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84960U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Google Patents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84960U CN203384960U CN201320414907.3U CN201320414907U CN203384960U CN 203384960 U CN203384960 U CN 203384960U CN 201320414907 U CN201320414907 U CN 201320414907U CN 203384960 U CN203384960 U CN 203384960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ll
- combustion chamber
- secondary combustion
- windward
- burner hearth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olid-Fuel Combus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该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膛和炉膛上面与之相通的二次燃烧室,在炉体上面设有换热器,所述二次燃烧室后墙为迎风墙,与炉膛后墙间隔形成火道,炉体后墙与迎风墙之间形成烟道,在迎风墙下部由炉膛后墙、炉体左右墙和炉体后墙形成的空间为灰尘沉降室,所述火道和烟道通过灰尘沉降室相通,形成U形通道。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减少烟尘问题,在烟道前设置了迎风墙,迎风墙上部与二次燃烧室顶部连接,下部悬空为沉降室。火道、沉降室、烟道构成U形通道,在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夹杂在烟气里的灰分可以沉降到沉降室中,减少了对大气的排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锅炉,具体地说是一种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背景技术
锅炉是一种能量转换设备,主要向外输出具有一定热能的蒸汽、高温水或有机热载体,被大量应用到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现在市面上锅炉分很多种,而且推陈出新,形式结构不一。
从节能环保角度设计锅炉,是广大锅炉工作者普遍的思路,如何使燃料的能值全部燃烧释放出来,如何使所得热能最大程度地转换出来,如何使燃渣和烟尘减少,均是每锅炉设计人员奋斗的目标。目前市场上对此虽有较多的研究和改进,如二次燃烧、气化燃烧、双炉排反烧等等,均不理想,都存在着炉膛温度不高,燃料燃烧不透,烟尘排放量超标等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可把燃料燃烧完全,炉膛温度高,大大降低烟尘排放,节能环保的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该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膛和炉膛上面与之相通的二次燃烧室,在炉体上面设有换热器,所述二次燃烧室后墙为迎风墙,与炉膛后墙间隔形成火道,炉体后墙与迎风墙之间形成烟道,在迎风墙下部由炉膛后墙、炉体左右墙和炉体后墙形成的空间为灰尘沉降室,所述火道和烟道通过灰尘沉降室相通,形成U形通道。
所述换热器为圆筒形结构,内部用半截隔板隔成上下两腔,两腔设有相同数量的换热管束,在换热器外部的一端设置一个回烟箱,使上下腔管束相通,另一端下腔管束与烟道相通,上腔管束与排烟管相通,在换热器的下腔靠进烟端设有出水管,在上腔靠排烟管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常开管与水箱相通。
该锅炉还设有给风装置,在二次燃烧室侧墙和后墙上均设有与给风装置相连的通风孔。
所述给风装置为与鼓风机相连的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三次风管;一次风管与炉膛相连,二次风管与二次燃烧室侧墙二次通风口相连,三次风管与设置在二次燃烧室后墙内的通风总管一端连接,所述通风总管低于炉膛后墙高度,通风总管在二次燃烧室后墙火道一侧设置多个三次通风口。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燃料燃烧问题,把“炉”和“锅”分开设置,炉膛只为燃烧燃料之用,不设任何吸热装置,因此炉膛内温度会持续升高,较高的温度能使所有可燃烧物质完全燃烧或气化,减少了炉渣的产量,再利用二次、三次补充氧气,使可燃气体和炭粒进一步完全燃烧,释放出所有的能量聚集起来,等待换热。
2、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换热问题,利用导热原理,采取特殊结构的换热器。用半截隔板把换热器内隔成一端相通的上下两腔,两腔内设置相同数量的管束。燃烧产生的热能先从下腔管束进入,从换热器的另一端回烟箱转到上腔管束,最后从烟囱排出。增长了换热路径。把进水口设在上腔出烟端,把出水口设在下腔进烟端,低温水质从上腔出烟端进入换热器,经隔板断口进入下腔,从进热端排出,保证热能对流交换。大大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减少烟尘问题,在烟道前设置了迎风墙,迎风墙上部与二次燃烧室顶部连接,下部悬空为沉降室。火道、沉降室、烟道构成U形通道,在风力和重力的作用下,夹杂在烟气里的灰分可以沉降到沉降室中,减少了对大气的排放。
4、本实用新型适用的燃料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燃烧块煤、粉煤、型煤、煤矸石等,还可以燃烧压块秸秆、花生壳、及废旧橡胶等,同样不污染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附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B—B向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附图2的C—C向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附图4的D—D向剖视图;
图中:1是炉门、2是炉膛清灰门、3是沉降室清灰门、4是炉排、5是炉膛、6是鼓风机、7是一次风管、8是二次风管、9是三次风管、10是换热器、11是换热器上腔管束、12是换热器下腔管束、13隔板、14是进水管、15是常开管、16是出水管、17二次燃烧室、18二次通风口、19回烟箱、20是排烟筒、21是烟道、22是迎风墙、23是三次通风口、24是火道、25是沉降室、导火孔26。
具体实施方式
该锅炉包括炉膛5,设置在炉膛5上面并通过导火孔26与之相通的二次燃烧室17,炉膛5与二次燃烧室17通过导火孔26相通,在二次燃烧室17上面设有换热器10,该锅炉还设有给风装置,在二次燃烧室17侧墙和后墙上的二次和三次通风孔与给风装置相连。所述给风装置为与鼓风机相连的一次风管7、二次风管8、三次风管9。
本实用新型采用耐火砖、耐火水泥及炉排4、炉门1、清灰门2搭建起炉膛5,炉膛5顶部为拱形,在炉膛5顶部留出导火孔26,再在炉膛上面砌出一个二次燃烧室17,二次燃烧室17前墙及左右墙与炉膛5之平齐,并在一侧侧墙留有圆形二次通风口18,后墙为迎风墙22,与炉膛5后墙间隔形成火道2。迎风墙22上端与二次燃烧室17顶棚平齐,下端与地面留有一定距离,作为火道24与烟道21的通口,在迎风墙22里,低于炉膛5后墙高度处,埋一个通风总管,通风总管一端与三次风管9连接,垂直通风总管在火道一侧预留多个三次通风口23(如附图5)。在迎风墙22后一定距离砌炉体后墙,其与迎风墙22之间隔形成烟道21。炉膛5两侧墙体向后延伸与炉体后墙连接,形成炉体底座。迎风墙22下部由炉膛后墙、炉体左右墙和后墙形成的空间为灰尘沉降室25,一侧设有清灰门3。
换热器10横向安放在炉体底座的二次燃烧室17上,换热器10为圆筒形结构,内部用半截隔板13隔成上下两腔,两腔设有相同数量的换热管束。在换热器10外部的一端设置一个回烟箱19,使上下腔管束相通,另一端下腔管束12与烟道21相通,上腔管束11与排烟管20相通。并在换热器10的下腔靠进烟端设有出水管16,在上腔靠排烟端设有进水管14,另一端设有常开管15与水箱相通。
燃料从炉门1填入炉膛5,经一次风管7在炉膛5内高温燃烧,燃烧产生的热能、气体、烟尘通过导热孔26进入二次燃烧室17,在此由二次通风口18补充氧气进一步燃烧,汇集热能,一同流向火道24,再由三次通风口23补氧燃烧,此时所有可燃气体和炭粒几乎全部燃烧放热,热能聚集达到最高点。热流夹杂着灰尘在迎风墙22的阻隔、下旋作用下,会降落到沉降室25,净化的热气则通过烟道21进入换热器10的下腔管束12,经由回烟箱19进入上腔管束11到排烟管20排出。热能进入管束后进行换热,温度逐渐降低,此时低温的水质则由上腔的出烟端的进水管14进入,经隔板13缺口流向下腔进烟端的出水管16排出,形成对流换热,换热效率可达最佳。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搭建方便。由于炉膛仅用于燃料燃烧,不设任何吸热水管,因此温度很高,可把可燃物质全部燃尽,再通过二次、三次通风供氧,使挥发出的可燃气体和炭粒进一步燃烧放热,聚集热能,然后通过特殊构造的换热器转换热量,实现投入较少的燃料,产出最大的热量,因而十分节能。又由于该炉燃烧充分,同时在烟道前设有迎风墙,可使夹杂在烟气中的灰分沉降下来,因此,既减少了燃渣的产量,又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达到了环保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从结构和原理上均体现出最佳的设计构想,先是充分燃烧,聚集能量,然后有效换热,提高热置换效率,同时设置降尘装置,减少排放污染。因此本实用新型确实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Claims (4)
1.一种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该锅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包括炉膛和炉膛上面与之相通的二次燃烧室,在炉体上面设有换热器,所述二次燃烧室后墙为迎风墙,与炉膛后墙间隔形成火道,炉体后墙与迎风墙之间形成烟道,在迎风墙下部由炉膛后墙、炉体左右墙和炉体后墙形成的空间为灰尘沉降室,所述火道和烟道通过灰尘沉降室相通,形成U形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为圆筒形结构,内部用半截隔板隔成上下两腔,两腔设有相同数量的换热管束,在换热器外部的一端设置一个回烟箱,使上下腔管束相通,另一端下腔管束与烟道相通,上腔管束与排烟管相通,在换热器的下腔靠进烟端设有出水管,在上腔靠排烟管端设有进水管,另一端设有常开管与水箱相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该锅炉还设有给风装置,在二次燃烧室侧墙和后墙上均设有与给风装置相连的通风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给风装置为与鼓风机相连的一次风管、二次风管、三次风管;一次风管与炉膛相连,二次风管与二次燃烧室侧墙二次通风口相连,三次风管与设置在二次燃烧室后墙内的通风总管一端连接,所述通风总管低于炉膛后墙高度,通风总管在二次燃烧室后墙火道一侧设置多个三次通风口。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4907.3U CN203384960U (zh) | 2013-07-12 | 2013-07-12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320414907.3U CN203384960U (zh) | 2013-07-12 | 2013-07-12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84960U true CN203384960U (zh) | 2014-01-08 |
Family
ID=4987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32041490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384960U (zh) | 2013-07-12 | 2013-07-12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84960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9548A (zh) * | 2013-07-12 | 2015-01-14 | 李雨田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CN104534455A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南京春晓农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 |
CN107345655A (zh) * | 2016-05-04 | 2017-11-14 | 营口恒锐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能源智能锅炉 |
-
2013
- 2013-07-12 CN CN201320414907.3U patent/CN203384960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279548A (zh) * | 2013-07-12 | 2015-01-14 | 李雨田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CN104534455A (zh) * | 2014-12-29 | 2015-04-22 | 南京春晓农机有限公司 | 一种生物质燃烧设备 |
CN107345655A (zh) * | 2016-05-04 | 2017-11-14 | 营口恒锐锅炉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多能源智能锅炉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4693377U (zh) | 高含水量生物质燃料锅炉 | |
CN205090598U (zh) | 一种立式水火管结构的燃煤粉热水锅炉 | |
CN101957059A (zh) | 一种全逆向对流非密闭水管锅炉 | |
CN203384960U (zh)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
CN201014541Y (zh) | 数控环保节能锅炉 | |
CN104279548A (zh) | 集能换热式环保锅炉 | |
CN103542518A (zh) | 生物质双换热反烧式热风炉 | |
CN203382777U (zh) | 热风炉 | |
CN101655279A (zh) | 多级旋转节能除尘除有害气体立式锅炉 | |
CN202403264U (zh) | 柴煤两用气化锅炉 | |
CN201262470Y (zh) | 煤转气锅炉 | |
CN211399739U (zh) | 将翅片板结构与扁管结构相组合的燃气蒸汽机换热器 | |
CN204100570U (zh) | 一种煤炉 | |
CN104848201A (zh) |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 |
CN204648207U (zh) | 多功能卧式水暖炉 | |
CN101021358B (zh) | 节能环保无压采暖炉 | |
CN101457981B (zh) | 一种低排放高能效新型工业锅炉 | |
CN206724466U (zh) | 一种保热的节能环保锅炉 | |
CN202254241U (zh) | 负压反烧智能化热水机组 | |
CN203116268U (zh) | 节能立式热风炉 | |
CN216481621U (zh) | 一种带冷凝功能的壁挂炉换热系统 | |
CN204786561U (zh) | 一种高效率回风炉 | |
CN202915328U (zh) | 立式无烟燃烧蒸汽锅炉 | |
CN201666660U (zh) | 一种全逆向对流非密闭水管锅炉 | |
CN202145875U (zh) | 带一拖四集中供热炉的双层烤房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40108 Termination date: 20190712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