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363253U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4363253U CN214363253U CN202023099345.7U CN202023099345U CN214363253U CN 214363253 U CN214363253 U CN 214363253U CN 202023099345 U CN202023099345 U CN 202023099345U CN 214363253 U CN214363253 U CN 214363253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hannel
- river
- harbor
- water
- hidde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7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764 in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8595 infiltr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689 soi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41000251468 Actinopterygii Speci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062 sediment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502 supplemen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41001465754 Metazoa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894007 specie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83 surviv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395 bree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88 bree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7 remedi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8400 supply 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包括河道、护坡,河道包括枯水期河道,洪水河床,洪水河床的下方建有暗港,暗港包括暗港舱体,暗港舱体建有第一水道、第二水道,第二水道位于第一河道的下方;暗港舱体设有明渠水道、渗渠水道,渗渠水道内铺设有渗水管,明渠水道连通河道上游水源和暗港舱体。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运行成本低,其能够在保持河道与洪水沉积滩天然状态的同时,又能利用河道自然落差的原理,为河道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物提供逃生及保护,减少洪水伤害;且暗港在枯水期河道断流时,具有为河道补充水源和蓄水的功能,实现对内陆河谷生态系统的保护,以能够使得其生态系统得到快速的自我修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加速被破坏生态系统的恢复,还可以辅助人工措施,为生态系统健康运转服务,而加快恢复则被称为生态修复,"生态恢复"指通过人工方法,按照自然规律,恢复天然的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目标不是要种植尽可能多的物种,而是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一个群落发展成为由当地物种组成的完整生态系统。或者是为当地的各种动物提供相应的栖息环境。
我国的某些内陆河谷经常会在夏季出现洪水期,而在洪水期,水位会增高,水流会卷走或冲击致死大量的无法逃生的鱼类和水生物;冬天或天气干旱时水量锐减,水位下降,河面收缩变窄;一年四季流淌的河水中只留存下了极少数成功逃生的鱼类得以继续生活和繁衍;严重干旱时有些河流甚至会发生断流现象,这会直接影响鱼类生存。而包括鱼类等其他水生动植物的减少,则会进一步影响到相关的陆地的动植物的生存与繁衍,容易造成生态失衡,且通过自然的生态自我修复,需要较长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能够通过对内陆河谷生态系统实施保护,以能够使得其生态系统得到快速的自我修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包括河道、护坡,所述河道包括枯水期河道,所述枯水期河道与护坡之间为洪水河床,
所述洪水河床的下方建有暗港,所述暗港包括暗港舱体,所述暗港舱体建有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河道和暗港舱体,所述第一水道包括第一闸口,所述暗港舱体建有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连通枯水期河道和暗港舱体,所述第二水道设有第二闸口,所述第二水道位于第一水道的下方;所述暗港舱体设有明渠水道、渗渠水道,所述渗渠水道内铺设有渗水管,所述明渠水道连通所述河道上游水源和暗港舱体,所述明渠水道包括第三闸口,所述渗渠水道包括第四闸口。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水道靠近河道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水道靠近河道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的一端。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暗港舱体位于所述洪水河床的洪水冲击滩土层一米以下。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明渠水道与渗渠水道连通暗港舱体的一端位于河道的洪水水位上方,其与洪水水位的距离大于洪水水位的一半。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河道的一端位于枯水期河道上方,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暗港舱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闸口和第四闸口的下方。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第二水道连通河道的一端位于河道的枯期水位的下方。
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描述,所述暗港舱体的内墙壁上设有巢洞。
采取上述技术方案,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科学合理,运行成本低,其能够在保持河道与洪水沉积滩天然状态的同时,又能利用河道自然落差的原理,为河道中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物提供逃生及保护,减少洪水伤害;且暗港在枯水期河道断流时,具有为河道补充水源和蓄水的作用,实现对内陆河谷生态系统的保护,以能够使得其生态系统得到快速的自我修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陆河谷的河道横断面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陆河谷的河道横断面图二;
图中:1-河道;2-枯水期河道;3-洪水河床;4-暗港;41-暗港舱体;5-第一水道;51-第一闸口;6- 第二水道;61-第二闸口;7-渗渠水道;8-明渠水道;9-巢洞;10-护坡;11-洪水水位;12-枯期水位。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内”、“外”、“竖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第二特征”可以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根据图1至图2所示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包括河道1、护坡10,所述河道1包括枯水期河道2,所述枯水期河道2与护坡10之间为洪水河床3,所述的洪水河床3 也可称为洪水漫滩,本实施例中的内陆河谷即为河漫滩河谷,所述洪水河床的下方建有暗港4,所述暗港4包括暗港舱体41,所述暗港舱体41建有第一水道5,所述第一水道5连通河道1和暗港舱体41,所述第一水道5包括第一闸口51,所述暗港舱体41建有第二水道6,所述第二水道6连通枯水期河道2和暗港舱体41,所述第二水道6设有第二闸口,所述第二水道6位于第一水道5的下方;所述暗港舱体41设有明渠水道8、渗渠水道7,所述渗渠水道7内铺设有渗水管,所述明渠水道8连通所述河道1上游水源和暗港舱体41,所述明渠水道8包括第三闸口,所述渗渠水道7包括第四闸口。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道5靠近河道1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41的一端,所述第二水道6靠近河道1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41的一端,所述第一水道5能够为洪水期高水位河道中的鱼类等水生动物提供一个逃生通道,其通过第一水道5逃至具有较为平稳水流环境的暗港舱体41,避免其被洪水冲走。
本实施例中,所述暗港舱体41位于所述洪水河床3的洪水冲击滩土层一米以下,所述的暗港舱体41 修建在洪水冲击滩水层的下方一米以下,在此位置,所修建的暗港舱体41会更为牢固,其不会受到周围土层塌方的风险,不会受到洪水冲击的影响,其上还可以保持原有的地表动植物生态。
在此位置进行暗港舱体的修建,还可对暗港在不影响河道生态的前提进行深度开发,可在其上修建“水上公园”。
本实施例中,所述明渠水道8与渗渠水道7连通暗港舱体41的一端位于河道1的洪水水位11上方,其与洪水水位11的距离大于洪水水位11的一半,本实施例中修建的明渠水道8和渗渠水道7能够为暗港舱体41补充高于洪水水位的生态水源,且其在枯水期可为河道1补充水,为枯水期河道2的生物提供充分的保护。本实施例中的洪水水位为河道将近10年内的洪水期的水位平均高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水道5连通河道1的一端位于枯水期河道2上方,所述第一水道5连通暗港舱体41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闸口和第四闸口的下方,所述第二水道6连通河道1的一端位于河道2的枯期水位12的下方,此设计可确保在枯水期暗港舱体内的水源能够流入枯水期河道,为枯水期河道补充水源。且可在内陆河流生态水质正常时,为鱼类等水生物提供一个自由通往河道或暗港舱体的连通通道。本实施例中的枯期水位为近10年内的枯水期时,枯水期河道水位的平均高度。
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水道5、第二水道6连通暗港舱体的一端修建在暗港舱体41的港壁上。
本实施例中,所述暗港舱体41的内墙壁上设有巢洞9,设置的巢洞可增加暗港舱体的空间,且能为小型的水生动物提供一定的保护。
本实用新型在实施时,在河道的洪水期来临前关闭第三闸门、第四闸门,停止渗渠水道7和明渠水道 8为暗港舱体41提供水源。在洪水来临时,将第一闸口51打开,河道中的鱼类等水生生物可通过第一水道5逃生至水流更为平稳,波动较小的暗港舱体41,通过第一水道5的开通,可为鱼类及生物提供一条逆逃通道,当暗港舱体41内的水位超常时,将第一闸口51进行关闭。当在枯水期时,可打开第二闸口61、第三闸口、第四闸口,通过第二水道6为枯水期河道2提供水源;或在内陆河流生态水质正常时,打开第二闸口61,为鱼类等水生物提供一个自由通往河道1或暗港舱体41的连通通道。当内陆河流中的天然鱼类受到洪灾威胁时,及时关闭第二闸口61,开启第一闸口51。
本实用新型通过明暗结合,高位护坡,清水闸道为内陆河谷生态系统在洪水期和枯水期提供保护,以利于提高其生态修复的速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包括河道、护坡,所述河道包括枯水期河道,所述枯水期河道与护坡之间为洪水河床,
其特征在于,所述洪水河床的下方建有暗港,所述暗港包括暗港舱体,所述暗港舱体建有第一水道,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河道和暗港舱体,所述第一水道包括第一闸口,所述暗港舱体建有第二水道,所述第二水道连通枯水期河道和暗港舱体,所述第二水道设有第二闸口,所述第二水道位于第一水道的下方;所述暗港舱体设有明渠水道、渗渠水道,所述渗渠水道内铺设有渗水管,所述明渠水道连通所述河道上游水源和暗港舱体,所述明渠水道包括第三闸口,所述渗渠水道包括第四闸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靠近河道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的一端,所述第二水道靠近河道的一端低于其靠近暗港舱体的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港舱体位于所述洪水河床的洪水冲击滩土层一米以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明渠水道与渗渠水道连通暗港舱体的一端位于河道的洪水水位上方,其与洪水水位的距离大于洪水水位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河道的一端位于枯水期河道上方,所述第一水道连通暗港舱体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三闸口和第四闸口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道连通河道的一端位于河道的枯期水位的下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暗港舱体的内墙壁上设有巢洞。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99345.7U CN21436325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099345.7U CN21436325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4363253U true CN214363253U (zh) | 2021-10-08 |
Family
ID=77987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099345.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4363253U (zh) | 2020-12-22 | 2020-12-22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4363253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09629A (zh) * | 2020-12-22 | 2021-04-06 | 郝力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
2020
- 2020-12-22 CN CN202023099345.7U patent/CN214363253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609629A (zh) * | 2020-12-22 | 2021-04-06 | 郝力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Sparks | Need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of large rivers and their floodplains | |
Thom | Mangrove ecology and deltaic geomorphology: Tabasco, Mexico | |
WO2021129299A1 (zh) | 一种水雉栖息地近自然恢复方法 | |
CN214363253U (zh)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
Rogers et al. | Structural marsh management effects on coastal fishes and crustaceans | |
Mishra | Living with floods: people's perspective | |
Johnson et al. | Restoring the balance-guidelines for managing floodgates and drainage systems on coastal floodplains | |
CN106638449B (zh) | 一种潮汐湖 | |
Learmonth | Some contrasts in the regional geography of malaria in India and Pakistan | |
CN112609629A (zh) | 一种三级闸式内陆河谷避洪暗港生态保护系统 | |
CN112194254A (zh) | 一种均匀布水的近自然河口湿地建设方法 | |
Cohen et al. | The potential distribution of Chinese mitten crabs (Eriocheir sinensis) in selected waters of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 with US Bureau of Reclamation Facilities | |
Goodhart | The ecology of the Amphipoda in a small estuary in Hampshire | |
KR20000007004A (ko) | 중소하천의 어족(魚族)보호와 양서류(兩棲類)의이동통로를 가진 낙차공과 호안의 시공방법. | |
CN206752402U (zh) | 一种潮汐湖 | |
CN216865235U (zh) | 一种悬臂式生态挡墙 | |
CN109281290A (zh) | 一种内河生态型仿生鱼道网箱护滩结构 | |
CN211621506U (zh) | 一种组合式生态排水渠结构 | |
Pringle | Managing riverine connectivity in complex landscapes to protect ‘remnant natural areas’ | |
Kushlan | The everglades | |
Wester et al. | Coping with water: water management in flood control and drainage systems in Bangladesh | |
CN210177445U (zh) | 增大城市河道蓄水量的调蓄防涝系统 | |
CN209307952U (zh) | 一种内河生态型仿生鱼道网箱护滩结构 | |
Smith |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polychaete Neanthes lighti in the Salinas River Estuary, California, in relation to salinity, 1948-1952 | |
CN218508480U (zh) | 一种兼具蓄水功能的挡土墙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