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2219657U -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2219657U
CN202219657U CN2011203068440U CN201120306844U CN202219657U CN 202219657 U CN202219657 U CN 202219657U CN 2011203068440 U CN2011203068440 U CN 2011203068440U CN 201120306844 U CN201120306844 U CN 201120306844U CN 202219657 U CN202219657 U CN 2022196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rag ring
sleeve
gear
carbon ribbon
coiler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Lifetim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12030684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高明
邓少华
黄明东
王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New Beiya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12030684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22196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22196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2219657U/zh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Expired - Lifetim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mpression-Transfer Materials And Handling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包括:卷绕碳带的支撑轴,径向具有挡板的套筒,齿轮,第一摩擦环,套在套筒上并随齿轮同步旋转;第二摩擦环,套在套筒上并随套筒同步旋转;多个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交替排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摩擦面;套在支撑轴上的弹性元件,位于弹性元件一端的定位件,弹性元件另一端将交替排列的第二摩擦环、第一摩擦环和齿轮压紧到套筒的挡板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带卷绕装置,第一摩擦环随着齿轮转动,第二摩擦环在第一摩擦环的带动下带动套筒和支撑轴转动,通过设置多个摩擦环,既分散了每个摩擦环上产生的摩擦力,又减小了摩擦环之间的磨损,减少了因磨损造成的更换,延长了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打印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热转印打印机的碳带卷绕装置。
背景技术
图1是常见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碳带卷绕装置的卷绕轴1’的一端可以支撑未用过的碳带或者已用过的碳带,另一端依次套设齿轮2’、摩擦片3’、套筒4’、弹性元件5’、堵头6’,以及插接在定位孔11’上,用于防止上述各零件脱离卷绕轴1’的销轴7’,其中套筒4’与卷绕轴1’固定连接。当驱动机构驱动齿轮2’转动时,在弹性元件5’的压力作用下,摩擦片3’与齿轮2’和套筒4’之间产生摩擦力,带动套筒4’随齿轮2’一起转动,使卷绕轴1’随之共同转动,当卷绕轴1’所受阻力(即卷绕轴1’拉动碳带时所需的拉力)大于摩擦片3’与齿轮2’或摩擦片3’与套筒4’之间的摩擦力时,摩擦片3’相对齿轮2’或套筒4’打滑,卷绕轴1’停止转动,可避免由于受力过大,碳带被扯断的问题。
这种碳带卷绕装置存在的问题在于,为了将齿轮的驱动力传递给卷绕轴1’,必须向摩擦片3’施加足够大的压力,才能使摩擦片3’与齿轮2’和套筒4’之间的摩擦力足以带动套筒4’随之转动,因此,摩擦片3’容易磨损,更换频率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小磨损、降低更换频率的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包括:卷绕碳带的支撑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径向具有挡板的套筒,所述套筒套在所述支撑轴上并带动所述支撑轴旋转;
齿轮,套在所述套筒上并绕所述套筒旋转;
第一摩擦环,套在所述套筒上并随所述齿轮同步旋转;
第二摩擦环,套在所述套筒上并随所述套筒同步旋转;
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第二摩擦环交替排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摩擦面;
套在所述支撑轴上的弹性元件,以及位于弹性元件一端的定位件,弹性元件另一端将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二摩擦环、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齿轮压紧到所述套筒的挡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带卷绕装置,第一摩擦环随着齿轮转动,第二摩擦环在第一摩擦环的带动下带动套筒和支撑轴转动,通过设置多个摩擦环,既分散了每个摩擦环上产生的摩擦力,又减小了摩擦环之间的磨损,减少了因磨损造成的更换,延长了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套筒的一端为套接在所述支撑轴外的并与所述挡板连接为一体的管状结构,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摩擦环的内边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沟槽对应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与所述第一沟槽卡接。
此种设计是通过设置在管状结构上的第一沟槽和第二摩擦环上的第二凸起的配合,实现了第二摩擦环和管状结构的相对固定,当第二摩擦环旋转时可以带动套筒一起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包括沿所述齿轮轴向排列并连通的第一孔和第二孔,其中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管状结构的外径相适配,并且与所述管状结构套接;所述第二孔和所述第一孔同心并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所述第二孔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所述第一摩擦环的外边沿上设置有 与所述第二沟槽对应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二沟槽卡接。
此种设计是通过齿轮的第二沟槽和第一摩擦环的第一凸起配合来带动第一摩擦环转动。通过在齿轮上设置第二孔,并且将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置于第二孔内,可以减少外界环境对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的间接腐蚀。
进一步地,所述挡板在和所述齿轮的贴合处设置有突出于挡板的直径小于所述齿轮直径的凸环。
此种设计是通过减小齿轮和挡板的接触面积来减小齿轮旋转时与套筒之间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管状结构的轴向延伸方向设置有外径小于管状结构并且能够允许第二摩擦环的第二凸起通过的导向管。
在管状结构的轴向延伸上设置一个导向管,在弹性元件的作用下,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会被压紧在齿轮的第二孔内,当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的数量较多时,在弹簧弹力不足或拆卸更换的情况下会导致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脱离齿轮的第二孔和管状结构,在设置导向管后,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脱离后的分散。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件为与所述支撑轴的端部连接的垫片。
进一步地,在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定位件为与所述螺纹连接的螺母和夹在螺母与弹性元件之间的垫片。
用与支撑轴一端螺纹连接的螺母作为定位件,可以在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磨损后造成的摩擦力不足的情况下进行调节,通过调节螺母在支撑轴上的位置,可以适当增减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之间的摩擦力。
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摩擦环和所述第二摩擦环是指比所述第二摩擦环的数量少一个的所述第一摩擦环与所述第二摩擦环交替排列,或者比所述第一摩擦环的数量少一个的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交替排列。
交替设置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目的是增大摩擦面积,使摩擦效果更显著。
同时,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包括上面所描述的碳带卷绕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实现了分散摩擦力的作用,在摩擦力分散的前提下减小了对单一部件的磨损,有效的增加了使用寿命,另外在可调节的固定件的作用下,还可以实现对摩擦力大小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的利用率,延长了使用时间,节省了更换成本。
附图说明
为清楚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有益效果,结合以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热转印打印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结构剖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要求本实用新型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 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第一实施例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结构剖面图。如图2、图3所示,碳带卷绕装置包括支撑轴1、套筒2、齿轮3、第一摩擦环4、第二摩擦环5,垫片6,以及弹性元件7。
支撑轴1由机架支撑,可以绕自身轴线自由转动。支撑轴1的一端支撑碳带,另一端安装套筒2、齿轮3、第一摩擦环4、第二摩擦环5和弹性元件7,以及垫片6;
径向具有挡板24的套筒2套在支撑轴1上并带动支撑轴1旋转;
齿轮3套在套筒2上并绕套筒2旋转;
第一摩擦环4套在套筒2上并随齿轮3同步旋转;
第二摩擦环5套在套筒2上并随套筒2同步旋转;
弹性元件7套在支撑轴1上,一端由定位件固定,另一端将多个交替排列的至第二摩擦环5、第一摩擦环4和齿轮3压紧到所述挡板24上。多个交替排列的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是指比第二摩擦环5的数量少一个的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交替排列,或者比第一摩擦环4的数量少一个的第二摩擦环5与第一摩擦环4交替排列。
图4是图2所示的碳带卷绕装置的套筒2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3、图4所示,支撑轴1的一端为带铣边11的半圆轴,套筒2上设置有和半圆轴相配合的芯孔21。套筒2的一端为套接在支撑轴1外的并与挡板24连为一体的管状结构25,管状结构25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22,第二摩擦环5的内边沿上设置有与第一沟槽22对应的第二凸起51。管状结构25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第一沟槽22,其深度沿管状结构25的壁厚方向延伸,其长度沿管状结构25的轴向延伸;管状结构25与齿轮3套接时,挡板24可限制齿轮3相对管状结构25轴向移动。
如图2、图3所示,齿轮3包括沿齿轮3轴向排列并连通的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其中第一孔31与管状结构25的外径相适配,并且与管状结构25套接;第二孔32和第一孔31同心并且直径大于第一孔31,第二孔32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33,第二沟槽33的深度向远离齿轮3的圆心方向延伸,其长度沿第二孔32的轴向延伸。第一摩擦环4的外边沿上设置有与第二沟槽33对应的第一凸起41,通过第一凸起41和第二沟槽33的相互卡接,第一摩擦环4便可以随着齿轮3转动。并通过和第二摩擦环5的摩擦而带动支撑轴1转动。
对于挡板24的另一种设计方案是:挡板24在和齿轮3的贴合处设置有凸出于挡板24的直径小于齿轮3直径的凸环23,用于减小齿轮3和挡板24之间的摩擦力。当然,也可以在齿轮3和挡板24之间安装一个直径小于齿轮3的垫圈,同样可以起到减小摩擦力的作用。
如图3、图4所示,一种优选方案的套筒2还可以是:管状结构25的轴向延伸方向设置有外径小于管状结构25并且能够允许第二摩擦环5的第二凸起51通过的导向管26,当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置于齿轮3的第二孔32内时,为了保证摩擦环不会轻易的掉出第二孔32,除了用弹性元件7顶住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的组合结构之外,还可以利用导向管26对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起限定作用,在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脱离第二孔32并且没有越过导向管26时,都会被弹性元件7顶回第二孔32内,因此导向管26可以防止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从第二孔32内脱落。
另外,第一摩擦环4由摩擦材料制成,如半金属摩擦材料、NAO(少金属)摩擦材料,或者陶瓷摩擦材料等。第二摩擦环5可以采用与第一摩擦环4相同的材料。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第一摩擦环4可以是两个,第二摩擦环5可以是一个,这样,将一个第二摩擦环5装配在两个第一摩擦环4之间,可以使第二摩擦环5的两个面分别与一个第一摩擦环4相接触,形成两个接触面,相对增加了摩擦面积,而且减少了每一个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因此可以减少对第一摩 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的接触面的磨损,增长了使用寿命。同样,在装配中也可以只装配一个第一摩擦环4,装配两个第二摩擦环5,将第一摩擦环4装配在两个第二摩擦环4之间,也可以得到相同的摩擦效果。当然,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还可以分别装配多个,并且交替排列,根据具体需要来配备不同数量的第一摩擦片4和第二摩擦片5的数量。
具体装配结构是:第一摩擦环4套接在管状结构25上,且位于齿轮3的第二孔32内,可以相对套筒2转动。第一摩擦环4的外周上设置有与齿轮3上设置的第二沟槽33相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一凸起41,第一凸起41的形状与第二沟槽33的形状相适配,当第一摩擦环4套接在套筒2上时,其上的第一凸起41与齿轮3的第二沟槽33插接配合,使第一摩擦环4只能随齿轮3一起转动。
第二摩擦环5均套接在管状结构25上,与第一摩擦环4交替设置,可以相对齿轮3转动。每个第二摩擦环5的外径小于齿轮3的第二孔32的直径,内径大于套筒2的外径。每个第二摩擦环5的内孔上设置有与管状结构25上设置的第一沟槽22相对应的一个或者多个第二凸起51,第二凸起51的形状与管状结构25的第一沟槽22的截面形状相适配,当第二摩擦环5套接在管状结构25上时,第二摩擦环5的第二凸起51与管状结构25上的第一沟槽22对应插接配合,使第二摩擦环5只能随管状结构25一起转动。
这样,齿轮3套接在套筒2的管状结构25上,多个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交替套接在管状结构25上,当齿轮3相对套筒2转动时,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之间形成摩擦接触面。本实施例中,碳带卷绕装置包括三个第一摩擦环4和两个第二摩擦环5,各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交替地套接在管状结构25上。其中,每个第一摩擦环4的外缘上与齿轮3上的六个第二沟槽33相对应,设置有六个第一凸起41,齿轮3上的六个第二沟槽33与第一摩擦环4上的六个第一凸起41对应插接配合;每个第二摩擦环5的内孔上与管状结构25上的六个第一沟槽22相对应,设置有六个第二凸起51,六 个第二凸起51与管状结构25上的六个第一沟槽22对应插接配合。当齿轮3相对管状结构25转动时,三个第一摩擦环4与两个第二摩擦环5之间形成四个摩擦接触面。
弹性元件7套接在支撑轴1上,一端抵压在最外端的第一摩擦环4或者第二摩擦环5上,另一端与卡接在支撑轴1一端的垫片6连接,弹性元件7安装后产生预定压缩量,使交替设置的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紧密接触。
当发放或者回收碳带时,齿轮3受驱动机构驱动转动,在弹性元件7的作用下,在四个摩擦接触面上产生摩擦力,各摩擦接触面的摩擦力累积,形成驱动力,驱动套筒2随齿轮3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支撑轴1转动,完成碳带发放或回收;当支撑轴1转动阻力大于各摩擦接触面的摩擦力之和时,第一摩擦环4相对第二摩擦环5打滑,即齿轮3相对套筒2打滑,支撑轴1停止转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中,通过设置多个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形成至少两个摩擦接触面,其中第一摩擦环4与齿轮3插接配合,第二摩擦环5与管状结构25插接配合,当齿轮3转动时,通过各摩擦接触面累积产生的驱动力,可以驱动套筒2随之转动,从而带动支撑轴1转动,卷绕碳带。本实用新型将驱动力分解到每个摩擦接触面上,使单个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所受摩擦力减小,因而降低了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的磨损,提高了碳带卷绕装置的可靠性。
第二实施例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第二实施例的结构剖面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上一实施例相比,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碳带卷绕装置还包括螺母8,相应地,在支撑轴1远离套筒2的一端,设置有与螺母8配合的螺纹12,而垫片6套接在支撑轴1上,可以沿支撑轴1轴向移动。
螺母8与支撑轴1上的螺纹11连接,可以相对于支撑轴1轴向移动,通过调节弹性元件6压缩量,从而调节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之间的摩擦力。当以设定方向旋转螺母8,使其沿支撑轴1轴向向套筒2方向移动时,螺 母8挤压垫片6,从而挤压弹性元件6,增大作用在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上的压力,即增大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之间的摩擦力;当以与设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转螺母8,使其沿支撑轴1轴向向远离套筒2方向移动时,螺母8远离垫片6,弹性元件6的压缩量变小,从而减小作用在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上的压力,因此减小了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之间的摩擦力。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螺母8调节弹性元件6弹性力,增大或者减小作用在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上的压力,从而调整第一摩擦环4与第二摩擦环5之间的摩擦力,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可以在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因磨损导致摩擦力降低时增大作用在第一摩擦环4和第二摩擦环5上的压力,以获得同样的摩擦力,因此进一步提高了碳带卷绕装置的寿命。
图6是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热转印打印机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热转印打印机包括打印机构100、碳带机构200以及控制机构300。
其中打印机构100包括相切设置的打印头110和打印胶辊120,打印纸从两者之间穿过,打印头110根据控制机构300的指示,在打印纸上打印预先设定的内容;控制机构300用于接收主机控制软件下发的指令,并根据指令控制热转印打印机各机构执行相应的操作。
碳带机构200包括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和第一驱动机构250,以及第二驱动机构260。碳带由第一卷绕机构210的支撑轴引出,经过打印头110和打印胶辊120,且位于打印头110和打印纸之间,回卷在第二卷绕机构220的支撑轴的外周上。
其中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和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与上述实施例介绍的碳带卷绕装置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支撑在热转印打印机的机架上,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支撑轴与打印机构100的打印胶辊120平行设置,用于支撑未用过的碳 带;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支撑在热转印打印机的机架上,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支撑轴的轴线与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支撑轴1的轴线相平行,用于回卷已用过的碳带;第一驱动机构250和第二驱动机构260与机架固定连接,其中第一驱动机构250与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齿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齿轮转动,第二驱动机构260与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齿轮传动连接,用于驱动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齿轮转动。
热转印打印机打印时,控制机构300控制打印机构100的打印胶辊120转动,将打印纸向打印机构100的下游输送,同时打印头110发热,将碳带上的碳粉转印到打印纸上,形成图像或文字,完成打印。
与此同时,控制机构300控制第二驱动机构260转动,驱动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齿轮转动,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齿轮通过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各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形成的多个摩擦接触面累积的摩擦力带动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支撑轴转动,将用过的碳带回卷在第二碳带卷绕装置220的支撑轴的外周上。
热转印打印机退纸时,控制机构300控制第一驱动机构250转动,驱动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齿轮转动,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齿轮通过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各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形成的多个摩擦接触面累积的摩擦力带动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支撑轴转动,将退回的碳带卷绕在第一碳带卷绕装置210的支撑轴的外周上。
需要说明的时,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热转印打印机的其他实施例中,可以只使用一组碳带卷绕装置用于碳带发放或者用于碳带回收。
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带卷绕装置的热转印打印机,由于其碳带卷绕装置中将驱动力分解到每个摩擦接触面上,减小了单个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所受的摩擦力,因此减小了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的磨损,相应地提高了热转印打印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带卷绕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实现了分散摩擦力的作用,在摩擦力分散的前提下减小了对单一部件的磨损,有效的增加了使用寿命,另外在可调节的固定件的作用下,还可以实现对摩擦力大小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第一摩擦环和第二摩擦环的利用率,延长了使用时间,节省了更换成本。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0)

1.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包括:卷绕碳带的支撑轴(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径向具有挡板(24)的套筒(2),所述套筒(2)套在所述支撑轴(1)上并带动所述支撑轴(1)旋转;
齿轮(3),套在所述套筒(2)上并绕所述套筒(2)旋转;
第一摩擦环(4),套在所述套筒(2)上并随所述齿轮(3)同步旋转;
第二摩擦环(5),套在所述套筒(2)上并随所述套筒(2)同步旋转;
多个所述第一摩擦环(4)和所述第二摩擦环(5)交替排列,之间形成至少两个摩擦面;
套在所述支撑轴(1)上的弹性元件(7),以及位于弹性元件(7)一端的定位件,弹性元件(7)另一端将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二摩擦环(5)、所述第一摩擦环(4)和齿轮(3)压紧到所述套筒(2)的挡板(24)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2)的一端为套接在所述支撑轴(1)外的并与所述挡板(24)连接为一体的管状结构(25),所述管状结构(25)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着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一沟槽(22),所述第二摩擦环(5)的内边沿上设置有与第一沟槽(22)对应的第二凸起(51),所述第二凸起(51)与所述第一沟槽(22)卡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3)包括沿所述齿轮(3)轴向排列并连通的第一孔(31)和第二孔(32),其中所述第一孔(31)与所述管状结构(25)的外径相适配,并且与所述管状结构(25)套接;所述第二孔(32)和所述第一孔(31)同心并且直径大于所述第一孔(31),所述第二孔(32)的孔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条沿轴向方向延伸的第二沟槽(33),所述第一摩擦环(4)的外边沿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沟槽(33)对应的第一凸起(41),所述第一凸起(41)与所述第二沟槽(33)卡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1)的一端为带铣边(11)的半圆轴,所述套筒(2)上设置有和半圆轴相配合的芯孔(21)。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24)在和所述齿轮(3)的贴合处设置有凸出于所述挡板(24)的直径小于所述齿轮(3)直径的凸环(23)。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状结构(25)的轴向延伸方向设置有外径小于管状结构(25)并且能够允许第二摩擦环(5)的第二凸起(51)通过的导向管(26)。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为与所述支撑轴(1)的端部连接的垫片(6)。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轴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所述定位件为与所述螺纹连接的螺母(8)和夹在螺母(8)与弹性元件(7)之间的垫片(6)。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交替排列的所述第一摩擦环(4)和所述第二摩擦环(5)是指比所述第二摩擦环的数量少一个的所述第一摩擦环与所述第二摩擦环交替排列,或者比所述第一摩擦环的数量少一个的所述第二摩擦环与所述第一摩擦环交替排列。
10.一种热转印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碳带卷绕装置。
CN2011203068440U 2011-08-22 2011-08-22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96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68440U CN202219657U (zh) 2011-08-22 2011-08-22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1203068440U CN202219657U (zh) 2011-08-22 2011-08-22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2219657U true CN202219657U (zh) 2012-05-16

Family

ID=460416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1203068440U Expired - Lifetime CN202219657U (zh) 2011-08-22 2011-08-22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221965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709A (zh) * 2018-09-19 2018-12-21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自动换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049709A (zh) * 2018-09-19 2018-12-21 深圳市创想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自动换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527789A (zh) 用于安装具有卷绕条带的供带卷轴尤其是标签供带卷轴的装置
CN104597733B (zh) 旋转力传递组件、感光鼓及处理盒
CN202267602U (zh) 一种轴径双向轴承加载磨合机
CN1199377A (zh) 绕带设备
CN102295193A (zh) 收线卷绕恒张力控制装置
CN202219657U (zh) 一种碳带卷绕装置及热转印打印机
CN102555395B (zh) 一种气动复合对辊装置
CN101028754B (zh) 丝网印刷机
CN206417662U (zh) 一种转移印花机印花纸放卷装置
CN111637148B (zh) 一种分体式快速更换胶辊
CN108839360A (zh) 一种用于复合材料自动铺放设备的丝卷安装装置
CN215854419U (zh) 一种涤纶丝收卷换卷装置
CN111730957A (zh) 一种印刷机胶辊
US4208896A (en) Wire coiling apparatus
CN205772508U (zh) 一种扭力可调的卷轴
CN102330272A (zh) 电脑针织横机牵拉装置
CN102296419A (zh) 电脑针织横机压布轮组件
CN221796463U (zh) 一种工程设计用图纸收卷装置
CN102976134B (zh) 印花机垫纸输送装置
CN108412897A (zh) 一种气体轴承
CN200981372Y (zh) 一种用于圆网印花机上的磁力辊
CN209871962U (zh) 一种络筒机卷筒固定装置
CN106516820A (zh) 卷带盘放料机构
JP5013181B2 (ja) フリクション巻軸
CN101823641B (zh) 用于卷绕器的传动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14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GR01 Patent grant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CX01 Expiry of patent term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