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921126U -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21126U
CN209921126U CN201920027438.7U CN201920027438U CN209921126U CN 209921126 U CN209921126 U CN 209921126U CN 201920027438 U CN201920027438 U CN 201920027438U CN 209921126 U CN209921126 U CN 209921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at back
boss
section
guide
shoul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274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马科斯·席尔瓦·康拉德
瑞恩·韦尔奇
凯文·莫祖尔凯维奇
乔纳森·安德鲁·莉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Original Assignee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filed Critical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21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21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2/26Anchoring devices secured to the seat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4Back-rests or cush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68Seat frames
    • B60N2/688Particular seat belt attachment and gui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N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VEHICLE PASSENGER ACCOMMODATION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N2/00Sea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seats in vehicles
    • B60N2/80Head-res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2Construction of belts or harnes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2/00Safety belts or body harnesses in vehicles
    • B60R22/18Anchoring devices
    • B60R2022/1818Belt guid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Automotive Seat Belt Assembly (AREA)
  • Seats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包括:顶部;头枕,其在所述顶部上方延伸;和第一肩带引导件,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配置为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凸台接纳器,并且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内。紧固件可设置为穿过所述凸台接纳器并且进入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中线的第一侧。第二肩带引导件可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二侧。

Description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总体涉及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肩带引导件,该肩带引导件对将乘员固定到座椅总成的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进行引导。
背景技术
高性能车辆通常包括乘员约束总成,用于将乘员固定到车辆内的座椅总成。乘员约束总成通常包括一对肩带,这对肩带将定位在乘员的每个肩部上方。
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包括:顶部;头枕,其在所述顶部上方延伸;和第一肩带引导件,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配置为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组合:
所述座椅靠背还包括凸台接纳器;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第一凸台;
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内;
紧固件,其设置为穿过所述凸台接纳器并且进入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座椅靠背的中线的第一侧;
第二肩带引导件,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二侧、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配置为接收并保持所述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二肩带;
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其设置在所述中线的第一侧上以及所述中线的第二侧上;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台,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台;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内,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设置在所述中线的第一侧;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内,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设置在所述中线的第二侧;
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每一个并进入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每个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每一个并进入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每个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头枕支撑总成,所述头枕支撑总成使所述头枕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顶部上方延伸;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头枕支撑总成;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内部区段以及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外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内部区段以及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外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肩带,其中所述第二肩带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包括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包括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上方,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以及
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以及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将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保持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上方的肩带引导件,该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配置为接触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内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外部区段,所述外部区段从与所述内部区段相对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肩带;和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配置为协助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预定位置处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以下特征中的任一者或组合:
第一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第二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座椅靠背;
所述第一凸台包括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
所述第二凸台包括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
座椅靠背接触表面,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配置为在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接触所述座椅靠背;
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处,使得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配置为由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接纳,并且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正常使用期间被隐藏起来;
横向区段,所述横向区段包括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和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
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和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相对侧上;
顶部区段,所述顶部区段从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大致横向延伸;
所述顶部区段、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相结合以连续地界定所述通道;
所述外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以锐角延伸;
第一套管,其埋入所述第一凸台中,所述第一套管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以及
第二套管,其埋入所述第二凸台中,所述第二套管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方面,一种座椅靠背包括: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一肩带引导件,其包括第一凸台和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配置为将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其中,在所述肩带引导件的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内,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其中,在所述肩带引导件的第二位置中,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心孔的伸长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之间,其中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一端部围绕并接纳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接纳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穿过所述伸长器的中心孔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位于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更高的高度。
在研究以下说明书、权利要求和附图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理解并了解本实用新型的这些和其他方面、目标和特征。
附图说明
在附图中:
图1是车辆的透视图,示出了内部空间和设置在该内部空间中的第一座椅总成,该第一座椅总成包括座椅靠背和乘员约束总成,该乘员约束总成具有第一肩带和第二肩带,用于将乘员固定到第一座椅总成;
图2是图1的第一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示出了中线、设置在中线的第一侧的第一肩带引导件以及设置在中线的第二侧的第二肩带引导件;
图3是图2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前视图,示出了横向区段、内部区段、外部区段和顶部区段,这些区段形成通道以接纳并保持图1的第一肩带;
图4是图2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侧视图,示出了设置在横向区段上的横向带接触表面和位于横向区段的与横向带接触表面相对的侧上的座椅靠背接触表面;
图5是图2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透视图;
图6是图2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侧视图,示出了从横向区段的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该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配置为由座椅靠背接纳;
图7是图2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后视图,示出了从横向区段以锐角延伸的外部区段、围绕第一紧固件接纳器的第一凸台以及围绕第二紧固件接纳器的第二凸台;
图8是图2的区域VIII的放大前视图,示出了第一肩带,其穿过第一肩带引导件的通道设置并接触横向区段的横向带接触表面;
图9是图2的区域IX的放大前视图,示出了第二肩带,其穿过第二肩带引导件的通道设置并接触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横向区段的横向带接触表面;
图10是图2的座椅靠背的后视图,示出了设置在中线的第一侧以分别接纳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以及设置在中线的第二侧以分别接纳第二肩带引导件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
图11是附接到图2的座椅靠背的头枕支撑总成的前视图,示出了紧固到头枕支撑总成的第一肩带引导件和第二肩带引导件;
图12是图11的头枕支撑总成的底视图,示出了设置到中线的第一侧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以及设置到中线的第二侧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
图13是图11的头枕支撑总成的顶视图;
图14是图2的座椅靠背的分解前视图,示出了紧固件,其延伸穿过头枕支撑总成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并进入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一凸台内的第一紧固件接纳器中,以将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头枕支撑总成,从而紧固到座椅靠背;
图15是图2的座椅靠背的透视图,示出了紧固件,其将第一肩带引导件和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头枕支撑总成并因此紧固到座椅靠背;
图16是穿过图15的线XVI-XVI截取的座椅靠背的横截面的侧视图,示出了接纳在设置在头枕支撑总成的第一侧的第二凸台接纳器内的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二凸台,以及延伸穿过第二凸台接纳器并进入设置在第二凸台内的紧固件接纳器的紧固件;
图17是图2的座椅靠背的前视图,示出了第一垫片,其附接到第一肩带引导件,用于在与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横向区段的横向带接触表面相比座椅靠背的顶部更高的上方提供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从而升高第一肩带以容纳更高的乘客;
图18是图2的座椅靠背的替代实施例的分解前视图,与图14类似,但示出了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和座椅靠背之间的伸长器,其中紧固件延伸穿过头枕支撑总成的第一凸台接纳器、穿过伸长器的中心孔并进入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一凸台内的第一紧固件接纳器中,以将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头枕支撑总成;并且
图19是图18的替代实施例的透视图,示出了与无伸长器的情况下图15所示的位置相比,将第一肩带引导件和第二肩带引导件设置在第二位置中的伸长器,以便升高第一肩带引导件和第二肩带引导件的稍后的带接触表面,以容纳第一座椅总成的较高的乘员。
具体实施方式
本文中出于描述的目的,术语“上方”、“外侧”、“横向地”、“内侧”、“向上”、“向外”、“升高”、以及其派生词应按照图1中的取向来与本公开关联。然而,应当理解,本公开可以采取各种替代取向,除非明确地做出了相反的规定。还应理解,附图中示出的以及在以下说明书中描述的特定装置和过程仅仅是所附权利要求中限定的创造性概念的示例性实施例。因此,除非权利要求另有明确说明,否则与本文中公开的实施例相关的特定尺寸和其他物理特性不应被视为限制性的。
现在参考图1,车辆10包括内部空间12和位于内部空间12中的第一座椅总成14。车辆10还可包括第二座椅总成16,该第二座椅总成设置在第一座椅总成14旁边,形成第一排座椅18。第一座椅总成14可被指定用于操作车辆10的乘员(未示出)。第二座椅总成16 可被指定用于作为车辆10的乘客的另一乘员。由于第二座椅总成16 可能与第一座椅总成14在本公开的所有相关方面完全相同,因此将仅具体地进一步讨论第一座椅总成14。第一座椅总成14包括座椅20 和座椅靠背22。车辆10可以是任何类型的汽车,包括高性能汽车(诸如赛车)。
现在具体地参考图2,座椅靠背22的轮廓整体设计为用于支撑乘员的背部。座椅靠背22可包括下部区段24和位于下部区段24上方的上部区段26,该下部区段更靠近座椅20。下部区段24通常包括承枕28a、28b,用于诸如在车辆10高速转弯时为乘员提供横向支撑。上部区段26的轮廓可设计为用于支撑乘员的上背和肩部。座椅靠背 22包括顶部30和头枕32,该顶部可设置在上部区段26处,该头枕在顶部30上方延伸。座椅靠背22可包括将座椅靠背22分成第一侧 36和第二侧38的中线34,该第一侧和第二侧至少近似地对称。第一座椅总成14的第一侧36(如图1所示)相对于第二侧38位于外侧,该第二侧相对于第一侧36位于内侧。座椅靠背22包括前部40和后部 42(参见图10),该前部在使用期间接触并支撑乘员,该后部通常面向与前部40相反的方向。
座椅靠背22还包括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第一肩带引导件44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50的第一肩带48。第二肩带引导件46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50的第二肩带52。更具体地,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分别将第一肩带48 和第二肩带52保持在座椅靠背22的顶部30上方。第一肩带48和第一肩带引导件44位于第二肩带52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横向外侧。换句话说,第一肩带引导件44设置到中线34的第一侧36,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如果存在的话)设置到中线34的第二侧38。乘员约束总成50可以是4点式(如图1和图2所示)、5点式和6点式变型形式的赛车安全带,或者可以是在非比赛消费者车辆中常见的3点式安全带系统。在乘员约束总成50是3点式安全带系统的情况下,不存在第二肩带52(其位于第一肩带48的横向内侧),且因此第二肩带引导件46(如果存在的话)不会保持第二肩带52。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如果存在的话)可邻近座椅靠背22的顶部30设置。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第一肩带引导件44紧固到座椅靠背22,并且第二肩带引导件46(如果使用的话)同样紧固到座椅靠背22。由于第二肩带引导件46可以是镜像,但另外在所有方面与第一肩带引导件44 完全相同,因此下文将仅具体地讨论第一肩带引导件44。
现在参考图3至图9,第一肩带引导件44包括具有横向带接触表面56的横向区段54。横向带接触表面56接触并支撑乘员约束总成50的第一肩带48。换句话说,横向带接触表面56是第一肩带48 搁置在其上的表面,其中第一肩带48设置在横向区段54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上方并与之接触。第一肩带引导件44还包括内部区段58 和外部区段60,两者都从横向带接触表面56向上延伸。内部区段58 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与外部区段60相对的侧上。当第一肩带引导件44附接到座椅靠背22时,内部区段58设置成比外部区段60 更靠近座椅靠背22的中线34。
横向区段54(更具体地,其横向带接触表面56)、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形成保持第一肩带48的通道62。更具体地,第一肩带 48在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之间搁置在横向带接触表面56上。内部区段58防止第一肩带48朝座椅靠背22的中线34横向向内侧移动经过内部区段58,并且外部区段60防止第一肩带48横向向外侧移动经过外部区段60并离开座椅靠背22。如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肩带引导件44还可包括顶部区段63。顶部区段63通常在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之间横向延伸并与横向区段54(更具体地,其横向带接触表面56)、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配合以连续地界定(通过从上方封闭)通道62。换句话说,顶部区段63防止第一肩带48上升到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上方并离开通道62。
第一肩带引导件44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64(诸如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可以执行防错功能,从而有助于在座椅靠背22上的适当预定位置处将第一肩带引导件44紧固到座椅靠背22。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座椅靠背22包括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参见图10)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该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设置在座椅靠背22的相对于中线34的第一侧36处,以分别接纳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第一肩带引导件44还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该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附接到座椅靠背22时接触座椅靠背22。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设置在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处并从其向外延伸。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那样,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可位于横向区段54上或其他位置(诸如内部区段58上)。可替代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可位于横向区段54和内部区段58两者上,其中第一凸台64a 设置在横向区段54或内部区段58中的一个上,并且第二凸台64b设置在横向区段54和内部区段58中的另一个上。在所示实施例中,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设置在横向区段54的与横向带接触表面56相对的侧上。
第一肩带引导件44还包括至少一个紧固件接纳器70(诸如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如下面进一步讨论的,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能够接纳延伸穿过座椅靠背22或从座椅靠背延伸的紧固件,以将第一肩带引导件44紧固到座椅靠背22。第一凸台64a可包括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并且第二凸台64b可包括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例如,第一紧固件接纳器 70a可以是埋入(例如,模制或热合)到第一凸台64a中的套管,并且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同样可以是埋入第二凸台64b中的套管。可替代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可以是分别直接模制到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中的螺纹接纳器。作为另一替代方案,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可包括可由座椅靠背22接纳的卡扣配合元件。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不需要分别与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相关联,并且可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内的其他位置。
如在所示实施例中那样,顶部区段63可与横向区段54大致平行、横向地移位并且比横向区段短。这可导致外部区段60从横向区段54 以锐角72延伸(参见图7)。外部区段60和顶部区段63可形成钝角 74(参见图3)。
如上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46是上述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镜像,但在其他方面与之完全相同。这样,参考图9,第二肩带引导件46 包括具有横向带接触表面78的横向区段76,该横向带接触表面接触并支撑第二肩带52。第二肩带引导件46还包括内部区段80和外部区段82,该内部区段和外部区段从横向区段76向上延伸并形成上方由顶部区段86界定的通道84,该通道保持第二肩带52。换句话说,横向区段76、内部区段80和外部区段82形成通道84以保持第二肩带52,其中第二肩带52在内部区段80和外部区段82之间在横向区段76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上方并与之接触。第二肩带引导件46还包括至少一个凸台88(诸如第一凸台88a和第二凸台88b(见图14)),该至少一个凸台从座椅靠背接触表面90向外延伸。第一紧固件接纳器100a设置在第一凸台88a内,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100b设置在第二凸台88b内。需注意,与第一肩带导向件44的元件名称相匹配的第二肩带导向件46的元件名称相应地通过引用包括与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这种元件相关的任何讨论。例如,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内部区段80被公开为比外部区段82更靠近座椅靠背22的中线34,正如第一肩带引导件44一样。
现在参考图10至图13,座椅靠背22还可包括头枕支撑总成92。头枕支撑总成92使头枕32在座椅靠背22的顶部30上方延伸。头枕支撑总成92可附接到座椅靠背22的后部42。如果座椅靠背22被分成上部区段26和下部区段24,则头枕支撑总成92可附接到上部区段26。
如上所述,座椅靠背22包括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66(诸如第一凸台接纳器66a),用于接纳第一肩带引导件44中的凸台64中的一个(诸如第一凸台64a)。座椅靠背22可包括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66、94,该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设置在中线34的第一侧36以及中线34的第二侧38上,以分别接纳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凸台64、88中的一个。例如,在所示实施例中,座椅靠背22包括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该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被设置到中线34的第一侧36以分别接纳第一肩带引导件 44的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所示实施例的座椅靠背22还包括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94b,该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被设置到中线34的第二侧38以分别接纳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第一凸台88a和第二凸台88b。如果使用了头枕支撑总成 92,则在中线34的第一侧36处的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以及在中线34的第二侧38处的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94b都可设置在头枕支撑总成92上。
现在参考图14至图16,当装配时,第一肩部带引导件44的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在相对于中线34的第一侧36处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22的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内。由于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向外延伸,因此座椅靠背22的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可分别接纳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为了通过紧固将第一肩带引导件44装配到座椅靠背22,紧固件96a被设置为穿过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并进入第一凸台64a(更具体地,第一凸台64a内的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而第一凸台64a 设置在第一凸台接纳器66a中。同样,紧固件96b被设置为穿过第二凸台接纳器66b并进入第二凸台64b(更具体地,第二凸台64b内的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而第二凸台64b设置在第二凸台接纳器66b 中。
如果使用了第二肩带引导件46,则在装配时,第二肩带引导件 46的第一凸台88a和第二凸台88b在相对于中线34的第二侧38处分别设置在座椅靠背22的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94b 内。为了通过紧固将第二肩带引导件46装配到座椅靠背22,紧固件 98a被设置为穿过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并进入第一凸台88a(更具体地,第一凸台88a内的第一紧固件接纳器100a),而第一凸台88a设置在第一凸台接纳器94a中。同样,紧固件98b被设置为穿过第二凸台接纳器94b并进入第二凸台88b(更具体地,第二凸台88b内的第二紧固件接纳器100b),而第二凸台88b设置在第二凸台接纳器94b中。
紧固件96a、96b、98a、98b可以是带螺纹的螺栓,并且第一紧固件接纳器70a、第二紧固件接纳器70b、第一紧固件接纳器100a和第二紧固件接纳器100b可以是套管,所述套管具有螺纹以匹配紧固件96a、96b、98a、98b上的螺纹。由于使用了紧固件96a、96b、98a、 98b,因此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可从座椅靠背22 移除(即,可以松开)。由于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 因此未集成到座椅靠背22中(如同典型的肩带穿通件那样),因此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可以容易地移除,以便根据乘客的需要进行更换和定制。
如果使用了头枕支撑总成92并且第一凸台接纳器66a、第二凸台接纳器66b、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94b设置在头枕支撑总成92内,则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紧固到头枕支撑总成92。在任何情况下,由于座椅靠背接触表面68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附接到座椅靠背22时接触该座椅靠背,并且第一凸台接纳器66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分别接纳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因此在座椅靠背22的正常使用期间,第一凸台64a和第二凸台64b被隐藏起来。同样,由于座椅靠背接触表面90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附接到座椅靠背22时接触该座椅靠背,并且第一凸台接纳器94a和第二凸台接纳器94b分别接纳第一凸台88a和第二凸台88b,因此在座椅靠背22的正常使用期间,第一凸台88a和第二凸台88b 被隐藏起来。
现在参考图17,第一垫片102可以联接到第一肩带引导件44以提升第一肩带48,以便容纳更高的乘客。更具体地,第一垫片102 提供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第一肩带48将搁置在该表面上,并且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相对于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横向区段54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升高。第一垫片102可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横向区段54上方,其中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设置在横向区段54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上方。第一垫片102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现在与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配合形成保持第一肩带48的通道62。第一肩带48设置在第一垫片102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的上方并与之接触,并且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内部区段58和外部区段60之间。第一垫片102可以是在横向带接触表面56A上方粘附或卡扣配合附接(或者以其他方式联接)到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横向区段54的金属或塑料件。第一肩带引导件44可包括在套件中,该套件包括第一垫片102 和各种厚度的其他第一垫片102,以允许乘员选择第一垫片102,该第一垫片提供位于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上方足够高度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并且因此将第一肩带48针对乘员的身材定位到最合适的位置。
同样地,第二垫片104可联接到第二肩带引导件46以提升第二肩带52。第二垫片104提供第二肩带52搁置在其上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并且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相对于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横向区段76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升高。第二垫片104可设置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横向区段76上方,其中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设置在横向区段76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上方。第二垫片104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现在与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内部区段80和外部区段82配合形成保持第二肩带52的通道84。第二肩带52设置在第二垫片104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的上方并与之接触,并且设置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内部区段80和外部区段 82之间。第二垫片104可以是粘附或卡扣配合附接(或者以其他方式联接)到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横向区段76的金属或塑料件。第二肩带引导件46可包括在套件中,该套件包括第二垫片104和各种厚度的其他第二垫片104,以允许乘员选择第二垫片104,该第二垫片提供位于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上方足够高度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并且因此将第二肩带52针对乘员的身材定位到最合适的位置。
在无第一垫片102和第二垫片104的情况下,第一肩带引导件 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分别可配置为分别定位第一肩带48和第二肩带52以将身材相对较小(即,5%最小)的乘员固定到第一座椅总成 14。通过将适当尺寸的第一垫片102和第二垫片104附接,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可配置为分别定位第一肩带48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以固定身材较高大的乘员,高达且包括相对较大(即, 5%最大)。集成到传统座椅靠背中的穿通件不能类似地调整以适当地定位肩带来固定身材相对较大和相对较小的乘员。而且,此类传统肩带穿通件的替换是劳动密集的。
现在参考图18和图19,代替使用第一垫片102提供位于横向带接触表面56上方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56A,可将伸长器106(诸如伸长器106a和106b)设置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座椅靠背22之间以直接升高横向带接触表面56。例如,伸长器106a包括第一端部108,该第一端部成形为围绕并接纳第一肩带引导件44的第一凸台64a。伸长器还包括第二端部110,该第二端部成形为由座椅靠背22的第一凸台接纳器66a接纳。伸长器还包括中心孔112,以允许紧固件114a 如上所述将第一肩带引导件44紧固到座椅靠背22,但是另外地,伸长器106a在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座椅靠背22之间。伸长器106b使用紧固件114b以类似的方式设置在座椅靠背22的第二凸台64b和第二凸台接纳器66b之间。同样地,代替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上使用第二垫片104来提供位于横向带接触表面78上方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78A,可将伸长器106c设置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的第一凸台 88a和第一凸台接纳器94a之间,并且可将伸长器106d使用紧固件 114c和114d以类似的方式设置在第一凸台88b和第二凸台接纳器 94b之间。因此,在第二肩带引导件46和座椅靠背22之间实施伸长器106c和106d直接升高了横向带接触表面78。伸长器106和紧固件114可作为套件来提供和销售,以允许定制横向带接触表面56、 78的高度。伸长器106可作为不同长度(诸如2英寸和3英寸)的多组伸长器106来提供和销售。因此,特定身高的乘员可以购买包括一组长度为2英寸的四个伸长器106和适当长度的紧固件114的套件,而更高的乘员可以购买包括一组长度为3英寸的四个伸长器106和适当长度的紧固件114的套件。伸长器106使横向带接触表面56、78离座椅靠背22的顶部30和/或离座椅20移动更远以容纳第一座椅总成 14的较高乘员。因此,与无伸长器106的情况下的第一位置(参见图 15)相比,第一肩带引导件44和第二肩带引导件46在具有伸长器114 的情况下处于第二位置116。
应理解,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概念的情况下对前述结构做出变化和修改,并且还应理解,除非这些权利要求在语言上另有明确陈述,否则这类概念应由所附权利要求涵盖。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该座椅靠背具有:顶部;头枕,其在所述顶部上方延伸;和第一肩带引导件,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配置为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凸台接纳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第一凸台,其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内。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紧固件,其设置为穿过所述凸台接纳器并且进入设置在所述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中线和第二肩带引导件,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二侧、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配置为接收并保持所述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二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一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设置在所述中线的所述第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和设置在所述中线的所述第二侧上的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台,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包括至少一个凸台,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内,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设置在所述中线的第一侧,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至少一个凸台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内,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设置在所述中线的第二侧。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每一个并进入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每个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和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每一个并进入设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凸台接纳器中的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每个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头枕支撑总成,所述头枕支撑总成使所述头枕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顶部上方延伸,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头枕支撑总成。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内部区段以及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外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内部区段以及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外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肩带,其中所述第二肩带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横向区段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包括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并且其中,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至少一个凸台包括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上方,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其中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以及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将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保持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上方的肩带引导件,该肩带引导件具有: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配置为接触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内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外部区段,所述外部区段从与所述内部区段相对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肩带;和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配置为协助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预定位置处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一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二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座椅靠背。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凸台包括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并且所述第二凸台包括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其配置为当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接触所述座椅靠背,其中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处,使得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配置为由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接纳,并且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正常使用期间被隐藏起来。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横向区段,所述横向区段包括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和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其中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相对的侧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顶部区段,所述顶部区段从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大致横向延伸,其中所述顶部区段、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相结合以连续地界定所述通道。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外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以锐角延伸。
根据一个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套管,其埋入所述第一凸台中,所述第一套管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以及第二套管,其埋入所述第二凸台中,所述第二套管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座椅靠背,其具有: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一肩带引导件,其包括第一凸台和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配置为将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其中,在所述肩带引导件的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内,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其中,在所述肩带引导件的第二位置中,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心孔的伸长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之间,其中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一端部围绕并接纳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接纳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穿过所述伸长器的中心孔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位于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更高的高度。

Claims (15)

1.一种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
顶部;
头枕,所述头枕在所述顶部上方延伸;
第一凸台接纳器;
第二凸台接纳器;和
第一肩带引导件,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被配置为接收并保持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
横向区段,所述横向区段包括配置为接触所述第一肩带的横向带接触表面和接触所述座椅靠背的座椅靠背接触表面,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相对的侧上;
内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外部区段,所述外部区段从与所述内部区段相对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所述通道由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
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内,所述第二凸台设置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第二凸台接纳器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中线;和
第二肩带引导件,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二侧、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配置为接收并保持所述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二肩带;
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邻近所述顶部设置到所述中线的第一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所述第一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和
第二紧固件,所述第二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二凸台接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第二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并且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包括横向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内部区段以及从所述横向区段向上延伸的外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设置成比所述外部区段更靠近所述中线;
其中,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二肩带,其中所述第二肩带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包括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并且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的至少一个凸台包括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大致向外延伸的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
6.如权利要求2、4、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头枕支撑总成,所述头枕支撑总成使所述头枕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所述顶部上方延伸;
其中,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二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头枕支撑总成。
7.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区段上方,所述第一垫片包括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的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
其中,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以及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第一肩带,其中所述第一肩带设置在所述第一垫片的所述升高的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并与之接触,并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之间。
8.一种肩带引导件,用于将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保持在座椅靠背的顶部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肩带引导件包括:
横向区段,所述横向区段包括:
(a)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配置为接触乘员约束总成的肩带;和
(b)座椅靠背接触表面,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相对的侧上,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配置为当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时接触所述座椅靠背;
内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外部区段,所述外部区段从与所述内部区段相对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肩带;和
第一凸台和第二凸台,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延伸,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配置为协助在所述座椅靠背上的预定位置处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和
第二紧固件接纳器,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配置为接纳紧固件以将所述肩带引导件紧固到座椅靠背。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凸台包括所述第一紧固件接纳器;并且
其中,所述第二凸台包括所述第二紧固件接纳器。
11.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顶部区段,
所述横向区段与所述顶部区段平行,所述顶部区段相对于所述横向区段横向地移位并且比所述横向区段短。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部区段从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大致横向延伸;
其中,所述顶部区段、所述横向区段、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相结合以连续地界定所述通道。
13.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所述第一凸台和所述第二凸台配置为由所述座椅靠背的第一凸台接纳器和第二凸台接纳器接纳,并且在所述座椅靠背的正常使用期间被隐藏起来。
14.如权利要求8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肩带引导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区段以锐角延伸。
15.一种座椅靠背,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凸台接纳器;和
第一肩带引导件,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第一凸台和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配置为将乘员约束总成的第一肩带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上方;
其中,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一位置中,所述第一凸台设置在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内,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
其中,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第二位置中,包括第一端部、第二端部和中心孔的伸长器设置在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和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之间,其中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一端部围绕并接纳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的所述第一凸台,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接纳所述伸长器的所述第二端部,并且紧固件设置为穿过所述第一凸台接纳器、穿过所述伸长器的中心孔并进入所述第一凸台中以将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紧固到所述座椅靠背;并且
其中,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位于比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更高的高度;
第一肩带引导件包括:
横向区段,所述横向区段包括:
(a)横向带接触表面;和
(b)座椅靠背接触表面,所述第一凸台从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延伸,当所述第一肩带引导件设置在第一位置时,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接触所述座椅靠背,所述座椅靠背接触表面设置在所述横向区段的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的相对的侧上;
内部区段,所述内部区段从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外部区段,所述外部区段从与所述内部区段相对的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向上延伸;
所述横向带接触表面、所述内部区段和所述外部区段形成通道,所述通道配置为保持所述肩带。
CN201920027438.7U 2018-01-12 2019-01-08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Active CN209921126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US15/870,167 2018-01-12
US15/870,167 US10525930B2 (en) 2018-01-12 2018-01-12 Shoulder belt guide for a vehicle seating assembly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21126U true CN209921126U (zh) 2020-01-10

Family

ID=66336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27438.7U Active CN209921126U (zh) 2018-01-12 2019-01-08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0525930B2 (zh)
CN (1) CN209921126U (zh)
DE (1) DE202019100112U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1722646S (ja) * 2021-08-25 2022-08-17 シート(の部分)
CN114274853A (zh) * 2021-12-28 2022-04-05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具备儿童乘坐保护功能的座椅头枕及车辆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339152Y2 (zh) * 1981-06-12 1988-10-14
US5263741A (en) * 1992-07-17 1993-11-23 Ford Motor Company Functional belt guide with webbing locator
US6079780A (en) * 1996-10-25 2000-06-27 Mattel Inc. Seating height indicator for car seat
US5979991A (en) * 1997-08-15 1999-11-09 Chrysler Corporation Vehicle headrest including integrated seat belt webbing guide
US6811186B1 (en) 2002-03-29 2004-11-02 Lear Corporation Seat belt adjustment mechanism
DE10251081B4 (de) * 2002-11-02 2005-06-16 Janz, Norbert, Dipl.-Ing. Gurtumlenker an einem Sitz, insbesondere einem Fahrzeugsitz
CA2491103C (en) 2004-05-10 2008-04-29 Faurecia Automotive Seating Canada Limited Seat-belt webbing guide for coupes and convertibles
TWI356780B (en) * 2005-06-06 2012-01-21 Combi Corp Child seat, ventilation portion structure of artic
DE102009030834A1 (de) * 2009-06-26 2010-12-30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Führungselement für einen Sicherheitsgurt
US8303042B2 (en) * 2010-06-23 2012-11-06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Deployable/stowable seat mounted seat belt webbing comfort guide
US9776543B2 (en) * 2016-01-25 2017-10-03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Integrated independent thigh supports
US10179529B1 (en) * 2017-11-14 2019-01-1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Seatback with a seatbelt webbing retaining member with a releasably coupled end to allow the insertion of and to retain a webbing section of a seatbelt assembly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202019100112U1 (de) 2019-04-11
US20190217813A1 (en) 2019-07-18
US10525930B2 (en) 2020-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406953B2 (en) Vehicle seat
US8434828B2 (en) Vehicular seat assembly
US6659553B2 (en) Seats for vehicles, airplanes or the like
US5704685A (en) Vehicle rear seat provided with child seat
US10118588B2 (en) Seat belt device
US9896010B2 (en) Seat assembly with a hideaway table
US20200307489A1 (en) Seat assembly with full seatback airbag
US10252651B2 (en) Seat assemblies having seat heater wire harnesses connected to child restraint brackets for vehicles
US20150232010A1 (en) Seatbelt guide support, seat back frame, and seat device
US9409505B2 (en) Vehicle seat for accommodating an occupant-worn object
CN209921126U (zh) 用于车辆座椅总成的座椅靠背、座椅靠背和肩带引导件
US9630539B2 (en) Vehicle seats
US20040070243A1 (en) Front seat assembly for a vehicle
US7063390B2 (en) Seat belt system
JP3622480B2 (ja) 車両のシートベルト装置
US7497474B2 (en) Cross-car adjustable strap buckle
US7469970B2 (en) Reinforcing structure for three-point type seat belt
WO2006092210A3 (de) Kraftfahrzeug
US7163264B1 (en) Head restraint with integrated tether anchor
US8444221B2 (en) Booster seat assembly
US20180281646A1 (en) Seat cushion member
CN218021280U (zh) 一种新型abts座椅
FR3069817A1 (fr) Systeme et procede de fixation d’un ventilateur sur une nappe de suspension de siege de vehicule automobile.
KR100371708B1 (ko) 3점식 시트벨트의 텅 고정장치
JPH042112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