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hing Special   »   [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209459098U - 窗式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窗式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459098U
CN209459098U CN201822216347.6U CN201822216347U CN209459098U CN 209459098 U CN209459098 U CN 209459098U CN 201822216347 U CN201822216347 U CN 201822216347U CN 209459098 U CN209459098 U CN 209459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door
air conditioner
outside
conditioner according
exchanging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63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章成
李军华
向华杰
梁亚国
马傲因
周列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Original Assignee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filed Critical Gree Electric Appliances Inc of Zhuhai
Priority to CN2018222163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459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459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459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ir-Conditioning Room Units, And Self-Contained Unit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该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室内侧换热部与室外侧换热部,且所述室内侧换热部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在结构上物理隔离,以保证所述室内侧换热部的换热气流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的换热气流彼此独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窗式空调器,极大的简化空调器的组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Description

窗式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气调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窗式空调器。
背景技术
现有的窗式空调器一般为顶部出风或两侧侧出风,其主要包括外壳、以及处于外壳的两端的室内面板及室外侧,所述外壳内分别独立设置有蒸发器及冷凝器,以及用于驱动气流的与所述蒸发器及冷凝器对应的风机组件。更为具体的,现有的窗式空调器中的冷凝器与蒸发器皆竖直设置于所述外壳的底盘上,由于所述冷凝器与蒸发器在结构上大致彼此独立(它们之间的关联仅通过冷媒管路),由此,导致在窗式空调器的生产制造过程中,物料相对繁杂、零散,使组装效率、生产及运输成本皆偏高。另外,如前所述,彼此竖直设置在外壳底盘上的换热器(即冷凝器、蒸发器)由于这种布局方式,导致其在结构尺寸上相对偏小,导致对应的散热面积偏小进而窗式空调器的空调效率偏低,而现有技术中,为了防止前述的散热效果带来的空调效率偏低的问题,往往需要对相应的风机组件功率、转速进行上调,这反而又导致空调器在运行时的噪音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极大的简化空调器的组装过程,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所述外壳内设置有换热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室内侧换热部与室外侧换热部,且所述室内侧换热部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在结构上物理隔离,以保证所述室内侧换热部的换热气流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的换热气流彼此独立。
优选地,所述室内侧换热部具有室内侧换热管,所述室外侧换热部具有室外侧换热管,所述室内侧换热管与所述室外侧换热管之间通过节流元件连接。
优选地,所述室内侧换热部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之间设置有隔离层。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为U形或者L形。
优选地,所述外壳与所述隔离层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外壳分隔为室内侧空间及室外侧空间,所述室内侧换热部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室外侧换热部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室内侧及室外侧空气形成换热气流循环。
优选地,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包括全周向离心风叶、蜗壳、蜗壳盖,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处于所述蜗壳中,所述蜗壳与所述蜗壳盖形成气流的流动通道,所述蜗壳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蜗壳的边缘与所述蜗壳盖的边缘形成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
优选地,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具有双向输出轴,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一端。
优选地,所述蜗壳上具有隔音层或隔音模块。
优选地,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轴流风叶,所述轴流风叶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分别处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两端,所述轴流风叶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机安装架,所述电机安装架处于所述外壳内,并形成所述隔离板的一部分。
优选地,所述蜗壳与所述电机安装架为一体式结构。
优选地,所述电机安装架与所述驱动电机之间具有减震件。
优选地,所述蜗壳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朝向室内侧一侧,所述蜗壳与所述电机安装架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凝露水遮挡结构,以防止所述室内侧换热部产生的凝露滴落至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上。
优选地,所述凝露水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水片、第二挡水片,所述第一挡水片处于所述蜗壳上且朝向所述电机安装架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挡水片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上且朝向所述蜗壳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挡水片与所述第二挡水片之间形成交错区域。
优选地,所述第一挡水片及第二挡水片沿弧线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水片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水片的自由端相向设置。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侧面板,所述室内侧面板的四周边缘处设置室内侧出风口,所述室内侧出风口与所述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对应设置。
优选地,所述室内侧面板的中部区域设置控制部件。
优选地,所述外壳上构造有室内侧进风口,所述室内侧进风口的位置与所述室内侧换热部的位置相适应;和/或,所述外壳上构造有室外侧进风口,所述室外侧进风口的位置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的位置相适应。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面板,所述室外侧面板的中部区域构造有室外侧出风口。
优选地,所述室外侧面板朝向室内侧一侧具有导风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窗式空调器,所述换热器具有室内侧换热部及室外侧换热部,如此实现了将现有技术中彼此独立设置的冷凝器组件与蒸发器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的目的,由此,能够保证所述窗式空调器外壳内部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结构的紧凑性,极大地简化了空调器的组装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拆解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的组装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窗式空调器中凝露水遮挡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图1中蜗壳盖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表示为:
1、外壳;11、室内侧进风口;12、室外侧进风口;13、上壳;14、底盘;2、换热器;21、室内侧换热部;22、室外侧换热部;23、隔离层;24、节流元件;31、全周向离心风叶;32、蜗壳;33、蜗壳盖;331、凹陷区域;332、气流出口;34、驱动电机;35、轴流风叶;4、电机安装架;51、第一挡水片;52、第二挡水片;6、室内侧面板;61、室内侧出风口;7、室外侧面板;71、室外侧出风口;72、导风圈;8、控制部件;9、压缩机。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参见图1至图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一种窗式空调器,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由上壳13及底壳14组装形成,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具有室内侧换热部21与室外侧换热部22,且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在结构上物理隔离,以保证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的换热气流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的换热气流彼此独立,前述的物理隔离指的是所述换热器2上的室内侧换热部21及室外侧换热部22由于在换热气流应保持彼此独立的需求下而进行的区域隔离,例如,在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之间设置有隔离层23,但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之间必然存在冷媒管路的连接以实现冷媒的循环。该技术方案中,所述换热器2具有室内侧换热部21及室外侧换热部22,如此实现了将现有技术中彼此独立设置的冷凝器组件与蒸发器组件进行一体化设计的目的,由此,能够保证所述窗式空调器外壳1内部的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结构的紧凑性,极大地简化了空调器的组装过程,提高了工作效率。前述的隔离层23本质上是对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及室外侧换热部22之中的管路的一种隔离,也即所述隔离层23中不具有管路,更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层23最好最优隔热功能,例如采用隔热材料形成所述隔离层23。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外壳1内还设置有控制部件8(例如控制盒)以及压缩机9,以形成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完整结构的空气调节系统。
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具有室内侧换热管,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具有室外侧换热管,所述室内侧换热管与所述室外侧换热管之间通过节流元件24(例如毛细管)连接,由于所述换热器2将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室外侧换热部22一体化设计,从而能够极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并节约成本,具体而言,目前的窗式空调器的蒸发器部件、冷凝器部件及节流元件如(毛细管部件)三个部件在不同的分厂装配制造,最后再总装分厂连接起来,考虑到蒸发器、冷凝器这两部分制造工艺要求、生产条件类似,因此将冷凝器、蒸发器用相同管径的铜管做为一个部件,中间通过一段无管路区域隔开,并密封分为室内侧及室外侧,减少了散热器生产的零件数量和生产步骤,同时采用的集气管、弯头以及毛细管部件都可以一起集中烧焊,尽量实现多个零部件的一体化设计、生产,这样很大程度上节省了散热器乃至窗式空调器的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存储成本。
所述换热器2为U形或者L形。当所述换热器2采用U形时,此时的换热器2将具有三个面与外壳1相对,这明显能够增大所述换热器2的换热面积,当然,当所述换热器2采用L形时,此时的换热器2将具有两个面与外壳1相对,可以理解的是,在窗式空调器的外形尺寸一定的情况下,U形的散热面积要大于L形,但却都将明显大于现有技术中的竖直设置方式。
为了有效防止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室外侧换热部22的热交换气流之间串流引起的换热效率降低,优选地,所述外壳1与所述隔离层23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外壳1分隔为室内侧空间及室外侧空间,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室内侧及室外侧空气形成换热气流循环。具体地,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包括全周向离心风叶31、蜗壳32、蜗壳盖33,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处于所述蜗壳32中,所述蜗壳32与所述蜗壳盖33形成气流的流动通道,所述蜗壳32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蜗壳32的边缘与所述蜗壳盖33的边缘形成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如图5所示,所述蜗壳盖33上具有凹陷区域331,具体的,所述凹陷区域331朝向所述蜗壳32的一侧凹进,而所述蜗壳32则具有与所述凹陷区域331相对应的凹陷部,也即所述凹陷部与所述凹陷区域331对应形成所述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进一步地,所述蜗壳盖33的边缘处还构造有气流出口332,所述气流出口332围绕所述凹陷区域331设置。前述的全周向离心风叶31与惯常所见到的单一方向的离心风叶不同,其叶片倾斜的能够将气流在轴向吸入后沿着所述叶片的旋转周向导出,且导出范围为360°,采用该技术方案中的全周向离心风叶31能够使所述窗式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更加合理,尤其是与所述蜗壳32及蜗壳盖33配合后形成环状的气流的流动通道,使空调器的出风扫风范围更广,提高用户使用感受。
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34,所述驱动电机34具有双向输出轴,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一端,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轴流风叶35,所述轴流风叶35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分别处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两端,所述轴流风叶35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具有双向输出轴的驱动电机34对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轴流风叶35同时提供驱动力,精简了空调器内部零部件。如图2所示,在空调器室内侧,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采用吸风方式将室内环境中空气经由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吸入后经由所述流动通道排至室内侧,形成室内侧换热循环;在空调器室外侧,所述轴流风机采用吸风方式将室外环境中空气经由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吸入后轴向排出,形成室外侧换热循环。也即,该技术方案中,最好的所述室内侧及室外侧的风叶皆采用吸风式,这种方式较大地降低了驱动电机功率,风机系统效率较高,有利于提高空调器能效。
为了避免风叶在运转时的噪音,尤其是室内侧,优选地,所述蜗壳32上具有隔音层或隔音模块。
前述的隔离板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实现,例如采用内置于所述外壳1内的隔板,而最好的,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电机安装架4,所述电机安装架4成直立状态形成屏障结构,所述电机安装架4处于所述外壳1内,并形成所述隔离板的一部分,也即所述电机安装架4一方面作为所述驱动电机34的安装载体,而另一方面则形成了所述室内侧与室外侧的隔离部件,进一步精简了所述空调器的内部结构。最好的,所述蜗壳32与所述电机安装架4为一体式结构,如此可以在组装之间对所述蜗壳32与所述电机安装架4进行预装,进一步便利生产,为后续优化自动化生产做好准备。
所述电机安装架4与所述驱动电机34之间具有减震件,例如具有减震吸震功能的橡胶件,进一步降低所述驱动电机34可能产生的机械噪音(振动)。
可以理解的是,当所述换热器2为U形或者L形时,尤其是对于室内侧而言,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将处于所述U形的中部位置,或者L形的内部位置,由此,当所述空调器运行时产生凝露(冷凝水)时,将直接滴落至位于其下的叶片上,进而使室内侧的出风含有水珠,这种情况无疑是要避免的,因此,为了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优选地,所述蜗壳32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4朝向室内侧一侧,所述蜗壳32与所述电机安装架4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凝露水遮挡结构,以防止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产生的凝露滴落至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上。更为具体的,所述凝露水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水片51、第二挡水片52,所述第一挡水片51处于所述蜗壳32上且朝向所述电机安装架4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挡水片52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4上且朝向所述蜗壳32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挡水片51与所述第二挡水片52之间形成交错区域。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挡水片51及第二挡水片52沿弧线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水片5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水片52的自由端相向设置,此时的所述第一挡水片51与所述第二挡水片52之间形成的交错区域也即交错结构能够有效组织凝露的继续滴落。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内侧面板6,所述室内侧面板6的四周边缘处设置室内侧出风口61,所述室内侧出风口61与所述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对应设置。现有技术中的室内侧面板由多个零件组成,例如包括进风面板、扫风结构,结构复杂,导致组装复杂、效率低下,而该技术方案中的室内侧面板6的结构极为简单,也即所述室内侧面板6上构成相应的处于四周边缘的室内侧出风口61即可,当然,如前所述室内侧出风口61处于所述室内侧气流的出风通道对应的位置,采用四周出风的送风方式可以加速室内侧降温,增加客户体验效果。优选地,所述室内侧面板6的中部区域设置控制部件,所述控制部件例如可以包括显示组件。
优选地,所述外壳1上构造有室内侧进风口11,所述室内侧进风口11的位置与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的位置相适应;和/或,所述外壳1上构造有室外侧进风口12,所述室外侧进风口12的位置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的位置相适应。具体的,当所述换热器2为U形时,所述室内侧进风口11处于所述外壳1的三个连续连接的侧面上,所述室外侧进风口12亦处于所述外壳1的三个连续连接的侧面上。
优选地,所述窗式空调器还包括室外侧面板7,所述室外侧面板7的中部区域构造有室外侧出风口71。该种结构保证了所述室外侧气流从所述外壳1的侧面进风从轴流风叶35的轴向出风。为了保证所述轴流风叶35的驱动效率,优选地,所述室外侧面板7朝向室内侧一侧具有导风圈72。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在不冲突的前提下,上述各有利方式可以自由地组合、叠加。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21)

1.一种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所述外壳(1)内设置有换热器(2),所述换热器(2)具有室内侧换热部(21)与室外侧换热部(22),且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在结构上物理隔离,以保证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的换热气流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的换热气流彼此独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具有室内侧换热管,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具有室外侧换热管,所述室内侧换热管与所述室外侧换热管之间通过节流元件(24)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之间设置有隔离层(2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为U形或者L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与所述隔离层(23)之间设置有隔离板,所述隔离板将所述外壳(1)分隔为室内侧空间及室外侧空间,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气流驱动组件,用于驱动室内侧及室外侧空气形成换热气流循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包括全周向离心风叶(31)、蜗壳(32)、蜗壳盖(33),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处于所述蜗壳(32)中,所述蜗壳(32)与所述蜗壳盖(33)形成气流的流动通道,所述蜗壳(32)处于所述室内侧空间内,所述蜗壳(32)的边缘与所述蜗壳盖(33)的边缘形成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驱动电机(34),所述驱动电机(34)具有双向输出轴,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一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32)上具有隔音层。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驱动组件还包括轴流风叶(35),所述轴流风叶(35)连接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分别处于所述双向输出轴的两端,所述轴流风叶(35)处于所述室外侧空间内。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机安装架(4),所述电机安装架(4)处于所述外壳(1)内,并形成所述隔离板的一部分。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32)与所述电机安装架(4)为一体式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安装架(4)与所述驱动电机(34)之间具有减震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32)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4)朝向室内侧一侧,所述蜗壳(32)与所述电机安装架(4)之间形成间隙,所述间隙中设置有凝露水遮挡结构,以防止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产生的凝露滴落至所述全周向离心风叶(31)上。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凝露水遮挡结构包括第一挡水片(51)、第二挡水片(52),所述第一挡水片(51)处于所述蜗壳(32)上且朝向所述电机安装架(4)一侧延伸,所述第二挡水片(52)处于所述电机安装架(4)上且朝向所述蜗壳(32)一侧延伸,所述第一挡水片(51)与所述第二挡水片(52)之间形成交错区域。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水片(51)及第二挡水片(52)沿弧线延伸,且所述第一挡水片(51)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挡水片(52)的自由端相向设置。
17.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内侧面板(6),所述室内侧面板(6)的四周边缘处设置室内侧出风口(61),所述室内侧出风口(61)与所述室内侧气流出风通道对应设置。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侧面板(6)的中部区域设置控制部件。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上构造有室内侧进风口(11),所述室内侧进风口(11)的位置与所述室内侧换热部(21)的位置相适应;和/或,所述外壳(1)上构造有室外侧进风口(12),所述室外侧进风口(12)的位置与所述室外侧换热部(22)的位置相适应。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室外侧面板(7),所述室外侧面板(7)的中部区域构造有室外侧出风口(71)。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窗式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外侧面板(7)朝向室内侧一侧具有导风圈(72)。
CN201822216347.6U 2018-12-27 2018-12-27 窗式空调器 Active CN209459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347.6U CN20945909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窗式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6347.6U CN20945909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窗式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459098U true CN209459098U (zh) 2019-10-01

Family

ID=680424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6347.6U Active CN209459098U (zh) 2018-12-27 2018-12-27 窗式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45909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606A (zh) * 2018-12-27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54606A (zh) * 2018-12-27 2019-04-19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CN109654606B (zh) * 2018-12-27 2024-02-20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窗式空调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66672A (zh) 窗机空调
CN204678510U (zh) 窗机空调
CN103776203A (zh) 筒状蒸发器及具有其的空调柜机
CN101957027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KR100981859B1 (ko) 분리형 공기조화기용 실외기
CN104040263A (zh) 空气调节机的室外机
CN206478737U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102401432B (zh) 窗式空调器
CN209459098U (zh) 窗式空调器
CN101191685B (zh) 空调冷凝器出口连接管的结构
CN211630695U (zh) 送风设备及空调机组
CN109654606A (zh) 窗式空调器
CN102401431B (zh) 窗式空调器
CN101387423A (zh) 改进的窗式空调机室外侧蜗壳结构
CN106705230A (zh) 一种换新风空调器
CN208487688U (zh) 厨房空调内机及厨房空调装置
CN103307667A (zh) 便携空调器
CN206478809U (zh) 一种一体式换新风空调器
CN101382320A (zh) 改进的窗式空调机
CN206347645U (zh) 空调器
CN204678504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空调系统
CN203163101U (zh) 一种窗式空调
CN102401433A (zh) 一体型窗式空调器
CN203102758U (zh) 数字显示装置
CN207610268U (zh) 暖风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