是呈一ㄇ字型结构,而端子夹23的侧边形成一相对板状连接部232的导引口202。此外,两个片体231由上而下(往负Z轴的方向)的方向延伸时,也有以朝向彼此的方向弯折并且形成一第三插口203。
接着,一并参阅图3至图6所示,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导电连接件的立体示意图。端子夹23还包括两个贯孔230,导电端子21还具有对应两个贯孔230的两个悬臂勾213,每一悬臂勾213设置在基部2111与多个弹性接触臂2112之间。由此,当导电端子由导引口插入端子夹中时,且每一所述悬臂勾卡设在对应的所述贯孔中。进一步来说,每一悬臂勾213的端部具有一倾斜面2131,倾斜面2131的延伸方向是沿着负X轴的方向向内倾斜。当导电端子21组装于端子夹23时,导电端子21由导引口202插入端子夹23中。更进一步来说,导电端子21是沿着负X轴方向由导引口202插入端子夹23中。换言之,悬臂勾213的倾斜面2131的延伸方向是沿着导电端子21插入端子夹23的插入方向向内倾斜,或者说倾斜面2131沿着正X轴方向向外扩展,即两个悬臂勾213的两个倾斜面2131之间的距离沿着正X轴方向由窄变宽。由此,当导电端子21插入端子夹23时能够较为平顺,减少端子夹23的两个基部2111与两个悬臂勾213的端面之间的阻力。另外,当导电端子21插入端子夹23时,第三插口203邻近第二插口201。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导电端子21尚未组装于端子夹23时,第二插口201的宽度小于第三插口203的宽度。第二插口201的宽度可定义为相对的两个弹性接触臂2112的两个接触区2113之间的距离加上两个弹性接触臂2112本身的厚度。第三插口203的宽度可定义为两个片体231朝向彼此的方向弯折时,两个片体231之间的最近距离。换言之,由于导电端子21尚未组装于端子夹23时,第二插口201的宽度即小于第三插口203的宽度,因此在组装于端子夹23时,导电端子21并不会特别撑开端子夹23,而端子夹23也不会特别对导电端子21的两侧施加正向力以夹紧导电端子21。相较之下,现有技术中的端子夹本身具有弹性,使得端子夹与导电端子相组装时,端子夹会对导电端子的两侧加正向力以夹紧导电端子,而这会进一步造成组装时的困难。换言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21与端子夹23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较容易组装。
承上述,导电端子21的U型连接部212包括两个条状支臂2121与一U型支臂2122,两个条状支臂2121分别连接于两个弹片211的两个基部2111,U型支臂2122连接在两个条状支臂2121的相同侧,且U型支臂2122与板状连接部232分别位于导电连接件2的相对两侧。导电连接件2包括至少一紧固件24,两个条状支臂2121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一通孔2120,线缆连接件22的第二连接部222设置在两个条状支臂2121之间,且第二连接部222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2220,至少一第二通孔2220位于两条状支臂2121的至少一第一通孔2120之间且相连通。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条状支臂2121设有至少一第一通孔2120,而位于两个条状支臂2121之间的第二连接部222也对应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2220。导电连接件2通过一紧固件24贯穿相连通的至少一第一通孔2120以及位于两个第一通孔2120之间的第二通孔2220,以使第二连接部222固接于U型连接部212。本实用新型不以紧固件24的类型为限,举例来说,紧固件24可为一铆钉,导电连接件2通过至少一铆钉贯穿至少一第二通孔2220及至少两个第一通孔2120,以使第二连接部222固定于U型连接部212。此外,在未经压接前,线缆连接件22的第一连接部221是呈一向两侧张开的翼状结构,导电线缆S的一端所裸露出的导线本体S2会接触且置于第一连接部221上。接着,第一连接部221向两侧张开的翼状结构向内弯折并且包覆该裸露出的导线本体S2并进行压接程序,以使导电连接件2物理接触以电性连接导电线缆S。接着,请参阅图6与图10所示,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移除盖体后的立体示意图。当两个导电连接件2由开口102插入而组装于壳体1内部时,两个导电端子21的第二插口201分别对应两个第一插口101,且每一导电端子21的第二插口201与对应的第一插口101相连通。
接着,请参阅图7至图9所示,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VIII-VIII剖面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7的IX-IX剖面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组件Z还包括一盖体3,盖体3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1设有开口102的一侧,且当盖体3设置在壳体1上时,盖体3的内侧会抵靠于隔板17,也就是说,第一容置空间A1与第二容置空间A2彼此不连通,而连接于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A1与第二容置空间A2的导电连接件2的两个导电线缆S则是分别由电连接器组件Z的两侧边的侧向开口103伸出。此外,如图8所示,隔板17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止挡块171与一第二止挡块172,第三侧壁13的内侧设有一第三止挡块131,第四侧壁14的内侧设有一第四止挡块141。第一止挡块171与第三止挡块131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A1,第二止挡块172与第四止挡块141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A2。如图9所示,每一悬臂件16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161与一第二端162,第一端161连接于第二侧壁12而第二端162悬空,且第二端162的厚度大于第一端161的厚度。进一步来说,悬臂件16的自由端向内凸出。
承上述,并请同时参阅图5,端子夹23还包括两个弯折段233,两个弯折段233相邻导引口202并且分别连接在两个片体231。当其中一导电连接件2组装于第一容置空间A1时,端子夹23的两个弯折段233分别抵靠在第一止挡块171与第三止挡块131,板状连接部232抵靠在两个悬臂件16中对应的第二端162,U型连接部212设置在第一容置空间A1内的滑槽151且抵靠在对应的凸块152;当另一导电连接件2组装于第二容置空间A2时,端子夹23的两个弯折段233分别抵靠在第二止挡块172与第四止挡块141,同样地,板状连接部232抵靠在两个悬臂件16中对应的第二端162,U型连接部212设置在第二容置空间A2内的滑槽151且抵靠在对应的凸块152。
实施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电连接器组件Z,其能通过“导电端子21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211以及连接在两个弹片211之间的U型连接部212”、“第一连接部221以压接方式连接于导电线缆S的一端,第二连接部222耦接于U型连接部212”以及“端子夹23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231以及连接在两个片体231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232,使端子夹23呈一ㄇ字型结构且端子夹23的侧边形成一相对板状连接部232的导引口202”的技术方案,以简化电连接器组件内部组件数量及组装步骤,并且提升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在组装后的结构强度,使其不容易在多次使用后造成内部组件的松脱或移位。
进一步来说,每一悬臂勾213的端部具有一倾斜面2131,倾斜面2131的延伸方向是沿着负X轴的方向向内倾斜,倾斜面2131沿着正X轴方向向外扩展,即两个悬臂勾213的两个倾斜面2131之间的距离沿着正X轴方向由窄变宽。由此,当导电端子21插入端子夹23时能够较为平顺,减少端子夹23的两个基部2111与两个悬臂勾213的端面之间的阻力。另外,当导电端子21插入端子夹23时,第三插口203邻近第二插口201。
更进一步来说,在本实用新型中,当导电端子21尚未组装于端子夹23时,第二插口201的宽度小于第三插口203的宽度。由于导电端子21尚未组装于端子夹23时,第二插口201的宽度即小于第三插口203的宽度,因此在组装于端子夹23时,导电端子21并不会特别撑开端子夹23,而端子夹23也不会特别对导电端子21的两侧施加正向力以夹紧导电端子21。相较之下,现有技术中的端子夹本身具有弹性,使得端子夹与导电端子相组装时,端子夹会对导电端子的两侧加正向力以夹紧导电端子,而这会进一步造成组装时的困难。换言之,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电端子21与端子夹23的设计能够让使用者较容易组装。
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
一壳体,所述壳体的相对两侧中的一侧开设有两个第一插口而另一侧开设有一开口;以及
两个导电连接件,每一所述导电连接件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并且连接至少一导电线缆,每一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
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所述导电端子为一体成型,所述导电端子包括相对的两个弹片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弹片之间的一U型连接部,每一所述弹片分别包括一基部与多个弹性接触臂,多个所述弹性接触臂连接于所述基部的一边,且两个所述弹片的多个相对的所述弹性接触臂之间形成一第二插口;
一线缆连接件,连接所述导电端子与对应的所述导电线缆,所述线缆连接件呈垂直弯折且包括一第一连接部与一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压接方式连接于所述导电线缆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耦接于所述U型连接部;以及
一端子夹,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设置在所述导电端子的周围,所述端子夹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片体以及连接在两个所述片体的相同侧之间的一板状连接部,所述端子夹的侧边形成一相对所述板状连接部的导引口,且两个所述片体以朝向彼此的方向弯折并且形成一第三插口,且所述第三插口邻近所述第二插口;
其中,当所述导电端子组装于所述端子夹时,所述导电端子由所述导引口插入所述端子夹中;
其中,当两个所述导电连接件由所述开口插入而组装于所述壳体内部时,两个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插口分别对应两个所述第一插口,且每一所述导电端子的所述第二插口与对应的所述第一插口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导电端子未组装于所述端子夹时,所述第二插口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三插口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相对的一第一侧壁与一第二侧壁,以及设置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且相对的一第三侧壁以及一第四侧壁,所述第一侧壁的内侧设有两个导引件,每一所述导引件包括一滑槽与设置在所述滑槽的一端的一凸块,所述第二侧壁设有两个悬臂件,每一所述悬臂件具有相对的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侧壁而所述第二端悬空,且所述第二端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一端的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板状连接部抵靠在两个所述悬臂件的所述第二端。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连接部设置在其中一所述滑槽且抵靠在对应的所述凸块。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具有一隔板,所述隔板设置在所述壳体内部且连接在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之间,以将所述壳体内部区隔出一第一容置空间与一第二容置空间,两个所述导电连接件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所述隔板的两侧分别设有一第一止挡块与一第二止挡块,所述第三侧壁的内侧设有一第三止挡块,所述第四侧壁的内侧设有一第四止挡块,所述第一止挡块与所述第三止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二止挡块与所述第四止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置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夹还包括两个弯折段,两个所述弯折段相邻所述导引口并且分别连接在所述两个所述片体;其中,当其中一所述导电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时,所述端子夹的两个所述弯折段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一止挡块与所述第三止挡块;其中,当另一所述导电连接件组装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时,所述端子夹的两个所述弯折段分别抵靠在所述第二止挡块与所述第四止挡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还包括一盖体,所述盖体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壳体设有所述开口的一侧,且当所述盖体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时,所述盖体的内侧会抵靠于所述隔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夹还包括两个贯孔,所述导电端子还具有对应两个所述贯孔的两个悬臂勾,每一所述悬臂勾设置在所述基部与多个所述弹性接触臂之间;其中,当所述导电端子由所述导引口插入所述端子夹中时,且每一所述悬臂勾卡设在对应的所述贯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悬臂勾的端部具有一倾斜面,所述倾斜面的延伸方向是沿着所述导电端子插入所述端子夹的插入方向向内倾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连接部包括两个条状支臂与一U型支臂,两个所述条状支臂分别连接于两个所述弹片的两个所述基部,所述U型支臂连接在两个所述条状支臂的相同侧,且所述U型支臂与所述板状连接部分别位于所述导电连接件的相对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连接件包括至少一紧固件,两个所述条状支臂分别设有相对应的至少一第一通孔,所述线缆连接件的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在两个所述条状支臂之间,且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至少一第二通孔,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位于两个所述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之间,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与两个所述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相连通,所述导电连接件通过所述至少一紧固件贯穿所述至少一第二通孔及两个所述条状支臂的至少一第一通孔,以使所述第二连接部耦接于所述U型连接部。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7202.2U CN215816483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电连接器组件 |
TW110207026U TWM619070U (zh) | 2021-06-08 | 2021-06-18 | 電連接器組件 |
US17/472,698 US11502441B1 (en) | 2021-06-08 | 2021-09-13 |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77202.2U CN215816483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电连接器组件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816483U true CN215816483U (zh) | 2022-02-11 |
Family
ID=7990813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77202.2U Active CN215816483U (zh) | 2021-06-08 | 2021-06-08 | 电连接器组件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502441B1 (zh) |
CN (1) | CN215816483U (zh) |
TW (1) | TWM619070U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46700A (zh) * | 2019-12-20 | 2022-08-02 | 莫列斯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CN115051178A (zh) * | 2021-03-08 | 2022-09-13 | 贝尔威勒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电流传输组件与电流传输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SG187972A1 (en) * | 2010-08-27 | 2013-04-30 | Inventure Renewables Inc | Generation of mixed diisocyanates by phosgenation of soy based methyl amino esters |
US8388389B2 (en) * | 2011-07-07 | 2013-03-05 | Tyco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 Electrical connectors having opposing electrical contacts |
US9065260B2 (en) * | 2012-12-06 | 2015-06-23 | Phoenix Contact Development and Manufacturing, Inc. | Modular electric power distribution system |
US9680236B2 (en) * | 2013-07-08 | 2017-06-13 | Fci Americas Technology Llc | Electrical connector |
CN105830284B (zh) * | 2013-12-06 | 2020-09-15 | 安费诺富加宜(亚洲)私人有限公司 | 用于电力连接的电缆组件 |
CN109510015B (zh) * | 2017-09-15 | 2020-11-06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源连接器和连接器组件 |
DE102019102011A1 (de) * | 2018-02-21 | 2019-08-22 | Weidmüller Interface GmbH & Co. KG | Kontakt- und Busschienenanordnung |
CN111193124B (zh) * | 2018-11-15 | 2021-07-27 | 泰科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 电连接器 |
-
2021
- 2021-06-08 CN CN202121277202.2U patent/CN215816483U/zh active Active
- 2021-06-18 TW TW110207026U patent/TWM619070U/zh unknown
- 2021-09-13 US US17/472,698 patent/US11502441B1/en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393382A1 (en) | 2022-12-08 |
US11502441B1 (en) | 2022-11-15 |
TWM619070U (zh) | 2021-1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849126U (zh) | 背板连接器 | |
US7258565B2 (en) | USB connector assembly | |
CN215816483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112086790B (zh) | 电性端子 | |
KR940022953A (ko) | 전기 커넥터의 단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CN219017947U (zh) | 带有护套的接插转接端子及相应的连接器 | |
CN215184556U (zh) | 电连接器组件 | |
CN215451814U (zh) | 一种浮动式板对板连接器及其母座 | |
CN111834826B (zh) | 电连接器 | |
CN213816642U (zh) | 一种电连接器 | |
CN212626146U (zh) | 连接器 | |
CN210156583U (zh) | 连接端子和电源连接器 | |
CN212968136U (zh) | 导电端子和连接器 | |
CN212848967U (zh) | 一种微型大电流btb连接器母座 | |
CN209896302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1670373U (zh) | 连接器组件 | |
CN211530249U (zh) | 母端电连接器 | |
CN218586514U (zh) | 一种接线端子 | |
CN214542623U (zh) | 电源连接器与连接组件 | |
CN221428044U (zh) | 导体组件及电连接器 | |
CN220306552U (zh) | 端子组件和电连接器 | |
CN217387641U (zh) | 连接器 | |
CN219393788U (zh) | 带有端子防脱位结构的连接器 | |
CN218731917U (zh) | 连接器端子以及连接器 | |
CN211789660U (zh) | 电连接器组件及其公头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