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593261U - 墙体模块 - Google Patents
墙体模块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593261U CN201593261U CN2010200001158U CN201020000115U CN201593261U CN 201593261 U CN201593261 U CN 201593261U CN 2010200001158 U CN2010200001158 U CN 2010200001158U CN 201020000115 U CN201020000115 U CN 201020000115U CN 201593261 U CN201593261 U CN 20159326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lacement surface
- module
- wall body
- plane
-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墙体模块。该墙体模块的上、下安置面(5)和(6)上设置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和第二斜面(10)。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上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第二斜面(10)和下层模块上安置面(5)上的第一斜面(9)之间形成空腔(17),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进入空腔(17)后,在上、下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采用该模块能够实现干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铺设灰浆,即可在相邻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材料,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构筑墙体的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已经有多种构筑方便的墙体模块。中国专利文献CN1206429C公开了一种用于构筑井壁墙体的模块。该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和一个后表面,一对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和一个下安置面,上下安置面之间具有一个通孔,两个端表面上均具有凹入所述端表面的半孔。采用前述模块构筑墙体时,为了使上下层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下层模块摆放完毕后,需要在下层模块的上安置面上铺设灰浆后,方可摆放上层模块。这样,由于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干码施工无法在相邻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需要进行铺浆的工艺,影响施工速度和效率。此外,由于铺设的灰浆会发生落灰现象,灰浆会落入模块的通孔和半孔内,在墙体内部浇注混凝土时,会在通孔和半孔内的芯柱内部形成断层,导致芯柱的强度降低,而且影响芯柱的密闭性和闭水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改进墙体模块的结构,提供一种施工过程中无需进行铺浆作业,即可自行黏结和填充的模块。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能够进行干码施工,不仅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而且能够避免芯柱内部出现断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一个后表面、一对端表面、一个上安置面、一个下安置面,所述端表面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的半孔,所述半孔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之间有一个通孔;所述上安置面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或者所述下安置面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时,下层模块上安置面和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之间形成空腔,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能够流入空腔内部,实现上下层模块之间的自填充和自黏结。
如果前述模块的上安置面上设置有第一斜面,则其下安置面上与上安置面上的第一斜面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如果前述模块的下安置面上设置有第二斜面,则其上安置面上与下安置面上的第二斜面对应的位置可以设置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这样,模块的上安置面和下安置面上均设置有斜面,能够提高相邻层模块之间的空腔的容积。
为了增加上下相邻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墙体稳定性,在所述上安置面和下安置面靠近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的位置分别具有水平平面。
为了构筑井壁墙体或者其他圆形墙体,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的所述前表面和后表面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
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在所述端表面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
所述下安置面上设置有凹槽,所述上安置面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上的凹槽相对应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凹槽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的高度,使得浇入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进入相邻层模块的凹槽和凸台之间空隙,并在该空隙内形成横向的强度构件,该强度构件与半孔和通孔中的混凝土或者灰浆形成的纵向的强度构件形成网状的强度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中,上安置面或者下安置面或者上下两个安置面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斜面,当相邻两层模块摆放在一起时,下层模块上安置面和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之间形成空腔;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进入前述空腔后,在上下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采用该模块构筑墙体能够实现干码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铺设灰浆,即可在相邻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而且能够避免落灰引起的芯柱断层现象。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墙体模块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墙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例的墙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3是显示图2所示墙体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
图4是显示两层图2所示墙体模块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前、后表面为同轴圆柱形弧面的墙体模块的立体图;
图6是显示图5所示墙体模块下安置面布置形式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例的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7,所述半孔7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7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一个通孔8,所述上安置面5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
所述上安置面5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一水平平面11。这样能够增加上下层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墙体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该墙体模块在所述端表面3和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13和14。
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相对应的凸台16,所述凸台16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15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16的高度。
实施例2
图2和图3显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如图2和图3所示,该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7,所述半孔7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7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一个通孔8,所述上安置面5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所述下安置面6上与所述上安置面5上的第一斜面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10。
所述上安置面5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一水平平面11,所述下安置面6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二水平平面12。这样能够增加上下层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墙体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该墙体模块在所述端表面3和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13和14。
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相对应的凸台16,所述凸台16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15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16的高度。
如图4所示,当上、下两层模块连接时,上层模块下安置面上的第二斜面和下层模块上安置面上的第一斜面之间形成空腔17,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进入空腔17后,在上、下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这样,在施工过程中,无需铺设灰浆,即可在相邻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大大提高施工速度和效率。
实施例3
如图5和图6所示的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7,所述半孔7在砌筑时与相邻模块端表面的半孔7一同构成一个通孔,所述上、下安置面5、6之间有一个通孔8,所述上安置面5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所述下安置面6上与所述上安置面5上的第一斜面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10。当上、下相邻两层模块摆放在一起时,下层模块上安置面5上的第一斜面9和上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第二斜面10之间形成空腔;浇注在墙体内部的混凝土或者灰浆进入前述空腔后,在上下层模块之间形成黏结层。
所述上安置面5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一水平平面11,所述下安置面6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二水平平面12。这样能够增加上下层模块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墙体强度和稳定性。
为了使相邻模块之间能够牢固连接,该墙体模块在所述端表面3和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13和14。
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相对应的凸台16,所述凸台16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15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16的高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对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对其中的技术特征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申的变化或组合仍然处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墙体模块,包括一个前表面(1)、一个后表面(2)、一对端表面(3、4)、一个上安置面(5)、一个下安置面(6),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凹入所述端表面(3、4)的半孔(7),所述上安置面(5)和下安置面(6)之间有一个通孔(8),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置面(5)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或者所述下安置面(6)上具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置面(6)上与所述上安置面(5)上的第一斜面(9)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二斜面(10)或者所述上安置面(5)上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第二斜面(10)对应的位置设置有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的第一斜面(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安置面(5)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一水平平面(11),所述下安置面(6)靠近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的位置具有第二水平平面(12)。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表面(1)和后表面(2)为同轴的圆柱形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表面(3、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13、14)。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端表面(3)和(4)上分别设置有相互配合的用以保证相邻模块间牢固结合的形状(13、14)。
7.根据权利要求1、2或者3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相对应的凸台(16),所述凸台(16)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15)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16)的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墙体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安置面(6)上设置有凹槽(15),所述上安置面(5)上设置有与所述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相对应的凸台(16),所述凸台(16)的形状适于与相邻层模块下安置面(6)上的凹槽(15)一起使相邻层的模块对齐,所述凹槽(15)的深度大于所述凸台(16)的高度。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001158U CN201593261U (zh) | 2010-01-05 | 2010-01-05 | 墙体模块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0200001158U CN201593261U (zh) | 2010-01-05 | 2010-01-05 | 墙体模块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593261U true CN201593261U (zh) | 2010-09-29 |
Family
ID=427753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020000115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1593261U (zh) | 2010-01-05 | 2010-01-05 | 墙体模块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593261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8842A (zh) * | 2010-01-05 | 2010-06-23 | 梁林华 | 墙体模块 |
CN104213666A (zh) * | 2013-06-05 | 2014-12-17 | 杨遂震 | Lhu形配合空心墙砖 |
CN106836283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混凝土综合管廊模块 |
CN106836282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管廊模块及其拼接结构 |
-
2010
- 2010-01-05 CN CN2010200001158U patent/CN201593261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748842A (zh) * | 2010-01-05 | 2010-06-23 | 梁林华 | 墙体模块 |
CN104213666A (zh) * | 2013-06-05 | 2014-12-17 | 杨遂震 | Lhu形配合空心墙砖 |
CN106836283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混凝土综合管廊模块 |
CN106836282A (zh) * | 2017-03-10 | 2017-06-13 | 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 管廊模块及其拼接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593261U (zh) | 墙体模块 | |
CN202830952U (zh) | 一种新型软土地基结构 | |
CN204199478U (zh) | 新型密封墙体 | |
CN102808421A (zh) | 可伸缩混凝土预制方涵 | |
CN101748842A (zh) | 墙体模块 | |
CN202450488U (zh) | 河道堤岸护坡空心砖 | |
CN103015291B (zh) | 斜角双向锁固式人行道地砖 | |
CN201679136U (zh) | 建筑用空心砌块 | |
CN204080750U (zh) | 箱筒型基础水闸结构 | |
CN201593254U (zh) | 蜂巢结构墙体 | |
CN102127940A (zh) | 蜂巢结构墙体 | |
CN207032628U (zh) | 建筑用空心砖 | |
CN201062393Y (zh) | 圆形或弧形建筑的混凝土空心砌块 | |
CN205840367U (zh) | 用于控制灰缝厚度的垫层及使用该垫层的砌体安装结构 | |
CN201236408Y (zh) | 一种空心砖 | |
CN102168466A (zh) | 建筑用空心砌块 | |
CN206646543U (zh) | 一种重力式挡土墙 | |
CN203626116U (zh) | 浇注型六边形砌块 | |
CN203097062U (zh) | 一种抗震防裂连锁砌块 | |
CN207047868U (zh) | 一种基坑支护挡墙 | |
CN202969207U (zh) | 拼合拉接锚固式人行道地砖 | |
CN207727784U (zh) | 一种用于填充梁底与墙顶间隔缝的砌块 | |
CN204690688U (zh) | 一种模块化可插销锁定式墙体的防水结构 | |
CN205296552U (zh) | 一种蒸汽加压混凝土砖块 | |
CN110593041A (zh) | 一种连接稳定且美观的环保砖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17 | Cessation of patent righ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00929 Termination date: 201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