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1091515Y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Google Patents
复合体不锈钢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1091515Y CN201091515Y CNU2007200567648U CN200720056764U CN201091515Y CN 201091515 Y CN201091515 Y CN 201091515Y CN U2007200567648 U CNU2007200567648 U CN U2007200567648U CN 200720056764 U CN200720056764 U CN 200720056764U CN 201091515 Y CN201091515 Y CN 201091515Y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tainless
- steel
- steel pan
- complex
- stainless stee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饭锅的复合体不锈钢锅,由不锈钢的锅体和高导热金属层组成。锅体为不锈钢材料的制成,高导热金属层压合在不锈钢锅体外侧的底部并延伸至锅壁支撑沿以下的侧壁。本实用新型解决了锅体受热不均,容易烧焦饭和煮饭熟生不均匀等情况问题弊端。具有煮饭后锅内下热上凉,用手端锅不容易烫伤,使用方便,结构简单,节省材料等特点。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合体不锈钢锅,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电饭锅的复合体不锈钢锅。
背景技术
用不锈钢锅代替电饭锅内胆所使用的铝锅,解决了人体过量吸入铝金属影响健康的问题,但由于不锈钢锅的导热性能差往往容易造成能源的浪费,目前通常使用在不锈钢锅的底部复合一层金属层,利用铜或铝等热传导和热分布性能较佳的金属做复合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缺陷,增加不锈钢锅的导热性能。但仍然存在不锈钢锅的底部和壁部受热不均,导致两部分温差较大,容易造成底部烧焦饭而上面的饭未熟的缺陷,也有一种现有技术将整个锅体均由不锈钢和金属复合层压合而成,这样虽然解决了容易烧焦饭的缺陷,但是存在着浪费材料的弊端,而且由于裸露在外面的锅体支撑沿温度较高人用手端饭时容易烫伤人,使用不方便,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受热均匀、高效、安全、低成本的复合体不锈钢锅。
本实用新型包括上部弯折支撑沿的不锈钢锅体(1),关键是有一层高导热金属层压合或焊接在不锈钢锅体的底部并延伸至锅体(1)支撑沿的以下的外壁位置,金属复合层(2)位于不锈钢锅体的外层,与不锈钢的锅体(1)的压合部位仅限于锅底及锅体(1)支撑沿以下的锅壁位置。为了方便压合金属复合层以及受热均匀,不锈钢锅体的外壁下部冲压成径向小于上部的凹位,金属复合层压合或焊接在不锈钢锅体外壁下部的凹位和底部。也可以在金属复合层从底部延伸至不锈钢锅体外壁,在金属复合层与不锈钢锅体外壁的连接处冲压环状凹槽利用金属材料本身的变形固定金属复合层。为了不锈钢锅体的整体性和美观,在金属层(2)外面再复合上一层不锈钢(3)层,该不锈钢(3)层的底部为螺纹状底结构或为网纹底结构。为了保证导热性能较好,所述的金属复合层(2)材料为采用铝或复合铝、铜等热传导和热分布性能较佳的金属。
本实用新型在锅底及锅壁的下部位置压合一层金属复合层,利用金属复合层热性能好的特点,使此部分受热均匀,而人们一般煮饭也都是在此位置,这样避免了容易烧焦饭的弊端。裸露在外面的支撑沿及锅壁靠上部分只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的热传导性能较金属复合层略差,因此温度也会相对比较低,人们不会因接触支撑沿而被烫伤。本实用新型只有锅底和靠下部分锅体有金属复合层,相对于整个锅体都由不锈钢和金属复合层压合而成的方案,成本会节省很多。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三种底结构的底部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具体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的锅体1和金属复合层2组成,金属复合层2的材料为热传导和热分布性能较佳的铝,位于不锈钢的锅体1的外层,与不锈钢的锅体1的压合部位仅限于锅底及锅体1下部的锅壁位置。不锈钢的锅体1的下部的直径小于不锈钢的锅体1的上部的直径,上下部形成一阶梯状,金属复合层2复合在不锈钢的锅体1的下部的凹部位置11,在金属复合层的外面再复合一层不锈钢材料外层3。
因为金属复合层2的热性能比较好,所以它覆盖的部分受热均匀,而人们一般煮饭也都是在此位置以下,这样避免了容易烧焦饭的弊端。裸露在外面的支撑沿5及锅壁靠上部分只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的热传导性能较金属复合层略差,因此温度也会相对比较低,人们不会因接触支撑沿5而被烫伤。只有锅底和靠下部分锅体有金属复合层,相对于整个锅体都由不锈钢和金属复合层压合而成的方案,节省成本。
不锈钢材料外层3在锅底部分采用螺纹状结构31,可以增大金属复合层3的面积,与平面锅底相比面积增大了30%左右,更有效的利用了底部发热盘的热量,而且更加美观。
具体实施例二
本实用新型由不锈钢的锅体1、金属复合层2、不锈钢复合层3组成。金属复合层2的材料为热传导和热分布性能较佳的铝,位于外层,与不锈钢的锅体1的压合部位仅限于锅底及锅体1下部的锅壁位置,不包括上部的锅壁及支撑沿位置,在金属复合层2的外面又压合上一层不锈钢复合层3,。金属复合层2边缘与不锈钢的锅体1的连接处冲压一条环状凹槽4,利用金属材料的变形固定金属复合层2。
不锈钢的锅体1和金属复合层2是在600℃高温下进行复合,使金属复合层2与不锈钢的锅体1完全吻合并融为一体,两者接口处可用滚焊机进行封闭处理。处理完后再在金属复合层2外面采用同样的工序压合上一层不锈钢复合层3,最后再在冷却的同时利用模具进行整形。这种处理方式可以使不锈钢的锅体1、金属复合层2和不锈钢复合层3之间的结合更紧密,而且使锅的弧度不容易变形和不容易反弹。
因为金属复合层2的热性能比较好,所以它覆盖的部分受热均匀,而人们一般煮饭也都是在此位置以下,这样避免了容易烧焦饭的弊端。裸露在外面的支撑沿及锅壁靠上部分只由不锈钢制成,不锈钢的热传导性能较金属复合层略差,因此温度也会相对比较低,人们不会因偶然不小心碰到而被烫伤。只有锅底和靠下部分锅体有金属复合层,相对于整个锅体都由不锈钢和金属复合层压合而成的方案,节省成本。
最外层均为不锈钢外层3构成,增强了锅的耐磨性,不锈钢外层3的锅底部分采用网纹结构31,与平面锅底相比受热面积增大了30%左右,更有效的利用了底部发热盘的热量,而且更加美观。
Claims (7)
1.一种复合体不锈钢锅,包括上部弯折支撑沿(5)的不锈钢锅体(1),其特征在于,有一层高导热金属层压合或焊接在不锈钢锅体的底部并延伸至锅体(1)支撑沿的以下的外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的外壁下部冲压成径向小于上部的凹位(11),金属(2)层压合或焊接在所述的凹位和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不锈钢锅体外壁与金属层的连接为环状凹槽(4)压合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层(2)外面再复合上一层不锈钢(3)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金属层(2)材料为铝或复合铝、铜等热传导和热分布性能较佳的金属。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层(2)外面再复合上一层不锈钢(3)层的底部为螺纹状底结构(3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合体不锈钢锅,其特征在于,在金属层(2)外面再复合上一层不锈钢(3)层的底部的底部为网纹底结构(3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567648U CN201091515Y (zh) | 2007-09-10 | 2007-09-10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U2007200567648U CN201091515Y (zh) | 2007-09-10 | 2007-09-10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1091515Y true CN201091515Y (zh) | 2008-07-30 |
Family
ID=398994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U2007200567648U Expired - Lifetime CN201091515Y (zh) | 2007-09-10 | 2007-09-10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1091515Y (zh)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885573A (zh) * | 2012-10-19 | 2013-01-23 | 常熟市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节能锅 |
CN107080451A (zh) * | 2011-04-07 | 2017-08-22 | Seb公司 |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
CN111031864A (zh) * | 2017-08-24 | 2020-04-17 | Seb公司 | 可以被感应加热的多层烹饪支撑件 |
-
2007
- 2007-09-10 CN CNU2007200567648U patent/CN201091515Y/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080451A (zh) * | 2011-04-07 | 2017-08-22 | Seb公司 | 具有双壁的烹饪装置 |
CN102885573A (zh) * | 2012-10-19 | 2013-01-23 | 常熟市不锈钢制品有限公司 | 节能锅 |
CN111031864A (zh) * | 2017-08-24 | 2020-04-17 | Seb公司 | 可以被感应加热的多层烹饪支撑件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1091515Y (zh) | 复合体不锈钢锅 | |
CN201879511U (zh) | 一种煎烤机 | |
CN201308386Y (zh) | 一种多功能家用电饭锅 | |
CN210433346U (zh) | 一种双重加热的食物加工机 | |
CN105433764B (zh) | 一种多用炒锅 | |
CN105747830B (zh) | 可控制油烟的炒锅及其生产方法 | |
CN201139448Y (zh) | 一种复合体钢锅 | |
CN103315618A (zh) | 涮烤一体炉 | |
CN209219907U (zh) | 具有聚油功能的不锈钢锅 | |
CN202932704U (zh) | 一种三层复合底小火锅 | |
CN208524500U (zh) | 一种多功能锅 | |
CA2833220A1 (en) | Energy-saving pot structure | |
CN217137474U (zh) | 一种导磁锅具 | |
CN205338595U (zh) | 一种多用锅 | |
CN212015286U (zh) | 一种餐饮业厨房用节能煮烫锅 | |
CN2397850Y (zh) | 复合底不锈铁锅 | |
CN202981650U (zh) | 陶瓷内胆 | |
CN220089237U (zh) | 一种同步加热式电热锅 | |
CN219645560U (zh) | 一种具有聚焦节能功能的电烤锅 | |
CN211961742U (zh) | 一种新型炒锅 | |
CN202843277U (zh) | 一种节能的防溢电饭锅 | |
CN211022174U (zh) | 一种导热均匀的炒锅 | |
CN202015084U (zh) | 一种玻璃外壳的家用电热油炸锅 | |
CN2912446Y (zh) | 多功能电炉灶锅 | |
CN201664191U (zh) | 一种多功能锅的改良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80730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