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776228U -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 Google Patents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6228U
CN209776228U CN201920278849.3U CN201920278849U CN209776228U CN 209776228 U CN209776228 U CN 209776228U CN 201920278849 U CN201920278849 U CN 201920278849U CN 209776228 U CN209776228 U CN 2097762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ront seat
mounting
plate
bottom plate
mounting struct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8849.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景民
孙东洋
乐雪胜
钟建强
罗培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78849.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62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62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62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包括前排座椅横梁、加强件、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加强件从前排座椅横梁的下方依次穿入底板上的第二通孔及顶板上的第一通孔后,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孔过盈配合,在整车Z向使得前排座椅横梁的顶板和底板同时受力,保证了前排座椅安装点的稳定性,其次在法兰贴合于底板背向于顶板的一侧后,通过紧固件穿设于加强轴内,由于法兰的限位,前排座椅不会从前排座椅横梁上脱出,有利于提高前排座椅安装点的刚度。上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采用了加强件与前排座椅横梁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相较于传统的采用螺母板+加强板及螺母的方式,零件数量更少。

Description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安装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在汽车驾驶过程中,乘员的安全性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前排座椅的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与前排乘员的安全性紧密相关。传统的前排座椅安装点结构通常采用螺母板+加强板+螺母的形式,虽然此种结构通过合理的材料和料厚搭配能够满足安装点的性能要求,但是存在零件数量多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零件数量较少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及应用有该前排座椅安装结构的汽车。
一种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包括:
前排座椅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底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上开通有第二通孔;
加强件,包括加强轴及法兰,所述加强轴为空心轴,所述法兰设置于所述加强轴上,所述加强轴上设有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法兰贴合于所述底板背向于所述顶板的一侧;
第一支架,装配于所述前排座椅横梁的一端,且对应于一加强件;及
第二支架,装配于所述前排座椅横梁的另一端,对应于另一加强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法兰与所述底板背向于所述顶板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加强轴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加强轴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加强轴上还凸出形成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顶板面向于所述底板的一侧贴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座椅支架及螺纹紧固件,所述加强轴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座椅支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方式螺设于所述加强轴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前排座椅横梁包括两个侧板及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相邻且相连,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侧板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部、第一侧部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顶部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侧部搭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和/或
所述前排座椅横梁包括两个侧板及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相邻且相连,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侧板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部、第二侧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顶部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侧部搭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部、第一侧部及第一安装部时,所述第一顶部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和/或
当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部、第二侧部及第二安装部时,所述第二顶部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加强部及搭接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座椅横梁的顶板上,另一端搭接在中通道上,所述搭接部搭接于中通道上。
上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加强件从前排座椅横梁的下方依次穿入底板上的第二通孔及顶板上的第一通孔后,通过第一配合部与第一通孔过盈配合,第二配合部与第二通孔过盈配合,在整车Z向使得前排座椅横梁的顶板和底板同时受力,保证了前排座椅安装点的稳定性,其次在法兰贴合于底板背向于顶板的一侧后,通过紧固件穿设于加强轴内,可以将前排座椅通过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安装至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上,由于法兰的限位,当受到碰撞力时,前排座椅不会从前排座椅横梁上脱出,有利于提高前排座椅安装点的刚度,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由于上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采用了加强件与前排座椅横梁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因此相较于传统的采用螺母板+加强板及螺母的方式,零件数量更少。
一种汽车,包括:
前排座椅;及
如上任一项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所述前排座椅安装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上。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中通道及B柱内板下段,所述第一支架装配于所述中通道上,所述第二支架装配于所述B柱内板下段上。
上述汽车因为应用了上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安装时,将前排座椅安装于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上,在保证了前排座椅安装点的稳定性和刚度的前提下,零件数量更少。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中汽车的局部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中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的立体图,其中示出了中通道;
图4为图3的俯视图,其中省去了中通道;
图5为图4的剖视图;
图6为图4的另一剖视图;
图7为图3中加强件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请参阅图1及图2,一实施方式中的汽车10,包括前排座椅100、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中通道300(如图3所示)及B柱内板下段(图未示),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安装于中通道300及B柱内板下段之间,前排座椅100装配于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上,零件数量少。
请参阅图3及图4,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包括前排座椅横梁210、加强件220、第一支架230及第二支架240。具体地,前排座椅横梁210可以为中空状型材。例如,前排座椅横梁210可以为铝合金中空状型材,铝合金的密度远小于刚密度,不仅符合轻量化的要求,而且工艺简单,成本更低。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前排座椅横梁210还可以为镁合金型材,或者强度符合要求的塑料型材。
请参阅图5及图6,前排座椅横梁210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211及底板212,顶板21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211a,底板2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212a。具体地,顶板211与底板212相互平行。前排座椅横梁210还包括两个侧板213及两个安装板214,两个侧板213均与顶板211及底板212相邻且相连。因此,顶板211、底板212与两个侧板213共同围成一腔体,使得前排座椅横梁210呈中空状,有利于保证强度的同时轻量化。两个安装板214相对于侧板213弯折且分别位于底板212的相对两侧,前排座椅横梁210可以通过安装板214安装于地板400上。在本实施方式中,顶板211、底板212、侧板213及安装板214一体成型,制作工艺简单,有利于降低成本。
请参阅图7,加强件220包括加强轴221及法兰222,加强轴221为空心轴,法兰222设置于加强轴221上,加强轴221上设有第一配合部223及第二配合部224,第一配合部223与第一通孔211a过盈配合,第二配合部224与第二通孔212a过盈配合,法兰222贴合于底板212背向于顶板211的一侧。因此,在整车Z想使得前排座椅横梁210的顶板211及底板212同时受力,增强了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法兰222与底板212背向于顶板211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以进一步提高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有效提高乘员的舒适性。例如,法兰222可以通过CO2焊的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于底板212背向于顶板211的一侧。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可提高安装点的刚度的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配合部223为形成于加强轴221的第一外螺纹,第一外螺纹与第一通孔211a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不仅有利于安装,而且有利于保证稳定性。第二配合部224为形成于加强轴221的第二外螺纹,第二外螺纹与第二通孔212a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不仅有利于安装,而且有利于保证稳定性。例如,本实施方式中,加强件220可以为带法兰螺纹管柱。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第一配合部223和第二配合部224还可以为加强轴221的外周缘面。
进一步地,加强轴221上还凸出形成有限位凸环225,限位凸环225与顶板211面向于底板212的一侧贴合。因此,当受到Z向外力时,限位凸环225与法兰222一起提供双重限位,防止加强件220从前排座椅横梁210上脱出,进而保证安装点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2,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还包括座椅支架250及螺纹紧固件260,加强轴221上设置有内螺纹,座椅支架250通过螺纹紧固件260与内螺纹配合的方式螺设于加强轴221内。安装时,螺纹紧固件260穿设于座椅支架250与加强轴221内,以将前排座椅100通过座椅支架250及螺纹紧固件260装配于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上。通过螺纹紧固件260与加强轴221内的内螺纹相螺合的方式,有利于拆装。例如,螺纹紧固件260可以为螺栓。当然,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的紧固件将座椅支架250安装于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上。
第一支架230装配于前排座椅横梁210的一端,且对应于一加强件220。第二支架240装配于前排座椅横梁210的另一端,且对应于另一加强件220。具体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通过第一支架230装配于中通道300上,通过第二支架240装配于B柱内板下段。
具体到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架230包括第一顶部231、第一侧部232及第一安装部233,第一顶部231搭接于顶板211上,第一侧部232搭接于侧板213上,第一安装部233搭接于安装板214上。例如,第一侧部232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两个侧板213,第一安装部233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两个安装板214。因此,第一顶部231及第一安装部233实现了Z向3面搭接,两个第一侧部232实现了Y向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顶部231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顶板211上,第一安装部233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安装板214上。例如,第一顶部231通过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旋转攻丝铆钉装配搭接于顶板211上。一第一安装部233通过两个自穿铆钉装配搭接于一安装板214上。因此,使得前排座椅100安装点更加不容易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进一步地,第一支架230包括加强部234及搭接部235,加强部234的一端搭接在座椅横梁的顶板211上,另一端搭接在中通道300上,搭接部235搭接于中通道300上。例如,加强部234为大致呈“Y”型结构的加强筋。加强部234提高了第一支架230本身的强度,进而增加了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搭接部235可以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于中通道300上,有利于加强第一支架230与中通道300之间的刚度和强度。搭接部235与中通道300的接触面还可以增加结构胶,因此,第一支架230与中通道300之间通过旋转攻丝铆接和结构胶粘接进行双重连接,使得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强度更高,安全性更好。
请参阅图4,第二支架240包括第二顶部241、第二侧部242及第二安装部243,第二顶部241搭接于顶板211上,第二侧部242搭接于侧板213上,第二安装部243搭接于安装板214上。例如,第二侧部242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两个侧板213,第二安装部243为两个,分别对应于两个安装板214。因此,第二顶部241及第二安装部243实现了Z向3面搭接,两个第二侧部242实现了Y向限位。
进一步地,第二顶部241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顶板211上,第二安装部243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安装板214上。例如,第二顶部241通过呈四边形分布的四个旋转攻丝铆钉装配搭接于顶板211上。一第二安装部243通过两个自穿铆钉装配搭接于一安装板214上。因此,使得前排座椅100安装点更加不容易变形,进一步加强了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和强度。
上述汽车10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加强件220从前排座椅横梁210的下方依次穿入底板212上的第二通孔212a及顶板211上的第一通孔211a后,通过第一配合部223与第一通孔211a过盈配合,第二配合部224与第二通孔212a过盈配合,在整车Z向使得前排座椅横梁210的顶板211和底板212同时受力,保证了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稳定性,其次在法兰222贴合于底板212背向于顶板211的一侧后,通过紧固件穿设于加强轴221内,可以将前排座椅100安装至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上,由于法兰222的限位,当受到碰撞力时,前排座椅100不会从前排座椅横梁210上脱出,有利于提高前排座椅100安装点的刚度,提高了乘员的舒适性。由于上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200采用了加强件220与前排座椅横梁210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因此相较于传统的采用螺母板+加强板及螺母的方式,零件数量更少。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排座椅横梁,包括相对设置的顶板及底板,所述顶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底板上开通有第二通孔;
加强件,包括加强轴及法兰,所述加强轴为空心轴,所述法兰设置于所述加强轴上,所述加强轴上设有第一配合部及第二配合部,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一通孔过盈配合,所述第二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通孔过盈配合,所述法兰贴合于所述底板背向于所述顶板的一侧;
第一支架,装配于所述前排座椅横梁的一端,且对应于一加强件;及
第二支架,装配于所述前排座椅横梁的另一端,对应于另一加强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法兰与所述底板背向于所述顶板的一侧通过焊接方式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加强轴的第一外螺纹,所述第一外螺纹与所述第一通孔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和/或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于所述加强轴的第二外螺纹,所述第二外螺纹与所述第二通孔通过过盈压铆方式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轴上还凸出形成有限位凸环,所述限位凸环与所述顶板面向于所述底板的一侧贴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座椅支架及螺纹紧固件,所述加强轴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座椅支架通过螺纹紧固件与所述内螺纹配合的方式螺设于所述加强轴内。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排座椅横梁包括两个侧板及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相邻且相连,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侧板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部、第一侧部及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一顶部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侧部搭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和/或
所述前排座椅横梁包括两个侧板及两个安装板,两个所述侧板均与所述顶板及所述底板相邻且相连,两个所述安装板相对于所述侧板弯折且分别位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部、第二侧部及第二安装部,所述第二顶部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侧部搭接于所述侧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支架包括第一顶部、第一侧部及第一安装部时,所述第一顶部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和/或
当所述第二支架包括第二顶部、第二侧部及第二安装部时,所述第二顶部通过旋转攻丝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自穿铆接的方式装配搭接于所述安装板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加强部及搭接部,所述加强部的一端搭接在所述座椅横梁的顶板上,另一端搭接在中通道上,所述搭接部搭接于中通道上。
9.一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
前排座椅;及
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前排座椅安装结构,所述前排座椅安装于所述前排座椅安装结构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汽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通道及B柱内板下段,所述第一支架装配于所述中通道上,所述第二支架装配于所述B柱内板下段上。
CN201920278849.3U 2019-03-05 2019-03-05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Active CN2097762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8849.3U CN209776228U (zh) 2019-03-05 2019-03-05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8849.3U CN209776228U (zh) 2019-03-05 2019-03-05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6228U true CN209776228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64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8849.3U Active CN209776228U (zh) 2019-03-05 2019-03-05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62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414068B1 (en) Vehicle body structure
US8894130B2 (en) Vehicle lower section structure
US10625788B2 (en) Vehicle side section structure
JP5498866B2 (ja) 自動車用異種材料ルーフパネルの取付構造
US8408638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US8414046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US8449022B2 (en) Reinforced vehicle structure
CN209776228U (zh) 汽车及前排座椅安装结构
CN106005028A (zh) 车身侧围a柱总成
CN111907601B (zh) 中柱制造方法
CN211223635U (zh) 电动车的铝门槛加强结构、下车体和汽车
CN110316258B (zh) 前地板总成及车辆
CN107585215B (zh) 一种翼子板系统及设有该翼子板系统的车辆
CN112339869B (zh) 一种中通道连接结构及汽车
CN219584317U (zh) 车身总成及车辆
US6733069B2 (en) Vehicle roof
US20200339198A1 (en) Vehicle body front structure
CN221585571U (zh) 一种汽车前地板总成结构及车辆
CN219325874U (zh) 一种横梁总成及车辆
CN110962872B (zh) 轨道车辆的侧墙板组件和具有其的轨道车辆
CN217598689U (zh) 一种门槛梁结构
CN220522296U (zh) 门锁加强板、后背门和车辆
CN212685760U (zh) 一种扰流板安装结构
CN210027104U (zh) 一种座椅安装支架连接结构及车辆
CN216886201U (zh) 汽车背门及其铰链加强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