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3344621U -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3344621U CN203344621U CN 201320365974 CN201320365974U CN203344621U CN 203344621 U CN203344621 U CN 203344621U CN 201320365974 CN201320365974 CN 201320365974 CN 201320365974 U CN201320365974 U CN 201320365974U CN 203344621 U CN203344621 U CN 20334462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im
- wheel rim
- spoke
- support portion
- wh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无内胎轮圈主要包括:轮辋、轮辐、及若干同时固定于轮辋及轮辐上的支撑块,所述轮辋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轮辐呈圆形,所述轮辐固定于所述轮辋的内壁上,所述每一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及固定于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呈L型,而且,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辋上,第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辐上。车轮主要包括上述无内胎轮圈及安装于轮圈的轮辋的外壁上的轮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圈及轮胎具有较好的动平衡性及承载性,且具有成本较低的优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的车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目前各种车辆使用的车轮主要是由轮毂、轮辐、轮辋车轮内胎和车轮外胎构成。其主要作用是缓和又路面传来的冲击力,通过轮胎同路面间存在的附着作用来产生驱动力和制动力,且在汽车转弯行驶时产生平衡离心力的侧抗力,其具有在保证汽车正常转向行驶的同时,通过车轮产生的自动回正力矩,使汽车保持直线行驶方向等作用。这种结构的车轮内、外胎都是由橡胶材料制成,其最大的特定及缺陷就是车轮内、外胎消耗了大量的橡胶材料、资源浪费极大、且内胎需要充气才能使用,这样在使用过程中,内胎容易被扎漏,必须补胎和重新充气,故这种车轮使用起来比较麻烦且成本较高。
所以,无内胎的车轮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现有的无内胎车轮大多由铝合金轮圈及轮胎构成,其由特殊的低温铸造工艺制成,可把轮辐和轮辋联成一起,具有重量轻、散热快等诸多优点,但是这种无内胎车轮因其材料及工艺的限制,使得其吸震性较差、动平衡及承载效果不好、且成本较高。
可以理解的是,本部分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信息,可能构成或不构成所谓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轮圈动平衡及承载性较差且成本较高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较好的动平衡性及承载性,且成本较低的无内胎轮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无内胎轮圈,其包括:轮辋、轮辐、及若干同时固定于轮辋及轮辐上的支撑块,所述轮辋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轮辐呈圆形,所述轮辐固定于所述轮辋的内壁上,所述每一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及固定于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呈L型,而且,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辋上,第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辐上。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与所述轮辋的弧面一致的弧形结构。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第一支撑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轮辋上。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轮辐与轮辋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胶层。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轮辐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轮辐为一体成型。
在上述无内胎轮圈中,所述轮辐为圆形钢板。
为了更好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轮,其包括轮圈及轮胎,所述车轮中轮圈为上述轮圈中任意一种,所述轮胎安装于轮圈的轮辋的外壁上,轮辋上设置有气门孔及安装于气门孔内的气门嘴。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内胎轮圈,其设置若干个同时固定于轮辋及轮辐上的支撑块,且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及固定于第一支撑部上且与第一支撑部呈L型的第二支撑部,其中,第一支撑部固定于轮辋上,第二支撑部固定于轮辐上。因此,固定在轮辋的内壁上的轮辐结合支撑块可以使轮辐更稳固的固定于轮辋上,而且,支撑块通过固定在轮辋上的第一支撑块及固定在轮辐上的第二支撑块可以使整个轮圈的径向跳动量和轴向跳动量大大减少,进而提高轮圈的东平衡性及承载性,且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实施例中无内胎轮圈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又一实施例中无内胎轮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见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内胎轮圈主要包括:轮辋1、轮辐2、及若干个支撑块3。轮辋1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轮辐2呈圆形,轮辐2固定于轮辋1的内壁上。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轮辐2通常呈与轮辋1壁垂直的方向固定于轮辋1的内壁上,从而形成一轮圈即可支撑轮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圈中支撑块3包括第一支撑部31及第二支撑部32,第二支撑部32固定于第一支撑部31上,且第二支撑部32与第一支撑部31呈L型,其中,第一支撑部31固定于轮辋1上,第二支撑部32固定于轮辐2上。由于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呈L型,即两者垂直或接近垂直,所以支撑块3通过第一支撑部31及第二支撑部32可以将轮辋1及轮辐2可以更好的固定在一起,同时,支撑块3可以起到分解径向承载力的作用,从而使轮圈中径向承载力不完全由轮辐2来承载,进而可以提高轮圈的动平衡性及承载性。而且,整个轮圈的结构均比较简单,故其原料及加工成本均较低,进而使轮圈的成本较低。
在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若干个支撑块3均匀的分布于轮圈上,即第一支撑部31均匀的分布于所述轮辋1上,则与第一支撑部31固定连接的第二支撑部32亦均匀的分布于轮辐2上,进而支撑块3可以更好的支撑轮圈及提高轮圈的动平衡性及承载力。由于轮辋1为圆筒状,所以固定于轮辋1上的第一支撑部31通常为弧形,优选地,第一支撑部31为与轮辋1的弧面一致的弧形结构,从而使第一支撑部31更紧密的固定于轮辋1上,进而使支撑块3可以更好的支撑轮辐2及轮辋1并提高轮圈的动平衡性和承载力。第一支撑部31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第二支撑部32上,优选地,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为一体成型,更优选地,第一支撑部31与第二支撑部32为一体成型的钢制品,例如通过钢制品冲压成型,进而使同时固定于轮辋1及轮辐2上的支撑块3具有更好的整体性及承载性。
轮辐2优选通过冲压形成,以形成与轮辋1的圆筒状匹配的圆形,轮辐2优选为圆形钢板,以使其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及承载力。例如,轮辐2采用钢板冲压成型,可通过机加工保证轮辐2具有较高的制造精度,进而使轮圈整体结构的径向跳动量及轴向跳动量大大减少。当然,轮辐2冲压出的造型也可以不受上述限制,以使轮辐2具有造型多变、美观等优点。优选地,轮辐2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4,以使轮辐2可在径向具有更好的承载力,例如,带有通孔4的轮辐2采用钢制品一体成型为圆形板状,这样既使加工方便也使轮圈整体性更好、径向承载力更强。
为了使轮辐2与轮辋1的连接处连接更紧密,优选地,轮辐2与轮辋1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或者轮辐2与轮辋1采用气体保护焊整圈焊接。轮辋1与轮辐2也可以采用旋压工艺结合为一体,使其具有较好的弹性和承载效果。优选地,密封件可以为密封圈或密封胶层,其成本较低且密封效果较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例中,轮辐2、轮辋1、支撑块3均为钢制品。轮辋1为整体式的圆筒体,即其通过在轧机上轧制成整体式圆筒形的轮辋1,这样轮辋1结构牢固,外观美观,也提高了工作效益,节省了生产成本。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提高;再将带有通孔4的轮辐2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整圈焊接在轮辋1上,以保证两者固定连接的可靠性及强度;然后,采用五块L型支撑块3压装在轮辋1和轮辐2之间并焊接连接,支撑块3中第一支撑部31是与轮辋1相匹配的圆弧结构,以保证紧密贴合,所以轮圈上径向的承载力就分布到了五块支撑块3上,支撑块3起到了缓冲分解冲击力的作用,最后在轮辋1与轮辐2的焊接处打上一圈密封胶,以保证良好的气密性,这样即制作完成无内胎的轮圈。所以,整个轮圈结构精度高、动平衡性好、弹性和承载效果好、同时轮辐2造型多变美观、且工艺简单、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轮,车轮包括上述轮圈及轮胎(此处轮胎主要指外胎),轮胎安装于轮圈的轮辋的外壁上,轮辋上设置有气门孔及安装于气门孔内的气门嘴。为了加强轮胎与轮圈连接的可靠性,轮辋的边缘处可略微弯曲以更好的夹紧轮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轮圈及由车轮均具有较好的动平衡性及承载力、制作方便简单、且成本较低,其可形成无内胎的轮圈及车轮,进而具有更广的应用范围。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 “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规定和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包括:轮辋、轮辐、及若干同时固定于轮辋及轮辐上的支撑块,所述轮辋呈两端开口的圆筒状,所述轮辐呈圆形,所述轮辐固定于所述轮辋的内壁上,所述每一支撑块包括第一支撑部及固定于第一支撑部上的第二支撑部,第二支撑部与第一支撑部呈L型,而且,第一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辋上,第二支撑部固定于所述轮辐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为与所述轮辋的弧面一致的弧形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及第二支撑部为一体成型。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均匀的分布于所述轮辋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与轮辋的连接处设置有密封件。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或密封胶层。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上设置有若干个通孔。
8.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为一体成型。
9.如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无内胎轮圈,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为圆形钢板。
10.一种车轮,包括轮圈及轮胎,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为上述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轮圈,所述轮胎安装于轮圈的轮辋的外壁上,轮辋上设置有气门孔及安装于气门孔内的气门嘴。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365974 CN203344621U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1320365974 CN203344621U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3344621U true CN203344621U (zh) | 2013-12-18 |
Family
ID=497445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1320365974 Expired - Lifetime CN203344621U (zh) | 2013-06-25 | 2013-06-25 |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3344621U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2764A (zh) * | 2015-04-16 | 2016-10-2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 |
CN107160942A (zh) * | 2016-03-07 | 2017-09-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轮圈以及使用该轮圈的轮椅 |
CN112440614A (zh) * | 2019-09-02 | 2021-03-05 | 兴民智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轻量化、高性能钢铝结合结构商用车轮 |
-
2013
- 2013-06-25 CN CN 201320365974 patent/CN20334462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6042764A (zh) * | 2015-04-16 | 2016-10-26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 |
CN106042764B (zh) * | 2015-04-16 | 2020-10-02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 车轮及制造该车轮的方法 |
CN107160942A (zh) * | 2016-03-07 | 2017-09-15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轮圈以及使用该轮圈的轮椅 |
CN107160942B (zh) * | 2016-03-07 | 2019-03-08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轮圈以及使用该轮圈的轮椅 |
CN112440614A (zh) * | 2019-09-02 | 2021-03-05 | 兴民智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轻量化、高性能钢铝结合结构商用车轮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3344621U (zh) | 一种无内胎轮圈及车轮 | |
CN203793046U (zh) | 免充气式车轮 | |
CN202368261U (zh) | 一种车轮 | |
CN201998737U (zh) | 工程机械实芯轮辐板圈 | |
CN201970790U (zh) | 一种带有凹槽的无内胎车轮轮辋 | |
CN202088830U (zh) | 一种汽车轮毂的气门嘴结构 | |
CN203318023U (zh) | 双槽轮毂 | |
CN202826962U (zh) | 双辐板双胎同毂车轮 | |
CN202782476U (zh) | 轮辋外径为641mm的内轮辐轮毂 | |
CN202440927U (zh) | 一种市政工程用下水道井口装置 | |
CN202378643U (zh) | 一种双腔轮胎 | |
CN203293802U (zh) | 一种可替换型汽车轮毂 | |
CN202623804U (zh) | 多胎组合轮胎 | |
CN201544706U (zh) | 碟刹车轮 | |
CN203186004U (zh) | 一种轮辋气门孔结构 | |
CN202656784U (zh) | 盘式刹车无内胎轮辋 | |
CN202703122U (zh) | 一种后轮轮毂 | |
CN202608452U (zh) | 轮辋外径为594mm的外轮辐轮毂 | |
CN202782477U (zh) | 轮辋外径为492mm的内轮辐轮毂 | |
CN202345298U (zh) | 双内胎的轮胎 | |
CN202242770U (zh) | 增强型真空车轮 | |
CN202944140U (zh) | 一种带有风孔的凹状轮辐钢圈 | |
CN203318026U (zh) | 半表面车轮轮辋 | |
CN202703110U (zh) | 一种抗压性强带有凸筋的钢圈 | |
CN201224297Y (zh) | 电动车真空胎用轮毂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