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3226152U - 浅中海人工鱼礁 - Google Patents

浅中海人工鱼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3226152U
CN203226152U CN2012206861975U CN201220686197U CN203226152U CN 203226152 U CN203226152 U CN 203226152U CN 2012206861975 U CN2012206861975 U CN 2012206861975U CN 201220686197 U CN201220686197 U CN 201220686197U CN 203226152 U CN203226152 U CN 2032261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ef
cave
shallow
artificial fish
colla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22068619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子暄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JOU
Priority to CN20122068619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32261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32261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3226152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40/0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 Y02A40/80Adaptation technologies in agriculture, forestry, livestock or agroalimentary production in fisheries management
    • Y02A40/81Aquaculture, e.g. of fish

Landscapes

  • Artificial Fish Reef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原材料便宜、取材方便,制造方法简单且成本极低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人工鱼礁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所述的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包括由若干封闭的套环构成的基架,任一套环至少与另一个套环互相环套,所述的套环上设有至少一个由无底饮料瓶制成的礁穴,所述的礁穴上设有若干贯穿礁穴侧壁的过鱼孔,一根连接绳穿过礁穴的下部将所有礁穴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礁穴上设有两个套环孔,所述的礁穴上的套环孔被与其自身相连的套环穿过。本实用新型适用于以聚鱼保护装置所适用的场合,具有取材便利,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

Description

浅中海人工鱼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鱼类养殖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 
背景技术
在海洋渔业中,例如人工鱼礁等各类人工聚鱼装置、保护装置等为提高产量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的人工鱼礁等渔业辅助装置,大多采用混凝土、废弃船体、轮胎等制作而成,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而现有技术的鱼礁等渔业辅助装置,需要设置沉底装置或增重结构,以使其能够处在海床附近或是通过与海床相连的结构来保证其位置,因此维护和回收时较为不便。再者,在浅海、中海处,作为鱼类主要食物之一的海藻缺乏生长凭依,现有人工鱼礁一则能供海藻附着的面积相较自身所占用的体积来说十分有限,二则所提供的附着面积中至少一半不能受到直接光照,影响海藻生长速度,使聚鱼效果也受到影响。 
参见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一种人工鱼礁”,其公告号为CN102599081A,该人工鱼礁包括有工鱼礁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鱼礁本体呈倒“Y”形状,所述呈倒“Y”形状的人工鱼礁本体由钢筋混凝土浇铸而成一体的上部单元、左下部单元及右下部单元所形成,所述上部单元呈垂直向下的“箭头”形状,其由上左斜柱、上中柱及上右斜柱所形成,所述左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右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左下左斜柱、左下中柱及左下右斜柱所形成,所述右下部单元呈向上且偏左倾斜的“箭头”形状,其由右下左斜柱、右下中柱及右下右斜柱所形成。本实用新型通过组合堆叠构建鱼类产卵与栖息的场所,在若干组合的情况下还能大大提高人工鱼礁的稳定性与水动力性。然而该种鱼礁利用钢筋混泥土通过浇铸而成,制造过程不仅需要模具,又需要合理的控制工艺,因此制造成本较高;又由于该种鱼礁属于沉底式鱼礁,工作时处在海床上,其回收和维护较为不便,且缺乏有效定位装置,容易被洋流带离原有位置,造成回收困难。 
参见中国专利文献上公开的“浮式可控深度鱼礁”,其公告号为CN102228012A,该浮式可控深度鱼礁包括绳索和串接在该绳索上的浮球,其中:绳索中间部分经定滑轮经缓冲绳连接有自沉吸力锚;绳索的末端连接有浮箱;浮箱表面均布有附着环;附着环上连接有附着绳。其具有能调控悬浮深度进行人工增殖、稳定性好不易走锚、生态性能优越、能进行多水层增殖、增殖效果好的优点。上述鱼礁虽然能提供一定的海藻附着面积,但是相较自身所占用的空间而言,绳索、浮球等处不利附着,且与礁体本身距离较远,即使能附着一部分海藻,对于聚鱼的贡献也十分有限,而可供附着处仅有浮体上的部分,且浮体不论处于何种位置,总会被浮体遮挡住一部分,导致有许多面积上难以受到直接光照,对于附着在其上的海藻不能提供尽可能大的有利生长环境,使聚鱼效果也受到影响。而且该人工鱼礁通过自沉吸力锚在海床上定位,若要维护,需进入海域对浮体维护,若要回收,需进入海域对自沉吸力锚进行回收,然后将浮体、绳索和浮球再回收,十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人工鱼礁等聚鱼保护装置制造过程较为复杂,成本较高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原材料便宜、取材方便,制造方法简单且成本极低的聚鱼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人工鱼礁等聚鱼保护装置维护和回收时较为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和回收的聚鱼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人工鱼礁等聚鱼保护装置的海藻可附着面积及直接受光照面积比例较低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充分利用整体作为海藻附着面且附着海藻区域能充分受到光照的聚鱼保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包括由若干封闭的套环构成的基架,任一套环至少与另一个套环互相环套,所述的套环上设有至少一个由无底饮料瓶制成的礁穴,所述的礁穴上设有若干贯穿礁穴侧壁的过鱼孔,一根连接绳穿过礁穴的下部将所有礁穴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礁穴上设有至少一个套环孔,所述的礁穴上的套环孔被与其自身相连的套环穿过。基架上可以任意选取若干套环作为固定环通过下桩等方式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剩余套环挂入海水之中。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从海岸表面开始至浅海、中海区域的一片连续覆盖一定范围的礁穴,可以为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聚鱼保护结构。礁穴由饮料瓶制成,取材极其便利,相较以往的人工鱼礁甚至是废弃物制成的人工鱼礁而言成本也十分低廉,而且制造工艺也简单。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浅、中海区域,一则距离水面较近,二来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因此回收十分便利,且比起现有技术的鱼礁而言,基架本身就是连接礁穴的装置,同时也是连接和回收结构,不需要连接绳之类的额外限位或连接结构。而且,基架能够随着洋流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的,在洋流中,富含由铅直洋流带起的海底营养盐,最利于海藻等鱼类食料的生长,基架及礁穴能随时处在一定区域内洋流运动最频繁的地方,最利于海藻的附着和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连接绳将所有礁穴连接在一起,起到限位和强化连接的作用,使礁穴在海水中不会有过度的晃动,也不易随着洋流流动而被冲离基架,而即使礁穴脱离了基架,也不会掉离,利于完整回收。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成礁穴的无底饮料瓶底部大口处设有若干与礁穴轴线平行的裂口,所述的礁穴侧壁下端沿裂口上翻形成若干外翻边,所述的外翻边末段与礁穴外侧壁相连形成间断的环状外穴腔,所述的外穴腔沿礁穴轴线均布。外穴腔是间断的环状空间,具有大量的海藻附着点,能够良好的使海藻附着,空间利用率高。外穴腔本身也是鱼类栖息场所和保护结构,鱼类可以进入外穴腔中栖息和躲避。 
作为优选,所述的基架上设有若干由无底带盖饮料瓶制成的孢子培育瓶,所述的孢子培育瓶上设有包覆孢子培育瓶底部的纱网,所述的孢子培育瓶内被沿孢子培育瓶轴线分布的若干铁片分隔成若干贮存腔,所述的贮存腔内设有海藻孢子与木屑的压实混合物,所述的铁片厚度为0.035mm至0.07mm。孢子培育瓶上的铁片会在海水中被腐蚀,待最靠近瓶底的铁片被完全腐蚀消耗后,第一个贮存腔内的孢子就会接触到外界的海水,在光照及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寻找附着基进行附着并开始生长出海藻丝状体和叶状体,由于孢子与木屑是压实混合的,因此不易直接被流动的海水带走,可以使孢子少量、缓慢地离开孢子培育瓶,使其尽可能多地附着在基架、礁穴表面等处,提高本实用新型附近范围内的海藻量。而若干铁片将孢子培育瓶分隔成若干贮存腔,因此可每隔一段时间提供一次海藻孢子,保证礁穴等处附近能够长期附着生长较大量的海藻,以便长期吸引鱼群和提供食物,而铁片的厚度可根据所需提供孢子的周期而定,每一个周期一块铁片被腐蚀消耗,靠近瓶底侧的一个贮存腔内的孢子就会与海水接触并在适宜条件下附着生长。 
作为优选,所述的孢子培育瓶上设有辅助附着基,所述的辅助附着基材料为贝壳碎片。贝壳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成分,浅、中海中常见的海藻,如紫菜、海带等,其孢子和丝状体在生长时具有溶解碳酸钙的能力,较容易在贝壳上附着,并钻入生长,因此辅助附着基能够增加附着海藻的量,提供更多的鱼类饵料,更好的起到聚鱼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的礁穴内设有由体积小于礁穴的无底饮料瓶形成的内穴腔,所述的内穴腔瓶口与礁穴瓶口相连,所述的礁穴内侧壁与内穴腔外侧壁之间形成仔稚鱼腔。内穴腔可作为普通体型鱼类的栖息场所,内穴腔与礁穴之间的仔稚鱼腔可作为对仔稚鱼的特定保护场所,仔稚鱼指的是一种鱼苗类型,其体积较小,因此可通过仔稚鱼腔的入口以及礁穴上的过鱼孔,而会吞噬仔稚鱼的鱼类体积较大,只能进入内穴腔而无法进入仔稚鱼腔,因此可对仔稚鱼起到良好的保护,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保证渔业产量。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取材便利,制造方法简单,成本低廉;(2)接受光照范围广,背光死角少,附着的海藻能够充分生长;(3)具有孢子培育瓶,能够定期提供大量海藻孢子,保证本实用新型各个附着结构上能长期充足生长有作为饵料的海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礁穴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孢子培育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礁穴底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基架1、礁穴2、过鱼孔3、连接绳4、外翻边5、孢子培育瓶6、铁片7、贮存腔8、内穴腔9、仔稚鱼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包括由若干封闭的套环构成的基架1,任一套环至少与另一个套环互相环套,所述的套环上设有至少一个由无底饮料瓶制成的礁穴2,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若干贯穿礁穴2侧壁的过鱼孔3,一根连接绳4穿过礁穴2的下部将所有礁穴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两个套环孔,所述的礁穴2上的套环孔被与其自身相连的套环穿过。所述的制成礁穴2的无底饮料瓶底部大口处设有若干与礁穴2轴线平行的裂口,所述的礁穴2侧壁下端沿裂口上翻形成若干外翻边5,所述的外翻边5末段与礁穴2外侧壁相连形成间断的环状外穴腔,所述的外穴腔沿礁穴2轴线均布。外穴腔是间断的环状空间,具有大量的海藻附着点,能够良好的使海藻附着,空间利用率高。外穴腔本身也是鱼类栖息场所和保护结构,鱼类可以进入外穴腔中栖息和躲避。所述的礁穴2内设有由体积小于礁穴2的无底饮料瓶形成的内穴腔9,所述的内穴腔9瓶口与礁穴2瓶口相连,所述的礁穴2内侧壁与内穴腔9外侧壁之间形成仔稚鱼腔10。内穴腔9可作为普通体型鱼类的栖息场所,内穴腔9与礁穴2之间的仔稚鱼腔10可作为对仔稚鱼的特定保护场所,仔稚鱼指的是一种鱼苗类型,其体积较小,因此可通过仔稚鱼腔10的入口以及礁穴2上的过鱼孔3,而会吞噬仔稚鱼的鱼类体积较大,只能进入内穴腔9而无法进入仔稚鱼腔10,因此可对仔稚鱼起到良好的保护,提高仔稚鱼的存活率,保证渔业产量。
基架1上可以任意选取若干套环作为固定环通过下桩等方式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剩余套环挂入海水之中。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从海岸表面开始至浅海、中海区域的一片连续覆盖一定范围的礁穴2,可以为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聚鱼保护结构。礁穴2等结构由饮料瓶制成,取材极其便利,相较以往的人工鱼礁甚至是废弃物制成的人工鱼礁而言成本也十分低廉,而且制造工艺也简单。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浅、中海区域,一则距离水面较近,二来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因此回收十分便利,且比起现有技术的鱼礁而言,基架1本身就是连接礁穴2的装置,同时也是连接和回收结构,不需要连接绳4之类的额外限位或连接结构。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承受关照范围较大,光线可从各个套环中直接照下,光照死角很少,相较以往的鱼礁底部及背光处不能受到充分光照而言,本实用新型中不论附着在基架1上还是礁穴2上处的海藻,均能受到充足的光照,因此能良好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维持较好的聚鱼效果。而且,基架1能够随着洋流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的,在洋流中,富含由铅直洋流带起的海底营养盐,最利于海藻等鱼类食料的生长,基架1及礁穴2能随时处在一定区域内洋流运动最频繁的地方,最利于海藻的附着和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连接绳4将所有礁穴2连接在一起,起到限位和强化连接的作用,使礁穴2在海水中不会有过度的晃动,也不易随着洋流流动而被冲离基架1,而即使礁穴2脱离了基架1,也不会掉离,利于完整回收。 
实施例2: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包括由若干封闭的套环构成的基架1,任一套环至少与另一个套环互相环套,所述的套环上设有至少一个由无底饮料瓶制成的礁穴2,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若干贯穿礁穴2侧壁的过鱼孔3,一根连接绳4穿过礁穴2的下部将所有礁穴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两个套环孔,所述的礁穴2上的套环孔被与其自身相连的套环穿过。所述的制成礁穴2的无底饮料瓶底部大口处设有若干与礁穴2轴线平行的裂口,所述的礁穴2侧壁下端沿裂口上翻形成若干外翻边5,所述的外翻边5末段与礁穴2外侧壁相连形成间断的环状外穴腔,所述的外穴腔沿礁穴2轴线均布。外穴腔是间断的环状空间,具有大量的海藻附着点,能够良好的使海藻附着,空间利用率高。外穴腔本身也是鱼类栖息场所和保护结构,鱼类可以进入外穴腔中栖息和躲避。所述的基架1上设有若干由无底带盖饮料瓶制成的孢子培育瓶6,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上设有包覆孢子培育瓶6底部的纱网,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内被沿孢子培育瓶6轴线分布的若干铁片7分隔成若干贮存腔8,所述的贮存腔8内设有海藻孢子与木屑的压实混合物,所述的铁片7厚度为0.035mm至0.07mm。孢子培育瓶6上的铁片7会在海水中被腐蚀,待最靠近瓶底的铁片7被完全腐蚀消耗后,第一个贮存腔8内的孢子就会接触到外界的海水,在光照及温度适宜的条件下就会寻找附着基进行附着并开始生长出海藻丝状体和叶状体,由于孢子与木屑是压实混合的,因此不易直接被流动的海水带走,可以使孢子少量、缓慢地离开孢子培育瓶6,使其尽可能多地附着在基架1、礁穴2表面等处,提高本实用新型附近范围内的海藻量。而若干铁片7将孢子培育瓶6分隔成若干贮存腔8,因此可每隔一段时间提供一次海藻孢子,保证礁穴2等处附近能够长期附着生长较大量的海藻,以便长期吸引鱼群和提供食物,而铁片7的厚度可根据所需提供孢子的周期而定,每一个周期一块铁片7被腐蚀消耗,靠近瓶底侧的一个贮存腔8内的孢子就会与海水接触并在适宜条件下附着生长。例如,需要一年提供一次孢子,选取CuCr铸铁铁片7,那么铁片7厚度就选择为0.035mm,因为CuCr铸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就是每年0.035mm。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上设有辅助附着基,所述的辅助附着基材料为贝壳碎片。贝壳含有大量的碳酸钙成分,浅、中海中常见的海藻,如紫菜、海带等,其孢子和丝状体在生长时具有溶解碳酸钙的能力,较容易在贝壳上附着,并钻入生长,因此辅助附着基能够增加附着海藻的量,提供更多的鱼类饵料,更好的起到聚鱼效果。 
基架1上可以任意选取若干套环作为固定环通过下桩等方式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剩余套环挂入海水之中。如此一来,就形成了从海岸表面开始至浅海、中海区域的一片连续覆盖一定范围的礁穴2,可以为覆盖范围内提供连续的聚鱼保护结构。礁穴2、孢子培育瓶6等结构均由饮料瓶制成,取材极其便利,相较以往的人工鱼礁甚至是废弃物制成的人工鱼礁而言成本也十分低廉,而且制造工艺也简单。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浅、中海区域,一则距离水面较近,二来固定在海岸表面附近,因此回收十分便利,且比起现有技术的鱼礁而言,基架1本身就是连接礁穴2的装置,同时也是连接和回收结构,不需要连接绳4之类的额外限位或连接结构。再者,本实用新型的承受关照范围较大,光线可从各个套环中直接照下,光照死角很少,相较以往的鱼礁底部及背光处不能受到充分光照而言,本实用新型中不论附着在基架1上还是礁穴2上处的海藻,均能受到充足的光照,因此能良好生长,提供丰富的饵料,维持较好的聚鱼效果。而且,基架1能够随着洋流在一定范围内运动的,在洋流中,富含由铅直洋流带起的海底营养盐,最利于海藻等鱼类食料的生长,基架1及礁穴2能随时处在一定区域内洋流运动最频繁的地方,最利于海藻的附着和生长,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连接绳4将所有礁穴2连接在一起,起到限位和强化连接的作用,使礁穴2在海水中不易有过度的晃动,也不易随着洋流流动而被冲离基架1,而即使礁穴2脱离了基架1,也不会掉离,利于完整回收。 

Claims (7)

1.一种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包括由若干封闭的套环构成的基架(1),任一套环至少与另一个套环互相环套,所述的套环上设有至少一个由无底饮料瓶制成的礁穴(2),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若干贯穿礁穴(2)侧壁的过鱼孔(3),一根连接绳(4)穿过礁穴(2)的下部将所有礁穴(2)连接在一起,所述的礁穴(2)上设有至少一个套环孔,所述的礁穴(2)上的套环孔被与其自身相连的套环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制成礁穴(2)的无底饮料瓶底部大口处设有若干与礁穴(2)轴线平行的裂口,所述的礁穴(2)侧壁下端沿裂口上翻形成若干外翻边(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外翻边(5)末段与礁穴(2)外侧壁相连形成间断的环状外穴腔,所述的外穴腔沿礁穴(2)轴线均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基架1上设有若干由无底带盖饮料瓶制成的孢子培育瓶(6),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上设有包覆孢子培育瓶(6)底部的纱网,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内被沿孢子培育瓶(6)轴线分布的若干铁片(7)分隔成若干贮存腔(8),所述的贮存腔(8)内设有海藻孢子与木屑的压实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铁片(7)厚度为0.035mm至0.07mm。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孢子培育瓶(6)上设有辅助附着基,所述的辅助附着基材料为贝壳碎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浅中海人工鱼礁,其特征是,所述的礁穴(2)内设有由体积小于礁穴(2)的无底饮料瓶形成的内穴腔(9),所述的内穴腔(9)瓶口与礁穴(2)瓶口相连,所述的礁穴(2)内侧壁与内穴腔(9)外侧壁之间形成仔稚鱼腔(10)。
CN2012206861975U 2012-12-13 2012-12-13 浅中海人工鱼礁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61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61975U CN20322615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浅中海人工鱼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2206861975U CN20322615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浅中海人工鱼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3226152U true CN203226152U (zh) 2013-10-09

Family

ID=4928230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22068619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3226152U (zh) 2012-12-13 2012-12-13 浅中海人工鱼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32261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723A (zh) * 2012-12-13 2013-06-26 浙江海洋学院 浅中海人工鱼礁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168723A (zh) * 2012-12-13 2013-06-26 浙江海洋学院 浅中海人工鱼礁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112155U (zh) 鲍鱼、海参立体生态养殖网箱
CN103168722B (zh) 一种沉浮式人工鱼礁
CN203735213U (zh) 一种大型海藻的海底养殖装置
CN210143579U (zh) 一种深远海养殖用抗风浪浮台式超大型围网
CN203072650U (zh) 一种沉浮式人工鱼礁
CN203058092U (zh) 一种便于藻类附着的人工鱼礁
CN206978430U (zh) 一种复合式海洋养殖系统
CN103070108B (zh) 一种渔业辅助养殖装置
CN201577410U (zh) 一种层式混合养殖装置
CN203340798U (zh) 一种鱼类聚集保护装置
CN103168718B (zh) 一种鱼类聚集保护装置
CN203226152U (zh) 浅中海人工鱼礁
CN203194299U (zh) 一种渔业辅助养殖装置
CN103168723B (zh) 浅中海人工鱼礁
CN203194300U (zh) 一种人工聚鱼保护装置
CN203058086U (zh) 一种浅中海聚鱼保护装置
CN103070097B (zh) 一种人工聚鱼保护装置
CN103070107B (zh) 一种浅中海聚鱼保护装置
CN103070099B (zh) 一种悬浮式人工鱼礁
CN108207717A (zh) 一种海产品多层混养竹筏
CN203709038U (zh) 一种海底鲍鱼养殖沉箱
CN103070103B (zh) 一种便于藻类附着的人工鱼礁
CN114747522A (zh) 六边形沉底式海参养殖装置
CN208754963U (zh) 可悬浮在任意水层的立体浮筏养殖设施
CN203058095U (zh) 利用废弃物构建的海洋鱼类生息场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31009

Termination date: 20141213

EXPY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or utility 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