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937510U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937510U CN203937510U CN201420264621.6U CN201420264621U CN203937510U CN 203937510 U CN203937510 U CN 203937510U CN 201420264621 U CN201420264621 U CN 201420264621U CN 203937510 U CN203937510 U CN 20393751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ybrid vehicle
- motor
- drive
- wheel
- vehicl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485 combus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46 fu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48 power gen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72 regene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62—Hybrid vehicles
Landscapes
- Electric Propulsion And Braking For Vehicles (AREA)
- Arrangement And Driving Of Transmiss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可以包括通过前驱动电机单独驱动的前轮,通过发动机和后驱动电机耦合后驱动的后轮,分别与所述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连接的蓄电池,以及自动变速器和逆变器等部件;本实用新型具有更多样化的混合驱动模式,当地面附着力充分且后轮驱动力足够时,只有后轮驱动,当后轮驱动力不够或地面附着力不足时,前轮也参与驱动,使得整个混合动力汽车进一步满足各种复杂工况对动力输出的要求。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动力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传统汽车一般为内燃机驱动,但是随着能源的匮乏和内燃机汽车对大气的严重污染,推动了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发展。混合动力驱动系统综合了内燃机和电机驱动系统的优点,在大幅度改善能耗和排放的同时,获得内燃机汽车同样的性能,极具市场化前景。但是,现有混合动力汽车包括的无论是串联式、并联式还是混联式,大多只包括一个内燃机和一个电动机,然后将动力进行混合后再去驱动前轮或后轮。这样是混合驱动模式比较单一,无法满足行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工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具有更多样化的混合驱动模式,进一步满足汽车行驶过程中各种复杂工况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包括:用于驱动前轮的前驱动电机;
发动机和后驱动电机,通过动力耦合装置进行耦合;
用于驱动后轮的自动变速器,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蓄电池,分别与所述前驱动电机和后驱动电机连接;
逆变器,所述蓄电池通过所述逆变器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和所述后驱动电机。
可选地,所述动力耦合装置为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驱动电机定子的第一端相连,并且轴心相同;所述后驱动电机定子的第二端与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的输入端相连。
可选地,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后轮的后驱动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入轴之间还设有制动器和离合器。
可选地,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啮合的太阳轮、内行星齿轮、外行星齿轮以及齿圈;所述齿圈分别与所述制动器和离合器连接。
可选地,所述自动变速器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驱动轴之间设有后差速器。
可选地,所述前驱动电机定子的一端通过前差速器与所述前轮的前驱动轴连接。
可选地,所述发动机设有起动电机,所述起动电机通过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连接。
可选地,所述前驱动电机和所述后驱动电机均为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电动机发电机。
本实用新型至少存在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中可以通过前驱动电机对汽车的前轮进行驱动,可以通过发动机和后驱动电机的组合来对后轮进行驱动;当地面附着力充分且后轮驱动力足够时,只有后轮驱动,当后轮驱动力不够或地面附着力不足时,前轮也参与驱动,使得整个混合动力汽车进一步满足各种复杂工况对动力输出的要求。
2)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中后轮驱动采用了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此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两输入-单输出”的动力耦合问题,可以使得发动机和后驱动电机的动力结合更方便快捷,且能保证两动力源互不干涉;同时使得汽车换挡时间短,模式切换过程冲击小,乘坐舒适,动力性能好,提高整车的燃油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前驱动轴,2-前差速器,301-前轮,302-后轮,4-前驱动电机,5-后驱动轴,6-蓄电池,7-后差速器,8-逆变器,9-自动变速器,10-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1-后驱动电机,12-发动机,13-起动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包括:
前驱动电机4,主要用于驱动前轮301。
发动机12和后驱动电机11,通过动力耦合装置进行耦合;耦合后再驱动后轮302。
自动变速器9,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的输出端连接,用于驱动后轮302;通常优选为多档位自动变速器。
蓄电池6,分别与所述前驱动电机4和后驱动电机11连接。
逆变器8,可以位于前驱动电机4与蓄电池6之间,同时还位于后驱动电机11与蓄电池6之间;蓄电池6可以通过逆变器8连接前驱动电机4和后驱动电机11。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中可以通过前驱动电机4对汽车的前轮301进行驱动,可以通过发动机12和后驱动电机11的组合来对后轮302进行驱动。当地面附着力充分且后轮驱动力足够时,可以只有后轮302驱动,当后轮驱动力不够或地面附着力不足时,前轮301也可以参与驱动,使得整个混合动力汽车进一步满足各种复杂工况对动力输出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动力耦合装置可以为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当然在其他备选实施例中,还可以为其他的耦合器。
对于后轮302部分的具体传动结构。发动机12的输出轴与后驱动电机11定子的第一端相连,并且轴心相同;后驱动电机11定子的第二端又与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入端相连;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出端再与自动变速器9的输入轴连接,自动变速器9的输出轴再与后轮302的后驱动轴5连接,完成后轮驱动。另外,在本实施例中,在上述自动变速器9的输出轴与后驱动轴5之间还可以设有后差速器7。
对于前轮301部分的具体传动结构。可以是由前驱动电机4直接驱动;本例中具体可以是在前驱动电机4定子的一端通过前差速器2与前轮301的前驱动轴1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出端与自动变速器9的输入轴之间还设有制动器和离合器。而通常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9可以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啮合的太阳轮、内行星齿轮、外行星齿轮以及齿圈。所以,本实施例中,具体是作为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出端的齿圈与上述制动器和离合器来进行连接,具体连接结构属于本领域常识,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结构中后轮驱动采用了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此结构很好的解决了“两输入-单输出”的动力耦合问题。可以使得发动机12和后驱动电机11的动力结合更方便快捷,且能保证两动力源互不干涉。同时使得汽车换挡时间短,模式切换过程冲击小,即满足动力性又满足舒适性要求,乘坐舒适,动力性能好,提高整车的燃油利用率。
最后,同样是基于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结构,本发明还可以具有电力变矩模式,来实现起步离合器功能,即像离合器一样保证汽车起步平稳。具体是当电池SOC较低时或需要较大牵引力而车速较低时,采用电力变矩模式起步,此种模式可以满足汽车低转速、大扭矩的起步要求,保证起步平稳,并将发动机12的盈余功率以电机发电的方式回收,避免传统的起步离合器的摩擦损耗。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另外,发动机12设有起动电机13,起动电机13通过逆变器8与蓄电池6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前驱动电机4和后驱动电机11均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通常这种电机可以称为“电动机发电机”(Motor Generator),再生制动时,均能将制动能量进行回收并存储都蓄电池6中,而回收的这部分能量又能供前驱动电机4等部件使用,更节约了成本。同样另一种情况,当发动机12功率完全能够满足行驶需求时,则可以驱动后驱动电机11进行发电,从而存贮到蓄电池6中使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用于驱动前轮(301)的前驱动电机(4);
发动机(12)和后驱动电机(11),通过动力耦合装置进行耦合;
用于驱动后轮(302)的自动变速器(9),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的输出端连接;
蓄电池(6),分别与所述前驱动电机(4)和后驱动电机(11)连接;
逆变器(8),所述蓄电池(6)通过所述逆变器(8)连接所述前驱动电机(4)和所述后驱动电机(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耦合装置为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2)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驱动电机(11)定子的第一端相连,并且轴心相同;所述后驱动电机(11)定子的第二端与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入端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9)的输入轴连接,所述自动变速器(9)的输出轴与所述后轮(302)的后驱动轴(5)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10)的输出端与所述自动变速器(9)的输入轴之间还设有制动器和离合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行星机构动力耦合器(9)包括由内向外依次啮合的太阳轮、内行星齿轮、外行星齿轮以及齿圈;所述齿圈分别与所述制动器和离合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变速器(9)的输出轴与所述后驱动轴(5)之间设有后差速器(7)。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电机(4)定子的一端通过前差速器(2)与所述前轮(301)的前驱动轴(1)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12)设有起动电机(13),所述起动电机(13)通过所述逆变器(8)与所述蓄电池(6)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电机(4)和所述后驱动电机(11)均为具有制动能量回收功能的电动机发电机。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4621.6U CN203937510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420264621.6U CN203937510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937510U true CN203937510U (zh) | 2014-11-12 |
Family
ID=518568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420264621.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937510U (zh) | 2014-05-22 | 2014-05-22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937510U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38165A (zh) * | 2015-12-24 | 2016-03-3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启动控制方法、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CN105459843A (zh) * | 2015-12-08 | 2016-04-06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新能源汽车节能驱动系统 |
-
2014
- 2014-05-22 CN CN201420264621.6U patent/CN20393751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5459843A (zh) * | 2015-12-08 | 2016-04-06 |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 | 一种新能源汽车节能驱动系统 |
CN105438165A (zh) * | 2015-12-24 | 2016-03-30 | 北京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混合动力汽车的启动控制方法、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595085C (zh) | 插电式集成起动发电机混合动力轿车驱动系统 | |
CN103241123B (zh) | 城市公交车用混合动力传动装置 | |
CN102381177B (zh) | 一种电动四驱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3962884U (zh) | 用于混合动力车的双离合变速器系统及装设其的汽车 | |
CN20539575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总成装置及汽车 | |
CN20379311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驱动系及动力耦合器 | |
CN102514479B (zh) |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 | |
CN105128647B (zh) | 一种多模混合动力传动驱动装置 | |
CN204095511U (zh) | 一种混合动力四驱系统及汽车 | |
CN104742721B (zh) | 一种采用双离合器的混合动力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202641356U (zh) | 一种混联式混合动力四轮驱动系统 | |
CN204055309U (zh) | 单轴并联混合动力机构 | |
CN101913322A (zh) | 分时四驱式并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112977043A (zh) | 一种后驱串联混合动力驱动系统 | |
CN203344729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驱动系统 | |
CN204506523U (zh) | 多档位混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 |
CN210454447U (zh) | 一种双离合器控制的平行轴式混合动力系统 | |
CN102815199A (zh) | 双转子电机的轮式载重车辆用机电复合无级传动装置 | |
CN103568814A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系统 | |
CN205381136U (zh) | 新能源动力总成系统 | |
CN203937510U (zh) | 一种混合动力汽车的驱动结构 | |
CN106114195B (zh) | 一种多模四驱混合动力传动驱动装置 | |
CN111688470B (zh) | 一种串并联构型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01895565U (zh) | 双离合式重度混合动力汽车传动系统 | |
CN205130905U (zh) | 混合动力两档变速器传动系统及混合动力汽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11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