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3814U -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83814U CN209783814U CN201920295910.5U CN201920295910U CN209783814U CN 209783814 U CN209783814 U CN 209783814U CN 201920295910 U CN201920295910 U CN 201920295910U CN 209783814 U CN209783814 U CN 209783814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splacement
- force
- multipurpose
- adjustable
- uni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Landscapes
- Force Measurement Appropriate To Specific Purpo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包括反力框架,反力框架包括立柱和横板,反力框架上设有可调横梁,可调横梁上设有被校仪器、位移测量单元,反力框架底部的横板上安装有力值加载单元。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被校准仪器固定在反力框架上的可调横梁上,通过监控位移系统测量被校仪器的对应力值,从而实现被校仪器的力值、位移、力值‑位移单参数或关联参数的校准,并将校准过程中力值参数与位移参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曲线通过数据采集卡反馈到测量系统的上位机,满足校准需求,提高校准准确度,弥补力值‑位移参数同步校准领域的技术空白,数据准确,操作方便。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量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背景技术
力值-位移多用途校准装置主要是实现力值、位移参数的同步校准,并可实时分析校准过程中力值参数与位移参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曲线。目前尚未有专用同步校准的装置对具有力值-位移关联参数的被校仪器的准确度进行校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实现了力值、位移参数的同步校准,解决了具有力值-位移关联参数同步校准的技术瓶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包括反力框架,所述反力框架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立柱和连接立柱的横板,所述反力框架上设有沿立柱上下移动的可调横梁,所述可调横梁上设有被校仪器、位移测量单元,所述反力框架底部的横板上安装有力值加载单元,所述力值加载单元和位移测量单元分别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所述数据采集卡与上机位连接。
作为改进,所述反力框架两侧的立柱上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可调横梁通过导向滑槽上下移动并固定在反力框架两侧的立柱上。
作为改进,所述可调横梁的中心处设有装夹被校仪器的异形定位孔的装夹单元,所述被校仪器安装在可调横梁上。
作为改进,所述可调横梁上装夹单元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位移测量单元通过燕尾定位锁紧装置与安装槽配合。
作为改进,所述位移测量单元包括燕尾定位锁紧装置、万能方向调节装置、0.5级光栅尺系统。
作为改进,所述力值加载单元包括专用异形力值顶杆、0.3级标准力传感器、丝杠加载机构。
作为改进,所述0.5级光栅尺系统的测量范围为0~50mm。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被校准仪器固定在反力框架上的可调横梁上,通过监控位移系统测量被校仪器的对应力值,从而实现被校仪器的力值、位移、力值-位移单参数或关联参数的校准,并将校准过程中力值参数与位移参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曲线通过数据采集卡反馈到测量系统的上位机,满足具有力值、位移、力值-位移单参数、多参数的多功能仪器设备的校准需求,提高校准准确度,弥补力值-位移参数同步校准领域的技术空白,数据准确,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的位移测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的力值加载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所示:1、反力框架,1.1、立柱,1.2、横板,2、可调横梁,3、被校仪器,4、力值加载单元,5、位移测量单元,6、燕尾定位锁紧装置,7、万能方向调节装置,8、0.5级光栅尺系统,9、专用异形力值顶杆,10、0.3级标准力传感器,11、丝杠加载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结合附图,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包括反力框架1,反力框架1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立柱 1.1和连接立柱1.1的横板1.2,反力框架1上设有沿立柱1.1上下移动的可调横梁2,反力框架1两侧的立柱1.1上设有导向滑槽,可调横梁2通过导向滑槽上下移动并固定在反力框架1两侧的立柱1.1上,可调横梁2上设有被校仪器3、位移测量单元5,可调横梁2的中心处设有装夹被校仪器3的异形定位孔的装夹单元,被校仪器3安装在可调横梁2上,可调横梁2上装夹单元的一侧设有安装槽,位移测量单元5通过燕尾定位锁紧装置6与安装槽配合,位移测量单元5包括燕尾定位锁紧装置6、万能方向调节装置7、 0.5级光栅尺系统8,0.5级光栅尺系统8的测量范围为0~50mm,反力框架1底部的横板1.2上安装有力值加载单元4,力值加载单元4包括专用异形力值顶杆9、0.3级标准力传感器10、丝杠加载机构11,力值加载单元4和位移测量单元5分别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数据采集卡与上机位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将被校仪器3装夹在可调横梁2的异形定位孔的装夹单元中,位移测量单元5中0.5级光栅尺系统8的测杆与被校仪器3的贯通杆尾部预压接触,调整力值加载单元4的加载旋转手柄驱动丝杠加载装置11带动被校仪器3的贯通杠压头向某一方向压缩,数据采集卡将采集到的力值、位移单参数或关联参数信号传输至计算机,通过软件分析后给出单参数或关联参数的对应关系和变化曲线,实现对具有力值、位移、力值-位移功能的被校仪器性能进行细化分析和判定。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反力框架(1),所述反力框架(1)包括设置在两侧的立柱(1.1)和连接立柱(1.1)的横板(1.2),所述反力框架(1)上设有沿立柱(1.1)上下移动的可调横梁(2),所述可调横梁(2)上设有被校仪器(3)、位移测量单元(5),所述反力框架(1)底部的横板(1.2)上安装有力值加载单元(4),所述力值加载单元(4)和位移测量单元(5)分别连接有数据采集卡,所述数据采集卡与上机位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力框架(1)两侧的立柱(1.1)上设有导向滑槽,所述可调横梁(2)通过导向滑槽上下移动并固定在反力框架(1)两侧的立柱(1.1)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横梁(2)的中心处设有装夹被校仪器(3)的异形定位孔的装夹单元,所述被校仪器(3)安装在可调横梁(2)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调横梁(2)上装夹单元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位移测量单元(5)通过燕尾定位锁紧装置(6)与安装槽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移测量单元(5)包括燕尾定位锁紧装置(6)、万能方向调节装置(7)、0.5级光栅尺系统(8)。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力值加载单元(4)包括专用异形力值顶杆(9)、0.3级标准力传感器(10)、丝杠加载机构(11)。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0.5级光栅尺系统(8)的测量范围为0~50m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95910.5U CN209783814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95910.5U CN209783814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83814U true CN209783814U (zh) | 2019-12-13 |
Family
ID=687968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95910.5U Active CN209783814U (zh) | 2019-03-08 | 2019-03-08 |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83814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64408A (zh) * | 2021-12-30 | 2022-04-01 |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力传感器校准测力环的方法 |
-
2019
- 2019-03-08 CN CN201920295910.5U patent/CN209783814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264408A (zh) * | 2021-12-30 | 2022-04-01 | 江西飞达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力传感器校准测力环的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32895A (zh) | 视觉拉伸试验系统 | |
CN202018279U (zh) | 一种弯折件的弯折角度测量设备 | |
CN101968389B (zh) | 弹力及位移量量测装置、用途与方法 | |
CN107462175A (zh) | 一种有机玻璃厚度测试装置及其检测方法 | |
CN209783814U (zh) | 一种力值和位移的多用途校准装置 | |
CN203772257U (zh) | 一种半自动化平面度检测装置 | |
KR20170034706A (ko) | 가변 노즐 곡률 측정 장치 | |
CN210603791U (zh) | 一种弹簧探针的弹力测试设备 | |
CN204346405U (zh) | 钩舌曲面检测装置和检测仪 | |
CN105651640A (zh) | 一种邵氏硬度计全自动检定装置以及方法 | |
CN213411372U (zh) | 一种零部件平面度测量系统 | |
CN108398111B (zh) | 一种软包锂离子动力电池厚度测量设备 | |
CN113447355A (zh) | 一种物料压缩过程内部力学行为检测方法 | |
CN219935530U (zh) | 一种泡沫塑料抗形变检测设备 | |
CN206756125U (zh) | 一种工件装配尺寸在线检测装置 | |
CN219319352U (zh) | 一种大尺寸三坐标测量机检定装置 | |
CN107297604B (zh) | 一种用于模块式相控阵天线整机集成的装配装置 | |
CN114136624B (zh) | 一种方向可调的推力测量台架中心加载校准装置 | |
CN105136253A (zh) | 磁致伸缩液位计检测装置 | |
CN110595873B (zh) | 一种拉伸试样标距及断后标距测量设备 | |
CN201034755Y (zh) | 小型开式冲床冲压力测定装置 | |
CN202814309U (zh) | 一种平行度和高度尺寸检测装置 | |
CN214952736U (zh) | 一种采用视频引伸计测量试样弯曲强度及弯曲模量的装置 | |
CN202522196U (zh) | 测长机用指示表检测夹具 | |
CN109752272A (zh) | 一种多缸受力特大型拉力试验机校准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