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733564U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733564U CN215733564U CN202121749027.2U CN202121749027U CN215733564U CN 215733564 U CN215733564 U CN 215733564U CN 202121749027 U CN202121749027 U CN 202121749027U CN 215733564 U CN215733564 U CN 2157335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dissipation
- wireless charging
- cavity
- outer frame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40/00—Technologies aiming at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home appliances, e.g. induction cooking or efficient technologies for refrigerators, freezers or dish washers
Landscapes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机构、制冷片、散热机构和无线充电模块,支撑机构包括外框架和第一壳体,外框架通过支撑部支撑第一壳体;制冷片的制冷面贴靠第一壳体设置;散热机构包括散热结构和通风结构,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支撑部背离第一壳体的一侧,第二散热部贴靠发热面设置,通风结构贴靠第二散热部背离发热面的一侧设置;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第一散热部和支撑部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制冷片对第一壳体和手机降温,通过第二散热部和通风结构配合将制冷片上的热量及时排出外框架,同时利用第一散热部对无线充电模块散热,实现更好地对手机降温,提升散热和充电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了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体验,减少手机的充电时间,市面上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功率越来越大。但是无线充电装置的功率越高,其越容易发热,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温度较高,会拉长充电时间,因此,无线充电器的散热成为了其功率提升和缩短充电时间的主要问题点。
但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散热方式主要为通过电子设备的壳体散热;或者相对较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器均采用多个小型风扇的方式,进而通过内部的风扇从外部进风口吸风,在风的流动过程中带走内部结构所产生的热量,从而将热量带出无线充电器。
但是,采用上述方式对无线充电器进行散热时,散热效率低,且对无线充电器的产品外形有较大的局限性;且当环境温度过高时,散热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进而导致无线充电器的充电功率和充电效率均较低,无法长时间支持大功率充电,降低无线充电器的充电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充电装置,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增大高功率充电时长,减小总的充电时长,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
支撑机构,包括外框架和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设置于所述外框架的支撑部上,用于放置手机;制冷片,所述制冷片贴靠所述第一壳体设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的制冷面和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发热面;
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架内的散热结构和通风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于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贴靠所述发热面设置,所述通风结构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背离所述发热面的一侧设置,用于进行气流循环;
无线充电模块,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和所述支撑部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散热结构还包括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位于所述外框架内,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部,另一端连通所述外框架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散热部本体和散热鳍片,所述散热部本体朝向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所述散热鳍片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背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的表面上,并朝向所述散热腔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散热腔的散热口,所述第一散热部、所述散热腔和所述散热口形成散热通道。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结构包括通风腔和容置于所述通风腔中的风扇,所述通风腔位于所述外框架内,连通于所述外框架的表面,所述风扇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通风腔的第一通风口,所述风扇、所述通风腔和所述第一通风口形成通风路径。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内设置有内支架,所述内支架包括底板和设置于所述底板上的支撑组件,所述底板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所述支撑组件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所述风扇容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处,所述通风腔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连通于所述外框架的表面,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通风口。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靠近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所述第三通风口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所述通风腔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之间,所述散热结构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背离所述通风腔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第一壳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隔热腔,所述第一壳体背离所述隔热腔的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手机,所述无线充电模块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的另一部份和所述支撑部背离所述隔热腔的表面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外框架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隔热腔的容置槽,所述第一壳体容置于所述容置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制冷片的制冷面贴靠第一壳体设置以对设置于第一壳体上的手机进行降温,并利用第二散热部和通风结构配合及时将制冷片的发热面上的热量及时排出外框架;同时利用第一散热部对无线充电模块进行散热,更好地在手机充电过程中对手机降温。在制冷片和散热机构的配合设置下,无需设置多个风扇就能实现对第一壳体降温,以及对无线充电模块有效散热,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增大高功率充电时长,提高充电效率,同时节省产品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内支架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线充电装置的外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00-手机;200-电路板;
1-支撑机构;11-外框架;111-支撑部;112-隔热腔;113-安装槽;114-容置槽;12-第一壳体;13-内支架;131-底板;1311-第二通风口;132-支撑组件;1321-第三通风口;1322-第一支撑件;1323-第二支撑件;14-底座;
2-制冷片;21-制冷面;22-发热面;
3-散热机构;
31-散热结构;311-第一散热部;3111-散热部本体;3112-散热鳍片;312-第二散热部;313-散热腔;314-散热口;
32-通风结构;321-通风腔;322-风扇;323-第一通风口;
4-无线充电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零部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零部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包括支撑机构1、制冷片2、散热机构3和无线充电模块4,其中,支撑机构1包括外框架11和第一壳体12,第一壳体12设置于外框架11的支撑部111上,用于放置手机100;制冷片2贴靠第一壳体12设置,具有朝向第一壳体12的制冷面21和背离第一壳体12的发热面22;散热机构3包括设置于外框架11内的散热结构31和通风结构32,散热结构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第一散热部311设置于支撑部111背离第一壳体12的一侧,第二散热部312贴靠发热面22设置,通风结构32贴靠第二散热部312背离发热面22的一侧设置用于进行气流循环;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于第一散热部311和支撑部111之间。
本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装置,通过制冷片2的制冷面21贴靠第一壳体12设置以对设置于第一壳体12上的手机100进行降温,并利用散热机构3的第二散热部312和通风结构32配合及时地将制冷片2的发热面22上的热量及时排出外框架11,具体地,通过第二散热部312能够对制冷片2的发热面22进行直接散热,同时配合通风结构32将该向外框架11内送入冷风,以对第二散热部312进行散热,从而提升制冷片2对第一壳体12的降温效果;此外,还能利用散热结构31的第一散热部311对无线充电模块4进行散热,实现更好地在手机100充电过程中对手机100降温。在制冷片2和散热机构3的配合设置下,实现了对第一壳体12的降温,以及对无线充电模块4有效散热,显著提升散热效率,增大高功率充电时长,减小总的充电时长,提高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效率;同时利用上述部件省去了传统方案中多个风扇结构的设置,有利于减小产品重量,节省产品占用空间。
参见图1,外框架11的支撑部111用于支撑第一壳体12,支撑部111上设置有隔热腔112,第一壳体12背离隔热腔112的表面用于放置手机100,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于散热结构31的另一部份和支撑部111背离隔热腔112的表面之间。通过外框架11的支撑部111上设置有隔热腔112,利用该隔热腔112将无线充电模块4与第一壳体12隔开,隔热腔112的不良导热性能够阻隔无线充电模块4的热量向第一壳体12处传递,避免热量直接传导至手机100背面,提升散热效果和对手机100的充电效率。
参见图1,散热结构31具有散热腔313,散热腔313位于外框架11内,一端连通第一散热部311,另一端连通外框架11的表面,利用散热腔313与外框架11外的空气进行流通,将第一散热部311散出的热量送出外框架11,对无线充电模块4进行散热降温,有利于延长无线充电装置对手机100高功率充电的时长。
可选地,无线充电模块4为无线充电线圈。
参见图1,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散热腔313的散热口314,第一散热部311、散热腔313和散热口314形成散热通道,散热腔313内聚集的气流能够从散热口314流出,通过散热通道将第一散热部311上的热量带走。具体地,散热口314设置有多个,多个散热口314间隔布置于外框架11上,加速散热腔313中的热气流与外界进行流通,增强散热通道的散热效果,提高散热效率。
可选地,第一散热部311可为散热片或散热柱。具体地,参见图2,第一散热部311包括散热部本体3111和散热鳍片3112,散热部本体3111朝向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散热鳍片3112设置于散热部本体3111背离无线充电模块4的表面上,并朝向散热腔313延伸,进而第一散热部311有效利用散热腔313与散热口314与外界进行冷热交换。
参见图1,通风结构32包括通风腔321和容置于通风腔321中的风扇322,通风腔321位于外框架11内,连通于外框架11的表面,风扇322朝向制冷片2贴靠的散热结构31的第二散热部312设置。通过风扇322向第二散热部312和制冷片2吹冷风,经通风腔321向外框架11外部排出热风,从而加速对制冷片2进行降温和散热,从而提升制冷片2对第一壳体12的制冷效果,保证无线充电装置能够长时间的对手机100进行高功率充电。
参见图1,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通风腔321的第一通风口323,风扇322、通风腔321和第一通风口323形成通风路径,以使通风腔321内的气流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及时地将第二散热部312和发热面22上的热量带走。具体地,第一通风口323开设于外壳体11的底座14上,散热口314开设于外壳体11的顶部,使得外壳体11的上下分别形成气流通道,增强散热效果。可选地,第一通风口323设置有多个,多个第一通风口323间隔布置于外框架11的底座14上,进一步加速向通风腔321内流通冷风的速率,提高对第一壳体12的降温及散热效率。
可选地,第二散热部312可为散热片或散热柱。
参见图2至图4,外框架11内设置有内支架13,内支架13包括底板131和设置底板131上的支撑组件132,底板131设置于外框架11的底座14上,且开设有连通于第一通风口323的第二通风口1311,支撑组件132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1321,风扇322容置于第三通风口1321处,通风腔321的一端通过第二通风口1311连通于外框架11的表面,另一端连通于第三通风口1321。通过内支架13与外框架11配合设置,使得制冷片2的发热面22上聚集的热量能够利用容置于第三通风口1321中的风扇322,然后经过通风腔321、第二通风口1311和第一通风口323与外界进行冷热交换。
参见图2至图4,支撑组件132包括第一支撑件1322和第二支撑件1323,第一支撑件1322的一端和第二支撑件1323的一端间隔设置于底板131上,第一支撑件1322的另一端和第二支撑件1323的另一端相连接,第一支撑件1322相对于第二支撑件1323靠近第一壳体12设置,通过第一支撑件1322和第二支撑件1323相互配合在底板131上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便于对散热结构31和电路板200提供支撑。具体地,第三通风口1321设置于第一支撑件1322上,通风腔321位于第一支撑件1322与第二支撑件1323之间,形成稳定地的散热通道,散热结构31安装于第一支撑件1322背离通风腔321的一侧,其中,第二散热部312贴靠第三通风口1321处的风扇322设置,并安装于第一支撑件1322上,以便风扇322快速且直接地通过通风腔321、第二通风口1311、和第一通风口323将第二散热部312上聚集的热量疏散至外框架11外,提升散热效率。具体地,第二支撑件1323背离通风腔321的侧面与外框架11之间形成散热结构31的散热腔313,且第二支撑件1323朝向散热腔313的表面用于放置电路板200,电路板200因工作产生的热量能通过散热腔313和散热口314散出,且第一支撑件1322与第二支撑件1323的连接处朝向散热口314设置,第一散热部311的散热鳍片3112朝向散热腔313延伸,使得第一散热部311有效利用散热腔313与散热口314与外界进行冷热交换。
优选地,第一壳体12为陶瓷材质,具有散热快,硬度高且抗热震效果好。
可选地,支撑板12与外壳体11可一体成型。
参见图2和图5,支撑部111沿垂直于第一壳体12的方向贯通设置有安装槽113,安装槽113连通于外框架11的内部,制冷片2容置于安装槽113中,既便于制冷片2贴装在第二散热部312上,使其制冷面21贴靠于第一壳体12,发热面22贴靠第二散热部312,也有利于通风结构32和第二散热部312对制冷片2进行降温散热。
参见图2和图5,安装槽113与隔热腔112沿第一壳体12间隔设置于支撑部111上,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隔热腔112和安装槽113的容置槽114,第一壳体12容置于容置槽114中,使得第一壳体12的一部分贴靠于隔热腔112,另一部分贴靠于制冷片2的制冷面21,从而实现对第一壳体12同时进行隔热和降温,显著降低第一壳体12以及放置于第一壳体12上的手机100的升温速率,使得手机100保持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机构(1),包括外框架(11)和第一壳体(12),所述第一壳体(12)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1)的支撑部(111)上,用于放置手机(100);
制冷片(2),所述制冷片(2)贴靠所述第一壳体(12)设置,具有朝向所述第一壳体(12)的制冷面(21)和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2)的发热面(22);
散热机构(3),所述散热机构(3)包括设置于所述外框架(11)内的散热结构(31)和通风结构(32),所述散热结构(31)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散热部(311)和第二散热部(312),所述第一散热部(311)设置于所述支撑部(111)背离所述第一壳体(12)的一侧,所述第二散热部(312)贴靠所述发热面(22)设置,所述通风结构(32)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312)背离所述发热面(22)的一侧设置,用于进行气流循环;
无线充电模块(4),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和所述支撑部(11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结构(31)还包括散热腔(313),所述散热腔(313)位于所述外框架(11)内,一端连通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另一端连通所述外框架(11)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部(311)包括散热部本体(3111)和散热鳍片(3112),所述散热部本体(3111)朝向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所述散热鳍片(3112)设置于所述散热部本体(3111)背离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的表面上,并朝向所述散热腔(313)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散热腔(313)的散热口(314),所述第一散热部(311)、所述散热腔(313)和所述散热口(314)形成散热通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结构(32)包括通风腔(321)和容置于所述通风腔(321)中的风扇(322),所述通风腔(321)位于所述外框架(11)内,连通于所述外框架(11)的表面,所述风扇(322)贴靠所述第二散热部(312)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通风腔(321)的第一通风口(323),所述风扇(322)、所述通风腔(321)和所述第一通风口(323)形成通风路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内设置有内支架(13),所述内支架(13)包括底板(131)和设置于所述底板(131)上的支撑组件(132),所述底板(131)上开设有第二通风口(1311),所述支撑组件(132)上开设有第三通风口(1321),所述风扇(322)容置于所述第三通风口(1321)处,所述通风腔(321)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通风口(1311)连通于所述外框架(11)的表面,另一端连通于所述第三通风口(13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132)包括第一支撑件(1322)和第二支撑件(1323),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的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23)的一端间隔设置于所述底板(131)上,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支撑件(1323)的另一端相连接,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相对于所述第二支撑件(1323)靠近所述第一壳体(12)设置,所述第三通风口(1321)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上,所述通风腔(32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与所述第二支撑件(1323)之间,所述散热结构(31)安装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322)背离所述通风腔(321)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1)上设置有隔热腔(112),所述第一壳体(12)背离所述隔热腔(112)的表面用于放置所述手机(100),所述无线充电模块(4)设置于所述散热结构(31)的另一部份和所述支撑部(111)背离所述隔热腔(112)的表面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11)上设置有连通于所述隔热腔(112)的容置槽(114),所述第一壳体(12)容置于所述容置槽(114)中。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9027.2U CN215733564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749027.2U CN215733564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733564U true CN215733564U (zh) | 2022-02-01 |
Family
ID=799907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749027.2U Active CN215733564U (zh) | 2021-07-29 | 2021-07-29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73356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5941A (zh) * | 2021-07-29 | 2021-10-26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2021
- 2021-07-29 CN CN202121749027.2U patent/CN2157335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555941A (zh) * | 2021-07-29 | 2021-10-26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CN113555941B (zh) * | 2021-07-29 | 2024-06-25 | 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932415B (zh) | 一种无线充电器 | |
CN111342511A (zh) |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充电系统 | |
CN209420220U (zh) | 一种手机背夹式散热器 | |
CN112383153B (zh) |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线充电器 | |
JP4039316B2 (ja) | 電子機器の冷却構造 | |
CN112714601A (zh) |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 |
CN112864111B (zh) | 一种用于智能终端的散热结构及智能终端 | |
CN215733564U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CN111835061A (zh) | 一种电子设备无线充电器以及散热器 | |
CN211859633U (zh) | 无线充电底座 | |
CN212323818U (zh) | 充电座和电子设备 | |
CN212392688U (zh) | 无线充电装置以及电子系统 | |
CN220653008U (zh) | 一种可制冷的充电宝 | |
CN212323769U (zh) | 无线充电座 | |
CN211981935U (zh) | 一种带有无线充电的散热保护壳 | |
CN219627381U (zh) | 一种大功率无线充电器及车载充电结构 | |
CN113555941B (zh) | 一种无线充电装置 | |
CN213754110U (zh) | 一种具有冷却装置的无线充电器 | |
CN109803519A (zh) | 一种移动终端散热装置 | |
JP2007265800A (ja) | 充電台 | |
CN212723912U (zh) | 一种笔记本散热器 | |
CN113270922A (zh) | 无线充电设备 | |
CN221010561U (zh) | 一种散热器 | |
JP2004006744A (ja) | 電子機器用冷却装置 | |
CN221488158U (zh) | 一种散热部件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