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799065U - 光栅壳和光栅 - Google Patents

光栅壳和光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799065U
CN203799065U CN201320696757.XU CN201320696757U CN203799065U CN 203799065 U CN203799065 U CN 203799065U CN 201320696757 U CN201320696757 U CN 201320696757U CN 203799065 U CN203799065 U CN 20379906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grating
basic components
module
shell modu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3206967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彼得·沃尔夫
迈克尔·肖尔兹
克里斯蒂安·克林格霍夫
奥拉夫·亨克尔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k AG
Original Assignee
Sick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k AG filed Critical Sick AG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79906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799065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VGEOPHYSICS; GRAVITATIONAL MEASUREMENTS; DETECTING MASSES OR OBJECTS; TAGS
    • G01V8/00Prospecting or detecting by optical means
    • G01V8/1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 G01V8/20Detecting, e.g. by using light barriers using multiple transmitters or receive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ophysics (AREA)
  • Optical Couplings Of Light Guides (AREA)
  •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Cooling, Sealing, Or The Like Of Light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栅壳,其具有至少一长形的、在光栅壳的纵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基础部件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和在这些侧壁之间延伸的前壁,其中前壁具有多个光通道开口。所述光栅壳的特征在于,光通道开口以两个彼此横向间隔开的、在纵向上延伸的列来布置。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这种光栅壳的光栅。

Description

光栅壳和光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栅壳,其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在光栅壳的纵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该基础部件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和在这些侧壁间延伸的前壁,其中该前壁具有多个光通道开口。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涉及一种光栅,其具有一个或多个这种类型的光栅壳。 
背景技术
光栅被大量应用于输送轨道上的物体识别和测量、传送带上的行李检查、电梯门的控制、在加工机械处保护手或身体、人员和车辆的门禁控制等。光栅通常由具有光发送器的发送单元和具有光接收器的接收单元组成,所述光发送器被间隔地布置在条状的光栅壳中,所述光接收器被相应间隔地布置在同样条状的光栅壳中。光发送器发出光束,该光束打在光接收器上。光束的中断被检测到并被评估。 
对于发送单元,每个光发送器发出光,其被一个或多个下属的光学功能元件(例如透镜或光圈)在相对的接收单元中的各自相应分配的光接收器的方向上集束和引导。每个光接收器同样能具有一个或多个相应的光学功能元件,其收集光电转换器上的光。 
在光栅壳中,除了光发送器和光接收器之外,还必须额外装入控制电路和/或评估电路的电子组件。由于空间原因,力求实现尽可能紧凑的光栅壳构造方式,并且两个相邻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的距离应被保持尽可能小,以便实现高空间分辨率,电子组件往往仅具有有限的安装空间或者光栅壳的尺寸需要被定得相对较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完成一种光栅壳和一种光栅,其在具有紧凑尺寸的同时为光发送器和光接收器,若有可能也为其他的电子模块和所属光学元件(例如,光圈、镜筒(Tubus)、透镜、焦距)提供了足够的构造空间。 
该目的通过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和光栅实现。对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光通道开口布置在两个彼此横向间隔开的、在基础部件的纵向延伸的列中。 
在光栅或光栅壳的前侧上实现光入射或光出射,其中该前壁朝向前侧。前壁能够具有在其中可安装上述光学功能元件的凹进部分(Eintiefungen)、孔或其他插口,其中所述光学功能元件也能够具有不同的光学值(例如,用于发送器或接收器) 
对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而言有利并且通常被设计成的是,两列光通道开口中仅一列装配相应的光发送器和光接收器,其中发送或接收单元大多位于光通道开口之下。在光栅壳的内部空间里的构造空间(其位于光通道开口的未使用的列之下)能被用于布置额外的电子组件。 
发送侧和接收侧的光栅壳的装配最好被实现为,光栅壳被分别分配成,一列(例如左边一列)为光发送器而另一列(例如右边一列)为光接收器。这样装配的光栅壳能被无横向偏移地彼此相对安装,由此始终确保由特定的光发送器发出的光束也无偏移地打在所分配的光接收器上。 
与只具有唯一的、布置在中心的光通道开口的光栅壳相比,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通道开口的两列布置,从而使得能够实现在光栅壳尺寸相同的情况下非对称地安置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并由此能够实现明显更好的空间利用。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通道开口的两列式布置与所述具有单列式布置的光通道开口的光栅壳相比使得光通道开口被移近侧壁,因此在光通道开口的未被利用的列的区域中的横向距离被明显扩大。 
此外,在侧壁间的或在两个列间的中心区域中形成未被光通道开口占用的区域,其中能(有利地以对称方式)布置辅助装置(例如固定孔、指 示元件或在光栅壳内设置的多个电路板间的插拔连接),而不必顾及计量两个在纵向上相邻的光通道开口之间的距离。 
因此,两个纵向上相邻的光通道开口间的最小距离仅通过在考虑所需的空间上的光栅分辨率的情况下测定所分配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的尺寸来确定,而不是通过在可能情况下必需的光栅的辅助装置来确定。 
原则上也可设想的是,在单一光栅壳中既布置光发送器又布置光接收器并且该光栅与相对布置的作为反射光栅的反射元件配合工作。 
光通道开口最好在纵向上均匀地间隔开,其中原则上也可有不同的间距。 
根据一有利实施例,光通道开口的两个列在纵向上观察被无偏移地布置。因此将两个直接相邻的但分配到不同列的光通道开口置于一条直线上,该直线垂直于光栅壳或基础部件的纵向。光通道开口相应地形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栅格阵列,其中在由四个相邻的光通道开口所限定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中央处给出了上述辅助装置、安装孔或指示元件的可能位置。 
有利的是,为每个光通道开口分配包围该光通道开口的镜筒,其在基础部件的被侧壁所围绕的内部空间中从前壁延伸,其中优选地,每个镜筒与基础部件一体地形成。在每个镜筒的、与光通道开口相对的末端处能布置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其中镜筒的所述末端能具有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有利实施例,镜筒的至少一部分的壁直接地和/或通过接片(Steg)与跟相应镜筒相邻的侧壁连接。由此实现光栅壳的强化。在前者情况下,其中,镜筒的壁直接连接到侧壁,相应的间距和壁厚的尺寸能被确定使得至少在镜筒和所分配侧壁之间的间距的最小区域中,侧壁同时也是镜筒壁的一部分。 
优选地,镜筒的壁通过接片与在对角线方向上相邻的镜筒的壁连接。这样,被布置在某一列中的镜筒通过所述接片与另一列中的镜筒连接,其中,该两个相连的镜筒的距离在光栅壳的纵向上观察与在同一列中的两个相邻的光通道开口的距离不同。与纵向成对角延伸的接片导致光栅壳进一步加强,其中还可能的是,不同的接片相交。 
已证明是有利的是,基础部件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通道,其在基础部件的两个相对的外壁之间延伸穿过基础部件。所述外壁既能为光栅壳的两个侧壁又能为光栅壳的前和后侧,其中在为后者的情况下,安装通道优选地布置在侧壁间的中心。一个或多个安装通道用作容纳紧固件(例如螺钉),使用该紧固件能够将光栅壳或光栅固定在机器、汽车、墙等等上。紧固件还能被插入穿过光栅壳。没有必要的是,必须在光栅壳上形成或固定有额外的支撑板或类似物,或为了进行固定而必须将光栅壳打开。中心的布置确保了一种安装或钻孔的标准,该标准对发送侧和接收侧的光栅壳是相同的,其简化安装并且排除可能的误差源。 
安装通道优选地构成为使得光栅壳的内部空间相对安装通道是密封的。因此,安装通道不建立在光栅内部和周边环境之间的连接,由此防止湿气或污物进入光栅。 
在这方面有利的是,光栅壳具有不但在侧壁之间也在前后侧之间延伸的安装通道。因此,特别灵活地安装光栅壳是可能的。 
根据另一有利实施例,基础部件的背侧至少逐段地通过可单独使用的底部封板封闭。在安装光栅时,取出底部封板首先安装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和额外的元件(如电路板)。仅在安装好后,通过底部封板将基础部件封闭。虽然原则上,可提供覆盖多个基础部件的整体的底部封板,但优选的是,为每个基础部件分配单独的底部封板。 
优选地,基础部件的前壁由透明的前部封板覆盖。前部封板防止污物和湿气进入光栅壳并且同时保护可能设置在前壁中的光学功能元件,以防弄脏和损坏。优选地,能够为每个基础部件分配可单独安装的前部封板。 
安装好光栅后,底部封板和/或前部封板能与所分配的基础部件密封地连接,尤其是被焊接或粘合。上述的、穿过前侧和后侧延伸的安装通道有益地穿过底部或前部封板延伸。 
对于光栅壳的一个实施例,其中镜筒与基础部件一体式地连接,在装配过程中,只操纵三个壳部件,即基础部件、底部封板和前部封板,这对于在下面详述的模块化布置是尤其有利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有利实施例,光栅壳包括多个在纵向上顺序布置的、可通过相应的插拔连接来连接的壳模块,其中各个壳模块包括所述基础部件或封闭部件,其中封闭部件具有至少两个在纵向上延伸的、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并且具有在在侧壁之间延伸的、横向于纵向的前围板。可理解的是,可能的封闭部件仅在这样的模块化布置的末端设置。然而不排除的是,末端布置的基础模块也能具有前围板。 
对于此种特别有利的实施例实现了模块化结构,其中被特别预安装的(也就是说以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电路板、前部封板、底部封板等设置的)壳模块能以几乎任意数量来组合。因此,大量不同的光栅长度可由非常少量不同的组件覆盖。 
优选地,封闭部件不具有光通道开口并且特别是也不具有前壁。从根本上说,对于封闭部件而言,其也可为类似基础部件的部件并且与基础部件例如除了存在前围板的不同之外,还通过不规则的结构长度来区分。 
已证明有利的是,如果第一壳模块至少在其一个末端区域中具有插入部分,在该区域中侧壁分级地向内收缩(zurückversetzt),并且第二壳模块在其一个末端区域中具有与第一壳模块的插入部分互补的容纳部分,其中第一壳模块的插入部分可插入第二壳模块的容纳部分。因此,壳模块能以所需数目容易地、尤其是无额外连接元件地互相连接。第一壳模块的侧壁在插入部分的移动最好被选择为使得在容纳部分中第二壳模块的侧壁厚与该移动相符。因此,保证侧壁的外侧齐平地、无级地经过多个壳模块。 
应指出,措辞“第一壳模块”和“第二壳模块”被使用的目的在于,区分具有插入部分的壳模块与可跟该壳模块连接的具有容纳部分的另一壳模块。要理解的是,具有容纳部分的第二壳模块在其另一个末端能具有插入部分,并且因此相对于另外的第三壳模块(其同样具有容纳部分)在某种程度上构成第一壳模块。换言之,能够存在只具有插入部分的壳模块、只具有容纳部分的壳模块或既具有插入部分又具有容纳部分的壳模块。 
为保证光通道开口在壳模块边界上连续串连,能够被设计成的是,第一壳模块的前壁延伸到插入部分的区域中,同时在第二壳模块上在容纳部分的区域中不设置前壁。因此,在第一壳模块的插入部分的区域中设置的 前壁在第二壳模块的容纳部分的侧壁之间延伸。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第一壳模块的侧壁在插入部分的区域中具有在其外侧上沿光栅壳纵向延伸的引导部分,其与互补的引导部分共同起作用,所述互补的引导部分设置到第二壳模块的、在容纳部分的区域中的侧壁的内侧。由此实现在单个壳模块之间的特别稳定的、尤其纵向抗弯的插拔连接。相应地在光栅壳的纵向上实现将壳模块插在一起。配对的引导部分对能以任意方式设计,例如以槽/弹簧形式连接、燕尾形导轨、或其中突起式的第一引导部分被C形第二引导部分包围的导板。 
优选地,第一壳模块包括底部封板,其在插入部分的区域中具有鱼尾板(Lasche,其设有朝向外的定位横档(Rastnase)),其中第二壳模块具有底部封板,其在容纳部分的区域中具有凹槽,其中鱼尾板伸入第二壳模块的内部空间并且其中定位横档啮合到凹槽中,以便制动第一壳模块与第二壳模块。优选地,定位横档和/或凹槽具有启动斜面()。单个壳模块也能在两侧上具有相应的制动装置(Verrasteinrichtung),以便连接较大数量的壳模块。对所述底部封板而言,其例如能够涉及上述可单独放置的底部封板,或涉及固定的、在基础部件上构成的底部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鱼尾板最好对着形成光栅壳外壁的底部封板的平面向内收缩。由此可保证的是,两个壳的底部封板的外壁在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是齐平的。为了保证稳定的连接,两个壳模块的底部封板的部分能够在其设置有凹槽的区域中、也就是说在容纳部分的区域中与侧壁一体地形成。 
在这方面有利的是,如果鱼尾板具有例如圆形的隔板部分,其厚度相对周围的鱼尾板区域的厚度有所减小,其中定位横档被设置在隔板部分上。隔板部分的厚度或强度进一步减小,直至使得该隔板部分相对周围的鱼尾板区域具有被提高的柔性,其允许定位横档进行制动或解除制动壳模块所必需的移动。为此,视所使用的材料而定,几个100μm的材料强度就足以使得隔板部分所需的延伸成为可能。 
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在至少一个壳模块的末端设置前围板,其上布置有附加端,该附加端在光栅壳纵向上伸出超过该前围板并且仅覆盖与 光栅壳前侧相邻的前围板的部分区域,其中附加端具有至少一个穿线开口,该穿线开口设置在附加端的远离前侧而朝向光栅壳背侧向内收缩的侧面上。因此,被引导通过穿线开口的线缆从光栅前侧看是被引向后方的。因为在安装平面之间,光栅以其背侧固定在该安装平面上并且因此中间空间还保留附加端,所以有可能的是,将被引导通过穿线开口的线缆引向不同方向。这样,例如线缆能够被向后引导通过所述安装平面,或也能够沿安装平面在相对前围板的、在安装平面的平面上延伸的约半圆形扇形内任意方向上引导。 
在这方面已证明为有利的是,在附加端的具有穿线开口的侧面上设置优选为凸拱形的、特别是半圆形的线缆引导部分,其中该线缆引导部分与通过光栅壳的背侧所确定的平面间隔开,并且其中该线缆引导部分优选地具有环向延伸的槽。该槽也在被引导通过穿线开口的线缆的出口方向上延伸。线缆引导部分使得从穿线开口离开的线缆被尽可能无弯曲地引导成为可能,所述线缆能够被插入可能存在的槽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提供了以下的可能性,即所有光学相关元件(就是说尤其是壳的固定表面、镜筒的光轴或内表面、光圈、透镜和电子卡的支撑面)在一部分中实现并且尤其是一体地实现,由此使得误差链很短。 
本实用新型另外还包括光栅,该光栅具有至少一个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和在光栅壳中设置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的布置,其中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只被分配给光通道开口的相应列中的一列。使用这种光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的上述优点被实现。 
根据光栅的一个有利实施例,光栅壳包括多个可通过相应的插拔连接来连接的基础部件,其中在每个基础部件中设置电路板,在该电路板上尤其布置有被分配给基础部件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并且其中电路板可经过相应的插拔连接器彼此连接,所述插拔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电路板插座,电路板可在光栅壳的纵向上插入该电路板插座。插拔连接器设置在相应于光栅壳的纵向的端面处。当基础部件插在一起时,在基础部件中布置的电路板之间同时建立电连接。插拔连接器可能例如只在一侧具有插座, 而同时另一侧则固定连接在所分配的电路板上。原则上还有可能的是,在插拔连接器的两侧上分别提供插座。 
根据光栅的一个有利实施例,光栅壳另外包括可通过插拔连接与基础部件连接的封闭部件,其具有带有电路板插座的跨接器(Steckbrücke),电路板可在光栅壳的纵向上插入该电路板插座,其中跨接器还被设计成将所插入的电路板的不同导体电路互相连接。该跨接器在某种意义上形成电导体电路的串联结构的电闭路装置。此外,跨接器能例如用作可与光栅连接的或在光栅内部设置的计算电路,以提供关于实际上有多少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设置在相应的光栅内的信息。跨接器的电路板插座就其电气和机械的设计而言能够与插拔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座相对应,以便在电气方面也实现光栅壳的模块化概念。在电路板和插拔连接器或跨接器之间的电连接的闭合,在将相应的基础部件与另外一个基础部件或关闭部件插在一起时实现。 
优选地,插拔连接器的电路板插座和/或跨接器的电路板插座具有接触部分,其与所插入的电路板的相应分配的导体电路直接地电接触。因此可按尤其简单的并且特别是省空间的方法建立在不同电路板之间的触点接通,例如用于光发送器的触发或用于光接收器的读取。该接触部分能设置在电路板的上侧、下侧或两侧。 
本实用新型的另外有利的实施例在从属权利、说明书和附图中给出。 
附图说明
下面借助实施例参照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在附图中示出的是: 
图1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包括两个光栅条的本实用新型的光栅; 
图2和3为图1的光栅的光栅条的不同侧视图; 
图4为在部分拆开状态下的图2和3中的光栅条的透视图; 
图5为图2至4的光栅条的分解透视图; 
图6为图2至5的光栅条的壳模块透视图; 
图7为在部分拆开状态下的图6的壳模块; 
图8至10为在不同视角中的图6和7的壳模块的基础部件; 
图11为用于图8至10的基础部件的成型过程的示意图; 
图12和13为穿过图2和3中的光栅条的部分透视的不同剖视图;和 
图14和15为穿过图2和3的光栅条的不同纵向剖视图;以及 
图16至18为图2和3的光栅条不同的部分透视图,所述光栅条具有不同的被引导的供电/计算线缆或供电/通信线缆。 
附图标记列表 
10            光栅 
12            光栅条 
14            光栅壳 
16a、16b、16c 壳模块 
17a           延长线 
17b           连接线 
18            供电/计算线缆 
19a、19b      供电/通信线缆 
20a、20b      基础部件 
22            前部封板 
24            底部封板 
26            透镜元件 
28、28a、28b  电路板 
30            封闭部件 
32            附加端 
34a、34b      前围板 
36            插入部分 
38            容纳部分 
40a、40b      安装通道 
42            侧壁 
44            前壁 
46            光通道开口 
48            空隙 
50            开口 
52            光导体 
54            突起 
56            槽 
58            镜筒 
60            孔 
62            接片 
64            套管 
66            密封圈 
68            开口 
70            鱼尾板 
72            隔板部分 
74            定位横档 
76            凹槽 
78            穿线开口 
80            线缆引导部分 
82            槽 
84            插拔连接器 
86            电路板插座 
88            接触部分 
90a、90b      压铸模 
92            镜筒部分 
94            尖端 
96            洞 
98            毛边 
100           底部部分 
102           启动斜面 
E             接收器光栅条 
S             发送器光栅条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10由两个光栅条12形成,其包括优选地用塑料压铸方法生产的相应光栅壳14,对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而言,其中其一作为发送单元形成的光栅条12包括光发送器,且另一个作为接收单元形成的光栅条12包括光接收器。因为对两个单元来说光栅壳14是相同的,则消除了发送单元和接收单元之间的差别。 
在图1中仅示范性地将左边的光栅条12示出为接收器光栅条E,将右边的光栅条12示出为发送器光栅条S。 
每个光栅条12由三个壳模块16a、16b、16c共同构成,这些壳模块将在下面进行详述。壳模块16a用作基础模块,壳模块16b作为扩展模块,并且壳模块16c作为封闭模块。每个光栅条12包括至少一个壳模块16a作为基础模块和一个壳模块16c作为封闭模块。在这些壳模块之间能设置 任意数量的壳模块16b作为扩展模块。 
对于所示例子而言,每个光栅条12还具有供电/通信线缆19b(在发送器光栅条S处)或供电/计算线缆18和供电/通信线缆19a(在接收器光栅条E处),这些线缆设置在壳模块16a的末端处。17a表示延长线,而17b表示连接线。特别地,发送器光栅条的供电能通过供电/计算线缆18、供电/通信线缆19a、连接线17b和供电/通信线缆19b控制并且被供应能源。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线缆每个都具有双重功能,即一方面用于计算(并且对接收器进行必要的读取)或用于通信(例如用于控制发送器),而另一方面则用于供电。 
该设计方案使得接收器光栅条E能够直接连接配电盘,并且使得能够通过接收器光栅条E连接发送器光栅条。 
相应地(此处未示出)还有可能的是,发送器光栅条直接连接配电盘,而接收器光栅条则通过发送器光栅条进行连接。若可能,由接收器光栅条产生的切断信号通过发送器光栅条被引导至配电盘。这提供的优点在于,能导致在发送器光栅条之中/之上的电压调节和消除干扰,进而对发送器光栅条进行供电。因此,在接收器光栅条中设置的电子卡只需实现较少的功能。 
最后,不同于所示设计方案还可设计成的是,每个光栅条由相应的电源接线单独供电和控制或进行读取。 
正如特别是在图4至6中可知的,壳模块16a、16b包括相应的基础部件20a或20b,这些基础部件除了如下说明的区别之外在构造上是相同的。在图3中,可看到例如接收器的透明前部封板22一侧。 
除所述基础部件20a、20b之外,每个壳模块16a、16b还包括在光栅壳14的前侧布置的透明前部封板22,在该前部封板22和基础部件20a、20b之间布置的、此处为成对连接的透镜元件26,在基础部件20a、20b内布置的电路板28,以及封闭相应的壳模块16a、16b的背侧的、形成底部的组成部分的底部封板24。 
前部封板22和底部封板24能与所分配的基础部件20a、20b通过粘合 或焊接、尤其是通过超声波焊接,以隔尘和隔湿的方式连接。 
基础部件20a在其一个末端(该末端同时形成光栅壳14的末端)处具有前围板34a,在该前围板区域中设置下文中还会详述的附加端32,并且通过该前围板将与电路板28a、28b中的一个相连接的一条或多条线缆18、19a、19b向外引导。 
在基础部件20a的另一个末端以及在基础部件20b的一个末端形成相应的插入部分36。 
壳模块16c包括封闭部件30,该封闭部件在其末端具有前围板34b。 
在基础部件20b的另一个末端以及在封闭部件30的另一个末端形成相应的容纳部分38。 
两个壳模块16a、16b或16c能够通过将插入部分36插入容纳部分38中来互相连接。插入部分36和容纳部分38的详细设计方案在下文中还会进行详述。 
在下面,将根据壳模块16b的例子(特别参看图6至10)来详述壳模块16a、16b的构造。 
每个基础部件20a、20b具有两个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42,朝向光栅壳14前侧的前壁44(参看图10)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前壁44设置在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而不是设置在容纳部分38的区域中。前壁44具有多个光通道开口46(其直径为4mm),在壳模块16b的纵向上(也就是在光栅壳14的纵向上)延伸的、彼此间隔开的两个列中,所述光通道开口以等距方式、按13mm的间距布置在相应的列内。 
具有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的光栅条12能以如下方式实现装配,即为每个或只为每第二个光通道开口分配相应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从而使得光栅的分辨率可选地为17mm或30mm。 
如在图10(其示出基础部件20b的前视图)很容易看到的,在同一列中设置的光通道开口46的对被凹进部分或空隙48围绕,在所述光通道开口46的对中装入相应的透镜元件26的对。另外,前壁44具有三个开口50,通过这些开口,在前部封板22上设置的光导体52被引入基础部件20b 的内部。通过光导体52,在电路板28上设置的指示元件发射的光,能够被引导到壳模块16b或前部封板22的前侧,并且被应用在前侧上的亚光结构发出。 
对于所有具有插入部分36的壳模块而言,侧壁42在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向内收缩。在收缩的侧壁42上设置相应的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是按照燕尾式的、圆锥形逐渐变窄的突起54的形式。 
此外,对于所有具有容纳部分38的壳模块而言,在侧壁42的内侧上、在容纳部分38的区域中与突起54互补地形成的引导部分同样是按照燕尾式的、圆锥形逐渐变窄的槽56的形式形成(也参看图12和13)。 
在组装到一起的状态下,壳模块的突起54啮合到邻近壳模块的槽56中。 
在插入部分36端面处设置凸缘式伸出的套管64,其被固定在槽中的密封圈66围绕。正如特别在图14和15(其示出两个互相连接的壳模块16a、16b)中很容易看到的,在壳模块16a上形成的套管64啮合到在壳模块16b上形成的互补的开口68中,该开口被设置成与容纳部分38相邻,其中壳模块16a、16b的相互密封通过密封圈66实现。 
正如特别在图1至4中很容易看到的,壳模块16a、16b具有多个安装通道40a、40b,其中安装通道40a在光栅条14的前侧和背侧之间穿过前部封板22、基础部件20a、20b和底部封板24延伸,而安装通道40b则穿过壳模块16a、16b的侧壁42延伸。 
正如从图8和图9(其示出基础部件20b的背视图)清楚的,在前壁44的背侧布置多个镜筒58,其中为每个光通道开口46分配镜筒58。每个镜筒58在其相对光通道开口46的末端具有孔60,发送光或接收光在发送单元或到接收单元的方向上经过该孔。正如在图9中很容易看到,镜筒58通过不同的接片62与侧壁42和相邻的镜筒58连接,在可能的情况下该连接还涉及开口50或安装通道40a、40b的壁。 
下面将参考图11,来说明镜筒58在基础部件20a、20b上的成型。优选地,以压铸方法通过注塑在两个压铸模90a、90b之间存在的中空空间, 实现了基础部件20a、20b的制造。为使光通道开口46和镜筒58的中空空间的成型成为可能,压铸模90a具有突出的镜筒部分92,其形成镜筒58内部的阴模(Negativform)。 
在右半图示出的变型中,镜筒部分92在孔60的区域中延伸至达到压铸模90b。因为压铸模90a、90b间的分离点位于孔60的边缘区域,则在压铸过程期间在孔60中产生向内耸起的毛边98,其在光栅工作时会导致由光发送器生成的光斑在其边缘处有模糊。 
为避免这种情况,对于压铸模90a(其能够使用用于生产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14的方法),镜筒部分92能额外地具有尖端94,其伸入在压铸模90b上引入的洞96中(参看图11的左半图)。虽然这样也不能完全防止形成毛边98,然而使得毛边不再进入孔60的区域,而是轴向朝下,因此使得穿过孔60的光路不再受到妨碍。 
现在参考图12至15详述在壳模块16a、16b、16c间的插拔连接的设计方案。 
在图14和15中以纵截面示出用于壳模块16a、16b之间连接的插拔连接,其中壳模块16b和16c间的连接以相配的方式构成。 
壳模块16a的底部封板24在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具有鱼尾板70,其相对于由底部封板24的外侧确定的光栅壳14的背侧平面,分级地收缩(也参看图5和7)。该鱼尾板70具有圆形的隔板部分72,该隔板部分72的厚度跟鱼尾板70中围绕该隔板部分72的区域的厚度相比被减小,使得该隔板部分72具有被提高的柔性。视应用于底部封板24的材料而定,隔板部分72的厚度总计为几个100μm,例如0.6mm(这里采用ABS工程塑料)。在隔板部分72上形成面向外的定位横档74。 
在壳模块16b上,底部的一部分在容纳部分38的区域中形成为邻近底部封板24的、固定的底部部分100,其与基础部件20b的侧壁42一体地连接。底部部分100具有凹槽76以及向内指向的启动斜面102。 
当壳模块16a、16b插在一起时,定位横档74受到启动斜面102引导,其中隔板部分72发生弹性变形。一旦壳模块16a、16b已达到其连接状态, 隔板部分72弹回其起始状态并且导致定位横档74与凹槽76啮合。 
为了解除该锁定连接,能够借助于合适的工具对抗隔板部分72的力将定位横档74压回,使得壳模块16a、16b被重新分开。 
在套管64的区域中布置插拔连接器84,其具有两个互相对着的电路板插座86。多个有弹性的接触部分88位于电路板插座86的区域中,这些接触部分将在壳模块16a中所布置的电路板28两侧上安装的导体电路与壳模块16b中布置的电路板28的导体电路相连接。该插拔连接器84能与两个电路板28中的一个例如通过接合来固定地连接。 
在封闭部件30中能设置未示出的跨接器,其相应于插拔连接器84构成,然而与插拔连接器不同的是,跨接器只具有唯一一个带有相应接触部分的电路板插座。借助于该跨接器,导体电路(其设置在壳模块16b中所布置的电路板28上)能够互相连接,其中在电路板28同一侧上的导体电路与在上侧和下侧布置的导体电路互相连接,其中U形弯曲的接触部分能被应用,该U形弯曲的接触部分在后一种情况下围绕电路板28。 
现在参考图16至18详述壳模块16a的基础部件20a的前围板34a的设计方案。 
如前所述,附加端32位于基础部件20a的前围板34a上,该附加端在光栅壳14的纵向上伸出超过前围板34a,并且仅覆盖邻近光栅壳14前侧的前围板34a的部分区域。在本实施例中,附加端32具有两个穿线开口78,这些穿线开口设置在附加端32的远离前侧而朝向光栅壳14的背侧向内收缩的侧面上。此处对于接收器光栅条,引导供电/计算线缆18和供电/通信线缆19a通过每个穿线开口78。而对于发送器光栅条,只需要一个用于供电/通信线缆19b的穿线开口78。另外一个穿线开口则通过塞子从内部封闭。 
附加端32的具有穿线开口78的侧面上还设置有凸拱形的、近似半圆形的线缆引导部分80,其与通过光栅壳14的背侧所确定的平面间隔开。该间隔最好略大于穿线开口78的直径,从而使得保留足够的空间用于在线缆引导部分80和由光栅壳14的背侧确定的固定平面之间的线缆18、 19a、19b。线缆引导部分80具有环向延伸的槽82。 
通过前围板34a的设计存在有各种不同的、尽可能无扭结地引导连接线缆18、19a、19b的可能性,其中在图16至18中只示出了这些可能性中的几个。 
要理解的是,可选地或额外地,在封闭部件30上存在的前围板34b能以和如前所述的前围板34a同样的方式构成。 
最后应指出的是,基础部件20a和20b只在其末端区域的设计方案有所不同,其在基础部件20b上包括插入部分36并且在基础部件20a上包括具有附加端32的前围板34a。其余的区域是相同的,从而使得这两种基础部件20a、20b理论上能用相同压铸模来生产。仅需要更换相应的模具嵌件用于末端区域的不同设计方案。相同的前部封板22和底部封板24能被应用于两种基础部件20a、20b。 
最终,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光栅壳14的模块化概念和其通用性既用于发送单元又用于接收单元,使得特别高效地制造成为可能。 

Claims (20)

1.一种光栅壳,其具有至少一个长形的在所述光栅壳(14)的纵向上延伸的基础部件(20a、20b),所述基础部件(20a、20b)包括两个纵向延伸的、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42)和在所述侧壁(42)之间延伸的前壁(44),其中所述前壁(44)具有多个光通道开口(46),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通道开口(46)布置在两个彼此横向间隔开的、在纵向上延伸的列中。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通道开口(46)的两个列在所述纵向上观察被无偏移地布置。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每个光通道开口(46)被分配有包围所述光通道开口(46)的镜筒(58),所述镜筒(58)在所述基础部件(20a、20b)的由所述侧壁(42)限定的内部空间中从所述前壁(44)延伸,其中每个镜筒(58)与所述基础部件(20a、20b)一体地形成。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镜筒(58)的至少一部分的壁直接地和/或通过接片(62)与跟相应镜筒(58)相邻的侧壁(42)连接,和/或与在对角方向上相邻的镜筒(58)的壁连接。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部件(20a、20b)具有至少一个安装通道(40a、40b),所述安装通道(40a、40b)在所述基础部件(20a、20b)的两个相对的外壁之间延伸穿过所述基础部件(20a、20b)。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部件(20a、20b)的背侧至少逐段地通过可单独使用的底部封板(24)封闭。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础部件(20a、20b)的前壁(44)被透明的前部封板(22)覆盖。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栅壳(14)包括多个在所述纵向上顺序布置的、能通过相应的插拔连接来连接的壳模块(16a、16b、16c),其中各个壳模块(16a、16b、16c)包括所述基础部件(20a、20b)或封闭部件(30),其中所述封闭部件(30)具有至少两个在所述纵向上延伸的、彼此横向间隔开的侧壁且具有在所述侧壁之间延伸的、横向于所述纵向的前围板(34b)。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第一壳模块(16a、16b)在一个末端区域中具有插入部分(36),在所述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所述侧壁(42)分级地向内收缩,并且 
第二壳模块(16b、16c)在一个末端区域中具有与所述第一壳模块(16a、16b)的插入部分(36)互补的容纳部分(38),其中所述第一壳模块(16a、16b)的插入部分(36)能插入所述第二壳模块(16b、16c)的容纳部分(38)。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模块(16a、16b)的侧壁(42)在所述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具有在其外侧上沿所述纵向延伸的引导部分(54),所述引导部分与互补的引导部分(56)共同起作用,所述互补的引导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壳模块(16b、16c)的在所述容纳部分(38)的区域中的侧壁(42)的内侧。 
11.如权利要求9或10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模块(16a、16b)包括底部封板(24),所述底部封板在所述插入部分(36)的区域中具有设置了朝向外的定位横档(74)的鱼尾板(70),并且 
所述第二壳模块(16b、16c)包括底部封板(24),所述底部封板在所述容纳部分(28)的区域中具有凹槽(76),其中所述鱼尾板(70)伸入 所述第二壳模块(16b、16c)的内部空间,并且其中所述定位横档(74)啮合到所述凹槽(76)中,以便制动所述第一壳模块(16a、16b)与所述第二壳模块(16b、16c)。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鱼尾板(70)具有隔板部分(72),所述隔板部分的厚度相对于周围的所述鱼尾板(70)区域的厚度被减小,并且所述定位横档(74)设置在所述隔板部分(72)上。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隔板部分(72)是圆形的。 
14.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在至少一个壳模块(16a、16c)的末端设置有前围板(34a、34b),在所述前围板上布置有附加端(32),所述附加端在所述纵向上伸出超过所述前围板(34a、34b)并且仅覆盖与所述光栅壳(14)的前侧相邻的所述前围板(34a、34b)的部分区域,其中所述附加端(32)具有至少一个穿线开口(78),所述穿线开口设置在所述附加端(32)的远离所述前侧而朝向所述光栅壳(14)的背侧向内收缩的侧面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附加端(32)的具有穿线开口(78)的侧面上设置有凸拱形的线缆引导部分(80),其中所述线缆引导部分(80)与通过所述光栅壳(14)的背侧所确定的平面间隔开,并且其中所述线缆引导部分(80)具有环向延伸的槽(82)。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光栅壳,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缆引导部分(80)是近似半圆形的。 
17.一种光栅,其具有至少一个如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光栅壳(14),和在所述光栅壳(14)中设置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的布置,其中所述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只被分配给光通道开口的相应列中的一列。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栅壳(14)包括多个能通过相应的插拔连接来连接的基础部件(20a、20b), 
其中在每个基础部件(20a、20b)中设置有电路板(28、28a、28b),在所述电路板上布置有被分配给所述基础部件(20a、20b)的光发送器或光接收器,并且其中所述电路板(28、28a、28b)能经过相应的插拔连接器(84)互相连接,所述插拔连接器具有至少一个电路板插座(86),所述电路板(28、28a、28b)中的一个能在所述纵向上插入所述电路板插座。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光栅壳(14)还包括能通过插拔连接与所述基础部件(20a、20b)连接的封闭部件(30),所述封闭部件具有带有电路板插座的跨接器,所述电路板(28、28a、28b)中的一个能在所述纵向上插入所述电路板插座,其中所述跨接器还被设计成将所插入的电路板(28、28a、28b)的不同导体电路互相连接。 
20.如权利要求18或19所述的光栅,其特征在于, 
所述插拔连接器(84)的电路板插座(86)和/或所述跨接器的电路板插座具有接触部分(88),所述接触部分与被插入的电路板(28、28a、28b)的相应分配的导体电路直接电接触。 
CN201320696757.XU 2012-11-09 2013-11-06 光栅壳和光栅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9065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EP12191929.4A EP2730952B1 (de) 2012-11-09 2012-11-09 Lichtgitter
EP12191929.4 2012-11-09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799065U true CN203799065U (zh) 2014-08-27

Family

ID=471725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320696757.XU Expired - Lifetime CN203799065U (zh) 2012-11-09 2013-11-06 光栅壳和光栅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EP (1) EP2730952B1 (zh)
CN (1) CN203799065U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2015102596U1 (de) * 2015-05-20 2016-08-23 Sick Ag Optoelektronischer Sensor
DE102017116463B4 (de) 2017-07-21 2023-05-25 Sick Ag Modulares Mehrstrahllichtschrankensystem
CN109084812B (zh) * 2018-10-18 2024-08-23 深圳晟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光栅式传感器
EP4116745B1 (en) * 2021-07-09 2024-03-27 Pepperl+Fuchs SE Light curtain device
CH720231A1 (de) 2022-11-16 2024-05-31 Elesta Gmbh Ostfildern De Zweigniederlassung Bad Ragaz Photoelektrischer Sensor mit Schweiss-Verbindung zwischen Gehäuse und Optikmodul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690900B2 (ja) * 1988-11-14 1994-11-14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スイッチ
US5925858A (en) * 1997-06-23 1999-07-20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system for detecting small objects approaching closing doors
US6051829A (en) * 1997-06-23 2000-04-18 Otis Elevator Company Safety detection system for sliding doors
US6680469B2 (en) * 2000-03-10 2004-01-20 Scientific Technologies Incorporated Segmented light curtain with keyed interfaces
JP4177996B2 (ja) * 2002-04-25 2008-11-05 サンクス株式会社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の投光ユニット及び受光ユニット
JP3927503B2 (ja) * 2003-01-20 2007-06-13 株式会社キーエンス 多光軸光電センサ
DE102004012794A1 (de) * 2004-03-16 2005-11-17 Sick Ag Lichtgitter
EP2192423B1 (de) * 2008-11-27 2017-04-19 Pepperl + Fuchs GmbH Mehrstrahliges Reflexionslichtgitt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eiben eines mehrstrahligen Reflexionslichtgitter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2730952A1 (de) 2014-05-14
EP2730952B1 (de) 2018-08-2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167421B2 (ja) アダプタモジュールを備えたシステムコネクタ
CN102969601B (zh) 用于插座组件的罩和连接器盖壳
CN203799065U (zh) 光栅壳和光栅
EP2113969B1 (en) Connector assembly having a light pipe assembly
ES2219675T3 (es) Conector hibrido con conexiones modulares de conductores electricos y opticos.
US9735523B2 (en) Optical assemblies with managed connectivity
US78375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improved connecting module
CN102222831B (zh) 能够以优良空间效率实现电路板之间连接的连接器
KR100780456B1 (ko) 전기 배선용 커넥터
CN104007514A (zh) 光连接器
US9500793B2 (en) Electronic module
JP4916982B2 (ja) 多芯フラットケーブル用コネクター
US1024331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ousing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JP2013004437A (ja) 基板実装部品及び基板実装部品製造方法
KR20130097392A (ko) 컨택트 어레이의 구조가 개선된 리셉터클 커넥터
US20010014563A1 (en) Modular jack connector
CN111448715B (zh) 端子保持体、线束、固定结构
US7479047B2 (en) Assembly for connecting the stator windings of an electric motor to the respective power supply
JP2008147082A (ja) 貫通端子台
KR102519137B1 (ko) 모듈 커넥터 어셈블리
CN208566278U (zh) 一种线条灯
US20080119083A1 (en) Plug-in module
JP2016046101A (ja) コネクタ、電源装置、及び照明器具
CN203589252U (zh) 用于带式电缆的电连接器
RU202124U1 (ru) Корпус модуля оптического разветвителя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827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