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8333166U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Google Patents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8333166U CN208333166U CN201721580401.4U CN201721580401U CN208333166U CN 208333166 U CN208333166 U CN 208333166U CN 201721580401 U CN201721580401 U CN 201721580401U CN 208333166 U CN208333166 U CN 208333166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exchanger
- flat tube
- fin
- exchanger according
- hea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7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9000002826 cool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676 im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447 ips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41000700647 Variola vir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411 alumin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46 bilat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245 co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151 other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08340 Araliacea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5035 Panax pseudoginseng ssp. pseudo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3140 Panax quinquefolius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59 approa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40 clea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812 deficienc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134 energy conser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08434 ginseng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1389 graphen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22 pa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381 surface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热泵系统。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至少一个具有制冷剂通道的扁管,所述扁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接,且所述扁管的所述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扁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平行或倾斜地设置。由于在扁管上设置了对流强化结构,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流辐射换热器自然对流热阻高、辐射换热能力差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背景技术
国家大力推进煤改电/气等清洁供暖方式,取消对大气污染较为严重的散煤取暖和燃煤锅炉供暖等传统方式。热泵具有环保高效和易控制等优势,已成为清洁供暖的主流产品,主要包括电驱动蒸气压缩式空气源热泵、地源热泵、太阳能热泵等产品。热泵产品的室内换热器形式主要为地板采暖地埋管、散热器、风机盘管表冷器和热泵室内机冷凝器,前三种换热管内走水,后一种换热管内走制冷剂。
但是,现有技术中的换热器具有以下不足:地板采暖工程造价高,散热器换热面积小需要较高的水温导致运行费用较高,风机盘管和风冷冷凝器运行有噪音;地板采暖、散热器和风机盘管均需要水泵驱动而消耗泵功,且需要水-制冷剂换热器而增加成本。另外,水系统在北方存在冬季存在冰冻的危险,可靠性降低。相对而言,空气-空气热泵系统的节能性和可靠性均较高,但强劲制热时噪音较大,即使低负荷运行也有噪音,且换热器、风机风道等导致室内机难以做薄。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用于热泵热水器的微通道换热器,其上没有翅片,微通道扁管的扁平面紧贴水箱内胆。这种结构的换热器具有较小的水力直径和较大的表面积,是一种适用于辐射式换热器的结构。现有技术中还有一种利用这种换热器进行辐射换热的一种安装结构。但是,由于微通道换热管未做强化处理,该换热器的自然对流热阻高,辐射换热差,系统能效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和热泵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流辐射换热器自然对流热阻高、辐射换热能力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换热单元包括第一集流管、第二集流管和至少一个具有制冷剂通道的扁管,扁管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接、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接,且扁管的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第一集流管连通、另一端与第二集流管连通,至少一个扁管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第一集流管或第二集流管的轴向平行或倾斜地设置。
优选地,对流强化结构通过焊接或卡扣结构与扁管连接、或与扁管一体成型。
优选地,对流强化结构为翅片。
优选地,翅片为矩形翅片或V形翅片。
优选地,翅片上设置有波纹结构、或开桥结构、或开窗结构、或加强筋。
优选地,翅片沿平行于某一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翅片沿垂直于扁管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每个翅片与至少一个扁管对应地连接。
优选地,每个扁管在其长度方向上至少对应地连接有一个翅片。
优选地,翅片的两端设置有卡扣,翅片通过卡扣固定到扁管上。
优选地,翅片的厚度0.1-0.2mm、高度为20-30mm、片距为5-8mm。
优选地,翅片的宽度与扁管的宽度之差为0至5mm。
优选地,翅片的宽度为相邻两扁管的中心距的4-6倍。
优选地,靠近制冷剂出口处的扁管的翅片的片距为第一片距、高度为第一高度、厚度为第一厚度,远离制冷剂出口处的扁管的翅片的片距为第二片距、高度为第二高度、厚度为第二厚度,则第一片距小于第二片距、或第一高度大于第二高度、或第一厚度大于第二厚度。
优选地,换热单元包括多个宽度不同的扁管,多个扁管的宽度沿空气自然对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优选地,相邻的两个翅片对齐顺排或交错排列。
优选地,扁管的水力直径为0.1-2mm。
优选地,换热器包括多排换热单元,相邻两排换热单元的扁管平行或交错排列。
优选地,第一排换热单元仅在朝向其他各排换热单元的一侧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其他各排换热单元在朝向第一排换热单元的第一侧及背离第一排换热单元的第二侧均分别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
优选地,朝向室内侧的扁管和/或对流强化结构的外表面均进行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
优选地,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的发射率为0.5-0.95。
优选地,倾斜的角度为0-45度。
优选地,换热器还包括壳体,换热单元安装在壳体中。
优选地,壳体的底面、和/或正面、和/或背面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开口。
优选地,壳体的上盖板结构为可转动的导风板、或可滑动盖板、或固定式格栅。
优选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热单元的结构和/或用于固定进出口组件的连接孔。
优选地,壳体的底面、正面、上盖板均采用格栅结构。
优选地,壳体的底面上设置有支撑脚、和/或背面设置有安装悬挂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换热器。
优选地,热泵系统是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泵。
优选地,热泵系统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设置的换热器。
由于在扁管上设置了对流强化结构,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流辐射换热器自然对流热阻高、辐射换热能力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换热器的分解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翅片沿平行于扁管方向设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图3的俯视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翅片沿垂直于扁管方向设置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5的主视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6的俯视图;
图8示意性地示出了图6的侧视图;
图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8的A部放大图;
图10示意性地示出了单侧设置翅片的换热单元的示意图;
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双侧设置翅片的换热单元的示意图;
图12示意性地示出了双排换热单元的布置示意图;
图13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2的侧视图;
图14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与集流管的第一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5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4的侧视图;
图16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与集流管的第二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6的侧视图;
图18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与集流管的第三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9示意性地示出了图18的侧视图;
图20示意性地示出了扁管与集流管的第四实施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1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0的侧视图;
图22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泵系统的第一结构原理图;
图23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泵系统的第二结构原理图;
图24示意性地示出了热泵系统的安装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第一集流管;2、第二集流管;3、扁管;4、翅片;5、卡扣;6、底面;7、正面;8、背面;9、上盖板;10、双级补气压缩机;11、四通阀;12、室外换热器;13、室内液体截止阀;14、闪发器;15、第一节流元件;16、第二节流元件;17、换热器;18、过冷器;19、侧面;20、连接孔;21、端片;22、进口组件;23、出口组件;24、隔板;25、室内单元;26、室外单元;27、室内换热器;28、房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结合参见图1至图24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换热器,特别是一种对流辐射换热器。该换热器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至少一个具有制冷剂通道的扁管3,所述扁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连接,且所述扁管3的所述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扁管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平行或倾斜地设置。
优选地,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的端部均设置有端片21,起到密封作用;在第二集流管2的中部设置有隔板24,将其分隔为两个隔开的部分,其中一部分的管壁上安装有进口组件22,另一部分的管壁上安装有出口组件23。
在上述实施例中,利用扁管3与空气接触实现自然换热,不需要风机进行送风能够使室内的噪音为零,从而减小了厚度,解决了目前换热器能耗较高、噪音较大、占有空间大、可靠性低等问题。此外,由于在扁管3上设置了对流强化结构,因而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对流辐射换热器自然对流热阻高、辐射换热能力差的问题。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高效低阻、无噪音、厚度薄、重量轻、成本低、制冷剂充灌量少、全铝材质易回收等特点,当增加对流强化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对流换热能力可以提高50-260%。
优选地,所述对流强化结构通过焊接或卡扣结构与所述扁管3连接、或与所述扁管3一体成型。
在优选地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中的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为翅片4。翅片4延伸到空气中的部分与空气进行换热,该部分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所述翅片4为矩形翅片或V形翅片。更优选地,所述翅片4上设置有波纹结构、或开桥结构、或开窗结构、或加强筋等结构,以增强翅片的换热效果和强度。
优选地,朝向室内侧的所述扁管3和/或所述对流强化结构的外表面均进行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优选地,所述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的发射率为0.5-0.95,远高于原氧化铝表面的发射率。该涂层中还可以添加石墨烯或者其他高导热系数、高发射率系数的材料。当增加辐射强化表面或涂层后,辐射换热能力可提高100-300%。
翅片4的设置方向可以是多样的。例如,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翅片4沿平行于某一所述扁管3的宽度方向设置;在图5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翅片4沿垂直于所述扁管3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翅片4与至少一个所述扁管3对应地连接。
在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翅片4包括多个依次交替连接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扁管3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扁管3的方向突出地设置,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扁管3之间形成有间隙。在此实施例中,例如,翅片4为矩形,翅片在扁管长度方向延伸,翅片与扁管一一对应,翅片4包括与扁管连接的部分、与扁管垂直的部分和与扁管平行的部分。
在图5至图9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每个所述扁管3在其长度方向上至少对应地连接有一个所述翅片4。在此实施例中,为了实现翅片4的固定,优选地,如图9所示,所述翅片4的两端设置有卡扣5,所述翅片4通过所述卡扣5固定到所述扁管3上。翅片4可以跨越多根扁管3,其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弧形的卡扣5,从而实现固定。例如,翅片在竖直方向延伸,每个翅片对应至少一根扁管,每根扁管对应至少一个翅片,翅片呈U形截面,包括与扁管连接的部分和垂直部分。翅片可以焊接在扁管上,也可以具有机械连接结构的卡扣,与扁管外表面紧密接触。
在本实用新型优选地实施例中,对流强化结构可以在所有扁管的外表面上都存在,也可以仅存在于部分扁管的部分外表面。不同扁管对应的翅片尺寸可以不同,优选靠近制冷剂出口的扁管上的翅片片距较小,或者翅片较高,或者翅片较厚。不同扁管上的对流强化结构可以顺排,也可以叉排。
请参考图3,翅片4的厚度C、高度D、宽度B以及片距E等结构参数对对流辐射换热器的换热量、安装体积、重量和成本等性能有很大影响。优选地,翅片厚度C为0.08-0.3mm,高度B为5-40mm,片距E为3-10mm;更优选地,翅片厚度0.1-0.2mm,高度20-30mm,片距5-8mm。当翅片4在扁管3的长度方向延伸时,其宽度B应小于相邻两扁管的中心距;当翅片在扁管宽度A方向延伸时,其宽度B应控制在扁管中心距的3-8倍左右。
当对流强化结构为焊接或机械连接的翅片时,优选地,当所述翅片4沿平行于某一所述扁管3的方向设置时,所述翅片4的厚度0.1-0.2mm、高度为20-30mm、片距为5-8mm,优选地,所述翅片4的宽度B与所述扁管的宽度A之差为0至5mm。其中,表1列出了几种不同尺寸的带矩形翅片的扁管和无翅片扁管的计算结果比较,可以发现增加翅片后,对流辐射换热器的换热量和性价比有大幅提高,同时重量也有所增加。对扁管宽度A为25mm的换热器,厚度0.105mm,高度20mm,片距5mm,宽度23mm的翅片具有较高的性价比。实际使用时,应对翅片参数进行优化设计,使翅片换热面积尽可能大,并且翅片效率尽可能高。
表1本专利对流辐射换热器与不带翅片扁管换热器的比较
表1是采用单排矩形翅片的对流辐射换热器与没有翅片的扁管换热器的对流换热性能比较,表中为数值计算结果,计算工况和扁管数目、尺寸均相同,以不带翅片扁管换热器为基准。
当所述翅片4沿垂直于所述扁管3的方向设置时,所述翅片4的厚度为0.1-0.2mm、高度为20-30mm、片距为5-8mm,优选地,所述翅片4的宽度为相邻两所述扁管的中心距的4-6倍。
当对流强化结构为扁管外表面加工的翅片时,翅片的尺寸主要由生产工艺决定,原则上翅片应尽可能增加换热面积和/或自然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强化结构可以在所有扁管的外表面上都存在,也可以仅存在于部分扁管的部分外表面。不同扁管对应的翅片尺寸可以不同,不同扁管上的对流强化结构可以顺排,也可以叉排。优选地,靠近制冷剂出口处的所述扁管3的所述翅片4的片距为第一片距、高度为第一高度、厚度为第一厚度,远离制冷剂出口处的所述扁管3的所述翅片4的片距为第二片距、高度为第二高度、厚度为第二厚度,则所述第一片距小于所述第二片距、或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或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同扁管的宽度可以不同,优选地,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多个宽度不同的所述扁管,所述多个扁管的宽度沿空气自然对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优选地,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4对齐顺排或交错排列(即叉排)。
微通道扁管的制冷剂通道的水力直径范围为0.1~2mm,优选地,所述扁管3的水力直径为0.4-1mm。
微通道扁管可以是一排,也可以是两排及两排以上。优选地,所述换热器包括多排所述换热单元,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元的扁管3平行或交错排列。当使用两排或两排以上时,前后排的微通道扁管在竖直方向上可以平行排列,也可以交错排列;排与排之间的距离在整体尺寸允许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大。
优选地,所述扁管3仅在其单侧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位于所述单侧的所述对流强化结构对齐顺排或交错排列。例如,图10中对流辐射换热器采用单排扁管,在扁管的单侧有翅片,翅片的排列方式为叉排。
优选地,所述扁管3在其相对的两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位于同一侧的所述对流强化结构采用对齐顺排,而位于不同侧的所述对流强化结构采用交错排列。例如,在图11中的对流辐射换热器也采用单排扁管,在扁管的双侧均有翅片,且同侧翅片为顺排,两侧翅片为叉排。
优选地,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仅在朝向其他各排所述换热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其他各排所述换热单元在朝向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一侧及背离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二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优选地,任一排所述换热单元上的位于同侧的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交错排列。例如,在图12中的对流辐射换热器采用两排交错排列的扁管,第一排仅单侧有翅片,第二排两侧均有翅片,同侧翅片叉排。
上述结构中,面向室内侧的扁管和翅片的外表面均做辐射强化表面或涂层处理,面向墙壁侧的扁管和翅片则无需此处理。
微通道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可以是平行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优选二者平行。扁管的长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可以是垂直的,也可以是倾斜的,优选二者垂直安装。例如,在图14至图15中,优选地,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平行地设置,而扁管的长度方向与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垂直;在图16至图17中,优选地,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倾斜地设置,二者之间具有一个夹角,扁管长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垂直,优选地,所述倾斜的角度为0-45度。在图18和图19所示的实施例中,优选地,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平行,所述扁管的轴线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线之间的夹角为0-90度。在图21和图22所示的实施例中,扁管的宽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形成夹角,该夹角范围为0~45°,扁管长度方向与集流管的轴向形成夹角,该夹角范围为0-90°。
优选地,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壳体,以保护换热器并便于安装和运输,所述换热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中。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6、和/或正面7、和/或背面8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开口。优选地,所述壳体的正面7和背面8与所述换热单元不接触。
优选地于,所述壳体的上盖板9结构为可转动的导风板、或可滑动盖板、或固定式格栅。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侧面19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热单元的结构和/或用于连接进出口组件的连接孔20。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6、正面7、上盖板9均采用格栅结构。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面6上设置有支撑脚、和/或背面8设置有安装悬挂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泵系统,包括至少一个上述的换热器。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对流辐射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具有运行可靠、能耗低和室内机占地少等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对流辐射换热器的热泵系统具有安装方便快捷,无需施工,节约安装费用等效果。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是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泵。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设置的所述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与所述换热器配合使用的翅片管换热器、或地板采暖换热器、或天花采暖换热器。
以空气源热泵为例,如图22所示,优选地,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双级补气压缩机10、四通阀11、室外换热器12、室内液体截止阀13、闪发器14、第一节流元件15、第二节流元件16和至少一个换热器17及过冷器18,所述双级补气压缩机10的第一口与所述四通阀1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四通阀11的第二端通过一个所述室内液体截止阀13、所述换热器17、所述过冷器18、所述第一节流元件15、另一个所述室内液体截止阀13后与所述闪发器14的第一端连接,所述闪发器14的第二端通过所述第二节流元件16及所述室外换热器12与所述四通阀11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四通阀11的第四端与所述双级补气压缩机10的第二口连接,所述双级补气压缩机10的第三口与所述闪发器14的第三端连接。当热泵的热源为地源或者太阳能等时,与空气源热泵相似,室内单元至少有一个使用对流辐射换热器,室外单元不变。图22中,附图标记26代表室外单元,附图标记25为室内单元。
如图23所示,优选地,热泵系统还包括压缩机10、四通阀11、室外换热器12、室内液体截止阀13、闪发器14、第一节流元件15、第二节流元件16和至少一个换热器17及过冷器18,压缩机10的第一口与四通阀11的第一端连接,四通阀11的第二端通过一个室内液体截止阀13、换热器17、过冷器18、第一节流元件15、另一个室内液体截止阀13后与第二节流元件16及室外换热器12与四通阀11的第三端连接,四通阀11的第四端与压缩机10的第二口连接。
对流辐射换热器的安装方式有多种,优选地,所述换热器17悬挂于墙上、或放置在地面上。根据安装方式,在换热器17的壳体底部增加支撑脚等安装结构,或者在背面增加安装、悬挂结构。对流辐射换热器固定于地面或墙面之后,将进出口连接管与室外机相连,即可完成安装,无需额外施工,简单方便可靠。
优选地,当所述换热器17放置在地面上时,所述换热器17背靠墙壁或与墙壁之间具有预定的间隙,实现屏风、隔断的功能。
图24展示了几种对流辐射器的安装方式,左侧的房间28中使用单个对流辐射换热器,并采用悬挂安装;中间的房间28中两个对流辐射换热器并联使用,安装方式为一个悬挂、一个置于地面;右侧的房间28中两个对流辐射换热器串联使用,均置于地面、两侧与墙壁之间距离较远,兼具隔断和屏风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具有厚度薄、重量轻、成本低、无噪音的特点,不仅具有常规微通道冷凝器制冷剂侧高效低阻和低充灌量,同时还具有自然对流强化结构和辐射强化表面或涂层,同时还提供一种使用该新型微通道对流辐射换热器的热泵系统,该热泵系统具有运行能耗低、安装方便、室内机占地少,可靠性高等优势,也解决了地板采暖或天花采暖存在的施工困难、工程造价高等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30)
1.一种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包括第一集流管(1)、第二集流管(2)和至少一个具有制冷剂通道的扁管(3),所述扁管(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连接,且所述扁管(3)的所述制冷剂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集流管(1)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集流管(2)连通,至少一个所述扁管(3)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对流强化结构;所述扁管的宽度方向所在的平面相对于所述第一集流管(1)或第二集流管(2)的轴向平行或倾斜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强化结构通过焊接或卡扣结构与所述扁管(3)连接、或与所述扁管(3)一体成型。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流强化结构为翅片(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为矩形翅片或V形翅片。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上设置有波纹结构、或开桥结构、或开窗结构、或加强筋。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沿平行于某一所述扁管(3)的宽度方向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沿垂直于所述扁管(3)的宽度方向设置,且每个所述翅片(4)与至少一个所述扁管(3)对应地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扁管(3)在其长度方向上至少对应地连接有一个所述翅片(4)。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的两端设置有卡扣(5),所述翅片(4)通过所述卡扣(5)固定到所述扁管(3)上。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的厚度0.1-0.2mm、高度为20-30mm、片距为5-8mm。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的宽度与所述扁管的宽度之差为0至5mm。
12.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4)的宽度为相邻两所述扁管的中心距的4-6倍。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靠近制冷剂出口处的所述扁管(3)的所述翅片(4)的片距为第一片距、高度为第一高度、厚度为第一厚度,远离制冷剂出口处的所述扁管(3)的所述翅片(4)的片距为第二片距、高度为第二高度、厚度为第二厚度,则所述第一片距小于所述第二片距、或所述第一高度大于所述第二高度、或所述第一厚度大于所述第二厚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单元包括多个宽度不同的所述扁管,所述多个扁管的宽度沿空气自然对流的流动方向逐渐减小。
1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两个所述翅片(4)对齐顺排或交错排列。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扁管(3)的水力直径为0.1-2mm。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包括多排所述换热单元,相邻两排所述换热单元的扁管(3)平行或交错排列。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仅在朝向其他各排所述换热单元的一侧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其他各排所述换热单元在朝向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一侧及背离第一排所述换热单元的第二侧均分别设置有所述对流强化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朝向室内侧的所述扁管(3)和/或所述对流强化结构的外表面均进行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辐射强化表面处理或设置有涂层的发射率为0.5-0.95。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的角度为0-45度。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还包括壳体,所述换热单元安装在所述壳体中。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6)、和/或正面(7)、和/或背面(8)设置有供空气流通的开口。
24.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上盖板(9)结构为可转动的导风板、或可滑动盖板、或固定式格栅。
25.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侧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换热单元的结构和/或用于固定进出口组件的连接孔。
26.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6)、正面(7)、上盖板(9)均采用格栅结构。
27.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面(6)上设置有支撑脚、和/或背面(8)设置有安装悬挂结构。
28.一种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权利要求1至27中任一项所述的换热器。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是空气源热泵、或地源热泵、或太阳能热泵。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泵系统包括多个串联或并联设置的所述换热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80401.4U CN208333166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721580401.4U CN208333166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8333166U true CN208333166U (zh) | 2019-01-04 |
Family
ID=647881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721580401.4U Active CN208333166U (zh) | 2017-11-23 | 2017-11-23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8333166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90758A (zh) * | 2017-11-23 | 2018-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
2017
- 2017-11-23 CN CN201721580401.4U patent/CN208333166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7990758A (zh) * | 2017-11-23 | 2018-05-04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CN107990758B (zh) * | 2017-11-23 | 2024-03-22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7990758A (zh)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
CN104677170B (zh) | 热交换器及空调装置 | |
WO2011000137A1 (zh) | 一种微通道、平行流、全铝扁管焊接式结构换热器及应用 | |
US20130023194A1 (en) | Indoor Unit of Air Conditioner | |
WO2014012287A1 (zh) |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 | |
CN108548224A (zh) | 风机盘管装置 | |
WO2014012286A1 (zh) | 一种带填料耦合盘管蒸发式冷凝器的冷水机组 | |
CN109520101B (zh) | 热回收新风系统及工作方法 | |
CN208333166U (zh) | 换热器和热泵系统 | |
CN202254504U (zh) | 冰箱翅片蒸发器 | |
WO2023030416A1 (zh) | 换热器 | |
CN202485532U (zh) | 带有中间集水管的热交换器及带交换器的空调机和暖气片 | |
CN207438859U (zh) | 室内换热器、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 |
CN206459530U (zh) | 一种防冻型高温冷水表冷器 | |
CN216159690U (zh) | 换热器 | |
CN206145838U (zh) | 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 |
CN102419128A (zh) | 带有中间集水管的热交换器 | |
CN208579407U (zh) | 风机盘管装置 | |
CN209042727U (zh) | 换热器组件、空调室内机及空气调节装置 | |
CN203798034U (zh) | 一种蒸发式冷凝器 | |
CN202915763U (zh) | 一种横流翅片管式与高效管式联合蒸发空冷器 | |
CN208817579U (zh) | 一种以水为工质的热量可调节式热管供热装置 | |
CN208296374U (zh) | 一种空调制冷系统用风向回转式表冷器结构 | |
CN201246925Y (zh) | 一种套片式散热器 | |
CN2731386Y (zh) | 空气源热泵室外宽窄片距翅片式换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