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15348737U -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348737U
CN215348737U CN202121567438.XU CN202121567438U CN215348737U CN 215348737 U CN215348737 U CN 215348737U CN 202121567438 U CN202121567438 U CN 202121567438U CN 215348737 U CN215348737 U CN 21534873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duct
base
cleaning
air
dry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67438.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杰
朱晓军
奚伟永
谢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Jiangsu Midea Cleaning Applian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67438.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34873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34873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34873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eaning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基座包括底盘、支撑柱、风机、风道件,支撑柱连接在底盘上方,底盘上设有用于向清洁主机出风的干燥风口。支撑柱内设有容纳腔,风机安装在容纳腔内,风道件至少部分位于底盘的底部,风道件的一端伸至支撑柱且连接风机,风道件的另一端延伸至干燥风口。本实用新型的基座,将风机安装在支撑柱内,提高了基座的空间利用率,基座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风机通过风道件向清洁主机的清洁部件吹风,实现清洁部件的快速干燥,避免清洁部件因微生物滋生而发臭。将风道件设置在底盘的底部,可以将风道件做扁平化设计,从而避免将基座加高,有利于减小基座整体的厚重感。

Description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清洁电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清洁系统用于清扫以及清洗地面,实现地面的清洁,清洁主机的清洁组件完成清扫以及清洗地面作业后,需要放置到基座上,可以储放在指定位置。然而,当清洁组件储放在基座内时,可能还需要对应控制清洁组件与基座配合实现一些功能,而现有的清洁系统难以实现。有的方案中给基座增加附加功能后,整体尺寸占地过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清洁系统的基座,所述基座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小,且基座具有干燥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基座的清洁系统。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基座,所述基座包括:底盘、支撑柱、风机、风道件,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方,以在所述清洁系统的清洁主机置于所述底盘上时,所述清洁主机的机身挂靠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向所述清洁主机出风的干燥风口;所述支撑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道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风道件的一端伸至所述支撑柱且连接所述风机,所述风道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干燥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基座,通过将支撑柱设置在底盘的上方,支撑柱可增加基座与清洁主机的接触面积,以起到支撑清洁主机的作用,提高清洁主机的位置稳定性,使得清洁主机能够稳定地进行干燥;将风机安装在支撑柱内形成的容纳腔内,极大地提高基座的空间利用率,保证风机不会占用基座的外部空间,使得本申请的清洁系统的基座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风机通过风道件向清洁主机的清洁部件吹风,可以在清洁部件周围形成高速气流,使得清洁部件表面的水分更快挥发,以实现清洁部件的快速干燥,避免清洁部件因微生物滋生而发臭。将风道件设置在底盘的底部,可以将风道件做扁平化设计,从而避免将基座加高,有利于减小基座整体的厚重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包括从所述风机至所述干燥风口依次设置的风道一段、风道二段和风道三段,所述风道一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道一段的下端向下伸出所述容纳腔,所述风道二段连接所述风道一段的下端,所述风道三段连接在所述风道二段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所述风道三段在朝向所述干燥风口的方向上的过流风积逐渐增加。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一段在向下方向上朝向所述干燥风口倾斜延伸设置,所述风道二段和所述风道三段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干燥风口位于所述风道三段的上方,所述风道件还包括:风道四段,所述风道四段连接在所述风道三段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四段的中间部分竖向设置,所述风道四段的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所述风道四段的上端连通所述干燥风口,所述风道四段的下端连接所述风道三段。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还包括设在所述风道三段内的分流结构。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流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包括:分开加工的第一风道管和第二风道管,所述第一风道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另一部分从所述容纳腔伸至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第二风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密封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为插接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连接有风道密封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风道件内或者所述干燥风口处设有过滤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形成安装口,所述基座还包括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安装口处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风道件的避让缺口。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缺口在所述底盖的一侧形成敞开,所述底盖上沿所述避让缺口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清洁主机,所述清洁主机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通过设置上述基座,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而且能避免将基座加高,有利于减小基座整体的厚重感。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系统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省去底盖后的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基座省去部分结构后的爆炸图。
图5为图4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和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盘、内壳和风道件之间的爆炸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风机和风道件之间的爆炸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清洁系统局部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0、清洁系统;
100、基座;
20、底盘;
211、承载面;212、定位槽;22、干燥槽;23、干燥风口;231、挡水筋;251、卡柱;253、围沿;
30、支撑柱;31、容纳腔;311、宽腔区;312、窄腔区;301、安装口;302、配合口;321、挂筋;322、顶筋;331、电源接口;332、通风口;
40、内壳;401、定位筋;402、凸板区;403、顶壁卡筋;404、底翻边;405、过孔;
50、底盖;501、挡筋;502、卡孔;503、避让缺口;504、支撑筋;
60、控制器;61、电路板;611、充电模块;62、充电接头;621、滑盖;622、接线柱622;63、电源接座;69、电源接头;
70、干燥装置;
71、风机;711、风机进风端;
72、风道件;701、风道一段;702、风道二段;703、风道三段;704、风道四段;705、外凸块;721、第一风道管;7211、风道半壳;722、第二风道管;725、上伸耳;
741、加热器;742、加热控制单元;743、温度检测件;744、隔热层;
78、开关阀;781、挡风板;
900、清洁主机;
910、机身;911、清洗箱;912、手柄;913、污物箱;914、滚轮;
921、封闭腔;
930、清洁部件;931、滚刷;
952、抽吸装置;
970、地拖;971、地拖主体;972、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上”、“下”、“前”、“后”、“左”、“右”、“水平”、“顶”、“底”、“内”、“外”、“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基座100。
需要说明的是,如图1所示,清洁系统1000包括基座100和清洁主机900,清洁主机900用于清洁日常生活环境,例如可以清洁地面、床体、窗帘等。根据使用用途的不同,清洁主机900可以是吸尘器、洗地机、除螨仪等。
清洁主机900具有清洁部件930,清洁部件930可以为图10所示的滚刷931等,也可以是其他类型的清洁部件930。清洁部件930通常设置在清洁主机900的底部,以便于用户手持清洁主机900时利用其底部的清洁主机900拖地等。
可以理解的是,在日常使用清洁主机900时需要将其从基座100上分离,等清洁完毕后可以将清洁主机900置于基座100上,基座100为清洁主机900提供了安放之所。当然随着技术进步,基座100还被赋予了更多功能,例如清洁主机900内设置有蓄电装置(图未示出),清洁主机900用完后置于基座100时,基座100可以为清洁主机900充电;又例如清洁主机900在清洁完成后,可以在基座100上进行自清洁或者自检测等,此时基座100上可以设置辅助元件,以辅助清洁主机900完成上述功能。基座100上功能的增加,意味着基座100上需要增设更多元器件,而这些元器件如何优化装配位置,是基座100结构优化的关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基座100,如图2-图4所示,基座100包括:底盘20、支撑柱30、风机71、风道件72,支撑柱30连接在底盘20上方,以在清洁系统1000的清洁主机900置于底盘20上时,清洁主机900的机身910挂靠在支撑柱30上,底盘20上设有用于向清洁主机900出风的干燥风口23。
如图3所示,支撑柱30内设有容纳腔31,风机71安装在容纳腔31内。即支撑柱30的内部形成中空结构,风机71可安装在支撑柱30的内部。风道件72至少部分位于底盘20的底部,风道件72的一端伸至支撑柱30且连接风机71,风道件72的另一端延伸至干燥风口23。
风机71和风道件72属于干燥装置70的一部分,如此设置风机71和风道件72,风机71不会挤占底盘20的底部空间,这样底盘20无需做得过高,而且可避免污水流入风机71。而将风道件72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风道件72的尺寸约束较小,风道件72可以设置得较薄,这样在底盘20的底部的风道件72不会过高,实现导风的同时,避免将底盘20加高。
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基座100,通过将支撑柱30连接在底盘20的上方,如图2可知,底盘20的面积远大于支撑柱30的面积,底盘20可起到支撑支撑柱30的作用,使得支撑柱30的结构稳定,便于后续支撑清洁主机900。且当清洁主机900的底部置于底盘20上时,清洁主机900的机身910可挂靠在支撑柱30上,位置稳定的支撑柱30可增加基座100与清洁主机900的接触面积,提高清洁主机900的位置稳定性,使得清洁主机900能够稳定地进行干燥。
通过将支撑柱30的内部设置成中空结构,一方面,便于形成容纳腔31;另一方面,可减少支撑柱30的用料,在降低支撑柱30生产成本的同时还可减轻支撑柱30的重量,以实现基座100的轻量化,方便用户搬运或移动基座100,提升用户体验。
支撑柱30内形成的容纳腔31为风机71的设置提供安装空间,极大地提高了基座100的空间利用率,保证风机71不会占用基座100的外部空间,使得本申请的基座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且上述设置,支撑柱30还可起到保护风机71的作用,保证外部物体不会掉落在风机71上对风机71造成损伤,且外部的异物不会掉落在风机71上对风机71造成污染,进而延长风机71的使用寿命。
通过设置向清洁主机900的清洁部件930吹风的风机71,使得本申请的基座100具有用于对清洁主机900的清洁部件930进行干燥的吹风功能,这样,将清洁主机900和基座100结合后,基座100即可实现对清洁主机900的清洁部件930进行干燥处理,避免了清洁部件930因微生物滋生而发臭,延长清洁部件930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且无需人工拆下滚刷进行清洗,提升了用户体验。
可以理解的是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的基座100将风机71安装在容纳腔31内,风道件72主要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极大地提高了基座100的空间利用率,减小基座100的占用空间和厚重感,便于移动。
可选地,底盘20和支撑柱30采用一体成型工艺制成。一体成型工艺保证基座100在装配过程中无需将底盘20和支撑柱30进行前期的焊接或者螺钉连接等机加工工序,有效简化了装配工序,提高了基座100的装配效率。同时,一体成型工艺可有效避免底盘20因前期的机加工导致的变形,有效提高底盘20和支撑柱30的装配精度。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底盘20和支撑柱30也可为两个分体的结构,底盘20和支撑柱30单独加工完成后,支撑柱30可通过焊接、粘接等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盘20上,支撑柱30也可通过螺栓连接、卡扣连接等可拆卸连接的方式连接在底盘20上,使得基座100拆装方便,便于维修、更换。
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干燥槽22位于底盘20的上表面,也可以说底盘20上表面的一部分向下凹入形成了干燥槽22,这样清洁主机900将底部置于底盘20上时,清洁部件930可以伸至干燥槽22内,方便对清洁部件930形成封闭腔921(如图10所示)。
为方便说明,本申请中将底盘20的上表面里支撑清洁主机900底部的部分称为承载面211,当清洁主机900的底部置于承载面211上时,清洁部件930位于干燥槽22处。
具体地,干燥风口23位于干燥槽22的远离承载面211的一侧,即干燥风口23和承载面211分别位于干燥槽22的两侧。干燥槽22相比承载面211要低,清洁部件930放置与干燥槽22内时不易脱出,并且清洁部件930上残留的污物和污水会汇集到干燥槽22处,而不会污染到基座100和地面,可提高基座100的清洁性。
干燥风口23位于干燥槽22的一侧,朝向干燥槽22方向吹风,可以干燥清洁部件930。这种布置形式对清洁部件930的送风量大,可提高基座100的清洁性。
具体地,如图1所示,底盘20的上表面上,一部分为承载面211,用于支撑清洁主机900的底部。底盘20的上表面上位于承载面211的一侧形成下凹的干燥槽22,用于放置清洁部件930。清洁主机900的底部设有滚轮914,底盘20的上表面上位于承载面211的另一侧形成有下凹的定位槽212,滚轮914放置在定位槽212中,可以提高对清洁主机900的定位作用。可选地,定位槽212在朝向干燥槽22的一侧形成凸块,用于卡住滚轮914,以防向前滚动。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基座100具有独立的控制器60,控制器60设置在容纳腔31内,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容纳腔31利用率,而且可以利用支撑柱30保护控制器60,另外支撑柱30上设置元器件时方便与控制器60相连。
具体地,控制器60包括多个电路板61,设置多个电路板61而非一整块电路板,使单个电路板61的面积减小,这样在容纳腔31的有限空间里可以灵活调整各电路板61的位置。而设置一整块电路板,安装在容纳腔31内非常困难,甚至导致支撑柱30占地过大的可能。
具体地,在多个电路板61中,其中一个电路板61为用于取代适配器的充电模块611。
可以理解的是,这里的适配器指的是电源适配器,电源适配器是小型便携式电子设备及电子电器的供电电源变换设备,一般由外壳、电源变压器和整流电路组成,按其输出类型可分为交流输出型和直流输出型。在清洁设备中,适配器主要用于将电源电压调整成清洁设备中各元器件需要的电压。采用传统的集成式适配器(或者说适配器标准件),适配器外形上呈大块头状,或挂在基座上或者拖在地面上。本申请的方案中采用充电模块611充当适配器,可以取销掉传统的适配器,而且充电模块611的体积较小且重量轻,可有效减轻整机重量,且设置在容纳腔31后不会占用容纳腔31内过大面积。实际上这样设置,容纳腔31内还可以放置其他结构,如下文中的风机71和风道件72,且支撑柱30的外形可根据电路板61的面积相应调整,以减小支撑柱30的体积,使得本申请的基座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可选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多个电路板61均竖向设置在容纳腔31内。由图4可知,支撑柱30沿竖向延伸设置在底盘20上,通过将多个电路板61竖向设置在支撑柱30形成的容纳腔31内,保证电路板61在设置的过程中合理利用容纳腔31内的空间,提高支撑柱30的空间利用率,使得支撑柱30内布置的结构紧凑。
而且电路板61上通常安装了诸多电子元器件,竖向设置相对于横向设置而言,安装时的阻力也小,支撑电路板61也较容易。
可选地,如图4所示,多个电路板61沿水平方向平行排布。可以理解的是,单个电路板61外形上大体呈板状,平行排布有利于使多个电路板61占用空间较小,而且有效控制相邻电路板61之间间距,避免磕碰,降低装配难度。
多个电路板61的延伸方向一致,多个电路板61在设置完成后不会接触,提高电路板61的散热效率,以提升控制器60的安全性,且多个电路板61装配完成形成控制器60后,保证控制器60占用较少的空间。
可选地,多个电路板61间隔设置在容纳腔31的相对两侧。多个电路板61之间形成的间隙便于装配下文中的风机71和风道件72,最大化利用容纳腔31内的空间,提升容纳腔31的空间利用率,且间隔设置的电路板61有利于电路板61的散热,提升控制器60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所说的竖向是指基座100的上下方向,如图4所示,支撑柱30沿上下方向延伸,多个电路板61均沿上下方向放置在容纳腔31内;上述所说的水平方向为垂直于竖向的方向,可以是基座100的前后方向,也可以是基座100的左右方向,如图4所示,多个电路板61沿左右方向平行排布。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多个电路板61也可沿前后方向平行排布。
可选地,如图3所示,容纳腔31内对应每个电路板61的相对两侧设有定位筋401。每一侧的定位筋401用于限定一个电路板61的位置,保证电路板61的位置稳定性,位置稳定的电路板61还可延长控制器60的使用寿命,保证基座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板61不会发生晃动而导致磨损或破损,且通过设置定位筋401,当安装电路板61时,可通过定位筋401快速定位电路板61的安装位置,提高电路板61的安装效率,并降低装配难度。
可选地,当电路板61装配完成后,定位筋401的部分结构卡接在电路板61的上,保证电路板61不会发生晃动,以限定电路板61的位置。
可选地,定位筋401形成为槽状,即电路板61两侧的定位筋401形成相互开口的槽状。在电路板61装配的过程中,电路板61两边可以分别插在两侧定位筋401的槽内。定位筋401在限定电路板61位置的同时还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在装配的过程中电路板61不会偏离既定位置,且装配人员可通过定位筋401快速定位电路板61的安装位置,降低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3和图6所示,容纳腔31的底部形成安装口301。安装口301可起到避让的作用,保证安装在容纳腔31内部的控制器60、风机71和风道件72可通过安装口301安装在容纳腔31的内部,降低安装难度。
可选地,如图5所示,基座100还包括可拆卸地配合在安装口301处的底盖50。可拆卸连接可保证支撑柱30和底盖50装拆方便,便于装配或维修设置在容纳腔31内的组件,当控制器60、风机71和风道件72等组件通过安装口301安装在容纳腔31的内部后,将底盖50配合在安装口301处,底盖50和支撑柱30的侧壁配合使得支撑柱30内部形成的容纳腔31为一密闭结构,这样,在使用基座100或移动基座100的过程中,外部物体不会掉落在容纳腔31的内部对容纳腔31内的组件造成损伤,且外部的异物不会掉落在容纳腔31的内部对容纳腔31内的组件造成污染,进而延长控制器60、风机71、风道件72等组件的使用寿命。
需要强调的是,因容纳腔31内设置有电路板61,设置底盖50还可保证水渍不会喷溅到电路板61上,提升控制器60的安全性。
上述所说的底盖50和支撑柱3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螺栓和内螺纹孔的连接,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具体地,如图8所示,底盖50上设有用于避让风道件72的避让缺口503。风道件72卡在避让缺口503内,可以让底盖50对风道件72起到定位、卡固的作用。
更具体地,避让缺口503在底盖50的一侧形成敞开,这样在装配时,可以将风道件72装到至容纳腔31内,且容纳腔31内其他元器件也装配完成后,可以将底盖50盖在安装口301处,此时由避让缺口503套在风道件72上。
可选地,如图8所示,底盖50上沿避让缺口503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504,支撑筋504可以支撑风道件72,而且可以防止外部物体从底盖与风道件72之间的缝隙进入容纳腔31。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4和图8所示,控制器60包括至少一个竖向设置的电路板61,底盖50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延伸的挡筋501,挡筋501止抵在电路板61的下方。挡筋501用于限定一个电路板61的位置,保证电路板61的位置稳定性,且位置稳定的电路板61还可延长控制器60的使用寿命,保证基座100在移动的过程中电路板61不会发生晃动而导致磨损或破损。通过设置挡筋501,并将挡筋501止抵在电路板61的下方,挡筋501和定位筋401配合以分别限定地电路板61上下方向以及左右方向的位置,也就是保证电路板61不会发生竖向以及水平移动,保证电路板61的位置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容纳腔31内还设有用于外套控制器60和风机71的内壳40,内壳40从安装口301装入容纳腔31内。通过设置内壳40,第一方面,内壳40可限定控制器60和风机71的相对位置,保证在基座100移动的过程中,控制器60和风机71不会发生晃动,控制器60和风机71也就不会与相邻设置的组件产生撞击,延长控制器60和风机71的使用寿命;第二方面,内壳40可进一步保证外部物体或异物不会掉落在控制器60和风机71上,内壳40和支撑柱30配合以对控制器60和风机71形成双层保护;第三方面,因风机71在工作的过程中会产生噪音,通过将风机71设置在内壳40内,内壳40还可起到降噪的作用,进而减小基座100在工作时产生的噪音,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需要说明的是,当基座100设置有内壳40时,定位筋401形成在内壳40内用于卡固控制器60。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容纳腔31包括相连的宽腔区311和窄腔区312,宽腔区311和窄腔区312沿第一方向排布,窄腔区312在第二方向上尺寸小于宽腔区311在第二方向上尺寸,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垂直。此时内壳40形成与容纳腔31相适配的形状,内壳40宽处安装在宽腔区311内,内壳40窄处安装在窄腔区312内,从而安装完成后对内壳40形成定位。
在图2示例中,第一方向为前后方向,第二方向为左右方向,即容纳腔31前侧窄形成窄腔区312,容纳腔31后侧较宽形成宽腔区311,内壳40同样也前侧窄、后侧宽。
因控制器60、风机71均安装在容纳腔31内,将容纳腔31设置为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宽腔区311和窄腔区312可增加容纳腔31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保证控制器60、风机71可全部安装在容纳腔31内。且因部分控制器60的面积较大,因此,将宽腔区311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设置为大于窄腔区312在第二方向上尺寸,以将占用面积较大的控制器60装配在宽腔区311内,未放置较大面积控制器60的窄腔区312在第二方向上尺寸较小,保证窄腔区312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也就是保证支撑柱30不会占用过多的空间,使得基座100的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用于区别描述特征,无顺序之分,无轻重之分。
需要强调的是,通过设置在第二方向上尺寸不同的宽腔区311和窄腔区312,将内壳40装配在容纳腔31内,宽腔区311和窄腔区312配合以限定内壳40在容纳腔31内的位置,尤其限定内壳40在容纳腔31内的前后位置,提高内壳40的位置稳定性,以有效保护设置在内壳40内的风机71。
具体地,容纳腔31的底部形成安装口301,内壳40从安装口301装入容纳腔31内。
可选地,如图7和图8所示,内壳40的底部形成有底翻边404,底翻边404与底盘20相连。底翻边404上可设置与底盘20相连的连接孔或连接柱,以提高内壳40与底盘20的连接强度,且底翻边404还可增加内壳40与底盘20的接触面积,将内壳40装配在容纳腔31内,保证内壳40的相对位置稳定。
可选地,如图6和图7所示,底翻边404上设有过孔405,底盘20的底部设有插入过孔405的卡柱251。
当然,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也可在底盘20的底部设置过孔405,在底翻边404上设置插入过孔405的卡柱251。过孔405和卡柱251配合以限定内壳40相对于底盘20的位置。
进一步可选地,如图8所示,底盖50上设有与卡柱251配合的卡孔502,这样可以将底盖50固定在底盘20上。在基座100装配的过程中,先装内壳40,使底盘20底部的卡柱251插入内壳40上的过孔405,并从过孔405伸出。从过孔405伸出的卡柱251再插进卡孔502中,以使得底盘20、内壳40和底盖50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便于装拆基座100,并使得底盘20、内壳40和底盖50三者之间相对位置稳定,因支撑柱30连接在底盘20上,也就形成了底盖50和支撑柱30的可拆卸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2和图4所示,基座100还包括用于对清洁主机900充电的充电接头62。充电接头62主要用于与清洁主机900对接,当充电接头62与清洁主机900对接后,充电接头62可以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保证清洁主机900在使用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有电状态,进一步提升用户体验。
可选地,充电接头62与控制器60之间电连接。控制器60可控制充电接头62通电,以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
可选地,充电接头62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31内,且位于内壳40的上方。也就是说,充电接头62设置在支撑柱30上且部分结构位于容纳腔31内,内壳40主要起到支撑充电接头62的作用,保证充电接头62的位置稳定,能够有效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且将充电接头62的一部分设置在容纳腔31内,充电接头62与控制器60的电连接可得到保护,提高基座100的安全性,并延长基座100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充电接头62占用过少的支撑柱30的外部空间,使得基座100的结构紧凑,便于移动和储存。
需要说明的是,因基座100主要通过充电接头62与清洁主机900对接,因此,清洁主机900上也设置有与充电接头62相对应的接头,通过将充电接头62设置在内壳40的上方,相应地,清洁主机900上的接头也会设置在机身910偏上的位置,这样,在清洁主机900对地面进行清洁时,地面上的水渍或异物不会喷溅到清洁主机900上的接头中,提高清洁主机9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支撑柱30的顶部设有配合口302,充电接头62配合在配合口302处,且位于控制器60的上方。配合口302主要起到避让充电接头62的作用,便于布设充电接头62,以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且在支撑柱30的顶部设置配合口302,将充电接头62安装在配合口302处时,因支撑柱30的内部形成有容纳腔31,保证充电接头62的一部分可位于容纳腔31内,充电接头62与控制器60的电连接可得到保护,提高基座100的安全性,并延长基座100的使用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并且充电接头62占用过少的支撑柱30的外部空间,使得基座100的结构紧凑,便于移动和储存。
需要说明的是,因基座100主要通过充电接头62与清洁主机900对接,因此,清洁主机900上也设置有与充电接头62相对应的接头,通过将充电接头62设置在控制器60的上方,相应地,清洁主机900上的接头高于清洁部件930。这样,在清洁主机900对地面进行清洁时,地面上的水渍或异物不会喷溅到清洁主机900上的接头中,提高清洁主机900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4和图5所示,充电接头62上方设有滑盖621,滑盖621可滑动地设置在支撑柱30上。当清洁主机900置于基座100上时,机身910压在滑盖621上,迫使滑盖621水平滑动,露出充电接头62的接线柱622。
如图6所示,支撑柱30上设有止挡在内壳40上方的顶筋322。顶筋322用于限定内壳40的位置,因支撑柱30的顶部设置有装配充电接头62的配合口302,设置顶筋322可保证内壳40不会从配合口302处伸出,且顶筋322止抵在内壳40上可限定内壳40的位置,保证内壳40在容纳腔31内不会发生晃动。
可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柱30在充电接头62的水平一侧还设有用于挂住清洁主机900的挂筋321。保证当清洁主机900的底部置于底盘20上时,清洁主机900的机身910可挂靠在支撑柱30上,且增加清洁主机900和基座100的接触面积,使得清洁主机900相对于基座100位置稳定,能够有效进行充电和自清洁。
可选地,清洁主机900上设置有与挂筋321配合的挂槽(图未示出)。挂筋321卡在挂槽内,实现清洁主机900和基座100的可拆卸连接,并增加清洁主机900和基座100的连接强度。当需要拿起清洁主机900时,可向上提起清洁主机900。
在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5和图6所示,基座100内还设有与控制器60电连接的电源接座63。电源接座63主要用于和电源电连接,以给予控制器60和充电接头62通电,保证基座100可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
可选地,电源接座63位于支撑柱30内,以充分利用支撑柱30的内部空间,提高支撑柱30的空间利用率,保证电源接座63不会占用基座100的外部空间,使得基座100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且上述设置,支撑柱30还可起到保护电源接座63的作用,保证外部物体不会掉落在电源接座63上对电源接座63造成损伤,且外部的异物不会掉落在电源接座63上对电源接座63造成污染,进而延长电源接座63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源接座63的安全性。
可选地,如图6所示,支撑柱30上设有对应电源接座63的电源接口331,以使电源接头69通过电源接口331插进电源接座63。电源接口331用于避让电源接头69,保证电源接头69可顺利穿过支撑柱30对支撑柱30内的电源接座63进行通电。
可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柱30的侧面设有通风口332。因支撑柱30内设置有风机71,在支撑柱30的侧面设置通风口332主要是起到散热的作用,保证支撑柱30内部的热量可及时散发出,提高基座100的安全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风道件72包括从风机71至干燥风口23依次设置的风道一段701、风道二段702和风道三段703。
风道一段701位于容纳腔31内,风道一段701的下端向下伸出容纳腔31,风道二段702连接风道一段701的下端,风道三段703连接在风道二段702和干燥风口23之间,风道三段703在朝向干燥风口23的方向上的过流风积逐渐增加。
风道一段701的设置使风道件72可以伸进支撑柱30,连通连接风机71以产生气流。风道二段702的设置使风机71产生的气流向下导引后,弯折沿水平方向导引。风道二段702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可以充分利用底盘20的底部的扁平空间。而风道三段703的设置,可以将风机71产生的气流逐渐扩散开,这样可以使风机71吹出的风,覆盖更大范围,有利于使整个干燥槽22内的清洁部件930所受的风力和风速均匀,提高清洁部件930的风干效果。
具体地,如图4所示,风道一段701在向下方向上朝向干燥风口23倾斜延伸设置,倾斜设置一方面便于引导气流在向下流动的同时逐渐朝向水平方向偏转,气流在风道一段701、风道二段702连接处并不是成直角转向,从而有利于减小风阻,降低气流损失。
更具体地,风道二段702和风道三段703均水平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这样可以进一步充分利用底盘20的底部空间。风道三段703还有引导气流扩大过流面积的作用,而且气流在扩大面积时需要一段导引距离,将风道三段703也水平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可充分利用底盘20的底部空间引导气流的扩散,提高气流在干燥风口23处出风的均匀性。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干燥风口23位于风道三段703的上方,风道件72还包括:风道四段704,风道四段704连接在风道三段703和干燥风口23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假设干燥风口23设置在底盘20的底部,干燥风口23的出风方向向上,而清洁部件930正好设置在底盘20上。此时如果干燥风口23恰正对清洁部件930设置,清洁部件930会导致出风阻力过大。而如果干燥风口23不是正对清洁部件930设置,出风不易吹到清洁部件930,出风损失大。而将干燥风口23设置在风道三段703的上方,干燥风口23的出风方向将非常灵活,例如可以将出风方向设置成水平或者大体水平的状态,干燥风口23可以与清洁部件930间隔开一定距离,这样既能减小风阻,又能让出风直吹清洁部件930。
具体地,如图8和图9所示,风道四段704的中间部分竖向设置,风道四段704的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风道四段704的上端连通干燥风口23,风道四段704的下端连接风道三段703。可以理解的是,风道件72如此设置后,气流在风道四段704处相当于出风方向调转了180度。而将风道四段704的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使气流经历两次大体90度的转向,每次转向时通过圆弧过渡,从而有利于气流转向的风力损失。
在一些可选实施例中,风道件72还包括设在风道三段703内的分流结构(图未示出)。这样有利于引导气流进一步扩散,使气流经分流结构分流后,在整个干燥风口23各处的出风量大体都是均衡的。
具体地,分流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流板,分流板的结构非常简单,而且分流板之间的间距大小,可以调控各处的分流量,可控性更强。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所示,风道件72包括:分开加工的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722,将风道件72设置成分开加工的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830,便于加工出复杂形状,有利于将风道件72朝向减小风阻的方向设计,保证风机71产生的风可通过第一风道管721输送至第二风道管830。
第一风道管721的一部分位于容纳腔31内,且另一部分从容纳腔31伸至底盘20的底部,第二风道管722连接在第一风道管721和干燥风口23之间。
具体地,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722之间密封连接,这样既能减小风力损失,而且可以减少漏风情况,漏风减少后可以降低使用产生的噪音。
进一步地,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722之间为插接连接,如第一风道管721的管口插进第二风道管722的管口内,或者第二风道管722的管口插进第一风道管721的管口内,这样二者接触面积大,密封设置非常容易。
当然,本申请的方案不限于此,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722之间也可以采用其他连接方式,例如二者之间采用卡扣连接,或者二者对接后由连接件相连。不管哪种连接方式,第一风道管721和第二风道管722之间可选择连接有风道密封圈(图未示出),由此可以提高风道件72的密封性,减少漏风,从而降低噪音。
在一些实施例中,风机71或者其他部件安装在第一风道管721内,为方便装配,第一风道管721包括两个风道半壳7211,两个风道半壳7211相扣连接。
在本申请的方案中,风道件72内可以设置过滤件,例如在临近干燥风口23处设置过滤件(图未示出),当然过滤件的位置也不限于此,例如直接在干燥风口23处设置过滤件。过滤件的设置可以减少鼠虫等通过风道件72钻入风机71甚至容纳腔31,提高清洁度。
有的方案中,支撑柱30上设有通风口332,通风口332也可设置过滤件,避免鼠虫通过通风口332钻入容纳腔31。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3所示,风机71的风机进风端711,正对控制器60设置。当气流通过风机进风端711进入风机71时,风机进风端711处的气流可对控制器60进行散热,提高控制器60的安全性。
进一步可选地,风机71为离心风机,风机71两侧均有风机进风端711,控制器60分别设置在风机71两侧。离心风机具有通风换气效果好、能耗低、噪音小、维护方便等优点,可有效提高风机71的工作效率,且将控制器60分别设置在风机71两侧,使得一个风机71可同时对多个电路板61进行散热,降低使用成本,并提高电路板61的安全性。
可选地,风机71位于风道件72内。因风道件72和风机71均设置在内壳40内,将风机71设置在风道件72内,可减小风机71占用内壳40的空间,提高内壳40的空间利用率,且风机71排出的气体可直接排出风道件72内。在图4和图8的示例中,风机71为离心风机,离心风机71具有蜗壳和蜗轮,图中仅示出蜗壳未示出蜗轮。当然风机71还包括风机电机,风机电机可设置在蜗壳内或者蜗壳外。
可选地,风机71(风机71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9)邻近内壳40的顶壁设置,如图8所示,内壳40的顶壁还形成有向上拱起的凸板区402,以避让风机71。保证风机71可全部安装在内壳40内,且凸板区402还可限定风机71的位置,尤其限定风机71在内壳40内的左右方向上的位置,保证风机71不会沿内壳40的左右方向移动,提高风机71的位置稳定性,以有效向清洁主机900的清洁部件930吹风。
需要说明的是,因风机71设置在风道件72内,也就是说,内壳40的顶壁上形成的向上拱起的凸板区402可避让风道件72,将风道件72安装在内壳40内,以限定风道件72的位置,保证风道件72不会沿内壳40的左右方向移动。
可选地,结合图7和图8所示,风道件72在相对两侧设有上伸耳725,内壳40的顶壁上设有用于分别卡住两侧上伸耳725的顶壁卡筋403。将风道件72安装在内壳40内,上伸耳725卡接在卡筋940上,上伸耳725和卡筋940配合以限定风道件72相对于内壳40的位置,保证风道件72不会相对于内壳40发生晃动,尤其限定风道件72在内壳40内的前后方向上的位置,保证风道件72不会沿内壳40的前后方向移动,提高风道件72的位置稳定性。
可选地,结合图4和图8所示,控制器60和风机71均高于基座100的底部。使得基座100的底部形成为平面,将基座100放置在地面时,可提高基座100的位置稳定性,保证基座100可稳定地支撑清洁主机900,以对清洁主机900进行充电和清洁。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基座100的干燥装置70还包括加热器741,用于对风机71的出风加热,使清洁部件930能够在热风中快速干燥。
具体地,加热器741位于风道件72内,这样加热器741产生的热量可以集中供应在风道件72内,一方面加热器741被气流降温,避免加热器741温度过高而损坏,另一方面提高热量利用率。
具体地,加热器741的加热控制单元742安装在风道件72内,这样可以就近控制加热器741,而且加热控制单元742还可以得到风道件72的保护。
进一步地,如图8和图9所示,风道件72在对应加热器741的管壁上形成外凸块705,加热控制单元742安装在外凸块705内。外凸块705的设置,使加热控制单元742的位置可以避开风机71出风的风道,从而减少风阻。而且风道件72表面设置外凸块705后,可以利用外凸块705进行安装、定位。例如可以在容纳腔31内设置定位部,在外凸块705配合在定位部上时可以限位。
可选地,如图9所示,干燥装置70还包括:温度检测件743,温度检测件743设在风道件72内,这样可以准确检测过风的温度,使加热器741及时调整加热温度,这样可以得到合适的温度以干燥清洁部件930。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基座100上也可以不设置温度检测件743,利用控制加热时间的方式控制加热温度,或者在清洁主机900上设置温度检测件743,在该温度检测件743反馈的温度传递至控制器60后,控制器60控制加热器741的加热温度。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加热器741位于风道一段701内,且加热器741位于风机71的下方,加热器741位于风道二段702的上方。这样加热器741位于风机71的出风侧,使气流充分吸热后出风。将加热器741位置高于风道二段702,加热器741位置被提高,可避免地面上水浸顺着风道件72漫到加热器741,提高了对加热器741的保护。
当然,本申请中加热器741的位置也可以不限于此,例如可以设置在干燥风口23处,甚至设置在干燥槽22处。
可选地,如图9所示,风道件72与加热器741之间设有隔热层744。隔热层744的设置,有利于将加热器741的热量挡在风道件72内,减少热量通过风道件72的管壁向外传导,提高热量利用率。另外,隔热层744的设置,可避免风道件72的安装加热器741处温度过高,降低老化程度。
进一步可选地,加热器741为加热丝或者加热网,由此成本低,而且布置面积可以设置得较大,这样过流的空气与加热器741的接触面积较大,可以充分提高吸热效果。
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器741还可以采用PTC等,这里不作限制。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干燥风口23处设有开关阀78,干燥装置70启动时开关阀78打开干燥风口23。
通过控制开关阀78打开或关闭干燥风口23,从而控制热风的流通和阻断,可选择性地对清洁部件930送风。当干燥装置70启动时,开关阀78可打开干燥风口23,将热风从干燥风口23送出,当干燥装置70关闭时,开关阀78关闭干燥风口23,这样避免杂物进入干燥风口23,维持干燥风口23内部的清洁性。而且开关阀78的设置,在清洁主机900拿走后可以封住干燥风口23,提高美观度。
本申请的方案中,开关阀78的结构非常灵活。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开关阀78可以与电机或者电动推杆等驱动件相连,这样通过信号控制就能通过驱动件控制开关阀78的动作。驱动件的设置,使开关阀78的开关可以主动控制,而且有的方案中开关阀78打开的幅度也能控制,从而提高对干燥风口23出风的可控性。
例如当开关阀78形成为板体时,可以通过控制板体的角度,调整出风方向,此时开关阀78相当于导风板。
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开关阀78包括转动连接在底盘20上的挡风板781,挡风板78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底盘20上。板状的开关阀78,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占用空间较小。另外,由于挡风板78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底盘20上,挡风板781打开时底部朝向清洁部件930的方向转动,相当于挡风板781与底盘20的上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导风风道。挡风板781可起到导风作用,将热风顺着挡风板781导向清洁部件930,而不会将热风向上方逸散,可提高热风的利用率。
进一步地,挡风板781自由转动连接在底盘20上,且在干燥风口23出风时通过风力吹开挡风板781。也就是说,挡风板781不需要电机、电动推杆等驱动件,挡风板781被热风吹开的,开关阀78为被动阀。这样节省了驱动件的结构,不用设置驱动件可以减小尺寸,而且避免驱动件对风力的阻挡,另外,可以节省成本,也能避免污水污染驱动件导致损坏。
具体地,干燥装置70停机时,挡风板781完全覆盖干燥风口23。即当干燥装置70关闭时,挡风板781将干燥风口23完全遮住,可将干燥风口23内部与外界环境隔绝,阻止灰尘等污染物进入干燥风口23内部,提高基座100的清洁度。
有的实施例中,在无风时挡风板781竖向设置,挡风板781的高度大于干燥风口23的高度。这样设置,一方面便于将干燥风口23完全遮盖住,另一方面挡风板781被吹起时水平尺寸长,有利于将热风送得更远。
有利地,挡风板781在被热风吹起时,挡风板781的自由端(即挡风板781在无风时的下端)搭接在清洁主机900上,甚至可以搭在清洁部件930外部的壳体920上,这样挡风板781配合底盘20的上表面、壳体920,限定出相对较封闭的封闭腔921,有利于将热风直吹该封闭腔921内,从而进一步提高热风利用率。
另外,当挡风板781被吹起时搭在清洁主机900上,清洁主机900对挡风板781起到限位作用,避免在风力变化时挡风板781摇晃不定,从而减少了挡风板781开合时噪音。进一步有利地,挡风板781的高度,大体等于挡风板781的转轴到壳体920的水平距离,这样挡风板781在被吹至水平时,可恰好被壳体920卡住,这样送风的通道较高,送风量大。而且挡风板781的高度不会过长,不会卡死清洁主机900,不影响清洁主机900的拿取。
一般地,挡风板781为软板。使用较软材质的挡风板781,挡风板781被吹起止抵在清洁部件930上时的冲击力较小,并且不会划伤清洁部件930的表面。并且当干燥装置70关闭时,挡风板781落回干燥风口23处的冲击力也较小,不会损坏干燥风口23,提高基座100的整体安全性。另外,较软的挡风板781在搭在清洁主机900上,不易卡住清洁主机900,不影响清洁主机900的拿取。
具体地,如图8所示,底盘20上邻近干燥风口23的下边沿设有挡水筋231。挡水筋231的设置相当于在干燥风口23处设置了门槛,避免污水横流时流进干燥风口23。另外有了挡水筋231后,挡风板781向上回落时容易与挡水筋231相接,更利用封闭干燥风口23。并且挡水筋231设置在干燥风口23的下边,对热风的流出阻碍较小,不会影响干燥工作。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盘20的边缘设有向上延伸的围沿253,围沿253围住承载面211和干燥槽22,干燥风口23设在围沿253上。
围沿253将承载面211和干燥槽22都围住,承载面211在竖直方向上低于基座100,当清洁部件930放置在承载面211上时,围沿253对清洁部件930起到遮挡的作用,使放置在承载面211上的清洁部件930不易脱离底盘20,并且当清洁部件930携带的水太多干燥槽22无法承载时,围沿253还可起到保护作用,使水不会直接流到地面上,造成二次污染。干燥风口23设置在围沿253上在竖直方向上较高,热风吹拂的面积较大,并且污水不易进入。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底盘20上设置有踏板76,踏板76可活动地连接在底盘20上,同时基座100可以具有至少一种功能,踏板76被踩时可以触发基座100切换至少一个功能。
具体地,基座100具有辅助清洁主机900完成的自清洁功能,基座100还具有对清洁主机900上的清洁部件930的干燥功能。踏板76有两个,踩中其中一个时可以触发自清洁功能,踩中另一个时可以触发干燥功能。
在一些具体的示例中,如图10所示,清洁部件930为滚刷931,滚刷931包括辊轴和设置在辊轴表面上的绒毛,辊轴转动并带动绒毛转动,以对地面进行清理。
具体地,干燥风口23主要用于对滚刷931上的绒毛进行干燥处理。使得绒毛上的水分可以均匀地快速挥发,提升对滚刷931表面干燥的效率,抑制微生物滋生,避免滚刷931发臭,并且,不需要拆下滚刷931就可以实现对滚刷931的干燥,减少了用户拆卸滚刷931的动作,降低用户介入程度,提高产品的智能化,并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包括:基座100和清洁主机900,基座100为上述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的基座100,清洁主机900可分离地设置在基座100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通过设置上述基座100,整体结构紧凑、占用空间少,便于移动;而且能避免将基座100加高,有利于减小基座100整体的厚重感。
下面参考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清洁系统1000的结构及工作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清洁系统1000,包括:基座100和清洁主机900,基座100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清洁系统1000的基座100,清洁主机900可分离地设置在基座100上。基座100的结构在上文中已述,这里不再赘述。
通过设置这种基座100,不仅配合清洁主机900完成对清洁部件930的干燥功能,而且基座100结构布局合理,占地面积小,整体也不会太厚重。
图10为一实施例中清洁系统1000中清洁主机900及基座100局部结构的截面结构示意图。该实施例中基座100包括:底盘20、支撑柱30、干燥装置70,干燥装置70包括风机71、风道件72、加热器741。支撑柱30连接在底盘20上方,支撑柱30上设有充电接头。支撑柱30内设有容纳腔,控制器、风机71均安装在容纳腔内。
干燥装置70对滚刷931表面进行干燥处理的同时,滚动驱动装置驱动滚刷931旋转,使得滚刷绒毛上的水分可以均匀地快速挥发,提升对滚刷表面干燥的效率,抑制微生物滋生,避免滚刷发臭,并且,不需要拆下滚刷就可以实现对滚刷931的干燥,减少了用户拆卸滚刷的动作,降低了用户介入程度,提高了产品的智能化,提升了用户体验。
清洁主机900还可以包括清洗箱911和液体泵(图中未示出)。清洗箱911可以用于容纳清洗液,例如清水。液体泵例如水泵的进液口与清洗箱911连通,液体泵的出液口与滚刷931表面连通。液体泵用于向滚刷931表面提供清洗液以对滚刷931上的绒毛进行清洗。
这样的清洁主机900可以用来清洁脏污表面,并且在清洁脏污表面时,可以采用液体泵泵取清洗液来打湿滚刷表面,提高清洁主机的清洁效果。并且,在清洁主机使用完毕后,液体泵可以向滚刷表面提供清洗液,对滚刷上的绒毛进行清洗,避免手动拆卸滚刷进行清洗,提高了用户体验。
示例性地,清洗液可以是清水或添加有消毒液的自来水,也可以是常见的清洁用的液体,此处不作具体限制。
清洁主机900包括地拖970和手柄912,手柄912与地拖970可活动连接。地拖970包括地拖主体971和顶盖972,滚刷931设置在地拖主体971上,顶盖972扣设在滚刷931的上侧。清洗箱911可以设置在手柄912上,手柄912内可以设置清洗管道,液体泵通过清洗管道向滚刷表面提供清洗液,图10中示出了清洗液的流动路线L,液体泵可以设置在清洗箱911中,液体泵泵出的清洗液沿流动路线L喷洒到滚刷表面。
为了更好地对滚刷表面进行清洗,滚动驱动装置还用于在液体泵向滚刷表面提供清洗液的情况下,驱动滚刷旋转。
清洁主机900还可以包括污物箱913和抽吸装置952。抽吸装置952的抽吸口与滚刷931表面连通,抽吸装置952用于抽吸滚刷表面的污物。示例性地,抽吸装置952在液体泵向滚刷提供清洗液的情况下,将滚刷表面产生的污物抽吸到污物箱913中。液体泵向滚刷931提供清洗液对滚刷进行清洗的同时,抽吸装置952工作来抽吸滚刷表面的污物,从而,在清洗滚刷时,产生的污水和颗粒物均可以被抽吸装置952抽吸到污物箱913中,避免污水再次污染滚刷931。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包括:底盘、支撑柱、风机、风道件,所述支撑柱连接在所述底盘上方,以在所述清洁系统的清洁主机置于所述底盘上时,所述清洁主机的机身挂靠在所述支撑柱上,所述底盘上设有用于向所述清洁主机出风的干燥风口;
所述支撑柱内设有容纳腔,所述风机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道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风道件的一端伸至所述支撑柱且连接所述风机,所述风道件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干燥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从所述风机至所述干燥风口依次设置的风道一段、风道二段和风道三段,
所述风道一段位于所述容纳腔内,所述风道一段的下端向下伸出所述容纳腔,所述风道二段连接所述风道一段的下端,所述风道三段连接在所述风道二段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所述风道三段在朝向所述干燥风口的方向上的过流风积逐渐增加。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一段在向下方向上朝向所述干燥风口倾斜延伸设置,所述风道二段和所述风道三段均水平设置在所述底盘的底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干燥风口位于所述风道三段的上方,所述风道件还包括:风道四段,所述风道四段连接在所述风道三段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四段的中间部分竖向设置,所述风道四段的上下两端朝向同一侧弯曲,所述风道四段的上端连通所述干燥风口,所述风道四段的下端连接所述风道三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还包括设在所述风道三段内的分流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结构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分流板。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包括:分开加工的第一风道管和第二风道管,所述第一风道管的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另一部分从所述容纳腔伸至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第二风道管连接在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干燥风口之间,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密封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为插接连接,和/或,所述第一风道管和所述第二风道管之间连接有风道密封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件内或者所述干燥风口处设有过滤件。
11.根据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腔的底部形成安装口,所述基座还包括可拆卸地配合在所述安装口处的底盖,所述底盖上设有用于避让所述风道件的避让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缺口在所述底盖的一侧形成敞开,所述底盖上沿所述避让缺口形成有向上延伸的支撑筋。
13.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所述基座为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清洁系统的基座;
清洁主机,所述清洁主机可分离地设置在所述基座上。
CN202121567438.XU 2021-07-09 2021-07-09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Active CN21534873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7438.XU CN215348737U (zh) 2021-07-09 2021-07-09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67438.XU CN215348737U (zh) 2021-07-09 2021-07-09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348737U true CN215348737U (zh) 2021-12-31

Family

ID=79608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67438.XU Active CN215348737U (zh) 2021-07-09 2021-07-09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34873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424446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CN101164484B (zh) 紧凑式真空清洁装置
CN109638674A (zh) 一种节能型电力装置用防尘散热系统
CN113243856B (zh) 具有收纳装置的基站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15820817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
CN215348746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
CN217354690U (zh) 一种泵站电气信息化自控专用装置
CN215348737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CN215348712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及清洁系统
CN113413098B (zh) 清洁系统
CN215937242U (zh) 清洁系统及清洁设备
CN215348747U (zh) 清洁系统的基座
KR100869822B1 (ko) 배기환류형 청소로봇
CN101721165A (zh) 一种真空吸尘器
CN212462375U (zh) 一种便携式安防配电柜
CN219166300U (zh) 清洁装置
CN208257551U (zh) 一种电机防尘装置
CN218606448U (zh) 清洁设备及清洁系统
CN221949739U (zh) 一种用于表面清洁机的污水收集装置及表面清洁机
CN221044889U (zh) 冷却结构及清洁设备
CN214965185U (zh) 具有收纳装置的基站设备及表面清洁系统
CN210842884U (zh) 一种吸尘扫把
CN221844585U (zh) 清洁设备
WO2024032667A1 (zh) 基站及清洁系统
CN215502759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