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80064U -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 Google Patents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80064U CN214380064U CN202022494983.2U CN202022494983U CN214380064U CN 214380064 U CN214380064 U CN 214380064U CN 202022494983 U CN202022494983 U CN 202022494983U CN 214380064 U CN214380064 U CN 21438006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module
- resistor
- battery pack
- controller
- switch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电池包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该电路包括与电池包第一端连接的控制器、与控制器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模块,以及连接于电池包第二端和充电端口之间的开关模块;泄放模块的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泄放模块的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导通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工作;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截止断开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对开关模块进行放电。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用户使用携带电池包的电动设备,其中为实现对电池包充放电的有效控制,通常在电池包中加入BMS,使得可对充电时的电流电压以及温度进行检测及控制,实现对电池包的有效保护。
然而在充电回路采用低边控制的BMS方案中,充电功率MOS采用NMOS管,其MOS管的源极S与充电器的充电负端C-相连,其栅极G由BMS控制,为防止电流倒灌,BMS控制驱动电路会串接整流二极管,即当BMS控制关闭充电功率MOS时,此时栅极电荷无法通过原驱动电路快速泄放,特别是在大电流充电的电池包中,其需要BMS的充电功率MOS能在充电过流情况下能快速切断充电回路,充电功率MOS会采用并联方式使用,并联后充电功率MOS的GS电容增大,电池包在大电流充电发生异常时,使得关闭充电功率MOS的时间会延长,导致充电功率MOS发热、烧坏。
现有由于充电功率MOS的栅极G由BMS控制,充电功率MOS管的源极S与充电器的充电负端C-连接,使得充电功率MOS的GS两端不共同一个地,此时充电功率MOS的GS端进行电荷泄放时无法与BMS形成泄放回路,现有通常在充电功率MOS的GS端添加三极管进行电荷泄放,但是其泄放速度较慢容易造成充电功率MOS的损坏,以及不受BMS的控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旨在解决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所述电路包括:
与电池包第一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模块,以及连接于电池包第二端和充电端口之间的开关模块;
所述泄放模块的输入侧与所述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所述泄放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
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所述泄放模块停止工作;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截止断开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所述泄放模块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放电。
更进一步地,所述电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泄放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防反模块;
所述防反模块为防反流二极管,所述防反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防反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泄放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泄放模块包括:
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单元,用于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放电;及
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泄放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相应信号控制所述泄放单元的工作状态;
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泄放单元和所述防反模块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泄放单元包括:隔离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正极、及所述开关模块与充电端口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负极、及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防反模块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供电端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场效应管、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泄放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八电阻、及第九电阻;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电池包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防反模块和所述泄放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泄放模块和充电端口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泄放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模块及所述防反模块相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调试电阻。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包保护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电池包以及上述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
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动设备,所述电动设备包括上述所述的电池包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由于设置与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及泄放模块,由于泄放模块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其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使得其泄放模块受控于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工作从而进行充电时,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对开关模块的放电;当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不工作从而不充电时,其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泄放模块将开关模块中电荷进行快速泄放,实现了开关模块的快速安全放电,使得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泄放模块连接的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开关模块连接的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控制器连接的电路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泄放模块连接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与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及泄放模块,由于泄放模块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其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使得其泄放模块受控于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工作从而进行充电时,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对开关模块的放电;当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不工作从而不充电时,其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泄放模块将开关模块中电荷进行快速泄放,实现了开关模块的快速安全放电,使得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的模块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相关的部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包括:
与电池包第一端连接的控制器20、与控制器20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模块30,以及连接于电池包第二端和充电端口之间的开关模块40;
泄放模块30的输入侧与控制器20形成控制回路,泄放模块30的输出侧与开关模块40形成放电回路;
控制器20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40导通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泄放模块30停止工作;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开关模块40截止断开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泄放模块30对开关模块40进行放电。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池包上设有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其中本实施例中具体实施时,该电池包第一端为电池包正端BAT+,电池包第二端为电池包负端BAT-,该充电端口用于连接充电器,放电端口用于连接负载,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该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即可以为同口设置,也可以为异口设置,也即当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同口设置时,则该端口连接充电器时作为充电端口使用,该端口连接负载时作为放电端口使用。其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的设置方式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定。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充电端口包括充电正端C+和充电负端C-,放电端口包括放电正端P+和放电负端P-。连接时,电池包正端BAT+与该充电正端C+和放电正端P+连接,其电池包负端BAT-与充电负端C-及放电负端P-之间连接有开关模块40,此时开关模块40可控制电池包与充电器之间的连通状态。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泄放模块30分别与控制器20、及开关模块40连接,用于根据控制器20的控制相应的对开关模块40的放电状态进行控制,其中,需要指出的是,该泄放模块30采用隔离开关,其本实施例中,具体使用时,其隔离开关可以采用光耦,此时该泄放模块30输入侧与控制器20连接,输出侧与开关模块40连接,同时该输出端还与充电负端C-连接。其泄放模块30受控于控制器20,用于获取到控制器20的控制信号时,将开关模块40的电荷进行泄放。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开关模块40连接于电池包负端BAT-与充电负端C-之间,且开关模块40还与泄放模块30连接,其开关模块40用于根据控制器20的控制相应的驱动电池包负端BAT-与充电负端C-间的连通状态,以使控制电池包是否受充电器充电。其中开关模块40采用功率MOS管。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控制器20与泄放模块30连接;工作时,当充电器连接充电端口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此时控制器20相应的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此时驱动开关模块40连通电池包及充电端口,且控制泄放模块30停止工作,相应的充电器的电流通过充电正端C+流至电池包正端BAT+,并通过电池包负端BAT-及开关模块40后流至充电负端C-,实现充电回路的导通,使得充电器对电池包进行充电。
当充电器充电过流需要停止充电时,此时控制器20相应的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此时控制开关模块40断开电池包及充电端口,且控制泄放模块30进行工作对开关模块40中的电荷进行放电,使得充电器停止对电池包进行充电,同时由于泄放模块30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受控于控制器20,且输出侧可实现对开关模块40的控制,使得开关模块40在电荷放电时可控,同时通过设置的泄放模块30,使得可对开关模块40进行快速放电,避免由于现有放电时间过长所导致的对开关模块40的损坏。
进一步地,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电池包保护电路中控制器直接与电池包正端BAT+连接,并通过电池包所提供的供电进行工作。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中,该电池包保护电路还可以包括电源模块,电源模块一端与电池包正端BAT+连接,用于将电池包所提供的供电转换为工作供电,且电源模块另一端分别与控制器20及泄放模块30连接,以驱动与其连接的控制器20及泄放模块30正常工作。其中需要指出的是,其电源模块将电池包所提供的供电进行转换出的电压可以为一个电压或多个不同电压,其根据控制器20及泄放模块30的供电要求进行确定,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与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及泄放模块,由于泄放模块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其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使得其泄放模块受控于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工作从而进行充电时,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对开关模块的放电;当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不工作从而不充电时,其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泄放模块将开关模块中电荷进行快速泄放,实现了开关模块的快速安全放电,使得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泄放模块连接的电路图,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该电路还包括分别与控制器20、泄放模块30及开关模块40连接的防反模块50;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防反模块50分别与控制器20、泄放模块30及开关模块40连接,其用于防止开关模块40的电荷倒灌至控制器20而对控制器产生的损坏,具体实施时,其防反模块50可使用整流二极管。
进一步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该泄放模块30包括:
与开关模块40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单元31,用于对开关模块40进行放电;及
分别与控制器20及泄放单元31连接的控制单元32,用于根据控制器20的相应信号控制所述泄放单元的工作状态;
开关模块40分别与泄放单元31和防反模块50连接。
具体实施时,参阅图2-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泄放单元31包括:隔离开关U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及第一稳压二极管Z1;
隔离开关U1的第一端与第一电阻R1一端连接,隔离开关U的第二端与控制单元32连接,隔离开关U1的第三端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1正极、及开关模块40与充电端口C-相连接的一端连接,隔离开关U1的第四端与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1负极、及开关模块40与防反模块50相连接的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另一端与供电端VDD连接。其中,该隔离开关U1具体为光耦,分为输入侧和输出侧,其第一端和第二端为输入侧,第三端和第四端为输出侧,具体其第一端为阳极,其第二端为阴极,其第三端为发射极,其第四端为集电极。其第一电阻R1用于限流,第二电阻R2用于钳位泄放,第一稳压二极管Z1用于稳压、吸收脉冲尖峰电压,避免尖峰电压对开关模块40造成损坏。其供电端VDD可以为电源模块所提供的电源,也可以为其他器件所提供的电源,如控制器所提供的电源,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控制单元32包括:第一场效应管Q1、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二场效应管Q2、第六电阻R6、及第七电阻R7;
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与泄放单元31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二端与第三电阻R3一端和第四电阻R4一端连接,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三端与第三电阻R3另一端均接地,第四电阻R4另一端与第五电阻R5一端及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另一端与供电端VDD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二端与第六电阻R6一端和第七电阻R7一端连接,第二场效应管Q2的第三端与第六电阻R6另一端均接地,第七电阻R7另一端与控制器20连接。其中,第一场效应管Q1和第二场效应管Q2均为NMOS管,其第一端均为漏极,其第二端均为栅极,其第三端均为源极,其第一场效应管Q1的第一端与泄放单元31中隔离开关U1的第二端连接。其中第三电阻R3用于钳位泄放,第四电阻R4用于限流,第五电阻R5用于限流,第六电阻R6用于钳位泄放,第七电阻R7用于限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关模块40包括与第三场效应管Q3、第四场效应管Q4、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
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一端与电池包第二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二端与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第三场效应管Q3的第三端与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三端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二端与第九电阻R9一端连接,第九电阻R9另一端分别与泄放模块30和防反模块50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分别与泄放模块30和充电端口连接。其中,第三场效应管Q3和第四场效应管Q4均为NMOS管,其第一端均为源极,其第二端均为栅极,其第三端均为漏极,其第八电阻R8另一端与隔离开关U1的第四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1负极及防反模块50连接,第四场效应管Q4的第一端与充电端口、隔离开关U1的第三端、第二电阻R2一端及第一稳压二极管Z1正极连接,第八电阻R8及第九电阻R9用于限流。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防反模块为防反流二极管D1,防反流二极管D1的正极与控制器20连接,防反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泄放模块30及开关模块40连接。具体的,该防反流二极管D1的负极与隔离开关U1的第四端、第二电阻R2另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1负极及第八电阻R8另一端连接。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所提出的开关模块40为充放电同口设置,即该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同口设置,该端口连接充电器时作为充电端口使用,该端口连接负载时作为放电端口使用。由于该第九电阻R9分别与泄放模块30及防反模块50连接,此时若进行充电时,其电池包负端BAT-的电可由第三场效应管Q3的体二极管流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漏极,其控制器20输出高低电平并通过防反流二极管D1后驱动第四场效应管Q4的导通状态,以使得控制电池包是否受充电器充电。
可以理解的,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其开关模块40还可以为充放电异口设置,即该充电端口和放电端口异口设置,该充电器连接充电端口对电池包进行充电,该电池包对连接于放电端口的负载进行放电。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其控制器20的具体电路参照图4所示,在此不做赘述。其控制器20的CHG引脚与图2中的第七电阻R7及防反流二极管D1连接,其中,当本实施例中采用电源模块时,则电源模块将电池包中提供的电压转换为供电端VDD的电压,以提供控制器20、泄放单元31及控制单元32正常工作供电。其可采用现有技术中任意可实现电源电压转换的电源模块,其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正常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当充电器连接充电端口对电池包进行充电时,其控制器20输出高电平信号,此时高电平流经防反流二极管D1、第九电阻后至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使得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为高电平,因此相应的驱动第四场效应管Q4导通,此时开关模块40连通电池包负端BAT-与充电负端C-,因此使得充电器实现对电池包的充电。相应的,在泄放模块30中,其控制器20输出的高电平流至第七电阻R7,因此使得第二场效应管Q2导通,使得第五电阻R5通过第二场效应管Q2接地,因此使得第四电阻R4处为低电平,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1截止,此时相应的该隔离开关U1不工作,因此使得泄放模块30不对开关模块40进行电荷泄放。
当充电器对电池包充电过流或其他故障时,其控制器20输出低电平信号,根据上述所述,其开关模块40没有驱动电压进行驱动工作,因此开关模块40断开电池包与充电器之间的连接,使得停止充电器对电池包的充电。但此时开关模块40中的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存在大量电荷需要进行泄放,此时在泄放模块30中,第二场效应管Q2截止,因此使得第一场效应管Q1导通,从而使得隔离开关U1输入侧导通进行工作,此时隔离开关U1输出侧相应的导通,其开关模块40中的第四场效应管Q4、及第九电阻R9与隔离开关U1的输出侧之间形成泄放回路,此时第四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荷可通过隔离开关U1进行快速泄放,使得可以对开关模块40进行快速放电。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中与泄放模块连接的电路图,该第三实施例与第二实施例的电路结构大抵相同,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中,泄放单元31还包括连接于隔离开关U1的第三端与开关模块40及防反模块50相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调试电阻R10。其中调试电阻R10的一端与隔离开关U1的第三端连接,调试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第二电阻R2一端、第一稳压二极管Z1负极及第八电阻R8一端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照图5所示,该电路还包括第一电容C1及第二电容C2。
第一电容C1一端和供电端VDD及第一电阻R1另一端连接,第一电容C1另一端接地,第二电容C2一端与供电端VDD及第五电阻R5另一端连接,第二电容C2另一端接地。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调试电阻R10的电阻值大小可相应的控制开关模块40的泄放速度,通过设置的第一电容C1和第二电容C2使得可对供电端VDD实现滤波以及稳压。
实施例四
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池包保护装置,包括电池包及如实施例一至实施例三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包保护装置,由于在电池包保护电路中设置与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及泄放模块,由于泄放模块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其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使得其泄放模块受控于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工作从而进行充电时,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对开关模块的放电;当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不工作从而不充电时,其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泄放模块将开关模块中电荷进行快速泄放,实现了开关模块的快速安全放电,使得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实施例五
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电动设备,包括如上述实施例四所述的电池包保护装置。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电动设备由于设置与开关模块连接的控制器及泄放模块,由于泄放模块采用隔离开关,其输入侧与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其输出侧与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使得其泄放模块受控于控制器,使得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工作从而进行充电时,同时控制泄放模块停止对开关模块的放电;当控制器驱动开关模块不工作从而不充电时,其控制器相应的控制泄放模块将开关模块中电荷进行快速泄放,实现了开关模块的快速安全放电,使得解决了现有电池包工作过程中对功率MOS管造成损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包括:
与电池包第一端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模块,以及连接于电池包第二端和充电端口之间的开关模块;
所述泄放模块的输入侧与所述控制器形成控制回路,所述泄放模块的输出侧与所述开关模块形成放电回路;
所述控制器输出第一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导通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所述泄放模块停止工作;以及输出第二控制信号时,控制所述开关模块截止断开电池包及充电端口,同时控制所述泄放模块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放电。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还包括分别与所述控制器、所述泄放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防反模块;
所述防反模块为防反流二极管,所述防反流二极管的正极与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防反流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泄放模块及所述开关模块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模块包括:
与所述开关模块连接的采用隔离开关的泄放单元,用于对所述开关模块进行放电;及
分别与所述控制器及所述泄放单元连接的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控制器的相应信号控制所述泄放单元的工作状态;
所述开关模块分别与所述泄放单元和所述防反模块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单元包括:隔离开关、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及第一稳压二极管;
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阻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二端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二电阻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正极、及所述开关模块与充电端口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隔离开关的第四端与所述第二电阻另一端、所述第一稳压二极管负极、及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防反模块相连接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另一端与供电端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括:第一场效应管、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二场效应管、第六电阻、及第七电阻;
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所述泄放单元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三电阻一端和所述第四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三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四电阻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电阻一端及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另一端与供电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六电阻一端和所述第七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六电阻另一端均接地,所述第七电阻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连接。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三场效应管、第四场效应管、第八电阻、及第九电阻;
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一端与电池包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八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三场效应管的第三端与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九电阻一端连接,所述第九电阻另一端分别与所述防反模块和所述泄放模块连接,所述第四场效应管的第一端分别与所述泄放模块和充电端口连接。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放单元还包括连接于所述隔离开关的第三端与所述开关模块及所述防反模块相连接的一端之间的调试电阻。
8.一种电池包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电池包以及如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池包保护电路。
9.一种电动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设备包括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包保护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4983.2U CN214380064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2494983.2U CN214380064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80064U true CN214380064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768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2494983.2U Active CN214380064U (zh) | 2020-11-02 | 2020-11-02 |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80064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067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放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设备及电荷泄放方法 |
WO2024113737A1 (zh) * | 2022-11-30 | 2024-06-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充电器及车辆 |
-
2020
- 2020-11-02 CN CN202022494983.2U patent/CN21438006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142067A1 (zh) * | 2022-01-29 | 2023-08-03 | 东莞新能安科技有限公司 | 放电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设备及电荷泄放方法 |
WO2024113737A1 (zh) * | 2022-11-30 | 2024-06-06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充电电路、充电方法、充电器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4380064U (zh) | 电池包保护电路、装置及电动设备 | |
CN204271698U (zh) | 一种应用于输电线路在线监测系统的电源管理监测装置 | |
CN103346553B (zh) | 一种电子控制器防反接和防继电器线圈短路控制电路 | |
WO2017020782A1 (zh) | 一种电池充放电控制电路及电池充放电系统 | |
CN105048422A (zh) | 开关晶体管压降保持电路及其在锂电池保护电路中应用 | |
CN202513559U (zh) | 一种电池短路保护电路 | |
WO2023016574A1 (zh) | 开关电路、电池管理系统、电池包、用电设备及控制方法 | |
CN201726176U (zh) | 采用双向反接保护的蓄电池充电控制电路 | |
CN111009950A (zh) | 一种过充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
CN111446761A (zh) | 电池供电装置 | |
CN113258640B (zh) | 一种电池的过流保护电路及电源设备 | |
CN212210526U (zh) | 电池供电装置 | |
CN209250277U (zh) | 一种电池的防反向充电电路及电池管理系统 | |
CN219960153U (zh) | 一种电芯保护电路和电芯管理系统 | |
CN103326433A (zh) | 便携式设备供电控制电路及便携式监护仪 | |
CN218300991U (zh) | 防反接的电池充电电路和防反接充电器 | |
CN215185862U (zh) | 户外小型一体化电源用智能直流配电装置 | |
CN211239372U (zh) | 一种电池管理装置以及一种电器装置 | |
CN211744067U (zh) | 一种过充保护电路及充电器 | |
CN105871045B (zh) | 一种用于太阳能控制系统中的充电电路 | |
CN205070409U (zh) | 开关晶体管压降保持电路及应用该压降保持电路的锂电池保护电路 | |
CN210957897U (zh) | 一种电池并联开关控制电路装置 | |
CN210957854U (zh) | 电池储能系统的通讯保护电路及系统 | |
CN203788205U (zh) | 无外加驱动电源的驱动电路 | |
CN201234152Y (zh) | Gps测量仪用锂电池保护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